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19746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822/144841 (79%)
造訪人次 : 51770141      線上人數 : 51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19746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9746


    題名: 六朝志怪小說中的「酒」及其文化意涵
    Study o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Wine from Zhiguai in the Six Dynasties
    作者: 王睿含
    貢獻者: 高莉芬
    王睿含
    關鍵詞: 六朝
    志怪小說


    日期: 2018
    上傳時間: 2018-08-29 15:54:11 (UTC+8)
    摘要: 「醉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酒,佔據我們極大部分的生活,舉凡習俗、禮制、節慶、文學,接不乏「酒」的蹤跡;然而,「酒」,是莊嚴祭祀的宴饗物,更是溝通他界的神聖媒介。混亂失序的六朝瀰漫著酒氣,文人在困頓之中沉湎酒境,尋求超脫與慰藉,文人將心理狀態投射於文字中,投射於詩、詞、賦中,而最常被遺漏的,是「志怪小說」中。六朝志怪小說的非常敘述,實是映照著常態世界的心理,許多意象、結構反覆地出現在六朝志怪小說中,這樣的書寫模式顯然並非偶然,而是有意識或無意識的運用這些原型來表達內心的渴望。於是,本
    文以六朝志怪小說文本為研究對象,梳理「酒」在志怪小說中作為何種角色與功用,探究「酒」何以具有溝通、連結的意象功能,並探討六朝志怪小說中的「酒」如何反映當代文化及心理。
    參考文獻: 一、古籍(依作者朝代排列)
    〔漢〕劉安等撰:《淮南子》,揚州:廣陵書社,2004 年。
    ﹝漢﹞司馬遷撰;﹝宋﹞裴駰集解;司馬貞索引;張首節正義;瀧川龜太郎著:
    《史記會注考證》,臺北:萬卷樓,1993 年。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2000 年。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1 年。
    ﹝漢﹞毛公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等正義:《毛詩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1981 年。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尚書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1981 年。
    ﹝北魏﹞賈思勰著,石聲漢校釋:《齊民要術》,北京:中華書局,2009 年。
    ﹝南朝宋﹞劉義慶著;余嘉錫箋疏:《世說新語箋疏》,臺北:華正書局,1984 年。
    ﹝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2000 年。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年。
    ﹝梁﹞劉勰著:《文心雕龍》,臺北:師大出版中心,2012 年。
    ﹝晉﹞干寶撰,李劍國校:《新輯搜神記》,北京:中華書局,2007 年。
    ﹝晉﹞王嘉:《拾遺記》,臺北:新文豐出版,1984 年。
    ﹝晉﹞葛洪撰,胡守為校釋:《神仙傳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10 年。
    〔晉〕郭璞注:《穆天子傳》,長沙:岳麓書社,1992 年。
    ﹝晉﹞郭象注;﹝清﹞郭慶藩集釋:《莊子集釋》,臺北:世界書局,1958 年。
    ﹝唐﹞徐堅:《初學記(下)》,北京:京華出版社,2000 年。
    ﹝唐﹞房玄齡等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晉書并附編六種二》,臺北:鼎文書局,
    1976 年。
    ﹝唐﹞歐陽詢撰:《藝文類聚》,臺北:新興書局,1973 年。
    〔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京都:中文出版社,1972 年。
    ﹝宋﹞郭茂倩編:《宋本樂府詩集》,台北:世界書局,2012 年。
    ﹝明﹞胡應麟:〈九流緒論(下)〉,《少室山房筆叢》,上海:上海書局出版社,
    2001 年。
    〔清〕嚴可均編纂:《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局,1991 年。
    ﹝清﹞嚴可均輯;《全晉文》,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年。
    ﹝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藝文印書館,1979 年。
    二、中文專書(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上海古籍出版社編:《漢魏六朝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年。
    王睿含︰《六朝「酒」文化意涵研究──以「志怪小說」為主的探討》
    - 164 -
    尤雅姿:《魏晉士人之思想與文化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 年。
    王國良:《六朝志怪小說考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 年。
    王國良:《神異經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 年。
    王國良:《搜神後記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8。
