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0925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869/144892 (79%)
造访人次 : 51889380      在线人数 : 51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9253


    题名: 數位生活未來之發展與趨勢研究 -以仲琦科技為例
    Exploring the trend of the digital life- a case of Hitron Technologies Inc.
    作者: 劉美蘭
    Liu, Mei Lan
    贡献者: 周宣光
    劉美蘭
    Liu, Mei Lan
    关键词: 智慧家庭
    數位匯流
    接取技術
    數位生活
    Smart home
    Digital convergence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Digital life
    日期: 2012
    上传时间: 2017-05-01 11:23:37 (UTC+8)
    摘要: 近年來科技匯流發展日行千里,新興無線寬頻的接取技術(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不斷升級,為民眾的生活帶來更便利的創新應用,而寬頻接取服務的亦由以往一種技術提供一種服務的方式,逐漸轉換為涵蓋數據(Data)、語音(Voice)及影音內容(Video)等三種服務的匯流。加速了電信、廣電與網路通訊產業升級的需求,也帶來了新的市場動能與發展契機。
    本研究以台灣為研究範本,以個案研究方法來探討在網路為基礎的數位匯流環境下數位生活之發展趨勢、個案公司科技產品未來的發展趨勢及因應策略。
    而本研究發現未來家用閘道器產品市場,將會朝向整合家中所有可上網設備的整合性產品特性發展。亦將會是國內網通設備商值得切入的新領域。娛樂型家用閘道器,目前市場上多以機上盒(Set top box, STB)加上Router的功能型態出現,惟必須等待STB零售市場打開後,國內的廠商將會有機會創造更大利潤空間。而個案公司在研發方向應以Cable Docsis的核心技術為中心,從水平方向擴展至家庭網路的Home applications。追求更快的速度,更多元化的網路技術和更方便的寬頻服務。在縱向方面,我們則以完整的解決方案為主軸,往頭端CMTS技術和網管為發展重點。
    參考文獻: 1. 王培任(2007)。《數位匯流對我國電信管制的挑戰─以網路電話政策之比較分析為例》,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所碩士論文。
    2. 王怡然(2007),《固網業者在數位匯流趨勢下的經營策略探討-以A公司為例》, 國立中央大學/管理學院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
    3. 王士韋(2010),《數位家庭平台應用之競爭策略-以MOD為例》, 元智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4. 王碧蓮(2002),《從科技匯流看我國電信政策發展》,通訊雜誌,第103 期,縱橫網路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5. 王碧蓮、陳人傑、羅山珊(2000),《電信網路接取服務批發價格管制之理論與實務--兼論防止垂直價格之擠壓檢驗方法》,公平交易季刊,第18卷第3期。
    6. 王碧蓮、劉柏立(2006),《英國OFCOM成立後之電信競爭策略研析,科技法律透析》,第18卷第7期。
    7. 王暉元(2009), 《手持式裝置於數位家庭中遠端監控之實現》,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
    8. 宋文安(2010),《應用於數位家庭整合計畫之無線傳輸子系統設計考量與實現》, 國立中央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9. 林昱辰(2008), 《開放式閘道技術在數位家庭之應用–以智慧型冰箱、燈具控制及溫度監測為例》, 樹德科技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10. 李淳(2009),《台灣固網零售價格管制之探討》,收錄於「下世代固網寬頻之管制革新」研討會,財團法人二十一世紀基金會主辦,2009年12月18日。
    11. 李淳(2008),《淺談通訊匯流法制之方向與策略》,科技法律透析,第20卷第10期,2008年10月。
    12. 李蘭昌(2008), 《影響消費者對數位家庭網路產品中之家用閘道器採用因素—以數位家庭相關網路社群為例》, 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科技管理組
    13. 吳靜媛(2008),《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因應數位匯流之經營模式探討_以台灣大寬頻為例》, 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14. 徐清和(2009), 《數位家庭服務接受度之研究》, 長庚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15. 張立群(2005),《經濟穩定增長面臨的突出問題》,《宏觀經濟管理》,第7期,頁12-14。
    16. 張立群(2005),《穩健是今年宏觀調控的基調》,《宏觀經濟管理》,第4期,頁6-8。
    17. 張立群(2005),《2005年經濟形勢分析與2006年展望》,《宏觀經濟管理》,第12期,頁14-16。
    18. 張立群(2006),《總結宏觀經濟調控經驗—延長經濟發展穩定期》,宏觀經濟管理,第1期,頁9-11。
    19. 張立群(2009),《數位匯流下通訊事業的通訊傳播自由保障與管制》,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0. 許芝蘭(2010), 《數位匯流下聯網電視之新創服務發展 - 台灣大哥大集團個案研究》, 臺灣大學/商學組
    21. 彭垂星(2008), 《台灣數位家庭網路發展趨勢分析之研究》, 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所)
    22. 陳美芝(2010), 《有線電視發展家庭保全初探研究~以新視波有線電視為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
    23. 陳昭銘(2008), 《基於TR-069通訊協定之OSGi平台的遠端管理》, 國立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專班
    24. 黃文華(2010),《電信業者的價值創新與經營模式:台灣大哥大與中華電信比較研究》, 臺灣大學/商學組
    25. 黃琳君(2008),《通訊傳播規範於數位匯流下之困境與變革:以多合一服務(Triple-Play Service)為中心》, 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
    26. 黃英裕(2008), 《數位家庭影音加值服務經營模式探討》, 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27. 黃昱翔(2009), 《應用通用型隨插即用技術於數位家庭網路之影音同步控制》, 中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所)
    28. 楊鴻志(2008), 《數位匯流家庭自動化產業之新興事業發展策略》, 臺灣大學/高階公共管理組
    29. 劉幼俐(1994):《有線電視經營管理與頻道規劃策略》,臺北市:正中書局。
    30. 劉幼俐、蔡琰(1995):《電視品質與時段分配之研究》,廣播與電視,2卷1期,頁89-123。
    31. 劉幼俐、陳清河(1999):《有線電視》(修訂再版),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32. 劉幼俐、陳清河、王郁琦、王鴻智(2004)。《世界重要國家有線電視數位化策略比較分析暨我國有線電視數位化可行策略研析》。(行政院新聞局委託研究計畫)。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廣電系。
