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012/145044 (79%)
Visitors : 52080273      Online Users : 50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11770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1770


    Title: 「水」與大禹神話研究
    The research of ";water";and Ta Yu`s myth
    Authors: 蔡佩陵
    Contributors: 高莉芬
    蔡佩陵
    Keywords: 
    大禹
    神話
    水仙尊王
    嘉義笨港水仙宮
    Date: 2017
    Issue Date: 2017-08-10 09:54:22 (UTC+8)
    Abstract: 水為維繫、茁壯生命之根源,亦能帶來毀滅性災難,是世界各地創世神話中的神聖元素,不論是以農業為主要生計的中國社會,亦或是與航運密切關聯的臺灣早期社會,水皆具有再生與死亡之兩面性。在歷來大禹神話中,「水」為反覆出現的原型,相關事蹟多圍繞著水昇發,透過比較神話學的視野,檢視水與大禹神話之相關材料,可見水之象徵與大禹定位密切關聯,於不同文本上有其相異意涵。大禹神話並非僅止於文本上的記載,承傳千年之大禹神話,於今亦為活著的信仰,惟在時代背景之更替下,因著人們心靈之需求呈現不同面貌,然而,「水」始終為不變之核心。本文即以先秦兩漢傳世文獻為主要研究材料,探討水於大禹神話中的象徵意涵,進而梳理其中之神話類型,並透過田野考察與資料蒐集,以嘉義縣笨港水仙宮為例,檢視臺灣當代大禹信仰實踐中,水與大禹關係之變化內涵。
    Reference: 一、古籍文獻(按年代先後排序)
    【周】左丘明撰、【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春秋左傳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1981年。
    【春秋】左丘明撰,【吳】韋昭注:《國語》,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6年。
    【戰國】尸佼撰、【清】汪繼培輯:《尸子》,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尚書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1981年。
    【漢】伏勝撰、【明】陶宗儀輯:《尚書大傳》,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0年。
    【漢】宋衷注、【清】秦嘉謨等輯:《世本八種》,臺北:西南書局有限公司,1971年。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詩經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1981年。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1981年。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1年。
    【漢】戴德輯:《大戴禮記》,山東:山東友誼書社,1991年。
    【漢】司馬遷著、【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日]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臺北:萬卷樓出版社,2010年。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漢書集注并附編二種》,臺北:鼎文書局,1981年。
    【漢】劉安著、劉文典輯:《淮南鴻烈集解》,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論語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1年。
    【晉】王嘉撰、【梁】蕭綺錄,齊治平校注:《拾遺記》,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晉】郭璞注,【宋】邢昺疏:《爾雅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1年。
    【宋】丁度等編:《集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宋】洪興祖:《楚辭補注》,臺北:大安出版社,1995年。
    【宋】徐鍇撰:《說文繫傳》,臺北:華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71年。
    【宋】朱熹集注、趙長征點校:《詩集傳》,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明】阮旻錫:《海上見聞錄》,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年。
    【清】丁紹儀:《東瀛識略》,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年
    【清】王夫之等著:《清人楚辭注三種》,臺北:長安出版社,1980年。
    【清】王夫之等著:《清人楚辭注三種》,臺北:長安出版社,1980年。
    【清】王必昌總輯:《重修臺灣縣志》,臺北:文建會,2005年。
    【清】王先慎:《韓非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清】王先謙撰:《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清】朱景英:《海東札記》,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年。
    【清】江日昇:《臺灣外記》,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年。
