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0203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4105/145137 (79%)
造訪人次 : 52181731      線上人數 : 53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政大機構典藏 > 法學院 > 法律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02038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2038


    題名: 敵人刑法之研究
    The Study of enemy criminal law
    作者: 任欣儀
    Jen, Hsin I
    貢獻者: 陳志輝
    Chen, Jyh Huei
    任欣儀
    Jen, Hsin I
    關鍵詞: 敵人
    市民
    人格者
    市民刑法
    私領域
    危險性
    對抗法案
    恐怖份子
    日期: 2014
    上傳時間: 2016-09-20 11:36:17 (UTC+8)
    摘要: 敵人刑法的概念早在1985年由 Jakobs 教授首次提出,經過一段時間後,敵人刑法在學界廣受討論,然而批判的聲音卻大於贊同!敵人刑法並非Jakobs憑空創設出了什麼法令,而儘是Jakobs就現有的法體例觀察後,做一個描述並予以命名。
    本論文第二章將Jakobs一系列對敵人刑法的文章予以仔細釐清,第三章則以「符合敵人刑法概念」的德國相關法制做介紹,另一併檢視我國相關法制,是否有符合敵人刑法的規定,並論述其正當性。第四章則以針對批評敵人刑法文章中的論點,予以論述並探究,這些批評的基礎和Jakobs提出敵人刑法的基礎是否相同,若有不同則須加以釐清。
    2001年911恐怖攻擊事件後,敵人刑法開始受到刑法學界的青睞,甚有論者認為可以用敵人刑法來對抗恐怖主義的論點,本文對此加以探討以一個「概念性的敵人刑法」對抗恐怖主義究竟有無效用,並於最後提出對於敵人刑法及其相關法制的評述及一己之見。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書籍
    (一) 中文專書
    1. Günther Jakobs著,馮軍譯,規範、人格體、社會-法哲學前思想,2001年。
    2.Mary Fulbrook著,糜佳譯,劍橋德國簡史,2006年。
    3.李文健,罪責概念之研究-非難的實質基礎,春風煦日論壇—刑事法叢書系,1998年。
    4.林山田,刑法通論(上),2008年增訂10版。
    5.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下冊),2005年5版。
    6.林鈺雄,新刑法總則,2011年3版。
    7.林東茂,危險刑法與經濟刑法,1996年。
    8.林俊益,刑事訴訟法概論(上),2010年。
    9.法務部調查局,102年毒品犯罪防制工作年報,2014年。
    10.政治大學法學院刑事法學中心編,刑事法學的新視野,2011年5月。
    11.高鳳仙,性暴力防治法規—性侵害、性騷擾及性交易相關問題,2005年。
    12.許玉秀編,刑事法之基礎與界線-洪福増教授紀念專輯-2003年。
    13.許玉秀,當代刑法思潮,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年。
    14.張哲瑞聯合律師事務所編著,裸露的權利,2008年。
    15.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下), 2012年修訂3版。
    16.黃常仁,刑法總論-邏輯分析與體系論證,2009年增訂2版。
    17.黃榮堅,刑罰的極限,2000年。
    18.蔡墩銘,德日刑事訴訟法,1994年初版。
    (二)學位論文
    1.王榮聖,預備罪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2.林芝郁,「恐怖行動」刑事責任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3.林宗翰,風險與功能-論風險刑法的理論基礎,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4.陳柏良,防制組織性犯罪立法模式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5.陳俊偉,入罪化與除罪化-刑事立法政策之基本思維-,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6.蔡豐徽,論消失中的未遂教唆,國立高雄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三)期刊專論
    1.Luis Greco著(李立暐、陳志輝譯),Jakobs的敵人刑法,法學新論第22期。2010年5月,頁45-60。
    2.Luis Greco著(鍾宏彬譯),關於敵人刑法的文獻辨析,法學新論第22期。2010年5月,頁61-72。
    3.Luis Greco著,(陳志輝譯),敵人刑法概念在刑事政策上以及釋義學上毫無成果,法學新論第28期。2011年2月,頁55-61。
    4.Schünemann, Bernd著,葛詳林譯,〈評論市民刑法與敵人刑法〉,台德2003年刑法學術研討會,論文編號4A。
    5.Günther Jakobs著,李聖傑譯,刑法保護什麼?如何保護衝突與預防;法益保護與規範的維護,臺德2003年刑法學術研討會,論文編號:8A。
    6.Miguel Polaino-Orts著, (徐育安譯)以功能破除概念迷思:敵人刑法,法學新論第22期。2010年5月,頁33-44。
    7.王皇玉,台灣毒品政策與立法之回顧與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180期。2010年4月,頁80-96。
    8.王正嘉,風險社會下的刑法保護機能論,法學新論第6期。2009年1月,頁15-100。
    9.呂秉翰,恐怖主義與敵人刑法,刑事法雜誌第57卷第2期。2013年4月,頁109-144。
    10. 周治平,「德國情治分工原則之研究-兼論我國情治分立原則之難題」,軍法專刊,97年6月,54卷3期,頁40。
    11.李佳玟,預防性羈押:刑事程序中的風險管理,月旦法學教室,第36期。2005年10月,頁57-68。
    12.李佳玟,風險社會下的反恐戰爭,月旦法學雜誌第118期。2005年3月,頁30-40。
    13.李元簇,預備犯之研究,刑事法雜誌第1卷第4期。1957年8月,頁12-16。
