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99859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318/144297 (79%)
造访人次 : 51002139      在线人数 : 90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9859


    题名: 胡錦濤時期中共對臺政策中 經濟因素之分析
    Analysis on the Economic Factors in Hu Jin-tao’s Taiwan Policy
    作者: 林克峰
    贡献者: 朱新民
    林克峰
    关键词: 胡錦濤
    對臺政策
    經濟因素
    日期: 2016
    上传时间: 2016-08-09 14:38:38 (UTC+8)
    摘要: 中共對臺台實施經濟統戰歷史悠久,近年來隨著中國大陸綜合國力之提升,對國際社會影響力亦漸次加大。中共認為對臺實施經濟統戰可以一舉數得,既可以藉由臺商來刺激中國大陸的經濟,也可以拉攏臺灣人民的民心,並且可以藉由兩岸三通來進行兩岸各項交流,因此從鄧小平時期開始到胡錦濤時期都在持續對臺灣進行經濟統戰,胡錦濤時期運用經濟統戰的手法與前幾任領導人不同,運用明確、細膩的「和戰兩手」與「內外兼施」的手段,企圖達到「統一」的最終目的,也就是我們說的「軟的更軟、硬的更硬」的手法。而胡錦濤於提出「胡六點」則是由「和平解放」到「和平統一」的轉變,視為大陸對臺政策的第二次戰略調整,對臺灣寄予三個凡是,「反分裂國家法」的制訂,更是為了遏止臺獨及強化侵台的正式性,以達到「以商圍政、以民逼官、已經促統」、「經美制台」及「國際封殺」等幾項中共最高之指導綱領原則。
    本論文研究之過程,筆者以第一章緒論闡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途徑與方法、研究範圍與限制,最後為文獻探討與架構共分為四節;在第二章中分別提出毛、鄧、江及胡錦濤時期對臺政策演變之探討,以利後續瞭解中共對臺政策發展的探討依據。第三章則以胡錦濤時期對臺經濟策略與政治戰略關係;分析胡錦濤時期對臺政策經濟因素之政治戰略關係;第四章則進一步闡述胡錦濤時期對臺經濟運作及成效並且探討中共對臺灣在國際之間的打壓及阻撓我國參與國際事務之參與;最後,綜合胡錦濤時期對臺經濟因素之分析與影響,據於末章提出研究發現與相關建議。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長陳毅駁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在聯
    合國大會上發言的聲明,中共關於「解放臺灣」的文件集 (香港:當代中國研究所出版,1972年)。
    一個中國論述史料彙編一史料文件(二) (臺北:國史館,民國89年12月)。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一國兩制重要文獻選編 (北京:中央文獻書版社,1997
    年)。
    中共關於解放台灣的文件集1949-1971 (香港:當代中國研究所出版,1972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長彭德懷再告臺灣同胞書,中共關於「解放臺灣」的文件
    集。
    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大陸經營環境變遷對臺商投資影響之研究》 (臺北:經濟部投審議委員會, 2000年)。
    毛磊,中國共產黨致力于臺灣回歸、統一八十年,中共黨史研究。
    史哲雄,「2008年台灣地區地方選舉與島內變革」,王緝思主編,中國國際戰略評論 (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9年5月)。
    成龍,海外鄧小平研究新論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
    朱敬一,ECFA :創造兩岸互利雙贏新局面 (臺北市:遠景基金會,民國98年6月)。
    江澤民接受美國新聞媒體專訪之研析,中共對臺政策及兩岸關係之研究 (臺北: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大陸工作會,民國85年10月8日)。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大陸工作參考資料,第二冊 (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8)。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台海兩岸關係說明書初版 (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4年)。
    行政院新聞局編:對中共所謂「不排除使用武力犯臺」之研析 (臺北:行政院新聞局,民國81年4月,第6版)。
