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2669
|
Title: | 《臺灣民報》的生命史:日治時期臺灣媒體的報導、出版與流通 The life history of Taiwan Minpao : the reporting, publication and circulation of media in Taiwan under Japanese colonial rule |
Authors: | 莊勝全 |
Contributors: | 呂紹理 張隆志 莊勝全 |
Keywords: | 臺灣民報 編輯 納本檢閱 取次制度 文本特性 媒體環境 黃旺成 |
Date: | 2017 |
Issue Date: | 2017-09-13 14:45:09 (UTC+8) |
Abstract: | 本文將《臺灣民報》視為近代印刷文化下出版形式的一環,透過「傳達文本的客體」之概念,嘗試重構及回溯《民報》系列報刊在進入日刊階段前,在編纂成形和販售流通的生命歷程中,所遭逢經費收支、人事紛爭、報導分工、排版編輯、配送流通等環節的諸般問題的歷史緣由與脈絡,並解明其與日刊發行後的關連。因而本文陸續結合報刊資料、日記史料、報社文書、私人信件、官方公報和檔案,以及時人回憶文字等素材,重構報社組織架構、人事布局、新聞採訪、報導撰寫、編輯流程、納本檢閱與銷售流通等諸般環節的歷史景況,並將新竹出身的臺灣本地知識份子黃旺成的記者經驗貫串其間,說明他加入民報社的重層機緣與條件,及逐步鑲嵌進社內的科層組織中,職位與薪俸逐步攀升的進程,透過他於報社內的業務往來與編輯會議之參與,釐清原稿寄送、特別號發行、活動企畫、稿務分配、支局運作、取次店及外務員職務等諸般細節,期能較完整地闡述《民報》以報刊的樣貌呈現在讀者面前之前,所歷經採訪報導、編輯校對、納本檢閱、取次販售之「生產」及「發行」的生命史流程。最後,以「報社經營」、「文本特性」及「媒體環境」三個層面為總結,具體闡釋其歷史意義。 |
Reference: | 一、中日文資料 (一)報刊雜誌 《府報》,1901-1902、1909-1911、1917、1919-1920、1922-1925、1927。 《昭和新報》,1928。 《新臺灣大眾時報》,1930。 《臺灣》,1922-1924。 《臺灣大眾時報》,1928。 《臺灣日日新報》,1927-1932。 《臺灣出版警察報》,1930-1932。 《臺灣民報》,1923-1930。 《臺灣青年》,1920-1922。 《臺灣新民報》,1930-1932。 陳曉怡總編輯,《臺灣新民報》第1冊,臺北:六然居資料室,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文學館,2015。 臺灣英文新聞策劃,《臺灣民報第三卷(旬刊)第一號,新年特大號》,臺北:臺灣英文新聞出版,2009。
(二)檔案史料 〈臺灣雜誌社收款登記〉,「霧峰林家頂厝捐贈手稿」,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藏,編號:LIN023。 〈臺灣雜誌社經費豫算科目表、臺灣雜誌社財產目錄〉,「霧峰林家頂厝捐贈手稿」,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藏,編號:LIN022。 「1930年4月至1930年9月臺灣總督府各州廳旅券發行簿」,〈臺灣總督府旅券發行簿〉,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藏,檔號:T1011_03_07。 「1931年7月至1932年3月臺灣總督府各州廳旅券發行簿」,〈臺灣總督府旅券發行簿〉,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藏,檔號:T1011_03_11。 「1932年4月至1932年9月臺灣總督府各州廳旅券發行簿」,〈臺灣總督府旅券發行簿〉,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藏,檔號:T1011_03_12。 「1932年冷語子事件相關資料」,〈六然居典藏史料〉,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藏,檔號:LJK_03_08_0091850。 「林幼春寄予林呈祿之信函」,〈六然居典藏史料〉,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藏,檔號:LJK_03_09_0021853。 「林獻堂所寄信函」,〈蔡培火存於紅十字會臺灣省分會文書〉,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藏,檔號:3TPH_03_01_001。 「林獻堂寄予林呈祿之信函」,〈六然居典藏史料〉,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藏,檔號:LJK_03_09_0051856。 「株式會社臺灣日報社目論見書」,〈六然居典藏史料〉,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藏,檔號:LJK_03_08_0081849。 「株式會社臺灣雜誌社重役會決議錄」,〈六然居典藏史料〉,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藏,檔號:LJK_03_08_0101851。 