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9576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325/144300 (79%)
造訪人次 : 51163958      線上人數 : 93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760


    題名: 推動兩岸信心建立措施之研究
    作者: 郝以知
    貢獻者: 李明
    郝以知
    關鍵詞: 信心建立措施
    互信措施
    兩岸關係
    降低衝突
    中共犯台
    歐安會議
    維也納文件
    東協區域論壇
    朝鮮半島
    日期: 2002
    上傳時間: 2016-05-09 16:57:49 (UTC+8)
    摘要:   一、信心建立措施,最早出現於1975年歐洲安全暨合作會議(Conference on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 簡稱CSCE)的赫爾辛基會議(Helsinki Conference)所簽署的赫爾辛基最終議定書(Helsinki Final Act),嗣後,被國際間廣為運用以降低敵對國家間衝突與避免戰爭的重要途徑與模式。信心建立是一系列的相對措施,旨在促進彼此了解,防止誤判和誤解,其重要條件是雙方能持續漸次的降低敵對緊張關係,使得雙方能在協談中尋求和平解決爭端的共識,成為一種常態性互動式的行為模式。
      二、不論是先前歐洲安全暨合作會議或是改組後的歐洲安全暨合作組織,在策訂信心建立措施的條文上是依據當時的背景環境及相對的威脅程度來策訂,並結合時空移轉,環境變遷循序增修訂,在互信不足的狀況下採較寬鬆的措施作為,以增加互信的基礎為主,在互信條件較成熟的時候,則相對採取較嚴格及緊縮的措施作為,而非一成不變,更不是可一次到位的。
      三、中共從改革開放開始,施政的重心在於政局穩定及經貿發展,中共力求營造與維持一個穩定的國際安全環境,以全力從事經濟建設。在對外改善關係及參與信心建立措施之基本立場與原則:(一)推動多極的國際新秩序;(二)消弭「中國威脅論」;(三)壓縮中華民國國際空間。在過去十多年當中,中共對信心建立措施的看法由負面的、消極的,轉而採用信心建立措施來改善與潛在衝突國家間的關係。在相當的程度上可印證,中共對其它國家所推動之信心建立措施已經取得相當的成果,而中共也從推動信心建立措施獲得實質之利益。
      四、兩岸關係正處在十字路口,如何化解僵局,將成為二十一世紀初兩岸焦點問題,兩岸是戰是和,也是亞太地區穩定與否關鍵。兩岸間現況的互信措施在不具正式的條文約制下,有學者將其稱之為默契式的互信措施。兩岸之所以遲遲不能展開正式信心建立措施,仍存在的幾個問題癥結:如單方面的共識匯集不易、缺乏脈絡連貫的運作組織體、中共正統自居的傲慢;雙方面的一個中國的認知困境、缺乏溝通有效途徑、漸趨失衡的兩岸軍力;在多邊方面的第三者美國的戰略模糊政策、效能不彰的第二軌道、多邊組識國家的選邊站等問題。在兩岸間推動信心建立措施或許解不開兩岸政治上的結,推動兩岸信心建立措施最大的目的,是在促進兩岸雙方以和平的、溝通的方式,達成互信、共存、共榮的目標。信心建立措施最終目標固然在於追求穩定、確保和平,但它是一種過程與方法,是通往和平之路的開啟,而不是終點。不論是美蘇間的互信機制或是歐洲的信心建立措施亦或是東協間的安全對話,甚至東西德統一、朝鮮半島正在進行的和解,都是經過長時期的醞釀、溝通、協調,且相對方皆隨著時空而逐步調整修訂各自觀點與包容,並藉助區域組織、第二軌道或第三國的協助,待最佳時機或相對方咸感需要時,始建立相對間的互信措施。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份
    (一)官方出版品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中國台灣問題。北京:九州圖書出版社,1998年9月。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99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1998年7月。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0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2000年10月。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軍備控制與裁軍白皮書。1995年11月。
    5.中華民國國防部,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事業文化公司,民國87年3月。
    6.中華民國國防部,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編印,民國89年8月。
    7.中華民國國防部,中華民國八十五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事業文化公司,民國85年5月。
    8.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編,國防部史編局譯,2001東亞戰略概觀。台北:國防部史編局,民國90年10月。
    9.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大陸工作參考資料(合訂本)第一冊。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印行,民國87年8月。
    10.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大陸工作參考資料(合訂本)第二冊。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印行,民國87年8月。
    11.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大陸政策參考資料。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印行,民國88年1月。
