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205/145239 (79%)
Visitors : 52401613      Online Users : 91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03520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3520


    Title: 庾信生平及其賦之研究
    Authors: 許東海
    Contributors: 簡宗梧
    許東海
    Date: 1984
    Issue Date: 2016-11-08 15:13:08 (UTC+8)
    Abstract: 賦為中國文學中一種特殊文體,既有別於詩與散文,同時又兼具兩者之特色,文心雕龍詮賦篇云:「賦也者,受命於詩人,拓宇於楚辭也,於是荀况禮、智,宋玉風、釣,爰錫名號,與詩畫境,六義附庸,蔚成大國。」說明了詩與賦之源流關係。然賦既以「鋪采摛文,體物寫志」為主,因此漢賦又走上散文化作風。東漢以後,賦的形式漸趨駢儷,加以南北朝聲韻之學大興,賦的創作在形式上力求唯美,在技巧上求高妙。庾信正是這一風氣下的代表。同時庾信因政治背景的變動,創作了不少華實相扶的作品,卓立當時文壇,故孫松友四六叢話論辭賦之流衍,說:「左陸以下,漸趨整練,齊梁而降,益事妍華,古賦一變而為駢賦,江鮑虎步於前,金聲玉潤,徐庾鴻騫於後,繡錯綺交,固非古音之洋洋,亦未如律體之靡靡也。」而他由南入北,使南北文學提前發生接觸,因此他個人的作品,便可視為隋唐統一以後文風轉變的先聲。庾信作品在文學史上也就具有重大意義。
    本論文凡分五章,首章緒論,綜述南北朝時代之背景與其文學發展的狀況,以見其對庾信行誼與作品之影響。
    次章評傳,介紹庾信之鄉里世系與生平事蹟,于其先世又著重仕宦之系統,以見其生長背景。而其個人生平又配合作品之創作,分為三期。並述及家庭、交游、思想、學殖,以與其作品互相印證。然後引述其文學創作在多方面的成就。
    第三章庾信辭賦之分篇研究,除畫分前後兩期外,各篇又就其結構內容與主要特色,加以分析比較,以見其創作技巧與特殊表現。
    第四章庾信辭賦之特色與比較,再就其十五篇賦,加以綜合分析比較,以探討庾信寫作之一貫特色與不同的改變,由此更反復印證其生平與作品的息息相關。以期於庾信作品有更完整之認識與瞭解。
    末章結論,主要在評介庾信于文學史上的地位與影響。首節與徐陵並論,以見南朝文壇之風氣。次節與王褒並提,以見北方文壇受南人的影響。末節則說明庾信于後世文學之重大影響。
    本論文撰寫期間,多蒙 宗梧師悉心指導,謹此致謝。惟限於才力,雖力求完善,終不免罅漏,尚祈博雅君子,惠予指教。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南北朝政治之背景2
    第二節 南朝文學之趨勢3
    第三節 北朝文學之演變6
    第二章 庾信評傳9
    第一節 鄉里世系9
    第二節 生平行誼18
    一、生卒事蹟18
    (一) 南朝登仕18
    (二) 哀樂中年21
    (三) 長安羈旅23
    附年譜簡表25
    二、家庭背景29
    三、交遊情況31
    四、學殖思想34
    第三節 著作評介38
    一、文集之編成與注釋38
    二、作品之分類與內容40
    (一)賦41
    (二)詩41
    (三)樂府46
    (四)表49
    (五)啟52
    (六)書54
    (七)連珠55
    (八)讚56
    (九)教57
    (十)移文57
    (十一)序58
    (十二)傳59
    (十三)銘60
    (十四)碑61
    (十五)誌銘62
    第三章 庾信辭賦之分篇研究69
    第一節 春賦69
    一、宮體與詠物69
    二、題稱與寫作動機71
    三、結構與內容73
    四、事類與字詞77
