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壹、中文部份 一、書籍: 1.王家通,高等教育制度比較研究(高雄:復文書局,七十年)。 2.呂俊甫,我國大學入學制度改進問題之研究,作者自印,六十二年。 3.林清江,教育社會學新論(台北:五南書局,七十一年)。 4.林清山,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書局,七十一年)。 5.林文達,教育經濟學(台北:三民書局,七十三年)。 6.林文達,教育財政學研究(台北,教育部教育計畫小組,六十七年)。 7.林生傳,教育社會學(高雄:復文書局,七十一年)。 8.林水波,張世賢合著,公共政策(台北:五南書局,七十一年)。 9.吳忠吉譯(M . Blaug原著),教育經濟學導論(台北:台灣銀行,七十一年)。 10.陳聽安,大專院校學費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七十二年)。 11.陳聽安,教育投資問題─論資源在教育方面的有效運用(台北:財稅人員訓練所,六十年)。 12.陳奎熹,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教育部教育計畫小組編印,六十八年)。 13.高希均,天下那有白吃的午餐(台北:聯經書局,六十九年)。 14.高希均等者,經濟觀念與經濟問題演講集(台北:聯經書局,六十九年)。 15.高希均,教育經濟學論文集(台北:聯經書局,六十六年)。 16.高雄師範學院,大學入學考試對高中教學之影響及其改善途徑研究報告(台北:教育部大學入學考試委員會,六十六年)。 17.楊景堯,高等教育專題研究(高雄:復文書局,七十二年)。 18.楊國樞等譯,行為統計學(台北:國立編譯館,六十一年)。 19.蓋浙生,教育經濟學(台北:三民書局,七十一年)。 20.蔡保田,中外私立教育制度比較研究(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七十二年)。 21.教育部教育計畫小組,我國各級政府教育經費之分配與使用研究報告(台北:教育部,六十八年)。 22.翁淑緣,SPSS使用手冊(台北:五南書局,七十三年)。 23.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世界各國大學入學制度之改革動向(台北:五南書局,七十二年)。 二、論文行政府出版品 1.丁庭宇,「平等的機會,合理的制度」,大華晚報,七十三年四月十六日。 2.方炎明,「我國大學入學考試制度之改革」,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動向(台北:幼獅書局,六十九年),頁七三~一四三。 3.王大修,「我國大學教育機會均等的再檢討」,思與言,第二十一卷第二期,七十二年七月,頁一六五~一七三。 4.林清江,「家庭化文與教育」,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第十四輯,六十一年,頁八九~一○九。 5.林淑玲,「家庭社經地位與學前教育對學齡兒童學業成就之影響」,政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七十一年。 6.林文達,「教育機會公平性之研究」,政大學報,第四十八期,七十二年十二月,頁八七~一一五。 7.林富松,「人力投資文獻評述」,台北市銀行月刊,第十四卷第七期,七十二年五月,頁五七~七○。 8.李建興,「薛爾茲的人力與教投資理論」,師大教育研究所、教育學系主編,教育學研究(台北:偉文書局,六十七年),頁三二七~三五○。 9.吳定,「公共政策影響評估標準之研究」,第三次社會指標研討會論文,七十三年。 10 .柯三吉,「政策評估在公共行政上的應用」,中國行政,第三十七期,七十三年,頁二三~四五。 11.阮問天,「大學學費提高的問題」,中國時報,六十八年八月十一日。 12.陳聽安、鄭文輝、朱澤民,「我國公立大學低學費政策之商確」,新生報,六十八年四月十日。 13.陳世敏,「教育機會均等的理想與現實」,聯合報,七十三年八月十一日,第二版。 14.陳寬政,「能力與成就的社會學考察」,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專題選刊(五十),七十一年。 15.黃炳煌,「論『教育機會均等』」,中央日報,六十八年八月十三日。 16.黃炳煌,「談『有教無類』與『因材施教』」,聯合報,七十四年三月十六日,第二版。 17.黃昆輝,「我國大學入學考試報考者與錄取者家庭社經背景之比較分析」,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第二十輯,六十七年,頁一~一七一。 18.黃光雄,「以進一步的教育機會均等措施伸張民權」,師大教育研究所主編,中國教育的出路(台北:國立編譯館,七十年),頁八七~二三八。 19.高希均,「論公立大學學雜費之提高」,聯合報,六十五年七月五日。 20.楊瑩,「大學院校學費調整的問題」,中國論壇,第十四卷第七期,七十一年七月十日,頁八一~八四。 21.楊瑩,「我國大學院校學雜費徵收標準及助學貸款等措施之研究」,國立編譯館館刊,第十二卷第一期,七十二年六月,頁二七五~三四○。 22.楊瑩,「從大專學生家庭背景論照顧低收入家庭子女就學之途徑」,社會建設,第四十六輯,七十年四月,頁四~五三。 23.楊景堯,「我國大學學生助學貸款之研究」,師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七十二年六月。 24.曹俊漢,「公共政策之評估及其在決策過程上的限制:運作模式與美國經驗之研究」,美國研究,第十三卷第一期,七十二年三月,頁三九~九九。 25.簡茂發,「高級中學學生家庭社經背景、教師期望與學業成就的關係」,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第三十六輯,七十三年,頁一~九五。 26.劉真,「論大學學生的甄選與收費問題」,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與文化建設(台北:幼獅書局,六十七年),頁二三九~二五三。 27.郭為藩,「從歐美大學發展論我國高等教育之改進途徑」,郭為藩,教育發展與精神建設(台北:文景書局,七十一年),頁一七四~二二一。 28.邊裕淵,「教育與薪資所得分配之研究:台灣地區之實證分析」,台灣經濟,七十八期,七十二年,頁二○~三七。 29.教育部主編,大學入學考試制度之改進,七十二年。 30.教育部教育計劃小組編印,「教育計畫與經濟發展」研習會專輯,六十四年。 31.教育部教育計畫小組編印,公私立各級各類學校學生單位成本之調查研究。六十六年。 32.教育部編印,七十二學年度教育部接受捐助獎學金管理委員會概況,七十三年十一月。 33.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個人所得分配調查報告,七十一年,行政院主計處編印。 