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2894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961/144987 (79%)
造訪人次 : 51984678      線上人數 : 55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政大機構典藏 > 教育學院 > 教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28940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8940


    題名: 臺北市國中特教班教師社會支持、工作壓力與幸福感之研究
    A study on social support,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well-being of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t Taipei city
    作者: 林芷鈺
    Lin, Chih-Yu
    貢獻者: 黃譯瑩
    Huang, Yi-Ying
    林芷鈺
    Lin, Chih-Yu
    關鍵詞: 社會支持
    工作壓力
    幸福感
    臺北市國中特教班教師
    Social support
    Occupational stress
    Well-being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of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ity
    日期: 2020
    上傳時間: 2020-03-02 11:28:35 (UTC+8)
    摘要: 本研究源起於研究者的自身經驗,旨在探討臺北市國中特教班教師社會支持、工作壓力與幸福感之關聯,深入瞭解社會支持是否能有效預測工作壓力及幸福感,工作壓力是否能有效預測幸福感,附帶目的為瞭解臺北市國中特教班教師社會支持、工作壓力與幸福感之現況,以及不同背景變項之差異情形為何。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方式進行資料之蒐集,共計發出112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為92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3%。研究工具包含「特教班教師社會支持量表」、「特教班教師工作壓力量表」及「簡式中小學教師幸福感量表(短題本)」。所得之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單一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迴歸分析進行統計考驗。主要研究結果顯示:
    一、臺北市國中特教班教師具有中高程度之社會支持,中等程度之工作壓力,中等程度之幸福感覺知。
    二、年齡「35歲以下」與「50歲以上」特教班教師知覺之整體社會支持高於「36-49歲」特教班教師;任教年資「10年以下」與「25年以上」特教班教師知覺之整體社會支持高於「11-24年」特教班教師。年齡「35歲以下」與「36-49歲」特教班教師知覺之整體工作壓力高於「50歲以上」特教班教師。女性特教班教師知覺之社會幸福感高於男性特教班教師。
    三、社會支持各向度中,學校支持程度越高,工作壓力越低,幸福感越高。臺北市國中特教班教師之工作壓力越低,幸福感越高。
    從研究結果可知,社會支持各向度中,學校支持是最重要的。建議學校單位在平時便應主動積極提供社會支持給臺北市國中特教班教師。
    This study was inspired by the author’s own experienc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ocial support,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well-being, in order to understand whether social support was a predicting factor of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well-being, and whether occupational stress is a predicting factor of well-being. Additionally, current status of social support,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well-being of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t Taipei city was addressed. The effects of background variables on social support,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well-being were also explored as well.
    Questionnaires were delivered to 112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of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ity. Among them, 92 questionnaires were valid with the return rate of 83%. The questionnaire consisted of “Social Support Scale”, “Occupational Stress Scale”, and “Taiwan Subjective Well-Being Scale Short-Form, TSWBS-S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single sample t-test, one-way ANOVA,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in this study. The main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There were middle-high level awareness of social support, middle level of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well-being perceived by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of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ity.
    2. Higher level of overall social support was perceived by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group "aged 35 and below", and "aged 50 and above" compared to "aged 36-49". Higher level of overall social support was perceived by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with "10 years and below" of work experience and "25 years and above" of working experience, compared to that of "11-24 years". Higher level of overall occupational stress was perceived by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aged 35 and below" and "aged 36-49", compared to "aged 50 and above". Higher level of overall well-being was perceived by female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than male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3. Among the dimensions of social support, the higher the school support level, the lower the occupational stress level and the higher level of well-being. The lower level of occupational stress of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t Taipei city, the higher level of their well-being.
    The results clarified that school support level contributed most to social support level. It’s suggested that the education authorities should actively support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t Taipei city on a regular basis.