「株式會社臺灣雜誌社趣意書目論見書收支豫算假定欵」,〈蔡培火存於紅十字會臺灣省分會文書〉,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藏,檔號:3TPH_01_04_001。 「第一回拂込金領收證」,〈六然居典藏史料〉,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藏,檔號:LJK_03_08_0041845。 「第二回拂込金領收證」,〈六然居典藏史料〉,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藏,檔號:LJK_03_08_0041845。 「新聞紙發行許可願」,〈蔡培火存於紅十字會臺灣省分會文書〉,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藏,檔號:3TPH_01_04_002。 「臺灣民報社會議相關文件」,〈六然居典藏史料〉,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藏,檔號:LJK_03_08_0031844。 「臺灣雜誌社株金全額拂込領收證」,〈六然居典藏史料〉,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藏,檔號:LJK_03_08_0021843。 「歎願書」,〈蔡培火存於紅十字會臺灣省分會文書〉,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藏,檔號:3TPH_01_04_003。 「蔡培火寄予林呈祿之信函」,〈六然居典藏史料〉,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藏,檔號:LJK_03_09_0041855。 「蔡培火囑託狀」,〈蔡培火存於紅十字會臺灣省分會文書〉,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藏,檔號:3TPH_01_04_004。 「羅萬俥寄予林呈祿之信函」,〈六然居典藏史料〉,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藏,檔號:LJK_03_09_0011852。 「羅萬俥與林獻堂往來書信」,〈六然居典藏史料〉,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藏,檔號:LJK_03_09_0031854。 黃旺成,〈黃旺成日記家計簿(1926-1931年)〉,未刊稿,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藏。
(三)日記史料 〈蔡培火日記〉,收於張漢裕主編,《蔡培火全集(一)家世生平與交友》,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2000,頁83-392。 田健治郎著,吳文星、廣瀨順皓、黃紹恆、鍾淑敏主編,《臺灣總督田健治郎日記》下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09。 田健治郎著,吳文星、廣瀨順皓、黃紹恆、鍾淑敏主編,《臺灣總督田健治郎日記》中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06。 林獻堂著,許雪姬、何義麟主編,《灌園先生日記(三)一九三〇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近代史研究所,2001。 林獻堂著,許雪姬、周婉窈主編,《灌園先生日記(五)一九三二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近代史研究所,2003。 林獻堂著,許雪姬、鍾淑敏主編,《灌園先生日記(二)一九二九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近代史研究所,2001。 林獻堂著,許雪姬主編,《灌園先生日記(四)一九三一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近代史研究所,2001。 林獻堂著,許雪姬編註,《灌園先生日記(一)一九二七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04。 近藤正己、北村嘉恵、駒込武編,《内海忠司日記(1928-1939):帝囯日本の官僚と植民地台湾》,京都:京都大学学術出版会,2012。 近藤正己、北村嘉恵編,《内海忠司日記(1940-1945):総力戦体制下の台湾と植民地官僚》,京都:京都大学学術出版会,2014。 黃旺成,〈1930年黃旺成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藏,檔號:T0765_02_02_04。 黃旺成,〈1931年黃旺成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藏,檔號:T0765_02_02_05。 