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0374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48/144635 (79%)
Visitors : 51679072      Online Users : 62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3740


    Title: 技術移轉與中韓兩國工業發展過程的比較研究
    Authors: 洪澤基
    Contributors: 魯傳鼎
    洪澤基
    Date: 1984
    Issue Date: 2016-11-10 13:52:17 (UTC+8)
    Abstract: 論文提要
    本論文全文共約七萬五千餘字,分為五章十七節。玆略述各章的內容如下:
    第一章:導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方法、資料來源與研究限制。
    第二章:技術移轉的概念。分別說明技術移轉的意義、技術移轉的功能、技術移轉的過程和通路、最適技術的選擇、技術的吸收及擴散。
    第三章:中韓兩國的工業化過程與國外技術引進。首先探討兩國工業發展過程,然後分析兩國國外技術引進現況。
    第四章:中韓兩國技術生根的擴大。首先說明世界技術發展的動向與兩國科技發展的形勢,其次探討兩國技術生根的基本政策,再次深討引進技術的吸收、擴散的成效及研究發展,最後簡介兩國技術開發的支援制度。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依據前面各章分析的結果提出主要的發現與結論及建議。
    論文提要
    序言
    第一章 導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3
    第三節 資料來源與研究限制7
    第二章 技術移轉的概念10
    第一節 技術移轉的意義10
    第二節 技術移轉的功能15
    第三節 技術移轉的過程和通路18
    第四節 最適技術的選擇27
    第五節 技術的吸收及擴散32
    第三章 中韓兩國的工業化過程與國外技術引進41
    第一節 兩國工業發展過程的分析41
    第二節 兩國國外技術引進現況的分析53
    第四章 中韓兩國技術生根的擴大90
    第一節 世界技術發展的動向與兩國所處的形勢90
    第二節 兩國技術生根的基本政策96
    第三節 引進技術的吸收擴散111
    第四節 研究發展128
    第五節 技術開發的支援13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52
    第一節 主要的發現與結論152
    第二節 建議162
    參考書目166
    圖表目錄
    <圖目錄>
    圖 2 - 1 技術移轉的效果17
    圖 2 - 2 技術移轉過程的階段模型20
    圖 2 - 3 技術移轉的機能21
    圖 2 - 4 技術傳播的過程22
    圖 2 - 5 技術擴散的分類與方式35
    圖 4 - 1 經濟發展的三大要素和社會結構91
    圖 4 - 2 引進技術的消化程度123
    圖 4 - 3 製品/工程技術的移轉及蓄積模型129
    圖 4 - 4 中華民國工業發展策略與所採行措施的架構141
    圖 4 - 5 中華民國策略性工業輔導的作業程序圖144
    圖 5 - 1 中韓兩國的工業化過程155
    <表目錄>
    表 1 - 1 研究架構5
    表 2 - 1 國際技術移轉方式與技術受讓者的關係14
    表 3 - 1 中華民國技術引進現況56
    表 3 - 2 中華民國歷年核准技術合作現況57
    表 3 - 3 中華民國歷年核准技術合作分業分區統計表59
    表 3 - 4 中華民國產業別、年代別技術合作現況60
    表 3 - 5 中華民國化學業技術人員提供技術的方式63
    表 3 - 6 中華民國化學業技術合作廠商報酬金給付的方法65
    表 3 - 7 中華民國化學業技術合作廠技術報酬金佔銷售額比率(1981年) 67
    表 3 - 8 中華民國化學業各種產品合作期限的比較(1981年) 68
    表 3 - 9 中華民國化學業各種來源合作期限的比較(1981年) 69
    表 3 - 10 各國歷年技術引進認可比較表(韓國) 73
    表 3 - 11 國別、產業別技術合作現況(1962~82年) 75
    表 3 - 12 韓國各類產業歷年技術合作狀況76
    表 3 - 13 韓國各類技術引進比較表79
    表 3 - 14 韓國各業的技術引進狀況80
    表 3 - 15 技術報酬金各種支付方式(韓國) 82
    表 3 - 16 1983年各業技術報酬比較表(韓國) 83
    表 3 - 17 各業合作期限(韓國) 86
    表 4 - 1 技術開發力的比較92
    表 4 - 2 世界主要國家科技指標的比較94
    表 4 - 3 中華民國的產業結構97
    表 4 - 4 中華民國的輕、重工業結構98
    表 4 - 5 中華民國的製造業技術進步率99
    表 4 - 6 韓國工業結構的變化104
    表 4 - 7 韓國的製造業技術進步率106
    表 4 - 8 中華民國的機械儀器業技術合作廠商的技術吸收成效112
    表 4 - 9 中華民國的化學業合作廠商合作成效的比較113
    表 4 - 10 中華民國的機械合作後新產品的性質和自製率114
    表 4 - 11 中華民國的技術合作廠商對衛星工廠的技術援助117
    表 4 - 12 韓國引進技術的消化改良程度120
    表 4 - 13 韓國引進技術的消化改良程度(1979) 122
    表 4 - 14 引進技術中韓國技術者與外國技術者的參與125
    表 4 - 15 討論會、展覽會實績(韓國) 126
    表 4 - 16 進口投入要素的國內投入要素替代(1974~77年)(韓國) 127
    表 4 - 17 中、韓、日研究發展現況132
    表 4 - 18 研究發展經費支出的性質區分134
    表 4 - 19 中韓兩國企業所投入的研究發展經費 • 營業售額的比重136
    表 4 - 20 中韓兩國研究人員的學歷結構(1982年) 138
    表 5 - 1 中韓產業結構的比較154
    表 5 - 2 中韓兩國研究員數及研究經費比較160
    Reference: 一、中文部份
    1.魯傳鼎,國際貿易,台北:正中書局,民國71年1月5版。
    2.周宜魁,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71年8月增訂版。
    3.于宗先總主編,台灣對外貿易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64年5月。
