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01214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822/144841 (79%)
造訪人次 : 51821459      線上人數 : 52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1214


    題名: 兩岸跨域治理之研究-以金、廈智慧城市互聯互通為例
    A Study on Cross-Boundary Governance:Take the Smart City Interconnection of Kinmen and Xiamen as an Example
    作者: 羅雅妃
    貢獻者: 陳德昇
    羅雅妃
    關鍵詞: 智慧城市
    跨域治理
    金廈治理聯盟
    公私協力
    電子跨域
    日期: 2016
    上傳時間: 2016-09-02 01:13:17 (UTC+8)
    摘要: 受到經濟自由化以及資訊通訊科技發展的影響,全球化已是主要趨勢。兩岸經濟互動因投資貿易不斷擴大而日益密切,促使兩岸經濟有逐漸朝向區域整合發展的趨勢。金、廈雙城地理區位鄰近,往來密切,出現跨域治理需求。協調議題不僅僅侷限在經濟及投資面向,展現更多元的功能協調,參與其中行動者角色豐富,更符合跨域治理所討論之功能、部門、空間意涵,使金、廈成為兩岸跨域治理典範。
    在考量金門縣整體規劃及未來發展後,金門縣政府以「智慧科技,幸福金門」為目標,規劃金門智慧城市,期望未來金門成為國內乃至於國際上智慧城市亮點,並期望善用金門地理優勢,連結廈門及海西區。金廈智慧城市運作透過治理聯盟、公私協力體制以及網絡治理形成跨域治理運作機制。聯盟整合產、官、學、研之各方行動者,透過正式/非正式制度合作,進行跨域治理。
    研究結果顯示,從智慧觀光著手推動金廈智慧城市合作是較為可行的,但仍需注意兩岸關係發展所造成的衝擊。此外,兩岸強化跨域治理對話亦有其必要性。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Susanne Dirks、Mary Keeling,智慧城市白皮書(北京:IBM商業價值研究院經濟發展研究中心,2009年)。
    工業和資訊化部電腦與微電子發展研究中心,「2013年中國智慧城市評估調查研究報告」,2014年2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2011年3月)。
    仇桂美,「新區域主義下大台北都會區之跨域治理」,中國地方自治,第64卷第6期(2011年),頁4-19。
    王玉葉,歐洲聯盟法研究(台北:元照出版,2015年)。
    王光旭,「政策網絡研究在公共行政領域中的核心地位與方法錯位」,政策研究學報,第5期(2005年),頁61-102。
    王振寰,「跨國界區域經濟形成的統理機制:以台灣資本外移南中國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7期(1997年9月),頁1-36。
    王啟明,歐洲政經整合的三重奏(台北:秀威出版,2010年)。
    台北市政府資訊處,「台北智慧城市–UI-Taipei」,2008年5月。
    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金門縣智慧城市規劃報告書」(2016年6月)。
    台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建設新台南十大旗艦計畫(2012-2018)」,2011年。
    史美強,制度、網絡與府際治理(台北:元照出版,2005年)。
    戎章榕,「平潭的兩岸『共同管理』如何破題」,統一論壇(北京),第3期(2012年),頁19。
    江志成,「桃園新都邁向智慧城市的機會與願景」,智慧城市論壇,2012年6月27日。
    江昇飛,「區域產業創新系統關鍵發展因素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9月。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加速行動寬頻服務及產業發展方案(104年-106年)」,2014年5月。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雲端運算發展方案(核定版)」,2015年10月。
    行政院國家資訊通信發展推動小組,「國家資通訊發展方案(101-105年)」,2011年12月。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國家地理資訊系統建置及推動十年計畫(院核版)」,2007年7月。
    何景容譯,Peter Burnham, Karin Gilland, Wyn Grant & Zig Layton-Henry著,政治學研究方法(台北:韋伯出版社,2008年)。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增訂九版),(台北:三民書局,2005年)。
