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56/144643 (79%)
Visitors : 51726015      Online Users : 62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2452


    Title: 「中國」亞投行戰略之研究
    The study on China`s AIIB strategy
    Authors: 李勁錡
    Lee, Chin-Chi
    Contributors: 劉德海
    Liou, To-Hai
    李勁錡
    Lee, Chin-Chi
    Keywords: 亞投行
    一帶一路
    中國夢
    Date: 2019
    Issue Date: 2019-03-07 10:34:59 (UTC+8)
    Abstract: 隨著近年新興市場崛起,尤以「中國」為代表,已劇烈改變舊有以歐美等西方國家為首之經濟發展模式,然而反觀現有以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為主之國際金融體系,仍延續美國獨大的強勢主導,不願相對反應「中國」逐年提升之經濟地位與需求。「中國」在尋求金融體制內改革失利、國內產能過剩、區域發展不均,及大國思維蓬勃發展等內外條件充分下,「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於2013年假雅加達向外界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聯結「絲綢之路經濟帶」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等沿線國家,促進區域整體經濟發展及一體化;並在多邊外交基礎上,推動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作為「一帶一路」戰略的主要融資機構。
    亞投行是「中國」由國際規則接受者走向創建者的重要觀察標的,也是習近平大國外交及戰略實踐不可或缺的砥柱基石。「中國」主導成立亞投行具有多重動機及戰略意涵,除展現提供公共財的大國風範與意願外,更隱含對外輸出「中國」主導的國際建制與規則、平衡美國獨大政經勢力、突出南方國家需求與利益,及宣傳「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等戰略構想,是以亞投行隱含的戰略目標及對「中國」整體外交大戰略的佈局及功能殊值關注。
    自冷戰後,經濟在國關領域扮演的角色日漸吃重,對國家權力的消長亦成為有力的衡量標準與觀察點,「中國」長期觀察國際情勢,善於將內部經濟發展需求與對外戰略結合,透過經濟外交手段團結南方國家,以「鄉村包圍城市」、「無產包圍資產」的路線推動政經改革,形成對抗北方國家集團的重要力量,亞投行和「一帶一路」便是「中國」推動整體國家戰略的關鍵支點,凸顯了現今經濟政治化與國際關係經貿化的發展趨勢。
    Reference: 參考⽂獻

    壹、中⽂部分
    ⼀、專書
    王良能,中共崛起的國際戰略環境。臺北:唐⼭出版社,2000 年。
    王逸⾈,「中國」外交新⾼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年。
    王逸⾈,創造性介⼊:「中國」外交新取向。北京:北京⼤學出版社,2011 年。
    王學東,外交戰略中的聲譽因素研究─冷戰後「中國」參與國際制度的解釋。天津:天津⼈
    民出版社,2007 年。
    尼克森著,丁連財譯,掌握時機。臺北:時報出版,1992年。
    李巍,制度之戰:戰略競爭時代的中美關係。北京:社會科學⽂獻出版社,2017 年。
    阮宗澤,「中國」崛起與東亞國際秩序的轉型:共有利益的塑造與拓展。北京:北京⼤學出版
    社,2007 年。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法,臺北:三民書局,1993 年。
    倪世雄,當代國際關係理論。臺北:五南出版社,2008 年。
    胡錦濤,⾼舉「中國」特⾊社會主義偉⼤旗幟為奪取全⾯建設⼩康社會新勝利⽽奮⾾,北
    京:⼈民出版社,2007年。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法,臺北:三民書局,1993 年。
    ⿈營彬、汪志堅,研究⽅法,臺北:新加坡南亞湯姆⽣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2 年。
    葉⾄誠著,研究⽅法與論⽂寫作,臺北:商⿍⽂化,民 88 年。

