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03/144284 (79%)
Visitors : 50798941      Online Users : 71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6030


    Title: 個案公司新事業發展策略之研究─以微機電技術運用為例
    Authors: 萬麟玉
    Contributors: 張愛華
    萬麟玉
    Date: 2002
    Issue Date: 2016-05-10 16:19:12 (UTC+8)
    Abstract:   全球高科技產業在2001年不約而同進入最寒冷的冬天,隨者PC出貨的下跌及大幅度衰退,進而引發PC零組件、週邊及半導體產業不景氣等骨牌效應,影響更大的是其他的產業也隨之衰退。
      台灣也因為受世界大環境的影響,經濟成長衰退,失業率創下歷史新高。因此如何找出來一個對於台灣在未來的十年具有發展前景與未來之產業,讓所從事的企業能夠在所營運的範疇中獲利,正是本研究動機之所在。
      藉由此研究在浩瀚的微機電技術應用領域中,為個案公司找出一套有系統的新產品開發模式,進而藉此能夠產生新事業的發展與找出新事業的經營策略,正是本研究之目的所在。
      在新事業經營策略方面,管理者所需面對的任務是分析產業環境中的競爭力,以分辨出企業所面對的機會和威脅。就個案公司而言,當開始找到噴墨列印運用之領域,提供量產的噴墨頭之噴嘴片給客戶,形成一個具有未來潛力的事業。在這時候,個案公司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應該設法強化它的核心能耐與競爭優勢,並且把競爭優勢提升到新的境界。本研究提出具體可採行的經營建議如下─
      (1)將單純的競爭優勢多樣化、複雜化。
      (2)將少數個人所擁有的條件,化為組織整體的智慧或行動。
      (3)要創造一些別人看不懂,學不來,而且在別處買不到的競爭優勢。
      經由對於微機電產業之分析與對於各項具有潛力之技術運用之市場分析,可以找出數項如噴墨列印產業、光通訊、生技產業方面都是值得投入的技術應用。經由對於個案公司所擁有之技術能耐,找出一項新產品產生之機制,經由各項新產品的創意產生、創意篩選、創意測試、新產品之各項評估程序,找出塑膠噴嘴片以及生物感測器是需要全力開發以及可以在短期內為公司創造利潤,進而成為具有潛力之新事業。繞射光學元件雖然可以運用在多項光電產品上面,但是因為個案公司在短期內尚未找到具體之運用與客戶有利之承諾,因此暫時擱置,隨時視可行之市場需求產生而可以快速的加以運用。
    謝誌
    摘要
    目次-----i
    表次-----iii
    圖次-----iv
    第一章、緒論-----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1
      1.2 研究目的-----1
      1.3 研究範圍-----2
      1.4 研究流程-----2
    第二章、文獻探討-----4
      2.1 企業政策-----4
      2.2 策略規劃-----7
      2.3 高科技公司產品策略-----13
      2.4 產品平台-----14
      2.5 產品組合-----17
      2.6 新產品開發策略-----20
      2.7 企業成長策略-----28
      2.8 新事業發展策略-----29
    第三章、微機電產業之概述-----34
      3.1. 微機電之介紹-----34
        3.1.1 微機電技術之應用範圍-----36
      3.2 全球微機電產業發展概況-----38
        3.2.1 微機電之市場-----38
      3.3 全球各主要國家微機電技術發展概況-----43
        3.3.1 全球商業化產品開發概況-----52
      3.4 台灣微機電產業概述-----53
        3.4.1 國內發展概況-----53
        3.4.2 主要廠商動態-----55
      3.5 產業未來發展課題-----61
    第四章、個案公司微機電技術運用競爭策略分析-----62
      4.1個案研究之觀念架構-----62
      4.2 個案公司簡介、願景與目標-----63
      4.3 SWOT分析-----65
      4.4 成長策略之選擇-----68
        4.4.1 成長策略之可能備選方案-----68
        4.4.2 創意產生-----70
        4.4.3 新產品創意之篩選-----71
        4.4.4 概念測試-----77
        4.4.5 新產品組合之選擇-----77
        4.4.6 新產品發展之計劃-----79
          4.4.6.1 可行性評估-----79
          4.4.6.2 商業與財務分析-----79
          4.4.6.3 新產品發展計劃-----84
          4.4.6.4 組織安排-----85
          4.4.6.5 行銷策略發展-----85
        4.4.7 新事業經營策略-----88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90
      5.1 研究結論-----90
      5.2 理論與實務涵意-----90
      5.3 資料分析限制-----91
      5.4 後續研究建議-----91
    參考文獻-----92
    附錄A-----95
    附錄B-----96
    附錄C-----97

