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105/145137 (79%)
Visitors : 52188598      Online Users : 44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22392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2392


    Title: 毛澤東與反右運動之研究
    Authors: 馮天樂
    Contributors: 李福鐘
    劉季倫

    馮天樂
    Keywords: 毛澤東
    反右運動
    階級鬥爭
    個人崇拜
    Date: 2019
    Issue Date: 2019-03-04 21:00:28 (UTC+8)
    Abstract: 反右運動乃是毛澤東親自領導和發動的一場政治運動,對當代中國的歷史進程影響甚鉅。本研究透過爬疏大量文獻,分析毛澤東發動反右運動之動機與影響。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了「關於整風運動的指示」,並在5月1日的《人民日報》上公開發布。這個指示宣告,要在全黨進行一次以「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為主題,以「反對官僚主義、宗派主義和主觀主義」為內容的「整風」運動。隨後,報刊媒體、大會小會,都大張旗鼓地展開宣傳,要求各界對黨和政府的缺點與錯誤,提出批評與建議,幫助中共「整風」。惟整風開始僅一個月,毛澤東隨即於6月8日便發動了「反右」運動。凡在鳴放運動中批評中共者,都被打成「右派分子」。這不但中斷了中共八大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政治路線,還使以階級鬥爭為綱成為治國路線,長達20年之久,令知識分子噤若寒蟬,不敢批評時政,民主黨派也遭受沉重打擊,再也不敢拂逆中共的意志,法制建設受到嚴重破壞,毛澤東遂得以確立全黨全國對自己的個人崇拜。
    The Anti-Rightist Campaign was launched by Mao Zedong and he personally took the lead in the movement, which brought about a tremendous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Chinese history. By sorting through piles of documents,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why Mao launched this campaign and its influence. On 27th April, 1957,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issued“Directives on the Movement to Rectify Styles” and it was published on People`s Daily on 1st April, 1957. This directive stipulated that the movement was to be guided by Mao`s "Contradictions" and propaganda speeches, and called for a new attention to fight bureaucratism, sectarianism and subjectivism. Soon afterwards, the press and the mass media launched an all-round promotion, asking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o offer criticism and advice on the shortcomings and mistakes of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so that the CCP could carry out the Rectification Campaign. However, only one month after the campaign began, Zao began the Anti-rightist campaign on 8th July, 1957. All those who had criticized the CCP during the Hundred Flowers Campaign were labelled `rightists’. It not only interrupted the political line of uphold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the central task, which was advocated by the 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but also built up the ruling principle of taking class struggle as the key link. This principle last up to 20 years, which made all intellectuals keep quiet. Out of fear, they avoided giving comments on political affairs. The democratic parties suffered a heavy blow and lost their backbone to go against the CCP`s wishes. The legal system was severely damaged. Zao then was able to establish his personal cult in the party as well as in the country.
    Reference: 徵引書目

     檔案、年譜與史料彙編
    1. 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3、14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6。
    2. 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8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
    3. 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中共上海市委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上海市檔案館,《中國共產黨上海市組織史資料(1920. 8 - 1987.10)》,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5.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1-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99。
    6.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毛澤東選集》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 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著作編輯出版委員會,《毛澤東選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8.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1949-1976)》2-3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9.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中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
    10.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傳(1949-1976)》上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
    11.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詩詞集》,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
    12.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2、4、5、6、7、9、10、12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7-1998。
    13.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年譜(1949-1976)》上、中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
    14.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傳(1949-1976)》(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
    15.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周恩來選集》上、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16.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陳雲年譜(1905-1995)》中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
    17.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年譜(1904-1974)》下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
    18.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鄧小平文選》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9.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劉少奇年譜(1898-1969)》下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