    【清】余文儀主修:《續修臺灣府志》,臺北:文建會,2007年。
    【清】吳任臣:《山海經廣注》,臺北:臺灣商務,出版年份不明。
    【清】周凱:《廈門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清】周鍾瑄主修:《諸羅縣志》,臺北:文建會,2005年。
    【清】林雲銘:《楚辭燈》,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2012年。
    【清】林豪:《澎湖廳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清】姚瑩:《中復常選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臺北:藝文印書館,2005年。
    【清】段玉裁注、徐灝箋:《說文解字注箋(二)》,臺北:廣文書局,1972年。
    【清】倪贊元纂輯:《雲林縣采訪冊》,臺南:臺灣歷史博物館,2011年。
    【清】孫元衡:《赤崁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清】孫治讓撰:《墨子閒詁》,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
    【清】陳培桂纂輯:《淡水廳志》,臺北:文建會,2006年。
    【清】焦循撰,沈文倬點校:《孟子正義》,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清】黃伯祿輯:《集說詮真》,臺北:臺灣學生,1989年。
    【清】黃叔璥:《臺海使槎錄》,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年。
    【清】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北:文建會,2005年。
    【清】蔡廷蘭:《海南雜著》,臺北:臺銀經研室,1957年。
    【清】鄭鵬雲、曾逢辰纂輯:《新竹縣志初稿》,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清】黎翔鳳:《管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清】穆彰阿奉敕修:《清一統志臺灣府》,臺北:文建會,2007年。
    【清】謝金鑾、鄭兼才:《續修臺灣縣志》,臺北:文建會,2007年。
    【清】藍鼎元:《平臺紀略》,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
    【清】嚴可均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
    【清】郁永河原著、許俊雅校釋:《裨海紀遊校釋》,臺北:編譯館,2009年。
    佚名:《天妃顯聖錄》,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年。
    汪榮寶撰:《法言義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
    撰者不明:《嘉義管內采訪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川口長孺:《臺灣割據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年。
    黃暉校釋:《論衡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校釋》,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1985年。
    聞一多:《天問疏證》,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聞一多:《楚辭校補》,北京:岳麓書社,2013年。
    連橫:《臺灣通史》,臺北:中華叢書委員會,1955年。
    連橫:《臺灣詩乘》,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5年。
    連橫:《臺灣語典》,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年。
    袁珂:《山海經校注》,臺北:里仁書局,1995年。
    楊伯峻編:《春秋左傳注》,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1年。
    周生春:《吳越春秋輯校匯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李步嘉校釋:《越絕書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阮忠仁纂修:《嘉義縣志.卷二.沿革志》,嘉義:承印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陳文尚、陳美鈴纂修,李佩倫、吳育臻分修:《嘉義縣志.卷一.地理志》,嘉義:承印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二、中文專著(按姓氏筆畫排序)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輯:《甲骨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
    中國農業博物館編:《漢代農業畫像石》,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年。
    尹榮方:《社與中國上古神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尹榮方:《洪水神話的文化闡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
    尹榮方:《神話求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巴黎大學北京漢學硏究所編:《漢代畫像全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14年。
