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961/144987 (79%)
Visitors : 51987826
Online Users : 535
|
|
|
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9604
|
Title: | 戒嚴台灣的世界想像: 《自由談》研究(1950-1970) Imagination of World Under Martial Law Taiwan: A Study of The Rambler (1950-1970) |
Authors: | 張韡忻 Chang, Wei Hsin |
Contributors: | 范銘如 Fan, Ming Ju 張韡忻 Chang, Wei Hsin |
Keywords: | 《自由談》 《旅行雜誌》 世界想像 台灣想像 海派 觀光客凝視 The Rambler China Traveler imagination of world imagination of Taiwan the Shanghai School tourist gaze |
Date: | 2016 |
Issue Date: | 2016-08-03 09:45:39 (UTC+8) |
Abstract: | 《自由談》是戰後台灣第一本暢銷國內外的民間雜誌,發行時間從1950年4月到1987年11月為止,沒有官方撐腰而能歷經整個戒嚴時期,並取得巨大成功,是來自於雜誌背後所擁有的海派文化資本、商業手腕,以及因地制宜的在地轉化。本論文以《自由談》為中心,首先比較民國上海《旅行雜誌》,踏察海派文學/文化與台灣當代文學/文化的關聯。其次藉由觀光客凝視(The Tourist Gaze)、世界主義(Cosmopolitanism)和美學世界主義(Aesthetic Cosmopolitanism)等理論,分析《自由談》裡最大宗的國內外遊記,說明藏匿在官方論述保護色之下的「世界想像」,有意無意溢出戒嚴臺灣所限制的禁忌究竟為何。最後集中關注《自由談》的小說,一樣先分析海派小說的在地化轉變,說明如何可能成為台派鴛鴦蝴蝶小說;之後再聚焦以國外為主要敘述空間的嚴肅小說,討論這些小說如何區分自我與他者、確認差異(difference)和認同(identity),進而隔海回望,漸漸打造出不同於官方主導文化、嶄新的「台灣想像」。 The Rambler(《自由談》) was the first private magazine in post-war Taiwan that sold well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Published from April 1950 to November 1987 without government support, the magazine thrived throughout the entire martial law period because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ultural capital of the Shanghai School, effective business tactics, and a local transformation that underpinned its operation. In this study, The Rambler and its predecessor, China Traveler(《旅行雜誌》), were compar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hanghai School literature and contemporary Taiwanese literature. Travelogues collected in The Rambler were subsequently analyzed through the perspectives of tourist gaze, cosmopolitanism, and aesthetic cosmopolitanism to illustrate how the world imagination was influenced by the ruling Nationalist Party, which, wittingly or unwittingly, revealed officially stated taboos in Taiwan under martial law. The local transformations in the Shanghai School fiction reflected in The Rambler were also discussed in this study. Finally, fiction in The Rambler with settings that occurred beyond the borders of Taiwan were examined to discuss how characters in these fictions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self and the others, perceived their difference, and identified with their identity to create a different imagination of Taiwan from the officially created one. |
Reference: | 一、文本 《自由談》第1~21卷(1950-1970年)。 《旅行雜誌》第1~23卷(1927-1949年)。 小蕪編,《暢流短篇小說選集》(台北:暢流半月刊社,1955年)。 伍稼青,《臺島攬勝》(台北:自由談雜誌社,1955年)。 吳濁流,《談西說東》(台北:台灣文藝雜誌社,1969年)。 陳定山,《西湖》(台北:正中書局,1958年)。 陳定山,《春申舊聞全集》(台北:晨光月刊出版社,1964年)。 陳定山,《留台新語》(新北市:龍文出版社,2011年)。 陳紀瀅,《歐遊剪影》(台北:中央日報社,1959年)。 舞鶴,《餘生》(台北:麥田出版社,1999年)。 趙君豪,《東說西》(台北:自由談雜誌社,1962年)。 賴景瑚,《漫遊散記》(台北:正中書局,1964年)。 鍾梅音,《海天遊蹤》(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1966年)。 鍾肇政,《馬黑坡風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
二、專書 上海圖書館編,《近代中文第一報《申報》》(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3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史研究中心主編,《台灣光復六十五周年暨抗戰史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年)。 中國論壇編輯委員會主編,《台灣地區社會變遷與文化發展》(台北:中國論壇出版,1985年)。 戈公振,《中國報學史》(上海:商務印書館,1928年)。 王韜,《漫遊隨錄》,收於鍾叔河等編,《走向世界叢書Ⅵ》(長沙:岳麓書社,2008年)。 平鑫濤,《逆流而上》(台北:皇冠文化出版,2003)。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編,《光復後台灣地區文壇大事記要》(台北:文建會,1995)。 呂文翠,《海上傾城:上海文學與文化的轉異》(台北:麥田出版社,2009年)。 李歐梵著,毛尖譯,《上海摩登》增訂本(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6年)。 李燄生著,蔡登山編,《吳國楨事件解密》(台北:獨立作家,2014年)。 周蕾著,蔡青松譯,《婦女與中國現代性》(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8年)。 林海音,《剪影話文壇》(台北:遊目族文化出版,2000年)。 