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1878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105/145137 (79%)
Visitors : 52142054      Online Users : 57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8780


    Title: 明清小說中的搶親故事的承衍研究
    The study of inheritance of the stories of Marriage by Capture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uthors: 蔣巧伶
    Jiang, Qiao-Ling
    Contributors: 林保淳
    蔣巧伶
    Jiang, Qiao-Ling
    Keywords: 搶親故事
    明清
    小說
    結構
    Date: 2018
    Issue Date: 2018-07-20 17:47:46 (UTC+8)
    Abstract: 搶親故事流傳已久,故事結構有其一致性與內在規律,依時代變化而有著不同的創作偏重與核心,呈現出豐富多樣的社會文化議題。因搶親故事情節繁雜且多元,本論文以明清小說的搶親故事為研究對象。明清小說中的搶親故事,其本事與底本多來自魏晉時期至唐宋元明的傳說與筆記,故本論文於第二章「先秦~元搶親故事的發展」,討論搶親故事的由來與起源,由此可發現搶親故事由簡略至複雜、由單調至多元的情節結構發展,魏晉至宋元的搶親故事亦奠定了明清的搶親故事結構與型態。
    本論文第三章承繼第二章的討論,分析明清小說中的搶親故事,以明清小說中的搶親故事為核心,從搶親主體的角度分類,故事類型可分為精怪搶親與人類搶親;從搶親主體身分分類,可分為賊寇與權貴;從搶親主體的性別,又可區分為男性/雄性與女性/雌性,以此探析其故事結構,能全面性地觀照搶親故事的發展脈絡與情節特色。
    本論文第四章從社會文化的角度,探討搶親故事背後的文化意涵與社會秩序,在女性的部分,明清以降漸趨嚴格的貞節觀,影響著小說家的創作,女性貞節作為故事情節的主體構成,一方面歌頌著女性守貞的意志堅強,並試圖扭轉女性失節的下場,一方面批判加害者害人失節的劣行,以惡有惡報的情節模式對其進行懲處。在子嗣的部分,作者將搶親的子嗣作為「工具」,其可為被害的雙親復仇討回應有的公道,有時亦淪為犧牲品,被迫排除於「正道」之外。
    在搶親故事的男性部分,男性通常具有多重身分:加害者、協助者與被害者。男性在身分的轉移上,重心逐漸從加害者轉移至協助者。搶親故事發展至清代,亦成為俠義之士的舞台。而演義小說中所呈現的女性搶男性的情節,則展現出男性對戰敗心理的補償。除此之外,搶親故事也呈現了當代的交通行旅、犯罪治安的問題;在文化層面上,小說作者運用服飾,作為聯繫家人情感的憑藉,讓搶親故事轉悲為喜,創作出大眾所喜愛的團圓結局。綜上所述,搶親故事的研究,不僅在明清小說史有著承衍的意義,也拓寬了民間故事研究的視域,通過搶親故事,可重新審視明清小說與民間故事的研究。
    Reference: 一、專著
    (一)古籍叢刊(依作者時代先後排序)
    [漢]東方朔:《神異經》,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晉]干寶撰,[宋]陶潛撰,李劍國輯校:《新輯搜神記》,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晉]張華撰,范寧校證:《博物志校證》,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
    [南朝]徐陵編,吳冠文、談蓓芳、章培恆彙校:《玉臺新詠彙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唐]段成式撰,許逸民校箋:《酉陽雜俎校笺》,北京:中華書局,2015年。
    [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宋]洪邁撰,何卓點校:《夷堅志》,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宋]周密:《齊東野語》,新北:廣文書局,2012年。
    [宋]劉斧撰,李國強整理:《青瑣高議》,鄭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
    [南宋]風月主人撰:《綠窗新話》,臺北:世界書局,1975年。
    [元]王實甫原著,王季思校注:《西廂記》,臺北:里仁書局,1995年。
    [元]康進之原著,莫道才等編寫:《李逵負荊》,臺北:桂冠出版社,1992年。
    [元]楊景賢:《西遊記雜劇》,北京:北京圖書館,2009年。
    [元]關漢卿撰:《望江亭中秋切鱠旦》,臺北:藝文印書館,1971年。
    [明]王廷相:《王廷相集》,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明]余象斗編:《廉明奇判公案》,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明]吳承恩原著,徐少知校,朱彤、周中明注:《西遊記校注》,臺北:里仁書局,1996年。
    [明]吳承恩原著,李洪甫整理校注:《西游記整理校注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
    [明]李昌祺編撰:《剪燈餘話》,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明]李贄:《李贄全集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10年。
    [明]李漁著:《十二樓》,臺北:桂冠圖書,1986年。
    [明]施耐庵、羅貫中著:《容與堂本水滸傳》,新北:建宏出版社,1994年。
    [明]施耐庵、羅貫中,李泉、張永鑫校注:《彩畫本水滸傳》,臺北:里仁書局,1994年。
    [明]洪楩輯,程毅中校注:《清平山堂話本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年。