    ⼆、 期刊論⽂
    王若彤,「論當前⾦融體系下亞投⾏⾯臨的機遇及挑戰」。現代商貿⼯業(湖北),第3期
    (2017 年),⾴ 112。
    王綺年,「中國⼤陸『⼀帶⼀路』戰略對全球政經軸⼼轉移之意涵」,展望與探索,第13卷
    第3期,2014年3⽉,⾴31-39。
    王智盛,「分析中國大陸金融外交–亞投行對臺灣之影響」,中共研究,第51卷第2期(2015年 3 月),頁 106-112。
    王緝思,「美國霸權與中國崛起」。外交評論(北京),第84期(2005年10 月),頁 13-16。
    王耀東、張旭東,「中國多邊外交的發展與思考」,黨政論壇,9月號(2011),頁41。
    毛峰,「日本患上亞投行焦慮症」,亞洲週刊,第29卷15期(2015年4月19日),頁20。
    孔玥,「新時期中國周邊金融外交戰略」 —以亞投行籌建對GMS成員國影響為例,雲南社會科學,第5期(2015),頁24
    吳若瑋 ,「中國倡設亞投行的策略、發展與影響」,展望與探索, 第16 卷 第 3 期,頁51。
    吳福成,「中國大陸推動建立多邊開發銀行的戰略思維」。經濟評論,第188期(2015年5 月),第 8-10 頁。
    初國華,張昌吉,「後冷戰時期中共的對外政略:對國際社會與臺灣的意義」,建國科大學報,民國98年,頁112。
    李海龍,「十八大報告外交戰略新思路分析」,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學報,頁5。
    李瓊莉,「中國大陸周邊外交之政經作為─對外援助」。中共研究,第 50 卷第1期(2016年 1月),頁 157-163。
    李瓊莉、顏建發、李佩珊、楊三億主持、陳欣之評論,「中國大陸周邊外交之政經作為」。中共研究,第50卷,第1期(2016年1月)頁157-176。
    沈銘輝、張中元,「亞投行:利益共同體導向的全球經濟治理探索」,亞太經濟,第2期(2016 年),頁43。
    邱坤玄,「霸權穩定論與冷戰後中美權力關係」。東亞季刊,第 31 卷第 3 期(2000 年夏季),頁 4-14。
    邱坤玄,「美國對中國崛起的認知與美『中』互動」。展望與探索,第 3 卷第4期(2010 年 10月),頁 5-8。
    邱坤玄,「中國在周邊地區的多邊外交理論與實踐」。遠景基金會季刊,第11卷第11期(2005 年 11 月),頁28-30。
    邱昭憲,「中國參與全球多邊治理的競合戰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規則與制度化的運作」。遠景基金會季刊,第 18 卷,第2 期(2017 年 4 月), 頁1-44。
    孫伊然,「亞投行、一帶一路與中國的國際秩序觀」。外交評論(北京),第1期(2016年),頁 1-30。
    孫靚瑩、邱昌情 ,「『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的南南合作:路徑與前景」,頁1~2。
    陳欣之,「霸權治理的省思:權力消長與權威起伏」。問題與研究,第49卷第 1 期(2001 年),頁 59-85。
    陳欣之,「國際制度在國際霸權競逐的權力作用」。政治學報,第40期(2005 年 12 月),頁 115-148。
    郭可為,「崛起中的亞投行–中國提升全球領導力的試驗場」。「中國」經濟報告 (北京),第 7 期(2015 年),頁 100-105。
    閆奕舟,「亞投行對於中國的意義及中國面臨的挑戰」,現代商業(北京),第 24 期(2016 年),頁 85-86。
    舒建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與國際金融秩序」。國際關係研究(北京), 第4期(2015 年),頁 15-26。
    黃美鳳,「中國大陸推動『一帶一路』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之戰略意涵」。戰略安全研析,118 期(2015 年 2 月),頁 4-12。
    黃恩浩,「中國大陸在亞太區域的經濟魅力攻勢:對習近平經濟外交戰略之分析」。中共研究,第 50 卷第 5 期(2015 年 2 月),頁 77-81。
    黃奎博,「『一帶一路』- 中國大陸的亞太夢」,中共研究,第49 第 2 期(2016 年 9 月),頁 26-41。
    廖凡,「比較視野下的亞投行貸款條件研究」,法學雜誌(北京),第6期(2016 年),頁 22-30。
    趙崢,「亞投行的發展價值和面臨的風險挑戰」,金融經濟(北京),第 3 期(2016 年),頁 13-15。
    蔡明彥,「美國因應中國崛起的戰略佈局」,新社會政策,35期(2014),頁18-19。
    蔡裕明,「美國對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之認知與因應策略」。戰略安全研析, 第 121 期(2015 年5月),頁 5-11。
    趙永祥、吳依正,「從亞投行與一代一路看中國海外經濟版圖擴張與對臺灣經濟發展之影響」。全球管理與經濟,第 11 卷第 2 期(2015 年 12 月),頁 99-118。
    鄭宇碩 ,「十七大以來的中國外交政策」,二十一世紀評論,頁15~16
    謝世卿、胡東,「亞投行的國際挑戰略應對策略」,亞太經濟(北京),第1期(2017年),頁 41-45。
    濱中慎太郎,「亞洲開發銀行、亞洲貨幣基金、東協加三總體經濟研究室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創建區域金融制度之比較」。全球政治評論,特集003(2016年1月),頁119-134。
    賽明成,「顛覆「中國」?透視『亞投行債券』與『帶路基金』,問題與研究,第54卷第2期
    薛健吾,「亞投行正式營運的國際政治經濟分析」。戰略安全研析,130期(2016年2月),頁 42-50。
    顧賓,「亞投行的治理結構」。「中國」金融(北京),第 13 期(2015 年),頁 61-63。
    鄺梅,謝超,「比較視角下的亞投行治理結構」,河北學刊,第37卷第5期(2017年9月),頁127。

