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1607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4205/145239 (79%)
造訪人次 : 52493307      線上人數 : 79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臺灣史研究所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16070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6070


    題名: 日治時期臺中市街的飲食空間與消費文化
    Diet space and consumer culture in Taichung under Japanese rule
    作者: 嚴漢廷
    Yen, Han Ting
    貢獻者: 戴寶村
    嚴漢廷
    Yen, Han Ting
    關鍵詞: 富貴亭
    香園閣
    空間權力
    生活空間
    地理資訊系統(GIS)
    GIS
    日期: 2018
    上傳時間: 2018-03-02 11:47:43 (UTC+8)
    摘要:   甲午戰後,對臺的統治者由清廷轉為總督府,而隨政權轉移、治理方式的改變,自然也影響地景的變化。就地理學的角度認為空間地景是連續的變化過程,因此本文主要欲探究清代空間拓墾、日治重整空間,及以此空間為交流平臺的民間活動。基於此,本研究以飲食作為人民活動的觀察,而以空間作為切入點,提出假設:日治期間日本作為統治者,其可以所受的西方知識主宰臺灣的地方空間,同時日本內地人也在民間與臺灣本島人舊有的社會文化交流,因此即使透過空間的重整,從制度面改變了原有的社會面貌,但面對舊有的文化習慣,仍必須在此重整的空間上進行不斷的衝突與包容,進而兼併成為獨特的臺灣文化。據此將空間分為「統治者對空間的治理」、「被治理空間上的飲食店家經營」及「飲食店家為一飲食空間」三種尺度觀察。而在研究範圍方面,有別於臺北代表日本文化與新文化的重鎮,以及臺南代表臺灣傳統的文化中心,臺中成為第一個完全由日本規劃的城市,也是臺日文化競爭的主場所,故選該市街進行討論。

      從研究成果而言可歸結為三點:(一)統治者對空間治理的關係方面,日本首先承襲臺中舊有的官舍並攏絡地方領導階層,而後進一步以市區改正導入西方知識,改善原有的環境衛生,也以臺中公園作為容納空間,確立殖民者權威。(二)飲食業對受治理的空間使用方面,仍受到日治空間的影響:市場的建置而使飲食業呈現集中關係,且隨時間飲食業在臺中市街的擴張,也順應總督府實行的都市擴張計劃。(三)飲食空間作為業主供應及消費者需求的交流場,店家提供便利的設備來吸引客群;而消費者利用店家空間的公共性進行聚會、同時團體消費的排外性,也使得民眾得以進行隱密的會議,各種活動的交流更使得臺日雙方在飲食文化上都各有接納與改變,綜合而發展出臺灣特有的文化。
    參考文獻: 一、史料
    (一)日文史料
    《臺中市報》
    《臺中州報》
    《臺中廳報》
    《臺灣總督府府報》
    《臺灣總督府檔案》
    千草默仙,《全島商工人名錄 臺中市商工人名錄》,臺北:高砂改進社,1928。
    大月京平,《臺灣實業名鑑》,臺中:臺灣新聞社,1934。
    小川嘉一,《臺灣鐵道旅行案內_昭和九年版》,臺北:ジャパン.ツーリスト.ビユロー臺北支部,1934。
    小川嘉一,《臺灣鐵道旅行案內_昭和十年版》,臺北:ジャパン.ツーリスト.ビユロー臺北支部,1935。
    中村茂夫編,《在臺の信州人》,臺北:日本公論社臺灣支局,1925。
    內藤素生編,《南國之人士》,臺北:臺灣人物社,1922。
    日本旅行協會臺灣支部編,《臺灣鐵道旅行案_昭和十四年版》,臺北:日本旅行協會臺灣支部,1939。
    日本遊覧社,《全國遊廓案內》,日本:日本遊覽社,1930。
    月出皓編,《臺灣館》,臺北:第五回內國勸業博覽會臺灣協贊會,1903。
    氏平要等編,《臺中市史》,臺中:臺灣新聞社,1934。
    片岡巖,《臺灣風俗誌》,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21。
    石井善次,《臺中商工案內 昭和十六年》,臺中:臺中商工會議所,1941。
    伊能嘉矩,《台灣蕃政志》,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1904。
    杉浦和作,《臺灣商工人名錄》,臺北:臺灣商工人名錄發行所,1912。
    杉浦和作,《臺灣商工人名錄第三編 臺中州商工人名錄》,臺北:臺灣實業興信所編簒部,1930。
    岡田隆正,《臺中沿革誌》,不詳,不詳。
    東方孝義,《臺灣習俗》,臺北:同仁研究會,1942。
    武澤贇太郎,《臺灣旅行案內_昭和十三年版》,臺北:臺灣旅行案內社,1938。
    社團法人臺灣建築會,〈改隷以後に於ける建築の變遷(一)-座談會〉,《臺灣建築會誌》,16:1(臺北,1944),頁17-48。
    金港堂,《第五回内国勧業博覧会総説博覧会案内》,日本:金港堂,1903。
    柳田國男,《明治大正史. 第4巻 世相篇》,日本:朝日新聞社,1930。
