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56/144643 (79%)
Visitors : 51719367      Online Users : 61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5721


    Title: 從同居共財到扶養義務 ——以兄弟姊妹對父母之扶養責任為中心
    From Co-residence and Common property to Legal Support Liability:Focus on the Maintenance Obligation to Parents among Siblings
    Authors: 游婷婷
    Yu, Ting-Ting
    Contributors: 陳惠馨
    游婷婷
    Yu, Ting-Ting
    Keywords: 同居共財
    扶養義務
    兄弟姊妹
    對父母之扶養責任
    社會中的人
    分家析產
    Date: 2019
    Issue Date: 2019-09-05 16:35:16 (UTC+8)
    Abstract: 臺灣社會的扶養關係,深受傳統中國同居共財概念影響,歷經日治時期總督府法院以判例法引入扶養觀念,進而走向現代法制度定義的扶養義務;臺灣目前的法律秩序是一個繼受西方近代,又融合不同法律傳統要素之綜合體;然而同居共財與扶養義務,實為不同的兩種架構,規範變遷過程「實際生活中的法」,或者更精確的說,生活在既存社會秩序下,受到該社會的文化背景所影響的法意識,同時也影響並調整著法規範的運作。於此前提下,法規範制定者對於兄弟姊妹之間的身分關係,隨著時代與社會共識逐漸轉變,可由民法與社會福利相關法規間的落差中窺知一二;而扶養與繼承對價性討論,亦可能與傳統同居共財、諸子均分之概念所衍生。司法實務上,法院的法官與當事人兩造之主張,於判斷扶養義務之訴訟過程,仍受到同居共財家產制等傳統文化之概念影響,在「履行道德上義務」、「斷絕親子關係」、「獲得家產之贍養義務」等議題上可看出法官受案件拘束之痕跡;法官雖依據法律獨立審判,但實則亦為社會中的人,面對當事人的主張,法官的態度可歸納為3種類型:一、理解與接受傳統文化,同時融合現代法制進行專業審判。二、排除傳統文化的影響,純粹以現行法制進行法律審判。三、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但破壞了現代法制依法審判的原則。不同類型取決於所處社會脈絡下,自有一套關於正義的想像。
    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專書著作
    (一) 陳惠馨,《民法親屬編:理論與實務》,元照,2016年3月。
    (二) 陳惠馨,《多元觀點下清代法制》,五南,2015年7月。
    (三) 陳惠馨,《親屬法諸問題研究》,月旦,民國82年11月。
    (四) 陳惠馨,《傳統個人、家庭、婚姻與國家——中國法制史的研究與方法》,五南,二版,2007年12月。
    (五) 陳惠馨,《性別關係與法律:婚姻與家庭》,元照,三版,2018年9月。
    (六) 戴炎輝、戴東雄、戴瑀如,《親屬法》,戴東雄,2014年8月。
    (七) 陳棋炎、黃宗樂、郭振恭,《民法親屬新論(修訂十四版)》,三民,2018年9月。
    (八) 史尚寬,《親屬法論》,自版,1980年6月。
    (九) 高鳳仙,《親屬法:理論與實務(16版)》,2015年9月。
    (十) 費孝通,《鄉土中國》,1985年。
    (十一) 滋賀秀三著,張建國、李力譯,《中國家族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
    (十二) 王泰升,《台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聯經,2010年5月,初版二刷。
    (十三) 盧靜儀,《清末民初家產制度的演變——從分家析產到遺產繼承》,元照,2012年3月。
    (十四) 盧靜儀,《民初立嗣問題的法律與裁判》,五南,2006年2月。
    (十五) 李淑媛,《爭財競產:唐宋的家產與法律》,五南,2005年。
    (十六) 黃靜嘉,《春帆樓下晚濤急》,台灣商務,2002年初版。
    (十七) 鄧學仁,《親屬法之變革與展望》,月旦,1997年6月。
    (十八) 沈靜萍,《多元鑲嵌的臺灣日治時期家族法:從日治法院判決探討國家法律對臺灣人之家及女性法律地位之改造》,元照,2015年3月初版。
    (十九) 《臺灣民事習慣調查報告》,法務部通訊雜誌社,1984年3月四版。
    (二十) 《臺灣私法》,第二卷,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陳金田譯,1993年2月。
