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980/145005 (79%)
Visitors : 52024329      Online Users : 45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99586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9586


    Title: 呂碧城詞研究
    The Study of Lu Bi-cheng`s Ci poetry
    Authors: 李郁儂
    Contributors: 耿湘沅
    李郁儂
    Keywords: 呂碧城
    晚清
    新女性
    歐美漫遊
    海外新詞
    Date: 2016
    Issue Date: 2016-08-02 17:40:25 (UTC+8)
    Abstract: 晚清女詞人呂碧城﹙1883-1943﹚是晚清民初一位特殊且才氣橫溢的女詞人,她曾興辦女學,編輯報刊,推展護生工作,並以自身之能力遊歷歐美,將所見異地風光一併入詞。在中國新文學運動的發展下,堅持舊文學創作,以舊文體書寫各式創新的詞作題材,為清代女詞人發展劃下一燦爛尾聲。本論文除緒論及結論外,正文共計五章,大致以下列五方面做為闡述核心。
      其一,透過呂碧城身分與流動的空間觀看其一生,從她參與報刊、興辦女學以及加入社團來看近代女性如何進入公共空間,以及概述其生平交遊。
      其次,從呂碧城的詞作特色部分進行探究,探析一個走在時代尖端的新女性,如何使用舊文體表現其個人情懷、旅居異鄉的情感與鄉愁,以及如何調動大自然的空間與中國神話典故顯現婦女跨越邊界的進程,中年後皈依佛法,又是如何運用舊文體進行戒殺護生的創作。
      其三,專論其為數眾多的海外新詞,探討其如何書寫歐美風光及所見所感,以及於詞作中抒發之故國情懷、所寄寓之情感,並藉由夢境書寫這一類題材探論呂碧城內心世界。
      其四,綜論呂碧城在藝術技巧及風格創新上之突破,論述其如何將詞之視野擴大,將女性詞由閨閣中走出,甚至走出中國,替女性詞開拓一嶄新詞境。
      再者,綜合對呂碧城題材及創作技法的歸納,運用接受美學理論,由文化背景、生命經歷的同情共感下,論述呂碧城對李商隱詩的接受,以及在詞作內容及藝術技巧上對李商隱詩的繼承。
      最後,本論文研究目的為對呂碧城之詞作進行整體研究,冀能重新發掘呂碧城於近代詞史上之意義與價值。
    Reference: 一、呂碧城文本及相關文獻
    呂碧城著,李保民箋注:《呂碧城詞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年。
    呂碧城著,李保民箋注:《呂碧城詩文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年。
    呂碧城著:《觀無量壽佛經釋論》,台北:天華出版,1979 年。
    呂碧城撰,樊樊山評:《曉珠詞》,台北:廣文書局,1970 年。
    呂碧城編譯:《歐美之光》,上海:開明書店,1932 年。
    李保民撰:《一抹春痕夢里收——呂碧城詩詞注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年。
    劉納編著:《呂碧城》,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8 年。

    二、近代報刊、雜誌
    王蘊章等人主編:《婦女雜誌》,北京:1915 年至1931 年。
    安納斯脫.美查創辦:《申報》,上海:1872 年至1911 年。
    柳亞子等人編:《南社叢刻》,蘇州:1909 年至1923 年。
    秋瑾主編:《中國女報》,上海:1907 年。
    英斂之創辦:《大公報》,天津:1902 年至1925 年。

    三、近代研究論著及其他
    (日)小濱正子著、葛濤譯:《近代上海的公共性與國家》,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2003 年。
    (日)川合康三著、蔡毅譯:《中國的自傳文學》,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1999 年。
    (美)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 年。
    (美)蘇珊.S.蘭瑟著、黃必康譯:《虛構的權威:女性作家與敘述聲音》,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年。
    Linda McDowell 著、徐苔玲、王志弘譯:《性別、認同與地方》,台北:群學
    出版社,2006 年。
    Mike Crang 著、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譯:《文化地理學》,台北:巨流文
    化,2003 年。
    戈公振:《中國報學史》,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2 年。
    方平:《晚清上海的公共領域:1895~1911》,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年。
    王文革:《文學夢的審美分析》,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年。
    王立:《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原型與流變》,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
    年。
    王志弘:《性別化流動的政治與詩學》,台北:田園城市文化,2000 年。
    王栻主編:《嚴復集》全五冊,北京:中華書局,1986 年。
    王緋:《空前之跡——1851-1930:中國婦女思想與文學發展史論》,北京:商
    務印書館,2004 年。
    加斯東.巴舍拉著、龔卓軍、王靜慧譯:《空間詩學》,台北:張老師文化,
    2003 年。
    任一鳴:《中國女性文學的現代衍進》,香港:青文書屋,1997 年。
    安東尼.史蒂芬斯著、薛絢譯:《夢:私我的神話》,台北:立緒文化,2000
    年。
    西格蒙德.佛洛伊德著、孫名之譯:《夢的解析》,台北:左岸文化,2006 年。
    朱鶴齡箋註,沈厚塽輯評:《李義山詩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9 年。
