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14006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4014/145046 (79%)
造访人次 : 52056624      在线人数 : 90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14006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4006


    题名: 正史列女傳研究
    作者: 李美娟
    贡献者: 中國文學研究所
    劉述先、羅宗濤
    李美娟
    日期: 1983
    上传时间: 2017-10-24 15:07:45 (UTC+8)
    摘要: 本論文共分七章,二十二節。約十萬字。
    第一章:緒論。論及正史列女傳之體裁及性質、記述目的、列女入傳之採錄準則、與劉向列女傳之關係等。
    自范曄採列女入後漢正史。晉書、魏書、隋書、北史、新舊唐書、宋史、金史、金史、遼史、元史、明史繼之。其體裁皆屬類傳(或曰合傳),類傳者。集性質相同、事跡相同或互有關係之人,平列敘述,無主無從。梁任公稱此體裁,最能表示歷史之真相,傳中人物之位置與價值,亦最能看出。至如合傳之性質,任公分其為二,-曰超群絕倫之偉大人物,兩下有比較者。二曰代表社會部分現象之普通人物,多人性質相近者。前乃英俊挺拔之個人,後乃群龍無首之眾人,列女傳即如後者。其云:「這種合傳,是專寫某團體或某階級的情狀;其所注意之點,不在個人的事業而在社會的趨勢…一個人雖無意義,人多則意義自出…要把個人的動作聚合加上,然後全部精神可以表出。單看…,都是硜硜小節;然…共同精神,就在這硜硜小節裏邊。…普通人物,多數的活動,其意味極其深長,有時比偉大還重要些,千萬不要看輕他們。沒有他們,我們看不出社會的真相,看不出風俗的由來,合傳這種體裁,大概情形如此。」此述合傳之性質、優點,簡明扼要,故錄於此。
    正史列女傳之記述目的,大底皆為宣揚閨範,以助陰訓,綜成其事,以昭婦則。其採錄準則亦大底一致。僅其注重點或有不同,或倡才行,或揚忠義,或重守節。
    宋王囘列女傳序有云:「凡以列女名書者,皆祖之劉氏。」劉氏者,謂劉向列女傳也。觀夫晉書列女傳序云:「…子政緝之於前,元凱編之於後,具宣閨範,有裨陰訓。」魏書列女傳序云:「…子政集之於前,元凱編之於後。」金史列女傳序云:「…劉向始述三代賢妃,…范曄始載之漢史。」明史列女傳序云:「劉向傳列女,…范氏宗之…」,可見正史列女傳與劉向列女傳一脈相承之關係。又,正史列女傳之記述目的,大底不出劉向勸戒之意。正史列女傳中之列女行誼,亦大底不出劉向列女傳之範圍。
    第二章:正史列女傳中之列女形像。
    綜觀歷代列女之錄於正史者,大皆以行誼之載為詳,勵世之意為重。至如生活實況,心態心態,則不易見明,多顯疏漏,是亦史家之意,本不在此也。本章試由史家之撰述文字,略析正史列女傳中之列女形像為家世、婚姻生活、經濟生活、社交生活、姿儀、性情等項分述。
    1.家世:有出身皇族、名門、豪家、異族、偽國、農家、民家、娼妓、巫祝、或其它等。
    2.婚姻生活:
    (1)名分:有正室、側室、繼室之分。
    (2)婚齡:成婚年齡最早者年十三,最晚者年六十一。
    定婚年齡最早者年十三,最晚者年十八。
    (3)丈夫身分及行為:有夫任官、夫僭位、夫背義、夫戰沒,夫坐法、夫驕淫、夫飲博、夫狂悖、夫敗家、夫棄家為僧等。
    (4)夫妻關係:
    a、未婚者:有未合卺而夫亡、未成婚而夫亡,未婚夫亡、未婚夫有獄、未婚夫久不歸、未婚夫行非禮等。
    b、已婚者:有與夫相偕、與夫答辯、嫌夫調夫、與夫告絕、與夫離別、受逼絕婚、嘗遭夫遣等。
    c、夫卒者:有夫卒改嫁、夫卒守節、受逼改嫁等。
    (5)舅姑與子女:
    a、舅姑:有姑性嚴、姑寡恩、姑縱飲、姑與人私、舅姑奪姻富家等。
    b、子女:有子犯法、子為賊、子 (孫) 任官、子 (孫)名聞、子為王、子耕於野、子早卒、子至孝、女有淑德等。
    3.經濟生活:有周給、自給、居貧之分。居貧者如行乞、見賣、鬻子女、無以為斂、寢處棺中、饍粥不給、賣物給夫。
    正史列女傳中列女之經濟生活大皆貧苦,至如列女之工作約有:紡績、組紃、女紅、耕田、春汲、井臼、種蔬、伐薪、採藥、商販、販香、蠶桑、歌舞逐食等。