    王國良:《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 年。
    王瑤:《中古文學史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年。
    朱世英、季家宏主編:《中國酒文化辭典》,合肥:黃山書社,1990 年。
    朱寶庸、章克昌:《中國酒經》,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 年。
    何詩海:《漢魏六朝文體與文化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年。
    余英時:《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臺北:聯經出版社,2014 年。
    余英時:《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臺北:聯經出版社,1987 年。
    呂微:《神話何為──神聖敘事的傳承與闡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年。
    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史》,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年。
    李豐楙、劉苑如主編:《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上
    下)》,臺北: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 年。
    李豐楙:《六朝隋唐仙道類小說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 年。
    李豐楙:《神化與變異:一個「常與非常」的文化思維》,北京:中華書局,2010
    年。
    李豐楙:《誤入與謫降:六朝隋唐道教文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7 年。
    李豐楙:《憂與游:六朝隋唐仙道文學》,北京:中華書局,2010 年。
    周次吉:《六朝志怪小說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86 年。
    周次吉:《神異經研究》,漢魏叢書本,臺北:文津出版社,1986 年。
    周策縱:《古巫醫與「六詩」考──中國浪漫文學探源》,臺北:聯經出版社,1989
    年。
    宗白華:《藝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年。
    林乃燊:《中國飲食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年。
    林淑貞:《尚實與務虛:六朝志怪書寫範式與意蘊》,臺北:里仁書局,2010 年。
    俞汝捷:《幻想與寄託的國度──志怪傳奇新論》,臺北:淑馨出版社,1991 年。
    俞建章、葉舒憲:《符號、語言與藝術》,臺北: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992 年。
    胡萬川:《真實與想像──神話傳說探微》,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年。
    徐海榮主編:《中國飲食史》,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 年。
    徐德明:《中國酒文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年。
    高莉芬:《絕唱:漢代歌詩人類學》,臺北:里仁書局,2008 年。
    高莉芬:《蓬萊神話──神山、海洋與洲島的神聖敘事》,臺北:里仁書局,2008
    年。
    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臺北:聯經出版,1983 年。
    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二集)》,北京:三聯書店,1990 年。
    參考書目
    - 165 -
    張光直:《美術、神話與祭祀》,板橋:稻鄉出版社,1993 年。
    許尤娜:《魏晉隱逸思想及其美學涵義》,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 年。
    郭泮溪:《中國飲酒習俗》,臺北:文津出版社,1989 年。
    陳德新:《氣論釋物的身體哲學──陰陽、五行、精氣理論的身體形構》,臺北:
    五南圖書出版,2009 年。
    彭兆榮:《文學與儀式:文學人類學的一個文化視野──酒神及其祭祀儀式的發
    生學原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年。
    彭兆榮:《飲食人類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年。
    逯耀東:《魏晉史學的思想與社會基礎》,臺北:東大圖書出版,2000 年。
    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83 年。
    黃悅:《神話敘事與集體記憶──《淮南子》的文化闡釋》,廣州:南方日報出版
    社,2010 年。
    楊立華︰〈在世的暈眩:重提魏晉風度中的藥與酒〉,《郭象《莊子注》研究》,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年。
    楊慧琪:《六朝志怪小說異類姻緣故事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 年。
    楊儒賓、黃俊傑編:《中國古代思維方式探索》,臺北:正中書局,1996 年。
    楊儒賓:《儒家身體觀》,臺北﹕中研院文哲所,1996 年。
    楊儒賓主編:《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臺北:巨流出版社,1993 年。