黃旺成,〈1934年黃旺成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藏,檔號:T0765_02_02_07。 黃旺成著,許雪姬主編,《黃旺成先生日記(十三)一九二六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4。 黃旺成著,許雪姬主編,《黃旺成先生日記(十六)一九二九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6。 黃旺成著,許雪姬主編,《黃旺成先生日記(十四)一九二七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5。 黃旺成著,許雪姬編註,《黃旺成先生日記(七)一九一九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0。 黃旺成著,許雪姬編註,《黃旺成先生日記(九)一九二二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2。 黃旺成著,許雪姬編註,《黃旺成先生日記(八)一九二一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2。 黃旺成著,許雪姬編註,《黃旺成先生日記(十一)一九二四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3。 黃旺成著,許雪姬編註,《黃旺成先生日記(十二)一九二五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3。 黃旺成著,許雪姬編註,《黃旺成先生日記(十五)一九二八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5。 黃旺成著,許雪姬編註,《黃旺成先生日記(六)一九一七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0。 黃旺成著、許雪姬主編,《黃旺成先生日記(十)一九二三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2。 楊水心著,許雪姬編註,《楊水心女士日記(一)一九二八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4。
(四)專書 吳三連口述、吳豊山撰記,《吳三連回憶錄》,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1。 吳密察、吳瑞雲編譯,《臺灣民報社論》,臺北:稻鄉出版社,1992。 蔣朝根編著,《蔣渭水留真集》,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2006。 黃秀政,《《台灣民報》與近代台灣民族運動(1920-1932)》,彰化:現代潮,1987。 黃昭堂著,黃英哲譯,《臺灣總督府》,臺北:前衛出版社,2002。 伊安‧漢普歇爾-蒙克(Iain Hampsher-Monk)著,周保巍譯,《比較視野中的概念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 井出季和太,《臺灣治績志》,臺北:南天書局,1997復刻版。 永嶺重敏,《〈読書囯民〉の誕生:明治30年代の活字メディアと読書文化》,東京:日本エディタ-スク-ル出版部,2004。 永嶺重敏,《モダン都市の読書空間》,東京:日本エディタ-スク-ル出版部,2001。 永嶺重敏,《雑誌と読者の近代》,東京:日本エディタ-スク-ル出版部,2004。 沖田信悅,《植民地時代の古本屋たち:樺太‧朝鮮‧台湾‧満洲‧中華民国:空白の庶民史》,札幌:寿郎社,2007。 河原功著,莫素微譯,《台灣新文學運動的展開:與日本文學的接點》,臺北:全華圖書,2004。 簡炯仁,《臺灣民眾黨》,臺北:稻鄉出版社,2001。 吉見俊哉著,蘇碩斌譯,《媒介文化論:給媒介學習者的15講》,臺北:群學出版社,2009。 宮川次郎,《臺灣の言論政策》,臺北:拓殖通信社支社,1927。 許世楷,《日本統治下の台湾:抵抗と弾圧》,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72。 許世楷著,李明峻、賴郁君譯,《日本統治下的臺灣》,臺北:玉山社,2006。 許雪姬、賴惠敏、楊麗祝編纂,《續修臺中縣志‧卷九:人物志》,臺中:臺中縣政府,2010。 許雪姬編,《日記與臺灣史研究:林獻堂先生逝世50週年紀念論文集》上、下冊,臺北:中研院臺史所,2008。 興南新聞社編,《臺灣人士鑑》,臺北:興南新聞社,1943。 史提夫‧羅傑‧費雪(Steven Roger Fischer)著,李中文譯,《閱讀的歷史》,臺北:博雅書屋,2009。 謝春木,《臺灣人の要求-民衆黨の發展過程を通じて》,臺北:臺灣新民報社,1931。 謝春木,《臺灣人は斯く觀る》,臺北:臺灣民報社,1930。 謝國興,《陳逢源:亦儒亦商亦風流(1893-1982)》,臺北:允晨文化,2002。 若林正丈,《台湾抗日運動史硏究》,東京:研文出版,2001。 若林正丈著,臺灣史日文史料典籍硏讀會譯,《臺灣抗日運動史硏究》,臺北:播種者文化,2007。 周婉窈,《日據時代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89。 新竹市役所編,《新竹市商工名錄》,新竹:新竹市役所,1933。 