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1552
|
Title: | 非傳統安全威脅下軍隊角色之轉型與精進 —以執行人道救援任務為例 The transformation and enhancement of armed forces in the non-tradutional security threats —in the case of HA\\DR misson |
Authors: | 郭美英 Kuo, Mei-Ying |
Contributors: | 平思寧 郭美英 Kuo, Mei-Ying |
Keywords: | 軍隊 傳統安全 非傳統安全 非戰爭軍事行動 海外人道救援 Military Traditional security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Military operation other than war Overseas humanitarian assistance/disaster relief |
Date: | 2017 |
Issue Date: | 2017-07-31 11:24:16 (UTC+8) |
Abstract: | 國際情勢於冷戰後發生重大轉變,各國不再只著重於軍備競賽及武裝衝突的傳統安全概念,在環境氣候變遷、恐怖主義增長、傳染疾病擴散等非傳統安全威脅逐漸擴大下,其威脅範圍及程度已非單一國家能夠控制,於是各國逐漸以合作代替衝突,期能減低或防堵非傳統安全威脅所帶來的危害。因為安全觀的擴大,軍隊從傳統安全戰爭衝突的執行者開始有了轉變,軍事行動並非僅止於「戰爭軍事行動」,軍隊因具備多樣化裝備及大規模動員部署能力,其直升機、運輸機、兩棲突擊艦、大型機工具等裝備,不但可用以作戰,在執行「人道救助/災害救助(Humanitarian Assistance/Disaster Relief)」等「非戰爭軍事行動(Military Operation Other Than War)」中也能發揮重要功效,軍隊的角色開始有所轉變,在平時除持續加強戰備訓練外,更將投入進行災害防救、人道救援及維和任務等非戰爭軍事行動,納入軍隊任務之一,而聯合國第63/139號「加強聯合國緊急人道主義援助的協調(Strengthening of the Coordination of Emergency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of the United Nations)」決議,也要求加強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方面的國際合作,顯示國際社會對於人道救援的重視度及軍隊在人道救援的重要性。 我國在面對中共軍力大幅增加的壓力下,國軍弟兄仍持續強化戰備訓練,在面對逐年增強的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災害,依「預置兵力,超前部署」的原則進行國內災害防救,已有相當成效,近年來,更秉持著人道精神,執行數次海外人道救援任務,除展現我國軍隊從傳統戰爭角色的轉型及功能的擴大,在執行海外人道救援任務中,亦可獲得實務與訓練結合的寶貴經驗,除有助於提升我戰備訓練成效,更能提升我國軍人地位及國際聲望。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faced a significant change after the cold war. Each country not only focuses on traditional security concept such as arms race and armed conflict. Climate changes, terrorism growth, pandemic disease and so on, those unconventional security threats expanding gradually. This threat cannot be controlled by any single country.So countries gradually replaced the conflict with cooperation, in order to reduce or prevent the harm caused by unconventional security threats. Because of the expansion of security, the armed forces began to change from the executor of traditional security war conflicts. Military action is not limited to "war military action". Owing to the troop is equipped with diversified equipment and large-scale mobilization of deployment capabilities. Its helicopters, transport aircraft, amphibious assault ship, heavy vehicles and equipment, not only can be used to combat.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humanitarian assistance/disaster relief" and other " military operation other than war ". It can also play an important effect, the role of the armed forces began to change. In addition to continuing to strengthen combat readiness training in the peace time, but also put disaster prevention, humanitarian relief and peacekeeping missions into one of the military tasks. The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Resolution 63/139, " strengthening of the coordination of emergency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It also calls for the strengthening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emergency HA\\DR, demonstrat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for HA\\DR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military in HA\\DR. Under the pressure of a substantial increasing of the PRC’s military forces(PLA), ROC Armed Forces continue to strengthen combat readiness training. In the face of the accelerated climate change, we have been adhering to the " forward deployment, early stationing, " principle. We have the quite effect in domestic disaster prevention. In recent years, we uphold the Humanitarian spiritand execute several overseas HA mission. Show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our military and function expans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warfare role. In these missions, we can also gain the valuable experience of combining practice and training. It conduces to improving our combat readiness training effectiveness, but also to enhance the status of our military and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 Keywords: military, traditional security,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military operation other than war, overseas humanitarian assistance/disaster relief |
