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95739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18/144297 (79%)
Visitors : 51090277      Online Users : 95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739


    Title: 高中僑生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
    The Relationship with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Self-Concept, Life- Adjustmen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uthors: 李麗花
    Lee, Li Hua
    Contributors: 秦夢群
    李麗花
    Lee, Li Hua
    Keywords: 僑生
    自我概念
    生活適應
    學業成就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self-concept
    life-adjustment
    academic achievement
    Date: 2002
    Issue Date: 2016-05-09 16:55:05 (UTC+8)
    Abstract:   本研究旨在調查並分析高中僑生在自我概念及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結果提供教育當局,作為高中僑生教育政策及加強僑生教材教法、課程設計及生活輔導之參考。
      本研究依據研究目的,以文獻分析法探討自我概念及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之理論及相關研究,以問卷調查法測量高中僑生的自我概念及高中僑生生活適應困擾,並分別就自我概念及適應問題,比較不同背景變項僑生之差異,加上學期學業成績之蒐集,用以分析不同自我概念及適應狀況僑生學業成就之差異情形。
      本研究以國立華僑實驗高級中學高中部僑生344位為對象,使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2000年版)及「高中學生生活經驗量表」為研究工具,問卷回收後篩選有效樣本316份,將所得之資料分別以下列方法處理:描述性統計、單因子單變量變異數分析、二因子單變量變異數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F檢定,Scheffe法事後比較,Pearson積差相關法等統計方法,探討各變項間的關係。
      綜合上述,本研究假設結論如下:
      一、不同背景變項之高中僑生,自我概念有顯著差異:
       1.在「道德自我」及「家庭自我」項目有顯著差異。女生均高於男生。
       2.不同年級的高中僑生,在「道德自我」「學業自我」「自我認同」「自我滿意」「自我總分」等項目,高二僑生得分優於高一僑生,另外高二僑生及高三僑生在「心理自我」得分上,皆優於高一僑生。
       3.不同區域的高中僑生,在「生理自我」、「家庭自我」「自我認同」「自我總分」項目上,第一區域即印尼、緬甸、泰國、菲律賓等地的高中僑生,其得分優於第二區域即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地的高中僑生。
       4.「自我行動」項目,第一區域的高中僑生及第三區域高中僑生,得分皆優於第二區域的高中僑生。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高中僑生,生活適應問題有顯著差異:
       1.在「用錢」項目上,男生困擾大於女生。高二、高三僑生困擾都大於高一僑生。
       2.在「就業前途」項目上,高三僑生困擾大於高一僑生。
       3.男生生活適應,最感困擾的是「用錢」,其次是「就業前途」,「課業」。而在女生的適應經驗排序上,最感困擾的是「就業前途」,其次是「課業」,而「用錢」排行第三。
       4.高一僑生生活適應困擾首推「課業」項目,而高二高三僑生生活適應最感困擾則為「就業前途」項目。
      三、不同背景變項之高中僑生,學業成就有顯著差異:
       1.在性別上:女生優於男生。
       2.在年級上及科目上:
       (1)高二僑生國文科成績優於高一、高三僑生。
       (2)高一僑生英文科成績優於高二僑生。
       (3)高一、高三僑生數學成績皆優於高二僑生。
      四、年級、地區交互作用後,高中僑生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有顯著差異:
       1.在「生理自我」項目,第二區域高二僑生得分優於高一僑生。第一區域高一僑生得分優於第二區域高一僑生。
       2.在「學業自我」項目,第一區域高二僑生得分優於高一僑生。第一、二區域的高二僑生得分優於第三區域的高二僑生。
       3.在「人際交往」項目,第一區域的高二僑生得分優於第二區域的高二僑生。
      五、高中僑生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部分有顯著相關:
       1.自我總分與學業成就,學業自我與學業成就,學業成就科別之間,分別顯現正相關。
       2.生活適應各向度,課業項目或整體生活適應總分上與學業成就皆無顯著相關。
       3.自我總分高低分組在生活適應總分性別、年級間,也未顯示出顯著相關。
      依據上述幾點結論,提出各項對僑教政策、僑生教育及未來研究者研究方向之建議:
      一、在僑教政策上的建議
      僑生返國之人數在不同地區有消長的情形,最明顯為港澳地區的僑生,因為,受兩岸政治情勢的影響,加上取消加分優惠,因此,返國就學的人數明顯地逐年下降。可見得政策的改變與僑生的返國行為之間存在一定的關係。因此符應需求修訂僑教政策有其必要。
       (一)委託國內大學培育僑教師資。
       (二)提供清寒僑生工讀機會。
       (三)建立僑生監護人公證制度。
       (四)設立國語文中心,編製銜接教材。
      二、僑校編制上的建議
       (一)國立華僑高中
       (二)對其他高中僑生就讀之學校
      三、在教學上的建議
      四、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研究對象
       (二)研究變項
       (三)研究方法
       (四)文獻資料的蒐集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on investigation i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with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self-concept, life-adjustmen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 results of research will provide an education authority as references for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 educational policy, instructional material teaching reinforcement, curriculum design, and living guidance.
