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205/145239 (79%)
Visitors : 52339642      Online Users : 54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0839


    Title: 中國大陸養老保險制度中個人帳戶法制之研究
    Study on 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 of pension insurance system in China
    Authors: 孫一平
    Contributors: 郭明政
    孫一平
    Keywords: 社會安全
    養老保險
    個人帳戶制
    私人化
    Social security
    Social insurance
    Pension insurance
    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
    Privatization
    Date: 2017
    Issue Date: 2017-07-11 11:56:29 (UTC+8)
    Abstract: 中國大陸於1997年向全國推廣個人帳戶制和社會統籌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該個人帳戶制度缺乏互濟性,運行效果不彰,又復有空帳運轉、基金挪用等問題。本文利用文獻分析法,欲探究中國大陸養老保險個人帳戶法制之形成過程。養老保險個人帳戶制的改革是國有企業改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世界銀行、新自由主義思潮和媒體宣傳、學界背書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累積式個人帳戶制度一定程度達到了減輕國有企業責任和國家財政負擔、處理通貨膨脹和累積資本的目的,卻缺乏共濟性,無法因應通貨膨脹風險,暴露國民於老年經濟風險之中。未來中國大陸養老保險之改革應回復保障老年經濟安全之主要目標,將個人帳戶制從基本養老保險層次分離,健全社會保險法制,方符合社會保險之理念,保障公民社會安全權。
    It’s in 1997 that mainland of China decides to promote the pension insurance system which has been combined between the 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 and PAYG nationwid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such an IRA system such as the lacks of the mutuality, the unsatisfying operation effect, and the operation of the empty account as well as fund misappropriation. With the adoption of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mainland China IRA legal system of pension insurance. The reform of IRA system of pension insurance serves as the result of the joint action of numerous factors such as state-owned enterprise reform, market economy system reform, World Bank and neo-liberalism and media propaganda as well as academic endorsement. To some extent, the cumulative IRA has reached the goal of alleviating the responsibility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the financial burden of the State, as well as dealing with inflation and accumulating capital. However, its lacks of the mutuality and inability to deal with the inflation risk will expose the citizens to the risk of the old economy. Therefore, in the future, the reform of pension insurance in mainland China should insist the main goal of guaranteeing the old-age economic security so as to not only separate IRA from basic pension insurance, but also perfect the social insurance legal system, and in such way it will conform to the concept of social insurance and guarantee the citizen`s right to social security.
    Reference: 一、 中文文獻
    1. 王永傑,以房養老──看上去很美,法制日報,2013年10月15日,第010版。
    2. 王昌鴻,新加坡中央公積金制度管理運用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勞工所碩士畢業論文,2011年6月