Reference: | 中文部分 一、中文官方出版品 內政部,2011年12月,〈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作業要點〉,《災害防救法令彙編》,臺北:內政部消防署。 外交部負責編修,2011年12月,〈外交部因應重大災害提供及接收外國援助作業要點〉,《災害防救法令彙編》,臺北:內政部消防署。 行政院,2013年10月,《民國2013年災害防救白皮書》,臺北:行政院。 國防部,2009年3月,《四年期國防總檢討》,臺北:國防部。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2009年10月1日,《中華民國98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2011年7月1日,《中華民國100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2013年10月1日,《中華民國102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2015年10月1日,《中華民國104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 國防部史政編譯處,2010年7月1日,《風雨見真情:國軍八八水災救災實錄》,臺北:國防部。 國防部聯演中心譯印,2006年9月,《美國聯戰準則J.P3.07:非戰爭軍事行動》,臺北:國防部。 國家安全會議,2006年5月20日,《2006國家安全報告書》,臺北:國家安全會議。 二、中文專書: Collins, John M.著,鈕先鍾譯,1978年10月第5版,《大戰略》,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Henry Donut著,王清峰譯,101年11月,《蘇法利諾回憶錄A Memory of Solferino》,臺北:紅十字國際委員會。 John W. Mason著,何宏儒譯,2001,《冷戰1945-1991》(The Cold War 1945-1991),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Nye, Joseph S /Donahue, John D著,王勇門、洪華、王榮軍譯,2003年10月01日,《全球化世界的治理》(Governance in a Globalizing World),臺北:世界知識出版社。 Nye, Joseph S.著,李靜宜譯,2011,《權力大未來》,臺北:天下文化。 方天賜、左正東、宋學文等,2016年1月1日,《我國與非傳統安全》,臺北:五南書局。 王明武、常永志、徐戈與章楠,2006年8月,《非戰爭軍事行動》,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王振軒,2003,《人道救援的理論與實務》,臺北:鼎茂圖書出版有限股份公司。 王逸舟主編,1999,《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安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丘宏達編,1991年3月第4版,《現代國際法基本文件》,臺北:三民書局。 曲明,1995年8月,《2010年兩岸統一》,臺北:九儀出版社。 朱浤源,1999,《撰寫博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中正書局。 余瀟楓,2007,《非傳統安全與公共危機治理》,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呂炯昌,2012,〈非傳統安全下的台灣外交機會〉,《2012年尋找外交戰略的第三條路─主權與國際重大議題研究論文集》,臺北:台灣智庫財團法人。 李安石,2013年2月23日,《你能懂的孫子兵法》,臺北:商周出版。 李陸平,2009年10月,〈我軍維護非傳統安全的主要任務〉,《軍隊與非傳統安全》,北京:時事出版社。 李陸平、賢峰禮主編,2009,《軍隊與非傳統安全論》,北京:時報。 李輝光主編,2004年1月,《外國軍事演習概覽》,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林碧炤,1987年4月,《論國際政治的持續與轉變》,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金熙徳,1998,《日美基軸與經濟外交》,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俞曉秋、李環、達威、林利民,2003,〈非傳統安全理論概述〉,陸忠偉編,《非傳統安全論》,北京:時事出版社。 俞曉秋、李環、達威、林利民,2003,〈非傳統安全理論概述〉,陸忠偉編,《非傳統安全論》,北京:時事出版社。 俞曉秋、李環、達威、林利民,2003,〈非傳統安全理論概述〉,陸忠偉編,《非傳統安全論》,北京:時事出版社。 俞瀟楓,2007,《非傳統安全與公共危機治理》,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洪陸訓,2002年9月《軍事政治學-文武關係理論》,臺北:五南書局。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編,2016年7月,《國際人道法問答》,北京市: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東亞地區代表處。 紐文英,2012年3月,《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雙葉書廊。 翁明賢,2001年11月,《突圍-國家安全的新視野》,臺北:時英出版社。 翁明賢,2003年1月,《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安全》,臺北:創世文化事業。 馬根生,2010,《軍事軟實力研究》,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張光,1996年8月,《日本對外援助政策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張健,1998,《戰後日本的經濟外交1952-1972》,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張煒,2008年3月,《美軍非戰爭軍事行動理論的興起和「中止」》,北京:中國軍事科學院。 張曉軍、閻曉燁,2008,《非戰爭軍事行動論綱》,北京:海潮出版社。 張錫模,2004年2月,〈非傳統安全威脅的總和分析架構〉,《國家安全叢書—非傳統安全威脅研究報告》,臺北:法務部調查局。 梅孜,1994年3月,《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彙編》,北京:時事出版社。 盛盈仙,2014年8月,《人與社會的建構:全球化議題的十六堂課》,臺北:獨立作家。 許禎元,1998,《政治學研究與網路應用:網際網路的資料蒐集》,臺北:立威。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書局。 陳偉華,2003年7月,《軍事研究方法論》,桃園:國防大學。 陸忠偉,2003年11月,《非傳統安全》,北京:時事出版社。 喬金鷗,2011年08月,《非傳統安全概論》,臺北:黎明文化。 曾文娟,2005年15月,《紅十字之父》,臺北: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 湯文淵、戴振良,2011年10月,〈國軍在災害防救體系之角色及作為〉,慶祝建國百年暨第三屆國防淨評估論壇,臺北:國防部整評室。 湯恩比,1984,《歷史研究》,臺北:洪業文化。 程富陽,2010年11月,〈從非傳統安全看兩岸安全從非傳統安全看兩岸安全戰略的演變及展望〉,《非傳統安全重大災害救援行動》,臺北:國防大學。 鈕先鍾,1982年7月,《戰略研究與軍事思想》,臺北:黎明文化事業。 楊長春、劉戟鋒,2008,《「論軍事軟實力:兼論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關係」》,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楊國樞等,2003,《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方法》,臺北:東華書局。 葉至誠、葉立誠,2011,《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數位出版有限公司。 賈英富,1999,《國家安全新思維》,南投市:領航文化出版社。 劉小力,2009,《軍隊應對重大突發事件和危機─非戰爭軍事行動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戴政龍、劉秋苓,2011年9月,〈我們面臨的新挑戰與看待世界的新視野〉,《非傳統安全論》,臺北:黎明書局。 薛理桂主編,1994,《比較圖書館學導論》,臺北:臺灣學生。 謝金青,2011,《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論文寫作之理論與實務》,新北:威仕曼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叢鵬,2004年7月,《大國安全觀比較》,北京:時事出版社。 蘇冠群,2013年4月,《中國的南海戰略出版社》,臺北:新銳文創(秀威資訊)。 三、中文期刊: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2008,〈軍事專家訪談錄—非戰爭軍事行動與軍隊職能編輯〉,《兵器知識主管》,2008年第11B期:20-81,北津:兵器知識雜誌社。 毛正氣、崔怡楓、程國峰,2013年6月,〈積極面對「非傳統安全威脅」—國防政策文件轉變之研究〉,《海軍學術雙月刊》,第47卷第3期:4-18,臺北:海軍司令部。 王央城,2009年1月,〈中國共軍參與全球打擊亞丁灣海盜之戰略意涵〉,《戰略安全研析》,第45期:19 -23,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硏究中心。 王平,2008年6月,〈日本ODA政策的形成、演變及前瞻〉,《日本學刊》,2008年第3期:頁40-51,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 王玉民,1998,〈質化研究方法應用之探討—以大陸臺商投資實證研究為例〉,《淡江人文社會學刊》創刊號:37-57,臺北:淡江大學。 王守福、張戰衛,2007年4月,〈建國以來人民解放軍參加搶險救災的豐功偉蹟,《軍事歷史》,2007年第4期:31-36,北京: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 王健民,2015,〈國軍平時軍事行動之研究-以國軍救災角色定位與執行現況為例〉,《黃埔學報》,第六十九期:19-34,高雄:陸軍軍官學校。 