    泉風浪,《中部臺灣を語る》,臺中:南瀛新報社出版部,1930。
    原田芳之,〈臺中市史編史後感〉,《臺灣時報》昭和7年:6月號(臺北,1932),頁104-116。
    原房助,《臺灣大年表》,臺北:臺灣經世新報社,1932。
    栗田政治,《昭和二年臺灣商工名錄》,臺北:臺灣物產協會,1927。
    高宮政人,《百人一首かるたの取方》,東京:フジキ堂,1917。
    清水留吉,《臺灣旅行案內_大正十一年》,臺北:臺灣案內社,1922。
    笹森儀助,《台湾視察論 台湾視察日記》,不詳,1896。
    鈴木辰三,《臺灣文官武官民間職員錄》,臺北:臺灣文官武官民間職員錄發行所,1928。
    鈴木辰三,《臺灣文官武官民間職員錄》,臺北:臺灣文官武官民間職員錄發行所,1929。
    鈴木辰三,《臺灣文官武官民間職員錄》,臺北:臺灣文官武官民間職員錄發行所,1930。
    鈴木辰三,《臺灣民間職員錄》,臺北:臺灣商工社,1923。
    鈴木辰三,《臺灣官民職員錄》,臺北:臺灣商工社,1925。
    鈴木辰三,《臺灣官民職員錄》,不詳:不詳,1926。
    鈴木辰三,《臺灣官民職員錄》,臺北:臺灣官民職員錄發行所,1927。
    鈴木常良,《臺灣商工便覽 第二版》,臺中:株式會社臺灣新聞社,1919。
    臺中市役所,《臺中市產業要覽》,臺中:臺中市役所,1931。
    臺中市役所,《臺中市概況》,臺中:台中市役所,1935。
    臺中市役所,《臺中市市場要覽》,臺中:臺中市役所,1940。
    臺中市役所,《臺中管內概況 昭和十四年》,臺中:臺中市役所,1940。
    臺中市役所勸業課,《臺中市商工人名錄 昭和十三年》,臺中:中市役所勸業課,1939。
    臺中廳,《臺中廳治一斑(大正三年)》,臺中:臺中廳,1916。
    臺南新報社,《南部臺灣紳士錄》,臺南:臺南新報社,1907。
    臺灣日日新報社編纂,《新舊對照管轄便覽》,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21。
    臺灣慣習研究會,〈彙報〉,《臺灣慣習記事》5:2(臺北,1905),頁75-87。
    臺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昭和五年國勢調查結果表州廳編_臺中州》,臺北:臺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1933。
    臺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昭和十年國勢調查結果表》,臺北:臺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1937。
    臺灣總督府,《臺灣教科用書國語讀本四》,臺北:台灣總督府,1912。
    臺灣總督府,《公學校用國語讀本卷四》,臺北:台灣總督府,1914。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文書課,《臺灣總督府統計書》,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文書課,1900-1901。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臺灣鐵道旅行案內》,臺北: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1927。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臺灣鐵道旅行案內》,臺北: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1930。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臺灣鐵道旅行案內》,臺北: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1932。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臺灣鐵道旅行案內_昭和十五年版》,臺北: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1940。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臺灣鐵道旅行案內》,臺北:東亞旅行社臺灣支部,1942。
    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臺灣總督府統計書》,臺北: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1902-1906。
    臺灣總督府官房企畫部,《臺灣常住戶口統計》,臺北:臺灣總督府官房企畫部,1939-1942。
    臺灣總督府官房統計課,《臺灣現住人口統計》,臺北:臺灣總督府官房統計課,1908-1917。
