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03576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822/144841 (79%)
Visitors : 51780382      Online Users : 59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3576


    Title: 美國中共之和解與韓國之安全. (一九六九年至一九七四年)
    Authors: 林浩善
    Contributors: 李榮秋
    林浩善
    Date: 1984
    Issue Date: 2016-11-08 16:30:24 (UTC+8)
    Abstract: 論文提要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操縱國際政治的兩極體制,到一九七○年代轉變為多極體制。其結果使冷戰時代兩大集團內部的團結瓦解,而和解的問題隨之產生。同時第三世界國家在國際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影響力日漸增大,維持國際和平的機構聯合國,其特性也變質,使國際安定結構之根本發生改變。
    在這一連串的變化中,最受人重視者為美國對外政策之變化。因尼克森主義而產生美國軍事介入的變化,又因美國支持中共進入聯合國,而使中共取得聯合國內的中國代表權。在「以談判代替對抗」的口號下,尼克森總統訪問大陸,並與周匪恩來發表「上海公報」,以及美、匪雙方互設聯絡辦事處等。一連串舉動,使得戰後美國三十年反共的政策,根本動搖,自由世界反共思想因之混亂,陣角因之不穩。
    美國對外政策之基本置於主敵蘇俄上。因之,美國的遠東政策也是在這目標下來運作。尼克森認為,任何美國亞洲政策不能不顧及中共存在之事實,因此,鼓勵中共重回國際社會。美國並設法改善華府與北平之關係,以促使中共改變,而結束越戰。美國也重視「聯匪制俄」的理論,認為「匪俄分裂」情勢可以善加利用,所以與中共修好,符合美國國家利益。另一方面,與蘇俄綿延七千公里的邊界,而且時時受蘇俄威脅的中共,也認為唯一能協助牽制蘇俄的是美國。此外,美國主要在經濟上,而中共在政治方面有牽制日本的必要;美、毛乃改善雙方關係。這是因為美國對中共市場之開拓比日本晚,勢難與日本競爭,乃急速改善美,毛關係以圖補救。至於中共則憂慮日本將由經濟大國發展為軍事大國,乃使美國企業與日本企業在大陸競爭以牽制日本。而且中共為促進現代化,有必要借助於美國等西方國家的資本和技術。
    然而從國際政治舞台上來看,美國與中共之和解只不過是強權間彼此相互猜忌、傾軋之一個片斷或縮影。故一九七三年秋初起,美、中共關係陷入了低潮,甚至開始凍結,此現象就證明美、中共之和解在本質上有其限度。即早期的發展已滿足了彼此的短程目標,尤其共產主義與制度和民主主義與制度之根本不同,他們的合作總是有限度的。
    大韓民國政府於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五日宣告成立,聯合國大會承認大韓民國政府為韓國之唯一合法政府。韓戰發生時,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和大會分別決定派聯軍赴韓及設立聯合國韓國統一善後委員會,同時一九五一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中共為侵略者的決議案。一九五三年的休戰協定,大韓民國政府因反對而未參加,由北韓、中共、聯軍司令部在板門店簽訂,其後聯軍和美軍一直保障大韓民國之安全。然而,自從美國從韓國開始撤軍,中共進入聯合國,並且支持北韓解散聯合國韓國統一善後委員會的主張。同時聯軍司令部也面臨解體。這些美、中共之和解逆流,均為朝鮮半島的均勢帶來甚大影響,也使韓國的對外政策產生了急劇的變化。
    從韓、美、中共三角關係來看,美國與中共之對韓終極政策是希望在朝鮮半島能成立親美或親中共之友好政權。中共最基本的態度是只承認北韓而不承認大韓民國政府,而且害怕北韓倒向蘇俄,所以中共無論在聯合國內外,都必須大聲叫嚷,以證明其對北韓的堅決支持。但是,中共在求生存,求四化以及在牽制蘇聯的戰略方面,與美國的利益與戰略大致相符,於是將其他問題擱置而與美國進行和解。中共認為朝鮮半島的統一,不如朝鮮半島的分裂予以固定化,並緩和緊張情勢來得重要。因此中共短程之對韓政策為繼續運用其對北韓的影響力以求現狀之維持。
    美國向來的對韓政策乃附著於封鎖中共政策的一環,因此一旦尼克森對中共政策有了變更,則對韓政策當然也隨之改變。美國之對韓政策在短程目標上是防止朝鮮半島再度發生戰爭,牽制北韓、中共、蘇俄、日本之獨占支配。其次以日本與大韓民國為盟友,與蘇俄及中共相抗衡,以維持均勢。而長程目標則支助自由民主國家共維國際和平,並期望國際間保障朝鮮半島之和平。為執行上述政策,美國一再表明繼續對韓防衛的承諾,同時也表明在蘇俄和中共改善與韓國關係的前提下,美國也願意改善與北韓的關係。美國並且以支持南北韓對話和南北韓同時進入聯合國作為制度來誰持朝鮮半島的和平。