王啟明、何怡瑱,2010,〈霸權體系的維繫:美國在波士尼亞內戰與科索沃戰爭中角色之比較〉,《全球政治評論》(Review of Global Politics),第三十期(No.30):37-68,臺中: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 王崑義,2010,〈非傳統安全與台灣軍事戰略的變革〉,《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6卷第2期:1-43,臺北:元照出版。 田義祥,2007年2月,〈軍隊在國家應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中國應急救援》,2007年2期:4-6,北京:中國地震應急救援中心。 伍其榮、李江,2008,〈美國非戰爭軍事行動理論淺析〉,《外國軍事學術》,2008年005期:40-52,江蘇:海軍指揮學院。 何貽綸,2004,〈論非傳統安全理論的困惑〉,《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第8期:95-99,福建省:福建社會科學院。 吳佩殊,2006年7月,〈日本對東南各國ODA實施概況〉,《亞太研究通信》,第4期:110-133,臺北:行政院經建會。 宋曉東,2011年,〈美軍非戰爭軍事行動理論的歷史演變〉,《軍事歷史》,2011年第2期:62-66,南京:南京政治學院。 扶大桂,2004,〈日本恐怖主義對策特別法及其相關措施簡介〉,《海巡雙月刊》,2004年第0008期:1-41,臺北:行政院海岸巡防署。 李小瑞,2012年,〈中國對外人道主義人道援助的特點和問題〉,《現代國際關係》,第2期:48,北京: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 李承禹,2009年10月,〈美軍境外「穩定行動」概念探析:非戰爭軍事行動(MOOTW)觀點〉,《黃埔學報》,第五十七期(社會科學類):215-229,高雄:陸軍軍官學校。 李彥璋,2012年7月,〈軍隊執行國際國際人道救援任務之法治:以美、日為例〉,《國防雜誌》,Vol.30, No.4:1-18,臺北:國防大學。 李彥璋,2014年8月,〈軍隊執行災害救援任務之法制研析:以美、日為例〉,《陸軍學術雙月刊》,第五十卷第536期:68-69,臺北:陸軍司令部。 李淑雲,2004,〈非傳統安全的根源與趨勢〉,《社會科學輯刊》,第6期:30,遼寧:遼寧省社會科學院。 李瑞景,2008,〈美軍穩定行動的實施步驟與指導原則〉,《外國軍事學術》,2008年第5期:48-53,北京: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國際軍事分會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 杜萌、張媛,2012年10月,〈淺析維護我國的國家安全問題〉,《法制與社會》,第10期:142-144,雲南省:雲南省法學會。 沈明室,July/August 2010,〈氣候變遷與國防安全:以美國為例〉,《戰略與評估》,第一卷第二期Vol.1, No.2:39-50,臺北:國防部國防智庫籌備處。 林士毓,2012年1月,〈管控人道救災軍事行動武裝力量的交戰規則研析A Study on Humanitarian Assistance/Disaster Relief Operations of Rules of Engagement (ROE)〉,《國防雜誌》,Vol.27, No.1:105-121 ,臺北:國防大學。 林泰和,2011,〈日本複合式災難的戰略意涵〉,《戰略安全研析》,第72期:28-34,頁,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硏究中心。 林德昌,1993,〈對外援助動機之研究〉,《問題與研究》,第32卷第12期:63-76,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林麗香,2015年4月,〈軍事軟實力對兩岸軍事合作之影響〉,《展望與探索》,第13卷第4期:33-53,新北:展望與探索雜誌社。 林麗香,2015年5月,〈軍事軟實力的發展與作為—以美國與中共為例〉,《國防雜誌》Vol.30, No.3:4-18,臺北:國防大學。 俞瀟楓、林國治,2006年11月,〈論「非傳統安全」的實質及其倫理向度〉,《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6卷第6期:104-105,浙江:浙江大學。 柯玉枝,2000年5月1日,〈日本對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外交:從「內向經濟」至「政經並行」〉,《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5期:71-88,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柯玉枝,2001,〈當前日本對外援助政策分析〉,《問題與研究》,第40卷第6期:31-52,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徐康明、張勤,2001,〈賠償外交:二戰後日本重返東南亞市場的策略〉,《雲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報》,第1期第27卷:125-133,雲南:雲南大學。 徐淩,2008年3月,〈中國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機制建設淺析〉,《社科縱橫》,總第23卷第3期:64-72,甘肅:甘肅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耿志雲,2011年8月,〈共軍於突發事件的相關機制研究〉,《空軍學術雙月刊》,第623期:76-91,臺北:空軍司令部。 區肇威,2009年12月,〈從中共新型醫療艦觀其“軟實力”的施展〉,《海軍學術雙月刊》,第43卷第6期:90-105,臺北:海軍司令部。 張如倫,2006年12月,〈日本意圖將「自衛隊」修憲為「自衛軍」的戰略涵意〉,《陸軍學術雙月刊》,第42卷第490期:134-152,桃園:陸軍司令部。 張國城,1999年12月30日,〈921震災重建專題從九二一震災檢討國軍危機處理動員機制,《新世紀智庫論壇》,第8期:31-36,新北:財團法人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 張隆義,1988年8月,〈日本的對外開發援助〉,《問題與研究》,第27卷第11期:1-12,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張隆義,1999,〈日本援外政策之研究〉,《國際關係學報》,第14期:105-126,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 張煒,2008年12月,〈美軍非戰爭軍事行動理論的興起和中止〉,《中國軍事科學》,第3卷:31-41,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張簡哲,2011年6月,〈論國軍執行非戰爭軍事行動之研究—以災害防救為例〉,《陸軍學術雙月刊》,第46卷第517期:90-105,桃園:陸軍司令部。 許文科,2011,〈概述我國天然巨災風險〉,《保險大道》,61期:13-28,臺北:中華民國產物保險商業同業公會。 陳家鈞、賀志豪,2014,〈精進國軍災害救援效能之研究〉,《黃埔學報》,第六十六期:209-228,高雄:陸軍軍官學校。 陳國明,2010年6月,〈國軍因應「非傳統安全」威脅之安全作為研究〉,《陸軍學術雙月刊》,第四十六卷第510期:151-168,桃園:陸軍司令部。 陳維浩,2014年7月,〈日本自衛隊災害派遣機制之分析〉,《戰略與評估》,第五卷第二期:29-48,臺北:國防部國防智庫籌備處。 傅鏸漩、黃柏誠等,2013年12月,〈海燕颱風在菲律賓引起的巨災特性探討〉,《行政院災害防救電子報》,第101期:1-19,臺北: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舒孝煌,2014年夏,〈軍隊參與非傳統安全任務:以菲國海燕颱風救援為例〉,《戰略與評估》,第5卷第2期:10,臺北:國防部國防智庫籌備處。 賀力行、李志萍,2014年10月,〈菲律賓「海燕颱風」災和應變作為對我之省思〉,《陸軍學術雙月刊》,第五十卷第537期:5-22 ,桃園:陸軍司令部。 黃介正,2014年7月,〈解放軍海軍首度參加「環太平洋聯合軍演」之意義〉,《大陸與兩岸情勢簡報》,2014(7):23-26,臺北: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黃建國,2005,〈軍事軟實力理論〉,《當代軍事文摘》,2005年第4期:18-35,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趙小卓,2007,〈美國新版「聯合作戰綱要」〉,《外國軍事學術》,2007年第2期:1-11,北京: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國際軍事分會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 趙忠傑、謝鴻進,2009,〈聯合作戰非戰爭性軍事行動之政戰作為〉,《陸軍學術雙月刊》,2009年2月號:52-63,桃園:陸軍司令部。 齊琳,2005年1月,〈國內非傳統安全問題研究評述〉,《國際關係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28-29,北京:國際關係學院國家安渠戰略研究中心。 劉宏松,2005,〈國際組織與非傳統性公共安全問題的國際治理〉,《理論與改革》,第6期:41-42,四川省:中共四川省委黨校。 