    12.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跨越歷史的鴻溝一兩岸交流十年的回顧與前瞻。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印行,民國86年10月。
    13.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臺海兩岸關係說明書。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印行,民國83年7月。
    14.美國國防部編,國防大學譯,1999年美國國防報告書。桃園:國防大學譯印,民國89年7月。
    15.美國國防部編,國防大學譯,2000年美國國防報告書。桃園:國防大學譯印,民國89年12月。
    16.美國國防部編,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美國四年期國防總檢1997(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1997)。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6年10月。
    17.韓國國防部,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1997-1998韓國國防白皮書。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印,民國87年。
    (二)專書
    1.中共研究雜誌社編,中共年報(1997)。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民國86年6月。
    2.王良能,中共崛起的國際戰略環境。台北:唐山出版社,民國89年2月。
    3.丘宏達、任孝琦主編,中共談判策略。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76年10月。
    4.包宗和,台海兩岸互動的理論與政策面向(1950-1989)。台北:三民文化事業公司,民國80年4月。
    5.包宗和等,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89年4月。
    6.卡本(Jerome H. Kaban)著,尹華炳譯,核子時代的安全。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71年1月。
    7.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著,林貴添譯,大棋盤。台北:立緒出版社,民國87年6月。
    8.石之瑜,兩岸關係概論。台北:揚智圖書出版公司,民國87年8月。
    9.安德烈.平可夫著,世紀之交的台海危機:中日美大對決。台北:全球防衛雜誌社,民國90年3月。
    10.吳東野,德國問題與歐洲強權戰略安全關係(1949-1991)。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83年5月。
    11.吳新興,海峽兩岸交流。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87年5月。
    12.吳新興,整合理論與兩岸關係之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84年4月。
    13.李正中,論兩岸關係與中國之未來。台北:正中書局,民國86年4月。
    14.李登科,冷戰後中共對中東地區的外交政策。台北:正中書局,民國84年4月。
    15.李潔明(James R. Lilley)著,張同瑩譯,台灣有沒有明天?。台北:先覺出版社,民國88年6月。
    16.周世雄,國際體系與區域安全協商:歐亞安全體系之探討。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83年12月。
    17.周恩來外交文選。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年。
    18.明居正,雙贏?雙輸?。台北:致良出版社,民國85年3月。
    19.林文程,「中共對信心建立措施的立場與作法」,收錄於陳鴻瑜編,信心建立措施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台灣綜合研究院,民國90年1月。
    20.林碧炤等,二00一年台灣安全展望白皮書。台北:台灣綜合研究院,民國90年3月。
    21.邵宗海,兩岸關係-兩岸共識與兩岸歧見。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87年2月。
    22.邵宗海,兩岸關係與兩岸對策。台北:時報文化事業公司,民國86年1月。
    23.施子中,陳梓龍,「中國大陸安全情勢」,收錄於台灣綜合研究院2001年台灣安全展望白皮書。台北:台灣綜合研究院,民國90年3月。
    24.唐立民,中共對台政策資料選輯。台北:永業出版社,民國81年4月。
    25.席來旺,21世紀中國戰略大策劃一國際安全戰略。北京:紅旗出版社,1996年9月。
    26.席來旺,國際安全戰略。北京:紅旗出版社,1996年11月。
    27.翁明賢,跨世紀國家安全戰略。台北:麥田出版社,民國87年7月。
    28.翁明賢、林得澔、陳聰銘著,歐洲區域組織新論。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83年。
    29.國防部情報參謀次長室譯,可怕的海峽。台北:國防部,民國89年12月。
    30.張亞中,兩岸主權論。台北:生智文化事業公司,民國87年3月。
    31.張亞中,兩岸統合論。台北:生智文化事業公司,民國89年8月。
    32.張亞中、李英明,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台北:生智文化事業公司,民國89年4月。