      According to the purpose of research, our research has applied literature analysis to discuss with theory of self-concept, life-adjustmen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related research. For example, a questionary method measures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self-concept and life-adjustment problem. Furthermore, from self-concept and life-adjustment, it compares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and collections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at school that analyze different self-concept, life-adjustmen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situation.
      The objects of our research were 344 students from National Overseas Chinese Experimental High School, and research tools were “Tennessee Self-Concept Scale” (version 2000) and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 Measurement”. After questionary feedback and filtration, there are effective 316 copies. Then, all information has dealt as the following processes to discuss with correlation among variables, such a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e-way ANOVA, two-way ANOVA, independent sample for Matched-pair T-test, F-test, Scheffe Rule of Post Hoc Tests, Pearson’s correlation statistics method etc.
      In summary of the mentioned statements, conclusions of our research hypotheses are as the followings:
      1 Overseas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ho have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obvious self-concept differences:
       a. There are obviously differences on item of ”MOR” & “FAM” variables that school girls have greater than boys.
       b. For the different year of senior high school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on the items of ” MOR ”, “ACA”, “IDN”, “SAT”, and “TOT”, sophomore year of students have scored more than freshman year of students; furthermore, on the item of “PER”, sophomore and junior year of students have scored greater than freshman year of students.
       c. On the items “PHY”, “FAM”, “IDN”, and “TOT”, in the different locations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of the first region (Indonesia, Myanmar, Thailand, Philippines etc.) have scored the second region Hong Kong, Macao, Singapore) of students.
       d. On the item of “BHV”, students of the first and third region have scored greater than the second region.
      2. Overseas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ho have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life-adjustment problems that have dramatically differences:
       a. On the item of “spending”, schoolboys have disturbance greater than girls; sophomore and junior year of students have disturbance greater than freshman year of students.
       b. On the item of “career prospect”, junior year of students have obsession greater than freshman year of students.
       c. Schoolboys on the life-adjustment have harassment, for example, first item is “spending”, and the followings are “career prospect” and “school work”. In contrast to schoolgirls on the living accommodation experience in sequence are the first item of “career prospect”, the secondary item of school work” and the third item of “spending”.
       d. Freshman year of students on the life-adjustment is “school work”; nevertheless, sophomore and junior year of students is “career prospect”.
      3. Overseas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ho have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obvious differences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1. On the item of sex: schoolgirls are greater than boys.
       2. On the item of grade and subjects:
        a. Sophomore year of student`s scores on Chinese subject has greater than freshman and junior year of student.
        b. Freshman year of student`s scores on English subject has greater than sophomore year of student.
        c. Freshman and junior year of student`s on math subject has greater than sophomore year of student.
