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205/145239 (79%)
Visitors : 52586969      Online Users : 103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4012


    Title: 論美國南海政策(2010-2014)
    US Policy Towards The South China Sea(2010-2014)
    Authors: 陳玠源
    Chen, Chieh Yuan
    Contributors: 趙國材
    Chao, kuo Tsai
    陳玠源
    Chen, Chieh Yuan
    Keywords: 美國
    南海
    再平衡
    航行自由
    美國南海政策
    United States
    South China Sea
    rebalance
    freedom of navigation
    US Policy Towards The South China Sea
    Date: 2015
    Issue Date: 2016-11-14 16:23:36 (UTC+8)
    Abstract: 美國「南海」政策旨在為其「再平衡」戰略服務,並透過此一政策,能夠作 為深入亞洲地區的切入點。華府希冀南海爭端各方遵守國際規範、透過多邊機制 的談判與整合,來促使南海主權爭端議題和平解決,以及南海海域的航行自由等 均視為美國的國家利益。不過,美國實際舉措某種程度上而言仍存在著圍堵中共 之意味,尤其從「再平衡」政策推廣以來,無論是透過與亞洲地區傳統盟邦的軍 事同盟關係更新,拓展新型夥伴關係,不斷增強與東協國家互動密度,並在亞太 區域各處執行聯合軍事演習,種種作為都宣告著美國致力於亞太事務及其區域霸 權維護之決心。而美國「南海」政策挾其既有優勢以遏制中共的崛起與擴張,也 正逢此一適切時機,為美國爭取更大更多的戰略空間以及時間,來形塑美國所預 期的有利態勢與結果,包括符合美國利益的《南海行為準則》,更長遠的目標則 是透過這樣一個區域戰略創造出最佳的地緣戰略,奠定其未來放眼全球戰略上, 增加更多正面的選項,延長並維繫美國之超強霸權。
    The United States has enacted South China Sea policy.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olicy is to support its rebalance strategy in the Asia Pacific. Moreover, it can be as the entry point which is driven deeper into the Asia Pacific. Washington intend to multi-national parties who involved in territorial sovereignty in South China Sea resolve the disputed issue peacefully by abiding international norms and multilateral mechanisms’ negotiation and integration. Also, the U.S. desires to maintain the freedom of navigation in South China Sea. From the viewpoint above, it seems like the solutions are beneficial to the multi-national parties, however, the U.S. would have more benefits on it.
    On the other hand, to certain extent, the intention of the U.S. is to contain the Mainland China. The progress of rebalance strategy mainly demonstrates (1) The U.S. is ramping up the relationship with allies in Southeast Asia, (2) They hold joint military drills in Asia Pacific frequently. From the rebalancing policy, it can be clearly seen that the United States determine to maintain and strengthen its power in the region.
    To sum up, the U.S.’ South China Sea policy may not only curb the Mainland China rising and expansion but also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the U.S. gaining greater strategic space. Whether the 12 July 2016 arbitral award will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South China Sea Code of Conduct is indeed a problem which in conflict with the national interest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Mainland China. Additionally, a long-term goal of the U.S. can be built such as creating a regional strategy based on geostrategic policy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y may extend and maintain their hegemony.
