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822/144841 (79%)
Visitors : 51821264      Online Users : 52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00493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0493


    Title: 陳炯明與聯省自治運動
    Chen Jiong-ming and The Federalist Movement in China
    Authors: 劉妤榕
    Liu, Yu Rong
    Contributors: 劉維開
    Liu, Wei Kai
    劉妤榕
    Liu, Yu Rong
    Keywords: 陳炯明
    聯省自治
    地方自治
    無政府主義
    Date: 2016
    Issue Date: 2016-08-22 11:02:52 (UTC+8)
    Abstract: 從清末到民國初建時期,正是傳統與西化雜糅,各種各樣西方政治思想紛至沓來的時期,各方勢力對於如何打造一個新國家各有看法,然而「立憲」卻是大部分知識分子追求的理想。從清末預備立憲到民國初年幾次國會議定憲法草案,為了憲法的問題,政局始終擾攘不斷;1917年開始的護法運動,南北兩政府的對立更使憲法難以完成與實施,於是聯省自治運動興起,期望透過各省先行制定省憲,完成省內自治,再由各省聯合組織聯省政府,完成統一目標。
    陳炯明經歷清末民初時期立憲與革命的思潮,以廣東諮議局諮議員的身分參與了清末預備立憲與籌備地方自治,始終堅信地方自治是立憲的基礎。同時也成為中國同盟會的一員,參與了在廣州的黃花崗之役,並接觸了因革命受阻而流行於同盟會內的無政府主義思想,無政府主義中的自由、平等的價值常在其詩、文中流露,然而,追求改革、進步才是他一貫不變的理想,也只有不斷透過行動才能達成,這些想法最終匯聚成當時盛行的聯省自治思想中,並形成其有別於其它各省的聯省自治行動。
    聯省自治運動的興起有著自清末以來地方主義日益高漲的背景,自民初以來各省獨立態勢的加劇與南北軍閥之間的合縱連橫局勢。初由政學名流興起的學理討論,漸及於輿論的支持,而有地方實力派的提倡與實踐,促成部分省憲的討論,甚至將地方制度與聯邦制度等內容均明確納入國家憲法的討論之中。陳炯明與聯省自治運動的衰退恐與局勢密切相關,聯省自治運動的精神即在互不干預之下的合作,然而廣州正式政府的北伐行動受到宣告自治的各省反對,陳炯明也因支持聯省自治反對,孫中山親自北伐形同與陳炯明分道揚鑣。北伐失利後回師廣東,陳炯明辭職下野激起了粵軍發動政變,孫陳分裂造成廣東內亂,北伐與聯省自治均陷入停頓。
    Reference: (一) 史料
    1. 王聿均訪問,謝文孫紀錄,郭廷以校閱,《莫紀彭先生訪問記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7。
    2.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廣東辛亥革命史料》,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1。
    3.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有關陳炯明資料》,1965年油印本。
    4. 汕尾市人物研究史料編纂委員會編,《汕尾市人物研究史料:陳炯明與粵軍研究史料》,汕尾:汕尾市人物研究史料編纂委員會,1993。
    5. 吳宗慈,〈護法計程〉,《革命文獻》,臺北:正中經售,1958,第51輯。
    6. 吳相湘主編,《中國現代史叢刊》,第2冊,臺北:正中書局,1970。
    7. 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編,《清末籌備立憲檔案史料》下冊,北京:中華書局,1979。
    8. 胡適編,《努力週報》,北京:岳麓書社,1999,轉引自《中國近代期刊影印叢刊之二》,卷18。
    9. 海隅孤客,〈解放別錄〉,沈雲龍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臺北:文海出版社,1968,第19輯。
    10. 湯志鈞編,《章太炎年譜長編》下冊,臺北:中華書局,1979。
    11. 廣東省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粵軍史實紀要》,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0。
    12.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中山大學圖書館編《清代稿鈔本》,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7,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文獻叢刊,49冊。
    13. 廣東省檔案館編譯,《孫中山與廣東—廣東省檔案館庫藏海關檔案選譯》,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
    14. 李希泌、曾業英、徐輝琪編,《護國運動資料選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15. 李大釗,《李大釗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第3卷。
    16. 林志鈞、畢佀、鍾凜之,〈陳炯明倡行聯省自治及民選縣長見聞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廣東省委員會、廣州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合編《孫中山三次在廣東建立政權》,中國文史出版社,1986。
    17. 段云章、倪俊明,《陳炯明集(增訂本)》,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
    18. 段云章、沈曉敏編著,《孫文與陳炯明史事編年》,廣州:廣東人民,2003。