    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臺灣常住戶口統計》,臺北: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1934-1938。
    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臺灣現住人口統計》,臺北: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1918、1920-1925、1927-1933。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列紳傳》,臺灣:臺灣總督府,1916。
    臺灣總督府總務局,《臺灣常住戶口統計》,臺北:臺灣總督府總務局,1943-1944。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臺灣鐵道旅行案內》,臺北:臺灣總督府鐵道部,1924。
    臺灣雜誌社編,《臺灣實業家名鑑》,臺北:臺灣雜誌社,1912。
    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部,《臺灣現住人口統計》,臺北: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部,1907。
    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部,《臨時臺灣戶口調查職業名字彙》,臺北: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部,1907。
    鷲巣敦哉,《臺灣警察四十年史話》,臺北:鷲巣敦哉,1938。

    (二)中文史料
    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21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吳德功,《臺灣遊記》,臺灣文獻叢刊第89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
    周鍾瑄,《諸羅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41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周璽,《彰化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56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林獻堂著,許雪姬編,《灌園先生日記(一):一九二七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2000。
    林獻堂著,許雪姬、何義麟編,《灌園先生日記(三):一九三○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2001。
    洪棄生,《寄鶴齋選集》,臺灣文獻叢刊第304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2。
    張麗俊作,許雪姬、洪秋芬編纂・解讀,《水竹居主人日記(一)》,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臺中:臺中縣文化局,2000。
    黃旺成著,許雪姬編註,《黃旺成先生日記(9)-(10)》,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2。
    黃旺成著,許雪姬編註,《黃旺成先生日記(11)-(12)》,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3。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清代臺灣大租調查書》,臺灣文獻叢刊第152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劉銘傳撫臺前後檔案》,臺灣文獻叢刊第276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9。
    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74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
    劉銘傳,《劉壯肅公奏議》,臺灣文獻叢刊第27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
    劉璈,《巡臺退思錄》,臺灣文獻叢刊第21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
    蔣師轍,《臺游日記》,臺灣文獻叢刊第6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
    藍鼎元,《東征集》,臺灣文獻叢刊第12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