    3. 王紹光,從經濟政策到社會政策:中國公共政策格局的歷史性轉變,載中國公共政策評論,2007年。
    4. 王顯勇,養老保險給付請求權問題研究,首都師範大學經濟法碩士畢業論文,2012年5月。
    5. 白重恩、吳斌珍、金燁,中國養老保險繳費對消費和儲蓄的影響,中國社會科學,期8,頁48-7,2012年8月。
    6. 石陽,王滿倉,現收現付制養老保險對儲蓄的影響──基於中國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期3,頁96-106,2010年3月。
    7. 任扶善,国际劳工组织与中国,中国劳动科学,期3,页27,1986年3月。
    8. 李秀鳳,風險分擔抑或強制儲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性質界別,濟南大學學報, 25卷1期,頁65,2015年1月。
    9. 何立新、封进、佐藤宏,養老保險改革對家庭儲蓄率的影響:中國的經驗證據,經濟研究,期10,頁117-130,2008年10月。
    10. 杜若原,國家集體個人共擔風險-海南推出新型社會保障制,人民日报,1991年8月18日,版1。
    11. 李紹光,養老金:現收現付制和基金制的比較,經濟研究,期1,頁62,1998年1月。
    12. 邵宜航、劉雅南、張琦,存在收入差異的社會保障制度選擇──基於一個內生增長世代交替模型,經濟學(季刊),期9,頁1560-1575,20107月。
    13. 李珍,論社會保障個人帳戶制度的風險及其控制,管理世界,期6,頁183-189,1997年11月。
    14. 李珍,辜勝阻,建立一個促進資本市場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銀行與企業,期1,頁21-22,1998年1月。
    15. 李珍,社會養老保險私有化反思,中國社會保障,期1,頁23,2010年1月。
    16. 李珍、周藝夢,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瑞典模式──瑞典名義帳戶制度解決了什麼,經濟學動態,期8,頁125-130,2010年8月。
    17. 李珍,黃萬丁,職工養老保險個人帳戶何去何從,第一財經日報,2015年12月29日,第A15版。
    18. 李運華,論社會保障權之憲法保障──以社會保障權憲法規範的完善為中心,江蘇社會科學,期6,頁138,2011年12月。
    19. 肖夢,个人帐户 竞争管理 政府规制——萨·普利埃多教授谈智利养老金制度,經濟社會體制比較,期4,頁6,1996年7月。
    20. 何樟勇、袁志剛,基於經濟動態效率考察的養老保險籌資模式研究,世界經濟,期5,頁3-14,2004年5月。
    21. 何樟勇,基於經濟動態效率考察的養老保險籌資模式研究,世界經濟,2004年,期5,頁11。
    22. 李曉西,中國經濟改革30年-市場化進程卷,頁48,重慶大學出版社,2008
    年4月。
    23. 周小川,新加坡的職工保障──公積金制度,經濟社會體制比較,期4,頁60,1992年8月。
    24. 周小川,社會保障──經濟分析與體制建議,改革,期5,頁17-28,1994年10月。
    25. 周小川,論當前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模式選擇,2002年3月22日,社評,參考地址為http://www.newmind40.com/01_10/zhxch.htm ,最後訪問時間為2017年6月5日20時36分。
    26. 林谷燕等,社會法的概念、範疇與體系,載社會法,頁35-44,2015年。
    27. 金偉峰,論國務院規範性文件與省級地方性法規衝突的處理,法治論叢,期6,頁97,2008年11月。
    28. 林毅夫,國資委應對國企改革起什麼作用,中國經濟快訊,期26,頁20-21,2003年10月。
    29. 林嘉,社會保障法的理念、實踐與創新,頁8-10,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4月。
    30. 林嘉,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現狀、問題與發展,人權,期6,頁29-30,2005年8月。
    31. 林嘉,「社會保險法」的價值與創新,法學雜誌,期9,頁6,2011年9月。
    32. 林嘉、張世誠,社會保險立法研究,頁1-24,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1年3月。
    33. 林嘉、黎建飛、吳文芳,「中國-法國社會保障法高級論壇」綜述,人權,期17,頁57-58,2005年4月。
    34. 吳敬璉等, “六五”时期经济发展经验的初步研究,載:吳敬璉文集, 37-65頁,2013年。
    35. 烏日圖,養老保險制度在中國的模式──第一篇: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模式的演變和發展,中國人大,12期,頁27,2010年6月。
    36. 柯木興、林建成,從智利模式迷思談社會保險的角色功能及其財務問題,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2012年10月。
    37. 封進,中國養老保險體系改革的福利經濟學分析,經濟研究,期2,頁55-63,2004年2月。
    38. 郝鳳鳴,社會法之性質及其於法體系中之定位,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10期,頁7,2003年1月。
    39. 梁中堂,「一胎化」形成的時代背景,二十一世紀,期112,頁64-72,2009年2月。
    40. 袁志剛,中國養老保險體系選擇的經濟學分析,經濟研究,期5,頁13-20,2001年5月。
    41. 郭明政,社會安全制度與社會法,頁123,1997年11月。