      4. After grade and location interaction, overseas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ho have remarkably differences on self-concept and life- adjustment:
       a. On the item of “PHY”, sophomore year of students in the second region has greater than freshman year of students; freshman year of students in the first region ha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second region.
       b. On the item of “ACA”, sophomore year of students in the first region has greater than freshman year of students; sophomore year of students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region ha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third region.
       c. On the item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sophomore year of students in the first region ha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second region.
      5. Overseas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ho have highly relationship with self-concept and life- adjustmen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 Obviously, there are some correlations among “TOT vs. academic achievement”, “ACA vs.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b. Nevertheless, there are no correlations among “life-adjustment condition”, “school work subjects” or “total of general life-adjustment ”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c. There are no obviously differences on TOT score of life-adjustment between sex and grade.
      According to the previous suggestions, here are some suggestions on overseas educational policy, student education, and future research approach:
      I. Suggestions on overseas Chinese educational policy
      The numbers of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in different locations have growth or decline situation, especially for students from Hong Kong and Macao. Because political situ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aiwan and cancellation on premium score, the numbers of students have obviously down year after year. Hence, policy change and students returning Taiwan for studying behavior have certain relation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modify a suitable overseas educational policy.
       (1) Authorizing domestic universities to educate qualified teachers for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2) Providing straitened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who have opportunities for part-time jobs
       (3) Setting up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guardian notarial system
       (4) Establishing Mandarin centers and compiling connected teaching materials
      II. Suggestions on overseas school system
       (1) National Overseas Chinese Experimental High School
       (2) For other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who study at senior high school
      III. Instructional suggestion
      IV.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1) Research object
       (2) Research variable
       (3) Research approach
       (4) Literature collection
    "謝辭
    摘要-----1
    Abstract-----1
    目次
    表次
    圖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7
      第三節 名詞釋義-----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12
      第一節 僑民教育歷史的演變-----12
      第二節 自我概念之理論與相關研究-----21
      第三節 生活適應之理論及相關研究-----36
      第四節 僑生生活適應與輔導之相關研究-----41
      第五節 學業成就之理論-----48
      第六節 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51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56
      第一節 研究架構-----56
      第二節 研究對象-----57
      第三節 研究工具-----58
      第四節 實施程序與步驟-----62
      第五節 資料分析-----6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66
