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2501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873/144892 (79%)
造訪人次 : 51934322      線上人數 : 60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5018


    題名: 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Principals’ Positive Leadership, Teachers’ Organization Citizenship Behaviors, and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elementary schools of New Taipei City
    作者: 周竹一
    Chou, Chu-I
    貢獻者: 秦夢群
    Chin, Meng-Chun
    周竹一
    Chou, Chu-I
    關鍵詞: 校長正向領導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
    教師教學效能
    Principals’ positive leadership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日期: 2019
    上傳時間: 2019-08-07 17:02:40 (UTC+8)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公民行為與教師教學效能之關係之現況,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對於校長正向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教師教學效能之差異情形,並研究三者之間的關係,最後分析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對教師教學效能之預測力。
    本研究採調查研究法,共計抽樣69所學校,以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為研究對象,發出650份問卷,回收585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542份,問卷有效率達83.4%。資料處理分別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及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式進行統計分析。本研究主要研究發現如下:
    一、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正向領導為中高程度,以「正向意義」之知覺程度為最高,「正向關係」之知覺程度為最低。
    二、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在其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知覺為中高程度,以「工作奉獻與投入」的知覺為最高,「利組織行為」的知覺為最低。
    三、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教師教學效能為中高程度,以知覺「良好學習氣氛」之表現為最高,「多元教學策略」的表現為最低。
    四、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因性別、教育程度、擔任職務、及學校規模之不同,在知覺校長正向領導上有顯著差異。
    五、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因性別、年齡、擔任職務、及學校規模之不同,在知覺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上有顯著差異。
    六、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因性別及學校規模之不同,在知覺教師教學效能上有顯著差異。
    七、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教師教學效能整體及各層面,彼此之間具有正相關的關係。
    八、校長正向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對教師教學效能具有顯著預測力。
    最後,本研究根據以上結論,分別針對教育行政機關、國小校長、教師以及未來研究者提出建議。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principals’ positive leadership,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elementary schools of New Taipei city,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from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items. Lastly, we can predict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by principals’ positive leadership and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is adopted in this study. The data was collected from 650 teachers of elementary schools in New Taipei City. The samples include 69 schools and 650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585 questionnaires were returned. There were 542 valid questionnaires used i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the usable rate is 83.4%. All data processing was analyzed by the methods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positive leadership is above average, in which the item “positive meaning” was the highest, and “positive relationship” was the lowest in New Taipei City.
    2.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 of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s above average, in which the item “work devotion and job involvement” was the highest,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was the lowest in New Taipei City.
    3.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 of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s above average, and then the “good learning atmosphere” was the highest, and “multiple teaching strategies” was the lowest in New Taipei City.
    4.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positive leadership in terms of gender, academic backgrounds, positions, and working school scales.
    5.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 of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terms of gender, age difference, positions, and working school scales.
    6.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 of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terms of gender and working school scales.
    7.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among the principals’ positive leadership,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8.There is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among principals’ positive leadership,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Finally, based on the above-mentioned results, the study would be provided as suggestions for the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concerned, New Taipei City elementary school administrators,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丁雍哲(2014)。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道德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王沂釗(2005)。幽谷中的曙光:正向心理學發展與希望理論在輔導上的應用。教育研究月刊,134,106-117。
    王芝翔(2012)。校長轉型領導及交易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後設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臺北市。