    42. 郭明政,勞退新制之政策形成與立法過程之分析,台灣勞動法學會學報,期5,頁307-308,2006年6月。
    43. 郭明政、林宏陽,中國養老保險法制之核心問題,載:社會正義之構建與權力救濟-海峽兩岸公法學論壇論文集,頁172,2015年。
    44. 夏波光,三位河南社保人的八十年代記憶,中國社會保障,頁14-16,12期,2008年12月。
    45. 徐雪、董珊,社會保障籌資模式的路徑選擇──基於籌資模式的儲蓄效用研究,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期5,頁97-100,2011年5月。
    46. 唐鈞,對中國養老保險制度問題的思考,社會科學報,版2,頁2,2013年8月。
    47. 唐鈞,養老保險的公平和效率應分而治之,中國社會保障,期2,頁24,2013年2月。
    48. 孫迺翊,年金制度改革的幾個法學面向思考,月旦法學雜誌,222期,頁104,2013年11月。
    49. 孫迺翊,社會法的憲法基礎,載社會法,頁77-79,2015。
    50. 高書生,社會保障改革何去何從,頁96、114-116,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6月。
    51. 莊正中,瑞典「名義確定提撥」(NDC)模式:可仿效之年金改革策略?,台灣社會福利學刊,卷2,頁239-250,2012年10月。
    52. 張曼、楊燕綏、王巍,論社會保障內涵,學術論壇,期6,頁94-96、114,2010年6月。
    53. 莫泰基,亞洲金融風暴對社會保障政策的啟示,社會學研究,期5,頁119-125, 1999年9月。
    54. 張榮芳,社會保險法學,頁77,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年4月。
    55. 黃德北,新自由主義與中國大陸退休養老制度改革,中國大陸研究,期4,頁53-74,2004年12月。
    56. 葉靜漪,轉型期的社會保障法制建設,人民論壇,期22,頁45,2009年11月。
    57. 程永宏,現收現付制與人口老齡化關係定量分析,經濟研究,期3,頁57-67,2005年3月。
    58. 辜勝阻,關於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構想與建議,科技導報,期8,頁34,1994年8月。
    59. 辜勝阻,目前社會保障存在的突出問題,經濟研究參考,期4,頁47,1997年2月。
    60. 鄔滄萍、王琳、苗瑞鳳,中國特色的人口老齡化過程、前景和對策,人口研究,頁9-10,期1,2004年1月。
    61. 60.
    62. 董克用,中國經濟改革30年-社會保障卷,頁22-23,重慶大學出版社,2008年11月。
    63. 董克用、孙博、張棟,名義帳戶制是我國養老金改革的方向嗎,社會保障研究,期4,頁3-6,2016年9月。
    64. 葛延風,養老保障制度改革,期9,頁9-10,經濟研究參考,1998年1月。
    65. 楊庚,論生存權和發展權是首要人權,首都師範大學學報,期1,頁45-51,1994年8月
    66. 楊長漢,2.3億社會保險基金面臨貶值風險,證券日報,2011年3月10日,C03版。
    67. 楊軍,冯福某诉某机械公司养老保险待遇纠纷案—未以真实身份信息就业的养老保险损失责任承担,人民司法,第18期,2014年。
    68. 彭浩然、申曙光,現收現付制養老保險與經濟增長:理論模型與中國經驗,世界經濟,期10,頁96-106,2007年10月。
    69. 楊團,中國養老保險制度的困境、問題、分析及改革思路,戰略與管理,期4,頁74-75,2000年8月。
    70. 湯曉莉,資源儲蓄、強制儲蓄和「稅收-債券發行」安排──三種社會保障機制的比較研究,金融研究,期12,頁14-24,2000年12月。
    71. 賈聖真,論國務院行政規定的法效力,當代法學,頁60,期67,2016年3月。
    72. 楊燕綏,淺議養老保險新理論,北京市計畫勞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期3,頁3-5,2000年8月。
    73. 楊燕綏,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的結構分析,北京市計畫勞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4期,頁17-19,1999年11月。
    74. 楊燕綏,修憲後需完善勞動法律,勞動保障,期4,頁37,2004年10月。
    75. 楊燕綏,做實個人帳戶是積極選擇,中國勞動保障,期3,頁51,2005年3月。
    76. 楊燕綏、張曼,社會保障內涵再認識,期1,頁8,2008年11月。
    77. 楊燕綏、李學芳,中國養老金政策存在的問題與立法對策,河北學刊,2期,頁13,2010年3月。
    78. 楊燕綏、胡乃軍,中英養老金個人帳戶體系建設比較,中國社會保障,期3,頁32-33,2010年3月。
    79. 趙耀輝、徐建國,我國城鎮養老保險體制改革中的激勵機制問題,經濟學(季刊),卷1期1,頁194,2001年10月。
    80. 鄧大松、劉昌平,改革開放30年──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回顧、評估與展望,頁33-39,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3月。
    81. 鄭功成,論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道路,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年8月,版1,頁125-132。
    82. 鄭功成,智利模式──養老保險私有化改革評述,經濟學動態,期2,頁74-78,2001年2月。
    83. 鄭功成,中國社會保障制度變遷與評估,頁92,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11月。