    朱鶴齡箋註,程夢星刪補:《李義山詩集箋注》,臺北:廣文書局,1981 年。
    朱立元:《接受美學導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年。
    米彥青︰《清代李商隱詩歌接受史稿》,北京:中華書局,2007 年。
    李又寧、張玉法主編:《近代中國女權運動史料1842-1911》全二冊,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1975 年。
    李又寧:《近代中華婦女自敘詩文選》,台北:聯經出版,1980 年。
    李仁淵:《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份子:以報刊出版為中心的討論》,台
    北:稻香出版社,2005 年。
    李孝悌:《中國的城市、欲望與生活》,台北:一方出版,2002 年。
    李孝悌:《清末的下層社會啟蒙運動1901~1911》,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
    研究所,1989 年。
    李長莉:《晚清上海社會的變遷——生活與倫理的近代化》,天津:天津人民
    出版社,2002 年。
    李維-史特勞斯著、王志明譯:《憂鬱的熱帶》,台北:聯經出版社,1989 年。
    吳 喬:《西崑發微》,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 年《百部叢書集成》影印《借月山房彙鈔》本。
    吳宏一:《清代詩學初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 年。
    吳宏一:《清代詞學四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0 年。
    吳宏一編:《清代詩話考述》,臺北:中央研究院文哲所,2006 年。
    孟悅、戴錦華:《浮出歷史地表:中國現代女性文學研究》,台北:時報文化,
    1993 年。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編:《旅遊文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
    年。
    林香伶:《南社文學綜論》,台北:里仁出版社,2009 年。
    侯杰:《《大公報》與近代中國社會》,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 年。
    哈伯瑪斯著、曹衛東、王曉玨、劉北城、宋偉杰譯:《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
    台北:聯經出版,2002 年。
    姚霏:《空間、角色與權力:女性與上海城市空間研究:1843~1911》,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年。
    柳无忌、殷安如編:《南社人物傳》,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年。
    柳无忌編:《南社紀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年。
    胡亞敏:《敘事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年。
    胡海牙、武國忠主編《陳攖寧仙學精要》全二冊,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8 年。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
    2003 年。
    胡錦媛:《臺灣當代旅行文選》,台北:二魚文化,2004 年。
    范銘如:《文學地理:台灣小說的空間閱讀》,台北:麥田出版,2008 年。
    夏曉虹:《晚清女性與近代中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年。
    夏曉虹:《晚清社會與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年。
    夏鑄九、王志弘編譯:《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明文書局,
    1993 年。
    孫康宜:《古典與現代的女性闡釋》,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 年。
    孫康宜《古典與現代的女性闡釋》台北:聯合文學,1998 年。
    袁進:《中國文學的近代變革》,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年。
    高彥颐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
    民出版社,2005 年。
    曼素恩(Susan Mann)著,楊雅婷譯:《蘭閨寶錄:晚明至盛清時的中國婦女》,
    台北:左岸文化,2005 年。
    張京媛主編:《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年。
    張堂錡:《從黃遵憲到白馬湖》,台北:正中書局,1996 年。
    張蓮波:《中國近代婦女解放思想歷程》,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6 年。
    梁啟超:《飲冰室詩話》,台北:中華書局,1968 年。
    郭少棠:《旅行:跨文化想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年。
    郭延禮:《中國近代文學發展史》,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5 年。
    陳平原、王德威、商偉編:《晚明與晚清:歷史傳承與文化創新》,武漢:湖
    北教育出版社,2001 年。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年。
    參考書目133
    陳平原主講:《晚清文學教室:從北大到台大》,台北:麥田出版,2005 年。
    陳玉申:《晚清報業史》,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3 年。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 年。
