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822/144841 (79%)
Visitors : 51780380      Online Users : 58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3588


    Title: 明末黨爭之研究
    Authors: 潘富堅
    Contributors: 張治安
    潘富堅
    Date: 1985
    Issue Date: 2016-11-08 16:31:20 (UTC+8)
    Abstract: 論文提要
    朋黨與黨爭在傳統中國政府中一直不絕如縷,本文試圖從現代政治學的觀點,根據明代史料,分析在專制程度達於顛峯的明代所以產生激烈黨爭的原因及其影響。
    在第一章導論中,首先說明研究動機,並簡單的界定朋黨與今日所謂政黨的異同,也說明選擇自明神宗以後做為研究範圍的理由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是本文重點,分別從歷史背景、政治制度、爭取仕進與思想背景四個方面探討黨爭的原因。明代自張居正死後,連續幾位皇帝皆荒怠昏庸,造成臣下爭權的客觀環境,制度上又因廢相及言官特殊發展而引起摩擦,加上王陽明學說所造成的流弊,在爭奪權力及道德使命的交織下,終於導致激烈的政治鬥爭。
    接著在第三章中敘述了黨爭的發展過程,從萬曆中期的東林黨與齊楚浙三黨相持,天啟初年東林黨全盛,到閹黨奪權專政,再到崇禎年間的互相傾軋,最後在南明三朝的混戰中結束了黨爭。
    黨爭所造成的影響,在形勢上因為衝突的蔓延而擴大範圍,在性質上則因為政治道德化而黑白分明,最後導致只知有黨不知有國,明帝國終於在混亂的政治鬥爭中淪亡。
    在最後一章的結論中,除了指出倫理政治可能產生的嚴重後果,也肯定了唯有制度化才是政治穩定的最可靠保證,黨爭無法消彌,唯有納入規範,使之合法化,才能去其弊而取其利。
    第一章 導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朋黨與政黨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12
    第二章 黨爭的形成原因23
    第一節 歷史背景24
    第二節 政治制度37
    第三節 爭取仕進51
    第四節 思想背景63
    第三章 黨爭的發展93
    第一節 萬曆年間--東林與齊楚浙黨相持93
    第二節 天啟年間--東林復盛到閹黨專政110
    第三節 崇禎年間--詔定逆案與兩黨傾軋121
    第四節 南明三朝--馬阮亂政到黨爭末路132
    第四章 黨爭的影響149
    第一節 衝突的蔓延--株連蔓引,逐影吠聲149
    第二節 政治道德化--樹德務滋,除惡務盡157
    第三節 亡國的原因--只知有黨,不知有國167
    第五章 結論183
    參考書目
    Reference: 甲、基本史料
    王鴻緒,明史稿,日本古典研究會。
    文秉,甲乙事案,偉文圖書公司。
    文秉,先撥志始,廣文書局。
    文秉,定陵註略,偉文圖書公司。
    文秉,烈皇小識,廣文書局。
    永瑢等修,歷代職官表,四部備要本。
    全祖望,鮚埼亭集,明清史料彙編,文海出版社。
    余繼登,典故紀聞。
    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三民書局。
    吳應箕等,東林始末,廣文書局。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偉文圖書公司。
    明太祖,御製大誥,明朝開國文獻,學生書局。
    明太祖實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明萬曆年間奉勅,大明律集解附例,學生書局。
    明神宗實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明熹宗實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皇明祖訓,明朝開國文獻,學生書局。
    孫承澤,春明夢餘錄,台灣商務印書館。
    夏燮,明通鑑,世界書局。
    張廷玉,明史,鼎文書局。
    張鹵校刊,皇明制書,成文出版公司。
    黃宗羲,明夷待訪錄,世界書局。
    黃宗羲,明儒學案,世界書局。
    崇禎實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傅維麟,明書,華正書局。
    劉心學,四朝大政錄,偉文圖書公司。
    劉若愚,酌中志,偉文圖書公司。
    談遷,國榷,鼎文書局。
    錢基博校訂,明鑑,啟明書局。
    龍文彬,明會要,世界書局。
    顧炎武,曰知錄,台灣商務印書館。
    顧苓,三朝大議錄,偉文圖書公司。
    顧苓,金陵野鈔,偉文圖書公司。
    顧秉謙,三朝要典,偉文圖書公司。
    乙、一般書籍
    王雲五,明代政治思想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年)。
    巴柏,歷史定論主義的窮困,李豐斌譯,(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七十年)。
    牟宗三,政道與治道(台北,學生書局,民國六十九年)。
    李文治,晚明流寇(台北,食貨出版社,民國七十二年)。
    李光濤,熊廷弼與遼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六十八,民國六十五)。
    李民實,明代考選制度(考選部中外考選制度研究叢書編纂委員會,民國七十三) 。
    李俊,中國宰相制度(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五年)。
    李普塞,政治人,張明貴譯(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一年)。
    朱東潤,張居正大傳(台北,台灣開明書店,民國七十三年)。
    呂亞力,政治學(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六十七年)。
    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八年)。
    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六十九年)。
    余英時,史學與傳統(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一年)。
    余英時,歷史與思想(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六十七年)。
    沈明璋,明代政治史(自印,民國五十六年)。
    杜乃濟,明代內閣制度(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九年)。
    杜瓦傑,政治之解析,張保民譯,(台北,獅谷出版社,民國七十年)。
    狄百瑞,中國的自由傳統,李弘祺譯,(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二年)。
    吳晗,朱元璋傳(活泉書屋,出版時地不詳)。
    吳緝華,明代制度史論叢(台北,學生書局,民國六十年)。
    林麗月,明代的國子監生(東吳大學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叢書之八十二,民國六十七年)。
    易薩克,政治學的範圍與方法,朱堅章等譯(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年)。
    易君博,政治學論文集:理論與方法(台灣省教育會印,民國六十四年)。
    段昌國等譯,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六十八年)。
    孟森,明代史(台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民國六十八年)。