    [明]凌濛初著:《拍案驚奇》,臺北:桂冠出版社,1983年。
    [明]凌濛初著:《二刻拍案驚奇》,臺北:桂冠出版社,1984年。
    [明]秦淮墨客撰:《楊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義》,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出版,1971年。
    [明]張應俞《江湖奇聞杜騙新書》,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
    [明]陸西星撰,鍾伯敬評,楊宗瑩校訂:《封神演義》,臺北:三民書局,2007年。
    [明]陸容:《菽園雜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明]程春宇:《士商類要》,收入楊正泰《明代驛站考(增訂本)》附錄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明]馮夢龍編,顧學頡校注:《醒世恆言》,臺北:里仁書局,1991年。
    [明]馮夢龍編,顧學頡校注:《警世通言》,臺北:里仁書局,1991年。
    [明]馮夢龍撰,魏同賢主編:《情史》,《馮夢龍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明]馮夢龍編,恒鶴等標校:《古今小說》,新北:建宏出版社,1995年。
    [明]黃汴著、楊正泰校注:《天下水陸路程》,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明]瞿佑著:《剪燈新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清]不著撰人:《大明奇俠傳》,臺北:大中國,1954年。
    [清]天花藏主人撰:《兩交婚小傳》,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清]天花才子編輯,四僑居士評,燕怡校點:《快心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
    [清]半間居士、學圃主人同閱,半間居士批點:《說呼全傳》,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清]白雲道人編:《賽花鈴》,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4年。
    [清]石玉崑著,張虹校注:《三俠五義》,臺北:三民書局,2007年。
    [清]名教中人編次:《好逑傳》,新北:雙笛國際出版,1995年。
    [清]竹溪山人編撰:《粉妝樓全傳》,臺北:三民書局,1999年。
    [清]佚名撰,文豈幾標點:《綠牡丹》,中和:建宏出版社,1995年。
    [清]佚名作:《劍俠奇中奇全傳》,臺北:義美聯合電子商務公司,2010年。
    [清]佚名:《三笑姻緣》,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年。
    [清]李百川著,葉經柱校注:《綠野仙蹤》,臺北:三民出版社,1999年。
    [清]沈起鳳原著,羅寶珩詳註:《諧鐸》,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79年。
    [清]谷口生等著,李落、苗壯校點.:《生綃剪》,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7年。
    [清]金聖歎著,陸林輯校整理:《金聖嘆全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年。
    [清]夏敬渠著、黃珅校注:《野叟曝言》,臺北:三民書局,2005年。
    [清]惜陰堂主人編輯:《二度梅全傳》,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清]曹雪芹、高鶚原著,馮其庸等校注:《紅樓夢校注》,臺北:里仁書局,1984年。
    [清]貪夢道人著,秦克、鞏軍標點:《彭公案》,中和:建宏出版社,1995年。
    [清]陳夢雷編:《古今圖書集成》,臺北:鼎文書局,1977年。
    [清]落魄道人編:《八賢傳》,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8年。
    [清]蒲松齡著,張友鶴輯校:《聊齋誌異:會校會注會評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二)今人論著(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序)
    丁瑞茂作:《樸古與精妙:漢代武氏祠畫象》,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7年。
    王國良:《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
    王子今:《交通與古代社會》,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
    王立、劉衛英著:《傳統復仇文學主題的文化闡釋及中外比較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
    王立:《武俠文化通論》續編,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
    王永恩:《明清才子佳人劇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向回:《樂府詩本事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
    吳光正著:《中國古代小說的原型與母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2002年。
    宋兆麟著:《中國生育.性‧巫術》,臺北:漢忠文化,1997年。