    五、詩賦與形式79
    第二節 七夕賦83
    一、主旨與內容83
    二、篇幅與形式84
    第三節 蕩子賦86
    一、結構與內容86
    二、內外統一與寫作技巧88
    三、蕩子賦與蕩子從軍賦90
    第四節 鴛鴦賦95
    一、時代與題材之關係95
    二、主旨與內容之分析97
    三、用典與才學之表現98
    第五節 鏡賦101
    一、結構與內容之分析101
    二、女性形象與心理之描繪104
    三、聲色效果與語言之運用107
    第六節 對燭賦111
    一、內容形式之分析111
    二、詩賦融合之形式114
    三、應制作品之比較115
    第七節 燈賦118
    一、遊戲性之結構內容118
    二、新變下之體物手法120
    三、女性化之輕艷風格122
    第八節 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125
    一、寫作動機與背景125
    二、結構與內容128
    三、形式與字詞134
    四、子虛上林與馬射賦138
    第九節 象戲賦143
    一、題稱與由來143
    二、結構與內容145
    第十節 竹杖賦150
    一、體物與寫志150
    二、結構與內容154
    三、事類與字詞158
    第十一節 邛竹杖賦162
    一、題稱與背景162
    二、結構與內容163
    三、竹杖賦與邛竹杖賦165
    第十二節 枯樹賦168
    一、寫作動機與背景之探討168
    二、結構與內容之分析171
    三、賦比興與寫作手法之運用175
    第十三節 小園賦181
    一、倪注與寫作時間之辨正181
    二、結構與內容之分析184
    三、隱逸與現實之矛盾190
    四、事類與字詞之轉化193
    第十四節 傷心賦198
    一、撰寫時間之推測198
    二、結構內容之分析203
    三、文字情感之相稱206
    第十五節 哀江南賦209
    一、寫作動機與背景209
    二、結構與內容217
    三、形式與技巧227
    四、評價與影響231
    第四章 庾信辭賦之特色與比較239
    第一節 庾信辭賦一貫之特色239
    一、典故之靈活運用239
    二、對偶之富於變化244
    三、聲律之逐漸講求250
    四、辭采之極力渲染258
    第二節 庾信辭賦作風之改變262
    一、情感與思想262
    二、題材與內容266
    三、氣力與風格270
    第三節 庾信辭賦歷來之評價275
    第五章 結論283
    第一節 庾信與南朝文學283
    第二節 庾信與北朝文學285
    第三節 庾信與後世文學291
    參考書目291
    Reference: (先依朝代,次依書名筆劃)
    十三經注疏 藝文印書館印行
    老子 李耳著 朱謙之校釋 明倫出版社
    莊子 莊周著 郭慶藩集釋 華正書局
    以上先秦
    史記 司馬遷撰 裴駰集解 司馬貞索隱 張守節正義 鼎文書局印行
    淮南子 劉安撰 高誘注 世界書局印行
    漢書 班固撰 顏師古注 王先謙補注 鼎文書局印行
    說文解字 許慎撰 段玉裁注 蘭臺書局印行
    以上兩漢
    文章流別論 摯虞撰 (見嚴可均全晉文)
    文心雕龍 劉勰撰 明倫書局印行
    文選 蕭統選 唐李善注 藝文印書館印行
    世說新語 劉義慶撰 劉孝標注 世界書局印行
    宋書 沈約撰 鼎文書局印行
    金樓子 蕭繹撰 藝文印書館印行
    南齊書 蕭子顯撰 鼎文書局印行
    庾子山集 庾信撰 倪璠注 源流出版社印行
    庾子山集 庾信撰 倪璠注 光緒儒雅堂本
    庾子山集 庾信撰 商務印書館印行
    庾子山集 庾信撰 明屠龍本
    詩品 鍾嶸撰 世界書局印行