34.歷年教育中華民國教育統計,教育部編印。 貳、西文部份 一、書籍: 1. Anderson, James E., Public Policy-Making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1975). 2. Bowles, S., & H. Gintis, Schooling in Capitalist America (New York: Basic Books, 1976). 3. Coleman, James S.,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Washington D. C.: Office of Education, 1966). 4. Cosin, B. R., ed., Education: Structure & Society (The Open University Press, 1972). 5. Dunn, William,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ill, Inc., 1981.) 6. Dye, Thomas R., 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 (Englewood Cliffs, N. J. : Prentice Hall, Inc., 1978). 7. Jones, C. O.,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Public Policy (North Scitnatc, Mass.: Pwxbury Press, 1977). 8. Jencks, Christopeer et. al., Inequality: A Reassemant of The Effect of Family & Schooling in America (New York : Basic Books, 1972). 9. Laska, John A., Schooling & Education: Basic Concepts & Problems (New York: D. Van Nostrand Company, 1976). 10. Nakamura, T. & F. Smallwood, The Politic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Inc., 1980). 11. Rossi, Peter & Howard E. Freeman, Evaluation: A Systematic Approach (Beverly Hills, California: Sage Pudlications, Inc., 1982). 12. Simmons, John ed., The Educationcal Dilemma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0). 13. Strike, Kennthe A., Educational Policy & The just Society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2). 14. Suchman, A., Evaluation Research: Principles & Practice in Public Service & Action Programs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1967). 二、論文 1. Kao, Chardes H. ( 高希均 ), "Financing Higher Education & High-Level Manpower Uitilization, " Conference on Financing Hihger Education: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Feb. 24-25, 1984, Taipei. 2. Levin, Henry M., "Equal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 The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Expenditures", in J.E. Mc Dermott ed., Indeterminacy in Education (Mc Cuthan Publishing Co., 1978), PP. 187-207. 3. Maddison, Angus, "Education, Inequality & Life Chances: The Major Policy Issues", in OECD, Education, Inequality & Life Chances, Vol. 1 (Paris: OECD, 1975). 4. Nachmias, D., "Public Policy Evaluation: An Overview", in D. Nachmias ed., The Practice of Policy Evaluation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80), PP.1-21. 5. Peterson, P. & Susan S. Karplus, "Schooling in Democratic America: The Effects of Class, Back Ground, Education & Ability on Income", in John P, Crecine ed., Research in Public Policy Analysis & Management: Publicy & Applied Research (Greenwich, Connecticut: JAI Press, Inc., 1981), PP. 195-210. 6. Schultz, Theodore W., "Investinent in Human Capital",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51. No. 1 (March, 1961), PP. 1-17. 7. Sewell, William H., "Inequality of Opportunity For Higher Educa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 36, No. 5 (Oct., 1971), pp. 793-8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