    藍鼎元,《平臺紀略》,臺灣文獻叢刊第14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

    (三)地圖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_地圖與遙測影像數位典藏計畫典藏,《臺灣省各縣市160磅地籍藍曬圖》。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調製,《臺灣堡圖》,臺北:遠流,1996。

    二、專書
    Felipe Fernandez-Armesto作;韓良憶譯,《食物的歷史:透視人類的飲食與文明》,臺北:左岸文化,2005。
    Katarzyna J. Cwiertka作;陳玉箴譯,《飲食、權力與國族認同:當代日本料理的形成》,臺北:韋伯文化國際,2009。
    Richard Hartshorne著;葉光庭譯,《地理学的性质:当前地理学思想述评》,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又吉盛清,《台湾 近い昔の旅〈台北編〉》,東京:凱風社,1996。
    大久保洋子著;孟勳、陳令嫻、林品秀譯,《江戶的食空間:從街頭攤販到將軍的餐桌,日本料理就是這麼來的》,臺北:時報文化,2017。
    王世慶,《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七:政治志建置沿革篇》,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1。
    矢野暢,《「南進」の系譜》,東京:中央公論社,1997。
    吳文星,《日治時期臺灣的社會領導階層》,臺北:五南,2008。
    吳文星等編,《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與國民學校國語讀本:解說.總目次.索引》,臺北:南天,2003。
    呂紹理,《水螺響起──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臺北:遠流,1998。
    周婉窈,《日據時代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臺北:自立晚報,1989。
    周婉窈,《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集》,臺北:允晨文化,2003。
    孟祥瀚,《臺中市志.沿革志》,臺中:臺中市政府,2008。
    孟祥瀚,〈軸線翻轉-由日治時期萬春宮七媽會看大墩街的變與不變〉,收入《2017「世紀宏圖:臺中百年歷史回顧與展望─臺中驛‧第二市場‧七媽會和它的時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中:臺中市政府文化局,2017),頁95-117。
    林良哲、袁興言,《臺中文獻. 第六期, 台中市歷史建築發展回顧(1945年以前)專輯》,臺中:中市文化局,2003。
    范燕秋,《疾病、醫學與殖民現代性-日治臺灣醫學史》,臺北:稻鄉,2005。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時期》,臺北:國家圖書館,2006。
    張德南編著,《堅勁耿介的社會運動家:黃旺成》,新竹:竹市文化,1999。
    許世融、郭双富,〈山中家族與臺中漆器的發展〉,收入《2017「世紀宏圖:臺中百年歷史回顧與展望─臺中驛‧第二市場‧七媽會和它的時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中:臺中市政府文化局,2017),頁59-92。
    陳其南,《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臺北:允晨,1987。
    陳國川,《地理教材設計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師大書苑,1995。
    陳靜寬,《從省城到臺中市:一個城市的興起與發展(1895-1945)》,臺南:臺灣史博館,2012。
    曾品滄,〈從「平樂遊」到「江山樓」:日治中期臺灣酒樓公共空間意涵的轉型(1912-1937)〉,收入《比較視野下的臺灣商業傳統》(臺北:中研院臺史所,2012),頁519-549。
    楊仁江,《社口林宅》,臺北:弘化,1987。
    廖世璋,《都市計畫應用理論與設計原理》,臺北:詹氏書局,2012。
    劉澤民,〈臺灣市街町名改正之探討─以臺灣總督府檔案相關資料為範圍〉,收入《臺灣地名研究成果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8),頁123-207。
    蘇碩斌,《看不見與看得見的臺北》,臺北:群學,2010。

    三、期刊論文
    John Fraser Hart. “The highest form of the geographer’s art,”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72:1(March 1982), pp. 1-29.