    吳濟華、葉晉嘉、朱俊德、王翔煒,「地方永續發展跨域治理操作機制研究–以高高屏地區為例」,城市發展,第1期(2006年),頁28-53。
    呂育誠,「跨域治理動力與策略選擇的概念建構」,府際關係研究通訊,第2期(2008年6月),頁14-17。
    呂育誠,「跨域治理概念落實的挑戰與展望」,文官制度季刊,第4期第1卷(2012年1月),頁85-107。
    呂曜志,「中國推動兩岸區對區產業合作對我國之啟示」,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444期(2014年12月),頁74-79。
    李長晏,「府際合作治理制度之規劃研究」(台北:行政院研考會,2006年)。
    李長晏,區域發展與跨域治理理論與實務(台北:元照出版,2012年4月)。
    李長晏、曾淑娟,「北台與高高屏區域聯盟治理營運之比較」,台灣民主季刊,第6卷第2期(2009年6月),頁1-60。
    汪明生、邱靖蓉,「問責性與跨域治理之條件檢視與體制建構–PAM與IAD觀點」,美中公共管理,第6卷第2期(2009年),頁23-29。
    汪家黁,「平潭綜合實驗區建設之共同管理論綱」,發展研究,第11期,(2012年3月),頁 124。
    沈振江,「智慧城市的概念和規劃界的變革」,地政學訊,第51期(2015年7月),頁1-2。
    周天穎、賴玉真、杜雅齡,「國際智慧城市發展指標與評比機制」,國土及公共治理,第3卷第2期(2015年6月),頁8-18。
    林水波、李長晏,跨域治理(台北:五南圖書,2005年)。
    林世嘉等譯、Kelley Lee著,世界衛生組織(台北:財團法人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2010年)。
    林佳龍主編,打破悶經濟–新區域主義動力學(台北:獨立作家,2013年10月)。
    林依瑄,「建立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之探討–以海峽西岸經濟區為個案研究」,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林欽榮,「智慧城市國際發展趨勢與國內邁向智慧城市發展策略」,國土資訊系統通訊,第86期(2013年6月),頁10-22。
    林錫銓,「功能性區域計畫之體制研究–區域治理之有機調適模式」,規劃學報,第28期(2001年),頁25-45。
    林鐘沂,政策分析的理論與實踐(台北:瑞興圖書,1994年)。
    邱垂正,中國大陸對台灣次區域合作的戰略與政策:以「平潭綜合實驗區」實徵研究為例(台北:獨立作家,2015年5月)。
    邱垂正,張仕賢,海峽西岸經濟區與粵港澳合作框架綜論(台北:獨立作家,2014年9月)。
    侯鈞元、溫穀琳,「標竿國家智慧城市發展趨勢下之台灣產業商機」(台北:工研院,2010年)。
    科技會報辦公室,「智慧台灣計畫書(98/8報院版)」,2009年8月。
    紀俊臣,「論台灣跨域治理的法制及策略」,中國地方自治,第62卷第1期(2009年),頁63-70。
    紀俊臣,都市及區域治理(台北:五南圖書,2007年)。
    胡龍騰、曾冠球、張智凱、黃榮志,「電子化跨域治理影響因素之研究:多個案之探索」,公共行政學報(台北:政治大學),第45期(102年9月),頁1-39。
    范淑敏、周志龍,「台灣的地方發展策略:治理與網絡化」,都市與計劃,第35卷第2期(2008年),頁99-122。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中央政策組,「智慧城市研究報告」,2015年9月。
    孫楊杰,「福建智慧城市發展機遇和挑戰」,發表於「城鎮化與智慧城市發展:金廈互聯互通」學術研討會(金門:金門大學人文社會學院,2015年)。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平潭綜合實驗區總規劃」,2011年12月。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廈門市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2011年12月。
    張其祿,「強化中央行政機關橫向協調機制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考會,2010年)。
    張忠吉,「智慧城市導入及推動–以台中智慧城為例」,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第3卷第2期(2015年6月),頁111-117。
    盛九元、吳信坤,「兩岸區對區合作可能的模式:路徑與方式研究」,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444期(2014年12月),頁80-86。
    莊孟寰,「兩岸治理新模式?–平潭綜合實驗區的規劃與發展」,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
    莊金鋒,「平潭綜合實驗區開放開發與『一國兩制』」,一國兩制研究,第10期(2011年10月),頁105-112。
    莊朝榮,「中國的亞洲區域整合策略」,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1卷第10期,(2008年7月),頁37-42。