    20.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劉少奇傳(1898-1969)》下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
    21.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劉少奇選集》上、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2.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建國以來劉少奇文稿》1、4、6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
    23.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3、4、8、9、10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1994。
    24.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注釋本(修訂)》,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6。
    25. 中共中央統戰部、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解放戰爭時期統一戰線工作文件選編》,北京:檔案出版社,1988。
    26. 中共中央統戰部研究室,《統一戰線工作手冊》,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86。
    27. 中共中央統戰部研究室編,《歷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概況和文獻》,北京:檔案出版社,1988。
    28.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9.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0.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列寧全集》12、2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1. 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辦公廳編,中國共產黨黨風廉政建設文獻選編第4卷,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1。
    32. 中國民主同盟中央文史資料委員會編,《中國民主同盟歷史文獻(1941-1949)》,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83。
    33. 中國民主同盟中央文史委員會編,《中國民主同盟歷史文獻(1949-1988)》,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
    34. 中國革命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合編,《新民學會資料》,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35. 中國人民二二七鳴放反共革命聯合會,《鳴放——革命實錄史》(當代叢書之二),香港:當代出版社,1958。
    36. 中國人民二二七鳴放反共革命聯合會,《鳴放——重要經過報告書》(當代叢書之一),香港:當代出版社,1957。
    37. 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籌委會哲學社會科學綜合研究所、湖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會編,《批判馬哲民的反動哲學觀點和政治觀點》,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58。
    38. 中國政治法律學會資料室編,《政法界右派分子謬論彙集》,北京:法律出版社,1957。
    39. 中國人民大學審判法教研室,《北京市司法界右派份子是怎樣進行反黨破壞活動的》,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58。
    40. 毛澤東,《毛澤東思想萬歲》,台北: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印,1974。
    41. 北京市檔案館、中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編,《北京市重要文獻選編(1957)》,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2003。
    42. 北京大學文化革命委員會資料組編印,《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鄧小平反動言論》,北京:1967)。
    43.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陝西省社會科學院編,《川陝革命根據地史料選輯》,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4.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列寧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5. 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設四十年》,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1。
    46. 竹內實編,《毛澤東集》第1卷,東京:蒼蒼社,1983。
    47. 沈志華總主編,《蘇聯歷史檔案選編》第23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48. 軍事學院《戰爭簡編》編寫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簡編》,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3。
    49. 《胡喬木文集》編輯小組編,《胡喬木文集》第1、2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1993。

    50. 許漢三編,《黃炎培年譜》,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85。
    51. 陳志讓,《毛澤東與中國革命一國外研究毛澤東思想資料選輯(八)》,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
    52. 第一野戰軍戰史編審委員會,《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戰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5。
    53. 第二野戰軍戰史編審委員會,《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戰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0。
    54. 第四野戰軍戰史編寫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戰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8。
    55. 彭真,《論新中國的政法工作》,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
    56. 《彭真傳》編寫組編,《彭真傳》第3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2。
    57. 《彭真傳記》編寫組編著,《彭真年譜(1902-1997)》第3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2。
    58. 雲南省檢察志編纂領導小組,《雲南省檢察志》,北京:法律出版社,1991。
    59. 雲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雲南省志·司法志》,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1。
    60. 新民主出版社編,《整風文獻》,香港:新民主出版社,1949。
    61. 《董必武傳》撰寫組,《董必武傳(1886-1973)》下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
    62. 韶山毛澤東紀念館編著 ,《毛澤東生活檔案》下,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6。
    63. 鄧力群編,《毛澤東讀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批註和談話》上卷,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1998。
    64. 劉統編,《早年毛澤東:傳記、史料與回憶》北京:三聯書店,2011。

     中文專著
    1. 丁抒,《人禍「大躍進」與大饑荒》修訂本,香港:90年代雜誌社,1997。
    2. 丁抒,《陽謀:反右派運動始末》修訂本,香港:開放出版社,2006。
    3. 丁抒,《陽謀——反右前後》(修訂本),香港:九十年代雜誌社,1995。
    4. 丁抒主編,《五十年後重評反右:中國當代知識分子的命運》,香港:田園書屋,2007。
    5.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第2卷(1949年-1978年)》上冊,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
    6.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第5卷,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11。
    7. 九三學社中央研究室編,《九三學社簡史》,北京:學苑出版社,1998。