    33.張亞中、孫國祥,美國的中國政策:圍堵、交往、戰略夥伴。台北:生智文化事業公司,民國89年3月。
    34.張虎,剖析中共對外戰爭。台北:幼獅出版社,民國85年8月。
    35.張建邦,未來台海衝突中的美國。台北:麥田出版社,民國87年1月。
    36.張讚合,兩岸關係變遷史。台北:周知文化公司,民國86年2月。
    37.陳志敏著,「構築夥伴關係:世紀之中國的外交戰略趨向」,收錄於俞正梁等著,大國戰略研究:未來世界的美、俄、日、歐(盟)和中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10月。
    38.陳峰君,冷戰後亞太國際關係,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年7月。
    39.彭懷恩,國際關係與現勢(Q&A)。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民國88年5月。
    40.程長志,中共如何談判。台北:時英出版社,民國88年2月。
    41.飯田健一著,胡台生譯,東亞戰略概論1996-1997。台北:國防部軍務局譯印,民國87年5月。
    42.黃中平,「美國因素對海峽兩岸關係的影響與制約」,夏潮基金會編,廿一世紀兩岸關係展望-一個中國原則面面觀。民國88年3月。
    43.楊開煌,縱論兩岸尋雙贏。台北:歷史智庫出版公司,民國85年5月。
    44.裘兆琳,美國外交與危機處理。台北:中研院歐美所,民國82年7月。
    45.詹滿容,亞太集體安全體系之建構與我國扮演之角色。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85年6月。
    46.廖文中,中共軍事研究論文集。台北:中共雜誌社,民國90年1月。
    47.維爾弗里德.洛特(Wilfried Loth),朱章才譯,和解與裁減軍備:1975.8.1赫爾辛基。台北:麥田出版社,民國89年3月。
    48.劉必榮,談判。台北:時報文化事業公司,民國86年8月。
    49.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50.黎安友(Andrew J. Nathan)、陸伯彬(Robert S. Ross)著,何大明譯,長城與空城計:中國尋求安全的戰略(The Great Wall And The Empty Fortress-China Search for Security)。台北:麥田出版社,民國87年。
    51.蕭全政等,劇變中的亞太與兩岸關係。台北:業強出版社,民國85年l0月。
    52.諾吉,唐納德遜(Joseph L. Nogee , Robert H. Donaldson)著,黃宗浩譯,蘇聯二次大戰後的外交政策(Soviet Foreign Policy Since World WarⅡ,1981)。台北:幼獅圖書公司,民國73年2月。
    53.閻學通,中國國家利益分析。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
    54.閻學通等著,中國與亞太安全-冷戰後亞太國家的安全戰略走向。北京,時事出版社,1999年1月。
    55.藍萬維等,軍事革命與二0一0年後台海戰略評估。桃園:三軍大學編印,民國88年6月。
    56.蘇起,論中蘇共關係正常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1年1月。
    57.蘇進強,台海安全與國防策略。台北:業強出版社,民國82年6月。
    (三)期刊
    1.丁奎松,「東盟地區論壇與亞太安全合作」。現代國際關係(北京),第7期,1998年7月,頁7-12。
    2.丁樹範,「中共軍事現代化與亞太安全機制」。中國大陸研究,第38期第7卷,民84年7月,頁6-20。
    3.于有慧,「近期兩岸關係中的美國因素」。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8期,民國90年8月,頁1-14。
    4.王振軒,「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之研究」。國防雜誌,第15卷,第7期,民國89年1月, 頁37-48。
    5.朱陽明等,「鄧小平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的戰略構想」。中國軍事科學月刊(北京),第3期,2000年3月,頁26-33。
    6.吳建德,「中共推動軍事外交戰略之研究」。中共研究,第34卷,第3期,民國89年3月,頁82-97。
    7.吳建德,「台海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之可行性分析」。國防政策評論,第1期,民國89年10月,頁70-90。
    8.吳玲君,「美國對中共升高軍事威脅台灣之反應」。美歐月刊,第11卷,第4期,民國85年4月,頁97-98。
    9.吳振逢,「三通訪問團隨團記實」。立法院院聞,第29卷,第2期,民國90年3月,頁14-15。
    10.吳振逢,「三通訪視團隨團紀實」。立法院院聞,第29卷,第2期,民國90年2月,頁14-17。
    11.吳朝旺,「冷戰時期東西軍事衝突的預防措施」。復興崗學報,第66期,民國88年6月,頁109-125。
    12.吳鵬,「中國的地區安全利益及相應的戰略對策」。中國戰略研究(南京),1999年6月。
    13.李明,「中共軍備轉移與外交政策關係之研究」。國際關係學報,第11期,民國85年11月,頁49-100。
    14.李明,「兩韓信心建立措施的實踐與成效」。戰略與國際研究,第2卷,第1期,民國89年1月,頁56-63。
    15.李國雄,「東協安全機制的演變與區域秩序」。問題與研究,第34卷,第9期,民國84年9月,頁21-40。
    16.李登科,「五十年的『中』、美、蘇(俄)關係」。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10期,民國88年10月,頁45-68。
    17.李登科,「冷戰後中共大國外交策略之研究」。國際關係學報,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民國89年12月,頁34-68。
