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25746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873/144892 (79%)
造訪人次 : 51935961      線上人數 : 57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5746


    題名: 我國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制探討:以某航空公司為例
    A study on the Act of the Protection of Employees during mass redundancy : the case of an Air Carrier
    作者: 陳明鈴
    Chen, Ming-Ling
    貢獻者: 成之約
    Cheng, Hi-Yue
    陳明鈴
    Chen, Ming-Ling
    關鍵詞: 全球化
    關廠歇業
    緊縮業務
    大量解僱
    解僱保護法制
    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
    Globalization
    Mass redundancy
    Mass layoff
    Act of the Protection of Employees During Mass Redundancy
    日期: 2019
    上傳時間: 2019-09-05 16:51:14 (UTC+8)
    摘要: 近年來,因交通與資訊的日新月異,全球化的趨勢更大幅改變商業的運作,短期投資的投機性操作,國際化分工、互惠互利的跨國經營模式等,致使勞動體制出現了彈性化及去規制化的新發展。為因應如此之潮流,企業組織及人事勢必逢臨一波不小的變革與再造,於此過程中,企業間之合併、收購及分割,人力的緊實與精編,更是控管成本資源、尋求企業第二春的手段;此外,更有適應不良之產業,瀕臨不得不關廠歇業、緊縮業務等無奈結局。於此等現實情形下,企業除有和平結束營業、進行整編外,卻也有不肖業主依如往昔般地惡意進行關廠歇業、無預警裁撤部門。不管如何,這樣發展的結果,更將原屬個案之「大量解僱」事件,轉化為更為常態、影響更為廣泛而嚴重的結構性失業潮結果。近年臺灣地區受到全球景氣衰退而經濟低迷,產業外移嚴重,國內產業同時面臨轉型等問題,經濟成長率一度降至歷史新低、失業率則攀升顛峰 ,每每造成重大勞資解僱糾紛
    層出不窮,嚴重衝擊經社秩序、侵害廣大勞工權益而無法有效保障解決遏止,此即凸顯出原有解僱保護法制建構、特別針對「大量解僱」態樣部分之不足。是故,事業單位於時間內大量性的解僱勞工實已成為當前社會必須面臨的新一公共問題。
    另一方面民國105年多家航航空公司都傳出歇業「大量解僱」勞工案件,引發外界關切,就業市場似乎已經進入寒冬,近期頻傳的企業裁員也反應就業市場惡化趨勢,面對形勢極為險峻的挑戰下,企業必須進行組織瘦身才能生存,因此在人力上不是積極的進行裁員,就是消極的遇缺不補,係基於經營權及雇用自由的行使,乃極為自然之事。然而在另一方面,這卻又涉及勞工工作權的問題,此
    乃憲法所明文保障之基本權利,故雇主不可隨意解僱勞工而應受到適當的限制;倘若雇主一方濫用解僱權,對於勞方而言,將使勞方經濟生活基礎喪失,並影響藉由工作發展其人格之機會,對於社會而言,失業除引起社會生活不安、社會救濟支出之負擔。
    本篇論文係以「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為研究之對象。其論述之焦點集中於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之法律爭議問題,乃針對現行「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法本身之規範內容,係以大量解僱之定義、解僱計畫書及通知義務、協商之時程及方式、提供就業輔導與再僱用優先權利、預警通報義務、以及限制出境之處分為研究之重點。除此之外,本文更藉由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為之論述,比較研究我國與美國、德國、以及日本有關「大量解僱」保護法制,以供我國參考借鏡。
    再者,就官僚在爭議事件中的作為言,研究發現,官僚對爭議處理的態度已從消極走向積極,然而由於官僚人力的不足,以及必須同時扮演執法者與調解者,因而產生角色的衝突,並給官僚帶來困擾。國家若能鼓勵、培養民間中介團體參與爭議處理,非但可使充沛的民間力量得以充分發揮,更可建構起勞資自治的爭議處理制度。最後,雖然國家的自主性和能力相較於解嚴前有下降的趨勢,國家在回應社會團體的要求時,但國家仍可依照其本身的利益,做出最好的選擇和決定,國家在政策制定中仍是最後的決定者。
    In recent decades, the technology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has evolved in every field imaginable. Globalization, as a consequence, has changed the business model dramatically. The emerge of the new business model, such as short-term arbitrage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labor, has deregulated the current labor system. 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the organization and personnel of the business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de of globalization, which could lead to merge and acquisition, or split of the business. In such cases, the role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strategy to manage the cost of the high-cost M&A deal. On the other hand, companies that could not keep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were forced to downsize or close their business. However, there are some owners commit fraudulent bankruptcy or malicious layoff. As a result, there is a growing number of mass redundancies, which leads to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The global recession has greatly affected the economy of Taiwan, which is facing the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caused by offshoring. Under the effect of recession and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has hit a record low, that consequently increases the unemployment rate. More and more material labor disputes appear 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Although the right of the employees has been violated continuously, it has not yet been found a perfect solution. Therefore, it shows the importance to amend the current act that regulates the mass redundancy.

