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48/144635 (79%)
Visitors : 51622450      Online Users : 56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03538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3538


    Title: 幣原喜重郎的對華政策. (一九二四-一九二七)
    Authors: 陳昭璇
    Contributors: 林明德
    陳昭璇
    Date: 1984
    Issue Date: 2016-11-08 15:19:32 (UTC+8)
    Abstract: 論文提要內容:
    本文主要分成五部分討論:
    (一)幣原外交的背景。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政治、經濟、社會情況的轉變,以及當時代表國際趨勢的「華盛頓體制」,討論幣原外交的形成經過。
    (二)中國東北局勢的改變與日本的肆應。由於日本對滿蒙的特殊歷史感情,及在滿蒙享有的特權及大量投資,促使日本用盡各種方法維護既得利益。但因張作霖積極建設東北,及中國內爭不斷,使得日本權益面臨危機。
    (三)日本與北京特別關稅會議。日本雖然率先贊同中國關稅自主,但最終目的在簽定對日本有利的互惠協定稅率,並利用增收的附加稅,解決不確實擔保債款的償還問題。
    (四)國民政府北伐與幣原外交。日本在華南、華中迭有經濟損失,加上北伐行動逐漸波及滿蒙,而外相幣原又提不出有力解決方式,故引起日本國內的攻擊。
    (五)幣原外交的僵局。幣原標榜的經濟外交是建立在中國不平等條約的基礎上,故面對中國收回主權運動時,幣原外交即暴露出日本經濟內在的弱點。與其說幣原外交失敗了,不如說中國的統一運動,已經不容許日本再維持以往的既得利益。
    前言1
    第一章 幣原外交的背景1
    第一節 新秩序的摸索1
    第二節 「華盛頓體制」與日本外交14
    第三節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日本經濟、社會困境26
    第四節 幣原外交的理念與制約39
    第二章 中國東北局勢的改變與日本的肆應47
    第一節 日本與滿蒙「生命綫」47
    第二節 日本民營事業的投資與挫折65
    第三節 郭松齡事件的發展76
    第三章 日本與北京特別關稅會議91
    第一節 中、日對關稅會議的準備91
    第二節 關稅自主權的交涉105
    第三節 附加稅稅率及用途的爭執113
    第四節 北京特別關稅會議的得失126
    第四章 國民政府北伐與幣原外交129
    第一節 國民政府北伐的衝擊129
    第二節 出兵上海的爭議140
    第三節 幣原對南京事件的處理方針150
    第五章 幣原外交的僵局161
    第一節 日本國內對幣原外交的攻擊161
    第二節 幣原外交的檢討169
    結論177
    參考書目181
    Reference: 壹、中文部份
    一、史料
    中華民國外交問題研究會編,國民政府北伐後中日外交關係,台北,中華民國外交問題研究會,一九六四年。
    江恒源編,中國關稅史料(一)(二),台北,學海出版社,一九七○年,台再版。
    佚名編,關稅特別會議議事錄,台北,文海出版社,出版時間不詳。
    孫曜編,中華民國史料,台北,文海出版社,出版時間不詳。
    蔣永敬編,北伐時期的政治史料━一九二七年的中國,台北,正中書局,一九八一年。
    陳向元編,中國關稅問題資料四種(一)(二),台北,學海出版社,民國六十年。
    二、著作
    丸山真男著,徐白、包滄瀾譯,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台北,商務,一九八○年。
    文公直,最近三十年中國軍事史(下),台北,文海出版社,出版時間不詳。
    王健民,中國共產黨史稿第一編━上海時期,台北,中文圖書供應社,一九七四年。
    王芸生,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卷七,天津,大公報社,民國二十四年。