    8. 于風政,《改造:1949-1957年的知識分子》,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
    9. 「毛澤東與我」徵文活動組委會編出版社,《我與毛澤東的交往》,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
    10. 王光美、劉源,《你所不知道的劉少奇》,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11. 王邦佐主編,《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12. 王明著、徐小英譯,《中共50年》,北京:東方出版社,2004。
    13. 王奇生,《革命與反革命:社會文化視野下的民國政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14. 王亞南,《中國官僚政治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
    15. 王若水,《新發現的毛澤東——僕人眼中的偉人(上)》,香港:明報出版社有限公司,2002。
    16. 王書瑤,《燕園風雨鑄人生》,華盛頓:勞改基金會,2007。
    17. 王紹光,《理性與瘋狂:文化大革命中的群眾》,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
    18. 王爾敏,《史學方法》,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19. 王蒙,《半生多事》,廣州:花城出版社,2006。
    20. 尹世洪,《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發展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21. 牛漢、鄧九平主編,《六月雪——記憶中的反右派運動》,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8。
    22. 牛漢、鄧九萍主編,《原上草:記憶中的反右派運動》,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8。
    23. 巴彥泰,《毛澤東與康生——鬥爭哲學大師與整人專家》,香港:明鏡出版社,2000。
    24. 文聿,《中國「左」禍》,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4。
    25. 石仲泉、沈正東、楊先材、韓鋼等主編,《中共八大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26. 司馬清揚、歐陽龍門,《新發現的周恩來》(上冊),紐約:明鏡出版社,2009。
    27. 玄默,《中共對知識分子的統戰與迫害》,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79。
    28. 申淵,《五七疑雲——破解反右派密碼》,香港:五七學社出版公司,2010。
    29. Fox Butterfield著,續伯雄譯,《苦海餘生》,台中:台報出版社,1982。
    30. 朱正,《反右派鬥爭全史》上、下冊,台北:秀威資訊,2014。
    31. 朱地,《1957:大轉彎之謎——整風反右實錄》,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5。
    32. 朱地,《1957年的中國》,北京:華文出版社,2005。 
    33. 朱宗震,陶文釗,《中華民國史第3編第6卷,國民黨政權的總崩潰和中華民國時期的結束》,北京:中華書局,2000。
    34. 江渭清,《七十年征程——江渭清回憶錄》,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
    35. 艾思奇,《論思想改造問題》,北京,學習雜誌社,1951。
    36. 李立志,《變遷與重建:1949-1956年的中國社會》,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37. 李谷城,《認識中國政權結構》,香港:明報出版社出版有限公司,1997。
    38. 李良玉主編,《思想、制度與社會轉軌——中國當代史新論》,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7。
    39. 李志綏,《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4。
    40. 李洪林,《中國思想運動史(1949-1989)》,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9。
    41. 李銳,《大躍進」親歷記》上卷,海口:南方出版社,1999。
    42. 李銳,《廬山會議實錄》,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
    43. 李越然,《中蘇外交親歷記——首席俄語翻譯的歷史見證》,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1。
    44. 李琦主編,《在周恩來身邊的日子》,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
    45. 李維漢,《回憶與研究》(下),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6。
    46. 李慎之,《風雨蒼黃五十年》,香港:明報出版社,2003。
    47. 李澤厚,《中國現代思想史論》,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
    48. 何芳,《黨史筆記——從遵義會議到延安整風》上冊,香港:利文出版社,2005。
    49. 何蘭階、魯明健主編,《當代中國的審判工作》,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3。
    50. 吳迪編,《中國電影研究資料:1949-1979》上卷,北京:文化藝術 出版社,2006。
    51. 吳晗,《吳晗史學論著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52. 吳冷西,《憶毛主席——我親身經歷的若干重大歷史事件片斷》,北京:新華出版社,1995。
    53. 吳安家,《中共意識形態的變遷與持續(1949 -2003年)》,台北:國史館,2003。
    54. 吳弘達,《勞動教養和留場就業》,華盛頓:勞改基金會,2004。
    55. 汪東林,《梁漱溟問答錄》,香港:三聯書店,1988。
    56. 汪澍白,《毛澤東思想的中國基因》,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1993。
    57. 汪國訓,《反右派鬥爭的回顧與反思》,香港:香港國際學術文化資訊出版公司,2005。
    58. 辛子陵,《紅太陽的隕落:千秋功罪毛澤東》(增訂註釋本)上,香港:書作坊,2010。
    59. 沈志華主編,《中蘇關係史綱(1917-1991)》,北京:新華出版社,2007。
    60. 沈志華,《思考與選擇:從知識分子會議到反右派運動(1956-1957)》,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8)。
    61.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台北:華世出版社,1979。
    62. 余英時,《師友記往——余英時懷舊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63. 周秉德,《我的伯父周恩來》,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
    64. 周鯨文,《風暴十年——中國紅色政權的真面貌》,香港:時代批評社,1959。
    65. 季羨林主編,《沒有情節的故事》,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1。
    66. 邱錢牧,《民主革命時期的民主黨派》,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67. 金春明,《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香港:開明書店,1992。
    68. 金春明,《建國後三十三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69. 金鐘主編,《共產中國五十年一非官方紀錄的歷史真相》,香港:開放雜誌社,1999。
    70. 林希,《白色花劫:「胡風反革命集團」冤案大紀實》,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3。
    71. 林希翎,《林希翎自選集》,香港:順景書局,1985。
    72. 林尚立,《當代中國政治形態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73. 林蘊暉,《國史札記——事件篇》,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8。
    74. 林蘊暉,《烏托邦運動——從大躍進到大饑荒(1958-1961)》,香港: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2008。
    75. 姜平,《章伯鈞與中國農工民主黨》,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
    76. 胡平,《禪機:1957苦難的祭壇》上、下卷,廣州:廣東旅遊出版社,2004。
    77. 胡喬木,《胡喬木回憶毛澤東》,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8. 胡喬木,《胡喬木談中共黨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79. 胡績偉,《胡績偉自述》第2卷,香港:香港卓越出版社,2006。
    80. 胡鞍鋼、王紹明、周建明主編,《第二次轉型:國家制度建設》,北京:清華大學。
    81. 胡繩主編,《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
    82. 韋政通,《無限風光在險峰——毛澤東的性格與命運》,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