    萬國光:《中國的酒》,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6 年。
    葉舒憲編選:《神話──原型批評》,西安:陝西師範大學,2011 年。
    葉舒憲編選:《結構主義神話學》,西安:陝西師範大學,2011 年。
    葉慶炳:《漢魏六朝鬼怪小說》,高雄:河洛出版社,1976 年。
    葉慶炳:《說小說鬼 魏晉南北朝的小說鬼》,臺北:皇冠雜誌社,1976 年。
    葉慶炳:《晚鳴軒論文集》,臺北:大安出版社,1996 年。
    寧稼雨:《魏晉風度:中古文人生活行為的文化意蘊》,北京:東方出版社,1992
    年。
    臧克和:《中國文化的人類學破譯:說文解字的文化說解》,湖北:湖北人民出版
    社,1996 年。
    趙輝:《六朝社會文化心態》,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 年。
    劉文英:《中國古代的時空觀念》,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 年。
    劉文英:《夢的迷信與夢的探索 中國古代宗教哲學和科學的一個側面》,臺北:
    曉園出版,1993 年。
    劉苑如:《身體‧性別‧階級──六朝志怪的常異論述與小說美學》,臺北:中研
    院文哲所,2002 年。
    劉苑如:《朝向生活世界的文學詮釋──六朝宗教敘述的身體實踐與空間書寫》,
    臺北:新文豐,2010 年。
    劉軍等著:《中國古代的酒與飲酒》,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 年。
    劉湘蘭:《中古敘事文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年。
    王睿含︰《六朝「酒」文化意涵研究──以「志怪小說」為主的探討》
    - 166 -
    樂衡軍:《古典小說散論》,臺北:純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76 年。
    鄧啟耀:《中國神話的思維結構》,重慶:重慶出版社,1992 年。
    鄭毓瑜:《六朝情境美學》,臺北:里仁書局,1997 年。
    鄭毓瑜:《文本風景:自我與空間的相互定義》,臺北:麥田出版社,2005 年。
    魯迅:《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 年。
    魯迅輯錄:《古小說鉤沈》,收於《魯迅輯錄叢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
    年。
    薛惠琪:《六朝佛教志怪小說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 年。
    謝明勳:《六朝小說本事考索》,臺北:里仁書局,2003 年。
    謝明勳:《六朝志怪小說故事考論:傳承、虛實問題之考察與析論》,臺北:里仁
    書局,1999 年。
    謝明勳:《六朝志怪小說故事考論──「傳承」、「虛實」問題之考察與析論》,臺
    北:里仁書局,1999 年。
    顏進雄:《六朝服食風氣與詩歌》,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 年。
    顏慧琪:《六朝志怪小說異類姻緣故事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 年。
    羅鋼:《敘事學導論》,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4 年。
    關永中:《神話與時間》,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7 年。
    三、外文譯著(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美]浦安迪(Andrew H. Plaks)講演:《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6 年。
    [羅馬尼亞]耶律亞德(Mircea Eliade)著,楊儒賓譯:《宇宙與歷史──永恆回
    歸的神話》,臺北:聯經出版社,2000 年。
    ﹝法﹞李維史陀(Claude Levi-strauss)著:《神話學:生食與熟食》,臺北:時報
    文化公司,2000 年。
    ﹝法﹞路先‧列維─布留爾(Lucién Lévy Brűhl)著,丁由譯:《原始思維》,臺
    北:商務印書館,2001 年。
    ﹝英﹞馬林諾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著,朱岑樓譯:《巫術、科學與宗
    教》,臺北:協志工業叢書出版社,1978 年。
    ﹝英﹞羅格(A.W. Logue)著,游恆山譯:《飲食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1996 年。
    ﹝德﹞卡西勒(Ernst Cassirer)著,甘陽譯:《人論:人類文化哲學導引》,臺北:
    桂冠圖書,2005 年。
    ﹝德﹞尼采(F.W. Nietzsche)著,劉崎譯:《悲劇的誕生》,臺北:志文出版社,
    1996 年。
    ﹝德﹞施太格繆勒(Wolfgang Stegmuller)著,王炳文、燕宏遠、張金言等譯:
    《當代哲學主流(上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 年。
    參考書目
    - 167 -
    ﹝德﹞恩斯特‧卡西勒(Ernst Cassirer)著,于曉譯:《語言與神話》,臺北:桂
    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0 年。
    ﹝德﹞恩斯特‧卡西勒(Ernst Cassirer)著,黃龍保、周振選譯,柯禮文校:《神
    話思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年。
    四、專書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尤雅姿:〈虛擬實境中的生命諦視—談魏晉文學裡的臨界空間經驗〉,收於李豐楙、
