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05611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014/145046 (79%)
Visitors : 52062924      Online Users : 67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5611


    Title: 臺灣職業病醫學與法制之研究
    A Study on Occupational Diseases and Legal System in Taiwan
    Authors: 沈秉頤
    Shen, Biing Yir
    Contributors: 黃程貫
    沈秉頤
    Shen, Biing Yir
    Keywords: 職業病
    職業病通報
    職業醫學
    精神障害職業病
    職業性癌症
    Date: 2016
    Issue Date: 2017-01-04 12:01:01 (UTC+8)
    Abstract: 台灣經濟發展由傳統勞力密集工業逐漸轉向資本、服務與技術現代化產業,各種職業病不斷更新、發生。勞工於職場上遭遇的意外或疾病,諸如古老的塵肺症個案大量減少,但新興職業病如過勞、骨骼肌肉、精神障害疾病,與職業性癌症日漸增多。
    而職業災害可再區分為職業傷害與職業病,對於職業災害,疾病起因與職業導致之關係,必需判斷「業務遂行性」及「業務起因性」。急性之職業傷害較易判斷,而慢性之職業病鑑定極具複雜與爭議性。尤其在有關過勞職災,職場霸凌、過勞自殺、精神障害疾病,與職業性癌症,並不單純為臨床醫學上疾病的認定而已,更需判斷勞工工作條件與疾病間因果關聯性,於認定上具相當困難性。
    本文由討論職業災害補償制度出發,再介紹職業災害定義與認定基準。第三章介紹台灣職業病醫學發展與職業專科醫師制度,整理職業醫學上職業病分類,介紹人因性,化學性,生物性,物理性,社會性、心理性危害認定基準。我國職業病通報的數量遠低於已開發國家,由探討我國職業傷病通報制度現況與實務操作層面,發掘問題。第四章介紹勞工職業病法律救濟途徑,討論勞工罹患職業病時,法律上請求權及如何於公法與私法上尋求法律之救濟。第五章由職業病防治中心與司法院檢索系統針對塵肺病,急性循環系統疾病、過勞職災,肌肉骨骼系統疾病,精神疾病、過勞自殺,職業性癌症,找出職業病具體案例,討論其認定基礎並予以分析。
    最後於結論與建議,針對台灣之職業醫學對於職業病的認定,職業病補償制度,職業性癌症、精神障害職業病與職業病通報制度提出建議,以健全勞工權益的保護。
    Reference: 一、專書:
    工業安全論叢,行政院勞工委員會,1993年6月。
    王澤鑑,侵權行為法-基本理論,自版,2001年初版。
    王澤鑑,侵權行為法,自版,2009年。
    邱聰智,新訂債法各論〈中〉,初版 2 刷,2008年8月。
    林誠二,民法債編各論(中),瑞興圖書公司,2002年3月初版。
    林振賢,新版勞基法的理論與實務,初版,2003年9月。
    林豐賓、劉邦棟,勞動基準法論,三民書局,2014年8月修訂七版一刷。
    郭育良,職業病概論,第三版三刷,華杏,2014年8月。
    陳聰富,因果關係與損害賠償,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9月。
    張清滄,例解勞動基準法,五南圖書,2012年9月4版二刷。
    黃劍青,勞動基準法詳解,三民書局,1997年最新增訂版。
    黃越欽、王惠玲、張其恆:職災補償論─中美英德五國比較,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5年
    黃程貫,勞動法,國立空中大學,2004年2月。
    黃越欽,勞動法新論,第4版,2012年9月。
    黃仲夫「刑法精義」,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3月。
    黃俊杰,行政法,三民書局,2005年9月初版一刷。
    楊國樞、葉啟政主編,台灣的社會問題,巨流圖書,1991年。
    臺灣勞動法學會編,勞動基準法釋義: 施行二十年之回顧與展望,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2版。
    劉春堂,民法債編各論(中),三民書局,2007年2月初版二刷。
    魏朝光,勞動職業災害之補償,財團法人勞工研究資料中心基金會發行,1992年11月初版一刷。
    魏貽信,勞動基準法實用,增修訂7版,2003年11月。
    鄭津津,職場與法律,新學林,2007年10月二版一刷。
    二、期刊:
    王榮德,職業病環境並診斷原則與實務,內科學誌,1994年3月。
    王嘉琪,鄭雅文,王榮德,郭育良,職災補償制度的發展與台灣制度現況,台灣衛誌,volume.28,NO.1,2009年。
    王榮德、潘致弘,增列職業性癌症診斷基準與實證研究(Ⅰ),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委託研究報告,2010年2月,頁 1-6。
    王榮德,詹長權,杜宗禮,各國職業傷病補償制度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委託研究報告, 2007年3月。
    古振暉,論相當因果關係之「相當」(上)(中)(下),月旦法學,1997年3月、1997年4月、1997年5月.
