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1614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4205/145239 (79%)
造訪人次 : 52527443      線上人數 : 74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6143


    題名: 我國國防部反恐怖行動機制之探討 —以憲兵特勤隊為例
    Investigation of anti-terrorism mechanism by the ROC (TAIWAN) Ministry of Defense – in the case of military police special service company (MPSSC)
    作者: 陳翊豪
    Chen, Yi Hao
    貢獻者: 邱坤玄
    陳翊豪
    Chen, Yi Hao
    關鍵詞: 恐怖主義
    反恐機制
    國防部反恐部隊
    憲兵特勤隊
    反恐訓練
    Terrorism
    Anti-terrorism mechanism
    Ministry of defense anti-terrorism forces
    Military police special service forces
    Anti-terrorism training
    日期: 2018
    上傳時間: 2018-03-02 12:00:54 (UTC+8)
    摘要: 面對近年來恐怖主義持續壯大及ISIS恐怖組織,由其面對孤狼恐怖主義(lone wolf terrorism)攻擊頻繁發生在世界各地,如挪威槍擊事件、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國內高鐵行李爆裂物及法國查理週刊等事件中,就可以看出恐怖主義在全球漫延。在2016年美國恐怖主義報告中提到,「東亞國家積極參與打擊恐怖主義,以澳大利亞、日本、馬來西亞、紐西蘭、南韓、新加坡及臺灣是全球打擊ISIS聯盟的合作夥伴。」可見我國面對恐怖主義已是美國盟友之一,並不能置身事外,需要面對未知的恐怖攻擊並想辦法應對,只有做好萬全的準備才能在發生恐攻時迅速解決。目前我國已制定初步的反恐怖行動策略,雖然在中華民國尚未發生重大的恐怖行動,我們還是必須做準備,瞭解自己有多大能量能因應能恐怖攻擊,在機制上如何上下通聯及左右協調,確保整個機制能正常運作。
    國軍依行政院指導,就部隊能力及恐怖攻擊行動性質,完成反恐任務部隊整備,依令執行反恐應援任務。當國內發生恐怖攻擊事件時,依行政院國土安全應變中心任務需求,由國軍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派遣專責、專業、地區應變部隊,協力反恐應援任務。為防止恐怖主義對國家的威脅,必須建立相關機制及應變單位,我國國軍主要反恐任務部隊,主要為憲兵特勤隊、陸軍航特部特勤中隊及海軍陸戰隊特勤中隊等三支特勤隊,而憲兵特勤隊成立之初就是因反恐而編成,所以不論在裝備、人員、武器及訓練上都可做為國內反恐的指標。但在解嚴後的執行面漸漸被警察及海巡特勤隊取代其任務,若在恐攻發生時要如何執行反恐任務,在國家及國防部反恐機制中能否運作,憲兵本就具有軍司法警察身分,擔負協力維護治安的重任,更是國家元首的鐵衛軍,在實際上執行任務有法可依循,在國軍精減後繼續朝向「量少、質精、戰力強」的目標邁進,要如何應證憲兵特勤隊的能力,一方面需要法規及制度的配合,另一方面要完備反恐各整備,才能在關鍵時刻完成任務。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evaluate and study the role of MPSSC in the chain of command within the anti-terrorism mechanism system. Faced with escalating threat of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and ISIS regime in recent years, lone wolf terrorism attacks have frequently occurred around the globe, to name a few: the 2011 Norway attacks, Boston Marathon bombings, Taiwan high-speed rail baggage bursts and French Charlie Weekly and other events. In the 2016 United States Terrorism Report, “East Asian countries have been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 fight against terrorism, with Australia, Japan, Malaysia, New Zealand, South Korea, Singapore and Taiwan as partners in the global fight against ISIS.” ROC (Taiwan) has been taking important role as one of the American allies and cannot be left out of the fight. The island country is ought to be prepared for an unknown yet possible terrorist attack. Though thus far no major terrorism activities had burst out in Taiwan, the government has already proposed a preliminary strategy for anti-terrorism action, in the event of possible terrorist actions on the island. The island country must be prepared and understand how much energy it can produce to deal with terrorist attacks, as well as efficient internal coordination in the chain of command within the anti-terrorism mechanism.