    劉苑如主編:《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上下)》,
    臺北: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 年。
    康韻梅:〈漢魏六朝志怪小說的敘事動機〉,《廖蔚卿教授八十壽慶論文集》,臺北:
    里仁書局,2003 年。
    廖蔚卿:〈論魏晉名士的狂與癡〉,《漢魏六朝文學論集》,臺北:大安出版社,1997
    年12 月。
    五、會議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江建俊:〈由劉伶「酒德頌」談到魏晉名士的酒德〉,《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
    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一輯,臺北:文史哲研究所,1991 年8 月,頁610-627。
    李亦園:〈中國飲食文化研究的理論圖像〉,輯入《第六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
    會論文集》,財團法人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2000 年。
    李豐楙:〈正常與非常:生產、變化說的結構性意義:試論干寶《搜神記》的變
    化思想〉,收於《第二屆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二輯,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 年。頁75-141。
    六、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丁啟陣:〈中國詩酒關係略論—附論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融合〉《中國典籍與文
    化》第37 期,2001 年,頁26-30。
    丁敏:《從漢譯佛典僧人「神通」到《高僧傳》僧人「神異」:佛教中土化過程的
    考察面向》,《政大中文學報》第14 期,2010 年12 月,頁85-122。
    小川環樹:〈中國魏晉以後(三世紀以降)的仙鄉故事〉,《幼獅月刊》第40 卷第
    5 期,1974 年,頁33-36。
    牛康:〈酒文化在古代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第2 期,1993 年,頁63-66。
    王恒展:〈博采異同 遂混虛實──論干寶的小說理論與實踐〉《山東師範大學學
    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51 卷第5 期,2006 年,頁45-49。
    王連儒:〈志怪小說題材來源中的神話、歷史及詩歌意象〉,《聊城師範學院學報
    王睿含︰《六朝「酒」文化意涵研究──以「志怪小說」為主的探討》
    - 168 -
    (哲學科學版)》第4 期,1996 年,頁86-92。
    王德華:〈論魏晉六朝志怪小說的潛意識蘊含〉《浙江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
    四期,1998 年,頁60-63。
    代京瑞:〈論鄴下文人集團以詩賦宴飲酬唱的原因〉,《語文學刊》,2010 年第10
    期。
    史瑛:〈酒與「魏晉風度」〉,《平原大學學報》第1 期,1999 年,頁75-76。
    任輝:〈飲食文化中的存在哲學〉,《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七卷
    第一期,2007 年2 月,頁91-95。
    朱曉海:〈魏晉時期文學自覺說的省思〉,《淡江大學中文學報》第九期,2003,
    頁1-44。
    余瑩:〈魏晉文人飲酒行為和仙意想的聯繫〉,《文學教育(上)》10 期,2015 年。
    吳元豐:〈陶淵明「飲酒」詩一至五探析——詩境與架構之討論〉,《清華中文學
    報》第4 期,2010 年12 月。
    吳宏一:〈六朝鬼神怪異小說與時代背景的關係〉,《現代文學》第44 期,1971 年
    9 月,頁37-60。
    李文娟:〈三禮中的酒禮儀〉,《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3 期,2013 年。
    李福清:〈中國茶酒傳說初探〉,《民間文學論壇》第1 期,1997 年2 月,頁42-
    49。
    李慧琳:〈醉酒的空間情境─論《搜神記》中的醉酒意蘊〉,《中國文化月刊》第
    265 期,2002 年4 月,頁69-81。
    李燕惠:〈試論六朝鬼神故事蘊含的時代意義〉,《輔大中研所學刊》第1 期,1991
    年10 月,頁13-19。
    李豐楙:〈不死的探求──從變化神話到神仙變化傳說〉,《中外文學》15 卷5 期,
    1986 年10 月,頁36-57。
    李豐楙:〈六朝仙境傳說與道教之關係〉,《中外文學》第8 卷第8 期,1980 年1
    月,頁168-188。
    李豐楙:〈先秦變化神話的結構性意義──一個「常與非常」觀點的考察〉《中央
    研究院文哲研究集刊》第4 期,1994 年5 月,頁287-318。
    杜正勝:〈古代物怪之研究(上)——一種心態史和文化史的探索〉,《大陸雜誌》
    第104 卷第1 期,2002 年1 月,頁1-14;第104 卷第2 期,2002 年2 月,
    頁1-15;第104 卷第3 期,2002 年3 月,頁1-10。
    周靜佳:〈酣觴賦詩——論陶詩的飲酒主題〉,《成大中文學報》第11 期,2003 年
    11 月,頁79-110。
    林秀美:〈建安七子宴飲詩的《詩經》淵源〉,《中國語文》第109 卷第2 期,2011
    年8 月。
    林素娟,〈飲食禮儀的身心過度意涵及文化象徵〉,《中國文史哲研究集刊》第32
    期,2008 年,頁171-216。
    林素娟:〈氣味、氣氛、氣之通感──先秦祭禮儀式中「氣」的神聖體驗、身體
    參考書目
    - 169 -
    感知與教化意涵〉,《清華學報》第43 卷第3 期,2013 年9 月,頁385-430。