    KEYWORDS: Social support, Occupational stress, Well-being,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of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ity.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王智弘(2006)。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
    王怡茹(2014)。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詩惠(2018)。國中特殊教育教師生涯發展與幸福感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姝文(2018)。溫柔而堅持的擺渡者---國中階段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壓力與適應歷程之紮根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石薰憶(2019)。國中生憂鬱情緒、知覺社會支持與求助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江亭瑩(2013)。臺北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幸福感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伍瑋琪(2016)。高中職資源班教師的工作壓力及幸福感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身心障礙特教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余民寧、陳柏霖、許嘉家(2010)。中小學教師工作時數與憂鬱的關係:主觀幸福感的觀點。教育心理學報,42(2),229-252。
    余民寧、陳柏霖、許嘉家(2010)。教師憂鬱傾向的影響因素之研究。輔導與諮商學報,32(2),73-97。
    余民寧、謝進昌、林士郁、陳柏霖、曾筱婕(2011)。測驗學刊,58(1),55-85。
    余民寧、陳柏霖、陳玉樺(2017)。量表長度簡化研究:「簡式中小學教師主觀幸福感量表」修訂。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3(4),27-56。
    邢占軍(2005)。對主觀幸福感測量的反思。本土心理學研究,24,301-323。
    呂易瑾(2017)。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人格特質、幸福感與專業承諾之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汪美伶、陳玉蓮(2014)。工作壓力對身心健康之影響—社會支持之調節作用。東吳經濟商學學報,(86),61-92。
    汪美欣(2018)。學前特教巡迴輔導教師職場幸福感探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沈維萱(2016)。屏東縣國小特教教師工作壓力、休閒調適策略及幸福感之研究。國立屏東大學生態休閒教育教學碩士學位學程,未出版,屏東市。
    林祈慧(2008)。國中小學特教班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林君蓉(2009)。國民中小學特殊教育教師社會支持與工作壓力之調查研究。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林清山(2014)。心理與教育統計學。臺北:東華。
    邱惠娟、童心怡(2010)。教師幸福感內涵之探究。學校行政,(67),168-180。
    邱筱雯(2011)。國民小學特教教師社會支持與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進修暨研究學院教學視導碩士學位學程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邱玉敏(2016)。學前特教班教師職場復原力與幸褔感相關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進修部公共與文化事務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邱施仁(2018)。新北市國中兼任輔導教師工作壓力、復原力及幸福感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秋月(1999)。子女知覺父母婚姻暴力經驗、社會支持及共依附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俊容(2002)。國小特殊班教師與普通班教師工作壓力及其調適策略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臺中市。
    吳清山、林天佑(2004)。工作壓力。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5,135。
    吳清山(2012)。教育幸福的理念與實踐策略。教育研究月刊,220,5-15。
    周俊良、李新民、許籃憶(2005)。學前階段特殊教育教師因應策略與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特殊教育學報,21,79-102。
    周樂馥(2011)。國中特教組長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周莉菁(2018)。產後婦女母乳哺餵自我效能、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施建彬(1995)。幸福感來源與相關因素之探討。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洪玲茹(2002)。社教機構員工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公立社教機構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畢若琪(2013)。臺北市國小資源班教師專業承諾與幸福感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馬瑞卿(2015)。新北市國中特教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對職業倦怠之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馬婉芯(2018)。桃園市國中教師社會支持、工作壓力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相關研究。大葉大學運動健康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高幸綾(2018)。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心理健康之相關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陳智華(2009)。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工作壓力、壓力因應方式與工作倦怠之研究~以台北市某特教學校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永純(2010)。公立學前特教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陳寬裕、王正華(2011)。論文統計分析實務。台北:五南。
    陳可欣(2013)。國小特教班教師休閒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研究-以屏東地區為例。大仁科技大學休閒健康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慧姿(2013)。高中教師靈性健康、寬恕與主觀幸福感量表的編製及其預測模式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教育部(2019年3月20日)。特教通報網:年度特教統計。特殊教育通報網,取自https://www.set.edu.tw。
    郭文香(2010)。職業婦女的工作壓力、子女支持與家庭生活幸福感之相關研究。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張淑萍(2012)。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自我復原力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張維揚(2013)。國中特教教師復原力與幸福感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春興(2013)。現代心理學。臺北:東華圖書。
    張朝桂(2016)。社會支持、組織承諾、幸福感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彰化縣。
    徐珮旂(2010)。國中生父母教養態度、友誼品質與幸福感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紐文英(2013)。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雙葉。
    莊佩真(2015)。探討臺北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專業承諾及工作壓力。臺北市立大學休閒運動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莊富彬(2015)。桃園市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工作壓力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許仁安(2018)。臺北市國中兼任學務工作教師工作壓力、心理資本及幸福感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陸洛(1998)。中國人幸福感之內涵、測量及相關因素探討。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8(1),115-137。
    單小琳(1990)。教師的社會支持及其相關素之探討。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1,123-154。
    曾淑芬(2016)。高雄市國中小特教教師情緒管理與工作壓力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雅琪(2000)。桃園縣國中教師人格特質、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國龍(2000)。高職綜合職能科特教組長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譯瑩(2003)。統整課程系統。台北:巨流。
    黃德祥、邱紹一(2012)。教育幸福感的要素與發展。教育研究月刊,220,44-54。
    黃惠瑛(2012)。新北市國中特教組長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身心障礙特教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芸瑩(2015)。大學生憂鬱、社會支持與諮商求助態度之相關研究。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如儀(2015)。國小教師人格特質、社會支持、工作壓力與幸福感之研究—以新北市公立國小教師為例。臺北市立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公民與社會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惠萱(2016)。臺中市公立國民中學教師社會支持與幸福感相關之研究。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黃秋萍(2017)。教師工作幸福感量表編製與實證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生命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錦凉(2009)。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社會支持及身心健康之關聯性研究。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游美華(2018)。社區老人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關係:以臺北市萬華區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葉文山(2014)。國民小學特殊教育教師情緒管理、合作教學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葉寶青(2015)。特殊教育教師完美主義與心理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兒童與家庭服務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詹敏慈(2015)。私立科技大學教師工作壓力、自我效能、正向思考、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詹宛靜(2018)。國小特教老師角色壓力、社會支持與職業倦怠之關係研究。大葉大學運動健康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董群楷(2011)。特教班教師工作動機對工作投入之影響─工作壓力的調節效果。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廖妍惠(2018)。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以社會支持為調節變項。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劉秀鈴(2011)。桃園縣國民中學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身心障礙特教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惠嬋(2014)。國中教師內外控信念、社會支持、工作壓力與幸福感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懿儀(2017)。桃園市國中特教教師幸福感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鄭雅婷(2018)。國中特殊教育教師的心理資本、知覺家長參與及其工作幸福感之關聯研究。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潘中道、胡龍騰、蘇文賢(2014)。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臺北:學富。
    黎宥瑄(2017)。國中特教教師社會支持、專業承諾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桃園市為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賴淑娟(2016)。臺中市國民中學教師學習社群與幸福感相關之研究。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謝毓帆(2018)。教師社會支持、生命意義感與主觀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顏美倫(2018)。臺南市國小教師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長榮大學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顏志龍、鄭中平(2019)。給論文寫作者的統計指南:傻瓜也會跑統計。臺北:五南。
    羅逸珊(2015)。特教教師之線上專業社群社會支持與專業承諾之研究。臺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蕭惠文(2009)。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幸福感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蘇聿岐(2015)。新北市特教組長工作壓力與工作效能感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二、英文部分
    Auerbach, S. M., & Gramling, S. E. (1998). Stress management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Bick-har, Lam, (2019). Social support, well-being, and teacher development. German: Springer Nature.