    Reference: 壹、中文部分
    一、官方文獻
    中央研究院。《「101年我國經營南海諸島重要歷史文檔資料蒐整及研析工作」案》。台北:中央研究院,民國101年。
    中華民國史實紀要編輯委員會。《中華民國史實紀要,民國44年(1955)》。台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民國65年10月。
    ——————。《中華民國史實紀要,民國45年(1956)》。台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民國65年10月。
    ——————。《中華民國史實紀要,民國46年(1957)》。台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民國65年10月。
    ——————。《中華民國史實紀要,民國47年(1958)》。台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民國65年10月。
    ——————。《中華民國史實紀要,民國48年(1959)》。台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民國65年10月。
    ——————。《中華民國史實紀要,民國49年(1960)》。台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民國65年10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中華民國年鑑:民國四十四年》。台北:中華民國年鑑社,民國45年8月。
    ——————。《中華民國年鑑:民國四十五年》。台北:中華民國年鑑社,民國46年8月。
    ——————。《中華民國年鑑:民國四十六年》。台北:中華民國年鑑社,民國47年8月。
    ——————。《中華民國年鑑:民國四十七年》。台北:中華民國年鑑社,民國48年8月。
    ——————。《中華民國年鑑:民國四十八年》。台北:中華民國年鑑社,民國49年8月。
    ——————。《中華民國年鑑:民國四十九年》。台北:中華民國年鑑社,民國50年8月。
    《中華民國專屬經濟海域及大陸礁層法》。民國87年。
    《中華民國領海及鄰接區法》。民國87年。
    內政部地政司。《南海問題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內政部及國立中山大學,民國80年。
    內政部編印。《中華民國南疆史料選輯》。台北:集思創意顧問有限公司,民國104年7月。
    ——————編印。《南海主權及歷史性水域》。台北:內政部,民國83年。
    外交部。《中外條約編輯:中華民國16至46年》。台北:外交部,民國47年。
    ——————。《和平南海國疆永固 中華民國南海政策說帖》。台北:外交部,民國105年5月。
    ——————。《對外關係與外交行政》。台北:外交部,民國82年。
    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編印。《外交部南海諸島檔案彙編(上、下冊)》。台北:外交部,民國84年。
    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編印。《南海問題簡介》。台北:外交部,民國84年。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海洋白皮書》。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民國90年。
    國防部編。《中華民國壹百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民國90年7月。
    楊麗川。〈我國在中洲礁建構觀鳥亭與後續處理情形〉。台北:海巡署,民國93年5月13日。
    《聯合國海洋公約法(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UNCLOS)》,民國83年。

    二、專書
    政治大學。《授課講義-國際組織》。台北:政治大學,民國101年。
    海天。《中國與美國終須一戰》。台北:如果出版事業,民國103年。
    丘宏達。《現代國際法》。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4年。
    丘宏達、陳純一,The Status of Customary International Law, Treaties, Agreements and Semi-official or Unofficial Agreements in Law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on Taiwan," Maryland Series in Contemporary Asian Studies, School of Law University of Mary, 2008
    包宗和主編。《美國「再平衡」政策對東亞局勢之影響》。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民國102年6月。
    巫和懋、夏珍。《賽局高手》。台北:時報文化,民國91年3月。
    何思慎、王冠雄主編。《東海及南海爭端與和平展望》。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民國101年12月。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圖書,民國85年。
    俞寬賜。《南海諸島領土爭端之經緯與法理—兼論東海釣魚臺列嶼之主權問題》。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89年。