    4.薛琦(主持)•林鴻鈞,&quot;我國機械儀器製造業技術合作實施成果調查研究報告&quot;,台北: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研究所,民國70年9月。
    5.薛琦(主持)•官俊榮,&quot;我國化學業技術合作實施成果調查研究報告&quot;,台北:國立臺灣大學經濟研究所,民國72年3月。
    6.中韓經濟發展之比較,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經濟研究處,民國71年12月。
    7.論高度化的韓國產業結構,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綜合計劃處,民國68年9月。
    8.台灣經濟成長及結構移轉(農業發展),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經濟研究處,民國70年8月,同工業發展,民國70年10月。
    9.臺灣經濟成長及結構移轉(經濟總檢討),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經濟研究處,民國71年3月。
    10.中華民國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民國71年至74年),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民國70年12月。
    11.中華民國七十二年臺灣經濟建設計劃,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民國71年12月;同73年計劃,民國72年12月。
    12.中華民國歷年核准技術合作案件統計,台北: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民國72年12月31日。
    13.中華民國科學技術年鑑(民國七十二年),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14.中華民國71年全國科技動態調查報告,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15.李國鼎,&quot;三十年來經建計劃及經建機構變遷的回憶&quot;(民國四十二年~七十二年),台北:自由中國之工業,第61卷,第三期,民國73年3月。
    16.江烱聰,&quot;工業技術之創新、移轉與採用&quot;,台北:工業技術,第86期,民國70年8月。
    17.李應時譯著,&quot;日本技術移轉機構的現代化經過&quot;,台北:工業技術,第72期,民國69年5月。
    18.夢書,&quot;認識技術移轉&quot;,台北:今日經濟,69年1月號。
    19.龐正平,&quot;技術移轉與國家開發&quot;台北:今日經濟,69年1月號。
    20.李國鼎,&quot;臺灣工業發展的過程與前途&quot;,台北:天下雜誌,1982年10月。
    21.徐樹滋,&quot;工業國家對研究發展投入概況&quot;,台北:臺灣經濟研究月刊,73期,第7卷,第1期,民國73年1月。
    22.林照雄,&quot;台灣工業化過程之研究&quot;,台北:臺灣銀行季刊第29卷,第4期,民國67年12月。
    23.林鴻鈞,&quot;台灣機械業技術引進的成本與效益&quot;,台北:臺灣銀行季刊,第33卷,第3期,民國71年9月。
    24.賴榮仁,&quot;工業發展過程與發展策略的選擇&quot;-開發中國家的經驗與教訓,台北:產業金融,第35期。
    25.許伯生,&quot;韓國的中期發展計劃&quot; (1979~1981年),台北: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卷,第12期特刊,民國68年12月。
    26.余黃河譯著,&quot;技術移轉的基本制度&quot;,台北:工業技術第72期,民國69年5月。
    27.邢慕寰,&quot;工業出口、技術革新、與長期發展政策&quot;,台北:臺灣對外貿易會議(民國70年8月21日~23日間)專題演講案。
    28.黎昌意,&quot;僑外投資與技術移轉&quot;,台北:七十二年五月十二日在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講。
    29.薛琦,&quot;直接外人投資、技術移轉與臺灣的工業發展&quot;,臺灣工業發展會議論文初稿,台北。
    30.許伯生譯著,&quot;技術貿易&quot;,台北:工業技術,第77期,民國69年10月。
    31.王連常福,&quot;技術引進與我國工業結構之改變&quot;,台北:經濟研究,國立中興大學經濟學系編,第22期,民國68年7月。
    32.周添城,&quot;發展中國家的技術移轉&quot;,台北:經濟研究,國立中興大學經濟學系編,第21期,民國67年5月。
    33.李應時譯著,&quot;日本的技術輸出&quot;,台北:工業技術,民國69年10月。
    34.中國論壇,半月刊,199,第17卷,第7期,民國73年元月。
    35.國民經濟動向統計季報,台北:行政院主計處,民國70年、71年、72年版。
    36.中華民國統計月報,台北:行政院主計處,民國七三年三月,(219)。
    37.工業簡訊,台北:經濟部工業局發行,民國71、72、73年各月。
    38.日本科學技術白皮書,日本科學技術廳,中華民國行政院科學委員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譯版,(台北)民國72年11月。
    39.83經濟年鑑,台北:經濟日報。
    40.經濟日報(台北)。
    41.聯合報(台北)。
    二、韓文部分
    1.宋丙洛,韓國經濟論,漢城:博英社,1981年3月。
    2.鄭道泳,國際經濟,漢城:博英社,1980年10月。
    3.朴熊緒,韓國經濟的開發戰略,漢城:國際經濟研究院,1978年12月。
    4.技術引進的現況與課題,漢城:國際經濟研究院1977年11月20日。
    5.開發中國家的國外技術引進之指針,漢城:韓國貿易協會,1979年1月。
    6.金贊鎮,為技術引進典型契約的研究,漢城:大韓商事仲裁協會,1979年12月。
    7.科學技術部門實踐計劃(1982~1986),漢城:科學技術處,1981年10月。
    8.尹鍾彥,研究開發與技術導入之比較,漢城:漢城大學校經營學碩士學位論文,1983年。
    9.韓宅煥,技術開發樣態決定的影響要因研究,漢城:漢城大學校經營學碩士學位論文,1983年。
    10.尖端技術產業之動向與對應,漢城:韓國產業經濟技術研究院,1983年7月。