      第一節 高中僑生背景變項與自我概念之差異比較-----66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高中僑生生活適應差異之比較-----83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高中僑生學業成就之差異比較-----97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高中僑生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之差異比較-----103
      第五節 僑生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之相關比較-----11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26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結論-----126
      第二節 建議-----134
    參考文獻-----139
    附錄-----150

    表次
    表1-1 1991年至1997年在臺高中僑生人數統計表-----2
    表2-1 國立華僑實驗高級中學1991至1995年間僑生與高中本地生人數比例對照表-----17
    表2-2 1996至2000年返國就讀高中僑生人數之變遷表(以國立華僑高中為例)-----18
    表2-3 1996至2000年間港澳學生返國就讀國立華僑實驗高級中學男女人數之對照-----19
    表2-4 國內自我概念與學業表現之相關研究-----52
    表3-1 僑生樣本分析-----57
    表3-2 「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2)分量尺題數-----59
    表3-3 高中學生生活經驗量表因素分析結果-----61
    表4-1 不同性別的高中僑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各量尺上的平均數、標準差和t考驗-----67
    表4-2 不同年級的高中僑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各量尺項目平均數、標準差-----68
    表4-3 不同年級的高中僑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上「生理自我」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0
    表4-4 不同年級的高中僑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上「道德自我」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0
    表4-5 不同年級的高中僑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上「心理自我」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1
    表4-6 不同年級的高中僑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上「家庭自我」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2
    表4-7 不同年級的高中僑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上「社會自我」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2
    表4-8 不同年級的高中僑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上「學業自我」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2
    表4-9 不同年級的高中僑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上「自我認同」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3
    表4-10 不同年級的高中僑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上「自我滿意」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3
    表4-11 不同年級的高中僑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上「自我行動」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4
    表4-12 不同年級的高中僑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上「自我總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4
    表4-13 不同區域的高中僑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各項目的平均數、標準差-----75
    表4-14 不同區域的高中僑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上「生理自我」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7
    表4-15 不同區域的高中僑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上「道德自我」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8
    表4-16 不同區域的高中僑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上「心理自我」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8
    表4-17 不同區域的高中僑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上「家庭自我」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9
    表4-18 不同區域的高中僑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上「社會自我」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0
    表4-19 不同區域的高中僑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上「學業自我」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0
    表4-20 不同區域的高中僑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上「自我認同」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1
    表4-21 不同區域的高中僑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上「自我滿意」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1
    表4-22 不同區域的高中僑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上「自我行動」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2