    林淑貞:〈長生不死的飲饌圖像──六朝志怪異食書寫所豁顯的意蘊與思維〉,《成
    大中文學報》第26 期,2009 年,頁35-64。
    林淑貞:〈窮究天人之際――六朝志怪「災異書寫」示現的人文心靈〉,《漢學研
    究集刊》第十期,2010 年6 月,頁1-53。
    林富士:〈中國六朝時期的巫覡與醫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
    70 卷第1 期,1999 年3 月,頁1-48。
    洪順隆:〈六朝異類戀愛小說芻議〉,《文化大學中文學報》第1 期,1993 年2 月,
    頁25-81。
    孫明君:〈酒與魏晉詠懷詩〉,《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 期,1999
    年。
    高莉芬:〈會見西王母:《穆天子傳》中的西王母與瑤池宴〉,《民間文學年刊》,
    台灣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第二期增刊,2009 年,頁135-
    156。
    張宛艷:〈漢代畫像石藝術中酒的民俗文化價值研究〉,《農業考古》第4 期,2010
    年。
    張素卿:〈六朝志怪的靈異「形象」:關於「原始思維」的考察之一〉《中國文學
    研究》第七期,1993 年,頁73-90。
    陳迎輝:〈藥、酒與魏晉士人的身體觀〉,《大連民族學院學報》第4 期,2008 年,
    頁335-338。
    陳家寧;楊靜:〈從《說文解字》「酉」部字看中國上古酒文化〉,《信陽師範學院
    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 期31 卷,2011 年。
    陳桂市:〈虛幻的真實──《幽明錄》、《宣驗記》中以夢境為主題的作品〉,《高
    雄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第27 期,1997 年12 月,頁385-398。
    曾春海:〈竹林七賢與酒〉,《中州學刊》第1 期,2007 年,頁175-180。
    黃元英:〈魏晉文士嗜酒與生命智慧的踐行〉,《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
    學版)》第1 期,2001 年3 月,頁73-75。
    黃東陽:〈葛洪《神仙傳》所建構之神聖空間及其進入之法式〉,《新世紀宗教研
    究》第9 卷第1 期,2010 年9 月,頁165-190。
    黃錦鋐:〈論魏晉詩歌風格的思想性〉,《國文學報》第14 期,1985 年6 月。
    楊利:〈酒文化及酒的精神文化價值探微〉,《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
    期,2005 年,頁82-83。
    楊麗秀:〈從《世說新語》的《任誕》《德行》篇中酒解讀魏晉風度〉,《青年與社
    會》第7 期,2012 年7 月,頁222-223。
    萬偉成:〈魏晉文人飲酒的自覺意識──魏晉文人與酒新論〉,《哲學與文化》第
    33 卷第5 期,2006 年5 月,頁119-137。
    葉舒憲:〈文學人類學:探尋文化表述的多重視野〉《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
    社會科學版),2001 年第1 期,頁166-171。
    王睿含︰《六朝「酒」文化意涵研究──以「志怪小說」為主的探討》
    - 170 -
    葉舒憲:〈文學人類學的理論與方法──當代中國文學思想的人類學轉向視角〉,
    《河北學刊》第31 卷第3 期,頁87-90。
    葉慶炳:〈六朝至唐代的他界結構小說〉,《臺大中文學報》第3 期,1989 年12
    月,頁7-28。
    劉成敏:〈酒與人生:徘徊在現實和虛幻之間──論魏晉酒士的中間路線〉,《湖
    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8 期,2009 年8 月,頁80-81。
    劉苑如:〈形見與冥報:六朝志怪中鬼怪敘述的諷喻──一個「導異為常」模式
    的考察〉,《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9 期,2006 年9 月,頁1-45。
    劉康德:〈清談與酒〉,《中華文史論叢》第2 期,2013 年,頁277-401。
    蔡雅薰:〈六朝志怪妖故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第35 期,
    1991 年6 月,頁597-740。
    蔡瑜:〈從飲酒到自然——以陶詩為核心的探討〉,《臺大中文學報》第22 期,
    2005 年6 月,頁223-268。
    蔡瑩:〈魏晉志怪小說的身體觀〉,《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 期,
    2009 年,頁115-118。
    鄭志明:〈《搜神記》的生命觀〉,《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
    三輯)》,1997 年9 月,頁693-725。
    盧海鳴:〈六朝飲酒風尚及相關問題研究〉,《江海學刊》第2 期,2001 年,頁117-
    121。
    繆元朗:〈淺論魏晉士大夫的飲酒風尚〉,《中國文化月刊》第161 期,1993 年3
    月。
    謝明勳:〈六朝志怪「冥婚」故事研究──以《搜神記》為中心考察〉《東華漢學》
    第5 期,2007 年,頁39-62。
    鍾林斌:〈論魏晉六朝志怪中的人鬼之戀小說〉,《社會科學輯刊》第3 期,1997
    年,頁141-148。
    瞿明安:〈中國飲食象征文化的深層結構〉,《史學理論研究》第3 期,1997 年,
    頁120-128。
    七、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王文成:《論魏晉酒風影響下的酒詩意蘊》,南昌:江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2
    年。
    吳佳靜:《《世說新語》飲食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