    王友仁,日本大陸政策與中國,台北,德華出版社,民國四十年。
    王聿均,中蘇外交的序幕━從優林到越飛,台北,中央研究院近史所,一九六三年。
    沈雲龍編,黃膺白先生年譜長編(上),台北,聯經,民國六十五年。
    沈亦雲,亦雲回憶(下),台北,傳記文學,一九八○年。
    吳廷燮,合肥執政年譜,台北,文星書店,民國五十一年。
    高柳松一郎著,李達譯,中國關稅制度論,台北,文海出版社,時間不詳。
    李雲漢,從容共到清黨,台北,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一九六六年。
    岑學呂,三水梁燕孫先生年譜,兩冊,台北,文星書店,民國五十一年。
    周金聲,中國經濟發展史研究(四),台北,作者自印,民國七十一年。
    金體乾,海關權與民國前途,台北,文海出版社,時間不詳。
    武堉幹,中國關稅問題,上海,商務,一九三六年。
    原口清著,李永熾譯,日本近代國家之形成,台北,水牛出版社,民國六十一年。
    張羣,我與日本七十年,台北,中日關係研究會,一九八○年。
    張成達編著,東北經濟(一)(二),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民國四十四年。
    張忠紱,中華民國外交史(一),台北,正中書局,一九七七年。
    童蒙正,關稅概論,上海,商務,民國三十五年。
    賈士毅,民國財政經濟問題今昔觀,台北,正中書局,一九六八年,台二版。
    賈士毅,民國續財政史(上),上海,商務,民國二十一年。
    蔣永敬,鮑羅廷與武漢政權,台北 • 傳記文學,一九七二年。
    劉紹唐編,民國大事日誌,第一冊,台北,傳記文學,一九七三年。
    陳水逢,日本政黨史,台北,商務,民國五十五年。
    陳水逢,日本近代史,台北,華岡書局,民國五十七年。
    陳志讓,軍紳政權━近代中國的軍閥時期,香港,三聯書店香港分店,一九七九年。
    錢泰,中國不平等條約之緣起及其廢除之經過,台北,國防研究院,民國五十年。
    三、論文
    化魯,「國民注意對英外交」,東方雜誌,二十四卷三號,民國十六年。
    王英生,「日本憲法之特質」,日本評論,十五卷三期,民國三十一年。
    司馬桑敦,「張老帥和張少帥」(上、中),傳記文學,四十卷一期、二期,民國七十一年。
    池田一郎,「今日的滿洲問題」,東方雜誌,二十九卷二號,民國二十一年。
    阮靜如,「列強對華經濟侵略之解剖」,東方雜誌,二十二卷二十二號,民國十四年。
    李永熾,「明治初期日人荒尾精的思想及其在華活動」,日本的近代化與知識分子,台北,水牛出版社,民國五十九年。
    李永熾,「日本帝國主義思想的形成」,日本近代思想論集,台北,牧童出版社,民國六十四年。
    李鈞,「日本之產業合理化運動」,東方雜誌,二十七卷二十三號,民國十九年。
    李恩涵,「北伐前後收回關稅自主權的交涉」,中華民國建國史討論集,第三冊,民國七十年。
    何維華,「目本南滿鐵道公司經營東三省之現況」,東方雜誌,二十四卷二十號,民國十六年。
    呂麥,「日本有兩個政府」,日本評論,十三卷一期,民國三十年。
    忻啓介,「日本最近的小作爭議問題」,東方雜誌,二十三卷十八號,民國十五年。
    周曙山,「日本在滿蒙的所謂特殊地位及其勢力」,東方雜誌,三十三卷七號,民國十五年。
    周鯁生,「現代日本的政治」,東方雜誌,二十四卷七號,民國十六年。
    林明德,「民初日本對華政策之探討」(一九一一━一九一五),近史所集刊,四期(下),民國六十三年。
    林明德,「民初日本對滿政策之形成」,中華民國建國史討論集,第二冊,民國七十年。
    林明德,「華盛頓會議與中日關係」,師大歷史學報,第六期,民國六十六年。
    洪康,「現代日本政治之解剖」,東方雜誌,二十五卷三號,民國十七年。
    徐墀,「東三省貨幣狀況」,東方雜誌,二十卷七號,民國十二年。
    韋伯,「美日移民問題」,東方雜誌,二十一卷十二號,民國十三年。
    黃廈千,「日本之人口問題」,東方雜誌,二十六卷九號,民國十八年。
    婁立齋,「南滿洲鐵道公司之特質及其史的發展」,東方雜誌,二十八卷二十四號,民國二十年。
    許升階,「日本藩閥軍人的過去與現在」,東方雜誌,三十三卷十五號,民國二十五年。