    表4-23 不同區域的高中僑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上「自我總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2
    表4-24 整體高中僑生在「高中生生活經驗量表」各分量表之排序-----83
    表4-25 不同性別的高中僑生在整體生活適應上的平均數、標準差和t考驗-----84
    表4-26 不同性別的高中僑生在各種生活適應問題上的平均數、標準差和t考驗-----85
    表4-27 不同性別的高中僑生在「高中學生生活經驗量表」各分量表上的排序-----86
    表4-28 不同年級的高中僑生在整體生活適應上的平均數、標準差-----88
    表4-29 不同年級的高中僑生在「高中學生生活經驗量表」各種適應問題上的平均數、標準差和F考驗-----88
    表4-30 不同年級的高中僑生在「高中學生生活經驗量表」各分量表上的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90
    表4-31 不同年級的高中僑生在「高中學生生活經驗量表」各分量表上的排序-----91
    表4-32 不同區域的高中僑生在整體生活適應上的平均數、標準差-----92
    表4-33 不同區域的高中僑生在「高中學生生活經驗量表」各種適應問題上的平均數、標準差-----94
    表4-34 不同區域的高中僑生在「高中生生活經驗量表」各分量表上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5
    表4-35 不同區域的高中僑生在「高中學生生活經驗量表」各分量表上的排序-----96
    表4-36 不同性別的高中僑生學業成就的平均數、標準差和t考驗-----97
    表4-37 不同年級的高中僑生在學業成就上的平均數、標準差和F考驗-----98
    表4-38 不同年級的高中僑生「國文」科學業成就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99
    表4-39 不同年級的高中僑生「英文」科學業成就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99
    表4-40 不同年級的高中僑生「數學」科學業成就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100
    表4-41 不同區域的高中僑生在國英數三科總分的平均數、標準差-----100
    表4-42 不同區域的高中僑生在學業成就上的平均數、標準差-----101
    表4-43 不同區域的高中僑生在學業成就上各科變異數分析和F檢定摘要表-----102
    表4-44 不同年級及區域的高中僑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自我總分」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4
    表4-45 不同年級及區域的高中僑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生理自我」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4
    表4-46 不同年級及區域的高中僑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生理自我」項目單純主要效果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5
    表4-47 不同年級及區域的高中僑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道德自我」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6
    表4-48 不同年級及區域的高中僑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心理自我」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6
    表4-49 不同年級及區域的高中僑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家庭自我」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7
    表4-50 不同年級及區域的高中僑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社會自我」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7
    表4-51 不同年級及區域的高中僑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學業自我」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8
    表4-52 不同年級及區域的高中僑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學業自我」項目單純主要效果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8
    表4-53 不同年級及區域的高中僑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自我認同」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9
    表4-54 不同年級及區域的高中僑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自我滿意」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10
    表4-55 不同年級及區域的高中僑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自我行動」項目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11
    表4-56 不同年級及區域的高中僑生在「高中學生生活經驗量表」「課業」項目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11
    表4-57 不同年級及區域的高中僑生在「高中學生生活經驗量表」「就業前途」項目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12
    表4-58 不同年級及區域的高中僑生在「高中學生生活經驗量表」「心理」項目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12
    表4-59 不同年級及區域的高中僑生在「高中學生生活經驗量表」「人際交往」項目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113
    表4-60 不同年級及區域的高中僑生在「高中學生生活經驗量表」「人際交往」之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14
    表4-61 不同年級及區域的高中僑生在「高中學生生活經驗量表」「用錢」項目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114
    表4-62 不同年級及區域的高中僑生在「高中學生生活經驗量表」「時間支配」項目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15
    表4-63 不同年級及區域的高中僑生在「高中學生生活經驗量表」「食住」項目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15
    表4-64 「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之「自我總分」與學業成就之相關分析摘要表-----117