    The ROC (Taiwan) Executive Yuan commands The island country’s National Army. The Army formulates a counter-terrorism task force in terms of its military capability and the nature of a terrorist attacks. In the event of a terrorist attacks, the Executive Yuan Homeland Security Response Center issues mission statement and the National Army Joint Operations Command Center is responsible to compose and deploy a dedicated, professional, contingency local forces.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threat, relevant mechanisms and contingency units are required to establish. The island country"s main anti-terrorism task force: MPSSC, the Airborne Special Service Company (ASSC) and the Chinese Marine Corps Special Service Company (CMC.SSC). The MPSSC was initially founded to fight against terrorism, therefore in terms of equipment, personnel, weapons and training can be demonstrated as a domestic anti-terrorism indicators. Yet starting in the 80s, post Martial-Law period, Wei-An Police Special Services Commando (WAPSSC) and Coast Guard Administration Special Task Unit (CGA-STU) has gradually took over in importance. In the event of a terrorist attack, the role of the MPSSC and its frame of operation within the Ministry of Defense mechanism are still not clear. The MPSSC is the military police, by its nature and the law; it is committed to the task of maintaining law and order. The MPSSC is also the iron guard of the president. After the streamline of the National Army, the goal strive to a “less, quality, strong fighting” forces is still in process. In order to prove and account for the ability of the MPSSC, a clear, regulated law and 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 in required on one hand, and a combat -ready preparation status is also required on the other hand.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一、專書
    Chester Wong著,莊勝雄等譯。《特戰綠扁帽:成為美軍反恐指揮官的華裔小子》。臺北市:商周,2013年。
    James。《無役不與》。桃園:老戰友文化,2007年。
    Jonathan Barker,張舜芬譯。《誰是恐怖主義:當恐怖份子遇上反恐戰爭》。臺北:書林出版社,2005年。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反恐怖研究中心著。《國際恐怖主義與反恐鬥爭年鑒2013~2014》。北京:時事出版社,2015年。
    丹尼斯·匹茲奇維克斯(Dennis Piszkiewicz)。方淑惠譯。《恐怖主義與美國的角力》。臺北:國防部,2007年。
    內政部消防署譯。《美國政府跨部會反恐怖行動作業計畫中文譯本》。臺北:內政部。2002年。
    內政部警政署編。《103年警政署工作年報》。臺北:內政部警政署編。2014年。
    內政部警政署編。《104年警政署工作年報》。臺北:內政部警政署編。2015年。
    王智盛等。《國土安全與移移民政策:人權與安全的多元議題探析》。臺北:獨立作家。2016年。
    王逸舟。《恐怖主義溯源》。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
    王鳳鳴主編。《反恐戰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伊恩・萊賽(Ian O.lesser)著,程克雄譯。《反新恐怖主義》。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
    江明修。《研究方法論》。臺北市:智勝文化事業,2009年。
    行政院。《國家關鍵基礎設施防護指導綱要》。臺北:行政院。2014年。
    吳鄭重。《研究研究論論文:研究歷程之科P解密與論有寫作SOP大公開》。臺北:遠流出版社,2016年。
    李一新。《特種部隊內幕全公開》。北京:時事出版社,2006年。
    李偉,俞曉秋,歐陽立平。《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反恐怖政策與措施》。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
