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學術期刊論文與專書
丁元竹.(1995)《社區研究的理論與方法》.北京大學出版社.第52-57頁.
卜長莉.(2009)《社區衝突與社區建設:東北城市社區矛盾問題案例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第86-87頁.
于今.(2011)《城市更新:城市發展的新里程》.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第160-173頁.
于海.(2011) <舊城更新敘事的權力維度和理念維度:以上海「田子坊」為例>. 《南京社會科學》. (4),23-29。
方可、章岩.(1998)<舊城更新中如何保持 「城市的多樣性」>. 《現代城市研究》. (3),49-51.
方可.(1998)<北京舊城為舊房改造的一種新思路:發展「社區合作住房」>. 《城市發展研究》.
牛芳、馬瑞.(2010)<西北地區城市婦女社區參與狀況:基於陝西省榆林市福安社區的調查>.《發展》. (6), 24-25.
王小章、馮婷.(2004)<城市居民的社區參與意願:對H市的一項問卷調查分析>. 《浙江社會科學》. (4), 99-105.
王林.(2016)<有機生長的城市更新與風貌保護:上海實踐與創新思維>. 《世界建築》. (2016年04),18-23.
王振寰.(2012)<[發展研究]特刊序: 發展研究歷久彌新>. 《都市與計劃》.39(2), 95-112.
王桂新.(2013)<城市化基本理論與中國城市化的問題及對策>. 《人口研究》.37(6), 43-51.
王斌、劉偉.(2015) <媒介與社區賦權: 語境, 路徑和挑戰>.《國際新聞界》. 37(10), 79-91.
王錫鋅.(2008). <公眾參與: 參與式民主的理論想象及制度實踐>. 《政治與法律》, (6), 8-14.
代瑩、石春暉、宋峰.(2016). <形態學探析社會主義中國城鄉空間實踐的遺產——以北京百萬莊為例>. 《城市發展研究》, 23(5), 49-55.
田玉榮.(2008)《非政府組織與社區發展》.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石發勇.(2005) <關係網絡,以法抗爭和當代中國城市集體行動:一個街區維權運動個案研究>.《學海》. 3.
成德寧、侯偉麗.(2008) <參與式發展與中國城市治理模式創新>.《南都學壇》. 3(1).
何深靜、劉玉亭.(2005)<鄰里作為一種規劃思想:其內涵及現實意義>.《國外城市規劃》.(3), 64-68.
佘高紅、陳田野.(2017). <鄰里再生的理論與實踐探索——以百萬莊小區為例>. 《城市規劃學刊》 (5).
吳良鏞.(1994)《北京舊城與菊兒衚衕》.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吳培琦、趙民.(2007). <從理念到現實: 上海友誼路街道社區發展規劃中的公眾參與>. 《國際城市規劃》, 22(6), 119-126.
李小雲、齊顧波、徐秀麗(2005) 《普通發展學》,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第10-17頁
李永展. (2009). <全球時代下的台灣社區營造>. 《國家與社會》, (7), 1-27.
李永展.(2014). 《決定台灣的29堂課》.台北: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243-254頁
李宏鐸.(1956). <百萬莊住宅區和國棉一廠生活區調查>. 《建築學報》,(06):19-28+67.
李和平、楊欽然. (2012). <促進社會融合的中國低收入住區漸進式更新模式:「磁性社區」 初探>. 《國際城市規劃》, (2012 年 02), 88-94.
李強、陳宇琳、劉精明. (2012). <中國城鎮化「推進模式」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 7(82), 82-100.
李晨. (2011). <「歷史文化街區」 相關概念的生成, 解讀與辨析>. 《規劃師》, 27(4), 100-103.
李瑞、冰河. (2006). <中外舊城更新的發展狀況及發展動向>. 《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 39(2), 114-118.
李鷗(2010). 《參與式發展研究與實踐方法》,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第4-8頁、第394頁
杜鵬. (2016). <社區環境微更新中的自主治理>. 《時代建築》, (4), 62-67.
汪堅強. (2002). <「民主化」 的更新改造之路:對舊城更新改造中公眾參與問題的思考>. 《城市規劃》, 26(7), 43-46.
肖林. (2011). <「‘社區’研究」 與 「社區研究」:近年來我國城市社區研究述評>. 《社會學研究》, (4), 185-208.
