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參考文獻與資料
【一、中文參考文獻】
(一)中文書籍
王文宇、林國全,商事法第一編公司法,7版,2015年9月。
江明修、鄭勝分,非營利管理之協力關係,2002年。
柯芳枝,公司法論(下),9版,2013年3月。
郭明政,社會安全制度與社會法,1997年11月。
張菁芬,台灣地區社會排除之研究-指標建構與現象研究,2010年1月。
廖大穎,公司法原論,增訂6版1刷,2012年8月。
潘維大著,黃心怡修訂,公司法,修訂4版1刷,2009年9月。
劉連煜,現代公司法,增訂12版,2016年9月。
鍾秉正,社會法與基本權保障,2010年。
謝榮堂,社會福利行政法規導讀,2008年。
謝榮堂,社會法規彙編,2001年11月。
(二)中文學位論文
吳佳霖,社會企業促進社會融合之初探-以經濟弱勢婦女為例,國立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李涵,論我國設置公益公司相關規範—從公司法修正草案與公益公司法草案出發,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陳彥均,社會企業於台灣之法制實現 — 以個案研究為啟發,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許雅雯,我國訂定社會企業專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許宏廷,社會企業比較法研究─兼論社會企業立法模式,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
許哲瑋,我國社會企業法制環境之研究 ─以「社會企業行動方案」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鄭勝分,歐美社會企業發展及其在台灣應用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論文,2005年。
鄧昀姍,台灣社會企業發展及法制之研究,國立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劉容妤,社會企業─企業典範轉移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三)中文期刊論文、專書論文
王永慈,「社會排除」:貧窮概念的再詮釋,社區發展季刊,95 期,頁72-84,2001年9月。
王兆慶,長照機構制度的營利/非營利之爭:社會企業的觀點,社區發展季刊,143期,頁128-139,2013年9月。
王娟嬑,夏侯欣鵬,胡哲生,蔡淑梨,營利事業經營社會企業之初探,創業管理研究,6卷1期,頁29-54,2011年3月。
方元沂,公司負責人之忠實義務與注意義務──臺灣高等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1307號民事判決,月旦法學雜誌,197期,頁182-190,2011年10月。
方嘉麟、朱德芳,公司章程自治之界限,政大法學評論,143期,頁239-302,2015年12月。
方嘉麟,論資本三原則理論體系之內在矛盾,政大法學評論,59期,頁155-226,1998年6月。
江朝聖,論社會企業組織法制--以公益公司法為中心,全國律師,19卷9期,頁40-52,2015年9月。
江朝聖,論社會企業組織法制--以公益公司法為中心,全國律師,19卷9期,頁40-52,2015年9月。
李易駿,社會排除:流行或挑戰,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0卷第1期,頁1-17,2006年6月。
邵慶平,從權力到責任-蓋茲、尤努斯與公司社會責任的發展,萬國法律,164期,頁26-36,2009年4月。
邵慶平,董事法制的移植與衝突─兼論「外部董事免責」作為法制移植的策略,台北大學法學論叢,57期,頁169-225,2005年12月。
何曜琛、方元沂,論公司治理與獨立董事之受任人義務,華岡法粹,50期,頁83-109,2011年7月。
何曜琛,公司慈善捐贈之研究─以美國法為中心,台灣法學雜誌,110期,頁107-122,2008年8月。
何素秋,林秉賢,林家緯,社會企業在脫貧策略上的運用--以財團法人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實務經驗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43期,頁161-172,2013年9月。
岑淑筱,李頎泓,陳川正,非營利組織轉型社會企業其組織關鍵作為--以弘道老人基金會為例,輔仁管理評論,22卷1期,頁21-52,2015年1月。
沈慶盈,龔煒媛,社會福利機構社會企業化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26期,頁110-122,2009年7月。
呂朝賢,社會企業:運作模式與倫理市場,社區發展季刊,143期,頁78-88,2013年9月。
周振鋒,談美國社會企業立法--以公益公司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46期,頁55-108,2015年1月。