    14.林立,由Jakobs「仇敵刑法」之概念反省刑法「規範論」傳統對於國家暴力問題的侷限性—對一種導源於Kant「法」概念先天性信念之思想的分析與批判,政大法學評論第81期。2004年10月,頁1-50。
    15.林亞剛,犯罪預備與犯意表示、陰謀犯,中國大陸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第4期,2003年8月,頁3-6。
    16.許玉秀,罪責原則,刑事法雜誌第40卷第二期。1996年4月,頁45-84。
    17.許福生,兩極化刑事政策在責任主義上之疑慮與反論,法學叢刊第194期。2004年4月,頁43-46。
    18.陳志輝,預備犯之可罰性及其界限,收錄於聖傑、許恒達編,犯罪實行理論,2012年4月,頁3-40。
    19.陳志龍,性犯罪排除於假釋之外?--就刑事制裁體系的基本觀念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96期。2003年5月,頁103-109。
    20.黃經綸,對抗「敵人刑法」--淺析Jakobs的敵人刑法與德國法下客觀法秩序維持之衝突性,刑事法雜事第48卷第5期。2004年10月,頁88-111。
    21.黃景明,我國性侵害犯罪人強制治療制度之探討,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第37卷第5期。2007年3月,頁89-106。
    22.黃惠婷,預備行為與未遂行為之區別,月旦法學雜誌第108期。2004年5月,頁158-171。
    23.曾淑瑜,評雅布個斯的「敵人刑法」,華岡法粹第37期。2007年3月,頁23-46。
    24.彭美英,刑法第一五四條參與犯罪結社罪之檢討,月旦學雜誌第159期。2008年7月,頁245-263。
    25. 蔡桂生,德國刑法中杜歇納條款研究,《東方法學》,2013年,第4期,頁130-140。
    26.劉仁文,敵人刑法:一個初步的清理,載於西北政法法院學報,2007年6月,頁54-59。
    27.鄭逸哲,「預備犯構成要件」及其適用,法令月刊,第16卷第2期。2009年2月,頁4-16。
    28.盧映潔,安全管束監禁制度之介紹—兼論我國死刑制度廢除替代方案—,成大法學期刊第17期。2009年6月,頁127-187。
    29.謝立功,反恐怖行動法草案之評析,政策月刊,憲政(研)092-053號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3年12月。
    30.謝煜偉,寬嚴並進刑事政策之省思,月旦法學雜誌第126期。2005年11月,頁131-157。


    二、 外國文獻
    (一)教科書
    1.Jakobs, Günther: Strafrecht , Allgemeiner Teil, 2. Aufl., 1991.
    2.Roxin, Claus‚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Band 2, 2006.
    (二)專論
    1.Chou, Yang-Yi: Zur Legitimität von Verbereitungsdelikten, 2011.
    2.Jakobs, Günther: Norm, Person, Gesellschaft: Vorüberlegungen zu einer Rechtsphilosophie, 2008.
    3. Jakobs, Günther: System der strafrechtlichen Zurechnung, 1.Aufl., 2012.
    4.Luis, Greco, Feindstrafrecht, 2006.
    (三)期刊文獻
    1.Fieber Ulrich: Die Verbrechensverabredung, § 30 Abs. 2, 3. Alt. StGB, 2001.
    2.Gössel, Karl Heinz: Widerrede zum Feindstrafrecht – Über Menschen, Individuen und Rechtspersonen, in: FS-Schroeder, 2006, S. 33-50.
    3.Hörnle, Tatjana: Deskriptive und normative Dimensionen des Begriffs „Feindstrafrecht“, GA 2006, S. 80-95.
    4.Jakobs, Günther: Bürgerstrafrecht und Feindstrafrecht, in: HRRS 2004, S. 88-95.
    5.Jakobs, Günther: Das Selbstverständnis der Strafrechtswissenschaft vor den Herausforderungen der Gegenwart (Kommentar), in: Eser u.a. (Hrsg.), Die deutsche Strafrechtswissenschaft vor der Jahrtausendwende, 2000, S. 47- 56.
    6.Jakobs, Günther: Feindstrafrecht? - Eine Untersuchung zu den Bedingungen von Rechtlichkeit, in: HRRS 2006, S. 288-297.
    7.Jakobs, Günther: Kriminalisierung im Vorfeld einer Rechtsgutsverletzung, in: ZStW 97(1985) , S. 751-785.
    8.Jakobs, Günther: Terroristen als Personen im Recht?, in: ZStW 117(2005) , S. 839-851.
    9.Schroeder, Friedrich-Christian: Bestiz als Straftat, in ZIS 2006, S. 444 -449.
    10.Schünemann, Bernd‚ Feindstrafrecht ist kein Strafrecht, in: Festschrift für Kay Nehm, 2006, S. 175-183.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9765105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651050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法律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105001.pdf1879KbAdobe PDF22052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