    83. 馬連儒、柏裕江編,《毛澤東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4. 高全喜,《現代中國的法治之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85. 高華,《革命年代》,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0。
    86. 高華,《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
    87. 高華,《身分和差異:1949-1965年中國社會的政治分層》,香港:亞太研究所,2004。
    88. 高輝,《社會主義再認識:中共「初階論」之研究》,台北:永業出版社,1991。
    89. 笑蜀編,《歷史的先聲:中共半個世紀前對人民的莊嚴承諾》,香港:博思出版集團,2002。
    90. 師東兵,《政壇秘聞錄——前中共政要訪談》,香港:港龍出版社,1998。
    91. 唐柱國,《北平學生反共抗暴運動紀實》,台北:雙十出版社,1959。
    92. 唐斫編著,《毛澤東與讀書學習》,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
    93. 唐縱,《在蔣介石身邊八年》,北京:群眾出版社,1992。
    94. 徐瑜等合著,《共黨理論釋評》,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
    95. 徐慶全,《革命吞噬它的兒女:丁玲、陳企霞反黨集團案紀實》,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8。
    96. 徐鑄成,《徐鑄成回憶錄》,北京:三聯書店,1998。
    97. 徐鑄成,《親歷1957》,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98. 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簡史》增訂新版,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6。
    99. 浦興祖、丁榮生、孫關宏、胡金星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制度》,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1995。
    100. 展望雜誌編輯,《鳴放回憶》,香港:香港自聯出版社,1966。
    101. 陳永發,《延安的陰影》,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
    102.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上、下冊,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
    103. 陳明顯,《晚年毛澤東》,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104. 陳明顯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制度史》,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8。
    105. 陳徒手,《人有病,天知否:1949年後中國文壇紀實》,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106. 陳清泉、宋廣渭著,《陸定一傳》,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9。
    107. 陳權編,《「鳴放」選萃》(第一、二冊),香港:自由出版社,1958。
    108. 章立凡主編,《記憶:往事未付紅塵》,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109. 章詒和,《最後的貴族》,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4。
    110. 章詒和,《順長江,水流殘月》,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7。
    111. 從維熙,《走向混沌:反右回憶錄,勞改隊紀事》,北京:作家出版社,1989。
    112. 許全興,《毛澤東晚年的理論與實踐(1956-1976)》,北京: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
    113. 張元勳,《北大1957》,香港:明報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
    114. 張玉鳳等著,《毛澤東軼事》,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89。
    115. 張朋園,《梁啟超與民國政治》,台北:漢生文學叢書,1992。
    116. 張秀山,《我的八十五年——從西北到東北》,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7。
    117. 張家敏,《建國以來(1949-1997)》上冊,香港:香港政策研究所,1999。
    118. 張裕,《從王實味到劉曉波——中國當代文字獄編年錄(第"1卷)》,台北:自由文化出版社,2013。
    119. 郭德宏、林小波,《四清運動實錄》,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120. 郭羅基《歷史的漩渦-1957》,香港:明報出版社,2007。
    121. 梁漱溟,《憶往談舊錄》,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1。
    122. 梅志,《往事如煙:胡風沉冤錄》,台北:曉園出版社有限公司,1990。
    123. 傅雷,《傅雷家書》增補本,北京:三聯書店,1994。
    124. 馮建輝,《走出個人崇拜》,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
    125. 勞改基金會、中國訊息,《反右研究文集》,華盛頓:勞改基金會,2010。
    126. 單少傑,《毛澤東執政春秋(1949-1976)》,香港:明鏡出版社,2000。
    127. 黃仁宇,《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北京:三聯書店,1997。
    128. 黃秋耘,《風雨年華》,廣州:花城出版社,1999。
    129. 黃麗鏞編著,《毛澤東讀古書實錄》,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30. 華民,《中國大逆轉:反右運動史》,香港:明鏡出版社,1996。
    131. 雲高主編,《簡明科學社會主義詞典》,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85。
    132. 隋樹森選編,《全元散曲簡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33. 葉永烈,《反右派始末》,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
    134. 葉永烈,《歷史悲歌——「反右派」內幕》,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5。
    135. 葉永烈,《沉重的1957年》,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36. 葉匡政編,《大往事:縱橫歷史解密檔案》,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6。
    137. 葉篤義,《雖九死其猶未悔》,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9。
    138. 楊中美,《胡耀邦傳略》,北京:新華出版社,1989。
    139. 楊立,《古大存沉冤錄》,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0。
    140. 楊先材、鄧運主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起點一紀念八大40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選》,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7。
    141. 楊尚昆等著,《我所知道的胡喬木》,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7。
    142. 楊明偉,《走出困境:周恩來在1960-1965》,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
    143. 楊清海,《中共統一戰線剖析》,台北:龍文出版社,1991。
    144. 楊奎松,《毛澤東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
    145. 楊奎松,《中間地帶的革命:國際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146. 楊奎松,《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史研究》(1),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147. 楊勝群、陳晉主編,《五十年的回望:中共八大紀實》,北京:三聯書店,2006。
    148. 楊勝群、陳晉編,《八十年的回望——中共八大紀實》,北京:三聯書店,2006。
    149. 楊繼繩,《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Hong Kong:Excellent Culture Press(Hong Kong),2004。
    150. 楊繼繩,《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上篇》,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8。
    151. 溫濟澤,《第一個平反的「右派」:溫濟澤自述》,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
    152. 鄒讜,《二十世紀中國政治:從宏觀歷史與微觀行動角度看》,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
    153. 熊習禮,《沉思——1957》,香港:五七學社出版公司,2011。
    154. 熊復主編,《世界政黨辭典》,北京:紅旗出版社,1985。