林克敬,社會企業的法律規範,靜宜人文社會學報,8卷3期,頁111-136,2014年12月。
林淑馨,臺灣社會企業的現況與困境:以公益創投型社會企業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43期,頁68-77,2013年9月。
易明秋,美國社會企業法律之建置—制度分析與觀察,非營利組織管理學刊,16 期,頁80-106,2014 年 7 月。
官有垣,王仕圖,臺灣社會企業的能力建構與社會影響初探,社區發展季刊,143期,頁51-67,2013年9月。
郝鳳鳴,社會法之性質及其於法體系中之定位,中正法學集刊,10 期,頁 3-35,2003年1月。
施淑惠,當前政府推動社會企業的規劃與做法,社區發展季刊,143 期,頁7-18,2013 年 9月。
洪秀芬,德國企業社會責任之理論與實踐,萬國法律,164期,頁37-63,2009年4月。
洪秀芬、陳麗娟,德國保險業企業社會責任之現況,保險專刊,32卷1期,頁43-78,2016年3月。
胡哲生,陳志遠,社會企業本質、任務與發展,創業管理研究,4卷4期,頁1-28,2009年12月。
孫迺翊,社會救助制度中受救助者的人性尊嚴保障--一個憲政國家興起前後的比較觀察,月旦法學雜誌,136期,頁65-87,2016年9月。
孫迺翊,恩給性社會給付沒保障?——憲法與行政法角度的分析,月旦法學教室,52期,頁79-88,2007年2月。
陳盈如,社會企業之定義與其對於傳統公司法挑戰之迷思,政大法學評論,145期,頁87-145,2016年6月。
陳俊仁,論公司本質與公司社會責任─董事忠實義務之規範與調和,台灣本土法學,94期,頁79-109,2007年5月。
陳彥良,企業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於股份有限公司中交錯實驗之可行性—德國股份法中企業 利益對董事會職權影響之初探,台灣法學雜誌,111 期,頁49-72,2008 年 9 月。
陳彥良,股東會有無權限變更董事會提出盈餘分派議案之問題,月旦法學教室,118期,頁24-26,2012年8月。
陳秋政,社會企業立法與公益價值實踐之初探,非營利組織管理學刊,16期,頁28-36,2014年7月。
陳定銘,以社會企業觀點探討非營利組織推動生態社區之個案研究,社區發展季刊,143期,頁205-221,2013年9月。
郭大維,從企業社會責任到社會企業--論英國公司型態社會企業法制對我國之啟示,月旦法學,258期,頁5-19,2016年11月。
郭登聰,企業社會責任(CSR)的發展--對社會福利非營利組織的影響和對應,社區發展季刊,118期,頁142-162,2007年11月。
郭登聰,企業社會責任(CSR)對社會福利衝擊的正反面效應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43期,頁243-261,2013年9月。
翁慧圓,社會福利機構運用企業資源與挑戰,社區發展季刊,126期,頁34-47,2009年7月。
莊永丞,從公司治理觀點論我國上市上櫃公司之慈善捐贈行為,台灣本土法學,94期,頁110-125,2007年5月。
張心悌,股東提案權之省思,現代公司法制之新課題──賴英照大法官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頁279-308,2005年8月。
張書瑋,是公益也是營利的社會企業,會計研究月刊,348期,頁60-65,2014年11月。
黃銘傑,2014年公司法與證券交易法發展回顧,臺大法學論叢,44卷S期,頁1567-1596,2015年11月1日。
黃銘傑,違股東間盈餘分派契約之效力與公司會計規範做為保護他人之法律之問題點─評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1333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185期,頁182-200,2010年10月。
黃金漢,社會企業策略對身障庇護工場營運之影響,社區發展季刊,143期,頁89-94,2013年9月。
游啓璋,從公司法的實踐看公司社會責任,台灣本土法學,第93期,頁209-220,2007年4月。
傅馨儀,社會企業稅捐法制問題之探討--以公益公司法草案為中心,全國律師,19卷9期,頁75-83,2015年9月。
楊君仁,公司治理與企業社會責任,台灣法學雜誌,109期,頁68-96,2008年8月。
楊錦青,我國社會企業法制建置之初探,社區發展季刊,143期,頁39-50,2013年9月。
劉連煜,公司社會責任理論與股東提案權,台灣本土法學,93期,頁181-208,2007年4月。
劉連煜,公益與公司角色之定位,月旦法學,3期,頁80-87,1995年7月。
蔡英欣,論公司社會責任之規範模式:以日本法之經驗為例,臺大法學論叢,37卷第3期,頁189-243,2008年9月。
蔡嘉昇,社會企業立法導向--租稅誘因,蔡嘉昇,稅務旬刊,2304期,頁15-19,2015年9月30日。
蔡嘉昇,從國外立法看臺灣社會企業之法制發展,會計研究月刊,348期,頁74-79,2014年。
蔡嘉昇,創造適合社會企業發展的環境,稅務旬刊,2215 期,頁1-4,2013年4月10日。