    莊朝榮,「金廈自由經貿區合作前景」,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444期(2014年12月),頁87-92。
    郭小聰等譯,Anthony Downs著,官僚制內幕(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
    郭翡玉、江衍緯,「我國推動智慧國土發展策略構想與規劃」,國土及公共管理季刊,第3卷第2期(2015年6月),頁84-92。
    閆小培,「關於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的思考」,中國發展,第8期第2卷(2008年9月),頁5-8。
    陳一夫、林建元、鄭安廷,「跨域治理模式的建構與評估」,都市與計劃,第42卷第2期(2015年),頁153∼170。
    陳振明、呂志奎,「廈門實施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的戰略分析」,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第14卷第5期(2012年),頁1-9。
    陳敦源,民主與官僚:新制度論的觀點,(台北:韋伯文化,2005年)。
    陳德昇,「跨域投資與治理–台、韓、日商中國大陸投資跨國比較」,政治學報,第52期(2011年12月),頁101-139。
    陳德昇主編,大陸台商轉型升級:策略、案例與前瞻(台北:印刻出版,2013年)。
    陳德昇主編,台商轉型升級與兩岸產業合作:策略、實務與案例(台北:印刻出版,2013年)。
    童振源,「海峽西岸經濟區對兩岸經濟關係發展之影響」,發表於「大陸十一五規劃與兩岸經濟關係」學術研討會(台北: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2006年)。
    黃偉峰,「歐盟政治研究中理論方法之分類與比較」,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15卷第4期(2003年12月),頁539-594。
    楊友仁、蘇一志,「地方成長聯盟轉化與空間治理策略:以台南科學城為例」,都市與計劃,第32卷第1期(2005年),頁 1-23。
    經濟部智慧生活科技運用計畫推動辦公室,「智慧生活科技運用計畫簡介(i236 計畫)」,2010年1月。
    葉志誠,社會科學概論(台北:揚智文化,2000年)。
    葉張繼,「金馬在海西區建設的經濟角色探討:跨海峽之調查與比較分析」,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2008年)。
    趙永茂,「台灣府際關係與跨域管理:文獻回顧與策略途徑初探」,政治科學論叢,第18期(2003年),頁53-70。
    遠藤乾主編、國立編譯館主譯,歐洲統合史(台北:五南圖書,2010年)。
    劉明德、徐玉珍,「地方政府跨域合作模式與案例分析:台灣與德國之比較」,公共行政學報,第41期(2011年12月),頁37-72。
    劉國深、唐永紅主編,福建對台交流合作先行先試研究(北京:九州出版,2010年)。
    劉復國,「英國與歐洲共同體:國家利益與區域整合的矛盾」,歐美研究(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第25卷第3期(1995年9月),頁95-121。
    劉鶴群、林秀雲、陳麗欣、胡正申、黃韻如譯,Earl Babbie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雙葉書廊,2010年)
    蔡允棟,「民主行政與網絡治理:『新治理』的理論探討及類型分析」,台灣政治學刊,第10卷第1期(2006年6月),頁163-209。
    黎德星、朱家琳、蘇羿如譯,Roger Trigg著,社會科學概論(台北:巨流圖書,2009年)。
    盧俊偉,「台灣邁向跨域經濟治理之芻議」,國會月刊,第41卷第10期(2013年10月),頁53-76。
    魏鏞,兩岸關係互動及整合模式之比較分析,(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2年6月)。
    蘇宏達編、李正通等著, 歐洲聯盟的歷史發展與理論辯論(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1年)。
    二、 英文部分
    Abramson, M. A. & Balutis, A. P.,“The challenge of managing across boundaries. ” The Public Manager, Vol. 37, No.1 (2008) ,pp.52-54.
    Andrew, C. & Goldsmith, M.,“From local government to local governance-and beyond?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19, No. 2 (1998), pp.101-117.
