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012/145044 (79%)
Visitors : 52080720      Online Users : 57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法學院 > 法律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02500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2500


    Title: 論工作物責任之「欠缺」與責任歸屬 —基於歸責原理之探討
    A Study on Premises Liability:What`s Defect and Who`s Responsible ーBased on Its Principle
    Authors: 張谷瑛
    Chang, Guyin
    Contributors: 陳洸岳
    Chen, Guang Yue
    張谷瑛
    Chang, Guyin
    Keywords: 工作物責任
    設置或保管有欠缺
    工作物所有人
    民法第191條
    Date: 2015
    Issue Date: 2016-10-03 14:30:05 (UTC+8)
    Abstract: 我國之工作物責任規範於民法第191條,其責任主體、客觀構成要件與體例設計,與民法繼受對象之德國法規範迥異。故於引進德國法制作為解釋基礎時常生扞搹,復因國民政府自南京輾轉遷徙來臺,立法資料逸失,致學說與實務工作者於討論民法第191條之規定時,難以覓得歸責原理,其規範目的與構成要件內涵亦無從定位,個案法律適用上也呈現見解紛歧的狀態。
    例如不少實務見解認為須引起損害的起火、進水、短路點為工作物之「重要成分」,才能適用第191條規定;或例如工作物有占有人、承攬人之際,有力學說與部分實務見解亦認為工作物所有人此時無庸負第191條之責任,被害人須向占有人或承攬人另尋覓請求權基礎主張權利。然而,前揭見解就被害人向工作物所有人求償增加了法律所無之限制,論理上不無自相矛盾,甚與第191條之規範文義及理由相悖之情形,是否適當,實非無疑。又損害發生之歷程中若介入自然力,如臺灣常見的地震、颱風及隨之而來的土石崩落、土石流、洪泛,或介入了第三人之行為,此種情況下之工作物責任之範圍是否應予調整?實務上亦無穩定之見解,而令人無所適從。
    本文擬觀察亦以德國民法為承襲對象,惟針對工作物責任制定出獨特體例之日本民法第717條,借鏡日本民法工作物責任之規範內容、日本學說及實務就構成要件與責任範圍調整提出之見解,探悉我民法第191條規定之歸責原理,並據以開展第191條之構成要件釋義、責任範圍調整可能性,過程中以我國相關民事訴訟案例之實務判決為素材,就其等事實認定之觀察角度及法律見解之邏輯演繹,進行檢討與提出可能之發展方向。
    Reference: 中文文獻
    書籍
    1.王澤鑑,特殊侵權行為,三民,2006年3月。
    2.王澤鑑,侵權行為法,三民,2011年1月。
    3.王澤鑑,民法物權,三民,2010年6月,
    4.史尚寬,債法總論,自版,1983年3月。
    5.李祖蔭,比較民法債編通則,澹雲寄廬,1933年10月。
    6.李惠宗,行政法要義,元照,2010年9月。
    7.吳 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三民,2005年10月。
    8.吳志光,行政法,新學林,2007年9月。
    9.林誠二,民法債編總論—體系化解說(上),瑞興,2000年9月。
    10.林錫堯,行政法要義,元照,2006年9月。
    11.林騰鷂,行政法總論,三民,2012年3月。
    12.邱聰智,新訂民法債編通則(上冊),元照,2000年9月。
    13.胡長清,中國民法債編總論,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2月。
    14.孫森焱,民法債編總論(上冊),三民,2012年2月。
    15.黃 立,民法債編總論,元照,2006年。
    16.陳忠五,契約責任與侵權責任之保護客體:權利與利益區別正當性的再反省,新學林,2008年12月。
    17.陳 敏,行政法總論,新學林,2004年11月。
    18.陳新民,行政法學總論,三民,2000年8月。
    19.曾隆興,詳解損害賠償法,三民,2003年1月。
    20.葉百修,國家賠償法之理論與實務,元照,2012年9月。
    21.鄭玉波著、陳榮隆修訂,民法債編總論,三民,2002年6月。
    22.鄭玉波著、黃宗樂修訂,民法物權,三民,2003年10月。
    23.劉春堂,國家賠償法,三民,2010年2月。
    24.謝在全,民法物權論(上),三民,2004年8月。
    25.蘇永欽編,民法物權爭議問題研究,五南圖書,1999年1月。