    王秀玲、仲秀蓮、林佳芬、林新發、梁玟燁、黃秋鑾、顏如芳(2010)。華人地區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學習文化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上海市和香港地區為例。國科會研究報告。取自ttp://grbsearch.stpi.narl.org.tw/GRB/quickSearch.jsp
    王鼎元(2017)。新北市國民中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情緒勞務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臺北市。
    王瓊滿(2010)。國民小學校長分佈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對學生學習表現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教育行政碩士專班,新竹市。
    白家儀、賴志峰(2014)。少子化衝擊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93,185-209。
    朱姿安(2018)。特殊教育學校代理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臺北市。
    朱家昱(2015)。臺北市國民中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幸福感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臺北市。
    仲秀蓮(2011)。臺灣地區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學校文化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臺北市。
    李仁傑(2015)。南投縣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與學校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碩士在職專班,臺中市。
    李芳茹(2013)。國民小學校長尊重領導、組織認定及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博士班,新竹市。
    李奕芸(2018)。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分布式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李勁霆(2012)。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賦權增能與教師心理契約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新竹市。
    李俊毅 (2018)。公立高中職校長正向領導、教師學術樂觀與教師專業發展相關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臺北市。
    李菁菁(2014)。高級中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職場希望感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經營與管理碩博士班,臺南市。
    呂治中(2013)。國民中學校長溝通行為、教師組織信任 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呂浚瑀(2011)。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團隊情感氛圍與組織創新能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教育行政碩士專班,新竹市。
    呂詩琦(2011)。國民中學教師覺知校長服務領導、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何宇龍(2017)。新北市高級中等學校校長知識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臺北市。
    沈志杰(2015)。宜蘭縣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學校創新經營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宋元志(2013)。宜蘭縣國民中學校長正向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宋承浩(2016)。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道德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吳勁甫(2015)。國小校長正向領導對學校效能影響之研究:教師心理資本的多層次中介效果。教育與心理研究,38(3),1-36。
    吳政達(2006)。心理契約、組織公平、組織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連性研究:以臺灣地區國民中小學學校組織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案研究報告(編號:NSC 94-2413-H-004-00),未出版,臺北市。
    吳政達、湯家偉、羅清水(2007)。心理契約、組織公平、組織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結構關係之驗證:以臺北地區國民中學學校組織為例。教育政策論壇,10(1),133-159。
    吳清山、林天佑(2007a)。教育e辭書。臺北:高等。
    吳清山、林天祐(2007b)。組織公民行為。教育研究月刊,162-134。
    吳倏銘(2013)。國民中學校長正向領導、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新竹市。
    吳毅然(2011)。國民中學校長領導風格、教師組織信任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臺北市。
    吳慧蘭(2016)。新北市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臺北市。
    林政儒(2014)。宜蘭縣國民中學校長正向領導、兼職行政教師工作壓力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林彥輝(2013)。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林浩銘(2016)。新竹縣國民小學校長學習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臺北市。
    林淑姬(1992)。薪酬公平、程序公正與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林凱莉(2013)。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組織創新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新竹市。
    林進材(2000)。有效教學—理論與策略。臺北:五南。
    林進材(2001)。國小教師教學效能的理論與實務。高雄市:復文。
    林新發(2010a)。正向領導的意涵與實施策略。國民教育,50(3),1-5。
    林新發(2010b)。校長正向領導的策略領導與技巧。國民教育,50(6),1-7。
    林新發(2011)。再論學校校長正向領導模式之建構。國民教育,52(2),1-12。
    林慧珍(2013)。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學校特色認證知覺與教師教學效能感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新竹市。
    周良基(2012)。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和學業樂觀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周宛蓉(2008)。國小校長轉型領導、組織倫理氣候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花蓮縣。
    周宸誼(2016)。跨校學習社群對教師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以創意教學工作坊為例。臺北市立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教育行政碩士學位在職專班,臺北市。
    卓美花(2013)。國民小學校長正向特質、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知識分享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新竹市。
    范熾文、林加惠(2010)。國民小學校長道德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市北教育學刊,36,23-50。
    范薷方(2017)。公立小學校長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 —以臺北市和南京市為例。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新竹市。
    段招宜(2015)。嘉義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嘉義縣。
    柯 份(2014)。國民小學校長優質領導、學校環境營造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臺北市。
    柯銘祥(2017)。高級中等學校校長正向領導、教師關係認同、教師工作投入與教師建言行為之關係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彰化縣。
    凃棟隆(2018)。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家長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市。
    洪毓澤(2016)。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學習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洪碩伶(2012)。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臺北市。
    洪 蘭(譯)(2009)。真實的快樂(原作者:Martin E.P. Seligman) 。臺北市: 遠流。