    陳室如:《近代域外遊記研究﹙一八四○~一九四五﹚》,台北:文津出版社,
    2007 年。
    莫立民:《近代詞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
    楊家駱主編:《清史稿》,台北:鼎文書局,1981。
    楊錦郁:《呂碧城文學與思想》,高雄市:佛光文化,2013年。
    劉人鵬:《近代中國女權論述——國族、翻譯與性別政治》,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0 年。
    傅正谷:《中國夢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 年。
    喬素玲:《教育與女性——近代中國女子教育與知識女性覺醒﹙1840-1921﹚,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 年。
    焦雨虹:《消費文化與都市表達:當代都市小說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
    2010 年。
    黃嫣梨:《妝臺與妝臺以外—中國婦女史研究論集》,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1999 年。
    黃嫣梨:《清代四大女詞人——轉型中的清代知識女性》,上海:漢語大詞典
    出版社,2002 年。
    黃世中選注:《李商隱詩選》,北京:中華書局,2005 年。
    廖炳惠編著:《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辭彙編》,台北:麥田出
    版,2003 年。
    葉嘉瑩:《中國古典詩歌評論集》,臺北:源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 年。
    葉嘉瑩:《迦陵談詩》,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3 年。
    劉小楓選編:《接受美學譯文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9 年。
    劉人鵬:《近代中國女權論述——國族、翻譯與性別政治》,台北:台灣學生
    書局,2000 年。
    劉昭明主編:《旅行與文藝國際會議論文集》,台北:書林出版社,2001 年。
    劉善齡:《西洋風——西洋發明在中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年。
    蔡英俊:《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臺北:大安出版社,1995 年。
    鄭逸梅編著:《南社叢談》,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年。
    鄧紅梅:《女性詞史》,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 年。
    薛海燕:《近代女性文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年。
    鍾叔河:《走向世界:近代中國知識分子考察西方的歷史》,北京:中華書局,
    2000 年。
    羅秀美:《看風景——旅行文學讀本》,台北:秀威科技,2009 年。
    羅秀美:《從秋瑾到蔡珠兒——近現代知識女性的文學表現》,台北:台灣學
    生書局,2010 年。
    羅蘇文:《女性與近代中國社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年。
    譚光輝:《症狀的症狀—疾病隱喻與中國現代小說》,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
    版社,2007 年。
    譚君強:《敘事學導論:從經典敘事到後經典敘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年。
    龔鵬程:〈論詩史〉,《詩史本色與妙悟》,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 年。

    四、期刊論文
    丁寧:〈女性先覺者——呂碧城〉,《觀察與思考》第11期,2000年。
    方豪:〈英斂之筆下的:呂碧城四姊妹〉,《傳記文學》第6 卷第6 期。
    王忠祿:〈呂碧城抒懷詞簡論〉,《青海師專學報教育科學》第1期,2007年。
    王忠祿:〈論呂碧城的詞風及心態演變〉,《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6 卷第1 期,2009 年1 月。
    王忠祿:〈論呂碧城的海外詞〉,《甘肅高師學報》,第1期第11卷,2006年。
    王梓良:〈南社詩人多奇才2〉,《中外雜誌》第31卷第6期,1982年。
    王慧敏:〈一枝彤管挾風霜,獨立裙釵百兆中——試論南社作家呂碧城〉,《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期第19卷,2006年。
    王慧敏:〈彩筆調和兩半球─試論呂碧城的海外新詞對傳統詞體的突破〉,《長江論壇》第105期,2010年。
    史加輝:〈論現代文學史上日記體小說的文體特徵〉,《北華大學學報》(社會
    科學版),第5 卷第5 期,2004 年10 月。
    史書美:〈中國現代文學中的女性自白小說〉,《當代》,第95 期,1994 年3
    月。
    白正梅:〈呂碧城與戒殺護生〉,《佛學研究》,2002年。
    李奇志:〈論清末民初女性生存空間的新開拓——以女作家呂碧城為例〉,《海南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9卷第5期,2006年。
    李奇志:〈秋瑾、呂碧城其人其文的「英雌」精神追求〉,《湖北社會科學》第11期,2008年。
    林玫儀:〈試論陽湖左氏二代才女之家族關係〉,《中國文哲研究期刊》第30期,2007年。
    林玫儀:〈建立親友關係網對作家研究之重要性─以清詞為例〉,《清代文學研究集刊》第二輯,2009年。
    吳寶成:〈不學胭脂凝靚妝,一枝彤管挾風霜─南社作家呂碧城詞略論〉,《黃岡師範學院學報》第30卷第4期,2010年。
    李奇志:〈論清末民初女性生存空間的新開拓——以女作家呂碧城為例〉,《海
    南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9 卷第5 期,2006 年。
    侯杰、秦方:〈男女性別的雙重變奏——以陳攖寧和呂碧城為例〉,《山西師大