    王孝廉:《中國神話世界》,臺北:洪葉文化,2005年。
    王孝廉:《水與水神》,臺北:三民,1992年。
    王孝廉:《華夏諸神──水神卷》,臺北:雲龍出版社,2000年。
    王見川、黃有興、王文良編撰:《澎湖馬公水仙宮志》,澎湖:澎湖縣馬公水仙宮廟,2006年。
    王青:《中國神話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王國榮:《海洋神靈──中國海神信仰與社會經濟》,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年。
    王國維:《觀堂集林》,上海:上海書店,1992年。
    王琼:《中國古代神話發展研究》,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4年。
    王暉:《古史傳說時代新探》,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年。
    玄璧:《北歐神話ABC》,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
    印順法師:《中國古代民族神話與文化之研究》,臺北:正聞出版社,1994年。
    向柏松:《中國水崇拜》,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9年。
    朱大可:《華夏上古神系》,北京:東方出版社,2014年。
    朱錫祿:《武氏祠漢畫像石中的故事》,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1996年。
    何傳坤、劉克竑、陳浩維:《嘉義縣新港鄉板頭村遺址考古試掘報告》,嘉義:財團法人新港文敎基金會,1999年。
    何傳坤、劉克竑:《雲林縣及嘉義縣北港溪古笨港遺址「崩溪缺」地點搶救考古調查及評估計畫》,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3年。
    何新:《諸神的起源──中國遠古代陽神崇拜》,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6年。
    余英時:《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臺北:聯經,2014年。
    呂品編著:《中岳漢三闕》,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
    呂微:《神話何為──神聖敘事的傳承與闡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
    宋永培:《《說文》漢字體系與中國上古史》,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李孝定:《甲骨文集釋》第11卷,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0年。
    李政隆:《嘉義笨南港水仙宮修護計畫》,嘉義:大佳出版社,1989年。
    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史》,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84年。
    李豐楙:《山海經──神話的故鄉》,臺北:時報文化,2012年。
    李豐楙:《仙境與遊歷:神仙世界的想像》,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李豐楙:《神化與變異:一個「常與非常」的文化思維》,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邢義田:《畫為心聲──畫像石、畫像磚與壁畫》,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周清泉:《文字考古:對中國古代神話巫術文化與原始意識的解讀》第二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年。
    尚根榮:《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河南.陝縣卷》,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9年。
    林國平:《閩臺民間信仰源流》,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
    林義光:《文源》,上海:中西書局,2012年。
    段凌平:《閩南與臺灣民間神明廟宇源流》,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年。
    胡萬川:《真實與想像──神話傳說探微》,新竹:清大出版社,2004年。
    唐曉峰:《從混沌到秩序──中國上古地理思想史述論》,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孫作雲:《孫作雲文集(第1卷):《楚辭》研究(下)》,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
    容庚:《金文编》,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徐山:《雷神崇拜──中國文化源頭探索》,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上海分店出版,1992年。
    徐旭生:《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臺北:里仁書局,1999年。
    徐毅英主編:《徐州漢畫像石》,北京:中國世界語出版社,1995年
    袁珂:《中國神話傳說──從盤古到秦始皇》,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1年。
    袁珂:《古神話選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