劉冠效,2002年9月,〈轉變中的日本安全保障政策—「反恐特別措施法」的探討〉,《問題與研究》,第41卷第5期:41-65,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劉秋苓,2014年10月,〈對共軍「非戰爭軍事行動」之戰略簡析〉,《陸軍學術雙月刊》,第五十卷第537期:49-59,桃園:陸軍司令部。 劉復國,1999,〈綜合性安全與國家安全:亞太安全概念適用性之檢討〉,《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2期:21-37,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蔡育岱,2012年12月30日,〈聯合國與國際社會人道干預的標準?〉,《新世紀智庫論壇》,第60期:16,新北: 財團法人我國新世紀文教基金會。 蔡裕明,2009年4月,〈共軍參與四川地震救災狀況與檢討〉,《展望與探索》,第7 卷第4期:76-87,新北:法務部調查局。 簡銘儀,2014年6月,〈日本陸上自衛隊之發展現況〉,《陸軍學術雙月刊》,第五十卷第535期:31-48,桃園:陸軍司令部。 譯溯澄,1978年10月,〈政治科學與國家安全政策分析〉,《問題與研究》,第18卷第1期:27-29,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四、碩博士畢業論文 王忠民,2011,〈國軍在救災體系功能之探討〉,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論文。 吳佩霖,2007,〈冷戰後的中日關係:中國崛起與日本邁向正常國家的觀點分析〉,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谷蓉,2011,〈非傳統性安全威脅對兩岸合作之影響〉,基隆:國立我國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淑婷,2007年6月,〈日本走向正常國家―冷戰後的日本外交政策〉,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 畢麗,2003,〈日本「政府開發援助」之政策與制度〉,臺中:東吳大學政治系研究所碩士倫文。 許庭瑜,2006,〈國際能源安全之研究 - 以美國石油安全政策涉足中亞油源為例〉,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政豪,2007,〈日本政府對外援助政策之研究The Foreign Aid Policies of Japanese Government〉,臺中: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社會科學學院碩士論文。 陳義忠,2007年5月,〈軍事事務革命與我國陸軍轉型之研究〉,臺北: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趙忠傑,2008年6月,〈人道救援行動中軍事部門與非政府組織「夥伴關係」之研究〉,臺北: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學系博士論文。 鄭凱文,2012年3月,〈日本國際人道援助之研究〉,台北: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欣怡,2015,〈美日同盟架構下人道救援合作之研究 U.S.-Japan Cooperation onHumanitarian Aid/ Disaster Relief under Framework of Security Alliance〉,臺中:國立中興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清雄,2013,〈論兩岸海上聯合救難—全球化無國界人道救援、衝突性與合作性之觀點 Study on the Cooperation of Rescue on the sea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ization〉,臺中:私立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博士論文。 五、研討會論文 朱蓓蕾,2009年12月14日,〈從國土安全論國軍災害防救能力之策進〉,「國土防衛與災害防救學術」研討會,臺北:政治大學國關中心。 李承禹,2011,〈軍事軟實力概念與政治作戰發展趨勢:奈依觀點的檢視〉, 60周年院慶國軍軍事社會科學學術研討會,臺北: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 洪文玲,2004,〈國際反恐法制之研究〉,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暨實務座談會,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翁明賢,2007,〈建構我國國家安全研究的理論與發展〉,國防大學第13屆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暨全國戰略社群學術研討會:我國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的新視野,桃園:國防大學。 蔣國平,2003,〈日本對外援助體系及資源整合介紹〉,「我國及其他國家對外援助體系及資源整合之比較與檢討」座談會,臺北:中華民國對外漁業合作發展協會。 六、報紙文章 王幸生、吳志忠,2006,〈軍事軟實力芻論〉,《解放軍報6版》,06月07日。 王經國,2011,〈走進中國軍隊第13篇〉,《文匯報A8-9版》,02月18日。 李瑞景,2015,〈作戰理論︰美軍戰爭“路線圖”〉,《解放軍報7版》,05月22日。 尚偉,2009,〈軍人核心價值與軍事軟實力〉,《解放軍報7版》,04月07日。 林碧炤,2004,〈以軟性力量,開創兩岸新局〉,《中國時報第15版》,05月12日。 青年日報社論,2004年,〈日本自我防衛思維的啟示〉,《青年日報第2版》,07月08日。 張明明、周敏駿,2005,〈非傳統安全的理論和現實〉,《解放軍報7版》,01月24日。 張茂森,2003,〈日通過「有事三法」自衛隊戰時權限擴增〉,《自由時報頭版》,06月07日 彭濟群,2007,〈日本福田新閣國防與外交政策走向〉,《青年日報第4版》,10月01日。 楊永明,2005,〈日本安全防衛政策新走向〉,《青年日報第3版》,01月23日。 七、出國研究報告 張水庸,2016,《國際人道援助機制作為我國人道外交之參考報告》。 譚國定,2015,《參加美軍太平洋司令部「亞太安全研究中心」(APCSS)「整體危機管理」(Comprehensive Crisis Management)報告》。 八、網路資料 The United Nations,“Charters of the United Nations-Deliver Humanitarian Aid”, http://www.un.org/zh/sections/what-we-do/deliver-humanitarian-aid/index.html,查閱日期:2016/9/2。 Philippines National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and Management Council ,NDRRMC, 2013, “FINAL_REPORT_re_Effects_of_Typhoon_YOLANDA_(HAIYAN)”, http://ndrrmc.gov.ph/attachments/article/1329/FINAL_REPORT_re_Effects_of_Typhoon_YOLANDA_(HAIYAN)_06-09NOV2013.pdf,查閱日期:2016/9/2。 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102年11月7日至11月13日,〈災防週報〉:1-11,http://www.ey.gov.tw/Upload/RelFile/3007/704010/d6e4b6dc-0977-4d38-9c55-e76a4a4209e4.pdf,查閱日期:2016/9/2。 孫本初,2005年5月24日,〈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碩博士論文〉, http://www.ntpu.edu.tw/~pa/news/93news/attachment/940524/940524-4.pdf,查閱日期:2016/9/2。 潘基文,2008,〈自然災害領域人道主義援助從經濟向發展過度的國際合作〉,《2008年8月13日第63屆聯合國大會秘書長報告網站》,http://www.un.org/zh/documents/view_doc.asp?symbol=A/63/277&Lang=C,查閱日期:2016/9/2。 中華民國外交部,2013,〈中華民國協助菲律賓「海燕」颱風賑災紀實〉,http://www.mofa.gov.tw/Upload/WebArchive/1242/565f6f92-6783-4eaa-b0a7-8411ce41b04f%20(1).PDF,查閱日期:2016/9/3。 國防部海軍司令部,2016,〈海軍任務與願景〉,http://navy.mnd.gov.tw/Publish.aspx?cnid=850&p=54582&Level=2,查閱日期:2016/9/4。 王崑義,2009年8月17日,〈國軍全面救災 提昇非戰爭軍事能力〉,http://blog.sina.com.tw/wang8889999/article.php?entryid=592040,查閱日期:2016/9/10。 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紅十字運動起源,http://www.redcross.org.tw/home.jsp?pageno=2012050700150,查閱日期:2016/9/12。 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日內瓦公約,http://www.redcross.org.tw/home.jsp?pageno=201205070016,查閱日期:2016/9/12。