    4.社交生活:有赴婚會、與娣姒會、慶生、不肯歸寧、不出門閣、不預吉會、詣州、詣縣、詣闕、詣官、護喪 、奔喪、迎喪、歸鄉、歸寧、避難離家,被召入宮、家立講堂、與貴重諮議、清談等。
    5.姿儀與性情:
    (1)姿儀:除元史載李仲義妻「肥黑」外、多有容色、或美風儀。
    (2)性情:有婉順、貞淑、貞靜、聰敏、聰慧、聰朗、聰辯、有志節、志行、志操、性至孝、幼如成人、守禮、剛烈、仁愛、儉約、嚴明、賢明、爽秀、端慤等。其中,晉列女最多聰朗、聰識,明史列女最多守禮、剛烈。
    第三章:正史列女傳中之列女行誼。分為孝行、貞節、才行、忠勇義行、慈教母儀、事夫持家等項討論。
    1.孝行者約有:親亡自殺。哀毀而死。守喪奔喪。護葬遷葬。為父報仇。請代父死。請減父刑。替父伸冤。捨命救親。打虎救親。刀救親疾。終身不嫁以養親。曲從順姑。捨命救姑。力救翁姑之疾。夫卒守節、竭力舉喪。夫卒守節、孝養舅姑。
    2.貞節者約有:毀形全節。嫠居守節。家人逼嫁、寧死不屈。與夫分散、堅心守節。不從賊亂、卒遭殺害。不受賊辱、自殺全節。臨難不苟、願先夫死。家人逼嫁、自殺全節。養母逼娼、自殺全節。夫亡自殺。夫疾自殺。臨難不避、守禮而死。身處父、夫之間,進退維谷、捨命兩全。夫以妻配將士、妻卒自殺。夫以得罪籍家、妻卒自殺。夫坐法死、妻恐被辱、自殺全節。夫卒子死、自殺全節。夫卒姑死、自殺全節。夫卒守節、待子成立、自殺全節。逢賊之亂、請夫殺己、以妨賊污。夫貧鬻妻、妻卒自殺。翁貧鬻媳、媳卒自殺。夫引博徒、逼婦共歡、妻不從、卒自殺。姑有淫行、並欲污婦、婦不從、卒而自殺被殺。未嫁守節。未成禮而守節。未婚夫亡、自殺以殉。未婚夫亡、自殺以拒更適。未婚夫有獄,自殺以拒更適。未婚夫久不歸、堅心守志。未婚夫欲行非禮,不從被殺。
    3.才行者約有:善屬文。有才辯。興廢學。博學著書。諫疏匡君。鑒明識遠(知人明鑒,以遠識免禍)。能草書。有才藝。有才慧。善書史。能鼓琴。
    4.忠勇者約有。奉公竭力,代夫作戰。突圍乞援,勒兵禦寇。嬰城固守,助夫守城。歃血投戎,協助防務。
    5.義行者約有:捨己救夫。打虎救夫。請代夫死。為夫報仇。為夫昭雪。護夫喪還鄉。勉夫從義。夫從叛逆,潔身守義。取刀斬賊,贖夫同賊之罪。勉夫死國,自殺以卸後慮。養夫前妻女及舅之庶子,三不舉子。捨己子,救夫前妻子。棄子救叔。棄女救姪。捨己救兄。捨己救弟。義養嫠姊。義養孤弟。義姑撫姪。義姆撫子。義婢捨己救主。義妾矢志以歿。義娼勉士盡忠。義妓恥事畔臣。
    6.慈我母儀者約有:慈愛。嚴毅。教忠。教孝。教廉。教儉。教讀書。教擇友。賢明有禮。貞淑有識。
    7.事夫持家者約有:恭順事夫。勸諫諍夫。勉夫續修清節。勤儉持家,睦親盡禮。
    第四章 正史列女傳中列女行誼之影響因索。爰夫人類之行為及影響人類行為之因素極為複雜,約而言之 • 社會、文化與行為之關係,最為密切重要。本章即分列女行誼之影響因素為文化背景、社會風氣、時代風尚、朝廷倡導、律法頒定等項敘述。
    1.文化背景。一以貞節為例,一以事夫持家為例。觀夫我國經典書籍,詩興柏舟之詠,禮有不二之文,男尊女卑、男行女隨、婦無外事、以夫為天、女主中饋、三從四德、從一而終、婦有七去之說屢見,是知貞節觀念之醞釀,其來有自矣。漢世班昭女誡以下,唐世之女論語,女孝經,於婦人女子之貞節德行,亦皆有教化勸勉之功。及至宋世伊川「餓死事小,失節失大」之說,後人復多倡導,人心風俗,遂多樞於貞節。
    至如婦人之事夫持家者,觀夫自古經籍皆以天尊地卑、陽剛陰柔,夫婦之道 ,所謂順也。此外,慎言、謹行、敬慎、專心、諫諍、勤儉、和叔妹、睦親…亦皆歷代女教、女學之所注重者。
    2.社會風氣:以貞節為例。觀夫正史列女傳,節婦烈女為數最多,然則唐書已往,列女之撰錄,尚不至以節婦烈女為主。若夫蔚宗之收文姬,無憾其困入胡中,狎生二子。隋書之載蘭陵,無諱其前夫既死,再適柳述。唐書列女傳且不乏「夫卒,家人迫女再嫁」、「夫流徙、父及夫勸其再嫁」、「夫危病、勸妻再嫁」、「爭聘列女」、「-般再嫁」之載,古代婦女再嫁之風由是可見。
    論者多謂中國史上約貞節之風,當以唐宋之際為轉捩點,蓋自南宋朱子,伊川「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之說漸浸民心,貞節觀念之發展,遂日甚一日,婦女守節之風氣,亦越趨成形。及至元明,婦人之視死如歸、唯節是尚者,乃為俯拾可得,不可勝數矣。