邱貴芬,《後殖民及其外》(台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 范銘如,《空間/文本/政治》(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15年)。 范銘如,《眾裏尋她》(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年)。 夏志清著,劉紹銘等譯,《中國現代小說史》(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1年)。 秦邵德,《上海近代報刊史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3年)。 張仲禮主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1840-1949》(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8年)。 張誦聖,《文學場域的變遷》(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1年)。 張靜廬編,《中國現代出版史料.丁編》(上海:上海書店,2003年)。 連玲玲編,《萬象小報》(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3年)。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11年) 陳建忠主編,《跨國的殖民記憶與冷戰經驗:台灣文學的比較文學研究》(新竹:清大台文所,2011年)。 彭歌,《憶春臺舊友》(台北:九歌出版社,2009)。 楊照,《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戰後文學史散論》(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5年)。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雜誌社出版,1987年)。 廖炳惠,《關鍵字200》(台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 趙君豪採訪,蔡登山主編,《民初旅行見聞——二十位名人的旅行記》(台北:秀威科技,2015年)。 蔡登山,《繁華落盡:洋場才子與小報文人》(台北:秀威科技,2011年)。 應鳳凰,《五○年代台灣文學論集》(台北:春暉出版社,2004)。 魏紹昌,《我看鴛鴦蝴蝶派》(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 John Urry著,江千綺譯,《消費場所》(台北:書林出版公司,2013年)。 John Urry著,葉浩譯,《觀光客的凝視》(台北:書林出版公司,2007年)。 Rober Bocock著,張君玫、黃鵬仁譯,《消費》(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5年)。 Scott Lash and John Urry著,趙偉妏譯,《符號與空間的經濟分析》(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公司,2010年)。
三、單篇論文 張俐俐,〈近代中國第一家旅行社論述〉,《中國經濟史研究》第1期(1998年),頁123-134。 張誦聖,〈「文學體制」、「場域觀」、「文學生態」:臺灣文學史書寫的幾個新觀念架構〉,《現代中文文學學報》6卷2期(2005年6月),頁206-217。 張誦聖,〈現代主義.台灣文學和全球化趨勢對文學體制的衝擊〉,《中外文學》35卷4期(2006年9月),頁95-106。 許毓良,〈1945-1950年《旅行雜誌》呈現的戰後花東觀光印象〉,《臺東文獻》(2011年12月),頁76-88。 許毓良,〈戰後初期《旅行雜誌》介紹的南臺灣印象(1945-1950)〉,《高雄文獻》(2012年6月),頁111-131。 許毓良,〈戰後城鄉旅遊的書寫:1945-1949年《旅行雜誌》報導下的北臺灣〉,《臺北文獻》(2012年3月),頁197-236。 黃心村,〈從醬園弄到鹿港:詹周氏殺夫的跨國演繹〉,《台灣文學學報》第18期(2011年6月),頁1-26。 黃心村,〈舊聞新語話春申:陳定山的上海與台北〉,《台灣文學學報》第24期(2014年6月),頁1-30。 趙綺娜,〈美國政府在台灣的教育文化與交流活動(一九五○至一九七○)〉,《歐美研究》31卷1期(2001年3月),頁79-127。 蘇碩斌,〈旅行文學之誕生:試論台灣現代觀光社會的觀看與表達〉,《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19期(2014年10月),頁255-286。
四、學位論文 王專,〈陳光甫與中國近代旅遊業〉(上海:蘇州大學中國近現代史博士論文,2009年) 張毓如,〈乘著日常生活的列車前進——以戰後二十年間的《暢流》半月刊為考察中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黃芳,〈中國第一本旅行類刊物——《旅行雜誌》研究〉(湖南:湖南師範大學中國近現代史博士論文,2005年)。
五、研討會論文 許毓良,〈一個現代化都市的描述:1945-1949年《旅行雜誌》報導下的臺北〉,收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史研究中心主編,《台灣光復六十五周年暨抗戰史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年),頁510-531。 蔡博方,〈報刊現代性與公民身分:以《申報》為例的反思〉,「傳媒與台灣現代性國際研討會」論文(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舍我研究中心,2015年6月)。
六、雜誌報刊 〈春光明媚中之游杭專車〉,《申報》(上海版),1928年3月30日,第15版(第19768號)。 〈論畫報可以啟蒙〉,《申報》,1895年8月29日,第1版(第8031號)。 〈觀潮專車特刊出版〉,《申報》(上海版),1927年9月9日,第6版(第19575號)。 「申報、中國旅行社旅行專刊」,《申報》(上海版),1935年4月14日,第21版(第22259號)。 「申報旅行專刊」,《申報》(上海版),1937年4月3日,第27版(第22955號)。 吳魯芹,〈記雷儆寰與趙君豪的拉稿作風〉,《傳記文學》36卷3期(1980年3月),頁44-45。 張愛玲,〈五四遺事〉,《文學雜誌》1卷5期(1957年1月),頁13-20。 彭歌,〈《自由談》歲月並追悼趙君豪先生〉,《文訊》第240期(2005年10月),頁25-30。 鏘鏘,〈略記陳定山先生〉,《聯合報.聯合報副刊》,1956年10月5日,第5版。 顧敏耀,〈《自由談》概述〉,《文訊》第240期(2005年10月),頁30-35。
七、電子媒體與資料庫 大成老舊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央研究院試用版)。 愛如生《申報》全文資料庫(國家圖書館)。 雷震紀念館資料庫,〈雷震日記:1948年~1977年〉,(來源:http://leichen.nccu.edu.tw:1688/05files/files/lei-full034/index.html#2)。 應鳳凰,〈「五○年代台灣文學期刊史編纂」總論〉,(來源:http://dhtlj.nmtl.gov.tw/opencms/period/Period0003.html)。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101159011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159011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臺灣文學研究所]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
901101.pdf | 5556Kb | Adobe PDF2 | 1124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
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
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