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0354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656/144643 (79%)
造访人次 : 51735015      在线人数 : 59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03540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3540


    题名: 北伐期間工運之研究
    作者: 蘇啓明
    贡献者: 蔣永敬
    蘇啓明
    日期: 1984
    上传时间: 2016-11-08 15:19:39 (UTC+8)
    摘要: 論文提要
    本論文主要目的在探討工人群眾與國民革命運動的關係,並藉此以明瞭國、共兩黨早期群眾運動的實質與內涵。除緒論、結論外,文分五章十三節:
    第一章,「近代中國工運的背景與萌芽」。近代中國工運的發生與近代中國經濟、社會、政治及教育文化的變遷有關;其萌芽始於十九世紀末,至民國以後愈見蓬勃。
    第二章,「國民黨改組前後的勞工政策與活動」。國民黨與工人的關係悠久而密切,其勞工政策係以國家事實環境為基礎,針對工人與國民革命的需要而定。
    第三章,「反帝運動與北伐初期的工潮」。反帝運動促成國民革命運動,而工人反帝尤為先趨。北伐所以得到大多數民眾及工人的支持,主要即是這種愛國心使然。
    第四章,「國共鬥爭與北伐後期的工運(一) ─ ―兩黨鬥爭的來源」。由於國共兩黨對國民革命性質及群眾運動理論、方法的差異,加上共黨的陰謀;致使工人運動在北伐期間也發生若干變質現象。
    第五章,「國共鬥爭與北伐後期的工運(二) ― ― 兩黨衝突的事實與結果」。由於中共的破壞,造成國共兩黨各地的衝突,工運是其中最顯著者。清黨以後,赤色工運轉入地下,而國民黨的工運則進入立法階段。
    總之,根據上述的研究,吾人認為中國工人運動乃中國國民自辛亥革命以來,為求國家進步、民族獨立的全民奮鬥之結果,並不是單純的所謂「階級運動」。在中國現代化的努力過程中,其所表現的積極性自當值得我們重視。
    緒論1
    第一章 近代中國工運的背景與萌芽11
    第一節 近代中國工運發生的背景11
    一 經濟環境的刺激12
    二 社會條件的轉變17
    三 政治情勢的牽動20
    四 教育文化的影響23
    第二節 近代中國工運的發軔27
    一 海外僑工與清末排外風潮27
    二 辛亥革命與工人運動33
    三 五四運動與工運38
    第二章 國民黨改組前後的勞工政策與活動59
    第一節 國民黨與工人的關係59
    一 討袁、護法期間海員與機工兩團體的貢獻60
    二 驅逐桂系與港粵工運的發展67
    第二節 國民黨的勞工政策75
    一 三民主義的勞資理論76
    二 勞工政策的演進與實施84
    第三節 容共後的工運發展91
    一 工人運動的新發展91
    二 初期國共鬥爭下的工運96
    第三章 反帝運動與北伐初期的工潮117
    第一節 反帝運動的由來117
    一 軍閥的壓迫117
    二 國民的覺醒123
    第二節 五卅慘案掀起全國反帝高潮132
    一 上海五卅慘案及罷工始末132
    二 省港大罷工及其影響142
    第三節 反帝浪潮下的北伐與工運154
    一 中共的發展與工會統一運動154
    二 北伐戰爭與工人運動161
    三 漢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169
    第四章 國共鬥爭與北伐後期的工運(一) ― ― 兩黨鬥爭的來源197
    第一節 共產黨的工運性質及其早期活動197
    一 共產黨的勞資理論與工運策略198
    二 中共的工運手段及陰謀205
    第二節 武漢政權與工人運動211
    一 赤色工運的發展及紛擾211
    二 武漢政權利用工人反帝的真相218
    三 赤色工運的肆虐與兩湖慘況222
    第五章 國共鬥爭與北伐後期的工運(二) ― ― 兩黨衝突的事實與結果241
    第一節 各地工會衝突的紛擾241
    第二節 國民黨清黨與對赤色工運的打擊248
    一 上海三次暴動始末249
    二 國民黨對赤色工運的打擊257
    三 武漢內部的反共運動261
    四 北方工運的開展與國民黨工運新猷264
    第三節 國共雙方工運優劣形勢比較271
    一 從經濟目的分析本期工運271
    二 國共兩黨工運性質比較279
    三 國民黨工運得失淺釋283
    結論301
    參考書目306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一)文件
    上海總工會報告書,十五年五月三十日至十六年五月三十日,油印原件,黨史會藏。
    沙基慘案各報言論剪報,十四年五月至十五年一月,黨史會藏。