    In 2016, there were multiple「mass dismissals」 occurred in the airline operators in Taiwan, which aroused the social concerns. The labor market was weak, and the companies must be downsized to survive. On the one hand, the companies either choose to dismiss the employees actively or had a higher rate of attrition, which were based on the right of management and the at-will-employment.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had given the labors Constitutional Right to Work, which protected them from malicious dismissal. Furthermore, the employee could lose the whole income if employers laid off employees at their discretion; as to the benefit of the society, the unemployment rate was highly related to the cost of social relief and safety.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Act of the Protection of Employees During Mass Redundancy」and focuses on the legal dispute of such. This work includes the following discussion on the current cases of mass redundancy,the definition of mass redundancy, the dismissal plan and the mandatory notice of dismissal, the period and the way of negotiation on the dismissal, job placement service and preferential hiring, statutory or contractual notice period and restricted departure. Moreover,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ss redundancy between Taiwan and America, Germany and Japan.

    Despite that the bureaucrats have turned from passively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such cases, not having enough of the workforce and the conflicting role of being mediator as
    well as the law enforcer has distressed the system. The greater autonomy between labor and management can be built up providing that the government fosters the private intermediaries to help resolve the disputes. Finally, although the national autonomy has decreased since the end of martial art, the Nation is the decision maker when answering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in terms of its own benefit.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一)專書
    1.黃越欽,2012,《勞動法新論》,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衛民、許繼峰,2011,《勞資關係平衡效率與公平》,前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3.黃程貫,2009,《新學林分科六法-勞動法》,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4.黃程貫,2009,《勞動法》,國立空中大學印行。
    5. William Goule,焦興鎧譯,1996,美國勞工法入門,國立編譯館出版,頁383。
    6. Marc L. Silverman,趙緝熙譯,1993,美國勞工及僱傭法之介紹,美國法律18講,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7. Sauer, Robert L.與Voelker, Keith E.著,朱柔若譯,1999,勞工關係:結構與過程,
    國立編譯館出版。
    (二)中文期刊論文
    1.王能君著,「日本國憲法上勞動權保障之意義」,憲政時代,29卷1期,第 95-119
    頁,2003年7月。
    2.王能君,「日本整理解僱法理」,大量解僱保護法制研討會,台北大學司法學系、
    台灣勞動法學會、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主辦,台北,2003年4月26日。
    3.王能君,日本「解僱權濫用法理」與「整理解僱法理」,台灣勞動法學會學報第3期,2004 年6月。
    4.王能君,日本之團體協商與團體行動,「勞動基本權」學術研討會第五場,政治大學法學院勞動法與社會法研究中心主辦,民國93年10月。
    5. 林佳和,歐美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制之行政權機制,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制學術研討會【第二場次】,行政院勞委會主辦、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會承辦,民國 94 年7月29日。