    高之國、賈兵兵。《論南海九段線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年。
    陳純一修訂*、丘宏達。《現代國際法》。台北:三民書局, 民國101年9月。(*為通訊作者)
    陳純一。〈一九八二年海洋法公約在我國國內法之地位〉。收錄《超國界法論集:陳長文教授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台北:三民書局,民國93年。
    陳鴻瑜。《南海諸島主權與國際衝突》。台北:幼獅文化,民國76年。
    ——————。《南海諸島之發現、開發國際衝突》。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86年。
    ——————。《東南亞各國海域法律及條約彙編》。南投:國立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民國76年。
    張亞中。《國際關係總論》。台北:揚智,民國92年。
    張勝凱。《第四屆海洋與國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防大學,民國101年。
    張維一。《南海資源開發與主權維護》。台北:潘氏圖書館土地資源研究委員會,民國83年。
    符駿。《南海四沙群島》。台北:世紀書局,民國70年。
    傅崑成編。《南海的主權與礦藏:歷史與法律》。台北:幼獅文化,民國70年。
    ——————編。《國際海洋法:衡平劃界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1年。
    ——————編。《南海法律地位研究》。台北:123資訊,民國84年。
    鍾堅。《海域執法與國防安全體制之互動關係研究》。行政院海巡署合作研究,民國90年。

    三、期刊論文
    丁韶彬。〈歐巴馬政府的對外援助變革—以國家安全戰略調整為背景〉。《外交評論》,29卷3期。民國101年5月,頁133-143。
    王冠雄。〈中、菲、越三國南海聯合海洋地震工作協議之研析〉。《戰略安全研析》,2期。民國94年6月,頁8‐10。
    ——————。〈南沙群島共同開發之探討〉。《東南亞季刊》,3卷3期。民國87年7月,頁107‐111。
    ——————。〈南海爭端之國際法觀點分析〉。《展望與探索月刊》,9卷8期。民國100年8月,頁13-20。
    ——————。〈南海海域海盜行為之防制:理論與實踐之困境〉。《海華與東南亞研究》,3卷3期。民國92年7月,頁38‐55。
    ——————。〈航行自由內涵及其在南海海域意義之初探〉,第三屆兩岸國際法學論壇。中華民國國際法學會主辦,民國100年11月12日。
    ——————。〈無害通過權之理論與實踐:以核動力船舶和載運核物質或其他本質上危險或有毒物質的船舶、潛水艇和軍艦為例〉。《台灣海洋法學報》,3卷2期。民國93年12月,頁77‐118。
    王傳劍。〈理性看待美國戰略重心東移〉。《外交評論》,29卷5期。民國101年9月,頁42-55。
    丘宏達。〈西沙南沙的主權誰屬〉。《新聞天地》,1360期。民國63年3月,頁4-6。
    宋燕輝。〈美國對南海周邊國家歷史性水域主張之反應(上)(下)〉。《問題研究》,37卷10期。民國87年10月,頁1-21;37卷11期。民國87年11月,頁49-66。
    ——————。〈美國偵察機EP-3撞擊事件所涉及的國際法與中美關係〉。《中國國際法與國際事務年報》,15卷。民國90年,頁93-108。
    ——————。〈美國與南海領海爭議:海洋法與政治之研究〉。《中國國際法與國際事務年報》,16卷。民國91年,頁200-203。
    阮洪滔。〈《越南海洋法》:新形勢下落實海洋戰略的重要工具〉。《南洋問題研究》,149期。民國101年3月30日,頁97-102。
    李瓊莉。〈美國「重返亞洲」對區域主義之意涵/The U.S. Return to Asia: Implications for Regionalism〉。《全球政治評論》,39期。民國101年7月,頁87-103 。
    沈強。〈美國全球戰略調整:戰略重心更多向亞太傾斜〉。《國際政治》,2期。民國101年2月26日,頁84-91。
    周喜梅、梁霞。〈泰國高層對南海爭端的看法〉。《南海問題研究》, 3期。民國102年9月30日,頁92-96。
    吳心伯。〈論歐巴馬政府的亞太戰略〉。《國際政治》,9期。民國101年9月26日,頁85-92。
    俞寬賜 〈從萬隆南海會議展望未來南海地區之國際合作關係〉。《中國國際法與國際事務年報》,6卷。民國79年,頁3-19。
    ——————。〈從「歷史性水域」論中共南海U形線的法律定位〉。《理論與政策》,8卷1期(民國82年11月),頁87-102。
    ——————。〈論「專屬經濟海域」〉。《東方雜誌》復刊第13卷第4期(1979年10月),頁12-18。
    ——————。〈從「歷史性水域」論中共南海U形線的法律定位〉。《理論與政策》,第8卷第1期。民國82年11月,頁87-102。
    ——————。〈從萬隆南海會議展望未來南海地區之國際合作關係〉。《中共國際法與國際事務年報》,6卷。民國82年,頁3-19。
    ——————。〈出席「第三屆南海會議」報告書〉。《中共國際法與國際事務年報》,7卷。民國84年,頁85-98。
    ——————。〈比較兩岸對南海主權問題之立場與政策〉。《理論與政策》,9卷4期。民國84年9月,頁104-120。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國際組。〈我國南海歷史性水域之法律制度學術座談會紀要〉。《問題研究》,32卷8期。民國82年8月,頁1-12。
    郭淵。〈冷戰初期日本南海政策及東南亞戰略取向〉。《日本問題研究》,28卷1期。民國103年1月,頁50-60。
    莊捷。〈美國參與南海爭端之途徑與作為:強化南海周邊區域的軍事存在〉。《國防雜誌》,28卷5期。民國102年9月1日,頁23-44。