    郭大鳴,「先兄郭松齡將軍傳」,傳記文學,十六卷第二期,民國五十九年。
    郭紹宗,「日本國防方針論」,東方雜誌,二十一卷十八號,民國十三年。
    鈕甸夏,「中東鐵路與俄日美之關係」,東方雜誌,二十四卷二十三號,民國十六年。
    樊從予,「日本資本主義與帝國主義」,東方雜誌,二十六卷四號,民國十八年。
    陳日新,「日本的無產政黨樹立運動」,東方雜誌,二十二卷二十四號,民國十四年。
    陳昭成,「日本大陸積極政策與九一八事變之研究」,政大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嘉新水泥文化基金會出版,民國五十五年。
    濟之,「日本的帝國主義與西伯利亞」,東方雜誌,二十卷六號,民國十二年。
    濱田峯太郎,「日本兩大政黨的對華政策及其批評」,東方雜誌,二十八卷二十號,民國二十年。

    貳、日文部份
    一、史料
    外務省編,日本外交年表並主要文書(一八四○━一九四五),下冊,東京,原書房,昭和五十三年,六版。
    外務省編,日本外交文書(大正十三年),第二冊,東京,外務省,昭和五十六年。
    外務省編,日本外交文書(華盛頓會議極東問題),東京,外務省,大正十二年。
    幣原喜重郎,外交五十年,東京,讀賣新聞社,一九七八年。
    依田熹家,戰前の日本と中國,東京,三省堂,一九七六年。
    東亞經濟調查局,列國の對支投資.東京,東亞經濟調查局,一九三四年。
    Microfilm Reproductions of selected archives of the Japanese Army, Navy, and other Government agencies, 1868-1945(Washington:Congress Library, 1949-1951).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二、著作
    入江昭,日本の外交,東京,中央公論社,昭和五十六年,十八版。
    上村伸一,日本外交史(17),東京,鹿島研究所出版會,昭和四十九年,二版。
    山田豪一,滿鐵調查部━榮光と挫折の四十年,東京,經濟新聞社,昭和五十二年。
    山浦貫一,森恪,下卷,東京,高山書院,昭和十八年。
    小林英夫,「大東亞共榮圈」の形成と崩壞,東京,御茶の水書房,一九七九年。
    小山弘健、淺田光輝編,日本帝國主義史,第三卷,東京,青木書店,一九六○年。
    日本國際政治學會太平洋戰爭原因研究部編,太平洋戰爭への道,第一卷,東京,朝日新聞社,昭和三十七年。
    木下半治,日本の右翼,東京,要書房,昭和二十八年。
    井上清,日本の軍國主義(Ⅱ),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一九五三年。
    內山正熊,現代日本外交史論,東京,慶應義塾大學法學研究會,昭和四十六年。
    外務省百年史編纂委員會,外務省の百年,東京,原書房,昭和四十四年。
    布勢信平,滿蒙權益要錄,東京,精文館,昭和七年。
    白木正之,日本政黨史(昭和編),東京,中央公論社,昭和二十四年。
    石田雄,近代日本政治構造の研究,東京,未來社,一九五九年。
    石田興平,滿洲にぉける植民地經濟の史的展開,東京,シネルヴア書房,昭和三十九年。
    石射猪太郎,外交官の一生(上),東京,讀賣新聞社,昭和二十五年。
    玉城肇,日本財閥史,東京,社會思想社,昭和五十一年。
    吉田茂,回想十年(一) ,東京,新潮社,昭和三十四年。
    臼井勝美,日本と中國━大正時代,東京,原書房,昭和四十七年。
    臼井勝美,日中外交史 ━北伐時代,東京,塙書房,一九七一年。
    宇垣一成,宇垣一成日記(1) ,東京,みすず書房,昭和四十三年。
    宇治田直義,幣原喜重郎,東京,時事通信社,昭和三十三年。
    江口圭一,日本現代史,第一卷,東京,日本評論社,一九七八年。
    江口圭一,日本帝國主義史論,東京,要書房,一九七九年。
    安藤彥太郎,滿鐵━日本帝國主義と中國,東京,御茶の水書房,一九六五年。
    伊藤正德,軍閥興亡史(Ⅲ),東京,文藝春秋社,昭和三十四年。
    岡部牧夫,滿洲國,東京,三省堂,一九七八年。