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日內瓦公約150周年紀念,2016,http://gec150.weebly.com/3069335672332872617820107.html,查閱日期:2016/9/14。 聯合國,聯合國憲章序言,http://www.un.org/zh/sections/un-charter/preamble/index.html,查閱日期:2016/9/14。 聯合國,聯合國憲章第一章,http://www.un.org/zh/sections/un-charter/chapter-i/index.html,查閱日期:2016/9/14。 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全文,http://www.un.org/zh/universal-declaration-human-rights/,查閱日期:2016/9/18。 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IFRC行為守則,http://www.ifrc.org/en/publications-and-reports/code-of-conduct/,查閱日期:2016/9/18。 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國際紅十字會成員,2012,http://www.redcross.org.tw/home.jsp?pageno=201205070017,查閱日期:2016/9/18。 聯合國,第46/182號決議聯合國正式文件,1991年12月,http://www.un.org/zh/documents/view_doc.asp?symbol=A/RES/46/182&referer=http://www.un.org/zh/issues/humanitarian/&Lang=C,查閱日期:2016/9/19。 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http://www.un.org/zh/sections/what-we-do/deliver-humanitarian-aid/index.html,查閱日期:2016/9/19。 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http://www.un.org/zh/sections/nobel-peace-prize/office-united-nations-high-commissioner-refugees-unhcr-0/index.html,查閱日期:2016/9/22。 世界糧食計劃署,http://www.wfp.org/,查閱日期:2016/9/22。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https://www.unicef.org/,查閱日期:2016/9/22。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http://www.fao.org/home/en/,查閱日期:2016/9/22。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http://www.undp.org/content/undp/en/home.html,查閱日期:2016/9/22。 世界衛生組織,http://www.who.int/en/,查閱日期:2016/9/22。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http://www.unep.org/,查閱日期:2016/9/22。 國際紅十字與新紅月會運動,http://www.icrc.org/zh/who-we-are/movement,查閱日期:2016/9/22。 國際紅十字委員會,https://www.icrc.org/;http://www.icrc.org/zh,查閱日期:2016/9/22。 國際移民組織,http://www.iom.int/,查閱日期:2016/9/22。 無國界醫生組織,http://www.msf.org/,查閱日期:2016/9/22。 The Legal Information Institute,https://www.law.cornell.edu/uscode/text/22/2296,查閱日期:2016/10/9。 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http://www.un.org/zh/universal-declaration-human-rights/,查閱日期:2016/10/11。 中華百科全書,人道,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_media/main-philosophy.asp?id=1008,查閱日期:2016/10/19。 國合會電子報第137期,2010年4月15日,〈亨利.杜南,百年不孤寂〉,http://www.icdf.org.tw/epaper_file/no137/137edm2.html,查閱日期:2016/10/19。 U.S. Pacific Fleet , May 12, 2015,U.S. Pacific Fleet Public Affairs,〈10th Pacific Partnership mission prepares to renew regional ties〉, http://www.cpf.navy.mil/news.aspx/010399,查閱日期:2016/10/28。 聯合國人道協調廳,2013,〈Disaster Response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A Guide to International Tools and Services〉,http://www.unocha.org/publications/asiadisasterresponse/,查閱日期:2016/11/11。 聯合國人道協調廳,〈Report of the United Nations Secretary General for the World Humanitarian Summit〉,http://sgreport.worldhumanitariansummit.org/,查閱日期:2016/11/11。 聯合國,〈人道主義軍民協調〉,http://www.un.org/zh/issues/humanitarian/civilmilitary.shtml,查閱日期:2016/11/19。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2001年9月28日,〈第1373(2001)號決議〉,http://www.un.org/zh/sc/documents/resolutions/01/s1368.htm,查閱日期:2016/11/22。 U.S. Pacific Fleet,Command History,〈Pacific Partnership〉,http://www.cpf.navy.mil/about/history/,查閱日期:2016/11/26。 U.S. Naval Forces Southern Command / U.S. FOURTH Fleet (USNAVSO/FOURTHFLT),〈United States Naval Forces Southern CommandVision& Mission〉,http://www.public.navy.mil/COMUSNAVSO-C4F/Pages/Mission.aspx,查閱日期:2016/11/26。 日本經濟新聞,2015年2月10日,〈日本新ODA大綱:為國家利益作出貢獻〉,http://zh.cn.nikkei.com/politicsaeconomy/politicsasociety/13111-20150210.html,查閱日期:2016/12/15。 日本外務省,〈緊急和人道主義援助的國際緊急援助〉,http://www.mofa.go.jp/mofaj/gaiko/jindo/jindoushien2_3.html,查閱日期:2016/12/15。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 definition and coverage〉,http://www.oecd.org/dac/stats/officialdevelopmentassistancedefinitionandcoverage.htm#Definition,查閱日期:2016/12/27。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美國的準軍事行動理論〉,http://www.cicir.ac.cn/chinese/Article_4918.html,查閱日期:2017/1/9。 日本平台(Japan Platform),〈2015年度年次報告書〉,http://www.japanplatform.org/lib/data/JPF_en.pdf,查閱日期:2017/1/18。 日本平台(Japan Platform),〈日本平台成立背景〉,http://www.japanplatform.org/about/background.html,查閱日期:2017/1/18。 洞見國際事務評論網,2015,譚偉恩、蔡育岱,〈非傳統安全(上)〉,http://www.insight-post.tw/team-project/20150224/11795,查閱日期:2017/1/26。 青年日報,2016年9月11日,〈淺析共軍參加2016環太平洋軍演之意涵〉,http://www.ydn.com.tw/News/126636,查閱日期:2017/2/9。 中華民國外交部,〈外交部因應重大災害提供及接收外國援助作業要點〉,http://law.mofa.gov.tw/law_out/NewsContent.aspx?id=34,查閱日期:2017/2/11。 中華民國外交部,〈國際合作發展法〉,http://www.mofa.gov.tw/cp.aspx?n=AE6B462ACA5A1312,查閱日期:2017/2/15。 