蔡志揚,社會企業立法之基本議題析探,全國律師,19卷9期,頁84-90,2015年9月。
賴英照,從尤努斯到巴菲特─公司社會責任的基本問題,台灣本土法學,93期,150-180頁,2007年4月。
蕭元哲,產業化趨勢下非營利組織策略思維之探討,研考雙月刊,27卷6期,頁52-61,2003年。
戴銘昇,公司法應增訂「公司法施行細則」之芻議,法源法律網,頁1,2017年3月。
夏侯欣鵬,梅海文,探討非營利組織轉型社會企業之組織能耐,中原企管評論,11卷1期,頁55-79,2013年。
(四)中文網路資料
吳筱涵,陳彥均,台灣社會企業之法制與組織分析初探,中銀文摘,中銀律師事務所,網址如下:http://zhongyinlawyer.com.tw/%E7%A4%BE%E6%9C%83%E4%BC%81%E6%A5%AD%E4%B9%8B%E6%B3%95%E5%88%B6%E8%88%87%E7%B5%84%E7%B9%94%E5%88%86%E6%9E%90/,最後瀏覽日期:2017年8月22日
(五)中文研討會資料
王文宇,社會企業立法模式-兼論我國立法政策與建議,企業法制與社會企業,第三場:台灣的法制現況與展望,社會企業法制國際論壇,臺灣大學法律學院主辦,台灣大學法律學院霖澤館國際會議廳,2017年5月20日。
方元沂,社會企業發展與法制-英國與美國為例,第二場:各國法制/立法過程、現況與展望,社會企業法制國際論壇,臺灣大學法律學院主辦,台灣大學法律學院霖澤館國際會議廳,2017年5月20日。
黃銘傑,台灣過去促進產業發展的各種立法及其作用,第三場:台灣的法制現況與展望,社會企業法制國際論壇,臺灣大學法律學院主辦,台灣大學法律學院霖澤館國際會議廳,2017年5月20日。
【二、外文參考文獻】
(一)外文專書與期刊論文
Borzaga, C. & Defourny,( 2001), THE EMERGENCE OF SOCIAL ENTERPRIS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d.
Dees, J. Gregory, Peter Economy and Jed Emerson (1st edition, 2001), ENTERPRISING NONPROFITS:A TOOLKIT FOR SOCIAL ENTERPRENEU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Dees, J. Gregory, Enterprising Nonprofits: What Do You Do When Traditional Sources of Funding Fall Short ? 76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uary/February ,55-67. (1998).
Sutia Kim Alter(Rev Upd Edition, 2000), MANAGING THE DOUBLE BOTTOM LINE:A BUSINESS REFERENCE GUIDE FOR SOCIAL ENTERPRISES, Washington, D.C., Save The Children.
(二)外文網頁資料
Group of Eight, PROFIT-WITH-PURPOSE BUSINESSES, available at
http://www.socialimpactinvestment.org/reports/Mission%20Alignment%20WG%20paper%20FINAL.pdf( last visited:2017.08.22).
OECD(1999) SOCIAL ENTERPRISES available at http://www.oecd.org/cfe/leed/socialenterprises.htm (last visited:2017.08.22).
The Economist, SAFE CITIES INDEX 2015,available at
http://safecities.economist.com/report/safe-cities-index-white-paper/(last visited:2017.08.22).
UN HABITAT, SLUM ALMANAC 2015-2016,available at http://unhabitat.org/slum-almanac-2015-2016/, (last visited:2017.08.22).
UN HABITAT, HOUSING & SLUM UPGRADING,available at
http://unhabitat.org/urban-themes/housing-slum-upgrading/ (last visited:2017.08.22).
Alter, Sutia Kim (Nov.27,2007 ). Scial Enterprise Typology , available at http://www.4lenses.org/setypology/hybrid_spectrum ( last visited:2017.0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