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974/145000 (79%)
Visitors : 52013132      Online Users : 52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0892


    Title: 女性初婚時程的世代變遷
    First marriage schedules for female cohorts 1920-1980 in Taiwan
    Authors: 莊媁涵
    Contributors: 陳信木
    莊媁涵
    Keywords: 女性初婚時程
    高教擴張
    晚婚
    Date: 2018
    Issue Date: 2018-11-09 15:50:21 (UTC+8)
    Abstract: 傳統社會有著「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觀念,男女性到了一定年齡皆要結婚生子,因此,早期的台灣社會多呈現早婚且普遍成婚的樣貌。然而,隨著工業化、都市化、教育擴張、個人主義的發展,女性的教育程度不僅提高,接觸到的就業機會也增加不少,讓女性逐漸從家庭的窠臼中解放,連帶影響到她們踏入婚姻的意願與時間,晚婚的趨勢已然形成。
    面對婚姻時程的轉變,本研究好奇的是,如何透過初婚時程模型解釋女性初婚時程的樣貌?變化趨勢?而不同出生年輪的女性其婚姻行為又有什麼差異?更甚,是不是有一些特殊的出生年輪,受到當時婚姻規範或是社會脈絡的影響,反映出特殊的婚姻行為?
    為了了解上述的問題,本研究援引Generalized Log-Gamma初婚時程模型,並運用R軟體的nls函數,以非線性最小平方和的方式估計非線性模型的參數,進一步配適資料。在資料處理上,本研究結合1975-2016年戶籍人口統計以及1980年普查兩筆資料,藉此呈現出1920-1980年出生年輪女性的初婚資料(包括初婚率、初婚者初婚年齡平均數、標準差、累積初婚率、年齡別初婚風險)。
    研究結果顯示,首先,愈早出生的女性會愈早結婚且婚姻行為較為一致,而愈晚的出生年輪會愈晚結婚且婚姻行為的變異愈來愈大。若從累積初婚率來看,早期出生年輪的女性相較於晚期出生年輪,會愈早經歷初婚且終生未婚的比例較低。接著,初婚風險變化幅度最大的年齡為30歲,晚期出生年輪的女性若到了30歲仍是單身,將來初婚的可能性還是相當高,時期效應也揭露有愈來愈多女性選擇在晚齡(32-35歲)才進入婚姻。最後,一些特定出生年輪的女性(如:1966年、1972年、1979年、1980年出生年輪)會因為當時台灣社會的政治發展、教育政策而使她們的婚姻行為具有特殊性。
    Reference: 一、英文部分
    Becker, G. (1981). A treatise on the famil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 30.
    Coale, A. J. (1971). Age patterns of marriage. Population studies, 25(2), 193-214.
    Coale, A. J., & McNeil, D. R. (1972). The distribution by age of the frequency of first marriage in a female cohor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67(340), 743-749.
    Coale, A., & Trussell, J. (1996).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demographic models. Population studies, 50(3), 469-484.
    Cherlin, A. J. (2004). The deinstitutionalization of American marriage.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66(4), 848-861.
    Diekmann, A. (1989). Diffusion and survival models for the process of entry into marriage.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Sociology, 14(1), 31-44.
    Goldstein, J. R., & Kenney, C. T. (2001). Marriage delayed or marriage forgone? New cohort forecasts of first marriage for US wome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506-519.
    Hernes, G. (1972). The process of entry into first marriage.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73-182.
    Kojima, H., Atoh, M., Itoh, T., & Ikenoue, M. (1985). On the Coale-McNeil Nuptiality Model. The Journal of Population Problems, (175), 36-47.
    Kaneko, R. (1991a). Demographic analysis of the first marriage process. JINKO MONDAI KENKYU/JOURNAL OF POPULATION PROBLEMS, 47(3), 3-27.
    Kaneko, R. (1991b). Analysis of marriage and birth with demographic models. Journal of Health and Welfare Statistics, 38(15), 12-19.
    Kaneko, R. (2003). Elaboration of the Coale-McNeil nuptiality model as the generalized log gamma distribution: A new identity and empirical enhancements. Demographic Research, 9, 223-262.
    Lupton, J., and J. P. Smith. (2003). Marriage, assets, and savings. Marriage and the economy: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advanced industrial societies. S. Grossbard-Shechtman, 129–152.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ppenheimer, V. K. (1988). A theory of marriage timing.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4(3), 563-591.
    Parsons, T. (1949).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the family. In R. N. Anshen, The family: its function and destiny (pp. 173-201). Oxford, England: Harper.
    Takahashi, S. (1978). Application of the Nuptiality Model Schedule to Japan. Kokumin Keizai Zasshi, 138(6), 80-95.
    Waite, L. J. (2005). Marriage and family. In Handbook of population (pp. 87-108). Springer, Boston, MA.