新竹州編,《新竹州第九統計書》,新竹:新竹州,1931。 新竹州編,《新竹州第十一統計書》,新竹:新竹州,1933。 新竹州編,《新竹州第十統計書》,新竹:新竹州,1932。 新竹州編,《新竹州第八統計書》,新竹:新竹州,1930。 辛廣偉,《臺灣出版史》,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杉浦和作編,《第九版 臺灣會社銀行錄》,臺北:臺灣實業興信所編纂部,1928。 杉浦和作編,《第十二次 臺灣會社銀行錄》,臺北:臺灣實業興信所編纂部,1930。 杉浦和作編,《第十版 臺灣會社銀行錄》,臺北:臺灣實業興信所編纂部,1929。 前田愛,《近代読者の成立》,東京:岩波書局,2001。 曾士榮,《近代心智與日常臺灣:法律人黃繼圖日記中的私與公(1912-1955)》,臺北:稻鄉出版社,2013。 中山馨、片山淸夫著,《躍進高雄の全貌》,臺北:成文出版社,1985復刻版。 張光正編,《張我軍全集》,臺北:人間出版社,2003。 張仲民,《種瓜得豆:清末民初的閱讀文化與接受政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 張仲民,《出版與文化政治:晚清的「衛生」書籍研究》,上海:上海書店,2009。 張圍東,《山中樵傳》,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 張圍東,《走進日治臺灣時代:總督府圖書館》,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5。 張德南,《堅勁耿介的社會運動家—黃旺成》,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9。 陳翠蓮,《台灣人的抵抗與認同:一九二〇—一九五〇》,臺北:遠流出版社,2008。 陳培豐,《想像和界限—臺灣語言文體的混生》,臺北:群學出版社,2013。 陳文松,《殖民統治與「青年」:臺灣總督府的青年教化政策》,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5。 陳芳明,《臺灣新文學史》,臺北:聯經出版社,2011。 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著,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新版)》,臺北:時報出版社,2010。 彼得‧柏克(Peter Burke)著,賈士蘅譯,《知識社會史:從古騰堡到狄德羅》,臺北:麥田出版社,2003。 費夫賀(Lucien Febvre)、馬爾坦(Henri-Jean Martin)著,李鴻志譯,《印刷書的誕生》,臺北:貓頭鷹,2005。 文訊雜誌社編,《記憶裡的幽香:嘉義蘭記書局史料論文集》,臺北:文訊雜誌社,2007。 米歇爾‧德‧塞托(Michel de Certeau)著,方琳琳、黃春柳譯,《日常生活實踐 1. 實踐的藝術》,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 門新太郎編,《新竹州下產業統計商工業者案內》,新竹:新竹商工名簿錄發行所,1925。 楊永智,《明清時期台南出版史》,臺北:學生書局,2007。 楊翠,《日據時期臺灣婦女解放運動—以「臺灣民報」為分析場域(1920-1932)》,臺北:時報出版,1993。 楊肇嘉,《楊肇嘉回憶錄》,臺北:三民書局,2007。 葉榮鐘著,葉芸芸總策劃,《葉榮鐘全集1:日據下臺灣政治社會運動史》上、下冊,臺中:晨星出版社,2000。 葉榮鐘著,葉芸芸總策劃,《葉榮鐘全集2:臺灣人物群像》,臺中:晨星出版社,2000。 李毓嵐,《世變與時變—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人的肆應》,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2010。 劉捷,《我的懺悔錄》,臺北:九歌出版社,1998。 劉捷著,林曙光譯註,《台灣文化展望》,高雄:春暉出版社,1994。 林景淵,《日據時期台灣的圖書館事業》,臺北:南天書局,2008。 林柏維,《臺灣文化協會滄桑》,臺北:臺原出版社,1993。 林煥清編,《臺灣新民報要覽》,臺北:臺灣新民報社,1932。 鈴木清一郎,《臺灣出版關係法令釋義》,臺北:杉田書店,1937。 鈴木辰三編,《臺灣官民職員錄》,臺北:臺灣文官武官民間職員錄發行所,1928、1930。 連溫卿著,張炎憲、翁佳音編校,《臺灣政治運動史》,臺北:稻鄉出版社,2003。 臺中縣文化局編,《水竹居主人日記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中:臺中縣文化局,2005。 臺北市勸業課編,《臺北市商工人名錄昭和八年版》,臺北:臺北市役所、臺北市勸業課,1934。 臺灣新民報社調查部編,《臺灣人士鑑》,臺北:臺灣新民報社,1934。 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編,《臺灣總督府第三十一統計書(昭和二年)》,臺北: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1929。 