    84. 鄭功成,中國社會保障30年,頁1-21,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
    85. 鄭功成,中國社會福利改革與發展戰略:從照顧弱者到普惠全民,中國人民大學學報,期2,頁47-60,2011年3月。
    86. 劉冬梅,論國際機制對中國社會保障制度與法律改革的影響──以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和世界銀行的影響為例,比較法研究,第5期,頁30,2011年9月。
    87. 鄭秉文、方定友、史寒冰,當代東亞國家地區社會保障體制,頁2、76-79,法律出版社,2002年1月。
    88. 鄭秉文,歐盟國家社會養老的制度選擇及其背景,歐洲研究,期2,頁74-91,2003年4月。
    89. 鄭秉文,歐亞六國社會保障名義帳戶制利弊分析及其對中國的啟示,世界經濟與政治,期5,頁56-61,2003年5月。
    90. 鄭秉文,名義帳戶制: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一個理性選擇,管理世界,期8,頁33-45,2003年9月。
    91. 鄭秉文、房連泉,社保改革「智利模式」25年的發展歷史回眸,拉丁美洲研究,期5,頁3-15,2006年10月。
    92. 鄭秉文,中國社會保障制度60年──成就與教訓,中國人口科學,期5,頁15-16,2009年10月。
    93. 鄭秉文,構建和諧社會、完善社保制度──謹防「拉美化」,2005年,全文可參考:http://www.aisixiang.com/data/5807.html ,最後訪問時間為2017年6月5日19時42分。
    94. 郑秉文:我们的养老制度可持续吗,2012年6月,三聯新聞周刊鄭秉文專訪,全文可參考http://www.lifeweek.com.cn/2012/0628/37680.shtml ,最後訪問時間為2017年6月5日19時40分。
    95. 鄭秉文:中國社會保障改革的瓶頸與出路,2013年7月中國經濟50任論壇鄭秉文演講,全文可參考:
    http://finance.sina.com.cn/emba/news/20130617/160915814116.shtml ,最後訪問時間為2017年6月5日19時42分。
    96. 鄭尚元,公開、規範與定型:養老保險制度從政策與法律──中國社會保險立法的進路分析,法學,期9,頁101-105,2005年9月。
    97. 鄭尚元,社會保險法頒布的時代價值與未來期待,中國社會保障,期1,頁34-35,2011年1月。
    98. 鄭尚元,我國社會保險制度歷史回眸與法制形成之展望,當代法學,期2,頁122-129,2013年3月。
    99. 鄭尚元,社會保險之認知──與商業保險之比較,法學雜誌,期11,頁42,2015年11月。
    100. 熊曉峰,對基本養老金記發辦法改革的初步探索,中國勞動科學,期3,頁24-25,1993年2月。
    101. 鄭曉姍,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財產權性質研究,廣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期4,頁62-64,2012年10月。
    102. 蔣涵箴,我人口老齡化比發達國家快-本世紀末六十五歲以上者達八千多萬,人民日報,1988年9月5日,版1。
    103. 趙耀輝、徐建國,我國城鎮養老保險體制改革中的激勵機制問題,經濟學(季刊),1卷1期,頁194,2001年10月。
    104. 劉文敬、劉雲,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財務管理的現狀、問題與對策,中央財經大學學報,期3,頁87,2009年3月。
    105. 潘錦堂,新中國基本養老保險六十年,馬克思主義與現實,1期,頁36-37,2010年2月。
    106. 盧世琛,借鑑世界先進經驗設計我國社會保障制度-中國銀行副行長周小川訪談錄,中國機電工業,期5,頁27,1995年5月。
    107. 謝立斌,論憲法財產權的保護範圍,中國法學,期4,頁119-131,2014年8月。
    108. 謝伏瞻,具有特色的公積金制度──訪問新加坡見聞,人民日報,1989年8月12日,版7。
    109. 鍾秉正,社會保險總論,載載社會法,頁127-136,2015年。
    110. 薛惠元,鄧大松,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突出問題及對策,經濟縱橫,期5,頁83-87,2015年5月。
    111. 羅斯,新加坡學者談廉政制度,人民日報,1989年5月14日,版8。
    112.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赴新加坡考察團,新加坡經濟社會發展的考察報告,管理世界,期6,頁85,1989年12月。
    113. 李伯勇部長在全國勞動工作會議結束時作重要講話(1994年12月13日),中國勞動科學,期2,頁17,1995年2月。
    114. 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研究課題組系,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反思與重構,社會學研究,期6,頁52,2000年6月。
    115. 中國改革與發展報告專家組,中國改革與發展報告(1978-1994年)-中國的道路,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頁81,1995年5月。
    116. 為社會保險制度改革準備人才-我政府痛國際勞工組織聯合舉辦培訓班,人民日報,1986年9月2日,版4。
    117. 社會保險體制改革有新動作,人民日報,1994年3月26日,版4。