    顏氏家訓 顏之推撰 商務印書館印行
    以上魏晉南北朝
    元和郡縣圖志 李吉甫撰 商務印書館印行
    元和姓纂 林寶撰 商務印書館印行
    文中子中說 王通撰 阮逸注 世界書局印行
    北史 李延壽撰 鼎文書局印行
    北齊書 李百藥撰 鼎文書局印行
    酉陽雜俎 段成式撰 源流出版社印行
    周書 令狐德棻撰 世界書局印行
    南史 李延壽撰 鼎文書局印行
    梁書 姚思廉撰 鼎文書局印行
    陳書 姚思廉撰 鼎文書局印行
    隋書 魏徵等撰 鼎文書局印行
    朝野僉載 張鷟撰 廣文書局印行
    以上唐代
    文苑英華 彭叔夏撰 華文書局印行
    四六話 王銍撰 商務印書館印行
    困學紀聞 王應麟撰 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印行
    姓解 邵思撰 商務印書館印行
    直齊書錄解題 陳振孫撰 商務印書館印行
    容齋四六叢談 洪邁撰 商務印書館印行
    容齋隨筆 洪邁撰 商務印書館印行
    海錄碎事 葉廷珪 國防研究院印行
    郡齋讀書志 晁公武撰 商務印書館印行
    崇文總目 秦鑑撰 商務印書館印行
    新唐書 歐陽修等撰 鼎文書局印行
    樂府詩集 郭茂倩編 世界書局印行
    以上宋代
    文獻通考 馬端臨撰 新興書局印行
    古賦辨體 祝堯撰 商務印書館印行
    宋史 托托撰 鼎文書局印行
    滹南遺老集 王若虛撰 商務印書館印行
    以上元代
    丹鉛總錄 楊慎撰 商務印書館印行
    文章辨體 吳訥撰 長安出版社印行
    文體明辨 徐師曾撰 長安出版社印行
    詩藪 胡應麟撰 廣文書局印行
    萬姓統譜 凌迪知撰 正光書局印行
    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張溥選 新興書局印行
    騷壇秘語 周履靖撰 商務印書館印行
    藝苑巵言 王世貞撰 學生書局印行
    四六法海 王志堅編 清蔣士銓評 德志出版社印行
    以上明代
    七十家賦鈔 張惠言編 世界書局印行
    二十二史剳記 趙翼撰 世界書局印行
    六朝文絜 許槤輯 中華書局印行
    六朝麗指 孫德謙撰 新興書局印行
    日知錄 顧炎武撰 明倫出版社印行
    古文辭類纂 姚鼐編 世界書局印行
    四六叢話 孫梅撰 世界書局印行
    四六金針 陳維崧撰 商務印書館印行
    古詩源 沈德潛編 商務印書館印行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永溶等撰 商務印書館印行
    全上古三代秦漢晉三國南北朝文 嚴可均輯 世界書局印行
    全唐詩 清聖祖敕編 明倫出版社印行
    姓觽 陳士元撰 藝文印書館印行
    御定歷代賦彙 陳元龍等編 中文出版社印行
    詩比興箋 陳沆撰 鼎文書局印行
    義門讀書記 何焯撰 商務印書館印行
    新野縣志 徐立位纂修 成文出版社印行
    嘉慶重修一統志 穆彰阿修 商務印書館印行
    漢魏六朝墓銘纂例 李富孫撰 商務印書館印行
    漢魏六朝唐代墓志金石例 吳鎬撰、商務印書館印行
    鄢陵縣志 靳容鏡等修纂 成文出版社印行
    賦話 李調元撰 廣文書局印行
    駢體文鈔 李兆洛編 世界書局印行
    藝概 劉熙載撰 廣文書局印行
    以上清代
    文論講疏 許文雨撰 正中書局印行
    文學研究叢編第一輯 夏承燾等撰 木鐸出版社印行
    中國文學研究 鄭西諦等編 國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印行
    中國文學論集 徐復觀撰 學生書局印行
    中國文學史論集 張其盷等著 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印行
    中國文學發展史 劉大杰撰 華正書局印行