    吳彩光,中共統戰及對策研究 (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85年)。
    吳榮義,解構ECFA :臺灣的命運與機會 (臺北市:新臺灣國策智庫,民國100
    年11月)。
    李功勤,中華民國發展史兼論兩個中國的互動與衝突 (臺北:幼獅文化,2004
    年)。
    李非,海峽兩岸經濟一體論(台北:博揚文化,2003年7月)。
    李英明,中國大陸研究 (台北:五南出版社,1995年)。
    沈丹陽、夏桂年,(拓展對臺經貿關係促進兩岸和平統一),亞太經濟。
    邵宗海,〈兩岸談判中「一個中國原則」之探討〉,臺灣主權論述論文集,下冊,(臺北:國史館,民國90年12月)。
    邵宗海,兩岸關係一兩岸共識與兩岸歧見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87年2月)。
    徐東海,〈「一個中國」論述爭議與兩岸經貿關係發展〉,臺灣主權論述論文集,上冊 (臺北:國史館,民國90年12月)。
    翁明賢、吳建德,兩岸關係與信心建立措施 (台北:華立圖書,2005年)。
    高長,《大陸政策與兩岸經貿》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102年9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古寧頭大截三十週年紀念特刊 (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79年)。
    張五岳,中共對台政策之研究,趙春山主編,兩岸關係與政府大陸政策 (台北:三民書局,2013年9月)。
    張五岳,分裂國家互動模式與統一政策比較研究 (台北:業強出版社,1992年8月)。
    張亞中、李英明,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 (台北:生智出版社,2000年)。
    張亞中、李英明,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 (台北:生智出版社,2000年)。
    張春英,中共對臺經貿政策30年發展演變,黨史研究與教學,第6期,民國97年。
    張登及,〈中共「大國外交」下的兩岸關係一兼論其「一個中國」原則相應發展〉,臺灣主權論述論文集,上冊,(臺北:國史館,民國90年12月)。
    張蜀誠、吳建德、王偉琦,四個寄希望:解構中共對臺政策,(臺北:五南出版社,2014年9月)。
    張蜀誠、吳建德、王瑋琦,四個寄希望:解構中共對台政策,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103年9月)。
    張蜀誠、吳建德、王瑋琦,四個寄希望:解構中共對台政策,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103年9月)。
    郭立民,中共對臺政策資料選輯(1949-1991) (臺北:永業出版社,1992年4月5日),上冊,
    郭立民,中共對臺政策資料選輯(1949-1991),上冊 (臺北:永業出版社,1992年4月5日)。
    郭瑞華,現階段中共對臺統戰策略與實務 (臺北:法務部調查局共黨問題研究中心,民國89年12月)。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上) (臺北:聯經出版社,2001年)。
    陳明顯,晚年毛澤東,(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陳明顯,晚年毛澤東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陳東壁,大陸涉臺經貿法律問題之研究 (臺北:海峽交流基金會,1992)。
    陳建民,(規劃「金廈三通」芻議),金門日報,2000年3月21日, 第2版。
    陳添枝,不能沒有ECFA :東亞區域經濟整合對臺灣的挑戰,(臺北市:遠景基金會,民國99年3月)。
    傅啟學,三十年來中美中俄關係的演變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童振源,中國對臺經貿戰略與政策之評析,2005年11月。
    童振源,兩岸經貿交流對兩岸關係互動的影響,2002年。
    楊開煌,中共對台政策解釋與評估決策人物為取向之研究,東吳政治學報,第七期,1997年。
    楊開煌,崢嶸一兩岸關係之鬥爭與對策 (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1年10月)。
    楊開煌,新局:對胡六點之解讀 (臺北市:海峽學術出版社,2009),頁31-33。
    劉大年 (從大三通到ECFA :開展台灣發展新契機),馬總統執政後的兩岸新局:論兩岸關係新路向 (台北:遠景基金會,2009年)。
    劉大年,〈全球區域整合之趨勢〉,朱敬一(主編),ECFA :開創雨岸互利雙贏新局面 (臺北:遠景基金會,2009年)。