    表4-65 控制「自我總分」項目國文與英文、數學之一階相關分析摘要表-----117
    表4-66 「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之「學業自我」與學業成就之相關分析摘要表-----117
    表4-67 控制「學業自我」項目國文與英文、數學之一階相關分析摘要表-----118
    表4-68 學業平均與「高中學生生活經驗量表」各分量表之相關分析摘要表-----119
    表4-69 「高中學生生活經驗量表」整體生活表現與各科學業成就之相關分析摘要表-----120
    表4-70 「高中學生生活經驗量表」「課業」項目與各科學業成就之相關分析摘要表-----120
    表4-71 受試者性別、自我總分分組樣本摘要表-----121
    表4-72 生活適應總分不同之高中僑生在性別、自我總分之平均數、標準差及個數摘要表-----122
    表4-73 生活適應總分不同之高中僑生在性別、自我總分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22
    表4-74 受試者年級、自我總分分組樣本摘要表-----123
    表4-75 生活適應總分不同之高中僑生在年級、自我總分之平均數、標準差及個數摘要表-----123
    表4-76 生活適應總分不同之高中僑生在年級、自我總分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24
    表4-77 自我總分不同之高中僑生在生活適應各項目之平均數、標準差和t考驗-----125

    圖次
    圖2-1 1996至2000年間返國就讀國立華僑實驗高級中學男女僑生比例對照-----18
    圖2-2 1996至2000年間國立華僑高級中學之僑生與港澳生之比例對照-----19
    圖2-3 在三種範疇下高統整性的例子-----24
    圖3-1 研究架構圖-----56
    圖3-2 研究實施流程圖-----64
    Reference: 方慧(民84)。臺北地區大學僑生生活調適之研究。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天興(民73)。放鬆訓練對考試焦慮、自我概念及情緒心理反應的影響效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財印(民89)。國民中學學生情緒智力,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王振宇(民89)。國中學生學習適應統整模式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王瑞仁(民73)。國民中學學生生活調適問題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明傑 陳玉玲編譯(民88)。美國心理協會出版手冊第四版。臺北:雙葉書廊。
    王鍾和等(民72)。適應與心理衛生。臺北:大洋出版社。
    尤育士(民77)。自我肯定訓練對增進高中僑生自我觀念及自我肯定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中華民國教育年鑑(民74)。
    石培欣(民89)。國民中學學生家庭環境、同儕關係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朱敬先(民89)。教育心理學----教學取向。臺北:五南。
    朱浤源 夏誠華(民88)。從「僑」生正名談我國「僑」教的未來走向。載於第一屆僑民教育學術研討會會議實錄第 頁。臺北:教育部僑民教育委員會。
    李明儀(民81)。僑生回國就學政策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美枝(民70)。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臺北:大洋出版社。
    李振賢(民87)。多元方式入學的高中學生學業成就與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李盈慧(民86)。華僑政策與海外民族主義(1912─1949)。臺北:國史館。
    李淑娥譯,D. Hamachek著(1998)。 面對自己(Encounters with the self)。臺北:心理出版社。
    李豐里(民89)。外國學生生活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何英奇(民75)自我觀念評量的檢討。師大教研究所集刊,28,p75-85。
    何福田、張慶勳(民88)。多元文化與教育的融合─泰北清萊區難民村華文學校教育問題。載於第一屆僑民教育學術研討會會議實錄第145-160頁。臺北:教育部僑民教育委員會。
    余紫瑛(民89)。探索教育活動影響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實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霓敏(民90)。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生氣質、自我概念與學業表現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吳芝儀、李奉儒合譯,Michael Quinn Patton著(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臺北:桂冠。
    吳秀碧、賀孝銘(民80)。新生大學生活困擾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報,14,175-206。
    吳振賢(民90)。多元文化諮商輔導的挑戰---以國立華僑高中僑生輔導為例。僑中學報,2000,p113-118。臺北:國立華僑實驗高級中學。
    吳淑敏(民79)。成長團體經驗對高商女生自我觀念效果之研究。輔導月刊,26(9.10),34 -43。
    林邦傑(民69)。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之修訂。測驗年刊,27,71-78。
    林邦傑(民75)。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指導手冊。臺北:正昇教育科學社。
    林幸台、張小鳳、陳美光(民88)。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2 指導手冊。臺北:測驗出版社。
    林月盛(民88)。教改策略中學本位管理的落實與教育機會均等之探討。教育研究資訊月刊,1999.9,7(5),82-100。
    林世欣(民89)。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清山、林天祐(民85)。教育名詞---多元文化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第十一期,7,62。
    林淑理(民89)。高職延修生自我概念、學習行為與學校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文欽(民71)。國中學生的社會背景、心理特質與學業就、升學意願的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文欽(民80)。臺北市外來高中學生的就學成因、生活適應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
    洪明陽(民69)。台灣大學僑生學校調適之研究。臺灣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冬桂(民75)。我國大學生適應問題、因應行為、求助偏好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洪錚容、皮玉鳳(民80)。僑生生活適應狀況之調查。國立華僑實驗高級中學專題研究。臺北:國立華僑實驗高級中學。
