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48/144635 (79%)
Visitors : 51619278      Online Users : 55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1399


    Title: 上路探尋失落的中國 ——以公路電影《落葉歸根》、《後會無期》、《心花路放》為例
    On the road seeking the lost China: using getting home, the continent and breakup buddies as case studies
    Authors: 譚玥
    Contributors: 陳儒修
    Chen, Robert
    譚玥
    Keywords: 中國公路電影
    現代性
    《落葉歸根》
    《後會無期》
    《心花路放》
    China`s road movie
    Modernity
    Getting Home
    The Continent
    Breakup Buddies
    Date: 2017
    Issue Date: 2017-07-24 12:21:20 (UTC+8)
    Abstract: 21世紀以來,中國出現了大量的公路電影,尤其在2010年以後,公路電影不僅收穫了卓越的票房成績,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中國公路電影在發展的過程當中,逐漸從對西方公路類型的挪用轉向了建立出屬於中國公路電影獨特的本土特徵,在電影的敘事、意象、人物設置、配樂等方面都表現出了其特別之處。中國的公路電影聚焦社會現實,反映了在中國社會轉型這個特殊時期的社會現實,暴露中國社會的種種現代性問題。本研究將選取《落葉歸根》、《心花路放》、《後會無期》這三個電影文本,使用類型批評、文本分析、符號研究的研究方法,探究在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和社會轉型當中究竟失落了什麼。
    This study will select Breakup Buddies, The Continent and Getting Home as case studies, and use the genre criticism, textual analysis, semiotic analysis, to explore what has been lost in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Since the 21st century, especially during the period after 2010, there have been a lot of road movies in China`s film industry. Road movie have not only hit remarkable outcome at the box office, but also has received the general attention.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oad movies, the style gradually changed from duplicating western road movies to establishing distinctive and native characteristics, which reflect on the unique narratives, images, characterization and soundtrack in those movies. China`s road movies focus on the society and reflect reality during the special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which also expose problems of modernity of Chinese society.
    Reference: 中文書目
    王一帆(2016)。<國產公路片審美特質研究:風格、形式與審美格局>,《文教資料》。5,82-83
    王子鑒(2014)。<從《後會無期》談音樂與電影的微妙關係>,《黃河之聲》。15,115-116
    王志兵(2010)。<美國公路電影的發展與解讀>,《安徽文學》。7,267-270
    王信賢(2008. 04)。<傾斜的三角:當代中國社會問題與政策困境>。「兩岸政經轉型與民主發展——新政府人事、政策與互動取向研討會」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王晴峰(2013)。<「恐同症」的根源——基於宗教、現代性和文化的闡釋>,《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4,59-64
    王萬森(2009)。<現代性:文化衝突的表徵和文學闡釋的維度>,《文史哲》。5,128-136
    王寧(2007)。<「國家讓渡論」:有關中國消費主義成因的新命題>,《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1-7
    田中重好、朱安新(2010)。<中國社會結構變動和社會性調節機制的弱化>,《學習與探索》。4,35-40
    田禾譯(1990)。《現代性的後果》。南京:譯林出版社(原書Anthony Giddens[1990]. 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 Stanford: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
    任政(2016)。<城市現代性與中國社會轉型邏輯>,《城市發展研究》。4,87-92
    安樹民、張世秋(2005)。<中國西部地區的環境——貧困與產業結構退化>,《預測》。1,14-18
    朱曉蘭(2001)。《「凝視」理論研究》。南京大學文學院博士學位論文
    何清漣(2000)。<當前中國社會結構演變的總體性分析>,《書屋》。3,3-16
    何開麗(2008)。<羅伯特•斯塔姆電影類型理論解讀>,《四川外語學院學報》。3,58-59
    吳瓊(2004)。<電影類型:作為慣例和經驗的系統 >,《北京電影學院學報》。6,9-11
    李天鐸、謝慰雯譯(1997)。《電影與當代批評理論》。臺北:遠流(原書Tim Bywater & Thomas Sobchack[1989]. Introduction to Film Criticism : Major Critical Approaches to Narrative Film. Harlow: Longman)
    李亞梅譯(1999)。《好萊塢類型電影 : 公式、電影製作與片廠制度 》。臺北:遠流(原書Thomas Schatz[1981]. Hollywood Genres: Formulas, Filmmaking and the Studio System. New York: McGraw-Hill)