    胡士雄(2016)。越南胡志明市高級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知覺組織支持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臺北市。
    侯依廷(2013)。雲嘉南地區國小特殊教育教師教學效能、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嘉義市。
    姚素貞(2013)。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碩士班,臺中市。
    姚蔚欣(2015)。公立國民中學教師知覺組織支持、組織認同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姚麗英(2018)。高中校長正向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114,109-134。
    高仕杰(2008)。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臺北市。
    高俊卿(2008)。校長魅力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高家斌、蘇玲慧(2013)。國民中小學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研究之後設分析。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27,73-107。
    秦夢群(2010)。教育領導理論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秦夢群,吳勁甫(2011)。國中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 教學效能之多層次分析。教育與心理研究,34(2),1–31。
    秦夢群、吳勁甫、簡瑋成(2014)。群體層次教師組織公民行為、教師彰權益能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37(1),1-32。
    秦夢群、張伯瑲(2013)。國小校長領導行為、學校組織文化與交學校能之中介效果分析:競值架構之應用。教育政策論壇,16(3),31-64。
    郭福豫(2015)。高職校長課程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彰化市。
    教育部(2019)。性別統計指標彙總性資料--教職員。【302-2國小教師數-按性別與學校所在縣市別分】。取自https://depart.moe.edu.tw/ED4500/cp.aspx?n=C1EE66D2D9BD36A5
    張佳芬(2012)。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與學校組織衝突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臺北市。
    張怡諄(2014)。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對國民教育輔導團的教學領導知覺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新竹市。
    張奕華、吳怡佳(2008)。校長科技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4(1),171-194。
    張添唐(2010)高中校長服務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張媛甯、岳美秀(2012)。臺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覺知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學校行政,82,70-89。
    張雅婷(2012)。國民中學教師心理擁有感、教師工作滿意度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臺北市。
    張博楷、蕭佳純(2013)。國民小學教師知覺領導者與部屬交換關係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工作滿意度的中介效果與家長式領導之調節效果。教育學誌,30,41-84。
    張靖怡(2017)。彰化縣偏遠地區國民中學校長正向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縣。
    張萩亭(2015)。國民小學校長營造學習共同體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張碧娟(1997)。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學校教學氣氛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臺北市。
    張瓊瑤(2014)。國民中學學習型組織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以新北市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臺北市。
    許文薇(2012)。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肯定式探詢策略與教師希望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教育行政碩士專班,新竹市。
    許祐齊(2016)。臺北市國民中學校長課程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臺北市。
    許毓真(2012)。國中兼任行政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工作壓力、角色衝突關聯性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許道然(2002)。公部門組織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臺北市。
    許聰顯(2014)。國民小學校長分布式領導、學校組織公平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許瓊文(2015)。家長認知國小教師教學效能影響親師溝通效果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經營與管理碩博士班,臺南市。
    莊翊弘(2017)。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參與和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桃園市。
    陳木金(1997)。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技巧、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陳木金(1999)。班級經營。臺北市:揚智文化。
    陳心瑩(2013)。基隆市國民小學學校組織公平、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教師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陳玉端(2013)。臺北市國小教師之組織公民行為調查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
    陳芃均(2016)。新竹市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新竹市。
    陳怡涓(2011)。臺中市國民中學組織溝通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臺北市。
    陳芝涵(2012)。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後設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臺北市。
    陳彥成(2016)。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會運作成效、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陳美珠(2017)。雲林縣國民小學校長人格特質、分布式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嘉義縣。
    陳美鈴(2012)。高屏地區原住民國小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教師教學校能與學校競爭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學校行政碩士班,高雄市。
    陳 浩(2013)。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道德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臺北市。
    陳添丁(2018)。國民小學校長學習領導、學校組織學習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臺北市。
    陳偉國(2013)。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學校文化與教師學術樂觀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新竹市。
    陳淑婷、許逸臻(譯)(2005)。Hammond, S. A.著。團隊成功的YES基因:肯定式探詢一點就通。臺北市:開放智慧。
    陳嘉碩(2013)。國民中學校長華人領導行為、教師工作士氣、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嘉義市。
    陳繁興、蔡吉郎、翁福元(2017)。技術型高中校長學習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20(4),63-106。
    陳麗君(2012)。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新竹市。
    彭尹柔(2015)。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後設分析。國立中興大學,教師專業發展研究所,臺中市。
    彭聲聞(2013)。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服務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系,高雄市。
    黃淑娟(2011)。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前置變項之後設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臺北市。