    劉大年,蔡朝明主編,〈從大三通到ECFA :開展台灣發展新契機〉,馬總統執政後的兩岸新局:論兩岸關係新路向 (台北市:遠景基金會,2009年)。
    劉性仁,反分裂國家法前後的大陸對臺政策走向 (臺北市:時英出版社,民國98年)。
    劉慶瑞,外商投資台灣大解構 (台北:先知出版社,2001)。
    鄧小平,「一個國家,兩種制度」,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鄭端耀,〈美國的兩岸政策演變〉,兩岸開放二十年回顧與展望。
    閻學通、孫學峰,國際關係研究實用方法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羅致政,ECFA大衝擊:臺灣的危機與挑戰,(臺北市:新臺灣國策智庫,民國99年6月)。
    蘇格,美國對華政策與臺灣問題 (北京:世界出版社,1998年)。
    (二)期刊論文
    中共對臺經貿策略與動向,中共對外經貿研究,第390期,1992年,頁7。
    王曉波,〈中共對臺政策的形成和實際一論「就地合法化」與「就地和平化」〉,海峽評論,第77期,1997年5月1日,頁29。
    吳紅博,(經濟統戰的內涵與特點),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第五期,2011年,頁45.
    宋怡慶,現階段中共對台統戰工作之策略研析,陸軍學術雙月刊,2006年第42期489卷,頁31-44
    宋國誠,1990年中共的對台政策,中國大陸研究,卷33卷,第九期,民國80年3月,頁16。
    宋鎮照,〈從兩岸政經策略與立場看2007年發展趨勢〉,展望與探索,第5卷第1期,2007年1月,頁5-6。
    周勇,〈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政治學意義分析〉,長江師範學院學報,頁100。
    周勇,〈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與實現祖國統一的政治學思考〉,齊齊哈爾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頁87。
    林岡、劉婧,「台灣當局「活路外交』評析」,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7卷第4 期,2009年8月),頁20-24。
    林勁、張敦財、王茹,(拓展廈金直航,推動兩岸全面「三通」的實踐性分析),廈
    門大學學報, 2002年8月7日,頁3-5。
    林勁、張敦財、王茹,(台灣當局在廈金直航問題上可能的政策調整及因應對策),
    廈門涉台調研課題匯編,(廈門:廈門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2004年1
    月),頁43-45。
    林淑珍,〈我國對大陸經貿發展競爭策略之研究〉,中華管理學報,第1卷,2期,2000年,73-81
    邵宗海,趙春山主持,〈展望兩岸關係及中共對台工作取向論壇〉,中共研究,第40卷第1期,2006年1月,頁111。
    唐永紅,〈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兩岸經貿合作緊密區域問題探討〉,臺灣研究集刊,頁47。
    夏樂生,〈從加快建設海西區若干意見的發布及「海峽論壇」的召開看「海西區」未來發展〉,展望與探索,第7卷第6期, 2009年6月,頁16。
    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國中小企業,第3期,民國99年,頁13。
    耿曙,(合理評估臺商的政治影響),展望與探索,第3卷第12期,2005年12月,頁18。
    耿曙,(經濟扭轉政治?中共「惠台政策」的政治影響),問題與研究,第48卷第3期, 2009年9月,頁12。
    高素蘭,〈中共對台政策的歷史演變(1949-2000)〉,國史館學術集刊,第4期(台北,2004年9月),頁203。
    高素蘭,〈中共對台政策的歷史演變(1949-2000)〉國史館學術集刊,第4期(台北,2004年9月),頁191。
    張五岳,〈中共「兩會:各項報告透露之意涵及對其之觀察論壇」〉,中共研究,第39卷第3期,2005年3月,頁119。
    張五岳,〈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展望〉,展望與探索,2004年,第2卷第2期,頁2。
    張五岳,〈第3次江陳會談的評析與展望〉,中共研究,第43卷第5期,2009年5月,頁35。
    張五岳,曾永賢主持,〈展望兩岸關係及中共對台工作論壇〉,中共研究,第41卷第1期,2007年1月,頁108。
    張虎,〈中共的「武力刺探」一析「八二三炮戰」〉,中國大陸研究,第28卷第1期,民國74年9月,頁39-40
    張春英,〈中共對臺經貿政策30年發展演變〉,黨史研究與教學,第6期,民國97年,頁5。
    郭正亮,〈兩岸三通的政治邏輯〉,東吳政治學報,第10期, 1999年,頁85。