    李建軍譯(2011)。《大眾文化中的亞文化和反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原書Susie O`Brien & Imre Szeman[2009]. Popular Culture: A User`s Guide. Toronto: Nelson Education)
    李彬(2015)。<中國式上路的旅途治癒與現實書寫——中國新近公路電影探析>,《電影藝術雜誌》。1,44-50
    李瑞陽(2014)。<簡論美國公路片的產生、界定及意義>,《東南傳播》。6,127-129
    李瑞陽、唐子文(2015)。<中國公路電影在跨界文化中的繼承與嬗變--考察中國2010年以來的公路電影> ,《電影評介》。3,64-67
    李衛華(2011)。<「現代」「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概念的辨析與澄清>,《社會科學論壇》。3,205-212
    汪子錫(2004.12)。<警察形象:大眾傳播的符號學研究方法>,「通識教育教學及研究方法學術研討會」論文。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汪暉(2014)。<當代中國的思想狀況與現代性問題>,《20 世紀中國文藝縱橫》。4,7-22
    肖模譯(1997)。<類型批評法:程式電影分析>,《世界電影》。1,5-12(原書Tim Bywater & Thomas Sobchack[1989]. Introduction to Film Criticism : Major Critical Approaches to Narrative Film(pp.80-106). Harlow: Longman)
    周星(2000)。<論中國電影現代性進程>,《中國電影》。16,5-19
    林文軒(2011)。<當前中國大陸城市農民工生存發展困境析述——兼論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問題>,《展望與探索》。6,89-104
    林淩(1996)。<東西部差距擴大問題分析>,《經濟研究》。7,46-53
    邵迎生譯(2003)。《現代性與矛盾性》。北京: 商務印書館(原書Zygmunt Bauman[1992]. Modernity and Ambivalence.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邵培仁、方玲玲(2006)。<流動的景觀——媒介地理學視野下公路電影的地理再現>,《當代電影》。6,98-102
    邵培仁、楊麗萍(2010)。<電影地理論:電影作為影響空間與景觀的研究>,《河南大學社會學報》。5,112-118
    侯凱、閆曉冽(2014),<不寫實的現實營造——與宋曉飛談《心花路放》的攝影創作>,《電影藝術》。6,128-136
    姚睿(2014)。<《心花路放》:公路、喜劇與屌絲敘事>,《電影批評》。6,50-52
    姚睿(2015)。<新世紀中國公路電影的敘事與文化價值觀>,《當代電影》。1,49-53
    姚魯烽(2016)。<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15)>,《地理學報》。11,2061-2062
    姚蘊慧(2006)。<中國「西部大開發」背後的社會危機>,《通識研究集刊》。10,105-116
    胡玲玲(2013)。<中國藝術現代性與日常生活敘事轉向>,《理論視野》。11,10-16
    唐世剛(2015)。<當前中國文化發展困境與文化發展的現代轉向——基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明」的價值目標>,《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 141-148
    唐志龍(2004)。<當代中國價值觀的衝突及其調適>,《南京政治學院學報》。113,13-15
    唐棠(2008)。《從「公路電影」看美國類型電影的發展》。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論文
    唐維敏譯(1996)。《大眾傳播研究方法》。臺北:五南(原書Klaus Bruhn Jensen & Nicholas W. Jankowski, Ed.[1991]. A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Methodologies for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London: Routledge)
    夏春祥(1997)。<文本分析與傳播研究>,《新聞學研究》。54,141-166
    孫立平(1993)。<「自由流動資源」與「自由活動空間」——論改革過程中中國社會結構的變遷>,《探索》。01,64-67
    孫立平(2004)。《失衡——斷裂社會的運作邏輯》。北京:社科文獻出版社
    徐大建、張輯譯(2004)。《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現代性體驗》。北京:商務印書館(原書Marshall Berman[1988]. All That Is Solid Melts into Air. Manchester: Art Licensing International)
    徐文松(2012)。<新好萊塢的流動美學——論 1967—1974 年間的美國公路電影>,《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43-47
    徐文松(2013)。<空間•文化•流動景觀——文化地理學視野下美國公路電影的流動美學>,《文化與傳播》。1,50-53
    時勝勛(2013)。<中國當代藝術:從歷史敘事到中國現代性>,《民族藝術》。3,63-68
    桑竹影、南珊譯(1986)。《第二性——女人》。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原書Simone de Beauvoir[1970]. Le Deuxième Sexe. Pairs: Gallimard)
    高克力(2005)。<轉型中的現代性之爭>,《二十一世紀評論》。6,26-31
    宿哲騫(2015)。<美國公路電影的發展解讀>,《學術論壇》。18,25-27
    張正霖(2003.01)。<中國當代藝術中的身體意象、集體意識及其政治 — 以波普、新生代繪畫與觀念藝術為討論對象>,「文化研究學會2003年年會•靠文化,By Culture學術研討會」論文。臺北:東吳大學
    張金華(2011)。<文化跨界中的吸收與變異——中美公路電影比較>,《中外文化與文論》。1,59-63
    張國聖(2004)。<「三差問題」對中國國家發展的挑戰>,《通識研究集刊》。6,17-30