    黃淑芬(2018)。南部地區國小校長正向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教師心理資本、學校翻轉教學為中介變項。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黃永和(2015)。國小教師社會互動學習能力的教學效能感研究。教師專業研究期刊,9,1-29。
    黃文玲(2014)。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領導、學校組織創新氣氛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黃俊傑(2014)。北北基地區國小校長正向領導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黃柏勳(2003)。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意涵及其成因分析。學校行政雙月刊,27,63-79。
    黃柏勳(2004)。國民中小學校長轉型領導、學校組織氣候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黃雅楓(2013)。教師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國中小初任校長學校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班,臺北市。
    黃德信(2008)。國民小學教師知覺的組織公平、工作滿意與組織公民行為的關係─以關係需求為干擾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臺南市。
    黃曉貞(2015)。雲林縣國民小學校長分布式領導、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嘉義市。
    曾若玫(2017)。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學術樂觀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臺北市。
    詹孟傑(2018)。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希望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市。
    葉佳文(2007)。臺灣地區公立高中校長教學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
    葉榮文(2015)。校長領導中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以一所國民中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臺北市。
    楊昊韋(2016)。臺北市公立國中校長正向領導、教師情緒勞務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楊絮捷(2012)。國民小學校長情緒智慧領導能力、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組織創新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教育行政碩士專班,新竹市。
    廖介敏(2014)。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學術樂觀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管意凱(2013)。國中校長正向領導、教師正向心理資本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趙美珠(2018)。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交易領導對教師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臺中市。
    劉仕慧(2015)。高雄市國中校長轉型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教師幸福感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劉倚禔(2016)。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後設分析。國立中興大學,教師專業發展研究所,臺中市。
    劉瑞珠(2010)。新竹縣、市國民小學分布式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育行政在職進修專班,新竹市。
    劉蓁蓁(2012)。臺東縣國民中學校長情緒智慧領導與學校組織氣氛、學校效能及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臺東市。
    鄭伯壎(1995)。組織價值的上下契合度與組織成員個人的效能。中華心理學刊,37(1),25-44。
    鄭燿男(2002)。國中小教師的組織公民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學校組織公民行為模型初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鄭燿男(2004)。國民中小學教師的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模式。師大學報:教育類,49(1),41-62。
    蔡吉郎(2017)。技術型高中校長學習領導、教師參與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彰化市。
    蔡琇韶(2017)。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正向心理資本、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蔡嘉閔(2015)。國民中學校長道德領導、學校組織信任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教育行政研究所,新竹市。
    蔡慶文、范熾文、林清達(2006)。國小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花蓮教育大學學報,23,29-48。
    蔡麗華(2001)。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投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盧建銘(2013)。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教師幸福感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賴協志、吳清山(2016)。高級中等學校校長正向領導量表之發展與運用。教育與心理研究,39(4),29-59。
    蕭文智(2015)。校長正向領導對學生創新表現影響之研究-以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為中介變項。學校行政,97,1-21。
    蕭增鈺(2013)。國民小校長正向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臺中市。
    戴國雄(2013)。國民小學校長心理資本、正向領導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教育行政碩士專班,新竹市。
    鍾享龍(2017)。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正向心理資本、組織學習與學校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鍾雲英(2016)。高中校長正向領導指標建構與實徵分析(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臺北市。
    謝傳崇(譯)(2011)。正向領導(原作者:Kim Cameron)。臺北:巨流。(原著出版年 2008)。
    謝傳崇(2011a)。校長正向領導激發學校超越表現。師友月刊,529,51-55。
    謝傳崇(2011b)。校長正向領導對教師教學影響之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101,59-82。
    謝傳崇(2012a)。校長正向領導:理論、研究與實務。臺北:高等教育。
    謝傳崇(2012b)。從正向領導觀點看國際的卓越校長。師友月刊,538,25-29。
    謝傳崇(2014)。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對教師學術樂觀影響之研究-以學校創新文化為中介變項。學校行政,91,33-56。
    謝五美(2017)。花蓮縣國小校長正向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花蓮縣。
    謝佩鴛 (2000)。校長領導作風、上下關係品質及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謝傳崇、王瓊滿(2011)。國民小學校長分佈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對學生學習表現影響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8(1),35-66。
    謝豐宇、賴志峰(2012)。國民中學校長服務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82,47-69。
    薛承祐(2010)。國民中學校長家長式領導層面、學校組織健康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臺北市。
    簡世川(2009)。高雄縣國小校長服務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魏家文(2018)。臺北市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臺北市。
    鐘啟哲(2014)。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蘇衍丞(2017)。雲林縣國小校長知識領導、學習型組織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嘉義縣。


    貳、 英文部分
    Adams, J. S. (1963).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inequity.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7, 422-436.