    郭崇武,〈中共新時期統一戰線要旨和現階段工作重點一由中共第十八次「全國統戰工作會會議」分析〉,共黨問題研究,第20卷第3期,民國83年3月,頁26-27。
    陳一新,〈不再平衡的美國兩岸政策(2004年) 〉,台灣國際研究季刊,頁6。
    陳一新,「從布胡會看美中台關係走向」,展望與探索,第12期第3卷,2005年,頁4。
    陳建仲,「外交休兵一兩岸和平架構的礎石」,海峽評論,第215期,2008年11月1日,頁24-25。
    陳德昇,(國共經貿論壇後的對台政策與發展),展望與探索,第4卷第5期,2006年5月,頁6。
    陳輝庭,平潭綜合實驗區社會治理模式初探,海峽法學,第 3 期,民國 101 年 9 月,頁 19。
    董玉洪,「國民黨重新在台執政週年兩岸關係發展綜述」,兩岸關係,第五卷,2009年5月,頁21。
    熊玠,「馬英九的治國哲理、『兩岸外交休兵』、台灣以及兩岸關係之前景」,海峽評論,第213期,2008年9月1日,頁42。
    熊玠,蛻變中的中美關係一透視「終統」後果及對胡錦濤訪美的期待,中國評論,2006年9月號,第100期,頁6-11。
    遠書,認識中共的統一戰線 (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民85年),頁208。
    蔡明彥,「胡錦濤訪美之意涵與影響」,政治大學國際關係戰略安全研析月刊,第6期,2005年10月,頁29。
    蔡瑋,〈對中共反分裂國家法的分析及國際反應〉,展望與探索,第3卷第4期,2005年4月,頁7。
    戴肇洋,〈大陸海西經濟區對臺灣之機會與威脅〉,台灣綜合研究院財經/產經論,民國98年10月27日,頁1。
    謝雪屏,「『一個中國』原則一中共歷代領導人對台政策上一脈相承的原則立場及啟迪」,洛陽師範學院學報,第28卷,第4期,2009年8月,頁34。
    嚴安林,「台灣政局演變與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北京聯合大學學報,第7卷,第3期,總25期,2009年8月,頁39。
    (三)學位論文
    施竣恩,中共對臺經濟統戰作為之研究-以平潭綜合實驗區為例,國防大學政治作
    戰學院政治學系政治研究碩士論文 (2003),頁77。
    唐書禮,胡錦濤時期中共對臺策略及臺灣因應之研究(2002~2010),中國文化
    大學政治學系(2011),頁113-114。
    孫豪,中共對臺政策的持續與變遷(2008-2012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
    在職專班(2010年),頁69
    孫豪,中共對臺政策的持續與變遷(2008-2012),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2002),頁49。
    曹宇帆,中共對台宣傳與台灣媒體報導反分裂國家法之傳播研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碩士論文(2005年),頁21
    曹宇帆,中共對台宣傳與台灣媒體報導反分裂國家法之傳播研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碩士論文(2005年),頁30-51
    梁金蓮,兩岸「三通」對台灣安全影響與因應作為,銘傳大學社會學科國家發展與兩岸關係碩士論文(2004),頁70。
    趙代川,胡錦濤對臺政策之研究,政治大學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頁92。
    韓政儀,「海峽兩岸經濟區」與兩岸經貿關係,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2010年),頁17。
    顏子超,《胡錦濤時期之對臺政策(2002~2009)》,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頁127。
    顏子超,《胡錦濤時期之對臺政策(2002~2009)》,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頁54。
    顏子超,胡錦濤時期之對臺政策(2002~2009),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班(2001),頁114。
    羅駿慈,胡錦濤主政時期對臺政策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公共安全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頁25
    羅駿慈,胡錦濤主政時期對臺政策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公共安全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頁34
    蘇恒宗, 中共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之研究,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4),頁433。