    (二十一) 江新興,《近代日本家族制度研究》,崧燁,2018年5月。
    (二十二) 王書江、曹為合著,《日本民法》,五南,初版,1992年8月。
    (二十三) 歐麗娟,《大觀紅樓(正金釵卷)》(上)(下),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7年8月。
    (二十四) 鄭宏泰、呂文淵、黃紹倫,《滬港世紀爭產戰:哈同夫婦與王德輝夫婦遺囑訴訟》,三聯書店(香港),2016年12月。
    (二十五) 柳立言,《宋代分產法「在室女得男之半」新探(下)》,法制史研究:中國法制史學會會刊,2004年12月。
    (二十六) 羅彤華,《同居共財:唐代家庭研究》,政大出版社,2005年10月。
    (二十七) 曾文亮,〈日治時期臺灣人家族舊慣——由宗法之家朝向戶主之家的多重構造〉,《台灣法律史的探究及其運用》,台灣法律史學會劉恆妏、曾文亮、劉晏齊主編,元照,2016年初版。
    (二十八) 李卓,《中日家族制度比較研究》,人民,2004年。
    (二十九) 林端,《儒家倫理與法律文化:社會學觀點的探索》,林端發行,1994年。
    (三十) 馬若斐GeoffreyMacCormack著,蔡京玉譯,〈重估由漢至唐的「法律儒家化」〉,《中國史新論》。
    (三十一) 陳弱水,《唐代的婦女文化及家庭生活》,允辰,2007年初版。
    (三十二) 陳其南,《台灣的傳統中國社會》,允辰,1989年1月訂正版。
    二、 期刊論文
    (一) 陳惠馨,〈父母與成年子女法律關係——從法律繼受與法律比較觀點分析〉,《身分法之回顧與前瞻—戴東雄教授八秩華誕祝壽論文集》,2017年8月。
    (二) 戴炎輝,〈五十年來之台灣法制〉,《臺灣文化》第5卷第1期,臺灣文化協會。
    (三) 戴東雄,〈論中國固有法上家長權與尊長權的關係(上)〉,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2卷1期,1972年12月。
    (四) 戴東雄,〈夫妻間之扶養義務與扶養權利人之順序〉,《月旦法學教室》總號:174,2017年4月。
    (五) 王澤鑑,〈損害概念及損害分類〉,月旦法學雜誌第124期,2005年9月
    (六) 王泰升,〈臺灣法學發展史及其省思〉,《2014兩岸四地法律發展》,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法學叢書(4),107年1月。
    (七) 王曉丹,〈法律繼受與法律多重製圖〉,《中研院法學期刊》第15期,2014年9月。
    (八) 王曉丹,〈法意識與法文化研究方法論:以女兒平等繼承為例〉,月旦法學雜誌(No.189),2011年2月。
    (九) 俞江,〈論分家習慣與家的整體性〉,政法論壇第24卷第1期,2006年。
    (十) 俞江,〈繼承領域內衝突格局的形成〉,《中國社會科學》第5期,2005年。
    (十一) 林秀雄,〈日治時期之夫妻財產制〉,《萬國法律》,第170期,2010年4月。
    (十二) 林秀雄,〈論家事事件法中之親屬會議事件——從實體法之觀點〉,《軍法專刊》62卷6期,2016年12月。
    (十三) 見林秀雄,〈富爸爸與窮爸爸的「掃地出門條款」?〉,《台灣本土法學雜誌》,83 期(2006)。
    (十四) 林秀雄,〈喪失繼承權制度之修正──民法第1145 條修正草案之評析〉,《月旦法學教室》總號:171,2017年1月。
    (十五) 朱勇,〈國家法與宗族法:清代宗族法與國家法律之比較及宗族政策的演變〉,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9期,1995年9月。
    (十六) 李淑媛,〈唐代的「典賣妻女」現象——以律令為中心〉,臺灣師大歷史學報第42期,2009年12月。
    (十七) 羅彤華,〈家長與尊長——唐代家庭權威的構成〉,月旦電子期刊資料庫。
    (十八) 孫家洪,〈情罪允協:試論清代「刑案彙編」中的「子孫違犯教令」案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編:《法制史研究》第二十一期,2012年10月。
    (十九) 陳大康,〈月錢:李紈與王熙鳳的經濟過節〉,ReviewsandResearchonChineseLiterature,2007年4期。
    (二十) 劉宏恩,〈子女最佳利益原則在臺灣法院離婚後子女監護案件中之實踐──法律與社會研究(LawandSocietyResearch)之觀點〉,軍法專刊57卷1期,2011年2月。
    (二十一) WakefieldDavid.Fenjia:HouseholdDivisionandInheritanceinQingandRepublicanChina.Honolulu:UniversityofHawai`iPress, 1998.