    李偉,俞曉秋,歐陽立平。《恐怖主義與反恐怖斗爭理論探索》。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
    李偉,楊明杰。《國際恐怖主義與反恐怖斗爭》。北京:時事出版社,2001年。
    李偉,歐陽立平。《國際重大恐怖案例分析》。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
    李慧智。《反恐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汪毓瑋,《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臺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沈明室。《新世紀反恐怖大戰》。軍事迷文化,2007年。
    肖達喜編,《世界特種部隊大觀》。北京:軍事誼文出版,2004年。
    彼得·哈克萊羅德(PeterHarclerode)著,王振西主譯。《反恐時代》。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
    邱吉鶴,《行政機關績效管理》。臺北:秀威出版,2008年。
    哈用・勒巴克。《國軍武裝》。臺北:勒巴克顧問公司,2007年。
    胡文祥主編。《反恐技術方略》。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3年。
    勒羅伊・湯普森(Leroy Thompson)編。張博、孫迪輝、劉佳圭譯,《人質營救手冊》。香港:新點出版公司,2010年。
    勒羅伊・湯普森(Leroy Thompson)編;敖鋒、孫迪輝、劉佳圭譯。《全球反恐手冊》。香港:新點出版公司,2010年。
    國防大學軍事學院。《國軍軍語辭典》。臺北:國防部,2004年。
    國防部。〈2013年由國內高鐵爆裂物事件及美國波士頓爆炸案檢討我國反恐機制及運作現況〉。《立法院第8屆第3期外交及國防委員會》。
    國防部。《中華民國102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2013年。
    國防部。《中華民國104年國防報告書》。「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臺北:國防部,2015年。
    國防部譯。《2014美國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報告》。臺北:國防部,2014年。
    張四良,《反恐怖行動之理論與實務》。臺北市:自行出版,2007年。
    張錫模。《全球反恐戰爭》。臺北:東華國際文化,2006年。
    張鑄勳。《對美國911事件及反恐戰爭研究論文專輯》。臺北:國防大學,2002年。
    喻江。《神兵銳器¬-特種部隊揭密》。北京:中國民航出版社,2000年。
    楊暉。《反恐新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年。
    葛倫特・休斯(Geraint Hughes)編。顏永銘譯,《軍隊在反恐怖行動中所扮演的角色:自由民主國家的案例與意涵》。桃園縣:國防大學,2011年。
    雷・邦德斯(Ray Bonds),杜紅譯,《美國特種部隊》。臺北:代表作出版,2005年。
    雷亦鋒。《中國反恐大佈兵》。香港:明鏡出版社,2008年。
    雷納爾・斯塔爾伯格(Stahlberg, R.)著,李斯、馬永波譯。《反恐怖手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
    蔡今中。《社會科學研究與論文寫》。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2010年。
    鄭守華。《反恐怖作戰研究》。中國: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
    憲兵司令部。《憲兵反恐怖行動教範》。臺北:憲兵學校,2008年。
    憲兵指揮部。《憲兵特種勤務隊訓練手冊(第三版) 》。臺北:憲兵指揮部,2014年。
    憲兵學校。《各國憲兵制度簡介》。臺北:憲兵學校,2006年。
    戴鳳秀。《防恐怖戰略與對策》。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3年。
    鐵血圖文編著。《揭密世界各國特種部隊》。北京:人民郵電出版,2011年。
    二、期刊
    牛博。〈GIS在反恐應急指揮中的應用研究〉。《資訊安全與技術》,第3期(2015),頁90~91。
    王孔祥。〈聯合國安理會1267號決議評析〉。《東南大學學報》,第13卷第1期(2011年1月),頁80~124。
    王崑義。〈非傳統安全與臺灣軍事戰略的變革〉。《臺灣國際研究季刊》,第6卷第2期(2010年),頁1-43。
    王渤。〈俄羅斯國家反恐戰略的經驗教訓與我國國家反恐體系的完善〉。《法學雜誌》,第25卷(2004年4月),頁90~92。
    丘臺峰。〈兩岸海運直航與反恐維安之探討〉。《第四屆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2008年5月),頁189~194。
    朱新明等。〈交通恐怖襲擊特點及反恐措施研究〉。《國防交通工程與技術》,第9卷1期(2011年1月),頁4 ~7。
    江啓臣。〈APEC架構下反恐議題發展之研析〉。《政治科學論叢》,第25期(2005年9月),頁29~66。
    江煥輝、師法起、賀 菲,〈反恐與警衛協同指揮系統研究-以指揮、情報與偵查、監視為視角構建三維空間安全〉。《四川警察學院學報》(2012年4月),頁42-48。
    吳明上。〈日本「反恐特別措施法」之探討〉。《危機管理學刊》,2卷1期(2005年3月),頁1~10。
    吳東明等。〈美國海事保安第一線應變單位間的作業支援實務借鏡–美國海岸防衛隊在國土安全任務中所扮演關鍵領導角色〉。《船舶與海運通訊》,第四十一期(2013年5月),頁17~33。
    吳東野。〈全球反恐聯盟及其相關問題之探討〉。《遠景基金會季刊》,第四卷第一期(2003 年1月),頁1~39。
    吳照美、劉衝。〈關於完善我國反恐預警機制的思考〉。《武漢公安幹部學院學報》,第96期(2011年3月),頁24~26。
    宋魯鄭。〈西方為何打不贏反恐戰爭〉。《國際遠望》,317期(2015年2月),頁45~51。