    Bandura, A. (1977).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 84(2), 191 -215.
    Bandura, A. (1991). Self-regualtion of motivation through anticipatory and self-reactive mechanisms. Current theory and research in motivation, 38, 69-86.
    Bandura, A. (1994). Self-efficacy. In V. S. Ramachaudran (Ed.), Encyclopedia of human behavior (Vol. 4, pp. 71-81).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Reprinted in H. Friedman [Ed.], Encyclopedia of mental health.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1998).
    Barnard, C. I. (1938). The Functions of the Executiv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ateman, T. S., &; Organ, D. W. (1983). Job satisfaction and the good soldi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ffect and employee" citizenship".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6, 587-595.
    Belogolovsky, E., &; Somech, A. (2010).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Examining the boundary between in-role behavior and extra-role behav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principals and parents.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6(4), 914-923.
    Blau, P. M. (1964). Exchange and power in social life: Transaction Publishers.
    Borich, G. (2007).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Research-based practice.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Prentice hall.
    Borich, G. D. (1994). Observation skills for effective teaching. New York: Macmillan.
    Bowler, W. M., &; Brass, D. J. (2006). Relational correlates of interpers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 social network perspectiv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91(1), 70.
    Cameron, K. & Spreitzer, G. (2011). The oxford handbook of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scholarship.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ameron, K. S. (2008). Positive leadership: Strategies for extraordinary Performance. San Francisco: Berrett- Koehler.
    Cameron, K. S. (2010). Positive leaders. Leadership Excellence, 27(3), 8.
    Cameron, K. S., Dutton, J. E., & Quinn, R. (2003).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scholarship. San Francisco, CA: Berrett-Koehler.
    Chatman, J. A. (1989). Improving interactional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A model of person-organization fi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4, 333-349.
    Coleman, V. I., & Borman, W. C. (2000). Investigating the underlying structure of the citizenship performance doma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10(1), 25-44.
    Cooperrider, D. L., & Srivastva, S. (1987). Appreciative inquiry in organizational life. In R. Woodman & W. Pasmore (Eds.),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Vol.1, pp.129-169). Greenwich, CT:JAI Press.
    Cooperrider, D. L., & Whitney, D. (2005). Appreciative inquiry: A positive revolution in change. San Francisco, CA: Berrett-Koehler.
    Cooperrider, D. L., Stavros, J. M., & Whitney, D. (2008). Appreciative inquiry handbook: For leaders of change (2nd ed.). Brunswick, OH: Custom Crown Publishers.
    Denham, C.H. &; Michael, J.J. (1981). Teacher sense of efficacy:A definition of the construct and a model for further research. Educational Research Quarterly, 6(1), p39-63.
    Dinkmeyer, D., &; Losoncy, L. (2000). The skills of encouragement bringing out the best in yourself and others. FL: CRC.
    Donaldson, S.I. &; Ko, I. (2010).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cholarship: A review of the emerging literature and evidence bas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5(3),177-191.
    Feather, N. T., &; Rauter, K. A. (2004).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urs in relation to job status, job insecurity,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identification, job satisfaction and work values.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 Organizational
    Folger, R., & Greenberg, J. (1985). Procedural justice: An interpretive analysis of personnel systems. Research in Personnel and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3(1), 141-183.
    Fredrickson, B. L. (2001). 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 American Psychologist. 56, 218-226.
    George C. Homans. (1958). Social Behavior as Exchang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63, 597-606.
    Gibson, S. &; Dembo, M. H. (1984). Teacher efficacy:a construct valid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6 (4), 569-582.
    Gist, M. E., & Mitchell, T. R. (1992). Self-Efficacy: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Its Determinants and Malleability.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 183-211.