    張曉淩、詹姆斯•季南(2012)。《好萊塢電影類型:歷史、經典與敘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張頤武(2017)。<「文藝青年」 「白左」 「聖母」:西方主流自由派文化面臨衝擊>,《中關村》。1,100-101
    張豔濤(2015)。<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下的「中國現代性」建構>,《哲學研究》。6,23-26
    郭少棠、王為理譯(2009)。中國的現代性,《多元現代性的反思:歐洲、中國及其他的闡釋》(頁159-171)。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原書Frederic Wakeman[2002]. Reflections on Multiple Mondernities: European, Chinese and Other Intrepretations (Dominic Sachsenmaier, S. Shmuel Noah Eisenstadt, Jens Riedel, Ed.). Leiden: Koninklijke Brill NV)
    郭少棠、王為理譯(2009)。另類現代性在東亞的興起,《多元現代性的反思:歐洲、中國及其他的闡釋》(頁143-158)。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原書Ambrose Y. C. King[2002]. Reflections on Multiple Mondernities: European, Chinese and Other Intrepretations (Dominic Sachsenmaier, S. Shmuel Noah Eisenstadt, Jens Riedel, Ed.). Leiden: Koninklijke Brill NV)
    陳國富、卿志瓊(2007)。<城鄉分割、程式失範與農民利益——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民利益的經濟學分析>,《開放時代》。05,79-89
    陳嘉明(2006)。中國現代性研究的解釋框架問題,《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1-3
    陳儒修、郭幼龍譯(2002)。《電影理論解讀》。臺北:遠流(Robert Stam[2000]. Film Theory: An Introduction. London: Routledge)
    陶鐵柱譯(1998)。《第二性(全譯本)》。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原書Simone de Beauvoir[1953]. Le Deuxième Sexe. New York: Vintage Books)
    陸學藝(2006)。<中國社會結構的變化及發展趨勢>,《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05,28-35
    陸學藝(2010)。<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與社會建設>,《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06,1-16
    游美惠(2000)。<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8,5-42
    焦雄屏譯(2005)。《認識電影》。臺北 : 遠流。(原書Louis D. Giannetti[1990]. Understanding Movies. Upper Saddle River: Prentice-Hall)
    馮川、蘇克編譯(1994)。《心理學與文學》。臺北:久大文化(原書Carl Gustav Jung[1992], Carl Gustav Jung ( Renos K. Papadopoulo, Ed.). London: Routledge)
    馮克利譯(1999)。《學術與政治》。 北京: 三聯書店(原文Max Weber[1918]. Science as a Vocation. a speech at Munich University; Max Weber[1918]. Politics as a Vocation. a speech at Munich University)
    馮果、趙燕磊(2015)。<公路片對城市空間的想像性重構——觀《後會無期》和《心花路放》>,《當代電影》。10,171-173
    黃平(2014)。<無路可走的「在路上」———韓寒《後會無期》、反諷與青年>,《藝術廣角》。5,18-21
    黃英俠譯(2014)。《視聽———幻覺的構建》。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原書Armand Colin[2000]. L`Audio-vision. Son et image au cinéma. Paris: Nathan Université)
    溫泉(2007)。<男性凝視空間下的女性性別角色建構—以電影《再見愛麗斯》為個案對女性性別角色的分析>,《電影評介》。23,74-75
    賈玉嬌(2014)。<中國社會結構分析範式的演進與反思>,《河南社會科學》。3,101-124
    寧浩、吳冠平、吳孟璋(2009)。<講故事是一門技術活兒——寧浩訪談>,《當代電影》。2,72-77
    廖璿(2015)。<探析中國公路電影新世紀發展戰略>,《電影文學》。3,18-20
    種玫媛(2015)。<中國公路電影之演變>,《首屆長三角影視傳媒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上海:上海大學
    管乘風(2015)。<淺析中美公路電影的文化差異——以《午夜狂奔》和《人再囧途之泰囧》為例>,《考試週刊》。75,35-36
    褚孝泉譯(2001),《拉康選集》(頁298)。上海:上海三聯書店(Jacques Lacan[1970]. Jacques Lacan. Belgium: Charles Denart )
    趙皓(2014)。<亞文化事業下的公路電影研究——以《逍遙騎士》為例>,《文化研究》。2,129-130
    趙毅衡、胡易容(2014)。《符號學: 傳媒學辭典》。臺北:獨立作家
    劉亞冰、 吳小麗(2004)。<類型電影與類型批評>,《上海大學學報》。2,86-87
    劉森堯譯(1996)。《電影語言:電影符號學導論》。臺北:遠流(原書Christian Metz[1974]. Film Language: A Semiotics of the Cinema.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範可(2013)。<在野的全球化:旅行、遷徙、旅遊>,《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3,37-47
    範煬(2011)。<心靈的找尋——公路電影的發展與變奏>,《電影評介》。6,22-30
