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980/145005 (79%)
Visitors : 52018388      Online Users : 45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18265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8265


    Title: 林貴真散文研究
    Lin Gui-Zhen`s prose study
    Authors: 閻曉萱
    Yan, Xiou-Xuan
    Contributors: 張堂錡
    閻曉萱
    Yan, Xiou-Xuan
    Keywords: 林貴真
    散文研究
    讀書會散文
    爾雅書房
    Date: 2018
    Issue Date: 2018-07-03 17:29:58 (UTC+8)
    Abstract: 林貴真(1941-)政大教育系畢,爾雅書房創辦人。曾任中和國中、北投國中、南門國中國文教師,1977年於《中華日報》副刊開闢「我見我思」專欄後便以散文為創作主軸,發行作品共計十九本。
    為全面探究林貴真的散文創作,本文分為六章敘述。第一章著重於論述研究動機、蒐整相關資料與提出研究方法。第二章則探查林貴真的成長過程,從生平背景了解作家人生歷程,也對她浸潤文學天地的創作歷程與理念加以說明。第三章關注林貴真的散文類型與主題內涵。這類小品題材取自生活、輕鬆閒適,無論談人說理,抑或婚姻、旅遊、教育、歷史、政治皆有觸及,本章主要針對作家筆下題材的文學類型與內涵特質進行進一步的敘述分析。第四章則著重作家在散文主題與結構上另類嘗試的書寫作品。前者如讀書會散文,後者則有書信體與詩化散文為代表,此章將依序說明讀書會散文文類特質與相關作品特色。第五章以散文文字辭采、篇章結構與整體藝術三個方面著手,整理出林貴真在情感、文風和內容方面的表現特點。並綜合前述研究於末章總述作家書寫特色、長年推廣讀書會的辛勤奉獻及對讀書會散文之締創為其作出文學定位。
    Reference: 一、林貴真作品(按出版先後排序)
    林貴真:《我見我思》,台北:爾雅出版社,1978年。
    林貴真:《愛的絲帶》,台北:爾雅出版社,1980年。
    林貴真:《兩岸》,台北:爾雅出版社,1984年。
    林貴真:《浮生》,台北:爾雅出版社,1990年。
    林貴真:《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台北:爾雅出版社,1990年。
    林貴真:《第二名的生活藝術》,台北:爾雅出版社,1992年。
    林貴真:《好一個年輕的下午》,台北:爾雅出版社,1993年。
    林貴真:《啊!荷葉上的露珠》,台北:爾雅出版社,1994年。
    林貴真:《現代人的自得其樂》,台北:爾雅出版社,1994年。
    林貴真:《喜歡自己的人生》,台北:爾雅出版社,1996年。
    林貴真:《生命是個橘子》,台北:爾雅出版社,1999年。
    林貴真:《讀書會任我遊》,台北:爾雅出版社,2001年。
    林貴真:《生命,永遠施工中》,台北:正中書局,2005年。
    林貴真:《相遇爾雅書房》,台北:爾雅出版社,2006年。
    林貴真:《十字路口》,台北:爾雅出版社,2009年。
    林貴真:《讀書會加油站》,台北:爾雅出版社,2010年。
    林貴真:《讀書會玩書寫》,台北:爾雅出版社,2013年。
    林貴真:《讀書會逛「臉書」》,台北:爾雅出版社,2015年。