    論文
    1.王千維,民事損害賠償責任法上「違法性」問題初探(上),政大法學評論第66期,2001年6月。
    2.王怡蘋,論侵權行為法之作為義務,政大法學評論第116期,2010年8月。
    3.王澤鑑,損害賠償法的體系、請求權基礎、歸責原則及發展趨勢,月旦法學雜誌第119期,2005年4月。
    4.朱柏松,侵權行為理論發展之新趨勢,法學叢刊第153期,1994年1月。
    5.沈冠伶,論新民事訴訟法中法官之闡明義務與當事人之事案解明義務,收錄於氏著民事證據法與武器平等原則,元照,2007年10月。
    6.李惠宗,公有公共設施設置管理與國家賠償,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下),五南,2000年12月。
    7.林美惠,交易安全義務與我國侵權行為法體系之調整—以歸責原則變動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78至80期,2001年11、12月、2002年1月。
    8.林美惠,侵權行為法上交易安全義務的保護客體—以純粹經濟上損失為 主,政大法學評論第70期,2002年6月。
    9.林美惠,侵權行為法上交易安全義務之研究,臺灣大學博士論文,1999年。
    10.林美惠,論我國法上交易安全義務理論之建立,臺大法學論叢第28卷第1期,1998年10月。
    11.林誠二,共同危險行為之構成與界限,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05期,2008年4月。
    12.林三欽,國家賠償法第三講:國家賠償請求權基礎之三「公共設施瑕疵」之國賠請求權,月旦法學教室第58期,2007年8月。
    13.黃茂榮,營建損鄰之賠償責任,月旦法學雜誌第122期,2005年7月。
    14.黃茂榮,醫療損害之危險責任,植根雜誌第18卷第2期,2002年2月。
    15.黃國昌,事證開示義務與舉證責任,收錄於氏著民事訴訟理論之新開展,元照,2010年1月。
    16.陳自強,民法侵權行為法體系之再構成,台灣本土法學第16、17期,2000年11月、12月。
    17.陳忠五,權利與利益區別正當性的再反省,新學林,2008年12月版。
    18.陳聰富,危險責任與過失推定,月旦法學雜誌第55期,1999年11月。
    19.陳聰富,歐陸法嚴格責任立法與我國民法第191條之3之檢討,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40卷第2期,2011年6月。
    20.陳聰富,侵權違法性與損害賠償,元照,2008年12月。
    21.陳清秀,國家賠償實務之研討(上),月旦法學雜誌第141期,2007年2月。
    22.陳淑芳,公有公共設施之國家賠償責任,月旦法學教室第52期,2007年2月。
    23.曾世雄,非財產上之損害賠償,元照,2002年10月。
    24.曾世雄,非財產上損害賠償與危險責任,學林,1989年。
    25.楊佳元,侵權行為過失責任之體系與一般要件,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56期,2005年6月。
    26.楊佳元,危險責任,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57期,2005年12月。
    27.簡資修,危險責任之生成與界限:舉證責任與過度防制,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48期,2001年6月。
    28.簡資修,違反保護他人法律之過失推定:經濟功效與司法仙丹,政大法學評論第75期,2003年9月。

    日文文獻
    書籍
    1.小賀野晶一,判例から學ぶ不法行為法,成文堂,2010年11月15日版。
    2.円谷峻,不法行為法.事務管理.不當利得—判例による法形成,成文堂,2010年3月20日。
    3.四和宮夫,現代法律學全集10,不法行為(事務管理.不当利得.不法行為中、下卷),青林書院,1985年。
    4.平野裕之,不法行為法,信山社,2009年9月15日。
    5.北河隆之、柳憲一郎,判例にみる工作物.営造物責任,新日本法規,2005年4月。
    6.吉村良一,不法行為法,有斐閣,2010年2月。
    7.前田陽一,債権各論Ⅱ不法行為法,弘文堂,2010年3月。
    8.野澤正充,事務管理.不當利得.不法行為,日本評論社,2011年8月。
    9.浦川道太郎,ドイツ不法行為法,日本評論社,2008年2月。
    10.船越隆司,民事責任の構造と證明(請求権競合論の前提,義務違反.工作物瑕疵を中心として),尚學社,1992年11月。
    11.乾昭三編、有泉亨監修,現代損害賠償法講座6(使用者責任.工作物責任.国家賠償),日本評論社,1974年。
    12.廣中俊雄、星野英一編,民法典の百年Ⅲ,有斐閣,1998年10月。
    13.椿寿夫、石近健男編,注釈ドイツ不当利得.不法行為法,三省堂,1990年12月。
    14.窪田充見,不法行為法,有斐閣,2007年4月。
    15.窪田充見譯,Chistian V. Barヨ-ロッパ不法行為法(1),成文堂,1999年
    16.潮見佳男,不法行為法Ⅱ,信山社,2011年2月。

    論文
    石橋秀起,営造物.工作物責任における自然力競合による割合的減責論の今日的意義,立命館法学第317號,2008年1月。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97651017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7651017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法律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017101.pdf2849KbAdobe PDF21579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