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1960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822/144841 (79%)
造访人次 : 51788891      在线人数 : 33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9600


    题名: 社區巡守與竊盜案件發生數之關聯性-以臺北市為例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community patrols and the number of burglary cases-Take Taipei City as an example
    作者: 林子敬
    贡献者: 陳鎮洲
    林子敬
    关键词: 社區巡守
    竊盜發生
    日期: 2018
    上传时间: 2018-08-27 15:00:22 (UTC+8)
    摘要: 「警力有限、民力無窮」。這句俗語除了經常出現在民眾耳邊,更常出現在我國警政決策高層用來推動有關社區警政等相關政策的依傍,而且我國自85年開始推動社區守望相助隊的制度,也是社區警政最直接的,也最深入鄰里的一項政策,各社區守望相助隊隊員數量也日漸增長。同時間,全臺灣的治安狀況也逐漸獲得改善,尤其是與一般民眾息息相關的財產犯罪類型-竊盜犯罪案件發生數量,也逐漸地減少,從2003年的3萬件以上,逐漸下降成2017年之6千多件,下降幅度可說是十分巨大。
    故本研究旨在了解社區守望相助隊人數及其他類型之社區防護設備,抑或是警察與民眾人數的比例變化,是否能夠降低全般竊盜犯罪的發生。資料涵蓋時間範圍自2007至2017年共11年期間,採計臺北市共14個警察分局的追蹤資料,藉由14個警察分局轄內之社區守望相助隊隊員數量的變化來瞭解是否會影響竊盜犯罪發生數,實證模型上採用控制時間序列的最小平方法,並搭配固定效果及隨機效果模型進行分析及檢定。
    研究結果顯示,臺北市各里社區巡守隊隊員數對於竊盜犯罪發生數量並未有顯著相關,表示里社區巡守隊雖有協助警察維護該轄區治安之巡守行為,但可能因為巡守時數並未足夠、巡守模式過於固定及流於形式等等各種因素,導致對於社區內竊盜犯罪發生並未能達到明顯抑制效果。另外,結果亦指出,社區防護設備其中之錄影監視系統及自動感應燈系統,均呈顯著負相關,並與假設方向一致,顯示社區因應不同需求,廣泛設置該二種系統,可以有效防制竊盜案件發生。另外警民比,指臺北市各行政區平均每一員警維護治安人數,亦呈顯著負相關,與假設方向不一致,推測可能是因為臺北市之竊盜案件以普通竊盜為主,且多發生在市中心等商業密集之區域,另外臺北市身為我國首善之都,各警察分局需擔任多種類之任務取向,導致警民比較低的單位,通常都有更重要的任務取向,也代表該區域行政、商業、治安程度較為複雜,相對的竊盜案件量也較為增加。
    有鑑本研究結果,行政決策高層應該重新定義里社區巡守隊主要功用應為服務性質並非直接防止犯罪,而警察機關應協助輔導社區巡守隊轉型成為社區治安之輔助功能導向,以社區警政常用之SARA模式來「掃描」出社區治安問題及隱憂,再通報給警政單位實際預防及處置,形成由下而上之社區防護網,才是根本上預防犯罪之道。另外本次研究也建議各里社區,多以科技力量取代傳統人力巡守,依據環境、預算等不同需要,加設錄影監錄系統及自動感應燈裝備,更能有效防堵竊盜案件發生的效果獲得實證支持。最後雖然臺北市市中心繁重分局的警民比,已經比郊區分局低了一些,但是仍然不足以應付各式各樣繁雜勤務,建議警政決策高層盡速補充足夠警力來完成警察的最原始目標:維護治安。
    參考文獻: 第一節 官方網站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北市警政統計查詢系統。連結網址:http://statdata.tcpd.gov.tw/Pxweb2007/Dialog/statfile9.asp
    臺北市政府,臺北市統計資料庫查詢系統。連結網址:http://210.69.61.217/pxweb2007-tp/dialog/statfile9.asp
    內政部社區治安安全生活守護網。連結網址:https://safemyhome.npa.gov.tw/NPAGip/wSite/mp?mp=1
    第二節 中(英)文文獻
    吳綱立(2007),永續社區理念之社區營造評估體系建構之研究:以台南縣市社區營造為例。住宅學報 第十六卷第一期。
    李增祿(1991),社區守望相助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53 期,頁13。
    陳其南(1994),台灣的傳統中國社會。臺北市:允晨文化。
    林燦璋(1995),〈問題導向警察與社區導向警察之比較〉,《警學叢刊》,第25卷,第3期,頁1-22。
    徐震(2002),社區與社區發展。臺北市:正中書局。
    黃富源(1982)。犯罪黑數之研究。警政學報,1,171-189。
    章光明(2008),轉型社會中的社區警政與家戶訪查。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四十五期,頁65-82。
    章光明(2008),美國警察制度與警政策略,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200811 (39:3期)頁25-46。
    章光明、朱新民、蕭全政、黃啟賓、曾兆庭(2012),民力治理與警民合作之實證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頁1-32。
    程連志,(2011),社區警政預防成效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專班論文,未出版,頁37。
    許福生(1999)。從刑事政策觀點論台灣地區當前犯罪控制對策之研究。臺灣社會問題研究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臺北市。
    許春金(2007)。犯罪學。臺北市:三民,五版。
    許春金(2008)。犯罪預防與犯罪分析。臺北市:三民,初版
    許再周(2007),勤區查察轉型對社區警政效能之研究-以臺北市政府警察局為例,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費劍平、孫春霞(譯)(2009)。計量經濟學(下)( Damodar N.Gujarati)。偉碩,四版,臺北市。
    楊士隆、何明洲(2002)。竊盜犯罪防治,臺北市,五南 ,63-64。
    楊士隆、鄧煌發(1996),犯罪學期刊, (2), 頁49-77。
    葉毓蘭,(2001),《警學叢刊》,頁23。
    葉毓蘭,(1996),警政新取向-談社區警政的理論與實際〉,《警學叢刊》,第27卷,第3期,頁1-19。
    葉毓蘭、李宗勳,(2000),臺北市[警政社區聯防體系] 的建構與落實-[公共經理人]的啟示,臺北市政府研考會市政專題研究報告,第295 輯。
    葉啟政,(1991)《社會、文化和知識分子》。臺北市:三民。
    郭志裕(1996) 保全系統應用課題之探討。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警政學報,第二十九期:157-168。
    蔡中志(1988)。在宅被竊特性與防治之研究。臺北市:五南。
    鄧煌發、陳淑雲、鍾志宏、王炳煌、楊華中(2012)。犯罪預防理論與實務,臺北市,洪葉文化,初版。
    邊子光,(1992),警民關係與犯罪預防—概念分析與政策評估,《警政學報》,第 21期,頁79。
    Beyer, L. R. (1993). Community Policing : Lessons from Victoria.
    Siegel,Larry J,Criminology,St,MIN:West1998.P102-110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10592101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5921019
    数据类型: thesis
    DOI: 10.6814/THE.NCCU.MEPA.045.2018.F09
    显示于类别:[行政管理碩士學程(MEPA)]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101901.pdf1998KbAdobe PDF211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