    表次
    表3.1-1 MEMS技術可應用的多重產業及其產品項目-----36
    表3.1.1-2 前十大MEMS應用範圍-----37
    表3.1.1-3 IC製程與MEMS製程的不同-----37
    表3.2.1-1 全球MEMS應用市場分布(2000-2005)-----39
    表3.2.1-2 全球MEMS元件市場(2000-2005)-----40
    表3.2.1-3 微系統技術全世界市場出貨值-----42
    表3.2.1-4 MEMS (Photonic/Optical) Switches在Total MEMS中的市場-----42
    表3.2.1-5 利用MEMS技術的光通訊元件推出時程-----43
    表3.3-1 日本微機械技術計畫參與廠商研發項目-----50
    表3.4-1 我國發展微機電技術之SWOT分析-----54
    表3.4-2 我國具開發潛力的微機電產品-----55
    表3.4-3 華新麗華公司及其微機電小組的發展狀況-----56
    表3.4-4 亞太優勢系統公司簡介-----57
    表3.4-5 亞太優勢系統公司合資狀況-----58
    表3.4-6 倍強科技公司簡介-----60
    表4.3.3-1 市場以及技術機會的衡量表-----73
    表4.3.3-2 產品概念衡量結果-----74
    表4.3.3-3 產品概念與五力之強弱程度關係-----74
    表4.4.6.1-1 可行性評估表-----80
    表4.4.6.2-1 預估三年營運目標-----84
    表4.4.6.5-1 市場區隔分析表-----86
    表4.4.6.5-2 噴墨頭預估比例與數量表-----87
    表4.4.6.5-3 噴嘴片之產品與市場區隔矩陣-----87

    圖次
    圖2.1-1 總體策略的架構-----4
    圖2.2-1 策略管理程序的主要組成-----12
    圖2.3-1 四層次結構的產品策略-----11
    圖2.3-2 整合式架構—產品策略元件-----13
    圖2.5-1 貢獻—報酬泡泡圖-----19
    圖2.6-1 Cooper企業發展新產品總體策略之架構-----22
    圖2.6-2 新產品開發策略-----24
    圖2.6-3 新產品發展系統-----28
    圖2.8-1 新事業組織結構-----30
    圖3.1.1-1 微機電應用放射圖-----36
    圖3.2.1-1 全球MEMS整體市場(2000-2005)-----38
    圖4.4.1-1 產品/市場擴張矩陣-----68
    圖4.4.1-2 多角化成長—技術/市場矩陣-----69
    圖4.4.5-1 個案公司貢獻—報酬泡泡圖-----78
    Reference: 中文部份
    1. 方世榮譯(1995),行銷管理學:分析、計劃、執行、與控制,第2版,台北:東華,譯自Philip Kotler,p.349-383,p.417-461
    2. 司徒達賢(1997),策略管理,第2版,台北:遠流,p.11-28
    3. 司徒達賢(2001),策略管理新論-觀念架構與分析方法,初版,台北:智勝,p.205-209
    4. 司徒達賢(2001),為管理定位,初版,台北:天下,p.91-93
    5. 吳思華(1996),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初版,台北:麥田,p.11-35
    6. 巫宗融譯(2000),新產品完全開發手冊,初版,台北:遠流,譯自 Robert G. Cooper(1998),p.209-262
    7. 周旭華譯(1998),競爭策略,初版,台北:天下,譯自 Michael E. Porter(1980)p.276-281
    8. 周文賢(1999),行銷管理:市場分析與策略規劃,初版,台北:智勝,p.343-352,p.369-403
    9. 周文賢與林嘉力(2001),新產品開發與管理,初版,台北:華泰,p.73-85
    10. 黃營衫譯(1999),策略管理,第4版,台北:華泰,譯自Charles Hills and Gareth R. Jones, (1998),p.4-12
    11. 李茂興與沈夢宜(2002),策略性行銷(行銷管理),台北:,譯自M.J. Xavier(2001)p.11-33
    12. 工研院機械所(1997),微機電系統之技術現況與發展,第2版,p.327-329
    13. 黃淮琪,「以創新、服務理念締造微機電成為新興產業」,經濟部技術處技術堅兵雜誌,1999年11月號,p.8-9
    14. 經濟部技術處(2001),全球MEMS在3C中的關鍵元件發展現況與潛力, 新竹: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資訊服務中心,p.1-1-1-5,p.4-37-5-9
    15. 黃財丁(2000),微機電技術之世界趨勢,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p.14
    16. 賀道明(2001),「微機電系統(MEMS)技術與應用分析」, 元富佳和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p.28-36
    17. 黃千純(1998),140億美元的商機-噴墨頭,新竹:工研院,p.4-12
    18. 呂鴻德(1992),「技術政策、功能互動與產品創新績效關係之研究-資訊電子業成長階段之模式」,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