    6.林更盛,論作為解雇事由之「勞工確不能勝任工作」,中原財經法學第四期,民國87年12月。
    7.林昭棋,2002,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草案評析,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址: www.npf.org.tw/PUBLICATION/SS/091/SS-B-091-018.htm。最後觀訪日期:2017/4/13。
    8.英、美、日、德、法五國勞動法制之研究,民國81年2月,勞工行政委託研究報告。
    9.李玉春,2004,解僱保護程序規範之研究,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制之研究,臺灣勞動法學會學報第三期。
    10.李玉春,解僱保護程序規範之研究,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制研討會,台北大學司法學系、台灣勞動法學會、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共同主辦,民國 92年4月26日。
    11.李仲辰,2008,美國提升勞工國際競爭力重要措施-貿易調整協助方案(TAA),就業安全半年刊 97 年第 1 期,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12.李健鴻,2007,台灣勞動立法之政策變革:彈性安全觀點的分析,政大勞動學報第21期。
    13.吳全成,1989,現代勞資關係法初步-從組織工會與認可工會談起,勞工研究季刊。
    14.吳全成,2003,從勞資關係角度談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2003年企業單位「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規研討會,高雄市:高雄市勞資關係協會承辦。
    15.吳育仁,經濟解僱與工作保障平衡的政策機制,理論與政策第五十期,民國88年6月。
    16.陳金泉,裁員解僱實務法律問題初探,律師雜誌第二八二期,民國92年3月。
    17.陳建文,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之法理啟示-經營組織變動之勞動保護問題初
    探,大量解雇勞工保護法研討會議,台灣勞工陣線協會主辦,民國92年11月7
    日。
    18.陳彥良,解僱保護制度與我國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之關聯-解僱保護制度體系之初探,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制學術研討會【第一場次】,行政院勞委會主辦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會承辦,民國94年7月22日。
    19.郭玲惠,企業關廠或倒閉時,勞工權益之保障-以德國制度為例,中興法學第十二期,民國86年6 月。
    20.郭玲惠,2003,大量解僱保護法制之初探─兼簡介德國之大量解僱保護,律師雜誌282期,台北市:臺北律師工會。
    21.郭玲惠,2004,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制之初探-兼簡介德國之大量解僱勞工保護,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制之研究,臺灣勞動法學會學報第三期。
    22.郭玲惠,大量解僱保護法理論與實務初探,第四屆行政法實務與理論暨大量解僱勞工法制學術研討會,台灣大學,民國93 年11月13日。
    23.郭玲惠,2007,我國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制之行政權機制與實務,94年度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4.焦興鎧,2004,美國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制之研究,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制之研究,台灣勞動法學會。
    25.焦興鎧,2006,美國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制之研究,台灣勞動法學會。
    26.焦興鎧,2007,歐洲聯盟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制之研究,94年度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27.孫友聯,2007,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的實務與挑戰,台灣勞工第9期。
    28.張其恆,勞動基準法中有關解僱保護條文之未來修法方向-從解僱保護到社會計劃,勞資關係月刊第十五卷第九期,民國86年1月。
    29.楊通軒,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相關法律問題之研究,律師雜誌第二八二期,民國92年3月。
    30.楊通軒,2007,論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之實施檢討與重設計,94年度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31.楊通軒、成之約、王能君、陳正良,各國勞動契約法規制度之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民國 92 年11月20日。
    32.周兆昱,勞資會議決議法律效力之研究,月旦法學第三十六期,民國87年5月。
    33.謝棋楠,2007,美國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制,94年度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34.謝其楠,1994,美國貿易調整法下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制之研究,大解僱勞工保護法制之研究,臺灣勞動法學會學報第3期。