    Bartel, C. A.,“ Social comparisons in boundary-spanning work: effects of community outreach on member’s organizational identity and identificatio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Vol. 46, No. 3(2001), pp.379-413.
    Brenner, Neil, “Decoding the newest "metropolitan regionalism" in the USA: a critical overview.” Cities, Vol. 19, No. 1(2002), pp. 3–21.
    Breton, Albert, Competitive governments: an economic theory of politics and public finance (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Castells, Manuel, 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 UK:Oxford,1996).
    Danson, M., H. Halkier, and G. Damborg , “Regional development agencies in Europe: an introduction and framework for analysis.” In H. Halkier, M. Danson and C. Damborg eds., Regional development agencies in Europ (London: Jessica Kingsley, 1998), pp. 13-25.
    Derick W. Brinkerhoff & Benjamin L. Crosby, Managing policy reform: concepts and tools for decision-makers in developing and transitioning countries (Bloomfield: Kumarian Press, 2001).
    Feiock, Richard C. “Introduction: regionalism and institutional collective action.” In Richard C. Feiock ed., Metropolitan governance: conflict,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2004), pp. 3-16.
    Feiock, Richard C., Jill Tao and Linda Johnson, “Institutional collective action: social capital and the formation of regional partnerships.” In Richard C. Feiock ed., Metropolitan governance: conflict,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2004), pp. 147-158.
    Goss, S., Making local governance work: networks, relationships and the management of change(New York: Palgrave, 2001).
    Hesson, M., & H. Al-Ameed,“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in UAE public sector: a town planning case study.”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3, No.3 (2007), pp. 348-378.
    Huber, G. P. “A theory of the effects of advance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n organizational design, intelligence, and decision making.”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15, No. 1 ( 1990), pp.47–71.
    John, P., Local government in western Europe( London: Sage, 2001).
    Kallioras, Dimitris, Lefteris Topaloglou and Stefanos Venieris,“Tracing the determinants of economic cross-border interaction in the European Union.” Spatium International Review, No. 21 (2009), pp. 1-10.
    Komninos, N., “The architecture of intelligent cities”, Intelligent Environments 06, Institution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2006),pp.13-20.
    Krugman, P. R.,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No. 99(1991), pp. 183-199.
    Miller, D. Y . , The regional governing of metropolitan America, (Oxford: Westview Press,2002).
    Morse, R. S.,“ Bill Gibson and the art of leading across boundaries.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70, No. 3 (2010),pp. 434-442.
    Moss, T.,“The governance of land use in river basins: prospects for overcoming problems of institutional interplay with the EU 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Land Use Policy, Vol. 21, No. 1(2004), pp. 85-94.
    Nickerson, Jack A. & Todd R. Zenger, “ A knowledge-based theory of the firm-the problem-solving perspective.” Organization Science, Vol. 15(2004), pp. 617-632.
    Novak, M., “Cognitive cities: intelligence, environments and space”, in P. Droege (ed.), Intelligent environments-spatial aspect of the information revolution (Oxford: Elsevier, 1997), pp.386-420.
    Peters, B. Guy.“Managing horizontal government: the politics of co-ordination.”Public Administration, Vol. 76, No. 2(1998), pp.295-311.
    Pinder, John,“European community and nation-state: a case for a neo-federalism?”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62, No. 1 (Winter, 1985-1986), pp. 41-54.
    Rhodes, R. A. W., Beyond westminster and whitehall: the sub-central government of Britain (London: Unwin-Hyman, 1988).
    Rhodes, R. A. W., Understanding governance: policy networks, governance, reflexivity and accountability (England: Open University Press, 1997 ).
    Rhodes, R. A. W.,“Governancd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In J. Pierre, ed., Debating governance: authority, steering, and democrac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pp. 54-90.
    Salet, W. &Andy Thornley, Anton Kreukels ed., Metropolitan governance and spatial planning: comparative case Studies of European city-regions.(London: Spon Press, 2003).
    Scholl, H. J., & R. Klischewski,“E-government integration and interoperability: framing the research agend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No. 30(2007), pp. 889-920.