    (四)網路資源
    1.網站
    中華民國交通部航港局。http://www.motcmpb.gov.tw/MOTCMPBWeb/wSite/mp?mp=1
    中華民國交通部統計處。http://stat.motc.gov.tw/mocdb/stmain.jsp?sys=100
    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https://www.immigration.gov.tw
    中華民國行政院。http://www.ey.gov.tw/policy5/Default.aspx
    中華民國財政部關務署。http://web.customs.gov.tw/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https://www.immigration.gov.tw
    內政部統計處。http://www.moi.gov.tw/stat/index.aspx
    台北松山機場。http://www.tsa.gov.tw/tsa/zh/home.aspx
    台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http://tst.org.tw/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http://www.mac.gov.tw/mp.asp?mp=1
    香港海關。http://www.customs.gov.hk/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E9%A6%96%E9%A1%B5
    2.網際網路專文
    「1979年全國人大告臺灣同胞書」,中國評論新聞網,上網時間105年12月18日,檢自:http://hk.crntt.com/doc/1008/4/4/2/100844253.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844253
    「胡錦濤視察東莞與台商交談」,聯合報,2003年4月17日,版A10。
    「大陸經濟制裁殺傷力大,"綠色臺商"和扁劃清界線」,華夏經緯網,上網時間105年2月27日,檢自:http://www.huaxia.com/tw/sdbd/zq/00212275.html
    「不可忽視的兩岸交流關卡障礙」,工商時報,2010年3月5四,版2。
    「中央台辦負責人:新黨此行來訪富於重要意義」,人民網,上網時間:105年3月27日,檢自http://tw.people.com.cn/BIG5/14810/3539436.html
    「中央社,駐美處投書駁美學者以冷戰年代芬蘭比擬台灣」,中時電子報,上網時間105年5月18日,檢自: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lV0,5246,11050404x 132010042001247,00.html
    「中共正面回應小三通」,中國時報, 2001年1月5日。
    「胡錦濤會見連戰和參加兩岸經貿論壇的台灣人士」,中共國台辦網站,上網時間105年2月13日,檢自:http://www.gwytb.gov.cn/speech/speech/201101/t20110123_1723853.htm
    中共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反分裂國家法全文,上網時間105年2月13日,檢自:http:/www.gwytb.gov.cn/gjstfg/xfl/201101/t20110123_1724057.htm 。
    日,檢自:http://tw.people.com.cn/BIG5/14810/3539436.html
    王志宏,「高雄港、廈門港簽合作意向同意書」,中國時報,2010年5月10日,版6。
    王綽中,「胡錦濤新四點,促統反獨」,中國時報,2005年3月5日,版3。
    白德華、劉尚昀,〈胡錦濤贊同兩岸簽經合協議〉,中國時報,2009年1月1日,版A1。
    全國對台會議公報記錄,人民日報,1990年12月30日,1版。
    朱建陵,〈談台獨胡扮白臉賈慶林提警告〉,中國時報,2007年4月29日,版A13
    朱建陵,〈談台獨胡扮白臉賈慶林提警告〉,中國時報,2007年4月29日,版A13。
    朱婉寧,「ECFA重要內容」,聯合報,2010年6月29日,版3。
    何明國,馬:外交休兵仍要鞏固邦誼停止和大陸惡鬥、互挖牆腳屬活路外交一部分,旺報,2010年3月23日,版2。
    余克禮,(防堵法理台獨經建停擺也在所不惜),中國評論網,上網時間105年2月20日,檢自:http://hk.crntt.com/doc/1002/9/7/0/100297015.html
    吳明杰,陸對台軍事、外交未放鬆,中國時報,2010年3月18日,版3。
    告前線將士和全國同胞書,人民日報,1949年3月16日,版1。