    李俊賢、潘致弘,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我國職業性癌症推估模式之研究(II) ,104年4月。
    吳姿慧,勞工上下班途中之通勤災害與勞基法雇主職業災害補償責任之關係,台灣法學雜誌,160期,2010年9月。
    邱駿彥,我國職業災害補償制度,輔仁法學第17期,1998年6月,。
    邱駿彥,雇主應就通勤災害負擔職業災害補償責任嗎?企業法律講座,月旦法學,第41期,1998年10月。
    邱駿彥,勞工行政法令之理論與實務系列專題演講實錄,再論我國職業災害補償制度,2003年6月。
    邱駿彥,職災保護--我國職業災害保護制度,勞工之友雜誌社,第631卷,2010年9月。
    邱駿彥,職業災害損害賠償(高雄地院九八重訴二四判決評釋),台灣法學第162期,2010年10月。
    林振賢,談職業病的鑑定制度,中國勞工,1998年7月。
    林永頌、劉彥詮,職業災害之法令及訴訟實務(二),法律扶助雙月刊第13期,2006年7月。
    林更盛,勞基法上職業災害因果關係的判斷—評臺灣高等法院八七年勞上字第五號判決,臺灣本土法學雜誌,2005年11月。
    林更盛,過勞的醫師-評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一○二年度重勞上字第一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38期,2015年8月。
    林依瑩,鄭雅文,王榮德,職災補償制度之國際比較及台灣制度之改革方向,台灣衛誌,Volume.28,NO.6,2009年。
    周碩渠,黃百粲,職業性憂鬱症—一例個案報告與職業醫學、精神醫學、與 勞動法學剖析,中華職業醫學雜誌 16(2),2009年4月。
    柯惠文,護理人員與病患照顧服務員下背痛之相關因素探討,秀傳醫學雜誌,第10期,2011年1月。
    姚志明,RCA 事件與疫學因果關係,台灣月旦法學雜誌,第247期,2015年11月。
    翁瑞宏,氯乙烯暴露工人世代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2001年。
    徐婉寧,過勞死之職業災害認定-台灣高等法院台中分院90年重勞上字第一號民事判決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6期,2005年11月。
    徐婉寧,過勞死之職業災害保險給付認定—台北高等行政法院94年度訴字第01405號判決評釋,全國律師第10卷第3期,2006年3月。
    徐婉寧,美國急性循環系統疾病之職業災害認定—以紐約州心臟疾病職業災害認定為中心,萬國法律,2008年10月。
    徐婉寧,業務上のストレス性疾患と労災補償・損害賠償(4) -日米台の比較法的考察,法学協会雑誌,129巻6号,2012年6月。
    徐婉寧,精神疾病與雇主之職業災害補償及民事賠償責任—兼評臺灣板橋地方法院 一○○年度勞訴字第一號判決,政大法學評論,134期,2013年9月。
    徐婉寧,職災補償與損害賠償-以台日職業災害之雇主責任為中心,中原財經法學,34期,2015年6月。
    許必奇,論職業災害補償制度中之「通勤災害」(上),司法周刊,1445期,2009年6月。
    許必奇,論職業災害補償制度中之「通勤災害」(下),司法周刊,1446期,2009年6月。
    張麗卿,醫療糾紛鑑定與刑事責任認定,月旦法學雜誌,2008年6月。
    張其恆,王惠玲,黃鼎佑,台灣國際勞雇組織基金會,主要國家職業災害認定與補償制度之比較研究,2009年2月。
    張其恆,上下班交通事故應否視為職災情理法的探討,台灣勞工季刊,27期,2011年9月。
    黃虹霞,「職業災害補償相關法律問題」,萬國法律第126期,2002年12月。
    黃百粲,合理的懷疑淺論職業病診斷的若干困惑,中華職業醫學雜誌,2001年6月。
    黃百粲醫師,職業傷病診斷、鑑定與調查程序研討論文集--德國的職業病鑑定流程,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行政院衛生署、中華醫學會、 中華民國環境職業醫學會、臺北榮總職業病防治中心,1997年6月。
    傅還然、技師彭鳳美合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現階段過勞認定與防治策略,勞工季刊,第27期2011年9月。
    楊通軒,論職業災害中之通勤災害——最高法院九十二年度臺上字第一九六○號民事判決評釋,臺灣勞動法學會學報,3期,2004年6月。
    楊通軒,當事人違法或過失時職業災害補償責任之探討-最高法院八十二年度台上字第一四七二號判決評釋,我國職業災害補償制度實務研討會,行政院院勞工委員會,1998年2月9日。
    楊雅萍,我國過勞死之職業災害認定之現狀,萬國法律,第161期,2008年10月。
    楊雅萍,職業災害認定技術之介紹-「業務起因性」與「業務遂行性」,萬國法律,第159期, 2008年6月。
    蔡維音:勞工保險中之「保險原則」,月旦法學教室 48期,2006年。
    葛謹醫師,職業傷病診斷、鑑定與調查程序研討論文集--職業傷病所顯示的意義,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行政院衛生署、中華醫學會、中華民國環境職業醫學會、臺北榮總職業病防治中心,1997年6月。
    薛瑞元,論因果關係(上)(下),月旦法學,2001年9月、2001年10月。
    鍾佩樺,鄭雅文,我國職業傷病通報制度之現況與問題,台灣衛誌,volume.29,NO.6,2010年。