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編,《臺灣總督府第三十五統計書(昭和六年)》,臺北: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1933。 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編,《臺灣總督府第三十三統計書(昭和四年)》,臺北: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1931。 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編,《臺灣總督府第三十四統計書(昭和五年)》,臺北: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1932。 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編,《臺灣總督府第三十二統計書(昭和三年)》,臺北: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1930。 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編,《臺灣總督府第二十八統計書(大正十三年)》,臺北: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1926。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編,《台湾総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編—領台以後の治安状況(中巻)台湾社会運動史》,臺北:南天書局,1995復刻版。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總督府及所屬官署職員錄》,臺北:臺灣時報發行所,1925。 菲利浦‧阿利埃斯(Philippe Ariès)、喬治‧杜比(Georges Duby)主編,楊家勤等譯,《私人生活史Ⅲ:激情》,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08。 蔡培火、林柏壽、陳逢源、吳三連、葉榮鐘合著,《臺灣民族運動史》,臺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71。 麥克魯漢(Herbert Marshall McLuhan)著,鄭明萱譯,《認識媒體:人的延伸》,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06。 麥克魯漢(Herbert Marshall McLuhan)著,賴盈滿譯,《古騰堡星系:活版印刷人的造成》,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08。 賴婉蓉,《謝春木及其作品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2014。
(五)論文 王世慶,〈陳逢源先生訪問記錄〉,收於黃富三、陳俐甫編,《近現代台灣口述歷史》,臺北:林本源基金會,1991,頁115-179。 王世慶,〈黃旺成先生訪問記錄〉,收於黃富三、陳俐甫編,《近現代台灣口述歷史》,臺北:林本源基金會,1991,頁71-114。 王惠珍,〈戰前臺灣知識分子閱讀私史:以臺灣日語作家為中心〉,收於韓國比較文化研究會著,柳書琴主編,《戰爭與分界:「總力戰」下臺灣‧韓國的主體重塑與文化政治》,臺北:聯經出版社,2011,頁127-148 王詩琅,〈林呈祿先生訪問記錄〉,收於黃富三、陳俐甫編,《近現代台灣口述歷史》,臺北:林本源基金會,1991,頁21-69。 何義麟,〈台灣殖民解放運動的先鋒-謝南光〉,收於氏著,《跨越國境線-近代台灣去殖民化之歷程》,臺北:稻鄉出版社,2006,頁17-59。 何義麟,〈新高堂書店的創立與發展—兼論近代台灣出版業之殖民現代性〉,《台灣史料研究》38(2011年12月),頁23-47。 吳叡人,〈福爾摩沙意識型態:試論日本殖民統治下臺灣民族運動「民族文化」論述的形成1917-1937〉,《新史學》17:2(2006年6月),頁127-218。 吳叡人,〈臺灣非是臺灣人的臺灣不可:反殖民鬥爭與臺灣人民族國家論述1919-1931〉,收於林佳龍、鄭永年主編,《民族主義與兩岸關係》,臺北:新自然主義,2001,頁43-110。 呂紹理,〈日治時期臺灣的休閒生活與商業活動〉,收於黃富三、翁佳音主編,《臺灣商業傳統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9),頁357-398。 呂紹理,〈老眼驚見新世界:從《水竹居主人日記》看張麗俊的生活節奏與休閒娛樂〉,收於臺中縣文化局編印,《水竹居主人日記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中:臺中縣文化局,2005),頁369-400。 李仁淵,〈思想轉型時期的傳播媒介-清末民初的報刊與新式出版業〉,收於王泛森等著,《中國近代思想史的轉型時代》(臺北:聯經出版社,2007),頁3-49。 