    18.周世雄,「歐安組織之信心暨安全建構機制(CSBMs)-功能及成效評估」。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季刊,第2卷,第1期,民國89年1月,頁175-187。
    19.周煦,「冷戰後美國與中共的軍事關係」。國際關係學報,第13期,民國87年12月,頁1-32。
    20.周繼祥,「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台灣問題白皮書發表後的兩岸關係發展」。立法院院聞,第28卷,第4期,民國89年4月,頁17-37。
    21.周繼祥,「當前兩岸關係評議」。立法院院聞,第29卷,第1期,民國90年1月,頁49-57。
    22.岳瑞麒,「兩岸建構信心建立措施之省思」。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8期,民國89年8月,頁60-76。
    23.明居正,「以小搏大的關鍵何在:大陸政策之戰略思考」。理論與政策,冬季號,民國84年10月,頁84-91。
    24.林文程,「中共參與亞太多邊安全機制之目的與立場」。中國事務,第2期,民國89年10月,頁82-97。
    25.林文程,「中共對信心建立措施的立場及作法」。戰略與國際研究,第2卷,第1期,民國89年1月,頁120-129。
    26.林文程,「東協區域論壇與亞太多邊安全體系的建構」。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卷,第3期,民國88年7月,頁91-114。
    27.林文童,「兩岸信心建立措施之芻議」。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11期,民國88年11月,頁75-84。
    28.林正義,「中共與東南亞國家的軍事交流:解放軍外交」。國家政策雙月刊,第155期,民國86年1月,頁8-14。
    29.林正義,「台海兩岸信心建立措施」。國策專刊,第11期,民國88年7月,頁16-18。
    30.林正義,「東協區域論壇與南海信心建立措施」。戰略與國際研究,第2卷,第1期,民國89年1月,頁21-55。
    31.林正義,「臺海兩岸信心建立措施為芻議」。國防雜誌,第13卷,第12期,民國87年6月,頁3-12。
    32.林正義,「歐洲及亞太信心暨安全建立措施之研究」。理論與政策,第12卷,第3期,民國87年9月,頁75-90。
    33.邵玉銘,「我國爭取參與CSCAP的過程與現況」。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中華民國委員會會訊,發刊期,民國86年9月,頁1-2。
    34.邵宗海,「兩岸領導人會晤可行性之探討」。理論與政策,夏季號,民國85年5月,頁27-44。
    35.施子中,「中共推動大國外交與建構伙伴關係之研析」。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卷,第3期,民國88年7月,頁16-40。
    36.唐明輝,「近期中共挑起台海危機之背景及目的探析」。國防雜誌,第13卷,第1期,民國86年7月,頁90-98。
    37.時永明,「東盟地區論壇與預防外交」。國際問題研究係(北京),第2期,1998年2 月,頁29-32。
    38.時殷弘,「關於台灣的幾項必須正視的大戰略問題」。戰略與管理(北京),第2期,2000年2月,頁27-32。
    39.張中勇,「以信心建立為主導的兩岸關係」。國策雙週刊,第139期,民國85年5月,頁14-17。
    40.張京育,「中華民國政府促進兩岸關係的誠意和努力」。理論與政策,85年夏季號,民國85年5月,頁2-13。
    41.張延廷,「由兩岸軍事衝突的可能性析論兩岸應有的互動原則」。俄情雜誌,第6卷,第3期,民國86年6月,頁21-31。
    42.張哲銘、李鐵生,「信心建立措施概念的回顧與展望」。戰略與國際研究,第2卷,第1期,民國89年1月,頁1-20。
    43.張哲銘、李鐵生,「推動兩岸軍事信心建立措施之芻議」。中華戰略學刊,89年春刊,民國89年4月,頁47-70。
    44.張惠玲,「兩岸政治談判的困境與未來」。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7期,民國89年7月,頁61-72。
    45.張雅君,「世紀之交中共的軍事政策與亞太安全:防禦取向模糊性的探討」。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3期,民國88年3月,頁29-32。
    46.張臻軒,「影響中共對台軍事決策之內部因素分析-以台海一九九五年、九六年台海危機為例」。復興崗學報70期,民國89年9月,頁175-195。
    47.曹雲華,「變化中的中國:東盟關係」。東南亞研究(廣州),1995年5月,頁12-17。
    48.莫大華,「中共對於東南亞區域『建立信任措施』的立場」。中華戰略學刊,87年夏季刊,民國87年7月,頁1l5-144。
    49.莫大華,「中共對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之立場:分析與檢視」。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7期,民國88年7月,頁27-38。
    50.莫大華,「後冷戰時期東協國家對東南亞區域建立信心安全措施之省思」。東南亞季刊,第2卷,第1期,民國86年1月,頁82-l01。
    51.莫大華,「從美國海外軍事干預準則預判美國在台海軍事衝突的角色」。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6期,民國86年6月,頁16-24。
    52.許國樑,「對中共信心建立措施之探討」。中共研究,第34卷,第3期,民國89年3月,頁72-81。
    53.郭臨伍,「信心建立措施與台灣海峽兩岸關係」。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卷,第1期,民國88年1月,頁84-105。