    省港罷工事件剪報,十四年六月至十五年十月,黨史會藏。
    李立三,「中國工人運動的經驗教訓和任務」,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三十日在亞澳工會代表會議報告,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藏。
    (二)專書
    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五四運動在上海史料選輯,北京,一九八○年。
    王啟中、周祉元譯,蘇俄在華軍事顧問回憶錄,第一部、第九部,國防部情報局譯印,台北,六四年、六九年。
    王清彬等編,第一次中國勞動年鑑,北平,十七年。
    王實等編,中國共產黨歷史簡編,人民出版社,上海,一九五八年。
    王健民,中國共產黨史稿,三冊,中文圖書供應社,台北,一九七四年。
    王爾敏,清季兵工業的興起,台北,五二年。
    中央黨史會編輯,革命文獻,第七、一四、一五、一六、一八、二十、六九輯,台北,四四年至六七年。
    中央黨史會編輯,胡漢民先生文集,四冊,中央文物供應社,台北,六七年。
    中央黨史會編輯,中華民國開國五十年文獻,第二編,第二冊,台北,五三年。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大林著作編委會編,五四時期期刊介紹,三聯書店,北京,一九五九年。
    中國革命博物館編,北方地區工人運動資料選編(一九二一 ━ 一九二三),北京,一九八一年。
    中國現代史研究委員會編,中國現代革命運動史,新民主出版社,香港,一九四七年。
    中國國民黨中央組織部調查科編,中國共產黨之透視,文星書店,台北,五一年。
    中國國民黨中央第六組編,共匪重要資料彙編、續編,第一輯,台北,四一年。
    中國民黨中央第五組編印,中國國民黨勞工政策與勞工運動,南京,十八年。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訓練委員會編印,中國國民黨歷次會議宣言及重要決議案彙編,三冊,重慶,三十年。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編輯委員會編,中華民國史事紀要(民國十四年七月至十二月、民國十五年一月至十二月、民國十六年一月至六月),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台北,六四、六七年。
    中華學術院編印,國父全書,二冊,台北,六三年。
    文公直,最近三十年中國軍事史,文星書店,台北,五一年。
    毛思誠編,民國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二十冊,龍門書局影印,香港,一九六五年。
    內政部調查局編印,共匪的勞工政策與工會組織,台北,四○年。
    任卓宣,階級鬥爭論批判,帕米爾書店,台北,六五年。
    全漢昇,中國行會制度史,食貨出版社,台北,六七年。
    全漢昇,中國經濟史論叢,二冊,新亞研究所,香港,一九七二年。
    列寧全集,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大林著作編委會編譯,第四、六卷,北京,一九五六年。
    李定一,中美早期外交史(一七八四年至一八九四年),傳記文學社,台北,六七年。
    李伯元、任公坦,廣東機器工人奮鬥史,台北,四四年。
    李守孔,國民革命史,中華民國各界紀念國父百年誕辰籌備委員會印,台北,五四年。
    李宗黃,李宗黃回憶錄,中國地方自治學會,台北,六一年。
    李劍農,最近三十年中國政治史,學生書局影印,台北,六五年。
    李雲漢,從容共到清黨,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台北,五五年。
    狄介先,三民主義勞工政策與勞工運動 ― ― 兼論中國國民黨與勞工之關係,中國勞工出版社,台北,六八年。
    汪敬虞編,中國近代工業史料,第一、二輯,科學出版社,北京,一九五七年。
    吳杰編,中國近代國民經濟史,北京,一九五八年。
    吳相湘,民國人和事,三民書局,台北,六六年。
    吳相湘,近代人和事,三民書局,台北,六三年。
    吳相湘,孫逸仙先生傳,上、下冊,遠東圖書公司,台北,七一年。
    吳鐵城,吳鐵城回憶錄,三民書局,台北,七○年。
    沈雲龍,中國共產黨之來源,文海出版社,台北,六七年。
    林森,前國民政府主席林公子超遺集,中國地方自治學會,台北,五五年。
    周策縱著,楊默夫譯,五四運動史,龍田出版社,台北,七○年。
    洪煥椿,五四時期的中國革命運動,三聯書店,北京,一九五六年。
    洪鈞培,國民政府外交史,華通書局,上海,十九年。
    高承元編,廣州武漢革命外交文獻,神州國光社,上海,十九年。
