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 Callon, M, 1986, “Some elements of a sociology of translation: Domestication of the scallops and the fishermen of St Brieuc Bay.” Pp.196-223 in Power, Action, and Belief: A New Sociology of Knowledge?, edited by John Law. London: Routledge. International Companion Animal Management Coalition, 2007, Humane Dog Population Management Guidance. Internet: ICAM. Latour, B, 1983, “Give Me a Laboratory and I Will Raise the World.” Pp.141-170 in Science Observed: Perspectives on the Social Study of Science, edited by Karin Knorr-Cetina and Michael Mulkay.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Latour, B,2004,〈給我一個實驗室,我將舉起全世界〉,林宗德譯。頁219-263,收錄於吳嘉苓、傅大為、雷祥麟編,《科技渴望社會》。臺北:群學。 Ritzer, G, 2005, Encyclopedia of social theory.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World Organisation for Animal Health (OIE), 2011, Terrestrial Amimal Health Code Volume I: General provisions. Paris: OIE. 沈玫、徐立真,2013,《走過60:打造友善動物城市》。台北:台北市動物保護處。 台灣懷生相信動物協會,2017,《相信年報元年》。台北:台灣懷生相信動物協會。 李承嘉,2005,〈行動者網絡理論應用於鄉村發展之研究:以九份聚落1895-1945年發展為例〉。《地理學報》39:1-30。 李承嘉、廖本全、戴政新,2009,〈地方發展的權力與行動分析:治理性與行動者網絡理論關點的比較〉。《台灣土地研究》13(1):95-133。 李蓓芬等,2017,《探索壽山鳥獸篇》。高雄市:壽山國家資然公園籌備處。 林奐君,2015,《我國動物保護領域議題網絡圖像之建構—以流浪動物保護政策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林憶珊,2006,《瘋癲?愛心?:狗媽媽的照顧圖像與社會處境》。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蕙如,2010,《我輩貓人:流浪貓保護運動的興起與建構》。台北: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任芸,2008,《從犬隻預防針到萬物政治—對台灣人狗關係的STS考察》。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科技與社會組碩士論文。 郭小綾,2014,《我國動物保護法規範之探討:以抑制流浪動物為中心》。台南:南臺科技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以育,2000,《生命關懷與都市流浪犬問題之探討》。台北: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美玲,2003,《中部四縣市流浪犬管理及其環境教育相關問題之現況研究》。台中: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慶榮,2016,〈是誰在破壞《動物保護法》?〉。台灣動物新聞網。http://www.tanews.org.tw/info/11595。(查閱日期:2018年10月24日) 湯宜之,2011,《臺北市三所大學流浪犬捕捉—絕育—回置管理策略之探討》。台北: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碩士論文。 楊弘任,2012,〈行動中的川流發電:小水力綠能技術創新的行動者網絡分析〉。《台灣社會學》23:51-99。 費昌勇,2002,《動物倫理與公共政策》。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歐如慧,2006,《動物保護之法制與實踐:以寵物與流浪動物之保護為主》。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孟昀,2018,〈溫柔堅定的改革力量 王育敏委員專訪〉。關懷生命協會。https://www.lca.org.tw/avot/6653。(查閱日期:2018年12月18日) 陳玉敏,2016,〈安樂死的重量(下)──莫讓痛苦「永不止息」〉。天下獨立評論。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91/article/4831。(查閱日期:2018年11月28日) 張筱琪,2012,《小麥的春天?──以行動者網絡探討地方造節活動》。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顏仁德,無年份,〈外來種與放生問題〉。環境資訊中心。https://e-info.org.tw/issue/biotech/issue-biotech00111501.htm。(查閱日期:2018年11月27日) 顏聖紘(2015年11月23日)。〈野生動物保育與動物保護在台灣的衝突有沒有解套的可能?〉。鳴人堂。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7492/1331874。(查閱日期:2018年11月29日) 薛存鎰,2015,《臺南市流浪犬捕捉、絕育、回置政策執行成效影響因素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