肖富群. (2004). <居民社區參與的動力機制分析>. 《廣西社會科學》, (5), 161-163.
邢鴻飛、蔡鵬.(2011). <論我國房屋徵收制度之發展與完善——兼評《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湖北社會科學》. 2011年第10期, 頁150-153.
周江評、孫明潔. (2006). <中國城市中心改造中的參與者衝突: 城市規劃師有何作用?>. 《國外城市規劃》, 21(3), 58-65.
周劍. (2014). <社區精神的衰退: 對田子坊社區更新模式的反思>. 《裝飾》, (8), 91-92.
周慶智. (2016). <論中國社區治理:從威權式治理到參與式治理的轉型>. 《學習與探索》, (6), 38-47.
邵磊.(2001). <北京舊城改造拆遷補償政策的回顧與反思>. 《城市開發》. 2003年第5期. 頁42-44.
邵曉楓、羅志強.(2017).<我國社區教育中居民參與的幾個主要問題>.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 2:67-76.
姜振華. (2008). 《社區參與與城市社區社會資本的培育》. 中國社會出版社. 頁108.
胡澎. (2013). <日本「社區營造」論:從「市民參與」到「市民主體」>. 《日本學刊》 [J]. (3), 119-134.
孫施文、殷悅.(2004). <西方城市規劃中公眾參與的理論基礎及其發展>.《國外城市規劃》.1: 15-20.
孫柏瑛、游祥斌、彭磊. (2001). <社區民主參與: 任重道遠:北京市區居民參與社區決策情況的調查與評析>. 《國家行政學院學報》, 2, 74-79
孫璐. (2006). <利益, 認同, 制度安排―論城市居民社區參與的影響因素>. 《雲南社會科學》, 2006(5), 70-73.
徐宇珊.(2016). <服務型治理: 社區服務中心參與社區治理的角色與路徑>. 《社會科學》, (10), 99-106.
徐振強、張帆、姜雨晨. (2014). <論我國城市更新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對策>. 《中國名城》, (4), 4-13.
徐翔. (2015). <「創意社區」: 轉型機理與發展路徑>. 《社會科學》, (5), 45-50.
徐瑩、黃健文. (2011). <我國舊城更新改造相關稱謂背後的觀念轉變探析>. 《Urban Insight》, (2).
秦波、苗芬芬. (2015). <城市更新中公眾參與的演進發展: 基於深圳鹽田案例的回顧>. 《城市發展研究》, (3), 58-60.
袁方.(2002). 《社會研究方法》.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頁135.
郝娟.(2007). <解析我國推進公眾參與城市規劃的障礙及成因>. 《城市發展研究》, 5(9).
高勇. (2008). <城市老舊社區重建的新途徑>. 《城市問題》, (2), 60-64.
常艷. (2014). <城市化發展歷程回顧與新興城市化發展趨勢分析:以特大城市北京為例>.《經濟縱橫》
張天潔、李澤. (2013). <優化住宅存量下的新加坡公共住宅翻新>. 《建築學報》, (3), 28-33.
張晨, 李天祥, & 曹芹. (2010). 「參與式發展」 研究綜述. 農村經濟與科技, 21(5), 23-25.
張傑. (2002). <北京城市保護與改造的現狀與問題>. 《城市規劃》, 26(2), 73-75.
張敬淦. (2001). 《北京規劃建設五十年》,中國書店. 第73-75頁.
張靜. (2002). 《公共空間的社會基礎: 一個社區糾紛案例的分析,擴展中的公共空間》 第 32 頁,[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
張繼剛.(2000). <淺談城市規劃中的公共參與>. 《城市規劃》, 7, 57-60.
莫筱筱、明亮. (2016). <台灣社區營造的經驗及啓示>.《城市發展研究》, 23(1), 91-96.
郭沁、呂斌.(2007). <我國歷史文化街區復興面對的問題與思考>. 《中國國土資源經濟》, 20(5), 16-18.
陳亮全. (2000). <近年台灣社區總體營造之展開>. JOURNAL OF HOUSING, 9(1).
陳萬靈. (2004). <「社區參與」的微觀機制研究>. 《學術研究》, (4), 77-81.