    馬超俊、陸京士等編,中國勞工運動史,五冊,中國勞工福利出版社,台北,四八年。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大林著作編委會編譯,第一、二、四卷,北京,一九七二年。
    施建生編,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五冊,商務印書館,台北,六○年。
    許克祥,馬日剷共回憶錄,中央文物供應社,台北,四五年。
    章太炎自訂,章太炎年譜長編初稿,北京,一九七九年。
    章君穀,杜月笙傳,三冊,傳記文學社,台北,六三年。
    荷生,上海共產黨三次暴動史,現代史料第三集,海天出版社,上海,二四年。
    馮自由,革命逸史,五冊,商務印書館,台北,六七年。
    孫德中編,蔡元培先生遺文類鈔,台北,五○年。
    黃福鑾,華僑與中國革命,亞洲出版社,香港,四二年。
    張玉法,中國現代史,上、下冊,東華書局,台北,六六年。
    張玉法,清季的立憲團體,中研院近史所專刊,台北,六○年。
    張玉法,清季的革命團體,中研院近史所專刊,台北,六四年。
    張存武,光緒卅一年中美工約風潮,中研院近史所專刊,台北,七一年。
    張朋園,梁啟超與民國政治,食貨出版社,台北,六七年。
    張國燾,我的回憶,三冊,明報月刊社,香港,一九七四年。
    張國平,白崇禧將軍傳,新中國出版社,上海,二七年。
    張廷灝,中國國民黨勞工政策的研究,大東書局,上海,十九年。
    陳達,中國勞工問題,商務印書館,上海,十八年。
    陳啟天,最近三十年中國教育史,文星書店影印,台北,五一年。
    陳公博、周佛海,陳公博周佛海回憶錄合編,春秋出版社,香港,一九七一年。
    陳公博,共黨運動在中國,司法行政部調查局譯印,台北,五一年。
    陳公博,寒風集,上海地方行政社,上海,三三年。
    陳國鈞,勞工問題,三民書局,台北,五七年。
    陳國鈞,勞工立法新論,正中書局,台北,五○年。
    陳天錫編,戴季陶先生文存,中央文物供應社,台北,四八年。
    溫飛雄,南洋華僑通史,東方印書館,上海,十八年。
    彭澤益,中國近代手工業史資料,北京,一九五七年。
    夏燮,中西紀事,文海出版社影印,台北,五一年。
    尉秦秋,廖仲愷先生,出版地不詳,三二年刊本。
    斯大林全集,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大林著作編委會編譯,第一卷,北京,一九五三年。
    湖南勞工會編印,黃龐三週年紀念冊,上海,十四年。
    棲梧老人,二七回憶錄,工人出版社,北京,一九五七年。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工人運動,人民出版社,北京,一九五四年。
    調查局編,中共工人運動原始資料彙編,台北,六九至七一年。
    鄧中夏,中國職工運動簡史(一九一九 ━ 一九二六),工人出版社,北京,一九五三年。
    郭華倫,中共史論,四冊,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台北,七一年。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中文大學,香港,一九八○年。
    郭廷以,中華民國史事曰誌,二冊,中研院近史所,台北,六八年。
    簡又文,馮玉祥傳,二冊,傳記文學社,台北,七一年。
    達林(David J.Dallin)著,周肇譯,俄國侵略遠東史,正中書局,台北,四九年。
    蔡和森,機會主義史,謀叛黨國之赤色檔案,南京,十七年。
    薛君度著,楊慎之譯,黃興與中國革命,香港,一九八○年。
    戴玄之,紅槍會,食貨出版社,台北,六二年。
    劉立凱、王真,一九一九至一九二七年的中國工人運動,工人出版社,北京,一九五三年。
    劉聯珂,中國幫會三百年革命史,澳門,二九年。
    劉汝明,劉汝明回憶錄,傳記文學社,台北,六八年。
    劉師復文存,帕米爾書店,台北,六九年。
    錢義璋,沙基痛史,出版時地不詳。
    瞿秋白,中國革命中之爭端問題,中國共產黨印行,出版地不詳,十六年。
    鄭學稼,中共興亡史,第一卷、第二卷,學術出版社、台北,六八、六九年。
    蔣永敬,鮑羅廷與武漢政權,傳記文學社,台北,六一年。
    蔣永敬,國民革命與中國統一運動,正中書局,台北,六五年。
    蔣永敬編,華僑開國革命史料,正中書局,台北,六六年。
    蔣永敬編,北伐時期的政治史料 ━ 一九二七年的中國,正中書局,台北,七○年。
    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商務印書館,台北,五四年。
    鄒魯,回顧錄,四冊,三民書局,台北,六三年。
    羅爾綱,太平天國史綱,北平,二五年。
    羅香林,傅秉常與近代中國,中國學社,香港,六二年。
    羅勃 C. 諾斯(Robert C.North)著,之聖譯,莫斯科與中共,亞洲出版社,香港,四五年。
    嚴中平,中國棉紡織史稿,北京,一九五五年。