    國家生存之道,就其要者歸納而言不外兩點,一在自立自強,獨立不撓,二在瞭解世界,善用外交。前者為體;後者為用,不可偏廢。因大韓民國政府在這急變之國際局勢中;欲緩和南北韓間之緊張狀態,並確保在國際社會中優於北韓的有利地位,乃製訂各種措施以求達成大韓民國政府所主導的韓國統一。一九七○年八月十五日朴大統領的八、一五和平統一構想宣言即為發端。此一宣言的基本精神,可要略為防止戰爭的重演,以及將南北韓關係導引向善意的競爭這二點。一九七一年八月十二日,大韓民國紅十字會會長崔斗善以八、一五宣言的精神為基礎,向北韓紅十字會提議,為了使南北韓間的失散家庭找尋連動達成協議,紅十字會代表應面對面舉行會談。
    經過廿五次的預備會議;南北韓紅十字本會終於舉行,雙方也努力於促成政治會談的實現,上海公報發表後,一九七二年七月四日南北韓發表共同聲明。因此韓國國民滿懷著韓國即將統一的憧憬。然而如南北對話所顯示的,北韓起初尚表示出有討論的意思,不久便露出其不合作、好戰的態度,南北韓對話便因而中輟。結果北韓在大韓民國維持和平的期望下,露出他們攻擊性理念之本性,標舉共產主義理念而輕視民族,依然採取反民族之態度。因此一九七三年六月廿三日,朴大統領以國內外情勢為基礎,發表為實現自主的、和平的統一之七項有關和平統一外交政策的特別宣言。此宣言的目的是在和平的進行統一工作既為國際間樂見的環境中,大韓民國政府以和平姿態主動提出統一方案,使世界輿論支持南北韓對話,進而促使北韓積極誠意地坐到談判桌來。另一方面,在聯合國韓國統一善後委員會面臨解散之際,大韓民國希望以南北韓同時加入聯合國,使國際上保障大韓民國的安全。
    在聯合國韓國統一善後委員會解散後,繼之而來面臨的是聯軍司令部的存廢問題。因之一九七四年一月十八日朴大統領向北韓提議締結互不侵犯協定。此提議之緣由乃因聯軍司令部在大韓民國反對而缺席的情況下與北韓、中共簽署韓戰休戰協定;而今聯軍司令部如果解散的話,則韓國政府的利益和安全便無法獲得保障。
    因聯合國韓國統一善後委員會的解散和聯軍司令部之面臨解體以及西方自由陣營為中心之聯合國的變質,大韓民國與聯合國的密月期也於焉告終。所以大韓民國政府在一九七四年八月十五日更發表和平統一三大原則,其主要內容為朝鮮半島之統一應依南北韓當事者自由地以和平方式並且逐步地來完成。換言之,韓國政府表示在統一韓國問題方面;往後不再依賴聯合國,而以確保優於北韓的自衛能力以及開展靈活外交活動;將韓國問題局限於南北韓當事者間來解決。
    論文提要

    第一章 引論1
    第二章 美國與中共之和解6
    第一節 尼克森主義6
    第二節 美國與中共之接近13
    第三節 中共進入聯合國22
    第四節 上海公報之發表25
    第五節 聯絡辦事處之成立32
    第三章 韓、美、中共之三角關係49
    第一節 聯合國與韓國問題49
    第二節 中共對韓政策61
    第三節 美國對韓政策71
    第四章 大韓民國之安全91
    第一節 朝鮮半島之不安因素91
    第二節 大韓民國之安全措施98
    第三節 大韓民國之統一原則114
    第五章 結論125
    參考書目139
    Reference: 壹、專書
    一、中文書籍
    1.王正巳,秘鯤鵬,宋廣仁,田永康譯,Brrown Leslie H著,美國的亞洲安全政策(American Security Policy in Asia) ,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2.中國時報社編譯,Kaib, Marvin and Kalb, .Bernard著,尼克森與毛共往內幕,台北市:中國時報社,民六三年。
    3.中華民國外交部,中華民國出席聯合國大會第二十五屆常會代表團報告書,民六○年。
    4.尹慶耀,中共外交與對外關係,台北市:國際關係研究所,民六二年。
    5.丘宏達,中美關係問題論集,台北市:時報文化公司,民六八年。
    6.尼克森,七○年代的美國外交政策--和平的建立,台北市:台北美國新聞處印,民六○年。
    7.尼克森,七○年代的美國外交政策--行程中的和平結構,台北市:台北美國新聞處印,民六一年。
    8.______,七○年代的美國外交政策--塑造持久的和平,台北美國新聞處印,民六二年。
    9.安奉烈,「國共和談與南北韓和談之研究」,博士論文,私立文化大學,民七一年。
    10.宋文明,當代美國外交政策,台北市:木牛出版社,民六九年。
    11.李明,「南北韓 『國土統一』政策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 • 國立政治大學,民六九年。
    12.林秋山,朴正熙總統傳,台北市: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六六年。