    王鴻泰,〈從消費的空間到空間的消費——明清城市中的酒樓與茶館〉,《新史學》11:3 (臺北,2000),頁1-48。
    朱德蘭,〈日治時期臺灣花柳業問題(1895-1945)〉,《中央大學人文學報》27(桃園,2003),頁99-174。
    孟祥瀚,〈藍張興庄與清代臺中盆地的拓墾〉,《興大歷史學報》,17(臺中,2006),頁395-430。
    林文凱,〈晚清臺灣開山撫番事業新探:兼論十九世紀臺灣史的延續與轉型〉,《漢學研究》,32:2(臺北,2014),頁139-174。
    施添福,〈地理學中的空間觀點〉,《師大地理學報》16(臺北,1999),頁115-137。
    施添福,〈國家、里保與地域社會:以清代台灣北部的官治與鄉治為中心〉,「『族群、歷史與地域社會』學術研討會」,臺北: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2007年12月20-21日。
    洪麗完,〈大安大肚兩溪間墾拓史研究(1683-1874)〉,《臺灣文獻》43:3(南投,1992),頁165-269。
    許世融,〈臺灣最早的漢人祖籍別與族群分布─1901年「關於本島發達之沿革調查」統計資料的圖像化〉,《地理研究》59(臺北,2013),頁91-126。
    陳玉箴,〈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階級與文化展演:日治與戰後初期的「臺灣菜」〉,《臺灣史研究》15:3(臺北,2008),頁139-186。
    陳玉箴,〈日本化的西洋味:日治時期臺灣的西洋料理及臺人的消費實踐〉,《臺灣史研究》20:1(臺北,2013),頁79-125。
    陳姃湲,〈在殖民地臺灣社會夾縫中的朝鮮人娼妓業〉,《臺灣史研究》17:3(臺北,2010),頁107-149。
    曾品滄,〈從花廳到酒樓——清末至日治初期臺灣公共空間的形成與擴展〉,《中國飲食文化》,7:1(臺北,2011),頁89-142。
    曾品滄,〈鄉土食和山水亭:戰爭期間「臺灣料理」的發展(1937-1945)〉,《中國飲食文化》,9:1(臺北,2013),頁113-156。
    溫振華,〈清代臺灣中部的開發與社會變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11(臺北,1983),頁43-95。
    賴志彰,〈台灣第一個歐美都市計劃理念折衝下的都市改正之實踐〉,《臺中文獻》,4(臺中,1994),頁68-84。

    四、學位論文
    王慧瑜,〈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日本人的物質生活(1895-1937)〉(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石丸雅邦,〈台灣日本時代的理蕃警察〉(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
    吳豐維,〈「公共性」的考源、批判與重建-一個哈伯瑪斯觀點的探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林佩欣,〈臺灣總督府統計調查事業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11)。
    侯巧蕙,〈台灣日治時期漢人飲食文化之變遷:以在地書寫為探討核心〉(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張嘉玲,〈台中市都市空間體系的建構與擴展〉(臺南: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4)。
    陳家瑄,〈文字圖像經驗下的台北市庶民生活〉(臺南:國立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陳靜寬,〈日治時期臺中市的都市化與社會變遷〉(臺中: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08)。
    曾品滄,〈從田畦到餐桌——清代臺灣漢人的農業生產與食物消費〉(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
    黃姿維,〈植民地時代(1895∼1945)における台湾食文化の変遷-日常生活の飲食衛生を中心に-〉(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廖怡錚,〈傳統與摩登之間──日治時期臺灣的珈琲店與女給〉(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賴志彰,〈1945 年以前台中地域空間形式之轉化-一個政治生態群的分析〉(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謝筑恩,〈流離的日本味—日本料理在臺灣的發生與變遷〉,(臺北: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魏蓉華,〈日據時期台中市都市發展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

    五、線上資料庫
    中央研究院,漢籍文獻資料庫,http://hanji.sinica.edu.tw/
    中央研究院,臺灣歷史文化地圖,http://thcts.ascc.net/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圖與遙測影像數位典藏計畫,http://gis.rchss.sinica.edu.tw/mapdap/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文獻叢刊資料庫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日記知識庫,http://taco.ith.sinica.edu.tw/
    日本国立国会図書館,http://www.ndl.go.jp/
    交通路網數值圖服務網,https://gist-map.motc.gov.tw/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數位典藏服務網-舊版報紙,http://das.ntl.gov.tw
    國立臺灣圖書館,日治時期圖書全文影像系統,http://stfb.ntl.edu.tw
    臺大資工所數位典藏與自動推論實驗室,QGIS Cloud Maps,http://wmsproxy.appspot.com/
    臺灣法實證資料庫,http://tadels.law.ntu.edu.tw/
    臺灣時報 Taiwan JIHO 資料庫
    臺灣歷史數位圖書館,http://thdl.ntu.edu.tw/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史研究所
    10315800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158008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臺灣史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800801.pdf49179KbAdobe PDF2967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