    19. 張栴、王忍之編,《辛亥革命十年間時論選》,北京︰三聯書店,1963。
    20. 張國燾,《我的回憶》,北京:現代史料編刊社,1980。
    21. 梁漱溟,《我的自學小史》,收入《自述五種》,臺北︰龍文出版社,1980。
    22. 梁啟超,《新民叢報》,北京:中華書局,2008,中國近代期刊彙刊第二輯,7卷,40—41合刊本,5745—5761。
    23. 陳三井編《勤工儉學運動》,臺北:正中書局,1981,中國現代史史料選輯第二輯。
    24. 陳定炎,《陳競存(炯明)先生年譜》,臺北:李敖出版社,1995。
    25. 孫文,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中山大學歷史系孫中山研究室合編《孫中山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第6卷。
    26. 孫文,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中山大學歷史系孫中山研究室合編《孫中山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第5卷。
    27. 胡春惠編,《民國憲政運動》,臺北:正中書局,1978。
    28. 胡漢民,〈胡漢民自傳〉,《革命文獻》,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53,第3輯。
    29. 葛懋春、蔣俊、李興芝編《無政府主義思想資料選》上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4。
    30. 劉師復,《劉師復文集》,臺北:帕米爾書店,1980。
    31. 魯直之、李睡仙、謝盛之,《陳炯明叛國史》,北京:中華書局,2007。
    32. 鄒魯,《回顧錄》,湖南:岳麓書社,2000,舊籍新刊叢書。
    33. 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臺北:商務印書館,1965。
    34. 廖仲愷、何香凝著,尚明軒、余炎光等編,《雙清文集》上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5. 羅家倫主編,《國父年譜》(增訂本)下,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5。
    36. 秦孝儀編,《國父全集》第5冊,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89。
    37. 黃興、胡漢民,〈廣州三月二十九之役報告書〉,《革命文獻》,第67輯,268—285。
    38. 湖南電子音像出版社,《(長沙)大公報》,長沙:湖南電子音像出版社。2011。
    39. 《東方雜誌》
    40. 《民國日報(上海)》
    (二) 專書
    1. 丁文江,《廣東軍事紀》,北京:中華書局,2007,近代史料筆記叢刊。
    2. 丁旭光,《近代中國地方自治研究》,廣州:廣州出版社,1993。
    3. 丁致聘編,《中國近七十年來教育記事》,上海:國立編譯館,1935。
    4. 王德志,《民國憲政思潮研究》,山東: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0。
    5. 李怡,《近代中國無政府主義思潮與中國傳統文化》,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6. 李劍農,《中國近百年政治史》,臺北:商務印書館,1959。
    7. 李達嘉,《民國初年的聯省自治運動》,臺北:弘文館出版社,1986。
    8. 仲崇親,《中國憲法的變遷與成長》,臺北:幼獅,1995。
    9. 呂芳上,《朱執信與中國革命》,臺北:東吳大學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1978。
    10. 周葉中、江國華,《自下而上的立憲嘗試—省憲評論》,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11. 林茂生、王維禮、王檜林主編,《中國現代政治思想史(1919—1949年)》,黑龍江: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
    12. 彼得‧克魯泡特金(PIETRO KROPOTKIN)著,朱洗譯,《互助論》,臺北:帕米爾書店,1980。
    13. 段云章、沈曉敏、倪俊明編著,《歷有爭議的陳炯明》,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
    14. 胡春惠,《民初的地方主義與聯省自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15. 洪德先,《民國初期的無政府主義運動(1912~1931)》,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3。
    16. 高軍、王檜林、楊樹標編,《無政府主義在中國》,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17. 馬小泉,《家與社會—清末地方自治與憲政改革》,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4。
    18. 張朋園,《立憲派與辛亥革命》,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5。
    19. 張朋園,《中國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臺北︰聯經,2007。
    20. 陳志讓,《軍紳政權—近代中國的軍閥時期》,香港:三聯書店,1983。
    21. 陳定炎、高宗魯,《一宗現代史實大翻案-陳炯明與孫中山、蔣介石的恩怨真相》,香港:吳興記書報社,1997。
    22. 羅志淵,《地方自治的理論體系》,臺北:商務印書館,1970。