    馬昌儀:《古本山海經圖說》,臺北:蓋雅文化,2009年。
    馬書田:《中國民間諸神》,臺北:國家,2001年。
    高莉芬:《蓬萊神話──神山、海洋與洲島的神聖敘事》,臺北:里仁書局,2008年。
    高鴻縉:《中國字例》,臺北:三民書局,1981年。
    商承祚:《甲骨文字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
    張本政主編:《《清實錄》臺灣史料資料專輯》,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
    郭沫若著作編輯出版委員會編:《郭沫若全集.文學編.第五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
    郭精銳:《中國神話與英雄傳說》,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1年。
    陳建憲:《神祇與英雄:中國古代神話的母題》,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4年。
    陳啟雲:《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歷史論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陳慶浩、王秋桂:《河南民間故事集》,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
    陶陽、牟鐘秀:《中國創世神話》,臺北:臺灣東華書局,1990年。
    鹿憶鹿:《洪水神話──以中國南方民族與臺灣原住民為中心》,臺北:里仁書局,2002年。
    湯池主編:《中國畫像石全集》(第四卷),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0年。
    湯熙勇、劉序楓、松浦章主編:《近世環中國海的海難資料集成:以中國、日本、朝鮮、琉球為中心》,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科學研究所,1999年。
    焦德森主編:《中國畫像石全集》(第三卷),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0年。
    程憬著,顧頡剛整理,陳泳超編訂:《中國古代神話之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馮時:《中國天文考古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
    黃永川等撰述:《澎湖海域古沈船發掘將軍一號實勘報告書》,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7年。
    黃芝崗:《中國的水神》,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年。
    黃榮洛:《渡臺悲歌:臺灣的開拓與抗爭史話》,臺北:臺原發行,1989年。
    黃震云:《漢代神話史》,長春:長春出版社,2009年。
    楊利慧、張成福編著:《中國神話母題索引》,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
    楊利慧:《神話與神話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
    楊樹達:《文字形義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經典雜誌編著:《考古臺灣:穿越時空的蒐尋、解謎與保存》,臺北:經典雜誌、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2017年。
    葉玉森:《殷虛書契前編集釋》,北京:北京圖書館,2000年
    葉秀山:《葉秀山文集.哲學卷.下》,重慶:重慶出版社,1999年。
    葉林生:《古帝傳說與華夏文明》,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
    葉舒憲、田大憲著:《中國古代神秘數字》,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
    葉舒憲、蕭兵、[韓]鄭在書:《山海經的文化尋蹤──「想像地理學」與東西文化碰觸》下,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
    葉舒憲:《中國神話哲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葉舒憲:《文學人類學教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葉舒憲:《探索非理性的世界》,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
    葉舒憲:《解讀上帝的留言──77則聖經比喻》,臺北:究竟,2004年。
    葉舒憲編選:《神話-原型批評》,西安:陝西師範大學,2011年。
    葉增寬主編:《中國民間故事集成.陝西卷》,北京:新華書店北京發型所經銷,1996年。
    董忠司總編纂、國立編譯館主編:《臺灣閩南語辭典》,臺北:五南圖書,2001年。
    臧克合:《尚書文字校詁》,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
    趙鐵寒:《古史考述》,臺北:正中書局,1965年。
    劉清惠主編:《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河南卷》,北京:新華書店北京發型所經銷,2001年。
    劉夢溪主編:《中國現代學術經典.胡適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潛明茲:《中國古代神話與傳說》,臺北:商務印書館,1993年。
    蔡相煇:《臺灣的祠祀與宗教》,臺北:臺原出版社,1992年。
    蔡相輝等編修:《笨港史的眞象:笨港毀滅論天妃廟正統卅年公案之廓淸》,雲林:笨港媽祖文敎基金會,1990年。
