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873/144892 (79%)
Visitors : 51960535      Online Users : 39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14171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4171


    Title: 日本在華文教活動 : 公元一九九五-一九三一年
    Authors: 簡溎勤
    Contributors: 中國文學研究所
    黃福慶
    簡溎勤
    Date: 1983
    Issue Date: 2017-10-26 16:51:19 (UTC+8)
    Abstract: 有人說近代的中日文化交流,不是「交流」而是日本文化向中國「單流」①。事實上,古代的中日文化關係,也是「單流」,但那是中國文化向日本的「單流」。明治維新以前,所有的日本文化,幾乎全是師自中國。明治維新結束了中國文化輸日,俟甲午戰後日本文化更開始大量輸入中國,產生「文化倒流」現象,此種現象是中日文化關係史上的重大轉變。
    國內一般研究近代中日關係之學者,大多側重政治、外交、軍事及經濟等方面,很少探討文化方面的問題。作者有鑑於此乃興起探討日本在華文教活動的動機,希望藉此明瞭日本在華文教活動在侵華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並略窺日本「文化倒流」的真相。
    日本在華的文教活動,種類繁多,主要的有教育事業、布教活動、新聞傳播事業及醫療事業等。關於新聞傳播事業及醫療事業,黃師福慶已作專題研究②,並著有成就,故本稿不擬重複敘述,僅以教育事業及布教活動為論述重點,希望讀者能因此而對日本在華文教活動獲得一整體性的認識與瞭解,更希望拙稿能產生抛磚引玉的作用,引起專家學者更進一步地探討相關問題。
    本稿之目的,旨在瞭解日本在華文教活動之概況。在寫作方面是述論並重,寓推論於敘述之中。在史料的運用上,教育事業方面,主要參考日本近代日中關係研究會編輯的「近代日中關係史料」第二集、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收藏的Japan Archieves,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日本外交檔)、「教育雜誌」、「滿蒙全書」及「關東廳要覽」等資料。布教活動方面,是以「日本外交文書」、「清季外交史料」、「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輯的「教務教案檔」第七輯(光緒二十六年 -- 宣統三年)等為主要參考資料,從這些資料,我們可以明瞭有關中日之間佛教布教權問題的來龍去脈。此外本文更儘量參證散佈在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日文資料室、中央圖書館、政大圖書館、台大文學院圖書館與法學院圖書館等機構的多種資料。其中尤以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日文資料室所收戴的資料對本稿之完成助益最多,其所收藏的「支那」半月刊,即為彌足珍貴的資料之一。
    有關本稿在時間的斷限上,是從一八九五年(甲午戰爭結束)至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爆發),除前言與結論外,正文共分四章十節。前言部分,說明研究動機、宗旨,已有的研究及資料的限制等。第一章日本對華文化政策。探討日本大陸政策與對華文教活動的關係,以及對華文化政策的形成與演變。第二章教育事業。探討有關在華日本教師的問題與日本在華教育事業的概況。第三章布教活動。敘述日本佛教在華布教活動之發展,並探討清末民初日本佛教布教權的問題。第四章日本在華文教活動的分析。從分布情形、數量比較與經費來源等各方面予以分析。各章附有簡短的導言,略述全章的主旨,全稿殿以結論,略申作者對日本在華文教活動的膚淺看法。
    作者撰寫本稿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原始資料的有限與零散,無法作深入、縝密的研究。在未接觸與本題目有關的具體文獻以前,宜先參考既有之相關著作,但是目前臺灣研究此類問題的著作寥寥無幾,故作者在搜集資料方面,煞費周章,一切均屬草創,頗有事倍功半之苦。在有限的資料,以及個人能力的限制之下,本稿在材料的編排與解釋,觀念的建立等方面,自難達到百分之百的客觀,簡陋之處,尚請見諒。此文因倉促草成,缺漏、錯誤,容所不免,祈請師長、先進,不吝指正。
    本稿所引用的部分日文論文資料,是蒙本校國際貿易學系學弟陳建文在日本留學期間代為搜集,影印惠寄,在隔行如隔山的情形下,猶鼎力相助,令人倍感溫馨,特此表示謝意。研究期間,承蒙黃師福慶悉心的指導、啟示,與費神修飾文辭。又蒙本校東語系莊師鴻美協助閱讀日文資料,歷史系胡師春惠、孫師鐵剛時時垂詢論文進度,謹此表示衷心的感激與敬意。稿成之後,朱慧敏、司馬蘭芳、梁天顧三位友人代為謄稿,同事魏淑卿、室友尤雪瑛幫忙校對,特此一併致謝。
    最後謹將此稿獻給我永遠的精神支柱 -- 父母親!
    註釋:
    ①余仲剛「中日文化交流與明治維新」,見「東西文化」,第十三期,頁一三。
    ②黃師福慶所作「同仁會的醫療保健服務」與「新聞傳播事業」均收入其專著「近代日本在華文化及社會事業之研究」之中。(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七十一年,台北)
    前言1
    第一章 日本對華文化政策1
    第一節 日本大陸政策與對華文教活動的關係1
    第二節 對華文化政策的形成與演變27
    第二章 教育事業51
    第一節 在華日本教師(教習)51
    第二節 教育事業概況78
    第三章 布教活動111
    第一節 甲午戰前的布教活動112
    第二節 甲午戰後的布教活動120
    第三節 布教權的問題136
    第四章 日本在華文教活動的分析173
    第一節 分布情形173
    第二節 數量比較183
    第三節 經費來源及其分析191
    結論199
    附錄:一九○九年聘用日本教師之中國學校名錄207
    參考書目213
    Description: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
    7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714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339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