    3.時代風尚:以晋列女之才行為例。觀夫晉世婦人嗜尚,頗與時風相協。蓋自漢季標榜節概,士秉禮教,人倫風鑒,臧否人物,流風所及,婦人亦有化之。或習持名理清談,皆當時男子所以相誇。
    4.朝廷獎勵:一以貞節為例。一以孝行為例。觀夫貞節之倡,早見秦世。漢宣帝詔賜貞婦順女帛,開青史褒獎貞順之首例。後漢安帝甄表貞婦門閭,旌厥其行,實為明史「烏頭綽楔、照躍井閭 」之濫觴。至如有明一代,提倡貞節,最為有力,是以二十四史中之節婦烈女,明史為數最多者,朝廷倡導之不為不力也。
    若夫孝者,堯舜相傳之道也。蓋自漢世以孝治天下,後漢名臣,多出身孝廉。貞觀開元之際,孝義之家,朝廷屢賜粟帛。玄宗並特為孝經作注,頒行天下,刻石太學。趙宋太祖於孝獎懲,不遺餘力。明世於孝子獎飾備至,隨處隨地,立坊銘旌,是以百姓子弟,競為孝行。
    5.律法頒定,以唐列女之孝行為例。觀夫唐書列女傳中之列女行誼,孝行最多,而今傳之唐律,其中甚多與孝有關之條文,以理推之,唐列女之孝行當受其時律法頒定之影響也。
    第五章:正史列女傳中之神異感應及其源流。
    正史列女傳中之神異感應約有:夢想、夢神、夢兆、占夢、投胎、傅魂、災異、感應等。災異者如:疾風暴雨、靁電晦冥、經歲不雨、地大震、天雨雪、水蟲多死、屋瓦皆落、江濤震吼、岸上裂崩。感應者如:涌泉躍鯉、群鳥悲鳴、封股親癒、虎釋大母 • 尸不漂沒、尸色如生、屍逆流、棺重不可移、尸重不可舉、風轉而家得不焚、雷電擊蟒等。
    爰夫災異感應之說,起源甚早。招魂、復魂、還魂之事,自古亦盛。餘如占夢之說,早見詩經。若夫投胎之事,蓋自佛教東傳,輪迴之說盛行之後始有之。約而言之,正史列女傳中之神異感應,雖不能盡信,要亦可見時人之風俗、期望,與社會之心理、心態,是亦不可忽也。
    第六章:正史列女傳中之人物取材與旁徵資料。
    觀夫各正史列女傳,其人物取材之來源與出處大皆未載,唯明史列女傳序云:「其著於實錄及郡邑志者,不下萬餘人,…今掇其尤者,…具著於篇。」由是可知明史列女之取材於實錄,郡邑志也。
    本章試取曹娥、饒娥、胡烈婦等二十人,略錄其旁徵資料以為參校。所舉之旁徵資料,其著作年代大多先於各正史列女傳之成書年代,亦有後於列女傳,或與列女傳同時者。較其真實準確性。以年代先者為高,然則後人之作亦有備詳於列女傳者,或以文人潤飾,或以別有取材,要亦同具參考價值,故皆錄之。
    第七章:餘論-正史列女傳中列女所獲之評價。
    觀夫各正史列女傳中之列女,朝廷多有獎勵,社會多有嘉許,所獲之評價,大體皆高。本章即列舉各正史受獎之列女,分為孝女孝婦、忠婦、義婦,賢母賢妻、有才者等項記述。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正史列女傳之體裁及性質1
    第二節 正史列女傳之記述目的7
    第三節 正史列女傳列女入傳之採錄準則14
    第四節 正史列女傳與劉向列女傳之關係16
    第二章 正史列女傳中之列女形像21
    第一節 家世21
    第二節 婚姻生活26
    第三節 經濟生活46
    第四節 社交生活53
    第五節 姿儀與性情58
    第三章 正史列女傳中之列女行誼69
    第一節 孝行69
    第二節 貞節83
    第三節 才行92
    第四節 忠勇義行99
    第五節 慈教母儀103
    第六節 事夫持家110
    第四章 正史列女傳中列女行誼之影響因素117
    第一節 文化背景118
    第二節 社會風氣131
    第三節 時代風尚141
    第四節 朝廷倡導144
    第五節 律法頒定147
    第五章 正史列女傳中之神異感應及其源流161
    第一節 正史列女傳中之神異感應161
    第二節 正史列女傳中神異感應之源流167
    第六章 正史列女傳中之人物取材與旁徵資料185
    第七章 餘論:正史列女傳中列女所獲之評價245
    引用及參考書目257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
    71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2239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