    13.袁文靖,世界和平幻想旅行,台北市:國際現勢周刊社,民六一年。
    14.______,美國對華政策--繼續協防台灣,台北市:國際現勢周刊社,民六七年。
    15.陳志奇,評析美國的亞洲政策,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 民六六年。
    16.______,美國對華政策三○年,台北市:中華日報社,民六九年。
    17.陶希聖與陶龍生,中美關係與中國前途,台北市:食貨出版社,民六七年。
    18.許明雄,美國對華外交政策,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七一年。
    19陳寧生譯, Kubek,Anthony, 赤色中國報告書(The Red China Papers),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六五年。
    20.陶龍生,美國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市:商務印書館,民六五年。
    21.張自學譯,Han J. Morgenthau著,國際政治學(Politics among Nations),台北市: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六五年。
    22.葉翔之編,中共對外關係論,台北市:正中書局,民六六年。
    23.趙明義,當代國際關係綜論,中和市:帕米爾書店,民七一年。
    24.趙建中。美國與中共關係,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六七年。
    25.趙鋏,現代強國外交政策的研究,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六七年。
    26.蔡政文,核子時代國際關係的特質,台北市:三民書局,民六七年。
    27.關中,美國外交與對華政策,台北市: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六六年。
    28.______,美匪建交與國家前途,台北市:自由青年社,民六八年。
    29.______,國際社會與國際關係,台北市:時報出版公司,民六七年。
    二、韓文書籍
    1. 서울新聞社編,駐韓美軍三○年,漢城:杏林出版社,一九七九年。
    2.朴在圭,韓國安保論,漢城:博英社,一九七八年。
    3.朴在圭編,東亞細亞의平和와安保,慶南:慶南大學出版局,一九七四年。
    4.朴弘編;韓半島의平和와安保,漢城:博英社,一九七八年。
    5.金一平,強大國政治와韓半島,漢城:書香閣,一九七八年。
    6.金玉烈,韓國과美、日關係論,漢城:一潮閣,一九八一年。
    7.金甲喆編,強大國과韓半島,漢城:日新社,一九七四年。
    8.東亞日報社編,八○年代의四強과韓半島,漢城:東亞日報社,一九七八年。
    9.東亞日報社編,中共의어제와으늘,漢城:東亞日報社;一九七七年。
    10.金學俊,韓國問題와國際政治,漢城:博英社,一九八○年。
    11.現代政治研究會編,自主性確立과民族中興, :光明出版社,一九七七年。
    12.閔炳天,韓國安保論,漢城:大旺社 • 民一九七九年。
    13.鄭鎔碩,國際危機속의韓半島,漢城:太昌文化社,一九八○年。
    14.韓國精神文化研究院,七十年代韓國政治의理念과體制,漢城:正和印刷文化社,一九八○年。
    三、英文書籍
    1.Ahmacoast,Michael H. and Stoddard , Michael M..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California: Dickenson Pulblishing Co., Inc., 1969.
    2. Barnds, William J., ed.. The Two Koreas in East Asian Affairs. New York : N.Y. Univ. Press, 1976.
    3.Barnett , A. Doak. China and the Major Powers in East Asia. Washington, D. C.: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1977.
    4.______China Policy: Old Problems and New Challenges. Washington, D.C. :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1977.