    莊國土、盧秋莉。〈近年來澳大利亞官方對南海爭端的基本立場〉。《南海問題研究》,3期。民國102年9月30日,頁97-103。
    孫國祥。〈論東協對南海爭端的共識與立場〉。《問題與研究季刊》,53卷2期。民國103年6月,頁31-66。
    ——————。〈近期南海爭端中權力與權利之衝撞〉。《全球政治評論》,32期。民國99年10月,頁13-19。
    ——————。〈重新建構南海議題:司法解決之探討〉。《亞太研究論壇》,19期。民國91年3月,頁22-38。
    陳一新。〈美伊戰爭前後國際體系變遷對美中臺的影響〉。《國際關係學報》,18期,民國92年12月,頁147-179。
    ——————。〈歐巴馬勝選後的美國霸權領導與美中臺關係〉。《展望與探索》,第6卷第11期。民國97年11月,頁6-11。
    陳文生。〈布希政府反恐安全戰略及其挑戰:伊拉克經驗的檢討〉。《政治科學論叢》,25期。民國94年9月1日,頁1-28。
    陳丙先、許靖。〈馬來西亞官方對南海爭端的立場分析〉。《南海問題研究》,155期。民國102年9月30日,頁87-91。
    陳純一。〈由法學觀點看聯合國當前面臨的問題與美國的態度〉。《美歐月刊》,9卷5期。民國83年5月,頁19-36。
    陳曉律。〈從美軍的“新三化”看美國未來戰略〉。《國際政治》,2期。民國101年2月26日,頁92-96。
    陳鴻瑜。〈中華民國政府繪製南海諸島範圍線之決策過程及其意涵〉。《國史館館刊》,第47期。2016年3月,頁91-118。
    ——————。〈南海區域合作問題之探究〉。《問題與研究》,30卷8期。民國80年8月,頁1-11。
    ——————。〈有關南沙「共同開發」的問題〉。《國家政策動態分析》,116期。民國84年7月11日,頁10-11。
    ——————。〈南海石油資源開發與政治衝突〉。《東南亞季刊》,1卷3期。民國85年7月,頁19-42。
    ——————。〈後冷戰時期東南亞的區域安全〉。《戰略與國際研究》,1卷1期。民國88年1月,頁16-58。
    ——————。〈對越南提出擁有南沙群島及西沙群島之有關文獻的評論〉。《海華與東南亞研究》,1卷4期。民國90年10月,頁90-136。
    ——————。〈美國、中共和東協三方在南海之角力戰〉。《遠景基金會季刊》,12卷1期。民國100年1月,頁44-80。
    ——————。〈舊金山和約下西沙和南沙群島之領土歸屬問題〉。《遠景基金會季刊》,12卷4期。民國100年10月,頁1-50。
    張愿。〈試析美國海軍戰略的調整及其影響〉。《國際政治》,第9期。民國101年9月26日,頁115-123。
    趙國材。〈保持威懾力,避免發生衝突-美軍新「海洋戰略」瞄準中國〉。《海峽評論》,292期。民國104年4月,頁16-21。
    ——————。〈保障南海的藍色國土-中國為何在南海永署礁填海造島?〉。《海峽評論》,289期。民國104年1月,頁17-21。
    ——————。〈南海永興島部署的是反霸凌設施〉。《海峽評論》,303期。民國105年3月,頁37-39。
    ——————。〈從海洋法觀點分析南沙群島主權爭端〉。《亞洲評論》,42卷8期。民國82年8月,頁13-15。
    ——————。〈從國際法觀點論海峽兩岸共同合作開發南海油氣資源〉。《軍法專刊》,第56卷第5期。民國99年10月,頁45-69。
    ——————。〈從現行海洋法分析南沙群島的主權爭端〉。《亞洲評論》,9卷9期。民國88年,頁17-48。
    ——————。〈國際法觀點:從南沙群島島礁建設看美國的炮艦外交〉。《軍法專刊》,第61卷第6期。民國105年3月,頁1-32。
    ——————。〈論南中共海政策及南沙群島問題〉。《海峽評論》,71期。民國85年11月,頁62-65。
    ——————。〈論國際法之新發展〉,《國際關係學報》,16期。民國100年,頁27-49。
    鄭安光。〈新思想庫與歐巴馬政府的亞洲政策決策—以新美國安全研究中心為例〉。《國際政治》,9期。民國101年9月26日,頁93-101。
    賴榮偉。〈攻勢現實主義與歐巴馬政府的亞太戰略發展〉。《育達科大學報》,35期。民國102年8月,頁75-102。
    鍾堅。〈南海主權紛爭與國際合作〉。《國家政策雙周刊》,115期。民國84年6月27日,頁8-9。
    劉世緯。〈南沙群島領海基線試繪之研究〉。《海軍學術雙月刊》,第50卷第2期。民國105年4月,頁130-153。
    薩姆·貝特曼。〈解決海洋安全的“難題”—地區論壇是否能擔當此任?〉。《南洋資料譯叢》,1期。民國101年3月30日,頁11-22。
    羅國強、郭薇。〈南海共同開發案例研究〉。《南洋問題研究》,2期。民國101年6月30日,頁45-55。

    四、碩士論文
    陳希傑。〈從國際法觀點分析南海主權爭端與中華民國的南海政策〉。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國際關係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6月。
    黃奕玲。〈美國歐巴馬政府的南海政策(2009-2012)〉。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民國102年。
    黃華璽。〈再平衡 vs.核心利益─美國重返亞洲對中國南海政策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103年1月。

    貳、外文部分(Foreign language)
    Brooks, Stephen G. and Wohlforth, William C.,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China’s Rise and the Fate of America’s Global Positio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40, No.3(2015), 7-53.