    54.郭臨伍,「信心建立措施與兩岸關係」。戰略與國際研究,第2卷,第1期,民國89年1月,頁130-151。
    55.陳一新,「中美兩國關係的延續性與變遷性(三)」。美歐月刊,第10卷,第2期,民國84年2月,頁33-84。
    56.陳國銘,「建立信任措施的演進及我國的啟示」。國防雜誌,第12期第7卷,民國86年1月16日,頁58-67。
    57.陳華凱,「由中國威脅論看中共對信心建立措施的運用─歷史的觀點」。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3期,民國89年3月,頁62-74。
    58.陳毓鈞,「台海危機與美國干預」。美歐月刊,第10卷,第1期,民國84年1月,頁18-31。
    59.陳鴻瑜,「後冷戰時期東南亞之區域安全」。戰略與國際關係,第1卷,第1期,民國88年1月,頁16-58。
    60.曾復生,「當前美國與兩岸關係互動的戰略趨勢」。中華戰略學刊,89年夏季刊,民89年7月,頁19-50。
    61.黃恩浩,「中共俄國信心建立措施的動因與侷限」。東亞季刊,第31卷,第3期,民國89年7月,頁133-154。
    62.楊永明,「東協區域論壇:亞太安全之政府間多邊對話機制」。政治科學論叢,第11期,民國88年12月,頁145-152。
    63.楊永明、唐欣偉,「信心建立措施與亞太安全」。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6期,民國88年6月,頁1-22。
    64.楊志恆,「中共外交的策略與原則」。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10期,民國88年10月,頁35-41。
    65.楊志恆,「中共近年來對外軍事交流及其對我國國防安全之影響」。俄情雜誌,第5 卷,第2期,民國85年4月,頁4-18。
    66.楊志恆,「中共與南海周邊主要國家的軍事交流」。國家政策雙周刊,第169期,民國86年7月,頁6-8。
    67.楊志恆,「冷戰後中共與泰國軍事合作關係之研究」。國際關係學報,第13期,民國87年12月,頁47-58。
    68.楊志恆,「國家安全戰略之整合與發展」。國家政策雙週刊,第139期,民國85年5月,頁2-5。
    69.楊念祖,「遲浩田訪美對未來『中』美軍事關係與亞太安全的影響」。中共研究,第31卷,第1期,民國86年1月,頁106-13。
    70.虞義輝,「時間站在海峽兩岸的那一邊」。共黨問題研究,第27卷,第3期,民國90年3月,頁17-24。
    71.劉必榮,「後冷戰時期東南亞政治秩序」。東吳政治學報,第4期,民國84年1月,頁115-133。
    72.劉泰雄,「對江澤民訪俄簽署邊境裁軍協定之評析與展望」。國防雜誌,第13卷,第8期,民國87年2月,頁68。
    73.蔡瑋,「中共對台政策的決策組織與過程」。中國大陸研究,第40卷,第5期,民國86年5月,頁36-58。
    74.錢其琛,「始終不渝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求是雜誌,第12期,1995年6月,頁1-5。
    75.錢懸圭,「兩岸軍事交流合理性探索」。台海兩岸前瞻探索,第5期專輯,民國86年9月,頁127-141。
    76.謝勝義,「兩岸武力衝突的可能因素與因應之道」。俄情雜誌,22卷6期,民國85年6月,頁74-81。
    77.鍾堅,「兩岸軍事交流禁忌的突破」。台海兩岸前瞻探索,第5期,民國86年9月,頁120-126。
    78.蘇嘉宏,「影響未來中美關係與兩岸關係的幾個取向」。理論政策,第13卷,第1期,民國88年3月,頁13-31。
    (四)碩、博士論文
    1.朱清亮,兩岸恢復協商策略之研究(1995-1999)。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2.牟敦量,兩岸結束敵對狀態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之研究。三軍大學戰略研 究所,八十九年班畢業論文,民89年。
    3.岳瑞麒,兩岸建立信心暨安全措施之研究。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 論文,民國88年。
    4.查重傳,中國統一問題之研究:兩岸建立共識和平統一之展望。中國文化大學, 博士論文,民國84年。
    5.許舜南,台海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1月。
    6.陳國銘,由建立信任措施論歐洲傳統武力條約之研究。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6月。
    7.陳華凱,中共對亞太區域「信心建立措施」的建構。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8年6月。
    8.趙哲一,建立信任措施-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之研究。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6月。
    9.趙春山,蘇聯與歐洲安全合作會議。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69年6月。
    10.黃虹堯,中共參與亞太多邊安全機制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11.劉煌裕,中共對台決策機制與政策之研究(1992-1999)。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12.羅運治,歐洲安全暨合作會議之研究。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65年5月。
    (五)研討會論文集
    1.丁樹範,「中共對台政策對兩岸建立互信機制的影響」。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辨,民國89年11月,頁67-82。