    Shafritz, J. M., E. W. Russell, C. Borick., Introduc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5th Ed.) (New York: Pearson Education, 2007) .
    Steinacker, Annette, “Game-theoretic models of metropolitan cooperation.” In Richard C. Feiock ed. Metropolitan governance: conflict,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2004), pp. 46-66.
    Sterling, Rebekah, “Promoting democratic governance through paetnerships ?” In Janet Newman ed., Remaking governance: peoples, politics and the public sphere.(Bristol: The Policy Press, 2005), pp. 139-158.
    Stone, C.,“ Urban regimes and the capacity to Govern.” Journal of Urban Affairs, Vol. 15, No. 1(1993), pp.1-28.
    Thomson, Ann Marie, and James L. Perry. ,“Collaboration process: inside the black box.”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 66, No.s1 (2006), pp. 20-32.
    Vigoda, Eran., “From responsiveness to collaboration: governance, citizens, and the next generation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 62, No. 5 (2002), pp. 527-540.
    Weerakkody, V., S. Baire, & J. Choudrie, “E-government: the need for effective process management in the public sector.” in Proceedings of the 39th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 (2006).
    Witesman, E. M.,“ Order beyond crisis: organizing considerations across the public service configuration life cycl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70, No. 3 (2010), pp.361-366.
    三、 網頁部分
    「2015智慧城市大調查」,台灣智慧城市產業聯盟網站,2016年3月27日,http://smartcity.org.tw/2015smartcity_inquire.php。
    「520後大陸參訪團掛0」,中時電子報,2016年5月22日,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517000041-260202。
    ICF官方網站,2016年3月12日,http://www.intelligentcommunity.org/。
    「NCC:金廈海纜採歐美系統 無國安威脅」,中廣新聞,2015年10月8日,轉引自中華電信工會網站,http://www.ctwu.org.tw/content/news/news04a.asp?sn=2999&cyy=2011。
    「NCC副主委率員抵金研商改善網路通訊」,金門日報社,2016年5月16日,http://www.kmdn.gov.tw/1117/1271/1272/266080?cprint=pt。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新華網,2016年3月21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11/03/c_1117027676.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新華網,2016年3月21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lh/2016-03/17/c_1118366322.htm。
    「交長終證實:陸客來台 有『技巧性』減少」,聯合新聞網,2016年5月22日,http://udn.com/news/story/9263/1615394-%E4%BA%A4%E9%95%B7%E7%B5%82%E8%AD%89%E5%AF%A6%EF%BC%9A%E9%99%B8%E5%AE%A2%E4%BE%86%E5%8F%B0-%E6%9C%89%E3%80%8C%E6%8A%80%E5%B7%A7%E6%80%A7%E3%80%8D%E6%B8%9B%E5%B0%91。
    吳孟道、林建甫,「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核心–金廈特區」,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站,2015年8月5日,http://www.npf.org.tw/2/6263。
    「兩岸『急凍』兩會協商機制中斷 企業憂貨貿停擺」,中時電子報,2016年5月22日,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522000290-260102。
    「兩岸交流 台大6校停權半年」,中時電子報,2015年10月14日,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04000422-260102。
    「金門引閩水 簽訂30年契約」,聯合新聞網,2015年10月7日,http://udn.com/news/story/8384/1068528-%E9%87%91%E9%96%80%E5%BC%95%E9%96%A9%E6%B0%B4-%E7%B0%BD%E8%A8%8230%E5%B9%B4%E5%A5%91%E7%B4%84。
    「金門縣第三期(100-103 年)離島綜合建設實施方案」,金門縣政府行政處網站, 2015年8月16日,http://www.kinmen.gov.tw/Layout/sub_C/NodeTree.aspx?path=8589。
