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00551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4105/145137 (79%)
造访人次 : 52182718      在线人数 : 6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0551


    题名: 21世紀全球恐怖主義發展模式之研究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global terrorism in the 21st Century
    作者: 賴彥達
    贡献者: 朱新民
    賴彥達
    关键词: 伊斯蘭教
    孤狼
    伊斯蘭國
    非傳統安全
    Islamic
    Lone wolf
    Islamic State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日期: 2016
    上传时间: 2016-08-22 13:32:05 (UTC+8)
    摘要: 目前全世界恐怖組織活動最頻繁,是受伊斯蘭宗教原教旨主義的影響,進而發展成一種激進的意識型態,最後成為極端的全球恐怖主義。在孤狼恐怖主義逐漸崛起的時代中,漸漸成為現代國家最困擾的內部安全問題之一,因此,這類型的恐怖攻擊行動是反恐組織、警察、情報單位等非常難以防制的恐怖攻擊。加上「伊斯蘭國」,在伊拉克與敘利亞快速擴張,引起國際社會極大的震撼,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區域性非傳統安全威脅。
    由於21世紀網路的發展與特殊性,對於恐怖份子來說,如何有效運用媒體製造恐懼是恐怖行動成功的第一步,使的網際網路成為資訊時代中的恐怖份子,藉以宣傳訊息的完美媒介。然而資金募集與流動對於恐怖組織來說,等於是維持生命的血液,因此打擊國際恐怖組織的全球金融活動,應是整體反恐戰爭中最為關鍵的戰役與打擊個別恐怖攻擊行動最重要的環節。鑑此,本文以透過瞭解21世紀恐怖主義的發展現狀,尋求防止恐怖主義蔓延的方法。
    Terror attacks happened most frequently currently, influenced by Islamic fundamentalism, and then developing into a radical ideology, eventually turning into an extreme global terrorism. In lone wolf terrorism gradually raised era, becoming one of the most troublesome internal security issues in modern country. Therefore, these kinds of terrorist attacks are very disturbing to police, intelligence units and other counter-terrorism organization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Additionally, the "Islamic State" (IS) rapidly expands in Iraq and Syria, had caused great shock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also has become the world`s largest regional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threats.
    Due to the special Internet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how effectively use the media to create fear, and make Internet information as propaganda is the successful first step for terrorists. However, fund raising and flow are vital blood for terrorism organization. So fighting against the global financial activities of international terrorist organizations should be the most crucial battles against the global terrorism. In the light of this, the article seeks the way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terrorism, by 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rrorism.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一)書籍
    方淑惠譯,Dennis Piszkiewicz著。《恐怖主義與美國的角力》(Terrorism`s War with America:A History)。台北:國防部部辦事,2007年。
    邱柏浩。《恐怖主義與反恐》。台北,新聞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胡聯合。《第三隻眼看恐怖主義》。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年。
    胡聯合。《當代世界恐怖主義與對策》。北京:東方出版社,2001年10 月。
    俞力工。《反恐戰略與文明衝突》。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08年3月。
    丁連財譯,Noam Chomsky著。《9-11》。台北:大塊文化出版社,2002年。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反恐怖研究中心編著。《國際恐怖主義與反恐怖鬥爭》。北京:時事出版社,2001年。
    王逸舟主編。《恐怖主義溯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
    安豐雄。《恐怖主義與美國的新戰爭》。台北:軍事迷文化出版社,2002年。
    李陽譯編。《中東危機》。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2004年。
    汪毓瑋編。《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台北:幼獅文化公司,2007年。
    沈明室編。《新世紀反恐怖大戰》。台北:軍事迷文化事業公司,2002年。
    胡祖慶編。《國際關係》。台北:雙葉書廊,1993年。
    閻學通、孫學鋒。《國際關係研究實用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歐信宏、胡祖慶合譯,Joshua S.Goldstein著。《國際關係》。台北:雙葉書廊,2003年。
    高組貴編。《美國與伊斯蘭世界》。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張舜芬譯,Jonathan Barker著。《誰是恐怖主義》。台北:書林,2005年。