陳榮光(2005). <20世紀50年代北京舊城改建中的拆遷與安置工作>. 《北京黨史》, 2005年第2期, 頁47-49.
陳磊、傅永軍. (2016). <社區自治中邊緣主體的參與困境及對策>. 《理論學刊》, (5), 98-104.
陳錦富. (2000). <論公眾參與的城市規劃制度>. 《城市規劃》, 7, 54-57.
陳瞰.(2016). <百萬莊,新中國的居住樣本>. 《中華遺產》, 2016年第10期.
彭惠青. (2009). 《城市社區居民參與研究》.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頁59.
曾旭正. (2007). 《台灣的社區營造》.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程建軍.(2010). 《風水與建築》, 中央編譯出版社
陽建強、杜雁.(2016). <城市更新要同時體現市場規律和公共政策屬性>. 《城市規劃》, (1), 72-74.
陽建強. (2000). <中國城市更新的現況, 特徵及趨向>. 《城市規劃》, (4), 53-55.
黃亞平、王敏. (2004). <舊城更新中低收入居民利益的維護>. 《城市問題》, (2), 42-45.
楊敏. (2005). <公民參與, 群眾參與與社區參與>. 《社會》, 25(5), 78-95.
楊敏. (2007). <作為國家治理單元的社區>. 《社會學研究》, 4, 162.
楊暉. (2007). <參與式方法在社區發展中的應用>. 《中國社會導刊》, (08X), 26-27.
楊榮. (2003). <論我國城市社區參與>. 《探索》, (1), 55-58.
葉敬忠, 、陸繼霞. (2002). <論農村發展中的公眾參與>. 《中國農村觀察》, (2), 52-60.
葉敬忠, 張雪梅, & 史麗文. (2001). <論參與式社區發展規劃>.《農業經濟問題》, (2), 45-51.
葉敬忠.(2010) <西方發展的西方話語說: 兼序〈遭遇發展〉中譯本>.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 ( 社會科學版). 第2期.
裘知、樓瑛浩、王竹. (2014). < 國內老舊住區適老化改造文獻調查與綜述>. 《建築與文化》, (2).
賈榮香、孫熒.(2012). <北京百萬莊住宅區建築的文化價值與存在價值研究>. 《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學報》. 2012年9月第3期.
鄒麗東. (2000). <「公眾參與」城市規劃編制過程探索——以上海長寧區為例>. 《規劃師》, 16(5), 70-72.
趙環、葉士華. (2013). <社區參與: 我國台灣地區社區建設經驗分析>. 《華東理工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8(2), 29-35.
劉立偉. (2008). <社區營造的反思: 城鄉差異的考量, 都市發展的觀點, 以及由下而上的理念探討>. 《都市與計劃》, 35(4), 313-338.
劉欣葵. (2012). <北京城市更新的思想發展與實踐特徵>. 《城市發展研究》, 10, 5-12.
劉垚、田銀生、周可斌. (2015). <從一元決策到多元參與:廣州恩寧路舊城更新案例研究>. 《城市規劃》, (8), 101-111.
劉翠霞.(2006). <在單位記憶與社區資本間掙扎的中國城市社區建設>. 《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2(2), 57-63.
劉嶸. (2013). <參與模式:實現社區營造目標的有效途徑>. 《建築與文化》, (11), 96-97.
潘澤泉. (2008). <社會資本與社區建設>. 《社會科學》, (7), 104-110.
蔡宏進.(1985) 《社區原理》. 臺北市:三民, 2005[民94]. 修訂三版. 第11頁
鄭曉華. (2014). <社區參與中的政府賦權邏輯:四種治理模式考察>. 《經濟社會體制比較》, (6), 95-102.
繆鯤.(2015). <「舊城有機更新」文獻綜述>. 2015年11月建築科技與管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
魏科. (2005). <1990-2004: 北京兩次大規模危改>. 《北京規劃建設》, (6), 71-76.
嚴若谷、周素紅、闫小培. (2011). <城市更新之研究>. 《地理科學進展》, 30(8), 947-955.
學位論文
戶邑.(2005). 《城市拆遷運作機制》. (Doctoral dissertation, 重慶大學).
何品慧. (2013). 《都市更新政策之研究: 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Master`s thesis, 國立政治大學).