    東亞研究所編,列國對支投資と支那國際收支,東京,日本實業社,一九四四年。
    松岡洋右,興亞の大業,東京,第一公論社,昭和十六年。
    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編,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十年史,東京,原書房,一九八一年。
    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編,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第二次十年史(上、下),東京,原書房,一九八一年。
    重光葵,昭和の動亂(上),東京,中央公論社,昭和二十七年,三版。
    若槻禮次郎,古風庵回顧錄,東京,讀賣新聞社,昭和二十五年。
    信夫清三郎,大正政治史,東京,河出書房,昭和三十年,再版。
    柴垣和夫,三井、三菱の百年,東京,中央公論社,昭和五十六年。
    馬場恒吾,現代人物評傳,東京,中央公論社,昭和五年。
    馬場伸也,滿洲事變への道--幣原外交と田中外交,東京,中央公論社,昭和五十年,三版。
    原奎一郎編,原敬日記,東京,乾元社,昭和二十五年。
    神崎儲編,歷代總理大臣施政方針,東京,興亞文化協會,昭和十四年。
    島田俊彥,關東軍,東京,中央公論社,昭和五十七年。
    高村直助,近代日本綿業と中國,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一九八二年。
    清澤洌,日本外交史(下卷),東京,東洋經濟新報社出版部,昭和十七年。
    植田捷雄,在支列國權益概說,東京,嚴松堂書店,昭和十四年。
    菊池貴晴,中國民族運動の基本構造━對外ボイコツト運動の研究,東京,汲古書院,一九七四年。
    渡邊龍策,近代日中政治交涉史,東京,雄山閣,昭和五十三年。
    楫西光速編,日本經濟史大系(6)近代(下),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一九六五年。
    廣畑茂,支那貨幣史錢莊考,東京,建設社,昭和八年。
    滿史會編,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四十年史(上、下),東京,滿洲開發四十年史刊行會,一九六四年。
    滿洲帝國政府編,滿洲建國十年史,東京,原書房,昭和四十四年。
    幣原平和財團編,幣原喜重郎,東京,幣原平和財團,一九五五年。
    嚴中平原著,依田熹家譯,中國近代產業發達史,東京,校倉書房,昭和四十一年。
    樋口弘,日本の對支投資,東京,慶應書房,昭和十五年。
    三、論文
    三谷太一郎,「政黨內閣期の條件」,中村隆英、伊藤隆編,近代日本研究入門,東京,東大出版會,一九七七年。
    今井清一,「政黨政治と幣原外交」,歷史學研究,二一九號,一九五八年。
    今井清一,「一九二○年代の政治構造にかんする二三の問題」,歷史學研究,三四八號,一九六九年。
    今井清一,「日本外交分析の觀點」,歷史學研究,二八九號,一九六四年。
    由井正臣,「日本帝國主義の特質━日露戰後の政治過程を中心に」,歷史學研究,三五二號,一九六九年。
    矢內原忠雄,「總論」,現代日本小史(上),東京,みすず書房,昭和二十七年。
    矢內原忠雄,「滿洲問題」,矢內原忠雄全集,第二卷,東京,岩波書店,一九六三年。
    池井優,「第一次奉直戰爭と日本」、「第二次奉直戰爭と日本」,栗原健編,對滿蒙政策史の一面,東京,原書房,昭和四十六年。
    安藤實,「日本帝國主義と東アジア」,歷史學研究,三三六號,一九六八年。
    安藤彥太郎、山田豪一,「近代中國研究と滿鐵調查部」,歷史學研究,二七○號,一九六二年。
    吉村道男,「日露同盟の一考察」,國際政治學會編,日本外交史の諸問題(1),東京,有斐閣,昭和三十九年。
    坂本雅子,「三井物產と『滿洲』.中國市場」,藤原彰、野沢豐編,日本フアシズムと東アジア,東京,青木書店,一九七七年。
    信夫清三郎,「大正外交史の基本問題」,國際政治學會編,日本外交史━大正時代,東京,有斐閣,一九五八年。
    荒井信一,「アメリヵ極東政策と田中外交」,歷史學研究,一七五號,一九五四年。