    明清史國際學術討論會秘書處論文組編,明清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
    周谷城,中國社會之結構(上海新生命書局,民國二十四年)。
    周道濟,中國宰相制度研究(台北,華岡出版部,民國六十三年)。
    柯林烏,歷史的理念,陳明福譯(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一年)。
    胡美琦,中國教育史(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七年)。
    徐道鄰,「明太祖與中國專制政權」,清華學報新八卷第一二期合刊(五十九年八月)。
    徐復觀,學術與政治之間(台北,學生書局,民國六十九年)。
    徐復觀等著,周陽山編,知識份子與中國(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六十九年)。
    徐賓輯,歷代黨鑑(台北,廣文書局,民國六十三年)。
    浦薛鳳,政治論叢(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七年)。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民國六十七年)。
    容肇祖,明代思想史(台北,台灣開明書店,民國六十七年)。
    康樂、黃進興主編,歷史學與社會科學(台北,華世出版社,民國七十年)。
    婁曾泉、顏章炮,明朝史話(北京,北京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張天佑,宋明史研究論集—宋明衰亡時期(台北,華世出版社,民國六十六年)。
    張治安,「明代宦官權勢之發展及其與內閣之關係」,刊於張金鑑先生八秩榮慶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一年)。
    張治安,「明代內閣制度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民國五十九年)。
    張治安,「明代監察制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民國五十一年)。
    張志韓,中國考試監察制度之演變及五權憲政(台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民國六十三年)。
    張建業,李贄評傳(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陳秉璋,政治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三年)。
    道爾,現代政治分析,易君博譯(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六年)。
    曾繁康,中國政治制度史(台北,華岡出版部,民國六十八年)。
    黃彰健,「論皇明祖訓錄所記明初宦官制度」,中研院史語所集刊第三十二本(民國五十年七月)。
    費孝通等,皇權與紳權(上海,觀察社,民國三十七年)。
    雷海宗,中國文化與中國的兵(香港,龍門書店,一九六八年)。
    雷飛龍,「漢唐宋明朋黨的形成原因」(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民國五十一年)。
    楊樹藩,明代中央政治制度(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一年)。
    鄧嗣禹,中國考試制度史(台北,學生書局,民國五十六年)。
    趙翼,廿二史箚記(台北,華世出版社,民國六十六年)
    趙翼,陔餘叢考。
    黎東方,細說明朝(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七十二年)。
    劉岱主編,中國文化新論,思想篇一:理想與現實(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一年)。
    劉岱主編,中國文化新論,思想篇二:天道與人道。
    劉岱主編,中國文化新論,制度篇:立國的宏規。
    劉岱主編,中國文化新論,學術篇:浩瀚的學海。
    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九年)。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之得失(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七十年)。
    錢穆,宋明理學概述(台北,學生書局,民國六十六年)。
    謝國禎,明末清初的學風(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
    謝國禎,明清之際黨社運動考(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七年)。
    鄺士元,國史論衡(台北,里仁書局,民國六十九年)。
    薩孟武,中國政治社會史,四冊(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四年)。
    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二冊(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一年)。
    羅素,權力論,涂序瑄譯(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四十九年)。
    丙、英文部份
    Dahl,Robert A-, Modern Political Analysis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1965).
    Duverger , Maurice, The Idea of Politics :The Uses of Power in Society (Chicage: Henry Regnery Co.,1960.
    Duverger, Maurice, Political Parties: Their Organization and Activity in the Modern State (N.Y. Wiley ,1956).
    Fairbank, John K. & Reishauer, Edwin O, China: Tradition & Transformation (n. p. :Hougnton Mifflin Co.,1973).
    Hucker Charles O. (ed.), Chinese Government in Ming Times: Seven Studies (N.Y.; Columbia Uni. Press, 1969).
    Lasswell, Harold D. & Kaplan Abraham, Power & Society : 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Inquity (New Haven : Co.; 1950).
    Manheim, Karl, ldeology & Utopia :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 (New York : Har court , Brace and Company, 1936).
    Parsons, Talcott, Politics & Social Structure (N.Y. Free Press, 1969).
    Relation: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研究所
    碩士
    73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政治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45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