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20142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822/144841 (79%)
Visitors : 51771927      Online Users : 59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0142


    Title: 建立我國職業義務教育體系及其可行性之研究
    Authors: 彭火炎
    Contributors: 余傳韜
    彭火炎
    Date: 1982
    Issue Date: 2018-09-27 11:53:04 (UTC+8)
    Abstract: 論文提要
    本文共分七章二十六節,約八萬字。
    第一章緒論,分別說明本文之研究動機、目的、範圍、研究方法與過程等。
    第二章理論探討,探討職業義務教育之意義及其發展趨勢。
    第三章說明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概况,包括我國現行教育體系之發展概况、職業教育行政體系之發展概况以及我國職業學校教育體系之發展概况。
    第四章介紹西德、美國、英國、日本等四個國家實施職業義務教育或職業補習教育之概况。
    第五章為我國實施職業義務教育可行性與必要性之探討,分別從我國現行教育行政組織及學校教育體系、先進國家之發展經驗、技職教育之投資效益以及技職教育與經濟發展等方面來探討我國實施職業義務教育之可行性及必要性。
    第六章探討我國實施職業義務教育之可行途徑:包括實施前之配合措施、未來實施職業義務教育之方式、調查資料分析,實施之時間、辦理之機構以及所需之師資設備及經費等。
    第七章結論與建議:包括研究發現、結論及建議。
    一、研究發現:依調查六十九學年度國中應屆畢業生升學與就業意願調查資料發現下列五種事實:
    (一)目前台灣地區現有高中、高職(含補校)及五專,每年招收新生的數量,足夠容納全部應屆志願升學之國中畢業生,問題在志願升學高中人數超過高中招生人數,而志願升學高職(含補校)及五專人數又不足其招生人數,因此,如何輔導不具學術性向的國中畢業生就讀高職或高職補校是當今的重要課題。
    (二)據調查資料顯示:準備就業及不升學不就業之國中畢業生,依其智力及學習能力無法繼續升學者,六十九學年度國中畢業生中有二三、○四九人,此項人數比例相當高,此是否表示社會上存在這麼多智商不高的青少年,或者是國民中小學教育未能發揮教育的功能,使致他們無法再升學,值得進一步研究。
    (三)智力或身體缺陷影響無法升學亦無法就業者,六十九學年度國中畢業生中有一○四九人,此數字不算少,今後如何發展特殊職業教育,輔導這批青少年,學習簡易工作技能,藉以謀生,也應予重視。
    (四)據調查可以繼續升學,而不準備升學的原因當中,因家庭經濟困難者,有六、四八五人,所占比例不大,顯示大部份學生家庭經濟尚佳。家長反對繼續升學者共四、三七六人,所占比例尚小,顯示當屆國中畢業生家長大部份樂意讓子女繼續升學,這表示台灣地區經濟繁榮,社會進步的好現象。
    (五)該屆國中畢業生,甚多求知慾望薄弱,不求上進,據調查這些國中畢業生就業後,如有適當的進修機會時,仍不想進修的學生有二一、五五八人,為數之多,比例之大,顯示問題嚴重,處在今日科技進步,知識爆發的時代,這批年齡的青少年,仍然不知上進,數十年之後,將成為我們社會進步的絆腳石,如何輔導他們之求知慾及上進心,似宜作為今後國中輔導工作的中心目標。
    二、結論:
    (一)三十一年來的教育在數量與素質方面均有長足的進步:三十九學年度各級學校共為一、五○四所,平均每千平方公里為四一、八所;至七十學年度各級學校數增至五、二四○所,平均每千平方公里為一四四、九一所。三十一年來增加二、四八倍。三十九學年度時,每千人口中,平均在學學生數為一三九、六四人,七十學年度增至二五五、九九人。
    (二)當今世界主要國家均積極採取向上延長義務教育年限甚至把職業教育列為義務教育的發展趨勢。因此如何規劃加強實施職業教育等成為各國研究的重點。
    (三)我國職業教育行政組織及技術職業教育均已建立完整的體系,目前國中畢業青年願意接受職業教育者,也日益增多。奠定了將來實施職業義務教育之基礎。
    (四)西德職業教育由政府與工商界共同負起教育青年的責任,政府負擔不重,又可培育所需之技術人才,教育與工商企業界密切配合,毫無脫節的現象,使致人人均懷一技之長,站在自己崗位上從事生產工作,是使西德能夠迅速復興,經濟繁榮的最重要原因。
    (五)美國的義務教育,多數州規定為七歲至十七歲,同時規定十八歲以下就業青年,仍須進補習班或部份時間學校,接受每週八小時,為期二年以上的義務性職業補習教育。
    英國於一九四四年公布教育法案,該法案重申地方教育當局對擴充教育應有的職責,規定應於限期內提出本區擴充教育計畫,經核准後於本法案有關條文實施三年內設立郡立學院,提供超過入學年齡而未滿十八歲之未以全部時間在學的青年,接受每年四十四週,每週一天或兩個半天,或每年連續八週,或兩個連續的四週的部份時間義務教育。