    (二十二) 鄧學仁,〈我國親屬之範圍與效果〉,《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總號:7,2002年12月。
    (二十三) 鄧學仁,〈老人之扶養問題與對策〉,《月旦法學雜誌》總號:286,2019年3月。
    (二十四) 曾品傑,〈日治時期——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1980號判決〉,《裁判解讀:民事法》2017卷5期。
    (二十五) 曾文亮,〈全新的「舊慣」:總督府法院對臺灣人家族習慣的改造(1898-1943)〉,《臺灣史研究》第十七卷第一期,民國九十九年三月。
    (二十六) 黃詩淳,〈特留分意義之重建:一個法制史的考察〉,臺大法學論叢第39卷第1期2010年3月。
    (二十七) 黃詩淳,〈遺產繼承之圖像與原理解析〉,臺大法學論叢第 40 卷第4期,2011年12月。
    (二十八) 黃詩淳,〈不孝子女條款?──臺灣屏東地方法院105年度家訴字第22號判決評析〉,《月旦裁判時報》總號:56,2017年2月。
    (二十九) 岡松參太郎,〈親族繼承〉,臺灣慣習研究會,臺灣省文獻會編譯,《臺灣慣習記事(中譯本)》,第1卷第9號。
    (三十) 孫迺翊,〈民法扶養義務與老人福利法第41條保護安置費用償還之適用問題──簡評最高行政法院101年度判字第562號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總號:66,2017年12月。
    (三十一) 梁哲瑋,〈老福法第41條照護老人費用償還請求權之定性及其與民法扶養義務減輕之關係──最高行政法院101年度判字第562號判決評析〉,《月旦裁判時報》總號:66,2017年12月。
    (三十二) 李太正,〈扶養減免裁定之溯及效力,一個橫跨公私法領域的議題──評最高行政法院106年度判字第377號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總號:65,2017年11月。
    (三十三) 陳竹上,〈我國老人保護安置費用追償之實務課題及政策因應〉,《成大法學》總號36,2018年12月。
    (三十四) 翁毓琦,〈扶養義務之減輕或免除〉,月旦法學教室,總號:192,2018年10月。
    (三十五) 黃丞儀,〈從市民社會中滋長的法律意識— 以近年來台灣環境運動與消費者運動為例〉,《2010兩岸四地法律發展》,2011年9月。
    (三十六) 王曉丹、林三元,〈法律移植與法律適應—婚姻受暴婦女聲請民事通常保護令裁定之分析〉,《思與言》第47卷第4期,2009年12月。
    一、 學位論文
    (一) 邱威誌,〈兄弟姊妹扶養之研究〉,世新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二) Birge,Bettine“Women,Property,and Confucian Reactionin Sungand YanChina(960-1368)”.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三) 陳昭如,〈離婚的權利史:臺灣女性離婚權的建立及其意義〉,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二、 其他文獻
    (一) 中時電子報,台北市士林發生爭產糾紛,哥哥揮刀砍死胞弟橫死馬路,李文正、陳鴻偉、張鎧乙,2018年06月06日報導。網址: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606003075-260402
    (二) 壹週刊,〈手足相殘1〉建屋養老不給路走士林大地主兄殺弟,蔣永佑,2018年06月12日報導。網址:https://www.nextmag.com.tw/realtimenews/news/413144
    (三) 中時電子報,張國欽2018年03月20日報導。網址: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320001515-260402
    (四) ETtoday,2017年09月30日報導,女失業10年餓死家中,網址: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70930/1021983.htm
    (五) 蘋果日報,辛啟松2017年9月30日報導,網址: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70930/37798227/
    (六) 中國社會科學網,〈《紅樓夢》里的家庭財產制度探析〉,2017年10月。網址:https://read01.com/xDA4Pj3.html
    (七)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站,網址:https://ctext.org/hongloumeng/zh