    趙克仁編。《美國與中東和平進程》。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年。
    倪世雄等。《當代西方國際理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
    陳明傳。《恐怖主義之類型與反恐之策略》。中央警察大學,2012年。
    陳曦主編。《帝國噩夢-911美國驚世恐怖事件紀實》。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9月。
    福山。〈恐怖主義與文明衝突〉。《恐怖主義與反恐鬥爭理論探索》。
    張少軍。王逸舟主編。〈恐怖主義的概念界定〉。《恐怖主義溯源》。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
    楊潔勉。《國際恐怖主義與當代國際關係:911事件的衝擊和影響》。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
    西奧多‧A.哥倫比斯等著。《權力與正義》,白希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90年。
    李莉。〈關於恐怖主義的根源〉,收錄《9‧11 後的大國戰略關係》,周榮耀主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2月。
    李傑清。《洗錢防制的課題與展望》。臺北:法務部調查局編印,2005 年)。
    李東燕。〈國外學者論恐怖主義根源〉,收錄《恐怖主義溯源》,王逸舟主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9月。
    艾愷(Alitto Guy)。《文化守成主義-反現代思潮的剖析》。台北:時報文化,1986年6月。
    Samuel P.Huntington著。《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黃裕美譯。台北:聯經出版,1999年。
    古是三春著。〈自殺式恐怖活動分析報告〉,宋一之譯,收錄《對美國911事件及反恐戰爭研究論文專輯》。國防大學彙編,台北:史政編譯室,2002年10月。
    布羅。《國際恐怖主義》,彭宗嶽譯。台北三軍大學,1983年12月。
    吳雲貴。《伊斯蘭教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11月。
    杭亭頓。《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重建》,黃裕美譯。台北,聯經出版社,1998年初版三刷。
    劉靖華、東方曉。《現代政治與伊斯蘭教》。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年。
    (二)期刊、論文
    林泰和。〈國際恐怖主義研究-結構、策略、工具、資金〉。《問題與研究》,第47卷,第2期,2008年6月。
    林泰和。〈國際恐怖主義的資金流動〉。《問題與研究》,第50卷,第1期,2011年3月。
    林長杰。〈從民族主義到恐怖主義-以車臣共和國作分析1990-2004〉。臺北市: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碩 士論文,2006年。
    林文程。〈恐怖主義的特質與反恐怖主義的困境〉。《立法院院聞》,第29卷第10期。2001年10 月。
    陳新明。《911事件後中亞地區恐怖主義發展與反恐之研究》。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6年。
    蔡清安。〈911事件對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影響〉。臺中市: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王崑義、蔡裕明。〈從心理戰略解構美伊戰爭-兼論我國的啟示〉《遠景基金會季刊》,5卷1期,2004年。
    張中勇。〈國際恐怖主義的演變與發展〉。《戰略與國際研究》,4 卷1 期。民國2002 年1 月。
    張中勇。〈美國反制國際恐怖主義的決策運作〉。《美國月刊》,第4卷第8期,1989年12月;轉引自李永義。《911事件後我國反恐對策之研究-以全民防衛動員為例》。新北市: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張福昌。〈孤狼恐怖主義與內部安全〉。《第9屆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桃園:中央警察大學,2013年11月19日。
    楊明杰。〈恐怖主義根源探析〉。《現代國際關係》,2002年第1期。
    楊劍。〈國際恐怖主義與反恐國際合作:國際恐怖主義和反恐合作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國際展望》,第459期。2003 年1 月。
    楊永明。〈聯合國之反恐措施與人權保障問題〉。《月旦法學雜誌》,131期。2006年4月。
    楊士隆等。〈孤狼式恐怖份子:特性、案例分析與防制對策〉。《102年度國土安全論壇》,行政院國土安全辦公室。
    錢文榮。〈反恐與國際秩序〉。《國際問題研究》,第 89 期第 142 頁。2002 年5 月。
    張福昌。〈 孤狼恐怖主義與內部安全〉。《第九屆「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 2013年。
    翁明賢。〈國際恐怖主義與反恐行動的發展趨勢〉。《展望與探索》,第1卷第6期,2003年6月;轉引自葉雅茹。《911事件後美國反恐政策之研究》。花蓮市: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1年。
    李正屏。〈恐怖主義釋義與研究方法初探〉。《源流學報》,第12期。2000年11月。
    翁里等。〈論依法控制國際恐怖主義犯罪〉。《現代國際關係》,2002 年第8 期。
    張麟徵。〈分離主義的內省與外觀〉。《問題與研究》,第33卷第10期。1994年10月。
    許振盛。〈論全球恐怖威脅之發展與我因應之道〉。《陸軍學術雙月刊》,2008年。
    大海。〈基因武器:未來生物戰的恐怖殺手(上)〉。《現代軍事》,2002年第9期。
    鄭端耀。〈從911事件看NMD戰略思維〉。《兩岸雙贏》,33期。2001年10月。
    巨克毅。〈全球化下的宗教衝突與原教旨主義〉。《全球政治評論》,第一期。2002年8月。
    徐正祥。〈911之後的中東恐怖主義與反恐戰爭〉。《第四屆「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暨實務座談會論文集》。2008年。
    彭慧鸞。〈數位時代的國家安全與全球治理〉。《問題與研究》,第43卷第6期。2004年11月、12月。
    彭慧鸞。〈資訊時代國際關係理論與實務之研究〉。《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5期。2000年5月。
    二、英文部份
    1.James ,Dougherty and Robert L.Pfaltzgraff,Jr Contending Theories of Inernatinoal Relations,2d. New York:Harper&Row Publishers,1981.