吳春. (2010). 《大規模舊城改造過程中的社會空間重構》. (Doctoral dissertation, 清華大學).
高一涵. (2004). 《北京大柵欄地區小規模整治與改造初探》. (Master`s thesis, 清華大學).
崔思達. (2013). 《舊城更新改造中鄰里交往空間規劃研究》. (Master`s thesis, 天津大學).
陳濤.(2008). 《轉型期城市社區自治問題研究》(Doctoral dissertation, 復旦大學).
喻濤. (2013). 《北京舊城歷史文化街區可持續復興的 「公共參與」 對策研究》. (Master`s thesis, 清華大學).
程曉曦. (2012). 《混合居住視角下的北京舊城居住密度問題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清華大學).
劉星. (2013). 《基於社區發展的單位制社區更新策略研究》(Master`s thesis, 華中科技大學).
衛芷言.(2013). 《劃撥土地使用制度之歸整》(Doctoral dissertation, 華東政法大學)
顏友信. (2014). 《都市更新權利變換試算模型之研究-以台北市都會區為例》. (Master`s thesis, 臺灣大學)
政策、法規文件
人民網(2000),《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轉發<民政部關於在全國推進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的通知》
http://people.com.cn/GB/channel1/10/20001212/346497.html
中國政府網(2014),《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http://www.gov.cn/zhengce/2014-03/16/content_2640075.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198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北京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方案>的批復》
http://www.mohurd.gov.cn/wjfb/200611/t20061101_155449.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00),《關於北京城區危舊房改造問題的調研報告》http://www.mohurd.gov.cn/fgjs/xgbwgz/200611/t20061101_159557.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00),《關於報送政協北京市第九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北京城區危舊房改造問題的建議案>的函》, 京協廳函[2000]119號http://www.mohurd.gov.cn/zcfg/200611/t20061101_159557.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01),《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北京市加快城市危舊房改造實施辦法(試行)>執行中有關問題的通知》, 京政辦發[2001]21號http://www.mohurd.gov.cn/zcfg/dfwj/200611/t20061101_154462.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6),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發佈行業標準《危險房屋鑒定標準》的公告
http://www.mohurd.gov.cn/wjfb/201608/t20160801_228380.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國家文物局(2014),《關於開展中國歷史文化街區認定工作的通知》http://www.mohurd.gov.cn/wjfb/201403/t20140307_217285.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展規劃司,《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http://ghs.ndrc.gov.cn/zttp/xxczhjs/ghzc/201605/t20160505_800839.html
中辦國辦印發(2015),《關於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414/c1001-26839083.html
北京市文物局(2005),《北京舊城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規劃》http://www.bjww.gov.cn/2004/7-27/3073.html
北京市城建委員會(2000),《關於報送政協北京市第九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北京城區危舊房改造問題的建議案>的函》http://www.mohurd.gov.cn/fgjs/xgbwgz/200611/t20061101_159557.html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報(2015),《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http://www.npc.gov.cn/wxzl/gongbao/2015-08/10/content_1942927.html
國務院(1990),《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http://g.mlr.gov.cn/201701/t20170123_1427783.html
國務院(2014),《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http://www.gov.cn/zhengce/2014-03/16/content_2640075.html
國務院公報(2017),《中共中央、國務院源於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7/content_5204888.html
英文期刊論文
Abramson, D. B. (1998). Neighborhood redevelopment as a cultural problem: a western perspective on current plans for the old city of Beijing. ARCHITECTARAL JOURNAL, 2, 014.
Arnstein, S. R. (1969). 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 35(4), 216-224.
Baskarada, S. (2014). Qualitative case study guidelines. The Qualitative Report, 19 (2014), Pp. 1-18
Bourdieu, Pierre (1986). The Forms of Social Capital. 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 ( ed . )by John G. Richardson , Westport , CT. : Greenwood Press.
Cahn, E. S., & Passett, B. A. (1971). Citizen Participation: Effecting Community Change.
Chakrabarti, S., Chakrabarti, S. & Majumder, A. (2009). Public-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household waste management in India: An operational approach. Habitat International, 33(1), 125-130.
Chambers, R. (1993). Challenging the professions: frontiers for rural development. Intermediate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Ltd (ITP). Pp.143
Davidoff, P., & Reiner, T. A. (1962). A choice theory of planning.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 28(2), 103-115.