    (六)日本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已有三十餘年的歷史,就學率達百分之九九、九。義務教育受完進入高等學校就讀者,亦達百分之九四以上,均高居世界之首位。
    (七)從西德、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實施職業教育之趨向顯示,除了正規全日制教育之外,均有實施部份時間之職業進修補習教育,或者給予工人每週一天或相當時間釋工,進入學校接受理論教學,或採建教合作班方式,或員工進修班,或短期休假方式,或採夜間授課或函授等方式實施,這樣不但適合工商企業之需要,而且可以減輕政府及學生經費負擔,一面工作,一面進修,甚為經濟有效,足供我國發展職業教育參考。
    (八)據研究結果投資高級職業學校教育比投資物質建設更為有利,亦比五年制專科學校教育或高中附設職業類科為優越,同時為我國發展技術密集生產事業之政策,增進技術與工作效率,充分運用生產資源,發揮經濟效果起見,今後我國撰擇實施職業義務教育之方向發展,目標應屬正確。
    (九)民國七十年底,平均國民所得已達二、三七八美元,再依所策訂今後每年實質經濟成長率平均百分之八目標,至民國七十八年國民所得將達六千二百美元,如此高的國民所得,將有餘力追求更高深的教育,目前宜及早籌劃,以求配合。
    綜合上述結論,可以證實我國現行職業教育行政組織已相當完備,職業學校之數量與素質亦已達相當水準,足夠承擔辦理職業義務教育之任務,在外國已有實施成功的先例,為了我國生產事業能早日升級,緩和當前升學競爭的壓力,調節人力供需,培育各項建設所需之人才,在我國實施職業義務教育是可行的,將來也可能是必行的,因為教育部規劃「延長以職業教育為主的國民教育實施計畫」將來報奉行政院核准實施之後,其遠程之目標,卽要實施職業義務教育,屆時我國教育卽可邁向十二年義務教育之新紀元。
    三、建議:
    (一)辦好九年國民教育並從速提昇為義務教育:國民教育是各級各類的基礎,務希徹底辦好九年國教,改善國民中小學教學環境,充實設備,提高國小師資至大學畢業程度,加強辦理教師在職進修,繼續提高國民中小學學生就學率,減低中途離校率,改進國民教育課程、教材及教法,提高國民教育效果,加強特殊教育,實現教育機會均等,宜從速將九年國教提昇為九年義務教育。
    (二)建議政府將來宜實施職業義務教育:經研究實施職業義務教育是可行的,且將來也可能是必行的,特向政府提出此項建議,其最重要之理由是―教育部所擬訂「實施以職業教育為主的國民教育」其遠程階段之目標:卽年在十八歲以內,未在高級中等學校就讀之國中畢業生,無論就業與否,均應接受職業進修補習教育,亦卽有接受職業教育之義務。筆者此項研究與本人在教育部規劃之「延長以職業教育為主的國民教育實施計畫」均要實施職業義務教育之目標是一致的。
    (三)整體研究改進現行學制,使之彼此配合溝通:現行學制,實施已久,殊多僵化,統一制度,難因應個別差異與當前社會需要,為期全盤改進,宜整體研究,使之靈活運用,相互溝通。諸如實施職業義務教育之後,部份五專宜增辦二專,以提供職校畢業生在職進修之用,並在中、南部增設工業技術學院,以供專科畢業生進修。同時為改變畢業後立卽升學之觀念,技職教育均宜朝就業―再升學―再就業之途徑發展。
    (四)請訂頒技術職業教育法將整個技職教育融為一體:目前我國技職教育分別援用職業學校法、專科學校法,而技術學院之教育則引用大學法,法多而不明確,彼此不連絡貫通,尤技術學院引用大學法更為勉強,為期技職教育有一較合時代需要之法律遵循起見,請融合職業學校法、專科學校法以及技術學院所引用之大學法,訂頒技術職業教育法,則技職教育當更能發揮整體教育之功能。
    (五)鼓勵企業界響應職業義務教育措施:為了穩定工商企業界員工工作情緒及提高生產效率,筆者認為除了提高員工待遇及福利外,就是給予員工陞遷與進修機會,為了達成此目的,各公私營企業機構,將來應響應政府職業義務教育之措施,設法提供員工進修機會,為安排國中畢業員工進修,可與職業學校建教合作,或辦理員工進修班,或者輔導至職業學校夜間部或職業進修補習學校進修均可。如此不但可培植本企業所需之專業技術人才,且可提高國民知識與技能水準,達成企業發展,教育普及之目標。
    (六)全盤檢討各類職業學校之功能:目前台灣地區職業學校分為七類七十七科之多,各科是否符合工商企業界之需要,學校分佈是否適合各地區均衡發展等,均宜加以檢討調整,對現設科別、課程及修業年限等亦宜全盤研究改進。
    (七)分年分類充實職校各科師資設備:工業職校自六十九年度起執行「工職教育改進計畫」,至七十一年度第一期結束後,公立工職十七科可達相當水準,其餘各科及私立工職尚未臻理想,連同農職農業機械、海事水產電訊、輪機等一併納入第二期工職教育改進計畫予以充實改進,其他類之農業、商業、海事水產、醫事護理、藝術戲劇等宜分年分類編列經費預算予以充實,提高教學水準。
    (八)加強實施身體殘障等之特殊職業教育:加強實施身體官能具有缺陷的盲、聾、肢體殘障及智能不足之學生,給予特殊職業技術教育,期畢業之後,能各盡所能,為社會服務,以達到全民教育機會均等之目標。
    (九)加強職業教育之研究發展工作:宜聘請學者專家、工商企業界代表、資深優秀教師等組成職業教育研究發展委員會,共同研訂職業教育之發展、設科、課程等予以通盤整體規劃,使職業教育能不斷的進步,達到教育領導企業發展之境界。