    118. 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改革,人民日報,1995年1月2日,版2。
    119. 參見李鐵映在同一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會議上指出進一步完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人民日報,1997年7月30日,版2。
    120. 如何完善中國養老保險體系,光明日報,2000年4月10日。
    121. 專家指出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中心是人,光明日報,2000年7月25日,第B01版。
    122. 養命錢怎樣用更好,光明日報,2001年6月22日,第B01版。
    123. 關乎國運惠及子孫的安民興業工程,光明日報,2003年4月4日,第BI4A版。
    124. 養老保險完善個人名義帳戶行得通,光明日報,2014年12月30日,第002版。
    125. 養老改革閉門造車易被利益綁架,法制日報,2013年10月21日,第007版。
    126. 以房養老──看上去很美,法制日報,2013年10月15日,第010版。
    127. 貪污罪中「公共財物」範圍的認定,人民法院報,2012年6月14日。
    128. 新華每日電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正部級直屬事業單位新華社主辦和主管的報紙。
    129. 養老改革要謀求民意基礎上的共識,新化每日電訊,2013年10月21日,第003版。
    130. 養老金補虧別總盯著百姓的錢袋,新華每日電訊,2015年5月8日,第003版。
    131. 養老基金與資本市場如何牽手,中國勞動保障報,2001年7月26日,第001版。
    132. 如何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中國勞動保障報,2005年2月17日。
    133. 從遼寧試點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做實,中國勞動保障報,2004年2月9日、做實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應對銀髮社會的挑戰,中國勞動保障報,2005年5月26日。
    134. 個人帳戶空帳2000億,華夏時報,2001年7月3日,第008版。
    135. 個人帳戶基金:資本市場的新源泉,中國證券報,2001年7月4日,第012版。
    136. 中國應建立基金累積制養老金體系,中國證券報,2004年4月23日,第012版。
    137. 個人帳戶增值應瞄準海外,中國證券報,2003年12月23日,第016版。
    138. 養老基金如何投資,解放日報,2001年6月5日,第014版。
    139. 養老保險體系熱話題冷思考,解放日報,2001年8月20日,第009版。
    140. 老年贍養比上升如何解?,解放日報,2006年12月30日,第003版。
    141. 推遲女性退休年齡是利是弊,2008年3月8日,第003版、好的制度讓退休決策變成個人的事,2012年7月11日,第011版。
    142. 銀髮幸福激活個人養老險,解放日報,2005年12月14日,第021版。
    143. 養老改革激活保險市場,2006年2月22日。
    144. 企業年金,冷熱不均的困惑,解放日報,2005年11月23日,第010版。
    145. 養老金入市,萬一虧了咋辦,解放日報,2012年3月24日,第011版。
    146. 老有所養,文匯報,2001年9月29日,第007版、注重管理制度和規則的建設,文匯報,2000年9月11日,第011版。
    147. 退休金雙軌制是否合理,文匯報,2010年3月11日,第003版。
    148. 應重視中國養老金體系的脆弱性,第一財經日報,2013年3月13日,第A08版。
    149. 重慶輪船總公司──養老保險欠帳VS普遍難題,南方週末,2004年11月4日,第C7版。
    150. 未來養老金不會出現支付危機,南方週末,2009年1月8日,第C19版。
    151. 養老舊債不爛,國企收益來還,南方週末,2012年6月14日,第E29版。
    152. 上海的今天──中國的明天,南方週末,2011年,第D21版。
    153. 祝均一細論統帳結合社保改革只能漸進不能突變,21世紀經濟報道,2004年5月10日。
    154. 新加坡中央公積金局網站
    https://www.cpf.gov.sg/Assets/employers/Documents/CPF%20Contribution%20and%20Allocation%20Rates%20from%201%20January%202015.pdf ,最後訪問時間為2017年6月5日23時
    155. 瑞典政府網站介紹:The Swedish old-age pension system──How the income pension, premium pension and guarantee pension work,頁7-8
    http://www.government.se/49aff8/contentassets/f48ac850ff0f4ed4be065ac3b0bcab15/the-swedish-old-age-pension-system_webb.pdf ,最後訪問時間為2017年6月5日23時10分。
    156. 只生一個好,沒人來養老,新聞參考 http://chuansong.me/n/1780201051211 ,2017年4月20日,最後訪問時間為2017年6月5日23時30分。
    157. 以房養老:推卸責任的大騙局,新聞參考
    http://news.163.com/12/0427/00/802C2O6300014JHT.html ,2012年4月27日,最後訪問時間為2017年6月5日23時38分。
    158. 靠啥養老最靠譜,新聞參考