    嚴中平,中國近代經濟史統計資料選輯,北京,一九五五年。
    蘇聯陰謀文證彙編,京師警察廳印本,北京,十六年。
    (三)專文
    丁守和,「劉少奇在中國早期工人運動中的卓越活動」,中國現代史論集,北京,一九七九年,頁二九○ ━ 三一三。
    于子喬、施樂伯,「民國初年社會主義的概念和發展的趨勢」,中華民國建國史討論會論文,七十年八月。
    仁至,「日本帝國主義經濟侵略下的中國工人」,嚮導週報,第一六八期,十五年八月二二日。
    王振華,「廣州時期的國民政府(民國十四年七月至十五年十二月)」,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七十年六月。
    白天,「北伐前夕的武漢工潮」,嚮導週報,第一六六期,十五年八月六日。
    亦農,「中國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之始末」,嚮導週報,第一一五期,十四年五月十七日。
    李守孔,「北伐前後國民政府外交政策之研究 ― ― 民國十三年元月至民國十六年三月」,中華民國初期歷史研討會論文,七二年八月。
    李時岳,「辛亥革命前後的中國工人運動和中華民國工黨」,史學集刊,第一期,一九五七年。
    李明仁,「一八八四年香港罷工運動」,歷史研究,第三期,一九五八年。
    李國祁,「甲午戰後至抗戰以前我國民族主義的發展」,中華民國建國史討論會論文,七十年八月。
    沈仲九,「五四運動的回顧」,建設雜誌,第一卷三號,八年十月一日。
    金耀基,「現代化與中國現代歷史」,大學生活,第五卷十一期,五八年十一月。
    倪文宙,「外人在華利益的調查」,東方雜誌,第二四卷七號,十六年四月十日。
    吳相湘,「江亢虎與中國社會黨」,中國現代史叢刊,第二卷,四九年。
    育幹,「列強駐華海軍之現勢」,東方雜誌,第二四卷六號,十六年三月二五日。
    徐滄水,「歲出預算上之軍費限制論」,東方雜誌,第二一卷一號,十三年一月三日。
    唐有壬,「粵港交涉」,現代評論,第四卷四八期,十五年八月十四日。
    花俊雄,「民國元年至十四年的中國勞工運動」,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頓士論文,五六年六月。
    胡平生,「梁蔡師生與護國之役」,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六一年六月。
    黃松義,「中共職工運動之研究(一九一九 ━ 一九二七)」,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頑士論文,六四年六月。
    陳三井,「勤工儉學運動初探」,中央研究院國際漢學會議論文,七十年。
    陳公博,「覆疑始函 ― ― 陳公博與實際政治」,革命評論,第七期,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陳明銶,「五四與工運」,五四研究論文集,六九年。
    陳明銶,「民國初年勞工運動的再評估」,中華民國初期歷史研討會論文,七二年八月。
    陳獨秀,「敬告青年」,青年雜誌,第一卷一號,四年九月十五日。
    陳獨秀,「中國國民革命與社會各階層」,前鋒月刊,第二號,十二年十二月。
    伯興,「在共產黨試驗下之湖南人民」,中央半月刊,第一期,十六年六月十五日。
    馬超俊,「民國十三年本黨改組前後赤色工運的狂瀾」,中央半月刊,第一一五期,五○年三月二四日。
    馬超俊,「訓政時期的工人運動」,中央週報,十九年元月增刊。
    馬超俊,「國父的勞工政策」,中央日報,四五年十一月十二日。
    馬超俊,「國父思想與中國勞工運動」,中國勞工半月刊,第三六○期,五四年十一月。
    馬超俊,「國父與勞工」,勞工研究季刊,第一期,五四年十月。
    陸京士,「中國勞工運動史簡述」,勞工研究季刊,第二期,五五年一月。
    俞行健,「民國十三年以後的中國工會組織發展」,勞工研究季刊,六七年一月。
    程天放,「我所經歷的四二事變」,今日大陸,第四六期,五十年十月十日。
    秦保民,「馬日事變之前因後果」,暢流雜誌,第二七卷七期,五二年五月十六日。
    高勞,「中國財政之觀察」,東方雜誌,第十五卷五號,七年四月二日。
    施英,「上海工人第二次起義」,嚮導週報,第一八九期,十六年二月二十八日。
    施英,「上海工人第三次起義」,嚮導週報,第一九三期,十六年四月六日。
    張秋人,「國民政府下的工人運動」,政治週報,第十期,十五年五月三日。
    張玉法,「辛亥革命的性質與意義」,辛亥革命研討會論文,七一年八月。
    張梓生,「國民革命軍北伐戰爭之經過」,東方雜誌,第二五卷十五、十六、十七號,十七年八月十日、八月二五日、九月十日。
    張國燾,「二七前後工會運動略史」,新青年季刊,第二號,十四年六月一日。
    愉之,「五卅事件紀實」,東方雜誌,第二二卷,五卅事件臨時增刊,十四年七月。
    樂生,「第三次全國勞動大會之經過及其結果」,嚮導週報,第一五五期,十五年五月三十日。