    (十)從速修訂各類職業學校課程標準暨設備標準:現行高職課程標準,其中商業、家事、海事水產類於六十二年七月修訂公布,農、工、醫事類於六十三年二月修訂公布,均已實施多年,部份已不合時代需要,宜從速加以修訂,設備標準也應配合給予修訂,以期教學能隨時代進步。
    Reference: 參考資料:
    一、中文部分
    (一)著作及論述
    1.王作榮:工業職業教育之適應研究,教育部教育計畫小組,民國六十九年八月。
    2.許智偉:出席國際開發基金會研討會議考察德國教育及合作金融專業報告,民國六十八年十二月。
    3.中國教育學會主編:職業教育研究,正中書局,民國六十年八月。
    4.余傳韜:美國大專學校的建教合作制度簡介,教育部技職司。民國六十八年十二月。
    5.雷國鼎:教育行政,國立編譯館,民國六十六年十一月。
    6.袁立錕:歐美比較職業技術教育,大聖書局,民國六十七年六月。
    7.葉學志:教育發展與國家現代化,教育部社教司編印,民國六十五年九月版。
    8.鄭重信:西德的教育制度,幼獅文化公司,民國六十六年四月。
    9.雷國鼎:各國教育制度,三民書局,民國六十一年二月
    10.陳昭雄、周談輝譯: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師友工業圖書公司,民國六十七年十一月。
    11.陳壽觥:各國職業教育制度,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四年十一月。
    12.袁立錕:職業教育之理論與實務,大聖書局,民國六十五年十一月。
    13.李建興:我國技術職業教育投資效益之調查研究,師大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六十六年六月。
    14.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發展與國家建設,幼獅文化公司,民國六十九年十二月。
    15.徐育珠:經濟發展,正中書局,民國六十六年二月。
    16.雷國鼎:歐美教育制度,教育文物出版社,民國六十六年七月。
    17.王文科等:各國教育制度,文景出版社,民國六十二年六月。
    18.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世界初等教育改革動向,幼獅文化公司,民國六十九年十二月。
    19.陳履安:科學技術之前瞻,教育部社教司,民國六十四年五月。
    20.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教育學,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五年九月。
    21.雷國鼎:比較職業技術教育,台灣中華書局,民國六十三年二月。
    22.雷國鼎:比較國民教育,三民書局,民國六十七年五月。
    23.徐南號:職業技術教育,文景出版社,民國六十四年二月。
    24.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世界中等教育改革動向,幼獅文化公司,民國六十八年十二月。
    25.吳逸人譯:日本第一,金陵圖書公司,民國七十年。
    26.紀經峰:工業職業教育技術教材與教法改進之研究,國立台灣教育學院工業教育系,民國七十年十二月。
    27.張晉昌:我國鑄工行業技術人力培育之改進研究,工業職業教育編輯指導委員會,民國七十一年三月。
    (二)政府文獻及其他資料:
    1.教育部編印:中華民國教育統計,民國七十年。
    2.教育部國教司編印:輔導第十屆國中畢業生升學成果報告,民國七十年五月。
    3.國立教育資料館編印:教育資料集刊第三輯,民國六十七年六月。
    4.國立教育資料館編印:教育資料集刊第四輯,民國六十入年六月。
    5.教育部技職司編印:中華民國技術及職業教育概况,民國六十七年四月。
    6.教育部技職司編印:技術及職業教育法規選輯,民國六十九年四月。
    7.台灣省政府教育廳編印:台灣省教育簡介,民國六十九年六月。
    8.教育部編印:國民教育法參考資料,民國六十六年十二月。
    9.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復興基地重要建設方針案,民國六十九年三月。
    10.聯合報:民國七十年七月三十一日,第二、四版,日本第一:美國的教訓。
    11.中國時報:民國七十年八月八日,第七版,學習東瀛之長發展企業。
    12.行政院主計處編印:中華民國統計月報,民國七十年六月。
    13.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中華民國臺灣經濟建設十年計畫人力發展部門計畫,民國七十年二月。
    14.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中華民國工業職業教育與訓練之評估與建議,民國七十年三月。
    15.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自由中國之工業第五十二卷第六期,第五十三卷第一期,民國六十八年十二月。