    35.詹力穎,2006,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預警機制之評析,國立政大勞工研究所勞動法學報告。
    36.劉士豪,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之初探-論解僱計畫書通知與協商制度,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研討會議,台灣勞工陣線協會主辦,民國92 年11月7日。
    37.劉士豪,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禁止董事長及實際負責人出境制度之檢討與配套,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制學術研討會【第二場次】,行政院勞委會主辦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會承辦,民國94年7月29 日。
    38.劉士豪,2003,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中「解僱計畫書與協商」制度之初探,律師雜誌282期。
    39.劉志鵬,日本勞資協議制度與我國工廠會議、勞資會議之比較,載於氏著勞動法理論與判決研究,元照出版公司,民國89年5月初版。
    40.蔣大中、陳瑞敏,我國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制之司法實務與修法回饋,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制學術研討會【第二場次】,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主辦,民國94 年7月29日。
    41.藍科正,1992,台灣工會組織及其功能之研究,勞動學報。
    42.黃坤祥(2003)。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評析與勞資因應對策之探討。2003年人文、科技、e 世代人力資源發展學術研討會 。高雄市: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三)學位論文:
    1.林更盛,1989,德國勞動契約終止制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2.張躍騰,2001,大量解僱保護規範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3.王振家,2003,我國國家對關廠、歇業勞工權益保障作為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
    碩士論文。
    3.彭莉婷,2004,我國勞工解僱保護制度相關法理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4.林柏志,2005,我國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5.陳威志,2006,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外文文獻
    1. 菅野和夫,「新.雇用の社会法」,第 2 頁以下,有斐閣、2002年7月。
    2. 下景隆史,「基準法(第三版)」,第 134 頁,有斐閣,2001年1月。
    3.日本食鹽製造事件.高裁第二小法廷昭和 50 年 4 月 25 日判決,民集 29 卷 4 號,第 456 頁。
    4.高知放送事件.最高裁二小法廷昭和 52 年 1 月 31 日判決,労働判例,268 號第 17 頁。
    5.菅野和夫著,「勞動法」,第 446 頁以下,有斐閣,第五版補正版,島田陽一,「解僱規制立法論課題」,第 74 –104 頁,日本労働法學會誌 99 號,2002 年 5 月。
    6. 三宅正男,「解僱」 ,收錄於石井照九、有泉亨編,勞動法演習,第 188 頁以下,有斐閣, 1961 年 6 月、小西國友,「解僱 自由-判斷理論中心-(1) 」,第 1026 頁,法學協會雜誌 86 卷 9 號,1969 年 9 月。
    7. 片岡昇,「労働法(2)」,第 447 頁,有斐閣,1998 年 4 月改訂 2 版。
    8. 下井隆史,「労働基準法第 3 版」,第 145 頁以下,有斐閣,1963 年 11 月。
    9.有泉亨,「勞動基本法」,第 145 頁以下,有斐閣、2001 年 1 月。
    10.小西國友,「解僱の自由-判斷理論を中心(1)」 ,第 1026 頁,法學協會雜誌 86 卷 9 號, 1969 年 9 月。
    11.米津孝司著,「解僱權論」,收錄於氏著,戰後勞動法學說史,第 657-697 頁。
    12.川口實,「勞動權」 ,日本勞動法學會編,現代勞動法講座 第一卷 労働法の基礎理論(綜 合勞動研究所、1981 年),173-174 頁,轉引自王能君,註 49 前揭文。
    13.劉志鵬「日本労働法における解雇権濫用法理の形成一戦後から昭和35年までの裁判例を中心として」(JILL Forum Special Series No.5, March 1999)10頁以下。

    三、網路資料
    1.勞動部全球資訊中文網-勞動統計專網,網址:https://www.mol.gov.tw/statistics/
    2.勞動部法令查詢系統,網址:http://laws.mol.gov.tw/
    3.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網址: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4.全國法規資料庫,網址:https://law.moj.gov.tw/LawClass
    5.法源法律網,網址:https://www.lawbank.com.tw/treatise/pl_index.aspx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勞工研究所
    10126202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262025
    資料類型: thesis
    DOI: 10.6814/NCCU201900769
    顯示於類別:[勞工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202501.pdf1466KbAdobe PDF20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