    蔣英炬主編:《中國畫像石全集》(第一卷),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0年。
    鄭志明:《臺灣民間的宗教現象》,臺北:大道文化,1996年。
    盧泰康計畫主持、邱鴻霖共同主持:《雲林縣古笨港遺址範圍與文化內涵先期研究計畫期末報告書》,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2012年。
    蕭兵:《太陽英雄神話的奇蹟四──治水英雄篇》,臺北:桂冠,1991年。
    鍾宗憲:《中國神話的基礎研究》,臺北:洪業文化,2006年。
    羅振玉:《殷虛書契考釋》,臺北:藝文印書館,1969年。
    關永中:《神話與時間》,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2007年。
    嚴一萍:《栢根氏舊藏甲骨文字考釋》,臺北:藝文印書館,1978年。
    饒宗頤、曾憲通編著:《楚帛書》,香港:中華書局,1985年。

    三、外文譯著
    [日]大林太良,林相泰、賈福永譯:《神話學入門》,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9年。
    [日]白川靜著,王孝廉譯:《中國神話》,臺北:長安出版社,1991年。
    [日]白川靜著,加地伸行、范月嬌合譯:《中國古代文化》,臺北:文津出版社,1983年。
    [日]安田喜憲主編,李國棟譯:《神話:祭祀與長江文明》,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
    [加拿大]諾斯羅普.弗萊著,陳慧等譯:《批評的解剖》,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年。
    [法]Arnold van Gennep,張舉文議:《過渡禮儀》,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年。
    [法]Henri Maspéro著、馮沅君譯:《書經中的神話》,長沙:國立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會,1939年。
    [法]Levy-Bruhl著,丁由譯:《原始思維》,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
    [法]李維史陀著,楊德睿譯:《神話與意義》,臺北:麥田,2010年。
    [俄]李福清著、馬昌儀編:《中國神話故事論集》,臺北:臺灣學生,1991年。
    [俄]葉.莫.梅列金斯基著、魏慶征譯:《神話的詩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年。
    [美]Joseph Campbell著,朱侃如譯:《千面英雄》,新店:立緒文化,2012年。
    [美]Joseph Campbell著,朱侃如譯:《神話》,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
    [美]M.耶律亞德著,楊儒賓譯:《宇宙與歷史──永恆回歸的神話》,臺北:聯經出版社,2000年。
    [美]Mircea Eliade著,吳靜宜、陳錦書譯:《世界宗教理念史》卷一,臺北:商周,2015年。
    [美]伊利亞德著,晏可佳、姚蓓琴譯:《神聖的存在:比較宗教的範型》,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美]伊利亞德著、楊素娥譯:《聖與俗──宗教的本質》,苗栗:桂冠圖書出版,2011年。
    [美]艾蘭著,汪濤譯:《早期中國歷史、思想與文化》,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年。
    [美]艾蘭著,汪濤譯:《龜之謎:商代神話、祭祀、藝術和宇宙觀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
    [美]坎伯著、李子寧譯:《神話的智慧:時空變遷中的神話》,臺北:立緒文化,1996年。
    [美]巫鴻著,鄭岩、王睿編:《禮儀中的美術──巫鴻中國古代美術史文編》,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年。
    [美]阿蘭.鄧迪斯編、朝戈金等譯:《西方神話學讀本》,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
    [美]斯蒂.湯普遜著,鄭海等譯:《世界民間故事分類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
    [美]塞.諾.克雷默著,魏慶征譯:《世界古代神話》,北京:華夏出版社,1989年。
    [美]雷蒙德.范.奧弗編、毛天祐譯:《太陽之歌──世界各地創世神話》,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
    [英]弗雷澤著,汪培基譯:《金枝》,苗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
    [英]泰勒著,連樹聲譯:《原始文化:神話、哲學、宗教、語言、藝術和習俗發展之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德]卡西勒:《語言與神話》,苗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
    [德]埃利希.諾伊曼著:《大母神:原型分析》,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年
    [德]恩斯特.卡西勒著,甘陽譯:《人論》,苗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四、外文專著
    Mircea Eliade, editor in chief, The Encyclopedia of Religion vol4,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86.
    Mircea Eliade editor in chief, The Encyclopedia of religion, vol10,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1987.