    2.田中青,「朝鮮半島局勢的發展變化及其影響」。第四屆『世界新格局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民國89年10月。頁1-9。
    3.宋燕輝,「南海地區安全情勢」。2001年台灣安全展望研討會,台灣綜合研究院與國際研究所主辦,民國90年3月,頁114-131。
    4.林文程,「美國安全情勢」。2001年台灣安全展望研討會,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主辦,民國90年3月,頁59-73。
    5.林文程,「中共對信心建立措施的立場及作法」。建立信任措施(CBMs)與國防研討會,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主辦,民國88年6月,頁107-166。
    6.林文程,「外交競爭與台海兩岸關係」。美中日情勢發展與兩岸關係研討會論文集,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主辦,民國90年5月。頁1-11。
    7.林正義,「台灣安全情勢」。2001年台灣安全展望研討會,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主辦,民國90年3月,頁13-25。
    8.林正義,「國際經驗與台海信心建立措施」。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辨,民國89年11月,頁51-66。
    9.林正義,「東協區域論壇與信心建立措施:以南海為個案研究」。建立信任措施(CBMs)與國防研討會,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主辦,民國88年6月,頁25-65。
    10.林正義,專家時論,美中台三邊第二軌道研討會,民國89年10月。http://210.67.53.3/InvChina/200010-080/200010-050.html
    11.林正義,「安全社群與信心建立措施:以歐安組織及東協區域論壇為例」。人類安全與21世紀的兩岸關係研討會論文集,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主辦,民國90年9月,頁56-79。
    12.李明,「信心建立措施在朝鮮半島:實踐與成效」。建立信任措施(CBMs)與國防研討會,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主辦,民國88年6月,頁66-106。
    13.李明,「朝鮮半島安全情勢」。2001年台灣安全展望研討會,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主辦,民國90年3月,頁74-82。
    14.朱柏松,「國際情勢評估報告(四)朝鮮半島」,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0年國際暨大陸情勢評估報告,民國89年2月。文http://iir.nccu.edu.tw/2000%20年國際暨大陸情勢評估報告.htm
    15.陳長明,「兩岸政治談判的先決條件─信心建立措施:汪道涵來訪的對策建議」座談會,遠景基金會會議紀錄,民國88年2月26日。http://www.future-china.org.tw/csipf/activity/act_forum.htm
    16.趙哲一,「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之研究」。國軍政治作戰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政治作戰學校主辨,民國87年1月,頁1-39。
    17.趙建民,「安全與發展間的爭辯-論新政府的大陸政策」。台海安全與新政府的挑戰研討會,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主辦,民國89年4月,頁1-7。
    18.蔡明彥,「中國大陸軍備採購與台海安全」,軍備競賽或和平共榮:展望兩岸關係座談會,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主辦,民國90年5月,頁1-9。
    19.郭臨伍,「信心建立措施與兩岸關係」。建立信任措施(CBMs)與國防研討會,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主辦,民國88年6月,頁165-190。
    20.張哲銘、李鐵生,「信心建立措施的回顧與展望」。建立信任措施(CBMs)與國防研討會,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主辦,民國88年6月,頁1-24。
    21.張旭成,「從歐安會議及亞太區域安全協商機制探討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之可能性」。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辨,民國89年11月,頁37-50。
    22.張競,「籌建兩岸熱線之研究」。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辨,民國89年11月,頁83-50。
    23.楊志恆,「台灣軍事戰略的發展與調整」。台灣國防政策與軍事戰略的未來展望國際研討會,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主辨,民國90年1月。研討會報告0103。
    24.楊志恆,「兩岸如何建立一套軍事安全機制」,展望跨世紀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台灣大學政治學系主辨,民國88年12月,頁203-217。
    25.楊志恆,「兩岸如何建立一套軍事安全機制」。展望跨世紀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台灣大學政治學系主辨,民國88年12月,頁196-207。
