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10135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4012/145044 (79%)
造访人次 : 52075484      在线人数 : 61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0135


    题名: 從光學製品製造業產銷檢視影像光學產業趨勢發展
    A study of the trends of optical image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duction-marketing of optical products manufacturing
    作者: 葉品辰
    Yeh, Bin Chen
    贡献者: 鄭宇庭
    葉品辰
    Yeh, Bin Chen
    关键词: 光學元件
    影像光學
    可攜式電腦
    產銷價值
    日期: 2017
    上传时间: 2017-06-01 09:51:25 (UTC+8)
    摘要: 隨著光學技術的不斷創新及光學製品的不斷進化,改變了人類的生活習慣及行為,例如過去傳統的通訊方式,多數使用電話機為聯絡方式,而今不僅可以藉由智慧型手機進行聯繫外,甚至還可以透過影像光學的技術,進行視訊的對話與聯繫,而這樣的設備或產品也即將成為現代人必備的生活用品之一。尤其近年來,伴隨著雲端科技的進步,更加速了影像光學產業的蓬勃發展,以鏡頭製品為例,過去民眾所使用的相機或智慧型手機的鏡頭,一般為單鏡頭的設計,而今為了滿足民眾自拍的行為,已由單鏡頭設計成雙鏡頭的設計,這樣的改變也造就了影像光學的產業發展。
    然而,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環境變遷下,影像光學產業的發展不僅只是該產業的開發而已,而是牽動著整體的光學製品製造業的脈動。因此,在探討影像光學產業的發展的前提之下,本研究考慮透過光學製品製造業的生產、銷售、內銷、外銷等現況與趨勢,據以作為影像光學產業的未來發展的參考,故對光學製品製造業的產銷存量值資料進行分析,研究發現整理如下:
    一、 工業電腦的產銷值呈現逐年成長趨勢有助於影像光學產業的未來發展;
    二、 光學元件的產銷值逐年成長的趨勢帶動影像光學產業的發展趨勢;
    三、 工業電腦與光學元件的生產值與銷售值會隨著時間的增加而逐漸成長;
    四、 光學元件的生產值與工業電腦、電話機、光學元件等光學製品的銷售值具有正向的影響關係。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文獻
    1. 王郁宜,2012,應用六標準差之MAIC流程提升光學鏡頭產品製程品質,國立勤益科技大學研發科技與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 余興政,2010,微型線性對焦與光學影像穩定致動器之適應性模糊順滑模態控制,國立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3. 吳立英,2007,三自由度影像光學式量測系統設計與實作,大華技術學院機電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4. 吳成柯、戴善榮、程湘軍,雲立實譯,1996,數位影像處理,儒林出版。.
    5. 呂安,2015,應用多層射出製程於厚件光學產品成型之研究,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模具工程系碩士論文。
    6. 汪忠諺,2014,射出成型及模壓光學鏡片之光學特性研究,國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7. 林君穎,2012,可應用於光學影像防手振系統之新型微機電雙軸平台設計、整合與實現,國立交通大學電控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8. 林暐竣,2015,應用於兩軸致動機構之光學影像穩定器的動態建模與驅動系統設計,國立交通大學影像與生醫光電研究所碩士論文。
    9. 洪嘉隆,2012,利用光學鍍膜改善手機鏡頭之雜散光,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光電與材料科技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10. 張光輝,2014,兩岸光學影像產業的競爭與合作,國立中央大學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碩士論文。
    11. 張芳瑞,2012,電子零組件於消費性光學產品設計策略研究-以光菱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嶺東科技大學高階主管企管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12. 張鳳珠,2012,台灣光學鏡頭產業之企業評價與經營績效分析,國立虎尾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13. 莊雅婷,2002,光學影像之重建與分離光學影像之重建與分離國立成功大學物理學系博士論文。
    14. 陳永祥、許家偉、廖泰杉,2012,影像式光學透鏡模組偏心檢測系統,科儀新知,第三十三卷第五期,頁65-76。
    15. 陳彥瑋,2015,電腦繪圖與光學量測並用於立體影像品質評估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16. 彭信舒,1999,光學產品射壓成型製程特性之研究,中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17. 曾正德,2013,照相手機之光學式影像防振系統量測,國立中央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18. 黃薪元,2016,廣角行車紀錄器下的影像穩定及光學失真校正,國立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19. 葉宸廷,2015,未經相機校準下之立體影像校正及光學失真修正,國立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20. 趙中源,2006,光學鏡頭最佳化設計-光學參數補正,逢甲大學資訊電機工程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1. 劉嘉彬,2016,臺灣光學鏡頭產業之轉型策略探討-以C公司為例,東海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2. 蔡宗儒,2008,現代統計學,台北:華泰文化。
    23. 鍾興樺,2015,台灣景氣循環與五大產業平均實質薪資之關聯性探討-以食品製造業、紡織業、化學製品製造業、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機械設備製造業為例,國立東華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二、 英文文獻
    1. Bogdan Georgescu, Peter Meer, 2004, Point Matching under Large Image Deformations and Illumination Changes,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6(6) 674 -688.
    2. F. P. Chiang, 1979, Moiré Methods of Strain Analysis, Experimental Mechanics, 290-308.
    3. G. E. Christensen , P. Yin , M. W.,Vannier, K. S. Chao , J. F. Dempsey , J. F. Williamson, 2000, Large-Deformation Image Registration using Fluid Landmarks, Imag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269-273.
    4. Gonzalez, R. C. and Woods, R. E., 2002,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2 ed.), Prentice Hall.
    5. Haibin Ling, D. W. Jacobs, 2005, Deformation invariant image matching, Computer Vision, 2, 1466 -1473.
    6. J. N. Butters and J. A. Leendertz, 1971,Speckle pattern and holograpnic techniques in engineering metrology , Optics and Laser Technology , 3(1), 26-30.
    7. J. T. Holden, 1972, On the finite deflections of thin bea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8, 133-135.
    8. Jonathan Richard Shewchuk,1996, Triangle: Engineering a 2D Quality Mesh Generator and Delaunay Triangulator, First Workshop on Applied Computational Geometry, 124-133.
    9. K. E. Bisshopp and D. C. Drucker,Large,1945, Deflections of Cantilever Beams ,Quarterly of Applied Mathematics, 3, 272-275.
    10. McFarlane, M. D., 1972Digital pictures fifty years ago,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60(7),768-770.
    11. Mitsuo Takeda, Hideki Ina and Seiji Kobayashi, 1982, Fourier-transform method of fringe-pattern analysis for computer-based topography and interferometry, 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72(1) January, 156 -160.
    12. W. H. Peters and W. F. Ranson, 1982, Digital Imaging Techniques In Experimental Stress Analysis, Optical Engineering, 21(3),427-431.
    13. Y. Morimoto, Y. Seguchi, T. Higashi,1989, Application of Moire Analysis of Strain Using Fourier Transform, Optical Engineering , 27(8), 650-656.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10393201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932015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201501.pdf1385KbAdobe PDF2523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