    李隆獻:《復仇觀的省察與詮釋: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編》,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2年。
    汪玢玲著:《中國婚姻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林尹註譯:《周禮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
    林安梧:《儒學與中國傳統社會之哲學省察:以「血緣性縱貫軸」為核心的理解與詮釋》,臺北:幼獅文化,1996年。
    林保淳:《古典小說中的類型人物》,臺北:里仁書局,2003年。
    林惠祥:《文化人類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胡萬川:《話本與才子佳人小說之研究》,臺北:大安出版社,1994年。
    孫遜、孫菊園編:《中國古典小說美學資料匯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殷國光、葉君遠主編:《明清言情小說大觀》,北京:華夏出版,1993年。
    高文編著:《四川漢代石棺畫像集》,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年。
    高宣揚著:《結構主義》,臺北:遠流出版社,1999年。
    高秀清、張立鵬:《流氓的歷史》,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
    康正果:《重審風月鑑:性與中國古典文學》,臺北:麥田出版社,1996年。
    張靜芬:《中國古代造船與航海》,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
    張同勝著:《西遊記與「大西域」文化關係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
    梁啟超著:《中國文化史》,臺北:中華書局,1958年。
    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8年。
    陳顧遠撰:《中國婚姻史》,臺北:商務印書館,1968年。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
    陳國鈞著:《文化人類學》,臺北:三民書局,1997年。
    陳寶良:《中國流氓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
    費絲言:《由典範到規範:從明代貞節烈女的辨識與流傳看貞節觀念的嚴格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出版,1998年。
    馮雅靜:《漫話西遊記》,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黃彰健編:《明代律例彙編》,臺北:中研院歷史所,1979年。
    葉慶炳著:《談小說妖》,臺北:洪範書店,1977年。
    葉濤、吳存浩著:《搶婚》,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0年。
    趙維平:《明清小說與運河文化》,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7年。
    蔡守湘選注:《唐人小說選注》,臺北:里仁書局,2002年。
    鄭志明:《中國社會鬼神觀念的衍變》,臺北:中華大道,2001年。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臺北:風雲時代,2010年。
    魯迅著:《魯迅全集》(編年版),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
    龍潛庵著:《穿梭宋元話本之間》,臺北:遠流出版社,1989年。
    戴順居:《明代的強盜案件──判牘中所反映的民間社會治安問題》,宜蘭:明史研究小組出版,2005年。
    薩孟武:《水滸傳與中國社會》,臺北:三民書局,2004年。
    顏慧琪撰:《六朝志怪小說姻緣故事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譚正璧:《三言兩拍資料》,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
    [日]瀧川龜太郎著:《史記會注考證》,臺北:大安出版社,2013年。
    龔鵬程:《大俠:俠的精神文化史論》,臺北:風雲時代,2004年。


    二、單篇論文(依發表、出版時間先後排序)
    (一)期刊論文
    葉德鈞:〈猴娃娘故事略論〉,《民俗》第1卷第2期,1937年1月,頁181-205。
    丁義真、劉洪石:〈三元大帝的傳說和《西遊記》中的唐僧出世〉,《民間文藝集刊》,1983年5月。
    李時人:〈略論吳承恩《西遊記》中的唐僧出生故事〉,《文學遺產》第1期,1983年,頁86-93。
    舒燕:〈論猿猴搶婚故事的演變〉,《中國文化研究》第4期,1998年,頁65-67。
    劉勇強:〈歷史與文本的共生互動──以「水賊佔妻(女)型」和「萬里尋親型」〉,《文學遺產》第3期,2000年3月,,頁85-99。
    王振星:〈唐僧「江流兒」的原型與流變〉,《南通大學學報》第23卷2期,2007年3月,頁62-65。
    李秀萍:〈兒童何以解放──中西兒童觀的歷史變遷與啟示〉,《少年兒童研究》第2期,2009年1月,頁19-23。
    李鵬飛:〈試論古代小說中的「功能性物象」〉,《文學遺產》第5期,2011年,頁119-128。
    馬會:〈搶婚故事的概念與源流,《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2期,2015年12月,頁47-50。

    (二)論文集
    鍾敬文〈中國民間故事的型式〉,《鍾敬文民間文學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85年,頁342-356。