    Stith Thompson: Motif-Index of Folk-Literature , Bloomington :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55-1958.

    五、期刊論文、專書論文(按姓氏筆畫排序)
    [俄]李福清:〈從比較神話學角度再論伏羲等幾位神話人物〉,朱曉海主編:《新古典新義》,臺北:學生書局,2001年,頁1-32。
    [美]杰克.波德著,程薔譯:〈中國的古代神話〉,《民間文藝集刊》第2集(1982年),頁267-300。
    尹增淮、江楓:〈江蘇泗洪曹廟出土的東漢畫像石〉,《文物》第6期(2010年6月),頁66-74。
    伍啟銘、陳俊宏:〈臺灣北部海岸水仙尊王信仰實調〉,鄭志明主編:《文化臺灣》卷一,臺北:大道文化,1996年,頁273-297。
    江林昌:〈〈天問〉宇宙神話的考古印證與文化闡釋〉,《文學遺產》,1996年第5期,頁21-31。
    李文良:〈立大清旗,奉萬歲牌:朱一貴事件時的「皇上萬歲聖旨牌」與地方社會〉,《臺灣史研究》第19卷第2期(2012年6月),頁1-29。
    李文鈺:〈《山海經》的海與海神神話研究〉,《政大中文學報》第7期(2007年6月),頁1-32。
    李伯謙、鄭傑祥:〈後李商代墓葬族屬試析〉,《中原文物》(1981年04期),頁33-35、46。
    李建緯:〈臺灣西部媽祖廟既存石香爐調查研究〉,《臺灣文獻》64卷第4期(2013年12月),頁33-90。
    李泰翰:〈清代臺灣水仙尊王信仰之探討〉,《民俗曲藝》143期(2004年3月),頁271-303。
    李道和:〈崑崙:鯀、禹所造之大地〉,《民間文學論壇》1990年第4期,頁12-20。
    李豐楙:〈凶死與解除:三個臺灣地方祭典的死亡關懷〉,黎志添編:《華人學術處境中的宗教學研究:本土方法的探索》,香港:三聯書店,2012年,頁91-133。
    李豐楙:〈從成人之道到成神之道--一個臺灣民間信仰的結構性思考〉,《東方宗教研究》新4期(1994年10月),頁183-209。
    李豐楙:〈節慶祭典的供物與中國飲食文化:一個「常與非常」觀的節慶飲食〉,林慶弧編:《第四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1996年,頁211-238。
    李豐楙:〈臺灣民間禮俗中的生死關懷:一個中國式結構意義的考察〉,《哲學雜誌》第8期(1994年4月),頁32-53。
    杜正勝:〈從村落到國家〉,收錄於邢義田主編:《中國文化源與流》,合肥:黃山書社,2011年,頁10-53。
    周維強、陳龍貴:〈順風相送──院藏清代海洋史料特展簡介〉,《故宮文物月刊》第362期(2013年5月),頁4-13。
    林慧瑛:〈共工神話新探──兼論「鯀非共工」〉,《東方人文學誌》第7卷第3期(2008年9月),頁1-30。
    林衡道:〈臺灣世居住民的祖籍與神明〉,《臺灣地區開闢史料學術論文集》,臺北:聯經,1996年,頁227-319。
    姚小鷗、李永娜:〈《詩經》中禹的創世神話〉,《文化遺產》2012年第3期,頁62-67。
    馬昌儀:〈文化英雄論析:印第安神話中的獸人時代〉,《民間文學論壇》,1987年第1期,頁54-63。
    高莉芬:〈水的聖域:兩晉江海賦的原型與象徵〉,《政大中文學報》第1期(2004年6月),頁113-148。
    高莉芬:〈垂直與水平:漢代畫像石中的神山圖像〉,《興大中文學報:文學與神話特刊》第23輯增刊(2008年11月),頁123-161。
    高莉芬:〈神聖的秩序:〈楚帛書.甲篇〉中的創世神話及其宇宙觀〉,《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30期(2007年3月),頁1-44。
    商承祚:〈字說〉,《師大國學叢刊》第一卷第二期,臺北:進學書局,1931年,頁169-172。
    張開焱:〈鯀禹創世神話類型再探──屈詩釋讀與夏人神話還原性重構之三〉,《民族文學研究》2007年第3期,頁157-164。
    曹永和:〈臺灣水災史〉,收錄於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經濟史九集》,臺北:臺灣銀行,1963年,頁16-55。
    陳昭昭:〈大禹神話傳說及治水英雄崇拜研究〉,《嘉南學報》第31期(2005年),頁528-551。
    陳惠齡:〈南臺灣水仙宮探究〉,《成大宗教與文化學報》第3期(2004年),頁205-226。
    湯熙勇:〈近世環中國海的海難資料集介紹〉,《漢學研究通訊》(2000年2月),頁141-148。
    湯熙勇:〈船難與海外歷險經驗──以蔡廷蘭漂流越南為中心〉,《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21卷第3期(2009年9月),頁467-499。
    黃阿有:〈笨港的商業發展和水仙宮及郊商的關係〉,《嘉義研究》第3卷(2011年3月),頁213-252。
    黃阿有:〈臺灣水仙尊王崇祀之溯源〉,《人文研究期刊》第8期(2010年12月),頁81-112。
    黃盛璋:〈盂新考〉,《人文雜誌》(1982年05期),頁98-102。
    楊孝軍:〈徐州新發現一批漢代畫像石考釋〉,《四川文物》2005年第6期,頁55-62。
    楊寬:〈鯀共工與玄冥馮夷〉,收於呂思勉、童書業編著:《古史辨》第七冊上編,上海:上海書店,1926年,頁329-345。
    楊儒賓:〈水與先秦諸子思想〉,收錄於《語文、情性、義理──中國文學的多層面探討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臺北:臺灣大學,1996年,頁533-573。
    楊儒賓:〈吐生與厚德──土的原型象徵〉,《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0期,2002年3月),頁383-445。
    楊儒賓:〈時間形式、禮與恥感──火的原型象徵〉,《清華學報》新43卷第4期(2013年12月),頁555-598。
    楊儒賓:〈渾沌與創造〉,收錄於張偉保主編:《傳統儒學、現代儒學與中國現代化》,香港:新亞研究所,2001年,頁251-278。