中華民國總統府,〈中華民國憲法〉,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82&lctl=lowview&LowID=3909&ctID=3,查閱日期:2017/2/18。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921集集大地震〉,http://www.earth.sinica.edu.tw/zh/8edu/921/921chichi_main_ch.htm,查閱日期:2017/2/19。 中華民國總統府,〈中華民國第12任總統馬英九先生就職演說〉,http://www.president.gov.tw/,查閱日期:2017/2/22。 中華民國外交部,2013,〈中華民國協助菲律賓「海燕」颱風賑災紀實〉,http://www.mofa.gov.tw/Upload/WebArchive/1242/565f6f92-6783-4eaa-b0a7-8411ce41b04f%20(1).PDF,查閱日期:2017/2/22。 中國科技技術協會,2016年4月27日,〈史上今日:2001年4月27日中國國際救援隊成立〉,http://news.xinhuanet.com/science/2016-04/27/c_135310447.htm,查閱日期:2017/2/2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http://www.scio.gov.cn/zfbps/gfbps/Document/1435338/1435338_8.htm,查閱日期:2017/2/26。 中國評論新聞網,2010年1月23日,〈美智庫:解放軍強化非戰爭軍事行動能力〉,http://hk.crntt.com/doc/1012/0/7/5/101207506.html?coluid=4&kindid=16&docid=101207506&mdate=0123104111,查閱日期:2017/2/26。 Reuters, November 23, 2013,〈U.S. Military Scales down Aid Efforts in Philippines〉,http://www.reuters.com/article/us-philippines-typhoon-usa-idUSBRE9AK1CO20131123,查閱日期:2017/3/1。 The Humanitarian Practice Network (HPN),April 2004,〈Japan`s humanitarian assistanceby Makiko Watanabe, formerly JICA〉,http://odihpn.org/magazine/japan%C2%92s-humanitarian-assistance/,查閱日期:2017/3/6。 Army Technology News,JUL 26 2011,〈Disaster Response: The Role of a Humanitarian Military〉,http://www.army-technology.com/features/feature125223/,查閱日期:2017/3/11。 The Jamestown Foundation,January 21, 2010,China Brief,〈The PLA’s Multiple Military Tasks: Prioritizing Combat Operations and Developing MOOTW Capabilities〉,https://jamestown.org/program/the-plas-multiple-military-tasks-prioritizing-combat-operations-and-developing-mootw-capabilities/,查閱日期:2017/3/14。 日本防衛省,2010年2月12日,國際緊急援助活動由自衛隊部隊在海地大地震,http://www.mod.go.jp/j/press/news/2010/02/12a.html,查閱日期:2017/3/21。 日本防衛省,自衛隊在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災民國際賑災活動(2010年8月〜),http://www.mod.go.jp/j/approach/kokusai_heiwa/kokusai_enjyo/pakistan/2010/index.html,查閱日期:2017/3/28。 日本內閣府,1994,盧旺達難民國際和平合作行動,http://www.pko.go.jp/pko_j/result/rwanda/rwanda02.html,查閱日期:2017/3/28。 新華網,2010年4月20日,〈國防部:軍隊年底建成5萬人應急救援部隊〉,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0-04/20/content_13391377.htm,查閱日期:2017/3/31。 新華網,2006年11月14日,〈「軍隊處置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頒布實施〉,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6-11/14/content_5328431.htm,查閱日期:2017/3/31。 每日頭條,2016年11月11日,〈海外派兵,日本「花樣」有幾多〉,https://kknews.cc/zh-tw/military/kxz2kqp.html,查閱日期:2017/4/11。 新華網,2003年6月6日,〈國際觀察:日本建立“有事法制”目的何在〉,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3-06/06/content_907742.htm,查閱日期:2017/4/11。 北京周報網,2015年2月25日,〈日本將軍事援助引入合作開發大綱意欲何為?〉,http://www.beijingreview.com.cn/2009news/tegao/2015-02/25/content_670325.htm,查閱日期:2017/4/11。 朝日新聞中文網,2015年2月12日,〈「開發合作大綱」日本外交恐將質變〉,http://asahichinese.com/article/opinion/AJ201502120008,查閱日期:2017/4/11。 新華網,2015年2月11日,〈日政府首次允許援助外國軍隊限非軍事行動〉,http://hk.crntt.com/doc/1036/1/8/5/103618559.html?coluid=218&kindid=11713&docid=103618559&mdate=0211094246,查閱日期:2017/4/11。 新華網,2003年6月11日,〈日本政府商討援助對伊重建9月可能派兵入境〉,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3-06/11/content_913276.htm,查閱日期:2017/4/11。 人民網,2004年2月9日,魏岳江,〈看日本未來如何實現軍事大國夢--日本軍事戰略的演變〉,http://www.people.com.cn/BIG5/junshi/1078/2326981.html,查閱日期:2017/4/15。 日本外務省,〈日本對聯合國維和行動(PKO)〉,http://www.mofa.go.jp/fp/ipc/page22e_000683.html,查閱日期:2017/4/15。 每日頭條,2016年12月20日,〈日本自衛隊的救災作業機制概況〉,https://kknews.cc/zh-tw/military/p88286p.html,查閱日期:2017/4/15。 今日新聞,2010年5月17日,〈國軍海外救援列菲律賓、新加坡、帛琉及關島為中繼站〉,http://www.nownews.com/n/2010/05/17/718523,查閱日期:2017/4/15。 行政院中央災害防救會報,105年4月19日,〈我國防災體系中央至地方防救體系架構〉, http://www.cdprc.ey.gov.tw/cp.aspx?n=AB16E464A4CA3650,查閱日期:2017/4/15。 行政院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2011年12月,〈我國災害防救體系之認識〉,http://140.115.103.89/ta_manage/speechreport/GS3344_505_2_20120112132154.pdf,查閱日期:2017/4/17。 外交部NGO國際事務會,2003年8月19日,〈人道救援我國在路上〉,http://www.taiwanngo.tw/m/405-1000-26449,c1.php,查閱日期:2017/4/19。 國合會電子報第137期,2010年4月15日,〈由海地地震談人道援助〉,http://www.icdf.org.tw/epaper_file/no137/137edm3.html,查閱日期:2017/4/19。 中華民國外交部,2010,〈最新消息我國政府持續積極提供海地人道救援協助〉,http://www.mofa.gov.tw/mobile/News_Content.aspx?s=DE2E7A4D69233BE7,查閱日期:2017/4/19。 中華民國總統府,2010年2月1日,〈總統接見海地地震我國國際救援團隊及國防部慈航團隊〉,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31&itemid=19940&rmid=514,查閱日期:2017/4/19。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13年4月16日,〈中國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白皮書(全文),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jrzg/2013-04/16/content_2379013.htm,查閱日期:2017/4/19。