    論文,2014 年。
    吳郁音:《魏晉文化中「酒」的意義探討──以《世說新語》為例證》,嘉義:南
    華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 年。
    李華:《漢魏六朝宴飲文學研究》,濟南:山東大學博士論文,2011 年。
    周燕:《魏晉文人集會與文學創作》,北京:北京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 年。
    參考書目
    - 171 -
    邱微粧:《魏晉飲酒詩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
    年。
    金南喜:〈魏晉飲酒詩探析〉,臺北: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
    年。
    張英方:《建安遊宴詩研究》,杭州:浙江大學碩士論文,2006 年。
    張娟娟:《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酒文化探析》,濟南: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0
    年。
    梁旭:《魏晉遊宴詩研究》,貴陽:貴州大學碩士論文,2010 年。
    郭麗鎔:《真實與虛構的國度──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析論》,彰化:彰化師範大
    學國文研究所,2004 年。
    陳世昀:《搜神記中的祥瑞災異之書寫》,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2011 年。
    陳淑敏:《太平廣記中神異故事之時間觀》,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
    論文,1990 年。
    黃亦錫:《酒、酒器與傳統文化──中國古代酒文化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博士
    論文,2008 年。
    黃秋鳳:《魏晉六朝飲食文化與文學》,上海:上海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
    文,2013 年。
    楊昇翰:《魏晉酒文學與文化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博士班碩
    士論文,2011 年。
    楊郁玲:《從《世說新語》看魏晉時期鄉飲酒禮及喪禮的飲酒文化》,新竹:玄奘
    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2 年。
    廖秀倩:《《博物志》博物書寫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
    2014 年。
    劉苑如:《六朝志怪的文類研究:導異為常的想像歷程》,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
    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6 年。
    劉苑如:《搜神記暨搜神後記研究——從觀念世界與敘事結構考察》,臺北:國立
    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 年。
    劉曉麗:《任昉《述異記》研究》,蘭州:西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所碩士論文,
    2011 年。
    謝明勳:《六朝志怪小說變化題材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
    文,1988 年。
    謝明勳:《六朝志怪小說他界觀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2 年。
    呂清泉:《魏晉志怪小說與古代神話關係之研究》,臺北: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
    士論文,1984 年。
    康韻梅:《六朝小說變形觀之探究》,臺北: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
    年。
    王睿含︰《六朝「酒」文化意涵研究──以「志怪小說」為主的探討》
    - 172 -
    李燕惠:《魏晉南北朝鬼神故事研究》,臺北: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年。
    林恭億:《六朝志怪樂園意識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1 年。
    陳志豪:《《搜神記》中天人關係的流轉》,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
    論文,2012 年。
    蘇曼如:《六朝志怪中人的生命週期之主題探析》,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
    系博士論文,2011 年。
    賴雅靜:《六朝志怪小說中的死後世界》,臺北: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0 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103151013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31510131
    資料類型: thesis
    DOI: 10.6814/THE.NCCU.CHI.018.2018.A08
    顯示於類別:[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013101.pdf3661KbAdobe PDF2636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