    楊儒賓:〈黃帝與堯舜──先秦思想的兩種天子觀〉,《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第2卷第2期(2005年12月),頁99-136。
    葉舒憲:〈鯀禹啓化熊神話通解──四重證據的立體釋古方法〉,《興大中文學報增刊──文學與神話特刊》第23期,臺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2008年,頁33-53。
    廖慶六:〈淺談笨港三郊〉,《臺灣源流》第2期(1996年6月),頁46-49。
    趙新:〈中國「神話」語源的生成──檢討「神話」概念中的日本因素〉,《吉首大學學報》第33卷第4期(2012年7月),頁166-172。
    劉掞藜:〈討論古史再質顧先生〉,顧頡剛編著:《古史辨》第一冊中編,上海:上海書店,1926年,頁151-186。
    蔡相煇:〈清代北港的閩臺貿易〉,《空大人文學報》第10期(2001年12月),頁109-122。
    鄭振滿:〈民間信仰與祀典制度:清代臺灣的水仙尊王崇拜〉,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編著:《海洋古都:府城文明之形塑學術論文集》,新北:稻鄉,2012年,頁45-81。
    賴恆毅:〈水仙尊王與台北屈原宮〉,《台灣史料研究》第26期(2005年12月),頁32-48。
    鍾宗憲:〈東漢武氏祠堂西壁上古帝王圖像的古史觀〉,收錄於「第九屆漢代文學與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2013年。
    顧頡剛、童書業:〈鯀禹的傳說〉,收於編著:《古史辨》第七冊,上海:上海書店,1926年,頁142-195。
    顧頡剛:〈討論古史答劉胡二先生〉,收於顧頡剛編著:《古史辨》第一冊中編,上海:上海書店,1926年,頁105-134。

    六、學位論文(按姓氏筆畫排序)
    毛紹周:《臺南大天后宮的歷史與場域之研究》,嘉義:南華大學環境與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向柏松:《中國創世神話型態研究》,湖北:武漢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1年。
    余婉如:《熊辨/熊變:唐前「熊」神話傳說考察》,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國文教學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4年。
    李松駿:《天人、氣氛與儀式:先秦罪感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
    林俞君:《從城隍廟陪祀神觀察城隍神的角色與職能──以臺灣本島城隍廟為核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張真華:《古帝王神話文化歷程初探》,臺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2004年。
    陳妤諳:《《山海經》中的人物形象與蛇關係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陳嘉禮:《芒芒禹迹︰大禹傳說源流考》,香港:香港浸會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2014年。
    喬苗苗:《上黨地區三嵕山羿神話傳承流變考》,山西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劉建宏:《先秦兩漢鯀禹形象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盧晞雲:《論君主性的建立與類型──《尚書.堯典》堯、舜、禹人物形象研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賴悅珊:《中國古代英雄神話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七、外文期刊論文
    Qinglong Wu :“Outburst flood at 1920 BCE supports historicity of China’s Great Flood and the Xia dynasty”, Science VOL 353, ISSUE 6299(2016.8), p.579-582.

    八、網絡資料
    「小學堂」http://xiaoxue.iis.sinica.edu.tw/
    「國定古蹟笨港水仙宮協天宮天后宮」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ongkangtemple/?fref=ts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之「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http://crgis.rchss.sinica.edu.tw/temples#c1=Temple&c5=all&b_start=0
    內政部「全國宗教資訊網」http://religion.moi.gov.tw/
    新港奉天宮官方網頁之「歷史文物展」http://www.hsinkangmazu.org.tw/show1.asp
    經濟部水利署「全國水利傑出貢獻獎項甄選作業要點」http://wralaw.wra.gov.tw/wralawgip/cp.jsp?lawId=8a8a852d1ffd917b011fff2958f50321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102151017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151017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01701.pdf9620KbAdobe PDF22027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