    26.丹蒙.比利斯托,「台灣國防現代化:面對未來的挑戰」。台灣國防政策與軍事戰略的未來展望國際研討會,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主辨,民國90年1月,研討會報告0104。
    (六)中文報刊
    1.人民日報
    2.大公報
    3.文匯報
    4.中央日報
    5.中國時報
    6.自由日報
    7.青年日報
    8.星島日報
    9.勁報電子報
    10.解放軍報
    11.經濟日報
    12.聯合早報
    13.聯合報
    14.聯合晚報
    二、英文部份
    (一)官方出版品
    1.ASEAN Regional Forum, Chairman’s Statement of the First Meeting of the ASEAN Regional Forum, Bangkok, 25 July 1994.
    2.ASEAN Regional Forum, Chairman’s Statement of the Second Meeting of the ASEAN Regional Forum, Brunei Darussalam, 1 August 1995.
    3.ASEAN Regional Forum, Chairman’s Statement of the Third Meeting of the ASEAN Regional Forum, Jakarta, 23 July 1996.
    4.Department of Defense, Annual Report to the President and the Congress. Washington DC: Department of Defense, March 2000.
    5.Joint Communiqué of the Twenty-Eighth Seventh ASEAN Ministerial Meeting, Bandar Seri Begawan, 29-30 July 1995.
    6.Joint Communiqué of the Twenty-Seventh ASEAN Ministerial Meeting,Bangkok,22-23 July 1994.
    (一)專書
    1.Ali, Sheikh R. The Peace and Nuclear War Dictionary, Santa Barbara: ABC-Clio, 1989.
    2.Bloomfield, Lincoln Palmer. Managing International Conflict:From Theory to Policy: A Teaching Tool Using CASCON, New York:St, Martin``s Press, 1997.
    3.Brown, Seyom. The Causes and Prevention of War,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4.
    4.Carter, Ashton B. 2001 Preventive Defense: A New Security Strategy for America,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1999.
    5.Desjardins, Marie-France. Rethinking Confidence Building Measures: Obstacles to Agreement and the Risks of Overselling the Process,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6.Ghebali, Victor-Ybes.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with the CSCE Process: Paragraph-by- Paragraph Analysis of the Helsinki and Stockholm Regimes, New York: United Nations,1989.
    7.Gutteridge, William. European Security: Nuclear Weapons and Public Confidence, London: Macmillan, 1982 .
    8.Herrmann, Wilfried A. Asia``s Security Challenges. Washington D.C.: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1998.
    9.Khalizad, Zalmay M. The United States and a Rising China:Strategic and Military Implications, California: RAND, 1999.
    10.Pollack, Jonathan D. In China’s Shadow: Regional Perspectives on Chinese Foreign Policy and Military Development, California: RAND, 1998.
    11.Ziegler, David W. War, Peace,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s,3rd ed.,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4.
    (二)期刊、論文
    1.Allen, Kenneth W.“Military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A Paper Prepared for the Conference on Building for a New Millennium ,Illinois: The Public Policy Institute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December 1998,pp.2-25.
