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48/144635 (79%)
Visitors : 51611588      Online Users : 83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6002


    Title: 企業如何透過創新管理做產品轉型之研究-以IC設計產業為例
    Authors: 丁金樹
    Contributors: 李仁芳
    丁金樹
    Keywords: IC設計
    創新管理
    產品轉型
    IC design
    innovation management
    product transition
    Date: 2002
    Issue Date: 2016-05-10 16:17:56 (UTC+8)
    Abstract:   本研究針對台灣IC設計公司,探討其創新資源、創新活動、創新能力與產品轉型能力的關係,本研究希望能從中找出因不同個案所造成的模式,提供IC設計業在選擇新產品開發策略的最佳模式。
      本研究歸納分析研究如下:
      【研究發現一】IC設計業的創新能力來源為知識的吸收、創造與蓄積,並以核心能力四個構面的知識和技能、實體技術系統、管理系統、價值觀和規範為平台。
      【研究發現二】IC設計業的創新活動以原型試製之專案為主。
      【研究發現三】IC設計業者可以創新能力區分為兩種:一為創新能力較高的市場領導者,另一為創新能力較低的市場跟隨者。
      【研究發現四】IC設計業者的新產品開發模式,其技術路徑相依度較高者,新產品技術由公司自行開發,而區分為增加新產品線的多產品線產品轉型模式與精進原產品線的集中漸進產品轉型模式。
      【研究發現五】IC設計業者的新產品開發模式,其技術路徑相依度較低時,新產品技術透過購買、合資、合作開發、購併與技術授權取得,而區分增加新產品線的為多元化產品轉型模式與轉換產品線的脫胎換骨產品轉型模式。
      【研究發現六】市場龍頭者由於核心能力介面多、有較多之創新資源,故可採用集中漸進、多產品或多元化轉型方式,永續經營。
      【研究發現七】跟隨者由於核心能力少、創新資源欠缺,故以集中資源方式,切入利基型產品之脫胎換骨的轉型。
      【研究發現八】跟隨者由於核心能力少、創新資源欠缺,故以集中資源方式於現有領域,爭取市場龍頭而形成集中漸進式的產品轉型。
      【研究發現九】IC設計公司可以取得授權或買斷IP,配合既有核心能力,快速使產品轉型。
      【研究發現十】由於市場競爭,IC設計業者須先爭第一名才能賺大錢,最終目標才是多元化Diversification,增加產品線、擴大營運規模以分散風險。
      研究結果發現,IC設計業者的創新管理是產品轉型的基礎,且四種產品轉型模式可提供IC設計業在選擇新產品開發策略的參考。因此本研究建議IC設計業者在做產品轉型時可依自身的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新產品開發策略。
      This thesis is focused on the relationship of Taiwan IC design companies’innovation resources, innovation activities,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and products transition ability. Also hope to find a model based on different cases, and provide IC design industry an optimal model when choosing new product develop strategies.
      We could summarize this thesis to the following findings:
      (1) The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the IC design industry comes from absorption of knowledge, creation and accumulation, and as a platform of the four construction (knowledge and skills, real technology system, management system, value proposition and regulation) of the core capability.
      (2) The innovation ofIC design industries is focused on the projects of prototype pilot run.
      (3) There are two kinds ofIC design industries based on their innovation capability, one is the market leader with higher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and the other is the market follower with lower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4) Regarding the new product develop model of the IC design industries, those companies with higher technology path dependence will develop their own product technology, and therefore separating into multi-product line product transition model and original product line central incremental product transition model.
      (5) The new product develop model of the IC design industries, those companies with lower technology path dependence will get the new product technology by acquirement, joint venture, co-development, merge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separating into adding new product line product transition model and revolution product transition model.
      (6) Market leader have higher core capability and innovation resource, so they can use the method of concentrate incremental, multi-product or multi-way transition, and therefore their business could last long.
      (7) The follower has less core capability and lack of innovation resource, so they use central resource way and cut in niche product transition model.
      (8) The follower has less core capability and lack of innovation resource, so they use central resource way in the current field, and fight for the market leader position to become central incremental product transition.
      (9) IC design companies accelerate their product transition by acquiring IP and with their own capability.