    Caplan, G. (1974). Support system and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New York: Behavioral.
    Cohen, S., & Wills, T. A. (1985).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the buffering hypothesi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8(2), 310-357.
    Csikszentmihalyi, Mihaly. Finding Flow: The Psychology of Engagement with Everyday Life. Basic Books, 1997.
    Diener, E. (1984).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5, 542-575.
    Diener, E. D., Emmons, R. A., Larsen, R. J., & Griffi n, S. (1985). 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49, 71-75.
    Diener, E. D., Suh, E. M., Lucas, R. E., &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 276-302.
    Dunham, J. (1984). Stress in teaching. New York: Nichols Publishing.
    House, J. S. (1981). Work stress and social support.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Hall-Lande, Jennifer A., Marla E. Eisenberg, Sandra L. Christenson, and Dianne Neumark-Sztainer. “Social Isolation,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Protective Factors in Adolescence.” Adolescence 42, no. 166 (2007): 265–287.
    Fredrickson, Barbara L. “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 American Psychologist 56, no. 3 (2001): 218.
    Keyes, C. L. M. (1998). Social well-being. 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 61, 121-140.
    Keyes, C. L. M. (2002). The mental health continuum: From languishing to fl ourishing in life.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43 (2), 207-222.
    Keyes, C. L. M. (2003). Complete mental health: An agenda for the 21st century. In C. L. M. Keyes, & J. Haidt (Eds.), Flourishing: Positive psychology and the life welllived (pp. 293-312).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Keyes, C. L. M. (2005a). Mental illness and/or mental health? Investigating axioms of the complete state model of health.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73(3), 539-548.
    Keyes, C. L. M. (2005b). Chronic physical conditions and aging: Is mental health a potential protective factor? Ageing International, 30(1), 88-104.
    Keyes, C. L. M. (2007). Promoting and protecting mental health as flourishing: A complementary strategy for improving national mental health. American
    Psychologist, 62(2), 95-108.
    Keyes, C. L. M., Shmotkin, D., & Ryff, C. D. (2002). Optimizing well-being: The empirical encounter of two tradi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2, 1007-1022. http://dx.doi.org/10.1037/0022-3514.82.6.1007
    Keyes, C. L. M., & Waterman, M. B. (2003). Dimensions of well-being and mental health in adulthood. In M. H. Bornstein, L. Davidson, C. L. M. Keyes & Moore, A. Kristin (Eds.), Well-being: Positive development across the life course (pp. 477-497).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Kyriacou, C. & Sutcliffe, J. (1978). A model of teacher stress. Education Studies, 4, 1-6.
    Lazarus, R., & Folkman, S. (1984).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New York: Springer
    Maslow(1968). Toward a psychology of Being. Princeton : Van Nostrand
    Moracco, J. C., & McFadden, H. (1982). The Counselor’s role in Reducing Teacher Stress. The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42, 549-552 .
    Pender, N. J. (1987). Health promotion in nursing practice. Norwalk, CT: Appleton & Lange.
    Seligman, Martin EP. Flourish: A Visionary New Understanding of Happiness and Well-Being. Simon and Schuster, 2012.
    Tellenback, S., Brenner, S. & Lofgren, H. (1983). Teacher stree: Eexploratory model building.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56, 19-33.
    Thoits, P.A. (1986). Social support as coping assistance.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54(4), 416-423.
    Waterman, A. S. (1993). Two conceptions of happiness: Contrasts of personal expressiveness (eudaimonia) and hedonic enjoymen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4(4), 678-691.
    Wisniewski, L., & Gargiulo, R. M. (1997).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burnout among special educator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Th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31(3), 325-346.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學系
    1041520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152001
    資料類型: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000258
    顯示於類別:[教育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200101.pdf1859KbAdobe PDF2136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