李仁淵,〈閱讀史的課題與觀點:實踐、過程、效應〉,收於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復旦大學中外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編,《新文化史與中國近代史研究》,上海:上海古籍,2009,頁213-254。 李承機,〈日本殖民地統治下「臺灣人唯一之言論機關」的「苦闘」-日刊《臺灣新民報》創始初期史料題解〉,收於李承機主編,《日刊臺灣新民報創始初期(1932.4.15-5.31)》數位光碟,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08,頁3-1~3-33。 李承機,〈殖民地時期臺灣人社會「知」的迴路:語言工具性的「侵佔」與「復權」〉,收於李承機、李育霖主編,《「帝國」在臺灣:殖民地臺灣的時空、知識與情感》,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5,頁135-160。 李承機,〈殖民地臺灣「輿論戰線」之變遷-〈輿論〉兩義性的矛盾與「臺灣人唯一之言論機關」的困境〉,收於李承機主編,《六然居存日刊臺灣新民報社說輯錄1932-35》數位光碟,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09,頁2-1~2-47。 李承機,〈殖民地臺灣媒體使用語言的重層構造:「民族主義」與「近代性」的分裂〉,收於若林正丈、吳密察主編,《跨界的臺灣史研究:與東亞史的交錯》(臺北:播種者文化,2004),頁201-239。 李品寬,〈日治時期「臺灣愛書會」之研究〉,《臺灣文獻》60:2(2009年6月),頁203-235。 李柏如,〈日本「納本」制度史之一側面:從檢閱到保存、利用〉,《書目季刊》39:3(2005年12月),頁39-53。 李毓嵐,〈1920年代臺中士紳蔡蓮舫的家庭生活〉,《臺灣史研究》20:4(2013年12月),頁51-98。 李毓嵐,〈林獻堂生活中的女性〉,《興大歷史學報》24(2012年6月),頁59-98。 杜偉誌,〈臺灣自行車發展軌跡-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蒐藏品為例〉,《歷史臺灣》3(2012年4月),頁51-86。 周婉窈,〈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再探討〉,《台灣史料研究》37(2011年6月),頁2-31。 林淇瀁,〈日治時期臺灣啟蒙論述的反挫:《臺灣新民報》系的「同化主義」表意〉,收於氏著,《書寫與拼圖:臺灣文學傳播現象研究》,臺北:麥田出版社,2001,頁97-122。 林載爵,〈五四與臺灣新文化運動〉,收於汪榮祖編,《五四研究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社,1979,頁235-261。 河原功,〈三省堂與台灣—戰前台灣日本書籍流通〉,收於氏著,莫素微譯,《台灣新文學運動的展開:與日本文學的接點》,臺北:全華圖書,2004,頁231-277。 河原功,〈解說『臺灣出版警察報』〉,收於《『臺灣出版警察報』 解說‧発禁図書新聞リスト》(東京:不二出版,2001),頁5-24。 柯喬文,〈漢文知識的建置:臺南州內的書局發展〉,《人文研究學報》42:1(2008年4月),頁67-87。 柳書琴,〈《風月報》到底是誰的所有?:書房、漢文讀者階層與女性識字者〉,收於邱貴芬、柳書琴主編,《台灣文學與跨文化流動:東亞現代中文文學國際學報》第三期(臺灣號),臺北:文建會,2007,頁135-158。 柳書琴,〈通俗作為一種位置:《三六九小報》與1930年代台灣的讀書市場〉,《中外文學》33:7(2004年12月),頁19-55。 若林正丈,〈葉榮鐘的「述史」之志:晚年書寫活動試論〉,《臺灣史研究》17:4(2010年12月),頁81-112。 涂豐恩,〈明清書籍史的研究回顧〉,《新史學》20:1(2009年3月),頁181-225。 秦曼儀,〈書籍史方法論的反省與實踐—馬爾坦和夏提埃對於書籍、閱讀及書寫文化史的研究〉,《臺大歷史學報》41(2008年6月),頁258-272。 秦曼儀,〈推薦序:《印刷書的誕生》,複數閱讀實踐史的開始〉,收於費夫賀(Lucien Febvre)、馬爾坦(Henri-Jean Martin)著,李鴻志譯,《印刷書的誕生》(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05),頁5-9。 張仲民,〈清季啟蒙人士改造民眾閱讀習慣的論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68(2010年6月),頁51-96。 張炎憲,〈台灣文化協會的成立與分裂〉,收於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編,《台灣史論文精選》下冊,臺北:玉山社,1996,頁131-159。 張淑雅,〈從日記看王叔銘的人際關係:蔣氏父子、僚屬與美軍〉,收入許雪姬編,《日記與臺灣史研究:林獻堂先生逝世50週年紀念論文集》上冊,臺北:中研院臺史所,2008,頁123-166。 張隆志,〈當代臺灣史學史論綱〉,《臺灣史研究》16:2(2009年12月),頁161-184。 莊勝全,〈紅塵中有閒日月:1920年代黃旺成的社會觀察、政治參與及思想資源〉,《臺灣史研究》23:2(2016年6月),頁111-164。 