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1914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822/144841 (79%)
Visitors : 51878778      Online Users : 55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9143


    Title: 蒙藏委員會組織變遷之研究
    Organizational Change of the Mongolian and Tibetan Affairs Commission
    Authors: 黃錦女
    Huang, Chin-Nu
    Contributors: 黃東益
    黃錦女
    Huang, Chin-Nu
    Keywords: 蒙藏委員會
    組織變遷
    組織終結
    Mongolian and Tibetan Affairs Commission
    Organizational change
    Organizational termination
    Organiz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8
    Issue Date: 2018-08-01 16:43:22 (UTC+8)
    Abstract: 政府是個巨大的組織,也像是人或生物一樣的有機體,各種功能或能力須隨著環境與階段任務進行調整,不斷提升、進化、發展或維持、或因機能不適而停止、或因任務完成而終結,而這一路的歷程,就是「組織變遷」。
    在理論上,組織變遷屬於組織理論並且發展成熟,然「組織終結」卻是歸屬在公共政策領域「政策終結」的一種類型,政策終結實務上較少採行,而組織終結更是罕見,不論在理論面或實務面,組織終結仍是尚待耕耘與充實的面向。
    本研究對象是蒙藏委員會,1928年設置、2017年終結,是難得的組織終結案例,對於蒙藏委員會近90年設置的整個變遷歷程,其一路以來面臨的影響因素以及為何自1989年起好長一段時間討論裁撤卻未裁撤,最後是在2個月內依行政院一紙公文快速終結等之原因,撰者感到疑惑與好奇,因而開展研搜與探討。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的文獻資料分析法與次級資料分析法,透過梳理蒙藏委員會從成立,發生組織擴大、維持、賡續及終結等變化的變遷因素,勾勒從成立到終結,這一路完整的組織變遷脈絡。關於其終結歷程與促使組織終結的綜合性因素,亦進行理論之實務印證。
    本研究建議政府應善用組織特性、考量整體國家利益來進行組織調整;並應遵守先程序後實體之規範;而族群機關實整合為宜。期望此研究能為這個曾經舉足輕重後期殘燭的爭議性機關,留下一個自成立迄終結的完整紀錄,也為政策終結、組織終結理論增加實證案例,並提供政府組織改造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關鍵字:蒙藏委員會、組織變遷、組織終結
    The thesis aims to discuss about the organizational change of the Mongolian and Tibetan Affairs Commission, a Cabinet-level organization established in 1928 and terminated in 2017, which has been seen as a rare case in the public policy analysis. Established for nearly a century, the Commission has undergone several changes. This essay will be focused on the key factors that affect how the Commission operates, the reason why it has long been put into the termination list of public organizations yet has not been dismissed/terminated for such a long time since 1989, and why the Commission eventually encounters a rapid termination announcement from the Executive Yuan, its supervising agency, and enters into a prompt termination process for as short as merely 2 months.

    By sorting out the elements resulted in the Commission’s establishment, expansion, maintenance, succession, and termination, an overall image depicting how the Commission has been transformed is successfully drawn out. The essay not only deliberates on the Commission’s process of termination and the comprehensive factors leading to its termination, but carries out a theoretical verification on this matter.

    It is argued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make the best 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ganization, and conduct organizational adjustment after taking national interests into account.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organization of specific ethnics should be combined and integrated into one public agency. The author hopes that the thesis may provide a complete and overall record on the Commission, which used to be a significant agency yet turned out to be a candle flickering in the wind. It is also hoped that the termination of the Commission can be considered one of the practical cases verifying the theories on policy termination as well as organizational termination, so as to serve as a good example for the government to conduct relevant organizational reforms in the future.