    李建昇。〈當代恐怖主義發展及其對全球安全之影響〉。《國防雜誌》,30卷4期(2015年7月),頁19~46。
    李湧清。〈反恐作為與策略之探討〉。《桃園創新學報》,第三十三期(2013年),頁275~293。
    杜邈,〈英國反恐立法的新發展〉,《時代法學》(2009年10月),頁106-111。
    汪毓瑋,〈恐怖主義威脅及國人應有認知〉,《清流雙月刊》(2016年1月),頁4-7。
    汪毓瑋。〈未來我國國土安全機關組織與人力資源整合研究〉。《國家菁英季刊》,第三卷第二期(2007年6月),頁51~82。
    沈明室。〈後賓拉登時期的全球反恐情勢〉。《全球政治評論》,第三十五期(2011年),頁7~12。
    沈涓涓,從歐盟反恐政策檢視共同外交及安全政策之發展與挑戰,《歐洲國際評論》(2014年),頁65-102。
    季仰舒。〈鮮為人知的日本特種部隊〉。《當代世界》,第3期(2004年3月),頁41~42。
    林欣蓉。〈臺灣應強化反恐機制〉。《新社會政策》,28期(2013年6月),頁6~9。
    林泰和。〈近期日本反恐作為之研析〉。《戰略安全研析》,第119期(2015年3月),頁12~19。
    林泰和。〈恐怖主義的核戰略〉。《戰略安全研析》,第129期(2016年1月),頁4~13。
    金佳俊,〈體政府理論在我國反恐跨部門協同中的應用研究〉。《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4 年 10 月),頁78-80。
    洪銘德、張凱銘,〈臺灣孤狼恐怖主義之研究〉。《國會月刊》第44卷第9期(2016年9月),8-35頁。
    徐正祥,〈中東恐怖組織現在與未來〉。《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暨實務座談會論文集》(2004年),頁51-74。
    馬勇,〈略論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反恐機制〉。《青海社會科學》(2006年11月),頁5-8。
    馬勇。〈略論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反恐機制〉。《青海社會科學》,第六期(2006 年),頁5~8。
    張中勇。〈從美國反恐戰略報告看反恐對策發展與走向〉。《戰略安全研析》,76期(2011年8月),頁28~36。
    張文釋。〈全球化下的國家安全觀:從國際恐怖主義談起〉。《國會》第46卷第5期(2016年6月),頁50-68。
    張世澤、張世強。〈論組織再造與國家安全政策的轉變-美國國土安全部的建置省思〉。《北臺灣科技學院通識學報》,第5期(2009年7月), 頁20~33。
    張守珩,〈歐盟反恐政策之發展與挑戰〉,《國際關係學報》第28期(2009年7月),頁117-152。
    張東勝等。〈伊斯蘭國的復興、國際反應及未來發展〉。《國防雜誌》,30卷5期(2015年10月),頁1~28。
    張家棟。〈當前恐怖主義新演變及反恐趨勢〉。《人民論壇》,2012年3月,頁66~68。
    張登及。〈本體安全視角下的恐怖主義:以英國倫敦七七恐怖攻擊事件為例的分析〉。《問題與研究》,第48卷4期 (2009年12月),頁67~93。
    張福昌。〈歐盟3P1R 反恐戰略的功能與局限〉。《全球政治評論》,第49期(2015年),頁19~24。
    許建海。〈建立一體化聯合反恐機制〉。《國防》,第8期(2005年),頁61~62。
    陳以鋒。〈911後各國反恐應變機制〉。《警光雜誌》,2009年6月,頁91~103。
    陳能鏡。〈提高防恐意識、減少恐攻衝擊〉,《清流雙月刊》(2016年1月),頁13-15。
    堯超。〈以色列打擊和防範恐怖主義六十年的經驗啟示〉。《山東社會科學》(2016年6月),頁33~35頁。
    黃正芳。〈建構我國國土安全五大應變體系國土安全網之探討〉。《國防雜誌》,第2期(2012年3月),頁3~26。
    黃奎博。〈後賓拉登時期的美國全球反恐戰略〉。《全球政治評論》,第三十五期(2011年),頁1~6。
    楊恕。〈國際恐怖主義新動向新特徵〉。《人民論壇》,2015年3月,頁55~57。
    董慧明。〈中國大陸反恐怖主義法(草案)評析〉。《展望與探索》(第4期2015年4月),頁26-32。
    榮鷹。〈拉登之死與國際反恐鬥爭走向〉。《當代世界》,2011年6月,頁35~37。
    趙葆瑉。〈從伊拉克到阿富汗:美國反恐戰略評估〉。《阿拉伯世界研究》,第2期(2011年3月),頁61~67。
    劉沖、吳照美。〈關于完善我國反恐預警機制的思考〉。《武漢公安幹部學院學報》,第3期(2011年),頁24-26。
    劉承宗。〈聯合國反恐委員會〜十年的回顧與展望〉。《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第四卷第二期(2011年8月),頁157~174。
    劉博,康文增。〈從土耳其滙豐銀行爆炸案談反恐應急機制與防範〉。《中國公共安全》,第4期(2010年10月),頁51~54。
    劉曉宇。〈淺談武警反恐特戰人才培養〉。《國防》,第6期(2014年6月),頁59~60。
    蔡育岱。〈蓋達組織與賓拉登年代恐怖活動之概況回顧〉。《全球政治評論》(2011年7月),頁13-18。
    蔡裕明。〈當前巴基斯坦的反恐困局〉。《戰略安全研析》,第51期(2009年7月),頁35~38。
    簡基松。〈「反恐」軍事行動對國家自衛權規則的突破〉。《法學雜誌》(2002年3月),頁33-35。
    簡基松。〈「反恐」軍事行動對國家自衛權規則的突破〉。《法學雜誌》,第2期(2002年),頁33~35。
    蘇進強。〈國家安全與危機管理機制〉。《新世紀智庫論壇》,第21期(2003年3月),頁4-25。
    三、研討會及碩博士論文
    江偉豪。〈我國陸軍狙擊手戰力建構及訓練之探討〉。國立勤益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14年7月。
    李奇勳。〈兩岸反恐合作之研究〉。臺灣大學碩士論文,2016年5月。
    李雨林。〈從美軍非戰爭軍事行動觀點探討我國憲兵的角色與任務〉。憲兵學校第四屆學術研討會論文,2003年5月。
    汪毓瑋。〈航空恐怖主義攻擊與防制措施之探討〉。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暨實務座談會論文集,2007年5月。