    三、博碩士論文:
    王俐婷,醫療體系職業災害法律問題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4年1月。
    李毓珮,醫療糾紛處理機制之探討,國立臺北大學法學學制碩士論文,2001年6月。
    李瑞卿,就「過勞死」論我國職業災害之認定,銘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6月。
    李敏慈,職業災害與過勞職災之研究,南台科技大學財經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7月。
    周建序,我國職業災害補償制度相關法制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8年7月。
    林彩蓮,論我國職業病鑑定制度-兼比較美國、日本、新加坡之職業病鑑定研究,東海大學法律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7月。
    林姿秀,臺灣職業病認定制度法制之研究—以近年實務見解為核心,台灣大學法律學院科技整合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7月。
    張志銘,台灣職業災害認定制度之形成與發展-兼論精神障害之判斷—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6月。
    陳威霖,就「過勞死」論我國職業災害認定及法律救濟制度,國立中正大學,2003年8月。
    黃哲翰,派遣勞工職業災害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0年7月。
    楊雅萍,過勞死之職業災害認定制度之形成與發展—台灣法制與日本法制之比較,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7月。
    熊谷秀,論鑑定制度之理論構成與實踐,國立成功大學法律研究所,2001年6月。
    董和平,職業災害損害填補之研究-以勞動基準法第59條但書為中心,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6月。
    郭旭東,論我國職業病鑑定制度,中國文化大學勞動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
    黎博文,我國勞工安全衛生法上雇主義務與責任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專業研究所,2004年7月。
    薛瑞元,「刑事訴訟程序中機關鑑定之研究-以醫事鑑定為範圍」,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1月。
    簡嘉源,職業性精神障害法制之研究—兼論日本精神障害相關規範,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12月。
    鄭峰齊,職業補償之科學與政治—以台灣精神疾病職業病認定爭議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7月。
    藍扶廈,我國職災保險中職災預防及重建機制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2月。

    四、官方資料:
    沈育霖、謝士英,勞工安全衛生教育訓練之國內需求調查與各國制度比較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3年7月。
    林洺秀,由職業病案例分析探討勞工安全衛生及檢查策略,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2年11月。
    林瑞雄、宋鴻樟,RCA 受僱勞工流行病學調查研究(三),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2年2月。
    重大職業災害檢查報告書案例檢討及撰寫注意事項,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2年5月。
    張靜文、黃耀輝,臺灣地區醫療院所針扎傷害回顧,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1999年7月。
    陳秋蓉,世界主要國家職業災害統計分析(三),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2年3月。
    陳秋蓉、黃耀輝、宋鴻樟、張淑如,長途客運司機健康危害調查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3年12月。
    陳銘志、蔡鳳嬌,美國職業傷病審核認定作業實務考察報告,勞工保險局,行政院所屬各機關因公出國人員出國報告書—美國, 2010年2月。
    勞動檢查訴願案例及法院判例彙編,臺北市政府勞工局勞動檢查處,2000年8月。
    勞動基準法規彙編,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員工消費合作社,2001年6月。
    勞工安全衛生法規彙編(一),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員工消費合作社,2000年7月.