    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0 卷第3 期,2003 年7 月。
    侯杰、秦方:〈近代社會性別關係的變動——以呂碧城與近代女子教育思想和
    實踐為例〉,《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 期,2003 年。
    柯惠鈴:〈從閨秀到女傑——晚清革命運動中女權思想的啟蒙〉,《近代中國》,
    第151 期,10 月。
    高彥頤:〈「空間」與「家」—論明末清初婦女的生活空間〉,《近代中國婦女
    參考書目135
    史研究》第三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5 年8 月。
    張莉:〈書信、日記、自白式表述——現代女性寫作敘述範式的初步形成
    (1917-1925)〉,《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 期,2008 年。
    陳曉蘭:〈歐洲日記體小說發展概觀〉,《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
    年。
    陳璦婷:〈呂碧城之自我放逐與歐美遊蹤——以《曉珠詞》為中心考察〉,《東
    海中文學報》,第15 期,2003 年7 月。
    陳宵悅:〈心高氣傲的呂碧城─從心理學視角看她的轉變〉,《傳奇‧傳記文學選刊》,2010年12月。
    傅瑛:〈呂碧城及其研究〉,《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第25 卷第二期,2004
    年4 月。
    黃克武:〈嚴復的異性情緣與思想境界〉,《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第1 期,2001 年。
    楊萬里:〈薛紹徽呂碧城異同論〉,《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
    卷第1 期,2007 年1 月。
    薛海燕:〈試論呂碧城的歷劫思想〉,《齊魯學刊》第6期,1998年。
    劉納:〈風華與遺憾——呂碧城的詞〉,《中國文學研究》第2 期,1998 年。
    賴淑卿:〈呂碧城對西方保護動物運動的傳介——以《歐美之光》為中心的探
    討〉,《國史館館刊》第23 期,2010 年3 月。
    藍玲:〈融新材料入舊格調─論呂碧城對詞序功能的拓展〉,《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第29卷第7期,2010年。
    鍾慧玲:〈深閨星空——清代女作家記夢詩探論〉,《漢學研究》第27 卷第1
    期,2009 年3 月。
    聶會會、許艷華:〈呂碧城女學思想述評〉《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第22 卷第4 期,2008 年8 月。

    五、學位論文
    王慧敏:《一香不與凡花同——論卓爾不群的奇女子呂碧誠及其詞作》,濟南:
    山東大學(中國近代文學專業)碩士論文,2007 年。
    朱秋勤:《從「倡導女權」到「皈依佛門」——呂碧城思想與創作研究》,開
    136 空間.行旅.新女性──呂碧城作品研究
    封:河南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論文,2008 年。
    谷曼:《評呂碧城的女權思想及其實踐》,吉林︰東北師範大學﹙中國近現代
    史專業﹚碩士論文,2002 年。
    李宜學:《李商隱詩歌接受史重探》,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年。
    林冠瑩:《晚清公共空間中的上海婦女:以晚清上海婦女報刊為研究中心》,
    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年。
    林香伶:《清末民初文學轉型期的標誌——南社文學研究》,台北: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年。
    姜樂軍:《從「女權」到「護生」——呂碧城思想論析》,湖北:華中師範大
    學﹙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碩士論文,2004 年。
    秦方:《呂碧城:擅舊詞華,具新理想——清末民初男權社會中女性新形象的
    構建》,天津:南開大學(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碩士論文,2005 年。
    崔金麗:《呂碧城思想及其詞作研究》,廣西:廣西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
    學專業)碩士論文,2008 年。
    凌培穎:《清代女性詞之超越研究─以六家閨秀詞為例》,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潘宜芝:《空間‧行旅‧新女性──呂碧城作品研究》,台中: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蔡家儒:《新女性與舊文體——呂碧城研究》,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
    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年。
    簡名妤:《中國現代日記體小說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8 年。
    廖敏惠:《李商隱、杜牧詩中夢的意象之研究》,東海大學碩士論文,2006 年。
    顏麗珠:《單士釐及其旅遊文學——兼論女性遊歷書寫》,中壢:國立中央大
    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年。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98151010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8151010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010201.pdf2508KbAdobe PDF283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