    原朗,「日本資本主義の發達と中國進出」,河原宏、藤井昇三編,日中關係史の基礎知識,東京,有斐閣,昭和四十九年。
    秦郁彥,「明治期以降にぉける日米太平洋戰略の變遷」,國際政治學會編,日本外交史の諸問題(Ⅲ),東京,有斐閣,昭和四十三年。
    細井昌治,「一九二五年 - 二七年の中國革命と列國の態度」,歷史學研究,一六二號,一九五三年。
    野村浩一,「滿洲事變直前の東三省問題」,國際政治學會編,日本外交史研究━日中關係の展開,東京,有斐閣,昭和三十六年。
    麻田貞雄,「アメリヵの對日觀と『ワシントン體制』」,國際政治學會編,日米關係のイメージ,東京,有斐閣,昭和四十二年。
    橋川文三,「田中義一と幣原喜重郎」,竹內好、橋川文三編,近代日本と中國(下),東京,朝日新聞社,一九七四年。
    衛藤瀋吉「南京事件と日、米」,齋藤真編,現代アメリヵの內政と外交,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一九五九年。
    藤井昇三,「一九二○年安直戰爭をめじる日中關係の一考察」,國際政治學會編,日本外交史研究━日中關係の展開,東京,有斐閣,昭和三十六年。
    藤原彰,「第一次大戰直前の日本軍部」(1),歷史學研究,三八三號,一九七二年。
    ねづまさし,「幣原外交の評價化について今井清一氏に答える」,歷史學研究,二二七號,一九五九年。
    叁、英文部份
    Bamba, Nobuya. Japanese Diplomacy in a Dilemma: New Light on Japan’s China Policy, 1924-1929.Kyoto: Minerva Press, 1980.
    Borg, Dorothy. American Policy and Chinese Revolution, 1925-1928. New York: Octagon Books, Inc. , 1968.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Diplomatic Papers, 1923, 1924, 1925, 1926, 1927, The Far East Part, 5 volumes, Washington: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Iriye, Akira. After Imperialism: The Search for a New Order in the Far East, 1921-1931. NewYork: Atheneum, 1969.
    McCormack, Gavan. Chang Tso-lin in Northeast China, 1911-1928.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7.
    Nish, Ian Hill. Japanese Foreign Policy (1869-1942) : Kasumigaseki to Miyakezaka. London : Routedg and K. Raul, 1977.
    Sheridan, James E. China In Disintegration: The Republican Era In Chinese History, 1912-1949. New York: Octagon Books, 1973.
    Wright, Stanley F. China’s Struggle for Tariff Autonomy, 1843-1938. Taipei: Cheng-Wen Publishing Company, 1966.
    Relation: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研究所
    碩士
    7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歷史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575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