    5. Brodine , Virginia and Selden , Mark , eds. Open Secret the Kissinger-Nixon Doctrine in Asia . New York : Harper & Row ,Publishers ,.lnc., 1972.
    6. Chay , John, ed. . The Problems and Prospects of America-East Asian Relations Boulder Colorado : Westview Press ,Inc., 1977.
    7.Clough ,Ralph N. East Asia and U.S. Security. Washington, D.C. :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1975.
    8.______ Deterrence and Defense in Korea . Washington , 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 1976
    9. Clough , Ralph N. ; Halperin , Morton H. ; Kahan , Jerome H.; and Barnett , A. Doak The United States,China and Arms Control . Washington, D.C. :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1975.
    10.Clough , Ralph N. and Watts , William The United States and Korea: American Attitudes and Policies . Lexington : Lexington Books , 1978.
    11.Hinton , Harold C. . Peking-Washington: Chinese Foreign Policy and the United States . in the Washington Papers Vol. IV.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 Inc. , 1976.
    12. Hsiao ,Gene T. . Sino-American Detente and It’s Policy Implications . N.Y. Praeger Publishers , 1974.
    13. Hsueh , Chün-tu ., ed. Dimensions of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 . New York : Preager Publishers , 1977.
    14. Kalb , Martin and Kalb, Beruard. Kissinger. Boston : LittIe Brown & Company , 1974.
    15. Kim , Hak-Joon. The Unification Policy of South and North Korea: a comparative study. Seoul :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 , 1977.
    16. Kim, Ilpyong J. . Communist PoIitic in North Korea . New York : Praeger , 1975.
    17.Kim, Young C. & Halpern , Abraham M. eds. . The Future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New York : Praeger , 1977
    18. Kissinger , Henry A. .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 New York: W.W. Norton & Company . Inc., 1977.
    19.______. White House Years . Boston : Little , Brown & Company, 1979.
    20.Kiyosaki , Wayne S. . North Korea’s Foreign Relations . New York : Praeger Publishers , 1976.

    21.Macridis , Roy C., ed. . Foreign Politics in World Politic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1976

    22.Nixon Richard M. . United States Foreign Policy for the 1970`s : A New Strategy for Peace . New York: Bantam Book, 1970.
    23. ______. United States Foreign Policy for the 1970’s : Building for Peace . New York : Harper & Row , Publishers , 1971.
    24. ______. U.S. Foreign Policy for the 1970’s : Shaping a Durable Peace. Washington ,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 1973.
    25.Park Chung Hee . Toward Peaceful Unification : Selected Speeches by President . Seoul : Kwangmyong Publishing Company, 1976.
    26. Rogers William P. . U.S. Foreign Policy 1971: A Report of the Secretary of State . Washington , D.C. :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 1972.
    27. Wilcox Francis O. , ed. China and the Great Powers . New York: Preager Publishers , 1975.
    貳、期刊報紙
    一、中文部份
    (1) 人民日報,一九六九年十一月二八日。
    (2) 中國時報,民六○年十月二七日。
    (3) 東方雜誌,第五卷第六期。
    (4) 青年戰士報,民六四年十一月五日。
    (5) 星島日報,一九七四年三月三日。
    (6) 匪情研究,第十六卷第二期、第九期。
    (7) 問題與研究,第十三卷第六期、第十六卷第三期、第十期、第十二期、第十八期第四期、第二十卷第三期、第七期、第九期、第十期。
    (8)聯合報,民六一年一月-五日、一六日。
    二、韓文部份
    (1) 中央日報,一九七○年八月一五日。
    (2) 立法調查月報,一九七四年一月、一九七五年二月、七月。
    (3) 東亞日報,一九七一年十月十日、一九七二年九月二六日、一九七三年三月一六日、一九七三年三月一六日、一九七五年八月十二日。
    (4) 京都新聞,一九七三年五月二三日。
    (5) 政經研究,一九七四年一月、十月。
    (6) 朝鮮日報,一九七五年六月二八日。
    三、英文書籍
    (1) Foreign Affairs , Jan.1974 , Oct. 1975.
    (2) The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July 1977.
    (3) The New York Times , 6 Nov. 1971, 20 June 1971, 4 May 1973.
    (4) Peking Review , 10 April 1970, 29 Dec. 1972, 23 Feb. 1973, 22 June 1973 , 5 April 1974.
    (5) U.S. News & World Report, 19 May 1975.
    (6) World Today, Jan. 1963.
    Relation: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研究所
    碩士
    7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309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