    11.禹昌和,&quot;1983年度技術引進現況分析,漢城:技術移轉,第5卷第2號,1984年4月。
    12金立三,&quot;技術開發與技術移轉&quot;,80年代通商政策討論會演講案,漢城:韓國產業經濟技術研究院,1982年4月21日。
    13.產業結構的高度化與技術開發,漢城:韓國科學技術研究所,1980年4月。
    14.韓國產業育成與科學技術,漢城:韓國科學技術研究所,1980年1月。
    15.調查月報、漢城:韓國產業銀行,1982年10月號。
    16.經濟Briefs,漢城:韓國產業銀行,第220號,1981年5月30日。
    17.機械工業,漢城:韓國機械工業振興會,1982年1月。
    18.政經文化,漢城:1981年8月號。
    19.週刊內外經濟,漢城:韓國銀行,第1089號,1982年12月。
    20.技術移轉,第1卷~第4卷的各號,漢城:1981~83年。
    21.技術導入現況(1982年度),漢城:科學技術處,1983年1月。
    22.&quot;廣場&quot;,漢城:世界平和教授協議會,1982年10月。
    23.金仁秀,&quot;產業技術的變化形態與對應策&quot;,漢城:韓國開發研究,1979年12月。
    24.李軫周、金廸敏,&quot;產業技術水準測定的試圖&quot;,漢城:韓國開發研究,1979年9月。
    25.國際經濟統計年報,漢城:韓國產業經濟技術研究院,1982年9月。
    26.科學技術年鑑,漢城:科學技術處1983年。
    27.經濟協力白書,漢城:經濟企劃院。
    三、外文部分
    1. Shirley W. Y. Kuo。Gutstav Ranis, John C. H. Fei ,&quot;The Taiwan Success Story: Rapid Growth with Improved Distribution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quot; , 1952-1979, Westview Press/Boulder, Colorado, 1981.
    2. Te Tsui chong, &quot;Long-Term Projections of Supply Demand and Trade For Selected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Taiwan, Revised Edition, 1982, The Reseurch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College of Agriculture, National Taiwan Univ. Taipei。
    3. United Nations, &quot;Handbook on the Aguisition of Technology by Developing Countries&quot; prepared By The Secretariat of UNCTAD. U. N. New York, 1978. UNCTAD/ TT/ AS/5.
    4. UNCTAD ( 1971 ) , &quot;The Channels and Mechanism for the Transfer of Technology from Developed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quot;(TD/B/AC, 11/5) New York: U. N.
    5. E. Mansfield, &quot;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 Forms , Resource Requirement and policies&quot;, AER Papers and Preceedings , May 1975.
    6. Kohler, B. M. etal . ( 1973 ) &quot;A Behavirol Study of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 Between the U.S., and West Germany, &quot;Research Policy, VOL. 2.
    7. Stewart , F. &quot;Choice of Technigue in Developing Countuies, &quot; The Journal ; of Development Studies, 1972 , VOL. 9. No. 1.
    8. Solo, R. A. &quot;The Capacity to Assimilate and Advanced Technology&quo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May 1966
    9. Jones Graham, &quot; The Rol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quot; London Oxford Univ. Press, 1971.
    10. Franklin R. Root. Farok J., &quot;Negotiating Compensation in International Licensing Agreements&quo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Winter, 1981.
    11. B. N. Bhattasali, &quot;Transfer of Technology Among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quot;Asian Productivity Organization, Tokyo. 1972 , Printed in Hong Kong.
    12. IMF, IFS (International Finantial Statistics), 1984.
    13.朴宇熙、森谷正規,技術吸收の經濟學,東京:東洋經濟新報社,1982年。
    14.西村敏夫,韓國に挑戰した台灣,東京:國際經濟社,1982年5月。
    15.日本經濟調查協議會,&quot;產業調整と技術移轉&quot;-國際社會における日本企業の適應-,東京,昭和56年8月。
    16.科學技術要覽,東京:科學技術廳,1982,1983年。
    Relation: 國立政治大學
    國際貿易研究所
    碩士
    7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439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