    Keywords: Mongolian and Tibetan Affairs Commission, organizational change, organizational termination, organization termination
    Reference: 王美霞(1979)。中央與西藏地方關係之研究:從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迄大陸之撤退。中國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碩士,未出版,台北。
    王入仕(2012)。近三十年來大陸關於蒙藏委員會研究綜述。中國邊政,(189),169-180。
    王曉波(2014)。臺灣命運機密檔案(再版)。台北:海峽學術。
    中央社(2007)。大法官被提名人 李敖批許志雄資格最有問題,2018年5月12日,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7/9/26/n1846538.htm
    中華民國年鑑社(1951)。中華民國年鑑(40年度)。台北:正中書局。
    中華民國年鑑社(1987)。中華民國年鑑(76年度)。台北:正中書局。
    中華民國總統府。http://www.president.gov.tw/。
    中華民國總統府/中華民國簡介。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57。
    丘昌泰(2015)。公共政策基礎篇(第5版)。高雄:巨流。
    立法院法律系。http://lis.ly.gov.tw/lglawc/lglawkm。
    石振國、高崇安(2011)。我國海洋事務機關組織變遷之研究。中華行政學報,(8),157-176。
    台灣人權促進會(2016)。520之後的新政府,請問滯台藏人怎麼辦?,2018年6月2日,取自:https://www.tahr.org.tw/news/1713。
    行政院/中華民國國情簡介。http://www.ey.gov.tw/state/。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行政院組織改造專區。http://www.dgpa.gov.tw/mp/submenu?uid=297&mid=297。
    行政院新聞局(2008)。中華民國年鑑(96年度)。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行政院/認識行政院/組織與職掌。http://www.ey.gov.tw/Content_List.aspx?n=C14081BA66259489。
    朱景鵬(2012)。政府組織改造回顧與展望。檔案季刊,11(1),4-17。
    朱紹俊、董立夫、林建發(2015)。歷史:海峽兩岸的分與合。新北市:高立。
    江大樹(1991)。從蒙藏委員會到民族事務委員會。國家政策雙周刊,(18),5-7。
    杜文苓、傅凱若(2017)。環資部組改爭議凸顯政府再造危機,2017年10月25日,取自: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71025/1228232/。
    李文玲(2015)。行政院組改後內政部組織改造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台北。
    李再長、曾雅芬(譯)(2011)。組織理論與設計(第10版)( Richard L. Daft原著)。台北:華泰。
    谷嵐(Jagou,Fabienne)(2003)。關於蒙藏事務委員會的初步研究。古今論衡(9),105-114。
    宋餘俠、謝偉智(2009)。行政組織改造設計原則與實務。研考雙月刊,33(3),58-71。
    吳化鵬(1992)。任重道遠--民間智庫[蒙藏委員會]在國際變局中的角色。亞洲與世界月刊,16(2),22-40。
    邱瑜瑾、林青(2012)。從歷史制度論探討社會照顧機構之組織變遷--以屏東榮家為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6(3),22-55。
    邱繼雲(2000)。我國大陸政策與外交政策整合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未出版,台北。
    林水波(2005)。政策終結的探索。國家政策季刊,4(4),129-152。
    林水波、何鴻榮、鄭錫鎧、林錫銓、王崇斌(1995)。公共組織理論:問題分析與改革策略。台北:華城電腦有限公司。
    林倖妃(2018)。政府組織改造最後一哩,誰躍升天下第一部?2018年5月4日,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89675
    林鍾沂(2011)。行政學。台北:三民。
    周念萱(1997)。獨家揭露蒙藏委員會「用金錢分化藏族」的手法 蒙藏委員會在大吉嶺曾有個「地下辦事處」,2018年4月29日,取自:https://archive.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StrId=3530。
    周湘華、董致麟、蔡欣容(2017)。台灣國際關係史:理論與史實的視角(1949-1991)。台北:新銳文創。
    客家委員會(2016)。客家委員會簡介,2018年4月29日,取自:https://www.hakka.gov.tw/Content/Content?NodeID=439&PageID=33588&LanguageType=CH。
    美國之音(2017)。台灣人權團體支持西藏流亡政府官員訪台,2018年6月15日,取自:https://www.voacantonese.com/a/taiwan-tibwet-exchange-20170929/4049562.html。
    施能傑(2008)。政府業務終結的分析架構。公共行政學報,(28),85-113。
    紀慧貞(2017)。政黨輪替對臺灣與蒙古族聚居地區關係影響之政經分析:以蒙藏委員會之公衛醫療交流為例。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未出版,台北。
    時代力量(2015)。終結一中架構、共創正常國家—時代力量對國家定位與兩岸政策的主張—,2018年3月17日,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newpowerparty/posts/%E3%80%90%E6%99%82%E4%BB%A3%E5%8A%9B%E9%87%8F%E2%80%BB%E8%A8%98%E8%80%85%E6%9C%83%E8%81%B2%E6%98%8E%E3%80%91-%E7%B5%82%E7%B5%90%E4%B8%80%E4%B8%AD%EF%BF%BD/1010262635711759/。
    恩和烏英嘎(2016)。蒙古國「第三鄰國」政策對外戰略的起源與發展:中國因素影響之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未出版,台北。
    徐桂香(2012)。國民政府在西藏興辦教育初探。蒙藏季刊,21(1),48-77。
    徐梓蔓(1974)。澤登巴爾時代的「蒙古人民共和國」(1958-1971)。國立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碩士,未出版,台北。
    陳立健(2014)。國民政府時期的漢藏佛教的交流與互動—以漢藏主要高僧的事蹟為主。蒙藏季刊,23(2),86-103。
    陳立華(2011)。蒙藏委員會駐藏辦事處論評。蒙藏季刊,20(2),46-71。
    陳茹米(2013)。蒙古礦業蓬勃發展:外資蜂擁而入臺灣是否跟上? 國立政治大學亞太研究英語碩士學位學程,未出版,台北。
    陳菁雯(2002)。建立公部門顧客導向機制;以蒙藏委員會對藏事服務為案例。法政學報,(14),117-152。
    陳菁雯(2003)。從社會交換觀點界定公部門的顧客:蒙藏委員會藏事處為個案觀察。競爭力評論,(5),122-137。
    許乃元(2014)。心的地圖與家的記憶:在臺蒙古人的民族認同。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未出版,台北。