    勞工安全衛生法規彙編(三),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員工消費合作社,1999年3月.
    游逸駿、石東生:作業環境測定計畫指引推廣—高鉛暴露工業作業環境測定計畫建立,台北:行政院,2002年。
    楊瑞鍾,世界主要國家職業災害統計分析(二),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1998年1月。
    楊冠洋醫師,各國勞工健康檢查及健康管理制度之探討,中華民國職業病醫學會,2000年9月。
    葉公杰,職業傷病監控,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勞工安全衛生簡訊第10期,1994年10月。
    劉紹興醫師,各國職業醫學科專科醫師和護理人員訓練制度之比較,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1年2月。
    潘致弘,美國職業衛生管理制度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 衛生研究所,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因公出國報告書--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2001年3月。
    蔡維誼,美國職業衛生管理制度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出國報告--美國密西根大學,2001年3月。
    蔡維誼科長,疑似職業疾病調查處理研討會-疑似職業疾病個案資料蒐集及調查表說明及相關應注意事項,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2005年7月。
    戴基福,職業性疾病(Occupational Disease),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1999年6月。
    戴基福、林瑞雄、劉紹興,RCA 受僱勞工流行病學調查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1999年7月。
    戴基福、林瑞雄、劉紹興,RCA 受僱勞工流行病學調查研究(二),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1年2月。
    蕭明文副教授,美國職業安全衛生法修正案摘要,中山醫學院、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勞工安全衛生季刊第 1 卷第2期,1993年9月。
    鄭尊仁,工作型態與心血管疾病交互作用之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臺灣大學,2004年1月。
    職業災害補償權益,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2003年8月。
    職業災害案例法院判例彙編,臺北市政府勞工局勞動檢查處, 2000年10月。

    五、網路資料:
    1.RCA污染事件始末,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https://www.jrf.org.tw/newjrf/rte/myform_detail.asp?id=1597。
    2.急性心肌梗塞台大兩名醫過勞病倒,http://news.cts.com.tw/cts/general/201301/201301271185746.html。
    3.職業災害保險法施行,中華人事主管協會,http://www.hr.org.tw/news2.asp?ctype=4&autono=3123。
    4.中華民國環境職業醫學會,http://www.eoma.org.tw。
    5.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http://www1.mc.ntu.edu.tw/main.php?Page=A4B1CU。
    6.苦勞網,http://www.coolloud.org.tw/。
    7.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裁判書查詢,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8.全國法規資料庫-法規類別-勞動法規,法務部,http://law.moj.gov.tw/fl1.asp。
    9.行政院勞動部勞動法令查詢系統,http://laws.mol.gov.tw/。
    10.職業災害與補償,行政院勞動部,http://www.mol.gov.tw/topic/3070/。
    11.職業病認定參考指引,行政院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http://www.osha.gov.tw/1106/1176/1185/1190/。
    12.勞工職業災害保險法草案,http://lci.ly.gov.tw/LyLCEW/agenda1/02/pdf/08/06/10/LCEWA01_080610_00152.pdf。
    13.國家圖書館,http://www.ncl.edu.tw/。
    14.台灣法律網,http://www.lawtw.com/。
    15.中華職業醫學會,http://www.oma.org.tw/。
    16.王家華 37℃醫學網,http://www.takming.edu.tw/scc/psychosis/。
    17.醫師過勞職災之認定與權益保障,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蕭林盛,http://www.cychunion.org.tw/ad/files/醫師過勞職災之認定與權益保障.pdf。
    18.杜宗禮,臺灣勞工保險制度下的職業傷病概況與探討,http://www.ccswf.org.tw/files/7100/5/台灣勞工保險制度下的職業傷病概況與探討--杜宗禮.pdf。
    19.永信法律事務所,http://www.linshih.com.tw/paperdetail.aspx?id=42。
    20.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法律諮詢服務網,https://law.moeasmea.gov.tw/modules.php?name=km&file=article&sid=476。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99961017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9961017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Master of Laws Program for Executives]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