    宋胡會會談公報全文,南方快報,上網時間:105年3月27日,檢自http://www.southnews.com.tw/taiwan_china/specil/004/00/0024.htm
    投資環境急遽惡化臺商登陸另覓第二春,工商時報,2001年4月25日。
    改試從世界走向中國,聯合報,上網時間105年4月20日,檢自:http://udn.com/news/story/7338/1392908-%E8%81%AF%E5%90%88%EF%BC%8F%E6%94%B9%E8%A9%A6%E5%BE%9E%E4%B8%96%E7%95%8C%E8%B5%B0%E5%90%91%E4%B8%AD%E5%9C%8B。
    李正修,活路外交奏效穩固我國對外關係,國家政策研究基金,上網時間105年5月18日,檢自: http://www,npflorg.tw/post/3/5180
    李書良、薛孟杰,〈華夏銀200億貸款 向臺商招手〉,《工商時報》,2006年7月11日,版A7
    李鋅銅,「小三通熱廈門成體客來台通道」,旺報,2014年1月23日,版6。
    杜震華,「尋找大三通之下的空運中心」,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上網日期105年
    杜魯門對韓戰的聲明,中央日報,民國39年6月28日,版1。
    汪莉絹 (「支持台獨的台商」中共下定義),聯合報,2004年7月29日,版A4。
    汪莉絹,(中共:不歡迎許文龍等綠色台商),聯合報,2004年6月1日,版A1。
    汪莉絹,「京台高速公路北京段明年動工」,聯合報,2010年4月20日,版4。
    亞洲產經圓桌論壇,中國時報,2002年1 1月9日,版A4。
    兩岸“三通”政策説明書發表,國臺辦,上網時間105年3月1日,檢自: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zhuanti/463094.htm。
    孟雅詩,(習近平對促進兩岸合作提出四點希望),中國臺灣網,上網時間105年4月2日,檢見:http://www.zhongguotongcuhui.org.cn/zt/zgm/tp/tpbd/201310/t20131015_5031880.html
    於慧堅,〈三百億人民幣 供臺商貸款〉,中國時報,2005年9月8日,版A13
    林中斌,(認清反分裂法的真正面目),蘋果日報,2006年3月14日,版A15。
    林則宏,(綠色台商大陸變臉),工商時報,2004年5月25日,版3。
    林則宏,「張志剛:早收清單若不利大陸也會犧牲」,經濟日報,2010年3月5日,版3。
    政府大陸政策重措施,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上網時間:105年4月4日,檢自: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87021&ctNode=6826&mp=1
    「胡六點”的觀察、分析和啟示」,中國評論新聞網,上網時間105年2月18日,檢自: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9/0/3/8/100903867.html?coluid=93&kindid=9091&docid=100903867&mdate=1217173245。
    「胡錦濤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上講話」,中國廣播網,上網時間105年12月18日,檢自:http://news.sina.com.cn/c/2008-12-31/132716956875.shtml
    「胡錦濤就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提四點意見」,大紀元,上網日期105年2月13日,檢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4/9/27/n673169.htm
    「胡錦濤與連戰會談新聞公報」,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上網時間105年2月13日,檢自: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62012&ctNode=6226&mp=1
    徐孝慈,〈WTO通訊錄我被迫去大使頭銜〉,中國時報,2005年3月17日,版A13。
    張五岳,「兩岸專家談屮共十六大後的海峽兩岸關係」,人民網(北京),上網時間105年2月18日,檢自:http://news.sina.com.cn/c/2002-II-22/n039814683.html。
    張所鵬,中共對台政策轉趨務實,時報週刊,第2期,民國81年1月12日,頁19。
    章念馳,「中共十六大與兩岸關係」,中國評論,上網時間105年2月18日,檢自:http://chinareviewagencv.nec/cm-webapp/search/siteDetail.jsp!id=IOU052882&sw=%E5%85%AB%E6%9D%AI