Douglass, M., & Friedmann, J. (Eds.). (1998). Cities for citizens: Planning and the rise of civil society in a global age.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Pp.107-137
Frank, K. I. (2006). The potential of youth participation in planning. CPL bibliography, 20(4), 351-371.
Gerring, J. (2004). What is a case study and what is it good for?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98(2), Pp.341-354.
Hickey, S., & Mohan, G. (2004). Participation--from tyranny to transformation: Exploring new approaches to participation in development. Zed books.
Mikkelsen, B. (1995). Methods for development work and research: a guide for practitioners. Sage Publications India Pvt Ltd. Pp.63-65
Oakley, P., & Marsden, D. (1984). Approaches to participation in rural development (No. F/630.715 O2). Pp.101
Perry, C. A., & Ogburn, W. F. (1939). Housing for the machine ag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Pp51-52
Popp, R. J. (1992). Family Portfolios: Documenting Change in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Portes, A. (1998). Social capital: its origins and applications in modern sociology.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24(1), 1-24.
Rawls, J. (1995). Political liberalism: reply to Habermas. 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 92(3), 132-137.
Read, B. L. (2003). State, social networks, and citizens in China`s urban neighborhood. Harvard University.
Ruckdeschel, R. A. (1985,). Qualitative research as a perspective.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Abstracts (Vol. 21, No. 2, pp. 17-21).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ewell, W. R., & Coppock, J. T. (1977).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lanning (No. Monograph).
Tonnies, F., & Loomis, C. P. (1957). Community and society. Courier Corporation. Pp.33-35.
UN-Habitat. (2001). Tools to Support Participatory Urban Decision Making, Pp.11.
Williams, G. (2004). Evaluating participatory development: tyranny, power and (re) politicisation. Third world quarterly, 25(3), 557-578.
Yang Y R, Chang C H. (2014). An urban regeneration regime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urban redevelopment in Shang-hai`s Taipingqiao area. Urban Studies, 44(9): 1809-1826.
網路資料
人民日報海外版(2017),〈懷念文物保護專家鄭孝燮先生〉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7-02/18/content_1751279.html
人民網(2012),<李克強:協調推進城鎮化是實現現代化的重大戰略選擇>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2/1026/c40531-19403044.html
中國青年規劃師聯盟(2018),<五個小心機—百萬莊戶外環境的「活力」嘗試>
http://www.sohu.com/a/218778677_654535
中國新聞周刊(2016),<共和國第一社區百萬莊:過去時還是未來時>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6-08-09/doc-ifxuszpp3263160.shtml
中國新聞網(2014),《上海首次引入15人公眾咨詢團參與城市規劃編制》http://www.chinanews.com/sh/2014/05-07/6141369.s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702/t20170228_1467424.html
中華百科全書 社區發展
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934
北京日報(2013),<北京菊兒社區改造獲國際改善居住大獎> http://www.bj.xinhuanet.com/bjyw/2013-01/25/c_114498653.htm
台灣社造聯盟(2002),社區總體營造和參與式民主
http://47go.org.tw/article/691
地質部(2016),中國地質科學院百萬莊大街卯區危舊房改造及京區地質科研實驗基地職工住宅項目招標公告
http://www.bidcenter.com.cn/news-33734978-1.html
新京報(2004),〈「拆遷上訪」劇增透露出什麼?〉http://www.people.com.cn/GB/guandian/2618209.html
新華網(2002),《北京城市規劃方案略覽(1949-1993)》,瞭望新聞週刊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2-04/05/content_345832.htm
新華網(2002),北京城市規劃方案略覽(1949-1993)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2-04/05/content_345832.htm
澎湃新聞(2015),<生死未卜:百萬莊小區會被保護嗎? 中國青年規劃是聯盟>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94575
澎湃新聞(2016),<北京百萬莊,一直生長著的新中國居住樣本>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81309
瞭望周刊(2016),<拯救北京百萬莊小區「紅色記憶」北京建築史上的重要一環>
http://www.globalview.cn/html/societies/info_8564.html
瞭望東方周刊(2016),<留住史家胡同>
http://www.lwdf.cn/article_2400_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