    2.Laqueur,Walter.Terrorism.London:Sphere Books Ltd,1978.
    3.Combs , Cindy C., Terrorism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1997.
    4. Lebens Nacos,Brigitte.Terrorism and the Media .New York: Columbia Univ. Press, 1994.
    5. Livingstone,Neil C., The War against Terrorism.Lexington Massachusetts: D. C. Heath and Company, 1982.
    6. Deutch, John.Terrorism. Chap. In, Foreign Policy. Fall, 1997.
    7. Wilkinson,Paul. Terrorism Versus Democracy: The Liberal State Response.London: Frank Cass, Reprinted 2002.
    8. Hoffman,Bruce.inside terroris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8.
    9. Hoffman,Bruce. Recent Trends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Terrorism in the United States.Stanta Monica:RAND Corporation,1998.
    10. Calton ,David and Carlo Schaer(eds.).International Terrorism and Word Security .London:croom Helm Ltd,1975.
    11. Cooper,Barry.New Political Religions,or An Analysis of Modern Terrorism.Columbia:University of Missouri Press,2004.
    12. Kramer ,Martin.Protest and Revolution in the Shiite Islam.Hakibbutz Hameuhad, TelAviv, 1985.
    13. Schweitzer, Yoram and Shaul Shay.The Globalization of Terror. New Brunswick, Transaction Publishers,2003.
    14. Weimann,Gabriel .Terror on the Internet: The New Arena, the New Challenges.Washington, DC: 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 2006.
    15. Arquilla, John,David Ronfeldt, & Michele Zanini,Networks, Netwar, and Information-Age Terrorism, in Ian Lesser(eds.) Countering The New Terrorism .Santa Monica: RAND Corporation, 1999.
    16. Held, David .Global Transformations–Politics, Economics and Culture.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17. Shapiro, Jacob N. Terrorist Organizations’ Vulnerabilities and Inefficiencies. in Jeanne K. Giraldo &Harold A. Trinkunas. Terrorism Financing and State Responses–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18. Williams,Phil.Warning Indicators and Terrorist Finances.
    19. Byman,Daniel. Deadly Connections–States that Sponsor Terrori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 2005.
    20. Simon, Jeffrey D., Lone Wolf Terrorism: Understanding The Growing Threat.New York: Prometheus Books, 2013.
    21. Spaaij, Ramón. Understanding Lone Wolf Terrorism—Global Patterns, Motivations and Prevention,Melbourne: Springer, 2012.
    22. Simmel, Georg.Lone Wolf Terrorism—Bodily proximity only makes the mental distance more visible.
    23. Turk, Austin T., Sociology of Terrorism. in: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Vol. 30, August 2004.
    24. Hewitt ,Christopher.Understanding terrorism in America: from the Klan to al Qaeda, New York: Routledge, 2003. Cited from: Ramón Spaaij: Understanding Lone Wolf Terrorism—Global Patterns, Motivations and Prevention, Melbourne: Springer, 2012.
    25. Fromkin,David. A Peace to End All Peace: The Fall of the Ottoman Empire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Modern MiddleEast .New York: Holt Paperbacks, 2009.
    26. Ardic, Nurullah. Islam and the Politics of Secularism: The Caliphate and Middle Eastern Modernization in the Early20th Century.London: Routledge, 2012.
    27. Stone, Travis. A Blurred Reality: ISIS, Power, Terror, & Deception: Understanding 911, the Rise of ISIS, and MiddleEastern Terrorism .Seattle, Washington: CreateSpace, 2014.
    28. Blanchard, Christopher M. Carla E. Humud, etc..Armed Conflict in Syria: Overview and U.S.Response.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November 10, 2014.
    29. Barrett,Richard .The Islamic State.The Soufan Group, November 2014.
    30. Friedland, Elliot. Special report: the Islamic State .Washington DC: Clarion Project, 2014.
    31. Prothero,Mitchell .Major Collapse-Islamic State Offensive Threatens Iraq`s Integrity.Jane`s Intelligence Review,Vol 26, issue 10, October 2014.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10392202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922020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21032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