    蔡金水(2011)。<中國城市化面臨的困境與抉擇>,《香港傳真》。61,1-32
    蔣慶、王守昌、阮煒等譯(1998)。《道德的人與不道德的社會》。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原書Reinhold Niebuhr[1990]. Moral Man and Immoral Society: A Study in Ethics and Politics. Gloucester: Peter Smith Publisher Inc)
    鄭樹森(2005)。《類型電影與電影類型》。臺北:洪範
    戴行鉞譯(2007)。《觀看之道》。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原書John Berger[1990]. Ways of Seeing. London, Penguin Books)
    薛峰、孫燕(2012)。<朝花夕拾:現代性的三重維度與中國電影研究之關係>,《北京電影學院學報》。1,47-52
    嚴亞(2014)。<想像與奇觀:城市視覺建構的文本轉換>,《新聞知識》。08,19-21
    Habermas, Jürgen著,曹衛東譯(2002)。<現代性的概念——兩條傳統的回顧>,《後民族結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英文書目
    Baudelaire, Charles(1964). The Painter of Modern Life, The painter of Modern Life and Other Essays. London, England: Phaidon Press
    Cahoon, Lawrence E.(1988). The Dilemma of Modernity: Philosophy, Culture, and Anti-Culture. New York and London : SUNY Press
    Calinescu, Matei(1987). Five Faces of Modernity: Modernism, Avant-garde, Decadence, Kitsch, Postmodernism. Durham, America: Duke University Press
    Cohan Steven and Ina Rae Hark(1997). The Road Movie Book (pp.1-14),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Delanty, Gerard(2000). Modernity and Postmodernity: Knowledge, Power and the Self. Newcastle: SAGE
    Laderman, David(1996). What a trip: The road Film and American Culture, Journal of Film and Video, 48, 41-57
    Laderman, David(2002). Driving Visions: Exploring the Road Movie.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Mulvey, Laura(1999). Visual Pleasure and Narrative Cinema, Film Theory and Criticism :Introductory Readings(pp.833-844). New York: Oxford UP
    Schein, Louisa(1997). Gender and Internal Orientalism in China, Modern China. 23(1), 69-88
    Shari, Robert(1997). Western Meets Eastwood: Genre and gender on the road, The Road Movie Book (pp.45-69),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Weber, Max(1992). 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網絡資料
    <基友>,《百度百科》。檢索日期:2017年5月27日,取自http://baike.baidu.com/item/%E5%9F%BA%E5%8F%8B/21270
    <殺馬特>,《維基百科》。檢索日期:2017年3月6日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D%80%E9%A9%AC%E7%89%B9
    中國院線上映的公路電影票房,《CBO中國票房》。檢索日期: 2017年4月21日,取自:http://www.cbooo.cn/
    成都商報(2012.12.26),《泰囧》被質疑抄襲美國影片 徐錚否認:是借鑒【新聞群組】。檢索日期:2017年2月18日,取自http://ent.ifeng.com/zz/detail_2012_12/26/20543030_0.shtml
    黃海榮(2007.07)。「男性凝視」與色情。文化研究@嶺南,6。檢索日期:2017年5月19日,取自:http://commons.ln.edu.hk/mcsln/vol6/iss1/12/。
    新京報(2014.9.30),寧浩談《心花路放》:只有一見鍾情才是愛【新聞群組】。檢索日期:2017年3月2日,取自http://www.bjnews.com.cn/ent/2014/09/30/335877.html
    Shenggen Fan, Ravi Kanbur, Xiao Zhang(2009.09.05). China`s Regional Disparities: Experience and Policy, December, China Economic Research and Advisory Programme, Retrieved February 13, 2017, from Cornell University website: http://www.kanbur.dyson.cornell.edu/papers/FanKanburZhangLimPaper.pdf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傳播碩士學位學程
    104464070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464070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傳播學院傳播碩士學位學程]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407001.pdf3878KbAdobe PDF2737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