    二、專書著作(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于沛編:《文學社會學》,浙江:浙江人民出版,1987年。
    王艷芳:《女性寫作與自我認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
    方祖燊:《散文的創作鑑賞與批評》,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3年。
    仇小屏:《文章章法論》,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8年。
    方遒:《散文學綜論》,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
    方忠:《臺灣散文縱橫論》,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年。
    冉欲達:《文學描寫技巧》,北京:新華書店,1988年。
    古繼堂主編:《簡明臺灣文學史》,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
    朱光潛:《談文學》,台北:開明書局,1958年。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台北:開明書局,1993年。
    佘樹森:《散文藝術初探》,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 年。
    佘樹森:《中國現當代散文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席慕蓉、沈奇等著:《評論十家第二集》,台北:爾雅出版社,1995年。
    江寶釵、施懿琳編、曾珍珍編:《台灣的文學與環境》,高雄:麗文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
    余光中:《中華現代文學大系》,台北:九歌出版社,1989年。
    何金蘭:《文學社會學》,台北:桂冠圖書出版社,1989年。
    何寄澎編:《當代臺灣文學批評大系──散文批評》,台北:正中書局,1993年。
    李光連:《散文技巧》台北:洪葉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
    余光中:《散文的知性與感性》,廣州:濟南大學出版社,1997年。
    李瑞騰編:《評論20家》,台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
    沈謙、趙衛民、張堂錡編:《文學創作與欣賞》,台北:國立空中大學,2002年。
    吳周文:《散文審美與理性闡釋》,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2016年。
    季薇:《鉛筆屑》,台北:水芙蓉出版社,1975年。
    季薇:《散文研究》,台北:益智出版社,1979年。
    林錫嘉:《耕耘的手──散文的理論與創作》,台北:金文出版社,1981年。
    林燿德:《當代台灣文學評論大系.文學現象卷》,台北:正中書局,1993年。
    林錫嘉編:《八十六年散文選》,台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
    竺家寧:《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1年。
    姚一葦:《藝術的奧秘》,台北:開明書店,1968年。
    姚一葦:《美的範疇論》,台灣:開明書店,1982年。
    俞元桂編:《中國現代散文理論》,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
    范培松:《散文瞭望台》,台北:業強出版社,1993 年。
    洪富連:《當代主題散文研究》,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8年。
    封德屏編:《比翼雙飛 :二十三對文學夫妻》,台北:文訊雜誌社,1988年。
    范培松:《中國散文批評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 年。
    柯慶明編:《爾雅散文選-爾雅創社二十五年散文精華》,台北:爾雅出版社,2000年。
    黃永武:《字句鍛鍊法》,台北:洪範書局,1986年。
    徐治平:《散文美學論》,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
    徐學:《臺灣當代散文綜論》,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4年。
    陳惠齡:《現代文學鑑賞與教學》,台北:萬卷樓出版社,2001年。
    袁勇麟:《當代漢語散文流變論》,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2年。
    陳芳明:《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臺北:麥田出版公司,2002年。
    陳義芝編:《散文教室》,台北:九歌出版社,2002年。
    陳正治:《修辭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3年。
    陳芳明、張瑞芬主編:《五十年來台灣女性散文選文篇上下》,臺北:麥田出版公司,2006年。
    陳大為、鍾怡雯編:《文學思潮與論戰》,台北:萬卷樓出版公司,2006年。
    陳怡安:《人生彩排》,台北:爾雅出版社,2010年。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台北:聯經出版社,2011年。
    張寶琴、邵玉銘、瘂弦著:《四十年中國文學》,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5年。
    張堂錡、簡恩定、唐翼明、周芬伶著:《現代文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7年。
    張春榮:《極短篇的理論與創作》,台北:爾雅出版社,1999年。
    張春榮:《現代散文廣角鏡》,台北:爾雅出版社,2001年。
    張春榮:《修辭新思維》,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1年。
    張堂錡:《跨越邊界-現代中文文學研究論叢》,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
    張春榮:《文學創作的途徑》,台北:爾雅出版社,2003年。
    莊漢新編:《中國二十世紀散文思潮史》,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 年。
    張瑞芬:《臺灣當代女性散文史論》,台北:麥田出版公司,2007年。
    張瑞芬:《狩獵月光:當代文學及散文論評》,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7年。
    張瑞芬:《鳶尾盛開:文學評論與作家印象》,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7年。
    張瑞芬:《春風夢田》,台北:爾雅出版社,2011年。
    張春榮:《文心萬彩》,台北:爾雅出版社,2011年。
    張榮翼、李松:《文學理論新視野》,台北:新銳文創出版公司,2012年。
    孫紹振:《文學創作論》,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7年。 .
    傅德岷:《散文藝術論》,重慶:重慶出版社,1988年。
    黃重添、莊明萱、闕豐齡、徐學、朱雙一著:《台灣新文學概觀》,新莊:稻禾出版社,1992年。
    黃勁連:《文學的沉思》,台南:臺南縣立文化中心,1997年。
    游喚、張鴻聲、徐華中編:《現代散文精讀》,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
    黃慶萱:《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2002年。
    黃雅莉:《現代散文鑑賞:採擷紛繁人生的心影》,台北:文津出版社,2004年。
    黃永健:《中國散文詩研究:現代漢語背景下一種新文體的理論建構》,北京:中
    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貴志浩:《話語的靈性─現代散文語體格論》,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年。
    黃雅欽:《自我、家族(國)與散文書寫策略-台灣當代女性論著》,台北:文津出版社,2013年。
    葉石濤:《作家的條件》,台北:大安出版社,1982年。
    楊牧:《文學的源流》,台北:洪範書局,1984年。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出版社,1993年。
    楊昌年:《現代散文新風貌》,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8年。
    楊明:《鄉愁美學:1949年大陸遷台作家的懷鄉文學》,台北:秀威出版公司,2010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縱橫論》,台北:大安出版社,1988年 。
    鄭明娳:《當代文學氣象》,台北:光復書局,1988年 。
    鄭明娳:《現代散文構成論》,台北:大安出版社,1991年 。
    鄭明娳:《現代散文現象論》,台北:大安出版社,1992年 。
    鄭明娳:《現代散文欣賞》,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2年 。
    鄭明娳:《現代散文類型論》,台北:大安出版社,1992年 。
    鄭明娳:《現代散文》,台北:三民書局,1999年。
    趙衛民:《散文啟蒙》,(台北:名田文化,2003年。
    蔡宗陽:《應用修辭學》,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1年。
    潘淑滿:《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2003年。
    隱地編:《爾雅30.30爾雅》,台北:爾雅出版社,2005。
    隱地編:《新鮮話-爾雅「十句話」系列叢書精華版》,台北:爾雅出版社,2008年。
    謝欣怡:《色彩詞的文化審美性及其運用》,台北:秀威資訊出版公司,2011年。
    魏怡:《散文鑑賞入門》,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 1989年。
    簡靜惠:《以素質精神經營讀書會群》,台北:旭昇圖書,2001年。