    16.教育部編印:中華民國文教概况,民國六十九年。
    17.教育部社教司編印:補習教育重要法令彙編,民國六十六年四月。
    18.內政部編印:中華民國職業訓練統計,民國六十九年。
    19.教育部教育計畫小組編印:教育計畫與經濟發展研習會專輯,民國六十四年十月。
    20.教育部教育計畫小組編印:教育規劃與人力資源發展,民國六十七年八月。
    21.教育部教育計畫小組編印:教育計畫與系統分析,民國六十四年八月。
    22.教育部教育計畫小組編印:職業教育規劃技術,民國六十四年八月。
    23.教育部教育計畫小組編印:教育成本與人力投資論文專輯,民國六十五年九月。
    24.教育部教育計畫小組編印:工業職業教育規劃與行政,民國六十九年六月。
    25.教育改革促進會編印:教育改革論文集,民國六十九年十月。
    二、外文部份:
    1. Hugh Warren, Vocational & Technical Education 1967.
    2. John F. Cramer and George S Browne;Contemporary Education,1965.
    3. Benson, Charles S. The Economics of Public Education, Boston:Houghton Mifflin 2nd ed., 1968.
    4. Cohn Elchanan, The Economics of Education, Cambridge, Mass. Ballinger Publishing Co., 1975.
    5. Evans, Rupert N., Foundation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umbus, Ohio : Charles E. Merrill Publishing Co.,1971.
    6. Hanson, John W. and Brembeck, Cole S., eds.,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s, N. Y.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66.
    7. Kaufman, Z.J., and Others, An Analysis of the Comparative Costs and Benefits of Vocational Versus Academic Education in Secondary Schools,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67.
    8. Machlup, Fritz, Education end Economic Growth, Lincoln ;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70.
    9. Richardson V. A., The Problems of Manpower and Educational Planning:Analysis and Appraisal of Alternative Techniques,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1969.
    10. Shamsul Hug, Muhammad, Education Manpower, end Development in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N. Y. : Praeger Publisher,1975.
    11. Tomas, T. Alan, The Productive School, A Systems Analysis Approach to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N. Y. : John Wiley & Sons, Inc., 1971.
    12. Harbison, Frederick II., and Myers, Charles A., Education, Manpower, and Economic Growth : Strategies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N. Y. : McGraw-Hill, 1964.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研究所
    70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7498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341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