莊勝全,〈腹有詩書氣自華?—黃旺成公學校教師時期的閱讀生活〉,收於川島真、松永正義、陳翠蓮主編,《跨域青年學者臺灣史研究 第四集》,臺北:稻鄉出版社,2011,頁269-302。 許時嘉,〈〈籾山衣洲日記〉初探:日治初期在臺日人社會與日臺交流(1898-1904)〉,《臺灣史研究》20:4(2013年12月),頁179-204。 許雪姬,〈「臺灣日記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臺灣史研究》22:1(2015年3月),頁153-184。 許雪姬,〈介於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女性日記:由陳岺、楊水心日記談起〉,《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6(2008年12月),頁227-250。 許雪姬,〈日治時期霧峰林家產業經營初探〉,收於黃富三、翁佳音主編,《臺灣商業傳統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9,頁297-356。 許雪姬,〈張麗俊生活中的女性〉,收入臺中縣文化局編,《水竹居主人日記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中:臺中縣文化局,2005,頁69-121。 許雪姬,〈跋:《灌園先生日記》全套廿七冊出版完成記〉,收於林獻堂著,許雪姬編註,《灌園先生日記(廿七)一九五五年》,臺北:中研院臺史所、中研院近史所,2013,頁493-504。 許雪姬,〈臺灣史上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前後—日記如是說「終戰」〉,《台灣文學學報》13(2008年12月),頁154-178。 陳翠蓮,〈大正民主與臺灣留日學生〉,《師大臺灣史學報》6(2013年12月),頁53-100。 曾士榮,〈一九二O年代台灣國族意識的形成:以《陳旺成日記》為中心的討論(1912-1930)〉,《台灣文學學報》13(2008年12月),頁1-64。 萅丞(黃春丞),〈日據時期之中文書局(上)〉,《臺北文物》3:2(1954年8月.),頁131-136。 萅丞(黃春丞),〈日據時期之中文書局(下)〉,《臺北文物》3:3(1954年12月),頁115-130。 黃美娥,〈文學現代性的移植與傳播─臺灣傳統文人對世界文學的接受、翻譯與摹寫〉,收於氏著,《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臺北:麥田出版社,2004,頁285-342。 楊永彬,〈日本領臺初期日臺官紳詩文唱和〉,收於若林正丈、吳密察主編,《臺灣重層近代化論文集》,臺北:播種者文化,2000,頁105-181。 廖振富,〈〈傅錫祺日記〉的發現及其研究價值:以文學與文化議題為討論範圍〉,《臺灣史研究》18:4(2011年12月),頁201-239。 廖振富、張明權,〈〈傅錫祺日記〉所反映的親人互動及其家庭觀〉,《臺灣史研究》20:3(2013年9月),頁125-175。 歐素瑛,〈臺北帝國大學附屬圖書館之創設與發展〉,收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整理組編輯,《臺灣總督府檔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七屆》,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3,頁1-36 蔡盛琦,〈新高堂書店:日治時期臺灣最大的書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9:4(2003年12月),頁36-42。 鄭政誠,〈從《灌園先生日記》看林獻堂的讀書生活〉,《兩岸發展史研究》7(2009年6月),頁45-72。 鄭麗榕,〈日治初期臺灣的官方讀書會〉,《臺灣風物》58:4(2008年12月),頁13-51。 鄭麗榕,〈地域社會中的文化運動:霧峰一新會讀書會個案分析(1934-1936)〉,《國立中央大學人文學報》36(2008年10月),頁139-183。 韓基亨著,陳允元譯,〈文化政治期的檢閱政策與殖民地媒體〉,《台灣文學學報》21(2012年12月),頁173-204。 韓基亨著,陳允元譯,〈近代詩歌的「不穩性」與殖民地檢閱—《諺文新聞詩歌》(1931年)之分析〉,《台灣文學學報》21(2012年12月),頁205-226。 羅歇‧夏爾提埃(Roger Chartier)著,〈文本、印刷術、解讀〉,收於林‧亨特(Lynn Hunt)編,江政寬譯,《新文化史》,臺北:麥田出版社,2002,頁219-244。 藤井省三,〈「大東亞戰爭」時期的臺灣皇民文學—讀書市場的成熟與臺灣民族主義的形成〉,收於氏著,張季琳譯,《臺灣文學這一百年》,臺北:麥田出版社,2004,頁45-64。 蘇碩斌,〈日治時期臺灣文學的讀者想像:印刷資本主義作為空間想像機制的理論初探〉,收於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編,《跨領域的臺灣文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2006),頁81-116。 蘇碩斌,〈活字印刷與臺灣意識:日治時期臺灣民族主義想像的社會機制〉,《新聞學研究》109(2011年10月),頁1-41。