    梁明致,「國民政府對外兩大勇敢舉動」,現代評論,第四卷九八期,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
    趙親,「辛亥革命前後的中國工人運動」,歷史研究,第二期,一九五七年。
    霍然,「近數月來湖南的工人運動」,戰士週報,第二五期,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蔣永敬,「辛亥革命前十次起義經費之研究」,新知雜誌,第六期,六二年十二月。
    蔣永敬,「胡漢民與清黨運動」,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十週年紀念論文集,抽印本。
    劉昆祥,「馬超俊勞工思想研究」,勞工研究季刊,第四九期,六六年十月。
    鄺笑菴,「粵港交通恢復始末」,國聞週報,第三卷四三期,十五年十一月七日。
    (四)公報、雜誌、報紙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公報,第一冊至第九冊,成文出版社影印,台北,六一年。
    臨時政府公報,三冊,中央黨史會,台北,五六年。
    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公報,十二冊,中央黨史會,台北,五八年。
    中央半月刊,民國十六年六月、八月、五○年三月,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南京、台北。
    革命評論,民國十七年,上海。
    東方雜誌,第十五卷至第二五卷,民國七年至十七年,商務印書館重印本,台北。
    現代評論,第四卷,民國十五年,北京。
    新青年雜誌,第一卷至第九卷,民國四年至十一年,上海。
    國聞週報,第一卷至第五卷,民國十四年至十六年,天津。
    嚮導週報,第一期至第二○○期,民國十一年至十六年,上海。
    申報,民國十三年至十六年,上海。
    時報,民國十三年至十五年,上海。
    晨報,民國十二年二月份,北京。
    廣州民國日報,民國十五年七月至十六年一月,廣州。
    二、外文部分
    (一)日文
    木村都二郎,中國勞働運動史年表,東京,一九六六年。
    丸山松幸,五四運動,東京,一九六九年。
    井出季和太,支那の國民革命と國民政府,台灣總督府,台北,昭和三年。
    鹽脇幸四耶,中國勞働運動史,二冊,東京,昭和二四年。
    (二)英文
    Borg, Dorothy. American Policy and the Chinese Revolution, 1925-1928. Taipei: Rainbow-Bridge Book Co.,1973.
    Chan Ming K. A Note on State and Society in Kuomintang China: Aspects of Organized Labor during the Nanking Decade. July 1983.
    Chan Ming K. Historiography of the Chinese Labor Movement : A Critical Survey and a Bibliography of Sclected Chinese Source Materials on the 1895-1949 Period. California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
    Chan Ming K. “Labor i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a.”International Labor and Working Class History. No.11(May 1977): 61-78.
    Chen Ta. “The Labor Movement in China.” The International Labor Review. ( March 1927 ) : 359.
    Chesneaux, Jean. The Chinese Labor Movement, 1919-1927. California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8.
    Ch`i Hsi-sheng. Warlord Politics in China,1916-1928. California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Comber, L.F .Chinese Secret Societiesi in Malaya. New York Press, 1959.
    Hsii, Immanuel C.Y. The Rise of Modern China. Taipei : Rainbow-Bridge Book Co., 1978.