    155. 趙生暉,《中國共產黨組織史》,合淝: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
    156. 趙向陽,《艱難的跋涉:政治體制與民主建設的曲折歷程》,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
    157. 趙家梁、張曉霽,《半截墓碑下的往事一高崗在北京》,香港:大風出版社,2008。
    158. 廖蓋隆,《毛澤東思想史》,香港: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1993。
    159. 廖蓋隆主編,《中國共產黨歷史大辭典——社會主義時期》,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
    160. 鄧力群,《我為少奇同志說些話》,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8。
    161. 鄧野,《聯合政府與一黨訓政(1944-1946年間國共政爭)》,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162. 劉英,《在歷史的激流中——劉英回憶錄》,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2。
    163. 劉光人主編,《永遠難忘劉仁同志》,北京:群眾出版社,2002。
    164. 劉偉,《列寧和斯大林時期的官制研究》,大連: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11。
    165. 黎澍,〈未完的回憶〉,《論歷史的創造及其它》,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166. 鄭竹園,《中共經濟的診斷》,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0。
    167. 鄭重,《毛澤東與文匯報》,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0。
    168. 鄭謙、龐松等,《當代中國政治體制發展概要》,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88。
    169. 樊天順、趙博主編,《中國共產黨組織工作大事記》,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1。
    170. 翦伯贊等著,《首都高等學校反右派鬥爭的巨大勝利》,北京:北京出版社,1957。
    171. 錢理群,《毛澤東時代和後毛澤東時代(1949-2009)——另一種歷史書寫》上冊,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
    172. 錢煥琦主編,《社會主義榮辱觀解讀》,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173. 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上、下卷,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1993。
    174. 戴晴,《毛澤東黨天下野百合花》,台北:新風出版社,1991。
    175. 戴晴,《儲安平、王實味、梁漱溟》,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
    176. 蕭冬連、謝春濤、朱地、喬繼寧,《求索中國:文革前十年史》上卷,北京:紅旗出版社,1999。
    177. 蕭克、李銳、龔育之等,《我親歷過的政治運動》,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
    178. 蕭瑜,《毛澤東與我》,台北:源成文化圖書供應社,1976。
    179. 韓大元,《1954年憲法與新中國憲政》,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180. 韓非,《韓非子》,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
    181. 韓泰華主編,《中南海開始決策(1949-1956)》,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182. 薛建華,《毛澤東和他的「右派」朋友》,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183. 薛暮橋、蘇星、林力子等,《中國國民經濟的社會主義改造》,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184. 謝慶奎、楊鳳春、燕繼榮,《中國大陸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9。
    185. 鍾延麟,《文革前的鄧小平:毛澤東的「副帥」(1956-1966)》,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3。
    186. 叢進,《曲折發展的歲月》,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
    187. 魏承思,《中國知識份子的浮沉》,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4。
    188. 羅平漢,《大字報的興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189. 羅平漢,《天堂實驗:人民公社化運動始末》,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
    190. 羅宇,《告別總參謀部:羅宇回憶錄》,香港:開放出版社,2015。
    191. 蘇雙碧、王宏志,《文革第一冤案「三家村」文字獄始末》,香港:天地圖書,2000。
    192. 蘇鐵生主編,《富順縣誌》,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3。
    193. 嚴家炎,《五四的誤讀》,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194. 嚴家其、高皋編著,《「文化大革命」十年史》上冊,香港:潮流出版社,1989。
    195. 龔楚,《我與紅軍》,香港:南風出版社,1954。
    196. 權延赤,《走下神壇的毛澤東》,台北:曉園出版社,1991。
    197. Flemming Christiansen and Shirin M. Rai著,潘兆民、黃烈修譯,《中國政治與社會,台北:韋伯文化出版社,1998。
    198. Fox Butterfield著,續伯雄譯,《苦海餘生》,台中:台報出版社,1982。
    199. Naranarayan Das著,欣文、唐明譯,《中國的反右運動》,西安:華嶽文藝出版社,1989。

     英文專著
    1. A. Johnson, Chalmers. Communist Policies toward the Intellectual Class: Freedom of Thought & Expression in China, Hong Kong: Union Research Institute, 1960.
    2. Brzezinski, Zbigniew. The Grand Failure: The Birth and Death of Communism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London : Macdonald, 1990.
    3. C. Oi, Jean. State and Peasant in Contemporary China—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Village Government,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9.
    4. Chen, Theodore Hsi En. Thought Reform of the Chinese Intellectuals, Hong Kong :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1960.
    5. F. Wylie, Raymond. The Emergence of Maoism:Mao Tse-tung, Ch`en Po-ta and the Search for Chinese Theory, 1935-1945, Stanford, Calif.: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0.
    6. Friedrich ,C.J. & Brzezinski, Z.K. Totalitarian Dictatorship and Autocracy( 2nd ed.) , New York: F. A. Praeger, 1965.
    7. Hart, Chris. Doing a Literature Review: Releasing the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Imagination ,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1998.
    8. Kennedy, Paul.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 Economic Change and Military Conflict from 1500 to 2000 , London: Unwin Hyman.
    9. Le Bon, Gustave. The Crowd: 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 United States: Filiquarian Publishing, LLC, 2005.
    10. MacFarquhar, Roderick. The Hundred Flowers and the Chinese Intellectuals, New York: Praeger Inc., 1960.
    11. MacFarquhar, Roderick. The Origins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Vol.1 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People, 1956-1957,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4.