      (10) Due to the market competition, IC design companies need to fight for number one to make money. The last objective is to reduce risk by diversification, add product line and increase operation scale.
      The innovation management of the IC design companies is the base of product transition, and the four product transition models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hoosing new product develop strategy. So this research recommends IC design companies to choose their own new product develop strategy based on their own condition when doing the product transition.
    致謝辭-----謝詞-1
    摘要-----摘要-1
    Abstract-----摘要-2
    目錄-----目錄-1
    表目錄-----目錄-4
    圖目錄-----目錄-5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2
      第三節 預期研究貢獻-----3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論文結構-----4
    第二章 文獻探討(一)-創新管理-----5
      第一節 創新定義及內涵-----5
      第二節 創新來源-----5
      第三節 創新類型與演進-----8
      第四節 創新活動-----12
      第五節 核心能力-----17
      第六節 創新所需的智慧資本-----21
      第七節 IC設計業者知識吸收、創造與蓄積-----23
      第八節 創新價值系統-----30
      第九節 顧客價值認知-----32
      第十節 創新與產品生命週期-----33
      第十一節 產品技術知識的路徑相依度-----38
      第十二節 轉型前的策略思考點-----39
    第三章 研究方法-----41
      第一節 研究架構-----41
      第二節 研究變項說明-----42
      第三節 研究設計:資料收集-----43
      第四節 研究限制-----44
    第四章 個案分析與彙總-----45
      第一節 威盛公司--多元化產品轉型-----45
        壹、公司簡介-----45
        貳、核心能力的建立-----49
        參、主要創新活動-以原型試製專案為例-----55
        肆、產品轉型歷程-----59
        伍、威盛公司各產品線的路徑相依度分析-----62
        陸、威盛的產品轉型模式-----63
      第二節 凌陽公司--多產品產品轉型-----64
      第三節 揚智公司--脫胎換骨產品轉型-----81
      第四節 聯發公司--集中漸進式產品轉型-----94
      第五節 四種產品轉型模式-----109
      第六節 四種產品轉型模式之比較-----117
      第七節 轉型策略-----118
      第八節 威盛、凌陽、揚智與聯發四家公司創新能力與產品轉型之比較-----119
      第九節 原型試製對IC設計公司的重要性-----122
    第五章 研究發現-----123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發現-----123
      第二節 IC設計業的創新能力來源-----123
      第三節 創新能力與市場領導者、跟隨者的關係-----124
      第四節 技術路徑相依度與產品轉型模式的關係-----124
      第五節 市場領導者與跟隨者的產品轉型模式-----126
      第六節 其他發現-----126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129
      第一節 研究結論-----129
      第二節 研究建議-----130
    參考文獻

    表目錄
    表2.1 創新的類型-----11
    表2.2 尋找科技來源的機制-----16
    表2.3 核心能力的移轉場所-----20
    表2.4 Thomas Stewart(1998)知識技能的分類-----21
    表2.5 Nonaka(1995)三種管理模式之比較-----28
    表2.6 Edvinsson & Sullivan(1996)內隱與外顯知識分類-----30
    表2.7 Booz-Allen and Hamilton(1982)公司創新程度與市場創新的關係-----39
    表3.1 研究變數說明表-----42
    表3.2 IC設計業者及IC製造業者受訪名單與時間表-----43
    表4.1 威盛公司各產品線的路徑相依度分析-----62
    表4.2 凌陽產品線路徑相依度分析-----79
    表4.3 揚智公司產品線的路徑相依度分析-----91