    2.Allen, Kenneth W.“PRC Military Modernization and Taiwan Securit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Symposium on Taiwan Security in the Year 2000:Retrospect and Prospects, Taiwan Research Institute, December 2000, pp.8-45.
    3.Chalmers, Malcolm.“Openness and Security Policy in South-east Asia,” Survival, Vol. 38, No.2, Autumn 1996,pp.78-89.
    4.Cossa, Ralph A.“Asia Pacific Confidence and Security Building Measures,”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CAP Memorandum ,No.4, 1995.
    5.Desmond, Ball.“A New Era in Confidence Building: The Second-Track Proces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Security Dialogue,Vol. 25, No. 2, June 1994, pp. 157-176.
    6.Holst, Johan Jorgen.“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A Conceptual Framework,”Survival, Vol. 25, No.1,anuary/February 1983, pp.14-23.
    7.Liping, Xia.“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New Toward CBMs,”The Henry L. Stimson Center Report ,No. 23, May 1997,pp.1-34.
    8.Munro, Ross H.“Awakening Dragon: The Real Danger in Asia is from China,”Policy Review, No. 62, Fall 1992, pp.10-16.
    9.O`Hanlon, Michael.“Why China Cannot Conquer Taiwan,”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25, No.2, 2001, pp.51—87.
    10.Perry, William F.“Defense in an Age of Hope,”Foreign Affairs,Vol.75, No.6, November/ December 1996, pp.64 -79.
    11.Pollack, Jonathan D.“Chinese Military Power and American Security Interests ,”SAIS Policy Forum Series Report ,No.11, May 2000,pp.1-39.
    12.Prager, Karsten.“China: Waking Up to the Next Superpower,”Time, Vol.147, No.13, 1996 , pp.12-16.
    13.Victor-Yves Ghebali,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Within the CSCE Process: Paragraph-by-Paragraph Analysis of the Helsinki and Stockholm Régimes,” United Nations Research Papers , No. 3 , Mars 1989,pp.1-112.
    14.Yuan, Jing-dong.“Sino-Russian Confidence- Building Measures: A Preliminary Analysis,”Asian Perspective, Vol.22,No.1, Spring 1998, pp.71-108.
    三、相 關 網 站
    1.人民日報網站 http://www.peopledaily.com.cn/
    2.中央社簡報資料庫 http://210.69.89.132/cnaweb/frame.asp
    3.中時資料檢索區 http://andywant.chinatimes.com.tw/
    4.中時電子報網站 http://www. forums.chinatimes.com.tw /
    5.中國戰略 http://www. chinasi.org.tw/
    6.中國戰略研究網 http://www.future-china.org/fcn/ideas/
    7.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http://www.fmprc.gov.cn/chn/3119.html
    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http://www.people.com.cn/BIG5/channe.html
    9.中華民國國防大學網站 http://www.ndu.edu.tw/
    10.北京中華網(北京) http://chinese.china.com/zh_cn/
    11.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 http://www.dsis.org.tw/welcome.htm
    12.未來中國網站 http://www.future-china.org.tw/
    13.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中華民國委員會 http://iir.nccu.edu.tw/cscap/c_main.htm
    14.法國國防部 http://www.defense.gouv.fr/actualites/communiques/html
    15.青年日報網站(北京)http://www.people.com.cn/BIG5/channel2/18/20000617.html
    16.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網站 http://www.iir.nccu.edu.tw/
    17.星島電子報網站 http//smartnews.singtao.com/
    18.美國史汀生中心網站 http://www.stimson.org/
    19.美國在台協會美國資料中心 http://ait.irg.tw/ait/tra_c.htm
    20.美國政府 http://www.state.gov/
    21.美國國防大學 http://www ndu. edu. /
    22.美國蘭德公司http://www.rand.org/
    23.英國戰略研究中心http://www.iiss.org/
    24.軍事情報兵網站(北京) http://mil.24cc.com/
    25.國民黨中央委員 http://www.kmtpcc.org.tw/news/index.htm
    26.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http://www.npf.org.tw/
    27.國策研究院 http://www.inprnet.org.tw/
    28.解放軍報網路版 http://www.pladaily.com.cn/
    29.歐洲安全組織 http://www.osce.org/
    30.戰略與國際研究 http://www.strategy.idv.tw/
    31.聯合國網站 http://www.un.org/
    32.聯合資料庫 http://www.undate.com.tw/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405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2358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