    http://news.163.com/special/0001135D/yanglao09147.html,2007年9月14日,最後訪問時間為2017年6月5日23時45分。
    159. 養老金鉅額空帳:我們的晚年如何安放,新聞參考
    http://data.163.com/12/0312/05/7SCF8RMN00014MTN.html,2012年3月12日,最後訪問時間為2017年6月5日23時50分。

    二、 英文文獻
    1. Franco Modigliani, Rethinking Pension Reform preface ix(2004).
    2. ILO, Decent Work Country Programm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3-2015, 17-18(2013).
    3. ILO, Social Security: A New Consensus, 83(2001).
    4. Laurence, Kotlikoff, J., John Shoven, and Avia Spivak, The Effect of Annuity Insurance on Savings and Inequality, 4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183-215 (1986).
    5. Louise Fox, and Palmer Edward, New Approaches to Multi pillar Pension Systems: What in the World Is Going On (2000).
    6. Martin Feldstein, Social Security, Induced Retirement, and Aggregate Capital Accumulation, 82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05-926(1974).
    7. Milton Friedman, Capitalism and Freedom, 181-189(2002).
    8. Nicholas Barr, Reform Pension:Myths, Truths, and Policy Choices,55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 3,36(2002)
    9. Peter N. S., The Oxford Encyclopedia of the Modern World,54-56(2008)
    10. Peter Orszag., and Stiglitz.Joseph, Rethinking Pension Reform: Ten Myths About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New Ideas About Old Age Security,17-56 (Holzmann&Stiglitz eds. 2001).
    11. Paul Samuelson Anthony, An Exact Consumption-Loan Model of Interest with or without the Social Contrivance of Money, 66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467,482 (1958).
    12. P.A., Diamond. A Framework for Social Security Analysis, 8Journal of Political. 275-298(1977).
    13. Robert Barro J., Are Government Bonds Net Wealth?, 82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95,1117(1974).
    14. Robort Holzmann, and Palmer Edward, Pension Reform : Issues and Prospects for Non-Financial Defined Contribution (NDC) Schemes, 449-466(2006)
    15. Roger Beattie, and Warren McGillivray., A risky strategy: Reflection on the World Bank Report Averting the old age crisis, 48 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 3-29(1995)
    16. Richard Hemming,Should Public Pensions be Funded, IMF Working Paper. 4-24(2000).
    17. The World Bank, China: An Evaluation of World Bank Assistance, 8-9(2005).
    18. The World Bank, Old Age Security: Pension Reform in China, 1-7(1997).
    19. The World Bank, China: Evaluation of the Liaoning Social Security Reform Pilot 2006, 18-56(2006)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
    103652027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3652027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