    表4.4 揚智毛利率與淨利率統計表-----93
    表4.5 聯發的DVD-ROM與CD-RW路徑相依度分析表-----107
    表4.5 四種產品轉型模式比較-----117
    表4.6 威盛、凌陽、揚智與聯發四家公司創新能力與產品轉型比較表-----119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圖-----4
    圖2.1 科技知識的外部來源-----8
    圖2.2 產業創新的四種型態-----9
    圖2.3 架構知識與元件知識的創新-----9
    圖2.4 產品創新分類-----10
    圖2.5 持續性與分裂性的技術改變-----12
    圖2.6 知識創造和擴散活動-----13
    圖2.7 美國電腦產業的新興研發模式-----14
    圖2.8 對外部科技來源的需求-----15
    圖2.9 三種技能與知識-----18
    圖2.10 Dorothy Leonard-Barton(1992,1995)要素分類比較-----19
    圖2.11 核心能力四個構面-----19
    圖2.12 Nonaka and takeuchi組織知識創造過程五階段模式-----27
    圖2.13 Nonaka(1995)超連結組織-----29
    圖2.14 價值創造流程-----31
    圖2.15 價值形成要素-----32
    圖2.16 創新模型與產品生命周期-----34
    圖2.17 新產品定義情況的科技和市場因素-----35
    圖2.18 五種極端情況下的新產品開發過程-----36
    圖2.19 技術採用生命週期-----37
    圖2.20 修正後的技術採用生命週期-----38
    圖3.1 研究架構圖-----41
    圖4-1.1 威盛IP單位在組織圖中的位置圖-----53
    圖4-1.2 威盛公司外部技術網路示意圖-----54
    圖4-1.3 整台型晶片組晶片架構概念圖-----56
    圖4-1.4 威盛公司整合型晶片組開發團隊-----57
    圖4-1.5 威盛整合型晶片組投入的人力分配圖-----58
    圖4-1.6 威盛創業初期的PC晶片產品策略圖-----60
    圖4-1.7 威盛繪圖晶片組開發的技術關連圖-----60
    圖4-1.8 威盛CPU技術整合與推出產品關連圖-----61
    圖4-1.9 威盛網路技術整合與推出新產品關連圖-----61
    圖4-1.10 威盛光儲存發展與推出新產品關連圖-----62
    圖4-1.11 威盛多種核心技術與產品多元化關連圖-----63
    圖4-2.1 凌陽行動策略圖-----66
    圖4-2.2 凌陽人力結構圖-----68
    圖4-2.3 凌陽IP單位在組織圖中的位置圖-----71
    圖4-2.4 凌陽的Multi-Chip研發用與一般量產用光罩比較圖-----75
    圖4-2.5 凌陽語音IC結合微控制器的產品轉型圖-----78
    圖4-2.6 凌陽核心技術與多產品關連圖-----80
    圖4-3.1 揚智IP部門的組織圖-----84
    圖4-3.2 DVD Player之關鍵IC功能區塊示意圖-----85
    圖4-3.3 揚智DVD IC設計流程圖-----86
    圖4-3.4 揚智的PC與Notebook晶片產品技術關連圖-----88
    圖4-3.5 揚智Servo晶片組開發技術來源-----90
    圖4-3.6 揚智核心技術與產品關聯圖-----91
    圖4-3.7 PC晶片組邊際報酬曲線圖-----92
    圖4-3.8 光儲存晶片組邊際報酬曲線圖-----92
    圖4-3.8 揚智產品邊際報酬曲線圖-----92
    圖4-4.1 聯發公司問題解決之循環圖-----99
    圖4-4.2 聯發的新產品介入策略點-----103
    圖4-4.3 聯發核心技術強化與產品開發關連圖-----104
    圖4-4.4 聯發核心技術強化與COMBBI、DVD-Player產品開發關連圖-----105
    圖4-4.5 聯發的COMBBI-2產品轉型圖-----106
    圖4-4.6 聯發科的集中漸進式產品轉型圖-----108
    圖4-5.1 核心技術A與系列產品甲關連圖-----109
    圖4-5.2 核心技術A、B與系列產品乙關連圖-----110
    圖4-5.3 多種核心技術與多產品關連圖-----111
    圖4-5.4 核心技術與多產品關連圖-----112
    圖4-5.5 脫胎換骨轉型之核心技術與產品關聯圖-----114
    圖4-5.6 產品邊際報酬曲線圖A-----114
    圖4-5.7 產品邊際報酬曲線圖B-----114
    圖4-5.8 產品邊際報酬曲線圖C-----115
    圖4-5.9 一種核心技術多種產品關連圖-----115
    圖4-5.10 產品二合一關連圖-----116
    圖4-5.11 集中漸進式產品轉型圖-----117
    圖4-7.1 四種產品轉型模式之產業中位置圖-----118
    圖4-7.2 四種產品轉型模式之下階段的轉型目標-----119
    圖5.1 研究架構與研究發現-----123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50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413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