    阮春潭。〈911後的美國反恐作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05 年6 月。
    林芝郁。〈「恐怖行動」刑事責任之究研〉。臺灣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5月。
    邱政達。〈中華民國反恐對策之研究─以情治機關反恐工作為例〉。淡江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1月。
    洪漢國。〈九一一事件後法國反恐政策(2001-2006) 〉。淡江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6月。
    馬士林。〈我國反恐怖行動機制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6 月。
    張念卿。〈伊斯蘭激進主義與國際恐怖活動〉。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01年6 月。
    張福昌。〈孤狼恐怖主義與內部安全〉。第九屆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2013年。
    曹炳揚。〈九一一後俄羅斯反恐政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7月。
    許榮泰。〈國際反恐政策與作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04 年6 月。
    陳瑩珍。<臺灣與新加坡反恐機制之比較>。國防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6月。
    陳雙環。〈當前中華民國反恐對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03 年6 月。
    黃芳祐。<美國九一一事件後臺灣反恐機制研析>。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1月。
    黃春祥。〈領導效能與部屬信任感之相關性研究以警政署維安特勤隊為例〉。義守大學碩士論文,2014年6月。
    劉博、康文增。〈從土耳其滙豐銀行爆炸案談反恐應急機制與防範〉。中國公共安全,2010年。
    蔡明彥。〈恐怖攻擊的社會心理衝擊及預防因應作為〉,第九屆「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2013年,頁111-116。
    簡勇君。〈高鐵反恐之研究-以台灣高鐵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6月。
    羅火祥。〈我國警政機關危機管理之研究─兼論美國九一一事件之反恐應變機制〉。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論文,2003 年6 月。
    羅吉權。〈911事件後我國反恐機制作為之探討-以國軍反恐部隊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13 年6 月。
    四、網路資料
    BBC中文網,布魯塞爾連環爆炸。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2016/03/160325_brussels_six_suspects_arrested
    大紀元,國軍特勤隊強化執行反恐任務。
    http://www.epochtimes.com
    中央通訊社,嚴德發任國安會秘書長。http://www.cna.com.tw/news/aipl/201705180320-1.aspx
    中時電子報,新北斥資1400多萬 建置全國唯一多情境模擬射擊訓練系統。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0825003627-260402
    中時電子報,新北斥資1400多萬建置全國唯一多情境模擬射擊訓練系統。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0825003627-260402
    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土安全辦公室。https://www.ey.gov.tw/cp.aspx?n=9DD1F33EB9A1A6CB
    內政部,反恐訓練中心落成啟用加速推動反恐整備工作。http://www.moi.gov.tw/chi/chi_news/news_detail.aspx?sn=11780&type_code=&pages=0&src=news
    天下雜誌,IS敗退亞洲成恐攻高危險地區。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83660
    尖端科技,「海豹六隊」與「三角洲部隊」有何不同。https://www.dtmdatabase.com/News.aspx?id=156
    自由時報,反恐特勤隊無法出任務。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10087
    自由時報,反恐總動員。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672669
    自由時報,張安薇仍活著。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903090
    自由時報,復興航空失事。
    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1223714
    自由時報,蓋了12年警政署反恐訓練中心今落成。 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2011454
    每日頭條,大國利器:21支戰力最強特種部隊。
    https://kknews.cc/zh-tw/world/lzxopkg.html
    東森新聞,警署成立反恐訓練中心。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70321/889173.htm?