    二、中文部分
    田慧琦(2010)。台灣失業率和產出之關聯及可能影響因素探討-歐肯法則 (Okun’s Law)實證分析。
    伊慶春、熊瑞梅(1994)。擇偶過程之網絡與婚姻關係:對介紹人、婚姻配對、和婚姻滿意度之分析。載於伊慶春(主編),台灣社會的民眾意向:社會科學的分析,頁135 177。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吳如茵(2010)。晚婚女性公務員婚姻觀與擇偶偏好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李美玲(1994)。20世紀以來臺灣人口婚姻狀況的變遷。人口學刊16:1-16。
    李瑞金、盧羿廷(2005)。嬰兒潮世代婦女老年生活準備之初探與因應。社區發展季刊,110,111-127。
    周玉慧、朱瑞玲(2008)。變遷中的民眾心理需求、疏離感與身心困擾。台灣社會學刊,41,59-95。
    周彥亨(2005)。台灣男女晚婚問題之探究-以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為例。新竹:私立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建甫(2008)。存活分析。台北市:雙葉書廊。
    凃玟妤(2014)。選擇終身不婚女性之主觀經驗探究。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博士論文。
    高淑清(2000)。雙薪家庭:角色分擔的開始。載於中華民國家庭教育學會主編,家庭教育學,頁131-154。台北:師大書苑。
    張國偉(2005)。台灣地區人口結構及教育擴張對有偶率影響—1978至2002年。嘉義:私立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曉瀅(2004)。台灣社會晚婚現象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玉華、陳信木(2012)。初婚年齡的變動趨勢:出生世代、教育程度與省籍背景之間的差異。載於伊慶春、章英華(主編),台灣的社會變遷1985~2005:家庭與婚姻,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系列三之1,頁229 275。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陳信木、陳雅琪(2007)。教育對於結婚的影響:教育程度別女性初婚年齡分佈模式。2007年臺灣人口學會年會會議論文。
    陳啟明、梁仲正(2009)。高等回流教育學生自我導向學習之量表建構與自我認知之研究-以某科技大學附設進修學院學生爲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 23(2),205-230。
    陳雅琪(2007)。台灣地區教育程度別女性初婚年齡分佈模式。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義彥、黃紀、洪永泰、盛杏湲、游清鑫、鄭夙芬、蔡佳泓、俞振華(2016)。民意調查研究。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
    楊文山(2008)。年輕人為什麼不結婚:台灣社會未來的婚姻趨勢研究。生命教育研究期刊,頁177 207。高雄:圓照寺九華圖書社。
    楊立偉(2010)。步出校門,踏上紅地毯--台灣女性離開教育場域後的初婚可能性。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靜利、陳寬政(2004)。台灣教育擴張與婚姻變遷。臺灣人口學會2004年年會暨「人口、家庭與國民健康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學術文章。
    潘本華(2014)。親子居住安排對孝道實踐之影響。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戴碧萱(2006)。未婚熟齡女性婚姻觀之研究─以職業婦女為例。台南:國立台南大學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羅悦之(2017)。台灣死因別死亡率之社會經濟不平等(1971-2012):生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季玲(2008)。“大"小姐,妳為什麼還不結婚?──未婚幼稚園女性教師婚姻觀之研究。台東:國立台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三、網路資料
    MBA智庫百科(2013)。婚姻經濟學。取用日期:2018年1月18日。取自:
    http://wiki.mbalib.com/zh-tw/%E5%A9%9A%E5%A7%BB%E7%BB%8F%E6%B5%8E%E5%AD%A6
    行政院主計總處。取用日期:2018年5月16日。取自:
    https://www.dgbas.gov.tw/lp.asp?ctNode=3270&CtUnit=382&BaseDSD=7&mp=1
    內政部戶政司全球資訊網。取用日期:2018年5月16日。取自:
    https://www.ris.gov.tw/674
    內政部重要性別統計資料庫。取用日期:2018年5月16日。取自:
    https://www.gender.ey.gov.tw/gecdb/Stat_Statistics_DetailData.aspx?sn=lT4902z3YmLGBZadLKLSzQ%3D%3D
    數據科學界華山論劍:R與Python巔峰對決(2015)。取用日期:2018年5月12
    日。取自:http://www.bigdatafinance.tw/index.php/tech/methodology/193-r-python
    Survival analysis的資料型態-censored data。取用日期:2018年5月15日。取
    自:http://r97846001.blog.ntu.edu.tw/2011/03/14/ct/
    Paddy Republic。戰後嬰兒潮49∼67歲。取用日期:2018年5月15日。取自:
    http://city.udn.com/66275/4963609
    遠見。世代差距大!從「先結婚再說」到「要怎麼結婚」。2018年5月15日。
    取自:https://www.gvm.com.tw/article.html?id=43292
    黃嘉偉(2017)。為什麼我們都不結婚?──身為男性,我所觀察到的「女性觀
    點」。取用日期:2018年5月15日。取自:https://crossing.cw.com.tw/blogTopic.action?id=615&nid=8839
    黃筱珮、陳慧真、楊惠君(2016)。SARS後13年/395億元血淚 台灣學到什
    麼?取用日期:2018年5月15日。取自:http://www.peoplenews.tw/news/54c0d783-b20c-4ea2-a2ad-b0f70de55e92
    翁志遠(2016)。台灣的世代戰爭:「年級生」的說法有意義嗎?「年齡」歧視或
    許比「年級」歧視更值得留意,取用日期:2018年5月17日。取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36831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學系
    10625400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6254001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THE.NCCU.SOC.006.2018.F04
    Appears in Collections:[社會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400101.pdf1213KbAdobe PDF21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