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2016 China Military Power Report,https://www.defense.gov/Portals/1/Documents/pubs/2016%20China%20Military%20Power%20Report.pdf,查閱日期:2017/4/19。 中國海洋報,2016年7月6日,〈海上流動的“紅十字”——和平方舟號醫院船〉,http://www.oceanol.com/zfjc/zhuangbeijs/2016-07-06/60995.html,查閱日期:2017/4/19。 人民網,2014年12月28日,〈安倍發展日本軍力 2018年自衛隊實力將躍升〉,http://military.people.com.cn/BIG5/n/2014/1228/c172467-26287729.html,查閱日期:2017/4/20。 日本外務省,2011,〈Humanitarian Aid Policy of Japan,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Japan, 2011〉,http://www.mofa.go.jp/policy/emergency/pdfs/aid_policy_japan.pdf,查閱日期:2017/4/20。 日本防衛省,2016年版《防衛白皮書》,http://www.mod.go.jp/j/publication/wp/wp2016/w2016_00.html,查閱日期:2017/4/20。 東森新聞網,2015年2月11日,〈安倍修訂「開發合作大綱」日本可援助他國軍隊行動〉,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0211/466377.htm,查閱日期:2017/4/20。 中華民國國防部海軍司令部,中華民國海軍軍艦介紹,http://navy.mnd.gov.tw/AboutUs/Other_List.aspx?ID=1,查閱日期:2017/4/20。 中華民國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2011年12月,〈我國災害防救體系之認識〉,http://140.115.103.89/ta_manage/speechreport/GS3344_505_2_20120112132154.pdf,查閱日期:2017/4/20。 軍事新聞通訊社,2010年1月31日,〈高部長表揚官兵慈航海地救援優異表現〉,http://mna.gpwb.gov.tw/video.php?id=5&message=594,查閱日期:2017/4/20。 新華網,2010年1月13日,〈中國國際救援隊啟程赴海地地震災區救援〉,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1/13/content_12804860.htm,查閱日期:2017/4/25。 人民網,2013年11月21日,〈中國派往菲律賓參與救災的首支救援隊抵達菲律賓〉,http://www.gov.cn/jrzg/2013-11/21/content_2531555.htm,查閱日期:2017/4/25。 新華網,2013年11月26日,〈和平方舟醫院船在菲律賓災區全面展開醫療救助〉,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3-11/26/c_125760392.htm,查閱日期:2017/4/2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2017年4月16日,〈中國海軍護航編隊成績單:8年護航6,337艘船舶〉,http://www.mod.gov.cn/action/2017-04/16/content_4778531.htm,查閱日期:2017/4/25。 BBC中文網,2014年6月9日,〈中國軍方派四艦艇參加「環太平洋」聯合軍演〉,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4/06/140609_china_army_us,查閱日期:2017/4/25。 曾復生,2014年8月12日,〈中共首度參與2014年環太平洋軍演研析〉,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2/13969?County=%25E5%25BD%25B0%25E5%258C%2596%25E7%25B8%25A3&site=,查閱日期:2017/4/25。 日本內閣府,盧旺達難民國際和平合作行動(1994),http://www.pko.go.jp/pko_j/result/rwanda/rwanda02.html,查閱日期:2017/4/26。 日本內閣府,東帝汶難民救濟國際和平合作行動(1999至2000年),http://www.pko.go.jp/pko_j/result/e_timor/e_timor04.html,查閱日期:2017/4/26。 新華網,2007年9月13日,〈美國希望日本繼續支持阿富汗戰爭〉,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09/13/content_6713834.htm,查閱日期:2017/4/26。 美國之音,2010年2月7日,〈日本海軍艦艇結束阿富汗戰爭使命〉,http://www.voachinese.com/a/japanafghanistan-20100207-83740812/461084.html,查閱日期:2017/4/28。 中評網,2013年11月23日,〈日本自衛隊海外派遣人數創紀錄(圖)〉,http://hk.crntt.com/doc/1028/8/2/6/102882628.html?coluid=91&kindid=2710&docid=102882628,查閱日期:2017/4/28。 新華網,2010年1月21日,〈日本向海地派遣自衛隊救援隊〉,http://big5.news.cn/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1/21/content_12853219.htm,查閱日期:2017/4/29。 中國地震訊息網,2012年2月10日,〈2010年海地地震發佈時間:09:05:38〉,http://www.csi.ac.cn/publish/main/21/672/20120210090538405152391/index.html,查閱日期:2017/4/29。 人民網,2010年1月26日,〈日本決定向海地派遣自衛隊維和部隊〉http://military.people.com.cn/BIG5/1077/52987/10841355.html,查閱日期:2017/4/29。 新境界文教基金會,2014,國防政策藍皮書第八號報告/Defense Policy Blue Paper No. 8,人道救助與災害防救/Humanitarian Assistanceand Disaster Relief,http://www.dppnff.tw/uploads/20141205022851_5540.pdf,查閱日期:2017/4/30。 中國網,2007年8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全文),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07-08/31/content_8775354.htm,查閱日期:2017/4/30。 國防部海軍司令部, 2016年12月12日,〈磐石軍艦建造說明〉,http://navy.mnd.gov.tw/LinkUs/Policy_Info.aspx?ID=8&CID=30163&PID=89,查閱日期:2017/5/1。 中央通訊社,2015年1月24日,〈磐石軍艦交艦 嚴明:具跨時代意義〉,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24000342-260102,查閱日期:2017/5/1。 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2007年11月,〈奧斯陸準則在救災中使用外國軍事和民防資源的準則修訂版本1.1〉,https://docs.unocha.org/sites/dms/Documents/OSLO-GUIDELINES-CHINOIS.pdf,查閱日期:2017/5/9。 中國網,2010年9月1日,〈中國「和平方舟」號醫院船首次赴國外開展醫療服務〉,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9/01/content_20837118.htm,查閱日期:2017/5/15。 新華網,2013年11月25日,〈和平方舟醫院船在菲律賓災區展開醫療救助〉,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1/25/c_118279566.htm,查閱日期:2017/5/16。 中央社,2015年1月2日,〈台灣人道援助慈善國力國際肯定〉,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50102001650-260407,查閱日期:2017/5/21。 中國網,2008年10月22日,〈日本國會眾議院通過新反恐特別措施法修正案〉,http://www.china.com.cn/military/txt/2008-10/22/content_16646940.htm,查閱日期:2017/5/28。 英文部分 一、專書 Amos A, Jordon and Taylor, Willam J.. 1984. American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 and Process. Baltimore: 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Barry Buzzan, Ole Wæver and Jaap de Wilde eds. 1998. Security:A New Frame Work for Analysis.”,Boulder:LynneRienner Publisher. Brown, Harold. 