    許志嘉,「一國兩制」架構下中共對臺政策之研究,南華早報 (香港,1986年6月22日),頁
    「連主席「和平之旅」報告」,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上網時間:105年3月27日,檢自:http://www.npf.org.tw/5/20
    陳怡君,「海峽光纜完工兩岸通訊海底直航」,旺報,2014年4月20日,版18。
    陳建民,(規劃「金廈三通」芻議),金門日報,2000年3月21日, 第2版。
    童振源,「觀念平台一ECFA不是免費的台灣的挑戰才開始」,中國時報,2010年7月1日,版15。
    華英惠、蔡靜蕈,(兩岸將在WTO的架構下諮商),聯合報,2002年12月5日,版A1。
    賀靜萍,〈進出口銀行金援 臺商貸款無上限〉,《工商時報》,2006年8月30日,版A7
    楊舒媚、顏瓊玉、劉尚昀、羅暐智,〈CECA定調馬:兩岸經合架構協議〉,中國時報, 2009年2月28日,版A14。
    楊開煌,「對六個「胡四點」之分析」,海峽評論,第186期,上網時間105年2月13日,2006年6月號,檢自: http://www.haixia-info.com/articles/4549.html
    賈慶林:密切聯繫港澳深化三地合作,文匯報,2010年3月14日,版1 。
    潘錫堂,剖析「江八點」戰略不變策略多變,中央日報,1995年2月7日,版2。
    潘錫堂:正確解讀“胡六點”對台的深層意涵,中國評論新聞網,上網時間105年2月18日,檢自: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8/4/8/0/100848015.html?coluid=33&kindid=1672&docid=100848015&mdate=0105092236
    範淩嘉,〈連戰今登陸中旬會胡錦濤〉,聯合報,2006年10月4日,版A13。
    蔡宏明,經發會結論是否落實一一三通,國家政策論壇,上網時間:105年4月3日,檢自:http://old.npf.org.tw/monthly/00207/theme-139.htm。
    賴錦宏,(搭平臺論壇年年開),聯合報,2006年10月17日,版A13。
    賴錦宏,(融資台商大陸再出1200億),聯合報,2006年5月9日,版A13。
    賴錦宏,〈台商融資中共:貸出30億〉,聯合報,2006年12月14日,版A13。
    賴錦宏、羅嘉薇、劉寶傑,(胡錦濤:盡最大努力和平統一),聯合報,2003年12月26日,版A1。
    韓化宇、徐尚禮,「高鐵到台灣?陸官員:海西有規畫」,旺報,2010年3月14日,版3。
    羅如蘭、王銘義、高興宇,〈(睽違60年連戰抵南京〉,中國時報,2005年4月27日, 版A1。
    譚瑾瑜,「兩岸大三通經濟效益評估」,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上網日期105年3月4日,檢自: http://www.npf.org.tw/2/6413
    二、英文部分
    (一)專書
    David M. Lampton and Richard Daniel Ewing, U.S.-China Relations in a Post-September 11th world,(Washington, D.C.:The Nixion Center, 2002), p. 3.
    Juan Pablo, Heriberto Araujo,China`s Silent Amy: The Pioneers, Traders, Fixers and WorkersWho are Remaking the World in Beijing`s Image,(New York:Crown, 2013),p.316.
    Shui-bian Chen,A New Era of Opporlunity rot Taiwan,Heritage Lectures,no. 664,April 28, 2000,PP.2-3
    (二)網路資源
    網際網路專文
    Philip P. Parr,〈Rice Rebuffs China on Taiwan Arms Sales〉,Washington post,July 9, 2004,from:http:// 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articles/A37657-2004Ju18.htnzb.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10398101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981013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没有与此文件相关的档案.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