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0696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4205/145239 (79%)
造访人次 : 52612940      在线人数 : 113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6968


    题名: 單親幼童家長復原力探究
    Study of the resilience in single parents with small children
    作者: 柳曉諠
    贡献者: 張盈堃
    柳曉諠
    关键词: 單親家庭
    家庭資源
    復原力
    Single-parent family
    Family resources
    Resilience
    日期: 2017
    上传时间: 2017-03-01 17:30:57 (UTC+8)
    摘要: 單親幼童家長面臨單親生活時可能會遇到下列情況,如:經濟困境、子女照顧問題、缺乏外界資源、心理情緒困擾等。單親家庭能否於困境中適應,相關研究已指出與家庭資源以及復原力有關連性。在此研究者將影響復原力的因子分為三類:個體因子、家庭因子與社會因子。本研究採用半結構訪談方式進行資料的蒐集,並分析四位單親幼童家長的婚姻經歷、家庭資源需求面向及影響復原力的因素。
      研究發現如下:
    1.單親幼童家長婚姻危險因素與困境:涉及價值觀、經濟困境、孩子問題的差異。單親幼童家長生活過程中,經濟為最大的困境,其次為孩子個別差異、陪伴子女時間短、健康狀況不佳、負債等。
    2.單親幼童家長資源需求:經濟、原生家庭資源與社會福利。單親家庭個別資源需求主要為學歷、健康;家庭內部資源為經濟協助、陪伴子女時間、教養問題;家庭外部資源為外界關懷、社會福利補助、親子課程等。
    3.影響單親幼童家長復原力的因子:個體因子主要為擁有具復原性的個人特質、對未來有規劃或希望、和平離婚;主要的家庭因子為孩子、原生家庭影響;主要的社會因子為朋友支持、社會資源、新對象陪伴等。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內政部(2010)。99年單親家庭狀況調查摘要分析。內政部統計處,上網日期
      2016年03月07日,檢自:http://sowf.moi.gov.tw/stat/Survey/單親/99年單親
      綜合分析.pdf
    內政部(2016)。內政國際指標:主要國家離婚率。內政部統計處,上網日期
    2016年03月07日,檢自:http://sowf.moi.Gov.tw/stat/national/list.htm。
    王鍾和(2000)。單親家庭的親職教育。載於何福田(主編),單親家庭之教育
    與輔導(1-38頁)。台北市:心理。
    何金針(2010)。父母離異兒童復原力之探究。諮商與輔導,242,40-45。
    林如萍、周麗端、徐達光、柯澍馨、唐先梅(2005)。家庭資源與管理。台北:
    國立空中大學。
    林翠湄、黃俊豪、連廷嘉、王雪貞(譯)(2006)。發展心理學。(原作者:
    D. R. Shaffer.)。台北市:學富文化。(原著出版年:1999)
    林貞燕(2012)。單親子女復原力生命經驗內容與意義之自我敘說研究。國立嘉
    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邱湙絜(2006)。生命的困與破-單親媽媽離婚後復原力之敘說研究。淡江大學
    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胡韶玲、孫世維(2008)。低收入戶單親母親的復原歷程:論親子力量的影響。
    應用心理研究,38,61-105。
    施靜芳(2004)。走過生命的幽谷∼九二一喪親青少年的悲傷與復原。國立暨南
    國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施智婕(2010)。離婚單親幼兒的學校適應與自我概念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幼
    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

    翁樹澍、王大維(譯)(1999)。家族治療理論與技術(原作者:I. Goldenberg.
    & H. Goldenberg.)。台北市:揚智文化。(原著出版年:1998)
    馬永年、梁婉華(譯)(2009)。家庭理論(原作者:J. M. White. & D. M. Klein.)。
    台北市:五南文化。(原著出版年:2007)
    陳雅鈴(2007)。貧窮學童復原力發展之研究:以總統教育獎得主為例。屏東教
    育大學學報,26,1-36。
    陳金定(2006)。復原性適應:復原性適應與各類相關因子之動力關係(一)。輔
    導季刊,42(3),1-11。
    陳昱志(2011)。走在生命的黃磚路:貧窮女單親復原力因素與家庭適應關係之
    探究。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靜儀(2011)。離婚男性單親之求助與受助經驗分析。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
    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惠茹(2015)。教養嬰幼兒親職壓力之研究:以家庭壓力理論分析。幼兒教保
    研究期刊,14,19-39。
    畢恆達(2010)。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新北市:學富。
    常欣怡、宋麗玉(2007)。青少年復原力概念與相關研究之探究。東
    吳社會工作學報,17,171-192。
    彭淑華(2005)。婆家?娘家?何處是我家?女性單親家長的家庭支持系統分析。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2),197-262。
    黃宗堅(2006)。創傷與復原:單親父母如何協助子女走過離婚的陰霾。諮商與
    輔導,242,23-31。
    黃秀媛(2006)。單親青少年生活適應之復原力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嘉義市。
    楊瑞珠、林秀娟、李玉卿(2000)。單親兒童的生活適應與輔導。載於何福田(主
    編),單親家庭之教育與輔導(127-157頁)。台北市:心理。
    趙善如(2006)。家庭資源對單親家庭生活品質影響之探究:以高雄市為例,臺
    大社會工作學刊,13,111-171。
    趙善如(2006)。從復原力觀點解析單親家庭的福利服務-以高雄市為例。社區
    發展季刊,114,147-158。
    鄭維瑄、楊康臨、黃郁婷(譯)(2004)。家庭壓力(原作者:P. C. McKenry. &
    S. J. Price.)。台北市:五南文化。(原著出版年:2000)
    衛生福利部(2014)。弱勢家庭兒童及少年緊急生活扶助計畫。衛生福利部,上
    網日期2016年04月25日,檢自:http://www.dosw.gov.taipei/public/
    attachment/412911341598.pdf。
    劉瓊瑛(譯)(2011)。家族治療(原作者:M. P. Nichols.)。台北市:洪葉
    文化。(原著出版年:2009)
    蔡群瑞(2001)。復原力對離婚後個人適應之影響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
    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蔡依真(2008)。「別再叫我文化不利」--弱勢學童課外閱讀行為之個案分析。
    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謝美娥(2008)。離婚女性單親家長復原力的初探。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8,1-
    31。
    英文文獻
    Bronfenbrenner, U.(1977). Toward an experimental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
    Americam Psychoologist,32, 513-531.
    Connor, K. M. & Davidson, J. R. T.(2003). Development of a new resilience scale: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 Depressionand anxiety, 18,76
    -82.
    Elder, G. H.(1994). Time, human agency, and social change: Perspectives on the
    life course. 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 57(1), 4-15.
    Greeff, A. P., &Human, B.(2004). Resilience in families inwhich a parent has
    died.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 32, 27-42
    Jew, C., Green, K. E., & Kroger, J.(1999).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measure
    of resiliency.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counseling addevelopment, 32(2),
    75-89.
    Rutter, M.(1987). Psychosocial resilience and protective mechanisms.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 57(3), 316-331.
    Shin, S. H., Choi,H., Kim, M. J., & Kim, Y. H.(2010). Comparing adolescents’
    adjustment and familyresilience in divorcedfamilies depending on thetypes of primary caregiver.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19, 1695-1706.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幼兒教育所
    10315701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31570151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幼兒教育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015101.pdf1736KbAdobe PDF274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