    中國駢文史 劉麟生撰 商務印書館印行
    中國文學批評史 郭紹虞撰 盤庚出版社印行
    中國中古文學史 劉師培撰 鼎文書局印行
    中國駢文發展史 張仁青撰 中華書局印行
    中國韻文史 王鶴儀撰 商務印書館印行
    中國韻文概論 傅師隸樸撰 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撰
    中國駢文論 瞿兌之撰 清流出版社印行
    中古文學思想 王瑤撰 鼎文書局印行
    中古文學風貌 王瑤撰 鼎文書局印行
    中國韻文裡所表現的情感 梁啟超撰 中華書局印行
    中國語文論叢 周法高撰 正中書局印行
    中國文學之聲律研究 王忠林撰 師範大學印行
    元和姓纂四校記 岑仲勉撰 商務印書館印行
    六朝唯美文學 張仁青撰 文史哲出版社印行
    古典文學第一集 吳璵等撰 學生書局印行
    由隱逸到宮體 洪順隆撰 河洛圖書出版社印行
    北朝胡姓考 姚薇元著 華世出版社印行
    左思生平及其賦之研究 高桂惠撰 政大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司馬相如揚雄及其賦之研究 簡師宗梧撰 政大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江淹生平及其賦之研究 段錚撰 政大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字句鍛鍊法 黃永武撰 商務印書館印行
    宋金四家文學批評研究 張健撰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印行
    南北朝 李唐撰 河洛圖書出版社印行
    唐詩散論 葉慶炳撰 洪範書局印行
    修辭學 傅師隸樸撰 正中書局印行
    梁代文論三派述要 周勛初撰 鼎文書局印行
    國史大綱 錢穆撰 商務印書館印行
    陳寅恪先生論文集 陳寅恪撰 里仁書局印行
    庾子山評傳 林承撰 自印本
    清代駢文通義 陳耀南撰 學生書局印行
    詩賦詞曲概論 丘瓊蓀撰 中華書局印行
    楚辭論文集 游國恩撰 九思出版社印行
    楚辭概論 游國恩撰 九思出版社印行
    詩文聲律論稿 啟功撰 華中書局印行
    漢賦源流及其價值之商榷 簡師宗梧撰 文史哲出版社印行
    聞一多選集 聞一多撰 文學史料研究會印行
    語文通論 郭紹虞撰 華聯出版社印行
    漢魏六朝專家文研究 劉師培撰 中華書局印行
    漢賦之史的研究 陶秋英撰 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
    漢魏六朝詩論稿 李直方撰 香港龍門書店印行
    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 蕭滌凡撰 長安出版社印行
    論文雜記 劉師培撰 廣文書局印行
    賦選注 傅師隸樸撰 正中書局印行
    樂府文學史 羅根澤撰 文史哲出版社印行
    談藝錄 錢鍾書撰
    歷代文約選詳評 王禮卿撰 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印行
    賦話六種 何沛雄編著
    駢文論衡 謝鴻軒撰 廣文書局印行
    魏晉風氣與六朝文學 朱義雲撰 文史哲出版社印行
    魏晉南北朝史 勞榦撰 中華文化出版事業社印行
    辭賦學綱要 陳去病撰 文海出版社印行
    以上民國專著部分
    文學觀念及其含義之變遷 郭紹虞撰 東方雜誌二五卷一號
    文學家與其時代環境之關係 黎正甫撰 思想與時代一一九期
    文學與環境 易烈剛撰 師大國學叢刊一卷二期
    中國文學之未開闢的領土 朱光潛撰 東方雜誌二三卷十一號
    中國文明之地理轉移 陳登原撰 中山大學文學研究所集刊一期
    中國文學變遷之趨勢 陳鐘凡撰 文哲季刊一期