    (八)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電子報,《民俗文物辭彙類編》,〈鬮書〉,第100期,2012年7月30日發行。網址:https://www.th.gov.tw/epaper/site/page/100/1376
    (九) 屏東縣客家文物館-六堆書契資源網,網址:http://www.liuduidoc.org.tw/index.php?inter=contract&type=1&id=4&did=42&dtype=2
    (十)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歐怡涵,〈鬮書中的臺灣傳統女性〉。網址:http://archives.ith.sinica.edu.tw/collections_con.php?no=58
    (十一) 日治法院檔案資料庫」網址:http://tccra.lib.ntu.edu.tw/tccra_develop/
    (十二) 聯合報,呂開瑞,2018年9月18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21/3374792
    (十三) 壹週刊遺產專題,劉韋德,2018年10月09日,網址:https://www.nextmag.com.tw/realtimenews/news/448446
    (十四) 行政院於105年12月26日公布之民法繼承編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網址:https://www.ey.gov.tw/Page/AE106A22FAE592FD/c630b8ca-5109-46f7-86eb-6a9f508f6c2a
    (十五) 中時電子報,台北市士林發生爭產糾紛,哥哥揮刀砍死胞弟橫死馬路,李文正、陳鴻偉、張鎧乙,2018年06月06日報導。網址: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606003075-260402
    (十六) 壹週刊,〈手足相殘1〉建屋養老不給路走士林大地主兄殺弟,蔣永佑,2018年06月12日報導。網址:https://www.nextmag.com.tw/realtimenews/news/413144
    (十七) 中時電子報,張國欽2018年03月20日報導。網址: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320001515-260402
    (十八) 戴君豪,〈「道德」贈與,說了就算?〉,RS法律新聞週報第269期,2013年11月2日。網址:http://mypaper.pchome.com.tw/rechtsstaat/post/1324029637/
    (十九) 律師談吉他,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LawyerGuitar/posts/%E6%89%B6%E9%A4%8A%E7%88%B8%E5%AA%BD%E5%85%84%E5%BC%9F%E5%A7%8A%E5%A6%B9%E4%B8%8D%E7%94%A8%E5%B9%B3%E5%9D%87%E8%B2%A0%E8%B2%AC%E5%97%8E-%E8%8B%A5%E4%BD%A0%E5%9C%A8%E7%B6%B2%E8%B7%AF%E4%B8%8A%E6%90%9C%E5%B0%8B%E7%AD%94%E6%A1%88%E5%BE%88%E5%A4%9A%E4%BA%BA%E9%83%BD%E6%9C%83%E5%91%8A%E8%A8%B4%E4%BD%A0%E4%BE%9D%E7%85%A7%E5%85%84%E5%BC%9F%E5%A7%8A%E5%A6%B9%E5%90%8C%E8%B2%A0%E6%89%B6%E9%A4%8A%E7%BE%A9%E5%8B%99%E6%89%B6%E9%A4%8A%E7%BE%A9%E5%8B%99%E8%A6%81%E5%9D%87%E5%88%86%E5%8F%AF%E4%BB%A5%E4%BE%9D%E7%85%A7%E4%B8%8D%E7%95%B6%E5%BE%97%E5%88%A9%E5%83%8F%E5%85%84%E5%BC%9F%E5%A7%8A%E5%A6%B9%E8%AB%8B%E6%B1%82%E6%94%AF%E5%87%BAblablabla-/1446260025459419/
    (二十) 蘇怡璇報導,「邱瓈寬繼承恩師裴祥泉上億遺產遭提告 法院判:遺囑無效」,三立新聞網,網址: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287141。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105961067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5961067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1900835
    Appears in Collections:[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