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95752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318/144297 (79%)
造訪人次 : 50960768      線上人數 : 95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752


    題名: 東亞信心暨安全建立機制-從中共的態度與角色檢證
    作者: 王韻
    貢獻者: 邱坤玄
    王韻
    關鍵詞: 信心暨安全建立措施(CBMs)
    國際建制
    體系理論
    東亞安全
    中共周邊安全政策
    日期: 2002
    上傳時間: 2016-05-09 16:57:19 (UTC+8)
    摘要:   二十世紀的最後十年,東亞無疑地是一塊讓研究者目眩神迷的地方:一方面有著人類歷史上最快的經濟發展成績;另一方面,卻又在冷戰結束後興起另一波的區域危機暗流,一九九四年北韓核子危機、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機、一九九八年北韓大浦洞飛彈引爆的日本安保效應、乃至二○○○年台灣總統選舉風雲與南北韓高峰會、加上美國在二○○一年「九一一」事件後即將在東亞及世界推動的「反恐」所產生的未知效應,都在再地反應此一區域對安全機制的迫切需要。
      最常被提及的安全機制,就是不斷被討論的「信心建立措施」(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CBMs)或是延伸的概念「信心暨安全建立措施」(Confidence-Security building Measures:CSBMs),但是東亞現狀仍為冷戰對峙氣氛所籠罩,安全機制乏善可陳,在南海問題方面,各國仍以擱置暫代安全機制的建立;中共在台海危機中的態度更證明了信心建立措施主張的無力。在另一方面,中共在朝鮮半島與中亞扮演完全不同的角色,積極地扮演負責任的區域大國的任務,試圖在亞洲大陸中佔一個關鍵的地位,並以此外拒其它勢力染指此一區域。更為明顯的是,在東亞安全局勢的變化中,朝鮮問題與台海問題是最可能的爆發點,而其中共同的關鍵即是作為新興列強的中國大陸了,中共無疑是東亞地區關鍵的外交行為者,中共在區域安全事務上的矛盾性與特殊地位正給研究者一個重新檢視安全機制理論的良好例證。
      也因此本論文的重點即是重新評價與建構安全機制理論,分成兩大部分,第一是從理論的角度批判與補強信心建立措施,主要是由新現實主義的體系理論觀點批判信心建立措施的自成性與先驗性 ,另一方面也從建構主義 (construcivism)與國際建制理論(internaional regimes theory)的最新發展擷取靈感,補足其在方法論與分析架構的不足。就東亞安全的環境而言,「政治安全」的優先地位必須被特別加以考量,一方面是因為東亞國家在主觀意識上仍以國家利益的考量為依歸(就中共而言是「新安全觀」),另一方面,政治安全上的互信與互賴在被充分滿足的情形下,軍事安全、經濟安全等等次領域建制化的合作才能依次建立。
      另一個重點則是由實際的例證出發,分析中共在東亞安全的角色與作為,就同樣的理論基礎而言,中共也同樣地受主觀意願與客觀體系所制約,究竟何種因素推動中共的安全作為?其與體系成員的互動為何?又未來的安全架構如何建立?筆者認為東亞並非缺乏多邊安全建制的主張,而是缺乏如何建構安全機制的階段性手段,中共周邊安全機制發展成功與失敗的例子,都足以凸顯何種因素對於建構區域安全機制是最重要的,在朝鮮半島,大國的互動促成了兩韓和解與「四方會談」體制的實現,但也因為大國間的互信基礎在國內因素轉變下瓦解,而導致和解遲滯不前;在東協與東協區域論壇的發展上,雖然取得相當好的建制化成果,但在處理南海問題上,仍因區域論壇缺乏大國的積極參與而沒有任何突破性的進展;「上海合作組織」的出現顯示中共的確願意發展區域多邊安全機制,但這個機制的成員與目標則必須符合中共國家安全戰略的考量。
      因此,本文提出一個東亞「信心暨安全建立機制」的基本架構,第一個部分,這個機制在研究途徑上,除了新自由主義的方法與工具外,同時必須包含新現實主義的體系觀,也就是國家行為的產出包含主客觀因素的「體系十國家利益」的綜合考量(以中共而言,就是「大國外交」+「新安全觀」);第二個部分,釐清安全機制的發展階段概念,提出「東亞安全的發展光譜」,尤其著重「政治CBMs」的重要性。第三個部分,配合「東亞安全發展光譜」,與各吹區域建制水準與信心水準的觀察,可以得出一個東亞「信安機制」發展階段的客觀評估。最後,本文整理出一個東亞「信安機制」成立的十一個要件,作為本文對於「何謂東亞安全機制」與「東亞安全機制如何運作」這兩個核心問題的解答。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8726002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282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東亞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