    33. 賴品揚(2009), 《遊戲機在數位家庭娛樂應用之策略探討-以Sony為例》, 國立清華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34. 饒展豪(2008), 《使用安全意識裝置認證機制以提升數位家庭裝置之安全性》, 國立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碩博士班
    35. 鄭憲宗(2010),《數位生活的控制與服務管家》,科學發展,447期,
    36. 數位匯流發展方案(2010-2015),2000/12
    37. 尤克熙(2009)。《2010年美國ICT產業與市場趨勢》,取自:http://www.topology.com.tw/report/reportcontent.asp?ID=5AXAJ05BQ6F19KRUGX0GPWM3M2
    38. 唐鴻(2008),《從家庭應用角度出發看數位匯流(一)數位科技整合入家庭 功能逐漸發散多元》,DigiTimes,http://tech.digitimes.com.tw/print.aspx?zNotesDocId=0000082292_B9D1P23IIM8G9U63B51EK。
    39. 大陸有線電視加快高清互動服務-因應三網融合新競爭http://www.digitimes.com.tw/tw/rpt/rpt_show.asp?cnlid=3&v=20111220-688&n=1#ixzz1hhHQSfVv ,搜尋日期:2010/10/24
    40. 《歐洲電信業者共商數位家庭大計 HGI要讓家庭閘道器標準化》,2010/06/17 - Irene Chen / Taipei, Taiwan
    41. 《連網電視將激發線上視訊商機》,電子工程專輯,2010/8/30
    42. 《美國數位家庭產業及市場分析》,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發佈日期:2009/4/23
    43. 《「家庭應用服務暨影音娛樂」消費調查》,MIC,2009年11月
    44. Amit, R., and C. Zott. (2001) “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2, 493-520.
    45. A. Eisenhardt et al.(2010), Phys. Stat. Sol.(a) 10, 1002.
    46. Elgar, H.J., C.B. Watkins, and N. Lallu.(1999)”Harvest date and crop load effects on a carbon dioxide-related storage injury of Braeburn apple”. HortScience 34: 309-309.
    47. Eisenhardt, K., and J. Martin (2000), "Dynamic capabilities: what are the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1, pp.1105-1121
    48. Charles W. L. Hill, and Gareth R. Jones, (2001) “Strategic Management”. Houghton Mifflin.
    49. Gupta, M.P., P. Kogut, and M. Gupta.(2000).” Protein kinase-A dependent phosphorylation of transcription enhancer factor-1 represses its DNA-binding activity but enhances its gene activation ability”. Nucleic Acids Res. 28: 3168-3177.
    50. Gulati、 Ranjay (1999),”Network Location and Learning: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Resources and Firm Capabilities on Alliance Formation.”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 (5), pp. 397-420.
    51. Hill and Jones (2001), “Strategic Management: An Integrated Approach,” 5th ed., Houghton Mifflin.
    52. Long and Vickers-Koch Long, C., and Vickers-Koch, M. (1995), “Using core capabilities to creat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24(1),6-22.
    53. Lavie, N., Hirst, A., De Fockert, J. W. & Viding, E. (2004) “Load theory of selective attention and cognitive contro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33, 339-354.
    54. Long, C. & Vickers-Koch, M. (1995).”Using core capabilities to creat competitive advantage”.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24(1), 7-21.
    55. Michael E. Porter (1985),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New York: Free Press; London Collier Macmillan
    56. Michalisin, M. D., Smith, R. D. & Kline, D. M.(1997), “In search of strategic asse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5, 360-387
    57. Porter M., (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New York, Free Press
    58. Robb W. G.,(1998), “The effect of analysts’ forecasts on earnings management i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Vol.XXI No.3:315-33131. Shipper, K. 1989.Commentary on earnings management. Accounting Horizons(December): 391- 402.
    59. Teece D. J., Pisano G. & Shuen A., (1997) “Dynamic capability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8: 7, 509-533
    60. Wiklund, J. and D. Shepherd,(2003). Knowledge-based resources,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business. Strategic Manage. J., 24: 1307-1314.
    61. Zott C., (2003) “Dynamic capability and the emergence of intraindustry differential firm performance: insight from a simulation stud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4: 97-125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9993200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932002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200201.pdf1823KbAdobe PDF2130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