    23. 謝從高,《聯省自治思潮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24. Jean Chesneaux,The Federalist Movement in China, 1920—1923: Modern China’s Search for a Political For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9.中譯引自:張瑞德譯,〈聯省自治運動(1920—1923)〉,張玉法編《中國現代史論集》,臺北:聯經,1980,第五輯。
    (三) 論文
    1. 王續添,〈地方主義、聯邦主義與新國家構建中的制度選擇—考察1910年代中國政治的一個視角〉,《1910年代的中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132—143。
    2. 王奧,〈陳炯明憲政思想研究〉,(長沙:湖南大學法學院碩士論文,2013)。
    3. 史耀清,〈我國憲法與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之研究〉,收入張其昀編《中華民國憲法研究論文集》(臺北:國防研究院,1971),119—121。
    4. 任玥、袁剛,〈陳炯明“聯省自治”思想淺析〉,《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9(2012.9)5,9—13。
    5. 安井伸介,〈中國無政府主義、民族主義與世界主義—探悉近代中國政治思想中的一種思維模式〉,《政治科學論叢》59(103.3):14—19。
    6. 呂芳上,〈孫中山、蔣介石與陳炯明的關係(1918—1922)—由《蔣介石日記》〉,陳明銶、饒美蛟編《嶺南近代史論—廣東與粵港關係1900—1938》,香港:商務印書館,2010,56—57。
    7. 李繼鋒,〈分合之際:二十年代初省憲運動的背景分析〉,《民國檔案》3(1996):94—95。
    8. 吳幼彭,〈陳炯明率粵軍回粵、援桂及叛孫〉,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廣州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硏究委員會編《廣州文史資料選輯》(美國Virginia:中國研究資料中心,199?,據1962年版複印),59—61。
    9. 周麗卿,〈政治、權力與批判:民初劉師復派無政府團體的抵抗與追求〉,《國史館館刊》42(2014.12):1—30。
    10. 郭廷以、沈雲龍校閱,謝文孫紀錄,〈聯省自治前後—湖南參議會趙恆惕議長訪問紀錄〉,《口述歷史》1(1989.10):61、66。
    11. 郭稼,〈閩南護法區與漳州《閩星》報〉,《漳州文史資料選輯》(美國Virginia:中國研究中心,199?,據1982年版複印),第8輯,122—124。
    12. 段云章、倪俊明,〈陳炯明的理想與道路—以民主聯邦制為考察中心〉,《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8(2008.5):79。
    13. 徐保安,〈清末地方官員學堂教育述論〉,《近代史研究》1(2008):12。
    14. 耿云志,〈清末資產階級立憲派與諮議局〉,《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3),1183—1230。
    15. 張世瑛,〈陳炯明研究—以孫陳關係為中心的探討〉(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16. 曾慶榴,〈無政府主義與廣州共產黨之源〉,《二十一世紀雙月刊》,125(2011.6):91。
    17. 曾慶榴,〈陳獨秀陳炯明關係縱橫談—答《廣東黨史》編者問〉,《廣東黨史》(2010.4):16。
    18. 陳曼玲,〈陳炯明與粵軍(一九一七〜一九二五)〉,(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185—214。
    19. 陳敏,〈陳炯明的“聯省自治”及其與孫中山的衝突〉,《近代史研究》1(1989):190—198。
    20. 陳惠芬,〈民初桂系治粵時期的廣東省議會〉,《師大歷史學報》,45(2011.06),141—145。
    21. 喬忠榮,〈陳炯明與蔣介石〉,《民國檔案》1(1994):106—108。
    22. 盧玉華,〈陳獨秀與陳炯明關係探析〉,《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30(2011.4):72—73。
    23. 盧兆興,〈陳炯明「聯省自治」的政治涵義〉,陳明銶、饒美蛟編《嶺南近代史論—廣東與粵港關係1900—1938》(香港:商務印書館,2010),129—141。
    24. 鍾德貽,〈陳炯明在廣東〉,《近代史資料》,20(1958)3,74。
    25. 韓勝朝,〈聯省自治緣起探析〉,《南都學壇(哲學社會科學版)》20.4(2000.7):22。
    26. 羅歆宏,〈陳炯明的地方自治思想〉,(湘潭:湘潭大學哲學與歷史文化學院碩士論文,2013)。
    27. 鵜崎鷺城,李吉奎譯,〈孫文與陳炯明〉,《日本與日本人》(1922.10):46。
    28. 戴昌橋、江遠山、姚榮杰,〈在國家與地域之間:論陳炯明的國家建設思想〉,《東岳論叢》32(2011.7),第7號:125—129。
    29. 謝燕章,〈致力於婦女解放運動的黃碧魂〉,《廣州文史》46:28—36。
    30. 蘇愛榮,〈試論清末廣東諮議局的性質〉,《廣州大學學報》,1,3(2004):10。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99153009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9153009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歷史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009101.pdf6160KbAdobe PDF2406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