    12. MacFarquhar, Roderick. The Origins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he Great Leap Forward 1958-1960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13. MacFarquhar, Roderick & Fairbank John King (eds).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l. 14, The People`s Republic. Part I, The Emergence of Revolutionary China, 1949-1965 ,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1987.
    14. Meisner, Maurice. Mao`s China and After: A His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3rd ed.) , New York: Free Press, 1999.
    15. Rinden, Robert Watland. The Cult of Mao Tse-tung, Colorado: University of Colorado, 1969.
    16. Russell, Bertrand. Power: A New Social Analysis , London: Routledge, 1995.
    17. Schram, Stuart. The Thoughts of Mao Tse-tu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18. Seymour, James D. China`s Satellite Parties, Armonk, N.Y.: M.E. Sharpe, 1987.Hollingworth, Clare. Mao and the Men against Him, London: Jonathan Cape Ltd.,1985.
    19. Weber, Max. Economy and Society:An Outline of Interpretive Sociology, trans. Ephraim Fischoff et al., ed. Guenther Roth & Claus Wittich, Berkeley, Calif.: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8.

     報紙
    1. 〈上海知識界的新氣象〉,《人民日報》,1957年4月25日,2版。
    2. 〈大膽開展批評 熱烈進行爭論 統戰部邀請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繼續座談〉,《人民日報》,1957年5月22日,1版。
    3. 〈不許篡改人民法院的性質——駁賈潛等人「審判獨立」「有利於被告」等謬論〉,《人民日報》,1957年12月24日,7版。
    4. 〈中共中央關於整風運動的指示〉,《人民日報》,1957年5月1日,1 版。
    5.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1949年9月29日),《人民日報》,1949年9月30日,2版。
    6.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整風運動的指示〉(1957年4月27日),《人民日報》,1957年5月4日,1版。
    7.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年9月20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人民日報》,1954年9月21日,2版。
    8. 〈毛主席提出解決人民內部矛盾後 羅隆基說:足證共產黨統治中國處處是錯 新聞日報編輯部透露王造時和羅隆基兩次會見經過〉,《人民日報》,1957年7月1日,2版。
    9. 〈毛主席勉勵青年團代表大會全體代表,堅決勇敢為社會主義事業奮鬥。他說:「一切離開社會主義的言論行動是完全錯誤的。」〉《人民日報》,1957年5月26日,1版。
    10. 〈打碎右派篡改法院性質的迷夢 高院反右派鬥爭取得大勝 徹底揭露刑事審判庭庭長、副庭長、研究室主任的 反動言行〉,《人民日報》,1957年12月12日,4版。 
    11. 〈民革中央小組擴大會議繼續舉行〉,《人民日報》,1957年6月4日,2版。
    12. 〈民革中央小組舉行擴大會議 李濟深號召民革成員積極幫助中共整風〉,《人民日報》,1957年5月24日,2版。
    13. 〈在政法戰線上還有嚴重的鬥爭〉,《人民日報》, 1957年10月9日,1版。
    14. 〈在新聞工作座談會上批判顧執中的資產階級新聞觀〉,《人民日報》,1957年6月28日,2版。
    15. 〈在統戰部召開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座談會上討論逐步轉向深刻化〉,《人民日報》,1957年5月23日,1版。
    16.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進行大會和分組討論各地代表追擊章羅聯盟〉,《人民日報》,1957年7月4日,1版。
    17. 〈使鬥爭深入、再深入!〉,《人民日報》,1957年8月16日,1版。
    18. 〈要反對保守主義,也要反對急躁情緒〉,《人民日報》,1956年6月20日,1版。
    19. 〈怎樣對待人民內部矛盾的思想〉,《人民日報》,1957年4月13日,1版。
    20. 〈為黨群關係創造新經驗——北京政法學院院長錢端升先生談整風〉,《人民日報》,1957年5月16日,7版。
    21. 〈這是為什麼?〉,《人民日報》,1957年6月8日,1版。
    22. 〈馬哲民策動的「小匈牙利事件」漢陽縣第一中學事件真相〉,《人民日報》,1957年8月8日,4版。
    23. 〈統戰部召開的民主人士座談會〉,《人民日報》,1957年6月2日,2版。
    24. 〈統戰部召開的民主人士座談會 昨天繼續舉行 發言全部結束 先後座談十一次 八十多人發言〉,《人民日報》,1957年6月2日,2版。
    25. 〈國務院黨外人士繼續座談〉,《人民日報》,1957年6月7日,2版。
    26.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中有哪些缺點高院整風領導小組邀請院內民主人士座談〉,《人民日報》,1957年5月21日,2版。
    27. 〈農工民主黨座談會上群情激憤嚴詞質問章伯鈞承認章羅聯盟〉,《人民日報》,1957年7月4日,1版。