    Isaacs, Harold R. The Tragedy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New York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1.
    Jordan, Donald A. The Northern Expedition: China`s National Revolution of 1926-1928. Taipei: Rainbow-Bridge Book Co., 1976.
    Lin Tung-hai. The Labor Movement and Labor Legislative in China. Shanghai:China and United Press, 1932.
    Linebarger, Paul M. A. Sun Yat-sen and the Chinese Republic. New York Press ,1925.
    North, Robert C. Moscow and Chinese Communists. California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3.
    North, Robert C. & Eadin , Xenia J. M.N. Roy`s Mission to China.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3.
    Purcell, Victor. The Chinese in Southeast Asia. London Press, 1965.
    Schiffrin, H.Z.Sun Yat-sen and the Origins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California: Berkeley & Los Angeles Press, 1968.
    Sheridan, James E. Chinese Warlord: The Career of Feng Yu-hsiang. California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6.
    Teng S su-yu & Fairbank, J. K. China`s Respones to the West.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4.
    Tsa, Sheldon S. K. The Labor Movement in China. Shanghai : Commercial Press, 1928.
    Wakeman, Frederie., Jr. Strangers at the Gate. California: Berkeley & Los Angeles Press, 1966.
    Wales, Nym. The Chinese Labor Movement. New York: The John Day Co., 1945.
    Wilbur, C. Martin. Sun Yat-sen: Frustrated Patriot. 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sy Press, 1976.
    Wilbur, C. Martin & How, Julie, Lien-ying. Documents on Communism, Nationalism, and Soviet Advisers in China, 1918-1929. 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2.
    Woodhead, H. G. W., ed. The China Year Book, 1925-1927;1928. Kraus, Reprint. 1969
    Wright, Mary C. ,ed. China in Revolution: The First Phase, 1900-1913.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8.
    關聯: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研究所
    碩士
    72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歷史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2506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