    鄭明娳:〈陳光蕊、江流兒故事與西遊記〉,鄭明娳:《古典小說藝術新探》,臺北:時報文化,1987年,頁65-85。
    臺靜農:〈關於《西遊記》江流僧本事〉,《靜農論文集》,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9年,頁225-227。
    劉紀華:〈中國貞節觀念的歷史演變〉,鮑家麟編:《中國婦女史論集》第4集,板橋:稻鄉出版社,1991年。
    李衡眉:〈掠奪婚說問難〉,《中國古代婚姻史論集》,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頁27-35。
    董家遵:〈歷代婦女節烈的統計〉,董家遵著,卞恩才整理:《中國古代婚姻史研究》,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95年。
    熊秉真:〈被建構的感情:明清家庭的母子關係〉,收錄於盧建榮主編:《性別、政治與集體心態:中國新文化史》,臺北:麥田出版社,2001年,頁255-280。
    陳登武著:〈「復仇」──國家公權與私刑的兩難〉,《從人間世到幽冥界──唐代的法制、社會與國家》,臺北:五南出版社,2006年,頁249-284。
    胡萬川〈中國的江流兒故事〉,《真實與想像──神話傳說探微》,臺北:里仁書局,2010年,頁177-200。
    劉燕萍著:〈角色與行動、霸力和人神戰──論唐代華山神的四篇搶婚小說〉,《神話‧仙話‧鬼話:古典小說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頁88-111。
    劉勇強:〈歷史與文本的共生互動──以「水賊佔妻(女)型」和「萬里尋親型」為中心〉,《話本小說敘論──文本詮釋與歷史建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頁313-318。


    三、學位論文(依發表、出版時間先後排序)
    劉素里:《《三言二拍一型》的貞節觀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95年。
    蔡惠懋:《猿猴搶親故事研究》,臺中:國立中興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0年。
    王雅榮:《「猿猴搶婦」故事源流及演變──兼論魏晉志怪中的「異類婚媾」敘事》,南京:南京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
    馬會:《《西遊記》搶婚故事研究──以雜劇《西遊記》與小說《西遊記》的比較研究為例》,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少數民族語言學博士論文,2015年。


    四、外文譯著(日文作者依中文筆劃、其他外文作者依英文字母排序)
    [日]內山知也著,查屏球編,益西拉姆等譯:《隋唐小說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
    [日]高島俊男著,張佑如譯:《盜賊史觀下的中國:從劉邦、朱元璋到毛澤東的盜賊皇帝史》,新北:八旗文化,2017年。
    [日]松浦智子:〈《楊家將演義》的形成與民間武裝組織──以招安、招親為線索〉,《明代文學論集》,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2006年,頁519-527。
    [俄]弗拉基米爾‧雅可夫列維奇‧普羅普著(Владимир Яковлевич Пропп,Vladimir Propp),賈放譯:《故事形態學》,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俄]弗拉基米爾‧雅可夫列維奇‧普羅普著(Владимир Яковлевич Пропп,Vladimir Propp),賈放譯:《神奇故事的歷史根源》,北京:中華書店,2006年。
    [法]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Claude Lévi-Strauss):《結構人類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
    [英]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著,潘光旦、胡壽文譯:《人類的由來》上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年。
    [英]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J. Hobsbawm)著、鄭明萱譯:《盜匪:從羅賓漢到水滸英雄》,臺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
    [德]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臺北:谷風出版社,1988年。
    [法]列維‧布留爾(Lucien Lévy-Bruh)著,丁由譯:《原始思維》,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1年。
    [芬蘭]E.A韋斯特馬克(Westermarck, Edward):《人類婚姻史》,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年。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10315102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151022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THE.NCCU.CHI.008.2018.A08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02201.pdf3406KbAdobe PDF212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