    六朝文述論略 馮承基撰 學粹一四卷一、三期
    六朝詠物詩研究 洪順隆撰 大陸雜誌五六卷三、四期
    六朝人的愛美心理 張仁青撰 東方雜誌復刊一七卷一期
    王褒及其作品 蔡雄祥撰 學粹一九卷六期
    少陵先生文心論 程會昌撰 文史雜誌五卷一、二期
    古人詩文評對語言之基本態度 王師夢鷗撰 東方雜誌復刊一五卷十期
    由鮑照詩看六朝的人生孤憤 龔鵬程撰 鵝湖月刊三卷四期
    北魏與南朝對峙期間的外交關係 逯耀東撰 新亞書院學術年刊八期
    杜甫戲為六絕句研究 何三本撰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六卷四期
    兩晉南北朝的宮闈 劉廣惠撰 食貨半月刊二期
    南北朝詩人用韻考 王力撰 清華學報一一卷三期
    南朝文學批評之派別 陳鐘凡撰 文哲季刊一期
    南朝樂府與當時社會之關係 廖蔚卿撰 文史哲學報三期
    南朝宮體詩研究 林文月撰 文史哲學報一五期
    哀江南賦箋 高步瀛撰 師大月刊一四期
    宮體詩人之寫實精神 林文月撰 中外文學三卷三期
    陸機文賦所代表的文學觀念 王師夢鷗撰 中外文學八卷二期
    從絕句的起源說到杜工部的絕句 傅懋勉撰 國文月刊一七期
    庾子山小園賦―清倪璠注的幾點辨正 王質廬撰 東方雜誌復刊一卷八期
    貴游文學與六朝文體之演變 王師夢鷗撰 中外文學八卷一期
    無題之美 王師夢鷗撰 中華學苑二七期
    絕句與聯句 李嘉言撰 國文月刊一七期
    詩的歌與誦 兪平伯撰 清華學報九卷三期
    漢賦的性情與結構 吳炎塗撰 鵝湖三卷一期
    漢與六朝樂府產生時的社會形態 田倩君撰 大陸雜誌一七卷九期
    漢魏六朝文體變遷之一考察 王師夢鷗撰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集刊第五十本第二分
    齊梁詩與齊梁詩人 鄭雷夏撰 台北女師專學報九期
    齊梁以前儒學思想對文學理論之影響 陳勝長撰 聯合書院學報十期
    論漢魏六代賦 陳鐘凡撰 文哲季刊一期
    論屈賦之流變 趙璧光撰 成功大學學報八卷
    論賦之封略 段凌辰撰 中山大學史研所週刊九集一○六期
    論宮體風格―巧密 馮承基撰 大陸雜誌三八卷十期
    論六朝駢文 孫德謙撰 學衡二六期
    賦在中國文學史上的位置 郭紹虞撰 小說月報一七卷號外
    暮年詞賦動江關的庾信 章江撰 自由青年四八八期
    駢文新論 江應龍撰 文壇一五六、一五七期
    駢文在中國文學史的地位 張仁青撰 暢流四十卷四期
    魏晉南北朝名家文之研究 劉繁蔚撰 公教知識二三三―二三七期
    魏晉南北朝文學之發展 王師夢鷗撰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一四卷七、八、九期
    辭賦分類略說 何沛雄撰 人生二七卷九、十期
    韻文與駢體文 嚴既澄撰 小說月報一七卷號外
    辭賦對律詩之影響 易蘇民撰 現代學苑五卷一一期
    以上民國期刊部分
    文鏡秘府論 弘法大師撰 河洛圖書出版社印行
    中國文學通論 兒島獻吉郎著 孫俍工譯 商務印書館印行
    賦史大要 鈴木虎雄撰 殷石臞譯 正中書局印行
    中國文學史 前野直彬主編 連秀華 何寄彭合譯 長安出版社印行
    庾開府傳論稿 橫山弘撰 天理大學學報六五期
    六朝律詩之形成 青木正一撰 鄭清茂譯 大陸雜誌一三卷九期
    學者的挫折感―論賦的一種形式 Helmut Wilhel撰 劉紉尼譯 幼獅月刊三九卷六期
    以上外人著作部分
    Relation: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
    7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41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