    法案評估,立法院全球資訊網。
    http://www.ly.gov.tw/innerIndex.action
    神秘憲兵特勤隊首度曝光,三立新聞網。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284274,
    推動政府反恐防災機制,行政院聯合服務中心。http://www.eycc.ey.gov.tw/news_Content.aspx?n=9BDAB6C2E0C567F8&s=774E517381A37B4E
    維安特勤隊,警政署保一總隊。
    http://www.spfh.gov.tw/
    網路王朝,德國聯邦警察第九國境守備隊。http://tc.wangchao.net.cn/baike/detail_1085400.html,
    蓋浙生,教育大辭典。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3816/(2000年),查閱時間
    環球新聞網,羅馬已做好最壞打算,國家特種部隊全員就位! https://kknews.cc/world/jryrb6.html
    總統府,國家安全會議組織法規、功能介紹。http://www.president.gov.tw/NSC/index.html
    聯合晚報,由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的安全合作組推動雙方軍事合作事務。http://udn.com/news/story/6656/1432793
    聯合新聞網,緊急命令後,法國軍警的動員跟部署。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3/1320083
    蘋果日報,巴格達迪死,將有新首腦。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international/20170712/37713120/
    蘋果日報,法國特勤地表最強部隊。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50111/36321441/

    英文部份
    一、專書
    Brigitte Nacos Brigitte L. , Terrorism and counterterrorism. New York : 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 Group,2016.
    Combs, Cindy C. ,Terrorism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1997.
    Counter_Terrorism_Strategy factbook,National Strategy for Combating Terrorism,2003.
    Gregory G.,Wayne C. , Gregory G., Joseph M., The Craft of Research.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5.
    Horgan, John. , The psychology of terrorism,Abingdon, Oxon : 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 Group, 2014.
    Institute for Economics and Peace, Global-Terrorism-Index-2016 , (November, 2016)
    Mockaitis Thomas R. , The &quot;new&quot; terrorism : myths and reality, Westport, Conn. : Praeger Security International, 2007.
    Paul Wilkinson,Terrorism Versus Democracy(New York:Routledge,2011), pp.188-189.
    U.S. Department Of State, Country Reports on Terrorism 2016(July 2017), pp. 20-25.
    二、期刊
    Cronin, Andrey Kurch.“Behind the Curve-Glob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International Security, 27(3)(Spring 2002), pp. 20-58.
    Hudson、Thayer, “life sciences and islamic suicide terrorism.”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35,No.3 (Winter 2010/11), pp. 185-192.
    Johnston, R.Barry, Oana M. Nedeleseu. “The Impact of terrorism on financial markets.” Journal of Financial Crime, 13(Spring 2006), pp. 7-25.
    Lum Cynthia, “Are counter-terrorism strategies effectives? The results of the Campbell systematic review on counter-terrorism evaluation research.”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riminology(2006), pp. 489-560.
    Raphaeli, Nimrod. ,“Financing of Terrorism:Sources, Methods, and Channels.” Terrorism and Political Violence, 15(2006), pp. 59-82.
    三、網路資料
    Four Questions on ISIS: A “Trend” Analysis of the Islamic State. http://www.terrorismanalysts.com/pt/index.php/pot/article/view/436/html
    Ganor, “Defining Terrorism - Is One Man’s Terrorist Another Man’s Freedom Fighter? ”, The International Policy Institute for Counter-Terrorism。https://www.ict.org.il/Article/1123/Defining-Terrorism-Is-One-Mans-Terrorist-Another-Mans-Freedom-Fighter.
    The National Interest,Al Qaeda Rises in Yemen’s Chaos,Bruce Hoffman,http://nationalinterest.org/bookreview/al-qaeda-rises-yemens-chaos-7892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10498102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981024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102401.pdf2915KbAdobe PDF21260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