    三、期刊論文(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山民:〈慧心.詩心.佛心──《讀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明道文藝》第262期,1998年1月。
    王澤龍:〈新詩散文化的詩學內蘊與意義〉,《中國社會科學》第5期,2007年。
    何青蓉:〈國內讀書會發展概況與其現象分析〉《文化視窗》第13期,1999年8月。
    邱貴芬:〈評張瑞芬《台灣當代女性散文史論》〉,《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第24期,2007年12月。
    林央敏:〈散文出位〉,《文訊》第14期,1984年10月。
    林德俊:〈新生代文學創作者的發聲管道〉,《文訊》第230期,2004年12月。
    陳芳明:〈女性詩人與散文家的現代轉折〉,《聯合文學》第220期,2003年2月。
    孫紹振:〈文本分析的七個層次〉,《福建師範大學》,2008年4月。
    陳劍暉:〈現代批評視野與詩性散文理論建構〉,《文藝爭鳴》第3期,2011年2月。
    陳滿銘:〈篇章邏輯與文本分析──以多二一元螺旋結構切入作探討〉,《臺北大學中文學報》第11期,2012年3月。
    陳美桂:〈相遇爾雅書房──訪談林貴真〉,《文訊》第 357期,2015年7月。
    張堂錡:〈現代散文的新趨向〉《國文天地》第13卷第1期,1997年1月。
    張堂錡:〈跨越邊界-現代散文的裂變與演化〉《文訊雜誌》第167期,1999年9月。
    許正平:〈徬徨的散文新世代〉,《聯合文學》第227期,2003年9月。
    張瑞芬:〈被邊緣化的台灣當代女性散文研究〉,《文訊》第205期,2002年11月。
    黃錦樹:〈文之餘?論現代散文系統中之現代散文,其歷史類型與週邊文類之互動,及相應的詩語言問題〉《中外文學》第32卷第7期,2003年12月。
    黃永健:〈散文詩的審美意識和審美功能〉,《文藝理論與批評》第3期,2006年。
    曾煥鵬:〈論散文情感的本色美〉《青海師專學報(教育科學)》第4期,2006年。
    黃雅歆:〈散文創作四講──從基本認識與準備出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第12期,2007年7月。
    廖玉蕙:〈虛構與真實──談散文創作與閱讀的弔詭〉,《世新大學人文學報》第2期,2000年5月。
    鄭如真:〈返璞「貴」真──讀林貴真《十字路口:人生四帖》〉,《國文天地》第355期,2014年12月。
    蔡素芬紀錄:〈鄭明娳、簡媜對談散文創作〉,《國文天地》第4卷第2期,1987年7月。
    劉正忠:〈現代散文三題:本色、破體、出位〉《東吳中文學報》第9期,2003年5月。
    劉俐俐:〈論文學作品的文本分析〉,《文化與詩學》第1期,2008年7月1日。
    隱地、林貴真:〈遺忘備忘,相遇爾雅〉,《文訊》第327期,2013年1月。
    鍾怡雯:〈台灣散文史的另一種讀法〉《國文天地》第26卷第2期,2010年7月。
    顏崑陽:〈21世紀臺灣現代散文首途的景象〉,《文訊》第280期,2009年2月。

    四、報紙文章
    人間福報編輯部:〈林貴真散播讀書會分享感動〉,《人間福報》第6版,2002年3月13日。
    中央日報編輯部:〈地方扎根 在文化中生活〉,《中央日報》第14版,2000年7月23日。
    徐開塵:〈同窗好友推動素質之友〉,《民生日報》第15版,1995年7月19日。
    徐開塵:〈推動閱讀第一線體驗感動 遊走讀書會林貴真做撒種的人〉,《民生日報》第9版,2001年8月24日。

    五、學位論文(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王立業:《讀書會對話互動之探究:以「經典閱讀讀書會」為例》,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吳似倩:《種文學的人—隱地及其散文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碩士論文,2009年。
    林雪香:《隱地的散文創作觀及其實踐》,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語文教學碩士論文,2012年。
    陳鈺婷:《臺灣最新世代女性散文記憶書寫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
    曾曉玲:《當代臺灣女性散文的旅外書寫(1990-2011)》, 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溫毓詩:《靜靜的生命長河──解嚴以來臺灣女性散文之主題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鄭恒惠:《家庭‧城市‧旅行─台灣新世代女性散文主題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劉欣芝:《隱地及其作品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0年。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10415102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151021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THE.NCCU.CHI.001.2018.A08
    Appears in Collections:[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02101.pdf4426KbAdobe PDF21111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