1983. Thinking about National Security : Defense and Foreign Policy in a Dangerous. Boulder:Westview Press. Donut,Henry. 1986. A Memory of Solferino. Geneva: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 InisL.Claude, Jr. 1962. Power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ewYork:Random House. Joseph S. Nye, Jr. 2004. 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Public Affairs. Joseph S. Nye, Jr. 1990. Bound to Lead: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 New York:Basic Books. Joseph S. Nye, Jr. 2011. The Future of Power. New York:PublicAffairs. Maccoby E. & Maccoby N. 1954. Handbook ofSocial Psychology. Massachusetts:Addison-Wesley. Maslow A. 1954.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Harper. Berkwitz, Morton and Bock, P.G. (eds.). 1965. American National Security. New York: Free Press. Padelford, Norman J. and George A. 1954. Lincol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New York: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 Press. Peters, B.G. 1997. With a Little Help from Our Friend: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as Institutions and Instruments. Houndmills: Macmillan. Catley, Robert and Mosler, David. 2007. The American Challenge: The World Resists US Liberalism. Farnham (Surrey,United Kingdom) : Ashgate Publishing. Terry Terriff, Stuart Croft, Lucy James and Patrick M. Morgan. 1999. Security Studies Today. Cambridgy: Polity Press. Tipson, Frederick S. 1990. National Security and the Role of Law. N.C.: Carolina Academic Press. Akaha, Tsuneo. 2002.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Issues in Northeast Asia and Prospects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New York: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Seminar.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17 May 15. 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7. Washington, DC :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U.S. Joint Chiefs of Staff. 1995. Joint Publication 3-07Joint Doctrine for Military Operations Other Than War. Washington,D.C.:Department of Defense,June 16. Volker C. Franke & Robert H. Dorff. 2013. Conflict Management and Peacebuilding: Pillars of a New AmericanGrand Strategy. Carlisle: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二、期刊 Baldwin, David A. October l996. “Security Studies and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World Politics, Vol. 48, No.1:117-141. Barry Buzan.Jul.1991.“New Patterns of Global Security in the 21st Century.”International Affairs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1944-), Vol. 67.No. 3:431-451. Dimitrov,Radoslav S. September 2002.“Conflict and Security: A Conceptual Minefield.” Society and Natural Resources, vol. 15, no.8:677-691. Garcia, J., M. Rak, and D. Yun. 2009. “The US military and soft power.” Office of the Chairman, Joint Chiefs of Staff, National Militar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7-23. GiagomoLuciani, 1989. “The Economic Content of Security.”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Vol.8, No.2:151-173. Grossrieder, Paul. 2002. “Humanitarian Ac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Danger of a Setback.” Refugee Survey Quartly, Vol.21, No.3:23-37. Haftendorn, Helga. March1995. “The Puzzles: Theory Building and Discipline i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Tucson),Vol. 35:15-16. Harvard. Wæver, O . 1995. “Securitization and Desecuritization.” On Security:46-87. Jose Miguel Albala-Bertrand. Oct2002. “What is a Complex Humanitarian Emergency?” An Analytical Essay Working paper , No 420:18. Mathews, Jessica T. 1989. “Redefining Security. ” Foreign Affairs,Vol.68.No. 2: 162-177. Rosenau, James N and Sills, Davil L. 1968. “National Interest.”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Social Science, Vol.11:34-40.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 1995. “Redefining Security: The Human Dimension.” Current History, Vol. 94, No. 592:229-36. Wolffers,Arnold. 1952.“National Security as an Ambiguous Symbol.”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Vol.67 : 481-502. 日文部分 一、專書 山中永之佑等編,2003,《資料で考える憲法》,京都:法律文化社。 田村重信等著,2008,《日本の防衛法制》,東京:內外出版。 田畑茂二郎編,2000,《べ一シック条約集》,東京:東信堂。 佐藤喜久二,2011,〈災害派遣活動に係わる行政レべルの課題〉,《防衛法研究》,第35號,東京:内外出版株式會社。 黑川雄三,2003,《近代日本の軍事戦略概史》,東京:芙蓉書房。 藤原彰,2007,《日本軍事史(下卷)戰後篇》,東京:社會批評社。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104981008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981008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
100801.pdf | 3036Kb | Adobe PDF2 | 104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