    徐文祥(民77)。大學院校僑生教育輔導工作之研究。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永河(民68)。僑生在新環境適應之心理健康。中華心理學期刊,20(2),1-7。
    馬信行(民86)。行為改變的理論與技巧。臺北:桂冠。
    袁之琦、游恆山(民75)。心理學名詞辭典。臺北:五南。
    高信(民56)。華僑的時代使命與努力方向。臺北:華僑出版社。
    高信(民78)。中華民國之華僑與僑務。臺北:正中。
    高永菲(民90)。心理與教育統計學。臺北:元照。
    秦夢群(民 86)。教育行政:實務部分。臺北:五南。
    許瓊丰(民90)。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神戶華僑之研究----以吳錦堂為中心的考察。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春興(民78)。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民72)。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春興(民83)。教育心理學一三化取向的理論實踐。臺北:東華。
    張文軍(民87)。後現代教育。臺北:揚智。
    張碧娟(民88)。國立華僑高中僑生教育之現況及展望。載於第一屆僑民教育學術研討會會議實錄第 55-88頁。臺北:教育部僑民教育委員會。
    張碧娟、李麗花、吳振賢、楊麗英、鄭鈺樺(民90)。推薦甄選、聯考方式入學高中生之學業成就與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國立華僑實驗高級中學專題研究。臺北:國立華僑實驗高級中學。
    張芝鳳(民89)。青少年與父母以及同儕間的依附關係對其自我價值之影響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雍琳(民90)。台灣師大新生適應問題及因應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源泉(民89)。多元文化之合理性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金雄(民88)。僑大先修班的現況與展望暨開辦馬來西亞僑生春季班的時代意義。載於第一屆僑民教育學術研討會會議實錄第27-54頁。臺北:教育部僑民教育委員會。
    國立華僑實驗高級中學(民88)。國立華僑實驗高級中學學校簡介(民88)。臺北:作者。
    郭為藩(民61)。自我心理學。臺南:開山。
    郭金水(民85)。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臺北師院學報,9,(6),339-368。
    郭生玉(民69)。教師期望與教師行為及學生學習行為關係之分析。教育心理學報,13,133-152。
    郭聰貴(民67)。國小學生對學校態度之調查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光雄、簡茂發(民85)。教育研究法。臺北市 :師大書苑。
    黃牧仁譯,Erwin.P 著(民88)。兒童到青少年期的友誼發展。臺北:五南。
    黃德祥(民71)。父母離婚之兒童自我觀念、焦慮反應、學業成就及團體諮商效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德祥(民83)。青少年發展與輔導。臺北:五南。
    教育部僑民教育委員會(民88)。第一屆僑民教育學術研討會會議實錄。臺北:作者。
    溫鎮泉、洪錚容(民82)。高中僑生與本地生自我概念及人際關係調查暨團體諮商效果之比較研究。國立華僑實驗高級中學專題研究,臺北:國立華僑實驗高級中學,
    溫鎮泉、楊麗英(民82)。高中本地生與僑生輔導需求之比較研究。國立華僑實驗高級中學專題研究。臺北:國立華僑實驗高級中學,
    溫怡梅(民76)。領導才能訓練課程對國小智能優異學生正向自我概念、創造力與領導能力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苑苑(民79)。臺北縣國中山地生與非山地生在自我觀念及生活適應上之比較研究。輔導月刊,26(5-6),33-39。
    葛樹人(民85)。心理測驗學。臺北:桂冠圖書。
    廖湘鴻(民71)。高中僑生學業困難問題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鳳池(民78)。國立華僑實驗高級中學僑生轉入本地班就讀之實徵研究。國立華僑實驗高級中學專題研究。臺北:國立華僑實驗高級中學。
    教育部(民89)。僑生回國就學及輔導辦法研修會議記錄資料。 臺北:作者。
    僑委會(民87)。僑生教育須知。臺北:教育部僑民委員會。
    僑委會(民88),僑生輔導手冊。臺北:教育部僑民委員會。
    盧 強(民75)。山地國中學生自我觀念、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欽銘(民69)。我國國小及國中學生自我概念發展之研究。師大教育心理學報,75,13,75-84。
    賴秀珠(民78)。國立華僑實驗高級中學僑生學習動態調查研究報告。國立華僑實驗高級中學專題研究。臺北:國立華僑實驗高級中學。
    謝月英(民79)。僑生教與狀況及其學業成就關係之調查研究。國立華僑實驗高級中學專題研究。臺北:國立華僑實驗高級中學。
    鄭和鈞、鄧京華等(民84)。高中生心理學。臺北:五南。
    劉焜輝、金樹人、楊宗德(民71)。師大僑生生活適應狀況調查報告。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輔導中心。
    劉焜輝(民74)。師大學生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輔導研究第六輯。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輔導中心。
    劉興漢(民80)。設置華僑大學可行性之研究。臺北:教育部。
    閻振興、高明(民73)。中文百科大辭典。臺北:百科文化。
    賴文堅(民86)。教育人員之場地獨立性,自我概念與其衝突反應方式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簡茂發(民67)。父母教養態度與小學兒童生活適應之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學報,17,99-120。
    簡茂發(民74)。台北市高中學生家庭社經背景教師期望與學業成就的關係。台北:台北市政府研考會。
    簡茂發(民76)。心理測驗與統計方法。台北:心理。
    蘇建文(民67)。親子間態度一致性與青少年生活適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學報,11,25-35。
    西文部分
    Allen,W.R.et.al.,(1982).Winter 1981 study of black
    Gradate/professional students attending predominately white, stated-supported universities. In Michigan university ,Ann Arbor . Center for Afroamerican and African Studies.
    Arkoff,A.(1968).Adjustment and mental health.New York: McGraw-Hill.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學系
    8891100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403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252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