    三、博碩士學位論文
    侯俊榮(2016),「習近平『「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之研究2012~2015」,碩士在職專班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所,臺北。
    謝采彤(2016),「習近平的『中國夢』到『一帶一路』的實踐」,碩士在職專班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所,臺北。
    張君傑(2017),「亞投行與國際經濟制度之政經競合-以結構現實主義分析」,碩士在職專班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 ,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四、官方資料
    王宏仁,「大陸推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之觀察」,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15 年 3 月,網址:http://www.mac.gov.tw/public/Attachment/54151125376.pdf。
    「由一帶一路與亞投行看臺灣金融業的機會與挑戰」,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會,104年11月,臺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委託研究。
    「亞洲基礎設施銀行投資銀行協定」,AIIB,2015年6月29日,http://www.aiib.org/uploadfile/2015/0814/20150814022339326.pdf。
    「習近平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開業儀式上的致辭(全文)」,「中國」外交部,2016 年 1 月 16 日,http://www.fmprc.gov.cn/web/zyxw/t1332258.shtml。
    「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5年3月28月,http://www.ndrc.gov.cn/gzdt/201503/t20150328_669091.html。

    四、 媒體
    人民日報,http://paper.people.com.cn/
    FT 中文網,http://big5.ftchinese.com/
    中時電子報,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
    「中國」評論新聞,http://hk.crntt.com/
    金融時報中文網,http://big5.ftchinese.com
    自由時報電子報,http://www.ltn.com.tw/
    法國廣播電臺,http://trad.cn.rfi.fr/
    美國之音,https://www.voachinese.com/
    壹讀,https://read01.com/zh-tw/
    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
    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ews/index

    五、 網站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ttp://www.ndrc.gov.cn/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http://www.mac.gov.tw/
    南南合作網,http://ecdc.net.cn/

    貳、英文部分
    一、書籍
    Gilpin, Robert. War and Change in World Poli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Gilpin, Robert.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7.
    Keohane, Robert.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State Power: Essay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Boulder: Westview Press, 1989.
    Wallerstein, Immanuel. The Decline of American Power: The U.S. in a Chaotic World. New York: The New Press, 2003.

    二、 期刊
    Chin, Gregory T.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Governance Innovation and Prospects,” Global Governance, Vol. 22, Issue 1,(January-March 2016), pp. 18-21.
    Ikenberry, John G. “The Rise of China and the Future of the West: Can The Liberal System Survive?” Foreign Affairs, Vol.87, No.1(Jan/Feb 2008), pp. 23-37.
    Nye, Joseph S. “China’s Rise Doesn’t Mean War,” Foreign Affairs, Issue 184(Jan/Feb 2011), p. 66.
    Suettinger, Robert L. “The Rise and Descent of ‘Peaceful Rise’,” China Leadership Monitor, No. 12(Fall 2004), pp. 1-10.

    三、 媒體
    Forbes,http://www.forbes.com/
    New York Times,http://www.nytimes.com/
    The Diplomat,http://thediplomat.com/
    Wall Street Journal,https://www.wsj.com/
    Washington Post,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

    四、 網站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http://www.aiib.org/html/NEWS/
    Asian Development Bank, https://www.adb.org
    Council on Foreign Affairs,https://www.cfr.org/
    Foreign Affairs,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
    The World Bank,http://www.worldbank.org/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http://www.imf.org/external/index.htm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10592200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5922002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THE.NCCU.DIPSIS.001.2019.F09
    Appears in Collections:[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200201.pdf2737KbAdobe PDF2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