    「金門縣第四期(100-103年)離島綜合建設實施方案」,國家發展委員會網站, 2015年8月17日,http://www.ndc.gov.tw/cp.aspx?n=7125BAE9FEC11166。
    「金廈海纜連線 兩岸電信直通」,中時電子報,轉引自奇摩新聞網,2015年10月8日, https://tw.news.yahoo.com/%E9%87%91%E5%BB%88%E6%B5%B7%E7%BA%9C%E9%80%A3%E7%B7%9A-%E5%85%A9%E5%B2%B8%E9%9B%BB%E4%BF%A1%E7%9B%B4%E9%80%9A-213000499--finance.html。
    唐永紅,「廈門發展目標:構建兩岸交流合作先行區」,中國評論月刊網路版,2016年4月12日,http://hkmag.crntt.com/crn-webapp/zpykpub/docDetail.jsp?docid=42322。
    「高雄打造4G智慧城市」,中時電子報,2016年3月14日,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41226004335-260410。
    陳嘉懿,「從全球計畫看台灣智慧城市」,智慧化居住空間網站,2016年3月14日,http://www.ils.org.tw。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新華網,2016年3月10日,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15-12/17/c_128541770.htm。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2016年4月6日, http://www.gov.cn/zwgk/2009-05/14/content_1314194.htm。
    「第二屆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系列報導(4)新竹市」,台北市電腦公會網站,2016年3月16日,http://www.tca.org.tw/tca_news1.php?n=242。
    「陸委會與國台辦的聯繫溝通機制,以及海基會、海協會的協商機制,確定中斷」,聯合新聞網,2016年5月21日,http://udn.com/news/story/1/1709827-%E5%85%A9%E5%B2%B8%E5%85%A9%E6%9C%83%E5%8D%94%E5%95%86-%E8%88%87%E5%9C%8B%E5%8F%B0%E8%BE%A6%E3%80%81%E9%99%B8%E5%A7%94%E6%9C%83%E8%81%AF%E7%B9%AB%E6%A9%9F%E5%88%B6%E7%A2%BA%E5%AE%9A%E4%B8%AD%E6%96%B7。
    「陸客減少 馬總統:大家心知肚明這是政治問題」,蘋果日報電子版,2016年5月22日,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0419/842060/。
    「掌握金廈區域合作的契機」,金門日報社,轉引自金門縣政府網站,2015年10月7日, http://www.kinmen.gov.tw/Layout/main_ch/News_NewsContent.aspx?NewsID=152648&frame=17&LanguageType=1。
    「智慧化居住空間創新應用案例報導-創新智慧城市,以台灣桃園及韓國首爾為例」,智慧化居住空間網站,2016年3月12日,http://www.ils.org.tw。
    「智慧城市」,維基百科,2016年3月15日,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9%BA%E6%85%A7%E5%9F%8E%E5%B8%82。
    「智慧城市不能只是『資訊局的業務』」,新新聞網頁版,2016年5月16日,http://www.new7.com.tw/NewsView.aspx?t=08&i=TXT20151216171452DYU。
    「『智慧城市規劃報告』陳福海:用最快速度把智慧城市架構起來」,金門縣政府網站,2016年3月18日,http://web.kinmen.gov.tw/Layout/main_ch/News_NewsContent.aspx?NewsID=152113&frame=&DepartmentID=13&LanguageType=1。
    「新北市令人驚羨 堪稱全球智慧城市典範」,新北市政府研考會網站,2016年3月14日,http://bwsurvey.businessweekly.com.tw/event/2014/newtaipei/creativity_article12.html。
    「經合會第5次例會圓滿舉行,雙方將續推動ECFA相關工作」,行政院陸委會網站,2016年5月10日,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107097&ctNode=7395&mp=190。
    「關於支援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新華網,2015年5月4日,http://www3.xinhuanet.com/chinanews/2009-05/04/content_16431939.htm。
    「關於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站,2016年3月7日,http://www.ndrc.gov.cn/zcfb/zcfbtz/201408/t20140829_623984.html。
    「願景與目標」,新竹市智慧城市資訊服務網,2016年3月16日,http://icity.hccg.gov.tw:9001/SmartCity/goto?target=/resources/target.html&type=3。
    「觀光統計月報」,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2016年7月6日,http://admin.taiwan.net.tw/statistics/month.aspx?no=135。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9626001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260014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東亞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001401.pdf8369KbAdobe PDF2670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