    19. 黃傳軒(1994)「潛力產品蒐尋架構之建立-茶飲料實證分析」,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p.68-78
    20. 曾慶基(1998),「集團企業轉投資與新事業發展策略之研究-從傳統產業到科技事業」,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p.48-54
    21. 鐘志明(1999),「新產品發展過程之資源配置與績效之關係-以國內製造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p.42-45
    英文部份
    1. Ansoff, H. Ingo (1957), “Strategies for Diversific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Sep.-Oct. 1957, p.113-124
    2. Ansoff, H. Ingo (1965), Corporate Strategy, New York:McGraw-Hill,p.28-47
    3. Ansoff, H. Ingo and Steward, J.M. (1967), “Strategies for a Technology Based Busines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67 (Nov..-Dec.),p.81-93
    4. Booz, Allen and Hamiltion(1981), New Products Management, Chicago:Booz, Allen & Hamilton Inc.,p.78-95
    5. Collis, David J. and Montgomery, Cynthia A. (1997), Corporate Strategy:Resources and the scope of the firm, New York:Irwin,p.5-12
    6. Crawford, C. Merle and Benedetto C. Anthony Di (2000), New Products Management, sixth ed., New York:McGraw-Hill,p.58-62
    7. Cooper, R. G.(1986), “New Product Performance and Product Innovation Strategies,” Research Management, May-June,p.17-25
    8. Day, George S.(1984), Strategic Market Planning:The Pursuit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St. Paul:West Publishing,p.5-9,p.181-194
    9. Ghemawat, Pankaj(1999), Strategy and the Business Landscape, New York:Addison Wesley Longman,p.24-44
    10. Galbraith, J.R.(1975), Designing Complex Organization,Massachusetts:Addison-Wesley,p.40-62
    11. Galbraith, J.R. (1977), Organization Design, Massachusetts:Addison-Wesley,p.45-58
    12. Hofer, C. W, and Schendel, D.(1978), Strategy Formulation: Analytical Concepts, St. Paul MN: West,p.33-52
    13. Kolter, Philip (1997),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9th ed. N.J.:Prentice-Hall,p.79, p.248-275,p.306-338
    14. Loch, Christoph (2000), “Tailoring Product Development to Strategy: Case of a European Technology Manufacturer,“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8 No.3 June 2000
    15. McGrath, Michael E.(1995), Product Strategy For High-Technology Companies, New York:Irwin,p.13-19,p.42-60
    16. Porter, Michael (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N.Y.:Free Press,p.75-92
    17. Robbins, Steven P.(1990), Organization Theory: Structure, Design, and Applications, N.J.:Prentice-Hall,p.53-75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88931037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558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377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