    28. 〈談職工鬧事〉,《人民日報》,1957年5月13日,1版。
    29. 〈撕破章伯鈞的假面具一李伯球等初步揭發章伯鈞反共活動的種種言行〉,《人民日報》,1957年 6月20日,2版。
    30. 〈羅隆基在民盟整風會上的交代〉,《人民日報》,1957年8月13日,2版。
    31. 〈羅隆基怎樣控制文匯報?浦熙修開始吐露內情〉,《人民日報》,1957年7月11日,4版。
    32. 〈羅家衡污蔑肅反政策〉,《人民日報》,1957年8月6日,7版
    33. 〈繼續放手,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人民日報》,1957年4月10日,1版。
    34. 〈繼續爭鳴,結合整風〉,《人民日報》,1957年5月19日,1版。
    35. 〈歡迎非黨同志幫助我們整風〉,《人民日報》,1957年5月17日,2版。
    36. 周恩來,〈政府工作報告:1957年6月26日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人民日報》,1957年 6月27日,1版。
    37. 陸定一,〈百花齊放,百家爭鳴——1956年5月26日在懷仁堂的講話〉,《人民日報》1956年6月13日,2版。
    38. 陳其通、陳亞丁、馬寒冰、魯勒,〈我們對目前文藝工作的幾點意見〉,《人民日報》,1957年1月7日,7版。
    39. 戚本禹,〈愛國主義還是賣國主義?評反動影片《清宮秘史》〉,《人民日報》,1967年4月1日,1版。
    40. 費孝通,〈知識分子的早春天氣〉,《人民日報》,1957年3月24日,7版。
    41. 閔剛侯,〈章伯鈞召集的一次緊急會議〉,《人民日報》,1957年7月4日,2版。
    42. 黃萬里,〈花叢小語〉,《人民日報》,1957年6月19日,6版。
    43. 蔡公,〈小匈牙利事件真相〉,《南方週末》第10版,1999年1月15日。
    44. 錢端升,〈我的罪行〉,《人民日報》,1957年8月6日,3版。
    45. 韓幽桐,〈粉碎法學界右派分子的復辟企圖〉,《人民日報》,1957年9月16日,7版。

     期刊
    1. 李福鐘,〈中國共產黨為什麼放棄新民主主義?〉,《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40期(台北:2003.06),頁216。
    2. 李福鐘,〈關於「反右」起因的若干疑點與商榷——1956至1958年中共政局再思考〉,《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27期(台北,2007.05),頁54、74-75。
    3. 李銳,〈毛澤東與反右派鬥爭〉,《炎黃春秋》,第7期(北京,2008),頁29-30。
    4. 呂孝信,〈憶一對歡喜冤家——王右家與羅隆基〉,《傳記文學》第24卷,第1期,總第140號(台北: 傳記文學雜誌社,1974年1月),頁38。
    5. 余英時,〈知識分子的邊緣化〉,《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總第六期(香港,1991.08),頁20-21。
    6. 吳安家,〈中共統治五十年的理論與實際——黨的領導〉,《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9期(台北,1999.09),頁3。
    7. 沈志華,〈中國對東歐十月危機的反應和思考一「波匈事件與中國」研究之二〉,《史學月刊》,第1期(上海,2007),頁76。
    8. 宋霖,〈章伯鈞及其「紅色」家族〉,《黨史博覽》,第6期(北京,2006),頁11-14。
    9. 林增平,〈知識分子與中國歷史發展〉,載《新華文摘》(北京:1984年6月),頁205。
    10. 金鐘,〈重新審視陳伯達〉,《開放》雜誌(香港),2005年3月號。
    11. 高王凌,〈中國共產黨為什麼放棄新民主主義〉,《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總第一三三期(香港,2012.10),頁36。
    12. 張培田,〈新中國審判制度曲折演變的史實考論(1957-1976)〉,《甘肅政法學院學報》,總第80期(蘭州,2005.05),頁34。
    13. 章立凡,〈風雨沉舟記〉,《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總第40期(香港:1997.04),頁48-49。
    14. 邵江,〈1957年的非官方雜誌《廣場》〉,勞改基金會、中國訊息,《反右研究文集》(華盛頓:勞改基金會,2010),頁113。
    15. 陳永發,〈中共建國初期的工商稅收:以天津和上海為中心〉,《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48期(台北,2005.06),頁137-138。
    16. 陳永發,〈延安模式的再檢討〉,《新史學》,第8卷第3期(台北,1997.09),頁155-156。
    17. 陳儀深,〈國共鬥爭下的自由主義(1941-1949)〉,《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3期(台北,1994.06),頁256。
    18. 郭道暉,〈從人治走向法治——五十年來我國法制建設的曲折經歷〉,載《百年潮》第7期(北京,1999),頁21。
    19. 曾建元,〈中國共產黨的社會控制〉,《中華行政學報》,第14期(新竹,2014.06),頁9。
    20. 曾憲義,〈新中國法治50年論略〉,《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第6期(北京,1999),頁34。
    21. 黃淑芳,〈毛澤東的文藝思想與中共文藝政策——《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的影響〉,《通識研究集刊》,第8期(桃園,2005),頁187。
    22. 楊桂欣,〈「我丁玲就是丁玲」〉,《炎黃春秋》,第16期(北京,1993),頁43。
    23. 楊奎松,〈淺談中共歷史檔案的利用與研究〉,《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27期(台北,1999.03),頁137。
    24. 翟志成,〈中共與黨內知識分子關係之四變,1921-1949〉,《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3期(下)(台北,1994.06),頁203。
    25. 翟志成,〈毛澤東對明代歷史文化的吸取和應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76期(台北,2012.06),頁5。