    許張傳(2004)。政務官與決策制定~行政院部會首長決策行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未出版,台北。
    曹心怡(2009)。行政院海巡署組織變遷之研究。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未出版,台中。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2009)。1949新台灣的誕生。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國會圖書館。http://npl.ly.gov.tw/do/www/lawRecord?first=y&blockId=1&titleName=會議紀要。
    彭文賢(1992)。行政生態學(修訂初版)。台北:三民。
    舒緒緯(2011)。政策終結內涵探析。屏東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36),371-398。
    黃鈴華(2005)。台灣原住民族運動的國會路線。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未出版,台北。
    黃驛淵(2016)。拒打交道23年 在台流亡藏人盼蒙藏會併入外交部,2018年4月29日,取自: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4137
    楊嘉銘(2005)。民國時期中央在西藏統治勢力消長原因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未出版,台北。
    楊嘉銘(2009)。蒙藏委員會之設置與初期體制變革。蒙藏季刊,18(2),20-38。
    楊仁壽、卓秀竹(2017)。組織理論與管理:個案、衡量與產業應用(第3版)。台北:雙葉書廊。
    溫金豐(2016)。組織理論與管理(第4版)。台北:華泰。
    葉維銓、蕭全政、戴寶村(2011)。創新前瞻‧繼往開來-行政院組織改造檔案專題選輯。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蒙藏委員會(編)(2000)。蒙藏法規彙編。台北:蒙藏委員會。
    蒙藏委員會(編) (2001)。蒙藏委員會為民眾做什麼。台北:蒙藏委員會。
    蒙藏委員會(編) (2009)。蒙藏委員會援外工作紀實。台北:蒙藏委員會。
    蒙藏委員會(編)(2011)。百年蒙藏。台北:蒙藏委員會。
    趙春山(2017)。當前我國大陸政策。載於趙春山(編),兩岸關係與政府大陸政策(第2版)(1-24頁)。台北:三民。
    蔡東杰、洪銘德、李玫憲(2017)。圖解兩岸關係(第2版)。台北:五南。
    劉茜(1986)。蒙古民歌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未出版,台北。
    劉照金(2005)。我國體育政策變遷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未出版,桃園。
    劉學銚(2016)。從蒙古衙門到蒙藏委員會。中國邊政,(206),61-94。
    謝權照(2012)。中英西藏問題交涉─1930-1940。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未出版,台北。
    檔案資源整合查詢平台。https://across.archives.gov.tw/naahyint/search.jsp。
    檔案資源教學網。民國38 年以後臺灣政治發展。http://art.archives.gov.tw/Theme.aspx?MenuID=335
    韓國棟(1993)。各國政府設立人權事務專責機構之趨勢與我國政府應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未出版,台北。
    戴青萍(2009)。公共訓練機構組織變遷之研究-以經濟部經建行政人員訓練班為例。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新北。
    蕭全政(2009)。行政院組織改造的部會架構評議。研考雙月刊,33(3),44-57。
    蕭全政(2012)。戰後臺灣政府角色與行政院部會結構的變遷。檔案季刊,11(1),18-27。
    藏人行政中央(2017)。中間道路簡介,2018年4月29日,取自:http://xizang-zhiye.org/2017/09/%E4%B8%AD%E9%96%93%E9%81%93%E8%B7%AF%E7%B0%A1%E4%BB%8B/。
    藍美華(1999年5月)。蘇俄早期對蒙政策初探(1917-1924)。蒙古民族與周邊民族關係學術會議以及西藏學術會議,台北。
    藍美華(2013)。蒙藏委員會與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期末報告(編號:NSC 100-2410-H-004-101-),未出版。
    Adam, C., M. W. Bauer, C. Knill & P. Studinger (2007).The Termination of Public Organizations: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to Revitalize a Promising Research Area.Public Organization Review,7,221-236.
    Bardach, E. (1976). Policy Termination as a Political Process. Policy Sciences, 7, 123-131.
    Carpenter, D., & D. E. Lewis (2004). Political learning from rare events: Poisson inference, fiscal constraints, and the lifetime of bureaus.Political Analysis, 12, 201–232.
    Daniels, M. R. (1997). Symposium: Public Policy and Organization Termin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 (12), 2043-2066.
    deLeon, P. (1978). Public Policy Termination: An End and a Beginning. Policy Analysis, 4 (3), 369-392.
    deLeon, P. (1983). Policy evaluation and program termination. Policy Studies Review, 2 (4) , 631- 647.
    Lewis, D. E. (2002). The politics of agency termination: Confronting the myth of agency immortality. The Journal of Politics, 64, 89–107.
    Morgan, G. (1998). Images of Organization (the executive edition).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104921076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921076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THE.NCCU.MEPA.023.2018.F09
    Appears in Collections:[Master for Eminent Public Administrators]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07601.pdf3026KbAdobe PDF2396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