    Campbell, Kurt M. and Ratner, Ely, “Far Eastern Promises Why Washington Should Focus on Asia.” Foreign Affairs, Vol.93, No.3(2014), 106-116.
    Chao, John K. T., “South China Sea: Boundary Problems Relating to the Nansha and Hsisha Islands.” Vol.9(1989-90), 66-156.
    Emmers, Ralf, Geopolitics and Maritime Territorial Disputes in East Asia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9).
    Greenfield, Jeanette, China and the Law of the Sea, Air, and Environment (The Hague: Sijhoff & Noordhoff, 1979).
    Pan, Junwu, Toward a New Framework for Peaceful Settlement of China’s Territorial and Boundary Disputes (Leiden/Boston: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2009).
    Song, Yann-huei, “United States and Territorial Disput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 Study of Ocean Law and Politics,” Maryland Series in Contemporary Asian Studies, School of Law University of Maryland, 2002.
    Steinberg, James and O’Hanlon, Michael, “Keep Hope Alive How to Prevent U.S.-Chinese Relations from Blowing Up,” Foreign Affairs, Vol.93, No.4(2014), 107-117.
    Steinberg, James and O’Hanlon, Michael, Strategic Reassurance and Resolve: US-China Relatio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NJ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4).
    Tzeng, James F. and Lin, Wen-lung Laurence, “2012 International SLOC Conference, ROC.” September 25-26, 2012.
    Wang, Kuan‐Hsiung,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n Building a Regional Fishery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Asia‐Pacific Forum, No.36(2007), 206‐226.
    ——————, “A Probe into the Freedom of Navigation under the Framework of SLOC in the South China Sea,” presented a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ugust 30-31, 2011.
    ——————,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s: Fisheries Cooperation as a Resolution to the South China Sea Conflicts.” The Pacific Review14, No.4(2001), 531‐551.
    ——————, “China’s South China Sea Strategy: An Analysis based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Sansha City.” Prospect Journal, No.8(2012), 83‐107.
    ——————, “Joint Development / Cooper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Conference on Potential Cooper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Taipei. August 30-31, 2010.
    ——————, “Regime of Islands in the UNCLOS and Its Implication on the Disput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presented at Maritime Energy Resources in Asia Workshop, Ho Chi Minh City, August 5-7, 2010.
    ——————, “Resolution to Fishery Disput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through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presented at The South China Sea: Cooperation for Regional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Workshop. November 3-5, 2011.
    ——————, “South China Sea: A Bridge for Taiwan-Vietnam Cooperation.” presented at Taiwan-Vietnam Dialogue Conference, Taipei. July19, 2009.
    ——————, “The ROC’s Maritime Claims and Practic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South China Sea.” Ocean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Law, Vol.41(2010), 237-252.
    ——————, “Taiwan’s South China Sea Policy,” presented at the Taiwan-Vietnam South China Sea Workshop, Hanoi, Vietnam. May 7-10, 2009.
    ——————, “The South China Sea Update.” presented at the Diplomatic Academy of Vietnam–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aiwan (DAV-IIR) Dialogue 2010, Hanoi City, Vietnam. September 25, 2010.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100922016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922016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201601.pdf6412KbAdobe PDF2141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