    26. 翟廷瑨,〈駁右派分子的「人治主義」謬論〉,載《法學》,第6期(上海,1957),頁11。
    27. 閻明復,〈1957年形勢與伏羅西洛夫訪華〉,載《百年潮》第2期(北京,2009),頁16
    28. 熊先覺,〈1959年司法部被撤銷真相〉,《炎黃春秋》第12期(北京,2003),頁30-32。
    29. 趙建民、蔡文軒,〈毛澤東時期「二線分工」的運作及其對決策過程的意涵〉,《中國大陸研究》,第48卷第2期,(台北,2005.06),頁2、20。
    30. 趙建民、劉松福,〈中共中央總書記地位演變〉,《共黨問題研究》,第23卷(台北,1997.08),頁29-40。
    31. 魯煤,〈我和胡風:恩怨實錄一獻給恩師益友胡風百歲誕辰(六)〉,載《新文學史料》,第1期(北京,2004),頁98。
    32. 劉夕海,〈試論新中國建立初期的律師制度〉,《北方工業大學學報》,第17卷第4期(北京,2005.12),頁42。
    33. 劉季倫,《青年毛澤東的思想與現代中國極權主義的誕生》,《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18期(台北,2001.05),頁127。
    34. 鍾延麟,〈中共建政後周恩來與鄧小平關係之研究(1949-1976)〉,《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32期(台北,2009.11),頁182。
    35. 鍾延麟,〈「文革」前彭真對中共首都的管理:政治方針、領導方式和幹部政策〉,《中國大陸研究》,第58卷第3期(台北,2015.09),頁137。
    36. 鍾延麟,〈故紙堆中作新文章:檔案研究與中國研究〉,《中國大陸研究》,第58卷第2期(台北,2015),頁5。
    37. 鍾延麟,〈彭真在1957年整風、「反右派」運動中的角色與作為〉,《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26卷第2期(台北,2014.06),頁254-257、260。
    38. 鍾延麟,〈彭真在1959年中共「反右傾」運動中的角色和作為〉,《中國大陸研究》,第57卷第1期(台北,2014.03),頁279。
    39. 鍾延麟,《鄧小平在1957年中共整風、「反右派」中之角色)》《中國大陸研究》,第50卷第4期(台北,2007.12),頁98、103。
    40. 鍾延麟,劉少奇與鄧小平關係之研究(1952-1966)〉,《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34期(台北,2010.11), 頁120。
    41. 鍾霞,〈1957年反右運動與法學界〉,《江蘇警官學院學報雜誌》第6期(南京,2008),頁92。
    42. 羅隆基,〈論中國的共產——為共產問題忠告國民黨〉《新月》,1931年7月3卷10期,頁1-18。
    43. A.列多夫斯基編著,馬貴凡譯,〈毛澤東同斯大林往來書信中的兩份電報〉,《中共黨史研究》,第二期(北京,2001),頁88-89。

     學位論文
    1. 李福鐘,〈新民主主義時期(1949-1956)中國共產黨的私營工商業政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頁13。
    2. 林文軒,〈中共司法制度之研究〉(新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2),頁91。
    3. 林威志,〈從民主人士到人民公敵:章伯鈞的政治轉折〉(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頁13-53。
    4. 袁晞,《武訓傳批判紀事》(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0)及楊俊,《批判電影」〈武訓傳〉運動研究——從歷史語境的角度》,(上海:復旦大學博士論文,2006)。
    5. 張卓棣,〈毛澤東與中國農業社會主義改造之研究〉(新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文化教育組法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頁77。

     數據庫(光碟)
    1. 宋永毅等編,《中國文化大革命文庫》光碟(第二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2006。
    2. 宋永毅主編,《中國反右運動數據庫(1957——)》光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2010。
    3. 宋永毅主編,《中國大躍進/大飢荒數據庫,1958-1962》光碟(第二版),波士頓: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2014。
    4. 宋永毅主編,《中國五十年代初中期政治運動數據庫:從土地改革到公私合營,1949-1956》光碟,波士頓: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2014。



     網路資料
    1. 丁抒,〈五七年在工農中的反右運動〉,博訊網,http://blog.boxun.com/hero/57/15_1.shtml。(2018.5.12點閱)

    2. 李軍,〈劉巧兒與馬青天〉,肅州黨建網,http://www.szdj.gov.cn/M/show.asp?m=1&d=7654。(2019.01.01點閱)

    3. 張成覺,〈鄧拓的「書生淚」——「大風浪」裏三君子之一〉,博訊網,https://news.boxun.com/news/gb/pubvp/2007/12/200712310537.shtml。(2018.12.12點閱)

    4. 楊小海,〈中國文化大革命對社會主義制度的突破〉,華夏文集, http://archives.cnd.org/HXWK/author/YANG-Xiaokai/zk0408c-0.gb.html。(2018.5.12點閱)
    Description: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100153508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01535082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DIS.NCCU.Hist.002.2019.A04
    Appears in Collections:[歷史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