(六)博碩士論文 王雅珊,〈日治時期台灣的圖書出版流通與閱讀文化—殖民地狀況下的社會文化史考察〉,臺南: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 何義麟,〈台湾知識人における植民地解放と祖国復帰:謝南光の人物とその思想を中心として〉,東京:東京大学大学院総合文化研究科国際関係論專攻修士論文,1993。 李承機,〈台湾近代メディア史研究序説—植民地とメディア〉,東京:東京大学大学院総合文化研究科博士論文,2004。 洪世昌,〈《臺灣民報》與日治時期臺灣新文化運動(1920-1932)〉,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1997。 曾堃賢,〈日據時期(一八九五—一九四五)臺灣區公共圖書館事業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 謝明如,〈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之研究(1896-1919)〉,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二、英文資料 Chartier, Roger. “Texts, Printing, Readings.”in Lynn Hunt ed., The New Cultural History: Essay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c1989), pp.154-175. Chartier, Roger. “The order of books revisited.” in Modern Intellectual History, 4, 3 (2007), pp. 509-519. Chartier, Roger. trans. by Lydia G. Cochrane. The Order of Books: Readers, Authors, and Libraries in Europe Between the 14th and 18th Centuri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Darnton, Robert. ““What Is the History of Books?”revisited.” in Modern Intellectual History, 4, 3 (2007), pp. 495-508. Darnton, Robert. “What Is the History of Books,”in Robert Darnton, The Kiss of Lamourette: Reflection in Cultural History (New York: Norton, 1990), pp. 107-135. Darnton, Robert. The Great Cat Massacre and Other Episodes in French Cultural History.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85. Finkelstein, David. and McCleery, Alistair. eds., An Introduction to Book History. New York: Routledge, 2005. Finkelstein, David. and McCleery, Alistair. eds., The Book History Reader. New York: Routledge, 2002. McKenzie, Donald F.. Bibliography and the Sociology of Text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Tzeng, Shih-jung(曾士榮), From Honto Jin to Bensheng Ren: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 National Consciousness. Lanham, Md. :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2009. |
Description: |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史研究所 98158503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158503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臺灣史研究所]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
850301.pdf | 10381Kb | Adobe PDF2 | 366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