    Hannah, S. T., Woolfolk, R. L., & Lord, R. G. (2009). Leader self-structure: a framework for positive leadership.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30(2),269-290. doi: 10.1002/job.586
    Inkeles, A. (1969). Making man modern: On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individual change in six developing countrie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75(2), 208-225.
    Katz, D. (1964). The motivational basi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Behavior Science, 9, 131-146.
    Katz, D., & Kahn, R. L. (1978).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ations. New York: Wiley.
    Luthans, F. (2002). The need for and meaning of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3, 695-706.
    Luthans, F., & Youssef, C. M. (2004). Human, social, and now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management: Investing in peopl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33(2), 143-160.
    Luthans, F., & Youssef, C. M. (2007). Emerging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Journal of Management,33(3), 321- 349.
    Luthans, F., Luthans, K. W., Hodgetts, R. M., & Luthans, B. C. (2001). Positive approach to leadership (PAL): Implications for today`s organizations. The Journal of Leadership Studies, 8 (2), 1-20.
    Medley, D. (1979).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In P. Perterson and H. Walberg(Eds.). Research on teaching: Concepts, findings, and implication. Berkeley, CA: McCutchan.
    Moneys, S. M. (1992). What i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 survey of student and teacher perceptions teacher effectiveness.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D351056)
    Nguni, S., Sleegers, P., & Denessen, E. (2006). Transformational and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effects on teachers’ 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primary schools: The Tanzanian case.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17(2), 145-177.
    Organ, D. W. (1988).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The good soldier syndrome. Lexington, MA: Lexington Books.
    Organ, D. W. (1990). The motivational basis of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B. M. Staw, &; L. L. Cummings (Eds.),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pp. 43-72). Greenwich, CT: JAI.
    Peterson, C., & Seligman, M. E. P. (2004).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 161 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 UK: Oxford University.
    Piccolo, R.F. & Colquitt, J.A. (2006).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d job behaviors : the mediating role of core job characteristics . Journal of Academy Management,49, 327-340.
    Rath, T. (2004). The impact of positive leadership. Gallup Business Journal, Retrieved from http://gmj.gallup.com/content/11458/impact-positive-leadership.aspx
    Robbins, S. P. (Ed.). (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9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Robert, K. (1995). Applying a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model to assess institutional effectivenes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96804).
    Robbins, S. R. (1996).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7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Inc
    Robinson, S. L. &; Morrison, E. W. (1995). Psychological contracts and OCB: The effect of unfulfilled obligations on civil virtue behavior.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6, 289-298.
    Ryan, K. &; Phillips, D.H. (1982). Teacher characteristics. In H.E. Mitzel(Ed.),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869-1875). NY: Free Press.
    Schein, E. H. (1965).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Seligman, M. E. P. (2002). Positive psychology, positive prevention, and positive therapy. In C. R. Snyder &; S. J. Lopez (Eds.), The 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 (pp.3-12). New York, NY: Oxford Press.
    Smith, C. A, Near, J.P., &; Organ, D. W. (1983).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t’s nature and antecedent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8(4), 653-663.
    Somech, A., &; Bogler, R. (2002).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teacher organizational and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38(4), 555-557.
    Somech, A., &; Drach-Zahavy, A. (2000). Understanding extra-role behavior in school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sense of efficacy, and teachers` extra-role behavior.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16(5), 649- 659.
    Van Dyne L., Graham J. W. &; Dienesch R. M. (1994).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Construct redefinition, measurement and valid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765–802.
    Van Dyne, L., &; Ang, S. (1998).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of contingent workersin Singapor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1, 692-703
    Walz, S. M., &; Niehoff, B. P. (1996).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and their effects on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in limited menu restaurants. Academy of Management Best Paper Proceedings, 307-311.
    Woolfolk, A. E., &; Hoy, W. K. (1990). Prospective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and beliefs about contro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1), 81-91.doi:10.1037//0022-0663.82.1.81
    Youssef, C. M. & Luthans, F. (2012). Positive global leadership.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47(4), 539-547. doi: 10.1016/j.jwb.2012.01.007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105911006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59110061
    資料類型: thesis
    DOI: 10.6814/NCCU201900372
    顯示於類別:[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006101.pdf2482KbAdobe PDF21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